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成本分析方法习题答案与解析

时间:2022-12-08 06:02:46 作者:shamelessbaby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hamelessbab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考试大成本分析方法习题答案与解析,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考试大成本分析方法习题答案与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考试大成本分析方法习题答案与解析

4.2.5.5  成本分析方法习题答案与解析 来源:

一、单项选择题

1.d;    2.  c

二、多项选择题

1.  b、c、e

三、案例题

[案例1]答:

(1)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的对比评价和总结工作。

它贯穿于施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主要利用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资料,与计划成本、预算成本以及类似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等进行比较,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同时也要分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成本的影响,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原因,检查成本计划的合理性,深入揭示成本变动的规律,以便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

主要依据: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统计核算所提供的依据。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分析表如下:来源:

(2)将实际指标与目标成本对比:检查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完成目标的积极因素和影响目标完成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可以看出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动态情况,反映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程度。

实际指标与先进水平对比:可以反映本项目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与其他项目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而采取措施赶超先进水平。

[案例2]答:

(1)因素分析法又称连锁置换法或连环代替法。这种方法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形成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代,并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2)分析成本增加的原因:

①分析对象为浇筑某层商品混凝土的成本,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额为12226元。

该指标是由产量、单价、损耗率三个因素组成。

②以目标249600元(=300×800×1.04)为分析替代的基础。

第一次替代产量因素:以310替代300,310×800×1.04=257920元

第二次替代单价因素:以820替代800,并保留上次替代后的值,310× 820×1.04=264368元

第三次替代损耗率因素:以1.03替代1.04,并保留上两次替代后的值310×820×1.03=261826元

③计算差额:来源:

第一次替代与目标数的差额=257920-249600=8320元

第二次替代与第一次替代的差额=264368-257920=6448元

第三次替代与第二次替代的差额=261826-264368=-2542元

④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8320元,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了6448元,而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了2542元。

⑤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8320+6448-2542=12226元,与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的总差额相等。计算过程见下表:

[案例3]答:

(1)差额分析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2)预算成本的增加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程度:(300-280)×3%=0.6万元

成本降低率提高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程度:(4%-3%)×300=3.0万元

以上两项合计:0.6+3.0=3.6万元。其中,成本降低率提高是实际成本降低额比目标成本降低额增加的主要原因,所以,应进一步寻找成本降低率提高的原因。

(3)成本分析的对象为:已完成分部分项工程。

成本分析的方法是:进行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的“三算”对比,分别计算实际偏差和目标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为今后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寻求节约途径。

成本分析的资料来源是:预算成本来自投标报价成本,目标成本来自施工预算,实际成本来自施工任务单的实际工程量、实耗人工和限额领料单的实耗材料。

篇2:考试大施工临时供电习题答案与解析

4.2.8.2  施工临时供电习题答案与解析来源: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d;    3.  b

二、多项选择题

1.  a、b、d;    2.c、d;    3.  c、d、e

三、案例题

[案例1]答:

(1)用电量计算:

由题设表中数据可知现场各电动机额定功率,然后根据现场各电动机额定功率求现场电动机用电总容量

σp1=[36×3+10×3+7.5×2+3×3+3×4+50]=224kw

电焊机容量p2:

σp2=20.5×3=61.5kv.a

则现场总用电量户:

p=1.1(k1σp1/cosφ+k2σp2+k3σp3+k4σp4)=1.1×(0.6×224/0.75十0.6×61.5+30)=270.71kv.a

(2)变压器选择:

由于供电电压为10kv,计算总用电量270.71kv.a,从表中选择sl7—315/10变压器,其额定容量为315kv.a>270.71kv.a,高压额定电压为10kv,低压额定电压为0.4kv,符合施工需要。

[案例2]答:

(1)施工现场配电箱布置原则:

施工现场用电的配置,以“三级配电、二级漏保”,“一机、一闸、一漏、一箱、一锁”为原则。

(2)施工现场导线截面的确定:来源:

导线截面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按机械强度选择:导线必须保证不因一般机械损伤折断。

2)按允许电流选择:导线必须能承受负载电流长时间通过所引起的温度上升。

3)按允许电压降选择:导线上引起的电压降必须在一定限度之内。

所选用的导线截面应同时满足以上三项要求,且以求得的三个截面中的最大值为准从电线产品目录中选用线芯截面。

(3)用电量计算和变压器的选择: 来源:

1)用电量计算:

现场电动机额定功率

σp1=p1-1+p1-2+p1-3=(40+60+50)=150kw

则现场总用电量p:

p=1.1(k1σp1/cosφ+k2σp2+k3σp3+k4σp4)=1.1×(0.6×150/0.75+0.6×40+30)=191.4kv.a

2)变压器的选择:

选用sl7—200/10变压器一台。理由同上。

篇3:考试大施工临时供水习题答案与解析

4.2.8.1  施工临时供水习题答案与解析来源:

一、单项选择题

1.  d

二、多项选择题

1.  b、d、e

三、案例题

[案例1]答:

(1)施工现场用水量主要考虑:

现场施工用水量(q1);施工机械用水量(q2);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q3);生活区生活用水量(q4);消防用水量(q5)。

(2)总用水量计算:

①现场施工用水量(q1)计算:

