古文《是仪传》阅读及答案

时间:2023-02-19 04:03:09 作者:Eyesight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Eyesigh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古文《是仪传》阅读及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古文《是仪传》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古文《是仪传》阅读及答案

古文《是仪传》阅读及答案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仪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三国志·吴书》)

18.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 谢:辞让

B.入阙省尚书事 省:省略、减少

C.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舍:安置住宿

D.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戚:亲戚

1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③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

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③④

2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D.是仪经常提出建议,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参考答案:

18.A

19.C

20.A

篇2:是仪传阅读答案

是仪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 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三国志·吴书》)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舍:安置住宿

B.权怒,收嘉系狱 系:关押,拘捕

C.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戚:亲戚

D.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 省:省略、减少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 )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③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5分)

(2)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5分)

4、B(A放过 B拘捕D考察、管理)

5、C(①指肯定吕蒙计策,④言清廉朴素,⑤言刚直、正直。可排除①④⑤。③“以恩为戚”意为把恩惠当作忧虑,可看出其谨慎。)

6、A(A他心中无百姓不妥,文中民无上是目无尊上的意思。)

7、(1)典校郎吕壹诬告说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有关官员也全部弄来查证审问。

得分点:诬白:诬告说,故:先前,原。谤讪:诽谤诋毁。悉验问省略的宾语:有关官员。句意顺畅得一分。

(2)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有积蓄。

得分点:省略的主语:是仪。服:穿的衣服。食:吃的菜肴。句意之间形成的转折关系;却。句意顺畅得一分。

篇3:是仪传阅读答案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乃“民”字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召是仪,至则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固辞不受。

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告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告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常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则见亲任,专典机密 见:受到,被

B.权怒,收嘉系狱 系:关押,拘捕

C.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舍:免罪,释放

D.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过:拜访,看望

6.下列句子中的“以”意义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权尝责仪以不言事 B.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王好战,请以战喻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陵县人,本姓“氏”,因为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为“是”。

B.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是仪坚持正直回答讯问,最终刁嘉获释。

C.是仪作为王傅,忠心耿耿,动辄规谏劝止;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不经营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房子刚够自家居住。

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是仪解释说不想干扰孙权。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3分)

(2)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3分)

(3)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常服,务从省约。(4分)

参考答案:

5.(3分)D(过:过失,过错)

6.(3分)B(表目的“来”;其余均为“用、拿”)

7.(3分)A(A他心中无百姓错,文中“民字无上”是目无尊上的意思。)

8.(1)(3分)太子非常尊敬他,做每件事之前都先征询是仪的意见,这样以后才实施。(敬、然后,句意各1分)

(2)(3分)孙权听说这些后,到是仪的家中去,要求看看饭菜,并且亲自品尝饭菜。(幸,舍,句意各1分)

(3)(4分)等到(是仪)卧病时留下遗嘱说,死后使用未漆过的棺木,用平常的衣服来装殓,务必采取简省节约(的办法)。(遗、状语后置句式、务、句意各1分)

是仪传《三国志?吴书》翻译

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陵县人。他最初姓“氏”,起初在本县当办事员,接着到北海国政府作事,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说他姓的“氏”字是“民”字没有上面的部分,可以改为同音的“是”字,于是他就把姓改了。

孙权继承和统管大事,以表示尊敬优待的文书征召是仪。是仪到达后受到亲近和信任,专门在孙权身边管理机密文书,被授予骑都尉的官衔。吕蒙图谋袭击关羽,孙权问是仪的意见,是仪觉得吕蒙的计策很好,劝孙权采纳。是仪又随孙权出兵进攻关羽,被任命为忠义校尉。他向孙权陈述理由辞让,孙权下达指令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是仪坚持推辞没有接受。

平定荆州之后,孙权建都武昌,是仪升任裨将军,后来又封为都亭侯代理侍中职务。孙权还想授给他一支兵马,是仪因为自己不是将才,坚决推辞,不受。黄武年间,孙权派是仪到皖县去见将军刘邵,想执行引诱魏军大将曹休前来的计划。后来曹休受骗率军到达,被打得大败而逃,是仪因功升任偏将军,进入皇宫内掌管尚书职权。对外总领众官,兼管诉讼事务,孙权又叫他教众公子读书学习。

