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4-02-22 03:39:39 作者:feixia0071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feixia007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欧阳修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欧阳修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欧阳修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欧阳修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 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连月不开( ) (2)杂然而前陈者( )

(3)长烟一空(? ) (4)游人去而禽鸟乐(?? )

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文第二段描摹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乙文第一段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两文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并具体说说你对此的理解。(4分)

答案:

11. (1)天气放晴 (2)摆开(3)全 (4)离开

12. (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3. 春和景明图(或:湖光春色图/阳光灿烂的画面) 游宴场景(或:与民同乐图)

14. 甲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写作此文时,作者正贬官在外,但仍然以天下为己任。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乙文表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写作此文时,作者被贬滁州知州,但他以宽厚仁爱之心,随遇而安,与民同乐,这种心态值得欣赏。

篇2:《别滁》《醉翁亭记》《欧阳修传》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别滁》《醉翁亭记》《欧阳修传》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八月贬为滁州知州,在滁州做了两年多的地方官,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这首《别滁》诗就是当时所作。

《醉翁亭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传

修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

——《宋史》

18、请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现诗歌《别滁》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2分)

19、《别滁》这首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负者歌于途 至于再三

B.渔人具答之 因取旧案反复观之

C.醒能述以文者 无以自遣

D.酿泉为酒 未为人知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6分)

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②颓然乎其间者( )

③山肴野蔌( ) ④宴酣之乐( )

⑤不可胜数( ) ⑥众莫能及( )

22.翻译(2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3.《醉翁亭记》中欧阳修能“与民同乐”,与他为政的思想密不可分,请从上文《欧阳修传》中找出相关的依据,用自己的话来概括。(2分)

24.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18.(景围绕鲜花盛开柳树明媚,事围绕送行)(2分)

19.表达了欧阳修旷达的胸襟以及随遇而安,自得其乐情怀。(2分)

20.B(2分)

21.(1)以……为乐②醉醺醺的样子 ③ 菜蔬

④尽兴地喝酒 ⑤ 尽 ⑥ 没有谁

22.略

23、从不追求表面上好看的政绩,也不追求声誉,不做繁琐的事,对百姓不苛刻、很宽松,不去惊扰他们,让百姓日子都过得不错,与百姓和乐相处。

24.为人豁达、关爱百姓 才思敏捷 文采斐然(为人、为官、为文三个角度答题)。

附:《欧阳修传》翻译

他好几次都被流放,但是他的志向还是和原来一样。

他刚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什么事可以打发时间的,就拿出以前的案件卷宗来反复批阅,发现其中冤枉、错误的案子不可胜数。因此他仰天叹道:“连荒远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混乱就可想而知了”。从那时起,他碰到任何事都不敢疏忽。他治理过好几个郡,都没有什么表面上好看的政绩,也不追求声誉,对百姓很宽松,不去惊扰他们,因此他所到的地方百姓日子都过得不错。有人问:“你治理地方那么宽松,却不耽误事情,怎么做到的.呢?”欧阳修说:“如果把宽松当成放纵,把简单当成粗略,那政务就会被耽误,百姓也会受到损害。而我所说的宽松,是不苛刻、急催,我所说的简单,是不做繁琐的事情而已”。欧阳修写文章天才自然,繁简适度。 他的话语简单而明了,准确而通畅。善于联系事物分析不同问题,阐明深刻的道理,驳斥其错误,有很强的说服力。他的超然独到之处,文情奔放的风格,别人是无法赶上的,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

篇3:《欧阳修传》阅读答案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

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

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

④便:安逸、安适。

6、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分)。

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读书辄成诵(2)及冠()

(3)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4)或问“为政宽简,何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9、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0、选文第三段展现了欧阳修的从政思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用,,描绘了美丽乡村的景象。(3分)

11、古代文人志士总是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常和欧阳修一样用诗文表达出来。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这样两句诗流露自己想从政报国的愿望。(2分)

参考答案:

6、(2分)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7、(4分)(1)就。(2)等到。(3)发现、得到。(4)有人。

8、(2分)(欧阳修)在一个废书簏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留下地书稿,读后对韩愈十分仰慕。

9、(2分)因为欧阳修认为“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10、(3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1、(2分)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篇4:《欧阳修传》阅读答案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 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连月不开( ) (2)杂然而前陈者( )

(3)长烟一空(? ) (4)游人去而禽鸟乐(?? )

