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要的世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钟繇传》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钟繇传》阅读答案,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钟繇传》阅读答案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人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于。语在《既传》。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太和四年,繇薨,帝素服临悼,谥曰成侯。子毓嗣。少子会,别有传。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钟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B.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C.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D.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太傅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钟繇与王羲之并成为“钟王”
B.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在明朝、清朝也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C.关右,地区名,古人以西为右,亦称“关西”。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关右”指的'就是函谷关以西。
D.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因此有了“崩”“薨”“不禄”“卒”“死”来表示“人死”的意思,根据《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傕、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献帝得以逃出长安,这是钟繇尽心尽力的结果。
B.钟繇未归附曹操前,就暗中与曹操有交情,劝李傕、郭汜等人为曹操的使者放行,不要拒绝曹操的诚意。
C.钟繇围攻匈奴单于,受到增援的郭援的军队的威胁。诸将劝其退兵,但他力排众议,巧妙安排,终于大败敌军。
D.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欣赏,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虽不免过誉,而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是不争的事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5分)
(2)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5分)
参考答案
10.C(根据上下文意断句。)
11.D(应为“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12.B(不是暗中与曹操有交情,而是钟繇政治才能的体现。)
13.(1)当今英雄并起,各自假托帝命辖制一方,只有曹操是心里想着王室的,如果拒绝他的忠诚,这不是符合将来愿望的办法。(“矫”“逆”“副”“所以”等关键词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于是表奏汉帝任命钟繇担任侍中守司隶校尉,让他拿着天子符节督察关中诸军,把一切事务都委托给他,特地让(他)不必被条文制度拘泥。(“表”“委”“后事”“不拘科制”等关键词各1分,句子大意1分)
【参考译文】
钟繇字元常,被举荐为孝廉,被授予尚书郎、阳陵令之职,因病离职。被三府征召,担任廷尉正、黄门侍郎。这时,汉帝在西京,李催、郭汜等在长安城中作乱,阻断了汉帝和关东的联系。太祖(曹操)担任兖州牧,才派遣使者上书。李催、郭汜等人认为“关东想自立天子,现在曹操虽然派使者来,并非出于他的真意”,商议扣留太祖使者,拒绝接受他的诚意。钟繇劝李催、郭汜等人说:“当今英雄并起,各自假托帝命辖制一方,只有曹兖州是心里想着王室,如果拒绝他的忠诚,这不是符合将来愿望的办法。”郭汜等人因为钟繇的这番话,加以优厚地报答,从此太祖才得以派使者和汉帝取得联系。太祖已经多次听荀彧称赞钟繇,又听说他劝说过李催、郭汜二人,更对他充满渴盼。后来李催胁迫天子,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谋划对策。天子能够逃出长安,钟繇发挥了很大作用。
当时关中马腾、韩遂等众将,各率强兵相争斗。太祖正在山东征战,很为关中忧虑。于是表奏汉帝任命钟繇担任侍中守司隶校尉,让他拿着符节督察关中诸军,把后事委托给他,特地让(他)不必拘泥条文制度。钟繇到了长安,将书信交给马腾、韩遂等,为他们陈述祸福利害,马腾、韩遂各自派遣儿子入宫侍奉。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不下,钟繇送去二千余匹战马补给军用。太祖给钟繇一封信说:“得到你送来的战马,非常应急。关中平和安定,朝廷没有西顾之忧,这是您的功劳。过去萧何镇守关中,准备了充足的粮草满足军需,也适合说你呀。”那以后匈奴单于作乱于平阳,钟繇率领诸军围困敌军,没有攻克;而袁尚所任命的河东太守郭援来到河东,兵丁众多。诸将商议想放他离开,钟繇说:“袁尚势力正强盛,郭援到来,关中暗地里和他勾结,之所以没有全都背叛,只是因为我的威名震慑了他们罢了。如果放弃让他们离开,向他们显示了我们的软弱,当地的百姓,哪一个不是仇人?即使我们想回去,难道能够回得去吗!这就是没作战先自己败下阵来。况且郭援刚愎好胜,一定轻视我军,假若他要渡过汾水安营扎寨,在他们还没有渡过汾水时攻击他们,可以彻底战胜他们。”张既劝说马腾会合攻打郭援,马腾派儿子马超率领精兵迎击郭援。郭援到了,果然轻率地要渡过汾水,众将阻止他,不听。渡水未到一半,钟繇发起进攻,彻底打败了他们,斩杀郭援,降服单于。这件事收录在《既传》中。那以后河东卫固作乱,和张晟、张琰及高干等一起当了贼寇,钟繇又率领诸将讨伐并打败了他们。从天子移民西迁以来,洛阳百姓人数将尽,钟繇迁徙关中百姓,又招纳逃亡叛民来补充人数,几年间百姓人口数量稍稍增多。文帝即王位,钟繇又担任大理寺卿。等到文帝登基为帝,改任廷尉,进封崇高乡侯。又升为太尉,转而被封为平阳乡侯。当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都是先朝名臣。文帝退朝后,对左右侍从说:“这三位,是一代伟人,后世大概很难再出现了!”太和四年,钟繇去世,皇帝亲自前去悼念,谥为成侯。儿子钟毓袭爵。小儿子钟会,另外有传记。
篇2:钟繇文言文阅读答案
钟繇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入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干。语在《既传》。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篇3:钟繇文言文阅读答案
9.A(辟:征召)
10.C(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A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拿;B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才;D①表反问语气,难道;②表揣测语气,大概。)
11.B
12.A(不是暗中与太祖呼应,是钟繇政治才能的体现。)
13.(10分) (1)(4分)只有曹兖州是心里想着王室,如果拒绝他的忠诚,这不是符合将来愿望的办法。(前两句每句1分,末句2分;其中“逆”“所以”“副”翻译错误,分别扣1分)(2)(3分)把后事委托给他,特地让他不必拘泥条文制度。(首句2分,其中倒装句式翻译不当该句即不得分,末句1分。) (3)(3分)假若他要渡过汾水安营扎寨,在他们还没有渡过汾水时攻击他们,可以彻底战胜他们。(每句1分,“及其”翻译错误扣1分)
篇4:钟繇文言文阅读答案
题目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 辟:划分
B.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 矫:假造,伪造
C.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 易:轻视