孙权迁都到东边的建业,太子孙登留在武昌镇守,并让是仪辅佐太子。太子非常尊敬他,做每件事之前都先征询是仪的意见,这样以后才实施。此后是仪进封都乡侯。后来他随太子孙登回建业之后,又被任命为侍中、中执法。管理众官事务,仍旧兼任诉讼管理。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有关官员也全部弄来查证审问。当时受牵连的人害怕吕壹,都说听到了刁嘉的恶毒攻击,唯独是仪却说没有听到。结果他一连很多天都受到追根究底的盘问,孙权为此下达的诏令也变得非常严厉,群臣为他的处境担心到了极点。是仪回答说:“现在的刀锯已架在我脖子上,我怎敢替刁嘉隐瞒,自取灭亡,落个不忠诚的死鬼呢?只是认为听到了刁嘉诽谤国家政事的话,就该有听到的原委详情。”是仪依然据实回答讯问,供辞保持正直而不改变。结果孙权放过了他,刁嘉也得以免罪。

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两人被正式册封名号后,是仪以本职兼任鲁王傅。是仪担任鲁王傅时竭尽忠诚,鲁王的举动有过失时他总要规劝;他的处世特点是为上司服务勤勉,与人交往态度恭敬厉。是仪素来不置产业,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恩惠,修建的住宅刚好够自家居住。邻居有一家兴修了一座大宅院,孙权外出时远远望见,问修大宅院那家是谁,左右的侍从回答说:“像是是仪家。”孙权说:“是仪节俭,必定不是他。”一问果然是其他人。是仪就是如此受到孙权的了解和信任。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有积蓄。孙权听说之后,特地光临他家,看了他吃的菜饭,还亲自品尝,不禁感慨叹息,立即下令给他增添俸禄,扩大田产和住宅。是仪一再辞让,把受到的恩惠当作忧心的事。

是仪时时举荐人才,却从不说别人的短处。孙权曾经责备他不谈政事,没有肯定也没有非议,是仪回答说:“圣明君主在上,下面的臣僚尽职尽责,为臣一直担心自己不称职,实在不敢以我浅陋片面的看法,干扰陛下的神思。”是仪为国家服务几十年,从未有任何过失。校事官吕壹把朝廷的将相大臣一一告发,有的一个人就多次被他告发有罪,唯独没有什么证据可以告发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人都像是仪,哪里还用得着法律条令呢!” 等到(是仪)卧病时留下遗嘱说,死后使用未漆过的棺木,用平常的衣服来装殓,务必采取简省节约(的办法)。他八十一岁去世。

篇4:是仪传阅读答案

(20xx,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敌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阁。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日:“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

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

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宣者谁,左右对日:“似是仪家也。”权日:“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注]①承摄:继承掌管。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③黄武:年号。④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⑤进达:举荐人才。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定荆州,都武昌既:既然

R后从太子还建业从:跟从,跟随

C权遂舍之遂:于是

D.左右对日:“似是仪家也。”

左右:身边的人,近臣

(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休到,大破之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吾欲之南海

D.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1)A【解析】本题考查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较易。A项中的“既”意思是“……以后”,不能解释为“既然”。

(2)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字的用法,难度适中。例句中的“之”是代词,指代曹休。A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B项的“之”用于主谓之间,用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的“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D项的“之”是代词,指代齐师,这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所以选D。

(3)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难度适中。只要能正确理解文言语段的大意,本题没有太大难度。A、B、D三项内容文中都有明确的表述,都是正确的。C项的说法可从倒数第二段文字找到根据:“是仪不治产业”,“大宅”

是“邻家”的。

篇5:是仪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释】①承摄:继承掌管。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③黄武:年号。④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⑤进达:举荐人才。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定荆州,都武昌 既:既然

B.后从太子还建业 从:跟从,跟随

C.权遂舍之 遂:于是

D.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 左右:身边的人,近臣

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休到,大破之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吾欲之南海

D.彼竭我盈,故克之

10.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答案

8.A

9.D

10.C

篇6:《是仪传》语文阅读及答案

《是仪传》语文阅读及答案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大业,优文①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地名)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后从太子还建业,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②,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注解:①优文: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②进达:举荐人才。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①既定荆州______②仪自以非材 _________

③固辞不受_____④事国数十年______

【小题2】下列划线的“之”与“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中的“之”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无丝竹之乱耳

D.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小题3】翻译句子。(3分)

⑴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阅读本文后,你觉得是仪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①已经②同”才”才能③坚决④侍奉,为……做事

【小题1】B

【小题1】(1)是仪字子羽,是北海营陵人。(1分) (2)当时同座的人都畏惧吕壹,一起都说听到了刁嘉诽谤国家政事,只有(唯独)是仪说没听到。(2分)

【小题1】是仪为人忠诚、正直,廉洁、生活俭朴。 (两方面各1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中的“既”在古汉语中的'意思为“已经”。(2)中的“材”为“通假字”。(3)中“固”的古今义不同,在古义中为“坚持、坚决”的意思。(4)中的“事”在古义中可以理解为“为---做事”。的意思。