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文第二段描摹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乙文第一段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两文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并具体说说你对此的理解。(4分)

答案:

11. (1)天气放晴 (2)摆开(3)全 (4)离开

12. (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3. 春和景明图(或:湖光春色图/阳光灿烂的画面) 游宴场景(或:与民同乐图)

14. 甲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写作此文时,作者正贬官在外,但仍然以天下为己任。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乙文表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写作此文时,作者被贬滁州知州,但他以宽厚仁爱之心,随遇而安,与民同乐,这种心态值得欣赏。

篇5:《欧阳修传》阅读答案

《欧阳修传》阅读答案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 欧阳修传》)

【注】①嶷(y ])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因 取 旧 案 反 覆 观 之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读书辄成诵( )

(2)晚更号六一居士( )

(3)虽机阱②在前( )

(4)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

10.用同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

11.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选文第三段,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4分)

【链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参考答案:

8.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9.(1)就 (2)改变,更换(3)即使 (4)有人

10.(欧阳修)在一个废书簏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留下地书稿,读后对韩愈十分仰慕。

11.因为欧阳修认为“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12.欧阳修具有“与民同乐”的从政思想,他宽松待民,简易做事,达到了“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的效果,而这种效果也就是《醉翁亭记》中“太守之乐其乐”的原因。(意思对即可)

篇6:《欧阳修传》阅读题答案

《欧阳修传》阅读题答案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阅读训练附答案作者:欧阳修 文章来源:不详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阅读训练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 欧阳修传》)

【注】①嶷(y ])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因 取 旧 案 反 覆 观 之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读书辄成诵( )

(2)晚更号六一居士( )

(3)虽机阱②在前( )

(4)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

10.用同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

11.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选文第三段,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4分)

【链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参考答案:

8.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9.(1)就 (2)改变,更换(3)即使 (4)有人

10.(欧阳修)在一个废书簏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留下地书稿,读后对韩愈十分仰慕。

11.因为欧阳修认为“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12.欧阳修具有“与民同乐”的从政思想,他宽松待民,简易做事,达到了“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的效果,而这种效果也就是《醉翁亭记》中“太守之乐其乐”的原因。(意思对即可)

篇7:《宋史·欧阳修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泓

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

日:“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日:“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修幼失父,母尝谓日:“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日: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日:‘生可求乎?’日:‘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篇8:《宋史·欧阳修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17.(4分)(1 )顾及,考虑 (2)只,仅 (3)罪(或案件) (4)平时

18.(2分)C

19.(5分)

(1)你为官时,常常(或曾经)在晚上点灯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

(2)(如果)我要寻求拯救理由最终不行的话,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在意思对的前提下,加点的部分为得分点,1处1分)

20.(2分)(1)夫常求其生(2)犹失之死 (3)而世常求其死也(对一处1分)

21.(4分)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可概括为两个字:宽、简;其核心是“为民”。(2分)队百姓不放纵,更不“苛急”---谓之宽;处理政事不废驰,更不“繁碎”—谓之简。(1分)宽简有度,张弛适宜,治国安民,实为明智之举。(1分,意思对即可)

篇9:《宋史·欧阳修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

(2)文章止于润身( )

(3)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

(4)其平居教他子弟( )

18.对下列两句中“而”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宽简而不扰

②修闻而服之终身

A.①②中的“而”都是介词

B.①中的“而”是介词,

②中的“而”是连词

C.①②中的“而”都是连词

D。①中的“而”是连词,

②中的“而”是介词

19.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2)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20.下文共有3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2分)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概括并简析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4分)

篇10: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翻译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翻译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欧阳修《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翻译: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流而下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啊。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酒,喝了少许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早晨则自暗而明,傍晚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就是山间早晨和晚上的景色。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水面降低,石头裸露出来的,是山里四季的景色。早晨前往,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水酿酒,泉水清酒水香,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会上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山,人影散乱一地,太守回去,宾客跟随着。树林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欢畅。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相关试题及答案

1.本文以“醉”“乐”二字提挈全篇。“醉”是表象,“乐”是本质。

2.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亭的环境美;后一层介绍亭名由来。其中跟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

3.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之乐,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用“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总收一笔。第2层写太守众宾、游人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后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和太守醉四项内容。这四项内容是为结尾“太守醉”三字作铺垫,又以“太守醉”一句照应第一段“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这句话。

4.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1层写宴会散、宾客归、禽鸟乐的情景;第2层写“不知太守之乐其乐”。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结尾部分用“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句话,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5.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6. 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7.作者为什么把太守醉放在最后边?