D.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 单:通“殚”,竭尽
题目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 ②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B.①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 ②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C.①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①纵吾欲归,其得至乎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题目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钟繇处事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为陈祸福,腾、遂各遣子入侍。 ②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
③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 ④纵吾欲归,其得至乎?
⑤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 ⑥乃一代之伟人,后世殆难继矣!
A.②③⑥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①⑤⑥
题目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繇未归附太祖前,就暗中与太祖呼应,劝李傕、郭汜等人为太祖的使者放行,不要拒绝太祖的诚意。
B.李傕、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献帝得以逃出长安,这是钟繇尽心尽力的`结果。
C.钟繇围攻匈奴单于,受到郭援的队伍的威胁。诸将劝其退兵,但他力排众议,巧妙安排,终于大败敌军。
D.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赏识,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虽不免过誉,而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也是不争的事实。
题目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4分)
(2)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3分)
(3)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3分)
篇5:钟繇传文言文阅读题
钟繇传文言文阅读题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人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于。语在《既传》。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太和四年,繇薨,帝素服临悼,谥曰成侯。子毓嗣。少子会,别有传。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钟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B.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C.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D.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太傅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钟繇与王羲之并成为“钟王”
B.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在明朝、清朝也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C.关右,地区名,古人以西为右,亦称“关西”。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关右”指的就是函谷关以西。
D.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因此有了“崩”“薨”“不禄”“卒”“死”来表示“人死”的意思,根据《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傕、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献帝得以逃出长安,这是钟繇尽心尽力的`结果。
B.钟繇未归附曹操前,就暗中与曹操有交情,劝李傕、郭汜等人为曹操的使者放行,不要拒绝曹操的诚意。
C.钟繇围攻匈奴单于,受到增援的郭援的军队的威胁。诸将劝其退兵,但他力排众议,巧妙安排,终于大败敌军。
D.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欣赏,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虽不免过誉,而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是不争的事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5分)
(2)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5分)
参考答案:
10.C(根据上下文意断句。)
11.D(应为“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12.B(不是暗中与曹操有交情,而是钟繇政治才能的体现。)
13.(1)当今英雄并起,各自假托帝命辖制一方,只有曹操是心里想着王室的,如果拒绝他的忠诚,这不是符合将来愿望的办法。(“矫”“逆”“副”“所以”等关键词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于是表奏汉帝任命钟繇担任侍中守司隶校尉,让他拿着天子符节督察关中诸军,把一切事务都委托给他,特地让(他)不必被条文制度拘泥。
篇6:钟繇字元常阅读题附答案
钟繇字元常阅读题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入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干。语在《既传》。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 辟:划分
B.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 矫:假造,伪造
C.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 易:轻视
D.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 单:通殚,竭尽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 ②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B.①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 ②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C.①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①纵吾欲归,其得至乎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钟繇处事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为陈祸福,腾、遂各遣子入侍。 ②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
③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 ④纵吾欲归,其得至乎?
⑤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 ⑥乃一代之伟人,后世殆难继矣!