【小题1】试题分析:A、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义。B、动词,到---去。C、助词,无意义。D、代词,代“所到之处”。例句中的“之”为“动词,到---去”。所以,选“B”。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句时,注意(1)句为判断句,翻译是按“---是---句式”来翻译即可。翻译(2)句时,要注意“坐同座、并是一起的意思、独是唯独的意思”等关键字,有时还要注意句子的省略成分或语序等问题。

【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仪善其计,劝权听之”分析出其“为人忠诚”;根据“仪自以非材,固辞不受”分析出其“很谦虚”;根据“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分析出其“很正直”;根据“不治产业,不受施惠”分析出其“廉洁、俭朴”。

篇7:是仪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从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①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见,上干天听。”

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有删节)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周舍乃其臣僚,曾于简子门前立三昼夜,简子怪而问之,答以愿为其臣僚以效力。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到见亲任,专典机密见:拜见

B.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谢:推辞

C.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坐:入罪

D.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戚:忧愁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为屋舍才足自容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

B.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实不敢以愚管之见,上干天听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仪因为郡相孔融嘲讽他的姓氏,说他姓的“氏”字是“民”无上,可以改为同音

的“是”字,于是他就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D.是仪既不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

事,无所是非”。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三国志·吴书·是仪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1)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白屈为周舍邪?(4分)

译文:

(2)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固辞不受。(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4、A(“见”是“被”的意思)。

5、B(B项均为动词“往”“到”, A项分别解释为“修建”和“被”,C项分别为“在…方面”和“比”,D项分别为“用、拿”和“因为”)。

6、D(D项对原文“时时有所进达”理解有误,应为“经常举荐贤才”)。

7、(1)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

(2)(孙权)还想授给他一支军队,是仪以为自己不是将才,坚决推辞不受。

参考译文:

是仪,字子羽,东汉末北海营陆(今山东维坊市南)人。他最初姓氏,开始时在本县当办事员,接着到北海郡做事,北海国相孔融嘲笑他,说他姓的“氏”字是“民”字上面没有的部分,(岂不是民众目无上司)可以改为同音的“是”字,于是他就把姓改了。孙权承继江东大业,以表示尊敬优待的文书征召是仪。是仪到达后受到亲近和信任,专门在孙权身边负责机密文书的办理,被授予骑都尉的官衔。吕蒙图谋袭击关羽,孙权问是仪的意见,是仪觉得吕蒙的计策很好,劝孙权采纳。是仪又随同孙权进攻关羽,被任命为忠义校尉。他向孙权陈述理由辞让,孙权下达指令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你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

擒杀关羽平定荆州之后,孙权建都武昌,是仪升任裨将军,后来又封为都亭侯,代理侍中职务。(孙权)还想授给他一支军队,是仪认为自己不是带兵的人才,坚决推辞,不接受。黄武年间,孙权派是仪到皖县去见将军刘邵,想执行引诱魏军大将曹休前来的计划。后曹体受骗率军到达,被打的打败而逃,是仪因功升为偏将军,进入皇宫的尚书台审阅文书。东吴迁都到东边的建业,太子孙登留下镇守武昌,孙权让是仪辅佐太子。太子非常敬重他,有事都先征询他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此后是仪进封为都乡侯。后来随从太子回到建业,又被任命为侍中、中执法。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怒,将刁嘉逮捕入狱,有关官员也全部抓来查证审问。当时受牵连的人害怕吕壹,都说听到了刁嘉的恶毒攻击,只有是仪说没听到过。结果他一连很多天都受到追根究底的盘问,为此下达的诏令也变得非常严厉,群臣为他的处境担心到了极点。是仪依然据实回答讯问,供词保持正直而不改变。结果孙权放过了他,刁嘉也得以免罪。

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两人被正式册封名号后,是仪以本职兼任鲁王傅。(是仪)担任王博时竭尽忠诚,(鲁王的举动)有过失时他总是规谏劝止;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是仪素来不置产业,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恩惠,修建房子刚够自家居住。他有位邻居兴修了一座大宅院,孙权外出时远远望见了,便问这所大宅院那家是谁,左右随从回答说:“像是是仪的家。”孙权说:“是仪很俭朴,必定不是他。”一询问,果然是别人的房子。是仪就是这样受到孙权的了解和信任。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有储蓄。孙权听说后,特地到他的家中,来看看他们吃的饭菜,并亲口尝过,不禁感叹,当即下令给他增加俸禄,扩大他的田地、宅邸。是仪一再推辞,对这样的恩宠深感不安。 是仪经常向孙权举荐人才,从不谈论他人的短处。孙权常责备他不谈论政事,没有肯定也没有非议,是仪回答说:“圣明的君主在上,臣下尽忠职守,唯恐不能称职,实在不敢以我浅陋片面的看法,干扰圣上的视听。” 三国志·吴书·是仪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他为国家服务数十年,未曾有过过失。吕壹把朝廷的将相大臣一一告发,有的人,一个人就多次被他告发有罪,唯独没有证据可以告发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人都像是仪一样,还用得着法令科条吗?”