[答]因为欧阳修与民同乐,前写滁人乐才能引发太守醉,正如结尾所说:乐其乐。

8.《醉翁亭记》一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请联系《岳阳楼记》一文的内容,为下面这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范仲淹替君主分忧

9. 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写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10.《岳阳楼记》一文中,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试比较欧阳修的“与民同乐”,谈谈二者之间的差异。

[答]他们相同的是都谈到了与天下人同乐。不同的是欧阳修仅与天下黎民同乐;而范仲淹则是先忧后乐。

二:

1.“太守之乐其乐”中太守的“乐”的含义是什么?

2.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出一个下联。

①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

②上联:醉翁亭下欧阳修与民同乐 下联:

3.下列各句中的“从”与“太守归而宾客从”的“从”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B。战则请从

B.择其善者而从之 D。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4.下列各句中的“去”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的“去”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去死肌,杀三虫。 B。停数日,辞去。 C。委而去之 D。去国怀乡

5.用现代汉语翻译“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一句。

6.对“太守之乐”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沉醉于游宴之乐,陶醉于自己的文学才华。

B.朝廷信任,委以滁州太守重任。

C.太守之乐不仅在山水之间,而且在与民同乐。

D.不在欣赏山林之美,而在以文章记述游乐的过程。

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加点的“乐”字各有含义,说说加点的“乐”字所指的具体内容。

8.“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9.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哪是重读,哪是轻读?

人知从太守游而①乐,而②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A.轻读__________ B.重读___________

10.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写,用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之乐。

11.体现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已而”表示___________,请从学过的文言文中举出两个意义相近的词:______,______.

13.与欧阳修齐名的宋代文学家,你还知道谁?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政绩卓著之乐。

2.①范仲淹以天下为忧;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②岳阳楼上范仲淹忧国忧民

3.B 4。A 5。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以文章记述这件事的,就是太守。 6.C

7.太守乐:山水之乐;与民同乐。鸟乐:自然条件优越而鸟不自知。

人乐:不仅知道自然条件优越,而且还能娱情山水。

从太守乐:既有娱情山水之乐,同时还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乐。

8.点明全文主旨——与民同乐。

9.A.① B。② 10。禽鸟 太守 11。醉能同其乐

12.时间极短 俄而,既而,未几

13.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篇11:欧阳修《六一居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2分)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①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圭组②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③,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圭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注释]①庄生:即庄子。②轩裳珪组:车马、服饰、印信、绶带,这里借指官场事物。③赐其骸骨:这是准予退休的意思。

21、欧阳修在《六一居士传》中明显表现出与孟子的名言 十分相符的思想(2分)

22、第二自然段,客运用庄子的畏影而走乎日中典故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1分)

23、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一句中的彼者具体指____________;此者具体指______________。(2分)

24、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词句回答)。作者在文中极力渲染一种_______________的情感。(3分)

25、本文在语言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此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

2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2.名不得逃也23.官场上那些劳心劳形的事物(轩裳珪组之累);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的生活24、聊以志吾之乐尔;退隐之乐的情感。25、示例:这篇文章语言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借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别具一格,欧阳修直抒胸臆般地讲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价值取向和情感的变化,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乐趣,说到渴望退休,反映了他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明显的表现出了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赏析点1分,分析2分,语言1分)

[参考译文]: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意忘情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也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却精神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标明我的乐趣的原因。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不是这样。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将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

过后,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至今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强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贫恋超越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篇12:《爱迪生传》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爱迪生传》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爱迪生传》,完成17-21题。(13分)