A.②③⑥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繇未归附太祖前,就暗中与太祖呼应,劝李傕、郭汜等人为太祖的使者放行,不要拒绝太祖的诚意。
B.李傕、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献帝得以逃出长安,这是钟繇尽心尽力的结果。
C.钟繇围攻匈奴单于,受到郭援的军队的威胁。诸将劝其退兵,但他力排众议,巧妙安排,终于大败敌军。
D.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赏识,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虽不免过誉,而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也是不争的事实。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4分)
(2)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3分)
(3)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3分)
参考答案:
9.A(辟:征召)
10.C(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A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拿;B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才;D①表反问语气,难道;②表揣测语气,大概。)
11.B
12.A(不是暗中与太祖呼应,是钟繇政治才能的体现。)
13.(10分) (1)(4分)只有曹兖州是心里想着王室,如果拒绝他的忠诚,这不是符合将来愿望的办法。(前两句每句1分,末句2分;其中逆所以副翻译错误,分别扣1分)(2)(3分)把后事委托给他,特地让他不必拘泥条文制度。(首句2分,其中倒装句式翻译不当该句即不得分,末句1分。) (3)(3分)假若他要渡过汾水安营扎寨,在他们还没有渡过汾水时攻击他们,可以彻底战胜他们。(每句1分,及其翻译错误扣1分)
篇7:况钟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况钟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况钟传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办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居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先是,中使织造②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③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
【注】①蠲( juān):免除 ②织造:明代督管丝织染业的职官,常以宦官担此任。③卫所:明初的队伍制度,这里指驻军。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 奇:奇怪
B.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暗:昏暗,糊涂。
C.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 劝:劝勉,鼓励。
D.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起:出身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况钟当官缜密严整的一组是( )
①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②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③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 ④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⑤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 ⑥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钟免除苛捐杂税,定立教民条文,事情对朝廷不利的,立即上书朝廷讲明。
B、当初况钟为吏员时,吴江人平思忠对况钟有恩。这时况钟多次请见,对待他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到思忠属下作事。
C、有个名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有人写了匿名书信诋毁况中,况钟说道:“这是想让我更快地帮邹亮成名。”当即奏明朝廷。
D、况中开始处理事务时,围立的群吏在四周请他写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2)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3)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答案:
9.A(奇,以……为奇。)
10.D(①树正气⑤感恩⑥刚正)
11.D(A,事情不利于百姓的,上奏朝廷;B,是让思忠儿子到自己属下做事;C,诋毁的是邹亮。)
12.(1)当即下令打死几个人,将属僚中贪贱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痛斥一番。
(2)铲锄豪强,扶植良善,民间将他奉若神明。
(3)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在他前后任苏州知府的都比不上他。
篇8:钟季玉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钟季玉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钟季玉,饶州乐平人。淳祐七年举进士,调为大坑冶属,改知万载县。淮东制置使李庭芝荐之,迁审计院,改宗正寺簿,又迁枢密院编修出知建昌军。会有旨江西和籴,季玉至郡才半年属岁旱度其经赋不能办请于朝和籴得减三之一。迁提举常平,未几,改转运判官,皆不赴。后以江西转运判官强起之。郡大胥以贿败,前使百计护之,季玉穷治,投岭表。俄以秘书丞召还,遭前使构谗而封驳之,改都大提点坑冶。北兵渡江,季玉徙寓建阳,兵至,不屈死之。
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德祐初,诏天下勤王。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日:“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日:“汝何愿?”天祥对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玉至郡才半年/属岁旱/度其经赋不能办/请于朝/和籴得减三之一
B.季玉至郡才半年/属岁旱度/其经赋不能办请于朝/和籴得减三之一
C.季玉至郡才半/年属岁旱/度其经赋不能办请于朝/和籴得减三之一
D.季玉至郡才半/年属岁旱/度其经赋不能办/请于朝/和籴得减三之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A.枢密院,五代始设,送超市掌管军权,“二府”之一,另一“府”是中书省。
B.岭表,古代地名。意思是五岭以外的地方,即指岭南地区,在今天广东省一带。
C.京师,指国家的首都,当时南宋的首都在临安,有时候京师也可以指天子的军队。
D.宰相,辅佐君王有高权力的官员。宰相不是丞相,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官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钟季玉得人赏识。他考中进士后,曾负责管理冶炼工作,任知县。李庭芝推荐他钟季玉的官职调动也逐渐开始频繁。
B.钟季玉忠于朝廷。钟季玉迁居寄身建阳县,等到元朝的军队到达后,他没有屈服,献身朝廷。
C.文天祥不卑不亢。张弘范的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于是改变了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他,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
D.元世祖敬佩人才。元世祖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后来因为有人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赐死的请求,元世祖就同意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2)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答
1.A
2.A另一“府”是中书门下。
3.C
4.(1)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
(2)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
阅读理解常考知识点
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阅读理解发挥题的解题技巧
发挥题表达思想一定要积极正面。我们都知道的是阅读题的最后一个小题,一般都是自由发挥的题。比如说,谈谈自己的看法、说说自己读文后的感受、与作者交换什么会怎么做等,这些都是考察学生主观思想的题。按理说这些题目都是“送分”的题,属于写就有分不写就没分。但是只拿一两分的考生也大有人在,想拿到满分也不较为困难。那什么样的答案能拿高分呢?那就是积极正面的回答,阅卷老师还是愿意看到积极向上的考生的。
★ 李清照传阅读答案
★ 张之洞传阅读答案
★ 呼兰河传阅读答案
《钟繇传》阅读答案(共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