篇8:《是仪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是仪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后依刘繇,避乱江东。繇军改,仪徙会稽。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仙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未尝盲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悉验问 ( )

②于是见穷诘累日 ( )

③仪独云无闻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3.结合全文,说说是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参考答案:

1.①来 连词 ②没有人 ③通背,违背(共3分,每小题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2.①像那为了贪图小的利益来求得自己的快乐,在诸侯中丢弃了信用,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持援助,不如把地给他。(共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3.有勇有谋 爱国。(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篇9:窦仪传节选阅读答案

窦仪传节选阅读答案

窦仪,字可象,蓟州渔阳人。曾祖进,玉田令。祖思恭,妫州司马。父禹钧,与兄禹锡皆以词学名。禹钧,唐天祜末起家幽州椽,历沂、邓、安、同、郑、华、宋、澶州支使判官。周初,为户部郎中,赐金紫。显德中,迁大常少卿、右谏议大夫致仕。仪十五能属文,晋天福中举进士。侍卫军帅景延广领夔州节度,表为记室。延广后历滑、陕、孟、郓四镇,仪并为从事。开运中,杨光远以青州叛,时契丹南侵,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光远与儒遣人引契丹轻骑于马家渡渡河。仪谓执政日:“昨与颜衙论事势,有所预虑,所以乘驿昼夜不息而来。国家若不以良将重兵控博州渡,曲恐儒引契丹逮东岸与光远兵舍,则河南危矣。”俄而儒果导契丹渡河,增置垒栅。少帝军河上即

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周广顺初,改仓部员外郎、知制诰。周祖辛南御庄宴射,坐中赐金紫。历驾部郎中、给事中,并充职。俄以父病,上表解官。世宗亲加慰抚,手封金丹,俾赐其父。父卒,归葬洛阳。诏赐钱三十万,米麦三百斛。终丧,召拜端明殿学士。从征淮南,世宗以其饷馈不继,将罪之,宰相范质救解得免。淮南平,判河南府兼知西京留守事。恭帝即住,迁兵部侍郎,克职。俄使南唐,既至,将宣诏,会雨雪,李景请于庑下拜受,仪日:“仪获将国命,不敢失旧礼。傥以沾服失客,请俟他日。”景即拜命于庭。时御史台议,欲以左右仆射合为表首,太常礼院以东宫三师为表首。仪援典故,以仆射合为袁首者六,而谓三师无所据。朝议是之。四年秋,知贡举。是冬卒,年五十三,

赠右仆射。

(节选自《宋史·窦仪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

B.

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郝员外郎/

C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

D步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泣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宜:其长官称为户部尚书。

B致仕,意思是交还官职,指古代官员因为到了规定的年龄或身体状况欠佳等正常退休,辞职归家。

C进士是对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的人的称呼,并赐出身,进士可分为状元、榜眼、探花三个等级。

D东官三师指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是辅导太子的官员,一般由位高望重的大臣担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窦仪出身官宦,年轻即有才能。窦仪家从曾祖起,世代为官,其中尤以父亲窦禹钧官位显赫。窦仪十五岁就能写文章,随后通过景延广的引荐步A仕途。

B窦仪引经据典,发表自己看法。御史台和太常礼院对于以谁为上朝立班之首产生争议,窦仪引用典章故制,否定了御史台的意见,肯定了太常礼院的意见。

C窦仪出使南唐,圆满完成使命。在将要宣读诏书时,适逢下雪,面对李景在廊下拜受诏书的请求,窦仪坚持遵奉国家诏命,按照旧有礼节,最终李景在庭中拜受了诏命。

D窦仪关心形势,积极出谋划策。他认为应该派良将重兵扼守博州渡口,防止叛将周儒带领契丹越过东岸与杨光远会合,不出所料,周儒果然带领契丹渡过黄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以父病,上表解官。世宗亲加慰抚,手封金丹,傅赐其父。

(2)从征淮南,世宗以其饷馈不继,将罪之,宰相范质救解得免。

参考答案

4、C

5、C

6、B

座右铭 古文阅读答案

出师表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初古文阅读答案

《富兰克林传》阅读答案

李清照传阅读答案

张之洞传阅读答案

三国志·华佗传阅读答案

《钟繇传》阅读答案

《宋史·辛弃疾传》阅读答案

《华歆传》翻译及阅读答案

古文《是仪传》阅读及答案(集锦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古文《是仪传》阅读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