爱迪生传(节选)81岁时,爱迪生到了佛罗里达。在他诞辰的那天,纽约的友人们在阿斯托饭店内举行欢宴,但他本人却不能参加。他发来了一个电报:此刻正愉快工作。宴席上,梅多克 洛夫特站起来向大家报告爱迪生的“工作”:“由于他那天赋的彻底精神,他现在正探索着一切关于橡胶的种植和制造的知识。他的目的是想从美国南部各州和其他在冬季冷至零下 20 度的各州中所产生的葡萄藤、灌木以及杂花中提出橡胶来。爱迪生先生已经在进行着这一项伟大而艰苦的工作;而他很安于这一工作,他依旧以他的彻底的精神,充沛的活力和无限的热忱去处理这个问题。他对我说:‘我已经研究了 60 年的物理学,而我现在所从事的却是一些全然不同的学科,因此,我觉得很高兴。’现在他在佛罗里达的确处在最紧张的工作中。这次他带去了实验室中的 7 个助手。临行前,已经收集并试验了 945 种植物,他发现有很多种植物中含有橡胶,现在他将试验更多的植物,也许是一倍,也许再多些。” 美国种植橡胶的可能的问题对爱迪生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10多年以前,即1915年他访问伯班克在墨巴巴拉的苗圃时,曾与福特讨论了假如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橡胶供应如何解决的问题。大战过后,爱迪生接受福特的建议,于1927年成立了爱迪生植物研究公司。爱迪生心想:“橡胶树以外的植物,没有办法生产同性质的东西吗?橡胶树需要经过那么些年,才能采到橡胶,如果像杂草那样,每年都能采到同性质的东西,那就好办了。” 他认为,首先应将北美和南美的植物收集起来,依次采取树液进行研究。不到一年,被派往世界各地去寻找的人采集了约 3000 种植物回到美国。爱迪生对 14000 种植物进行分析研究,几种菊科植物进行杂交,培育了一种含有大量胶乳的植物。但使用这种菊科植物提胶,造价太高。 1928 年,这个老发明家继续努力地试验。他说:“再给我 5 年的时间,我一定让美国出现常年产胶的植物!”“我希望产量能增至 100 天 10 磅 ,我们现在还正在开始, 如果工作原理确定了,将来的希望真是没有止境呢。”爱迪生由于患了肾功能失调综合症,便只好放弃了橡胶植物的种植研究。当此项任务由爱迪生的后继者承担起来的时候,已不再是由菊科植物提取,而是合成橡胶。爱迪生从野草中提炼橡胶的功绩,受到世人极高的评价。1931年10月18日,星期日的凌晨3点24分,发明大王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伟大人生旅程。临终时他说:“我为人类的幸福,已经尽了心力,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3天后的10月21日 傍晚,这位发明大王的遗体埋葬在靠近他在西奥兰治克雷的家的大橡树下。当时,全美各地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在这一分钟之内,芝加哥、加利福尼亚、丹佛、纽约,整个密西西比河一片黑暗。纽约百老汇一片黑暗,世界一片黑暗。接着,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城市到乡村,灯火通明,亮如白昼,世界一片光明。人们 纷纷为爱迪生献上追悼和赞辞,其中以胡佛总统的话,最令人感动。他说:“所有的美国人都是爱迪生的受惠人!我们不仅生活上接受他的恩惠和利益,最重要的是我们继承了他的精神遗产!”

17.文章开头写爱迪生81岁诞辰时纽约的`友人为其举行欢宴,起了什么作用?(2分)

18.本文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爱迪生的贡献的?本文主要记叙了他哪方面的贡献?(2分)

19.爱迪生为什么对研究生产橡胶这项工作那么投入?(3分)

20.在熄灭电灯哀悼爱迪生的一分钟前后,世界从“一片黑暗”到“一片光明”,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谈谈这样写的好处。(3分)

21.“我们不仅生活上接受他的恩惠和利益,最重要的是我们继承了他的精神遗产!”你认为爱迪生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7、(2分)81岁诞辰,友人为他举行欢宴,而他本人却不能参加,这一情节有力地突出了爱迪生忘我工作的精神。

18、(2分,各1分) 时间;从杂草中提炼橡胶。

19、(3分,一个要点1分)钟情于科学研究是他一向的品质;为了挑战一个全新的目标(或研究橡胶是他从事的全新的事业);为了美国的发展。

20、(3分,答对“对比”得1分,作用占2分)用光明和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爱迪生引导世界走向光明,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表达了后人对爱迪生的敬仰之情。

21、(3分,答对一条得2 分,答对二条得3分)①勤勉忘我的工作态度,正如他自己所说:“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而能够得到的。”“发明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②为全人类造福的远大抱负,正如他所说的:“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提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

《爱迪生传》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欧阳修苦读阅读答案

欧阳修的阅读及答案

《桑怿传(节选) 欧阳修》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富兰克林传》阅读答案

李清照传阅读答案

张之洞传阅读答案

《秋叶》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目不见睫》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无题》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欧阳修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欧阳修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