按日用水量最大的浇筑混凝土工程计算q1,由题意知:k1=1.05,k2=1.5,n1=250l/m3,t1、t均为1。则施工用水量

ql=k1σk2q1nl/(t1.t×8×3600)=1.05×1.5×1000×250/(8×3600)=13.67l/s

②由于施工中不使用其他特殊机械,故不考虑q2。

③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q3)计算: 来源:

由题意知:k4=1.5,p1=200,n3=60l/人.班,t=1。则现场生活用水量

q3=pln3k4/(t×8×3600)=200×60×1.5/(8×3600)=0.63l/s

④因现场不设生活区,故不考虑q4。

⑤消防用水量(q5)计算:

本工程施工现场面积在25hm2以内,取q5=12l/s

ql+q2+q3+q4=q1+q3=13.67+0.63=14.3l/s>q5=12l/s

⑥总用水量计算:

因q1+q3>q5,则q=q1+q3=14.3l/s

[案例2]答:

(1)施工现场总用水量计算规定:

a.当q1+q2+q3+q4≤q5时,则q=q5+1/2(q1+q2+q3+q4)

b.当q1+q2+q3+q4>q5时,则q=q1+q2+q3+q4

c.当工地面积小于5000m2,而且q1+gq2+q3+q4

最后计算出的总用水量,还应增加10%的漏水损失。

(2)计算总用水量和供水管径:

1)总用水量计算:

①现场施工用水量计算(q1)计算:

按日用水量最大的浇筑混凝土工程计算q1,由题意知:k1=1.05,k2=1.5,n1=250l/m3,t1、t均为1。则施工用水量

ql=k1σk2q1nl/(t1.t×8×3600)=1.05×1.5×1000×250/(8×3600)l/s=13.67l/s

②施工机械用水量(q3)计算:

由题意知:k3=2.0,q2=l,n2=200l/(台班.m3)。则施工机械用水量

q2=k1σk3q2n2/3600=1.05×2.0×1×200/3600l/s=0.17l/s

③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计算(q3):

由题意知:k4=1.5,p1=200,n3=100l/(人.班),t=1。则现场生活用水量

q3=p1n3k4/(t×8×3600)=200×100×1.5/(8×3600)l/s=1.04l/s

④因现场不设生活区,故不考虑q4。

⑤消防用水量(q5)计算: 来源:

本工程施工现场面积在25hm2以内,取q5=10l/s

q1+q2+q3+q4=q1+q2+q3=13.67+0.17+1.04=14.88l/s>q5=10l/s

⑥总用水量计算:

因q1+q2+q3>q5,则q=q1+q2+q3=14.88l/s

2)供水管径计算:

假设管网中水流速度υ=1.5m/s,则供水管径

d=√[4q/(лυ×1000)]=√[4×14.88/(3.14×1.5×1000)]=0.112m

取d≈0.1m可选用ф100的上水管即可。

篇4:材料采购和ABC方法的应用习题答案与解析

4.2.6.2  材料采购和abc方法的应用习题答案与解析 来源: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b;    5.a

[解析]

4.答案b:

由题设知,最优经济批量:qo=√(2×sc/pk)=√[2×21600× 60/(80×0.04)]=900t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e

[解析]

1.答案a、c、d:

物资管理中abc分类法,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种因素是物资的品种;另一种因素是占用的资金,即市场价格。这两个因素从考试教材表1a426022—l中可以看出。在掌握物资品种、采购价格和所需数量基础上,通过计算分析,做出资金占用和比重排列表,按a类物资(主要材料)、b类物资(一般材料)、c类物资(次要材料)进行分类,可以找出材料管理的重点。

三、案例题 来源:

[案例1]答:

(1)比较甲、乙两种方案的采购费和储存费:

方案甲:

设q1为方案甲的订购批量,q1=18000/12=1500t,则采购费和储存费

f1=s/ql×c+q1/2×p×a=18000/1500×50+1500/2×75×0.04=2850元

方案乙:

设q2为方案乙的订购批量

q2=18000/18=1000t,则采购费和储存费

f2=s/q2×c+q2/2×p×a=18000/1000×50+1000/2×75×0.04=2400元

因此,方案乙的总费用较小。

(2)求最优采购经济批量和供应间隔期:

合同每季交货量:q(1/4)=18000/4=4500t/季度

最优采购经济批量:

qo=√(2×sc/pk)=√[2×18000×75/(90×0.03)]=1000t

发货次数n=18000/1000=18次

发货间隔期t=360/18=20d

根据上述计算q。=最省总费用f。(采购费、储存费和材料费):

fo=s/q。×c+qo/2×p×a+sp=18000/1000×75+1000/2×90×0.03+18000×90=1622700元

[案例2]答:

(1)材料采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项目经理部所需主要材料、大宗材料(a类材料)应编制材料需要计划,由材料企划部门订货或从市场中采购。

2)采购必须按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依据项目经理部提出的材料计划进行采购。

3)材料采购要注意采购周期、批量、存量,满足使用要求,并使采购费和储存费综合最低。

(2)abc分类法步骤:来源:

1)求出每种材料的合价,计算每一种库存物资在一定时间内的资金占用量。

2)按占用资金数额的大小排列品种序列,计算出每一种物资品种占总金额的比例。

3)计算累计品种数、累计品种百分数、累计占用资金数和累计占用资金百分数,绘制abc分析表,按abc比例进行分类。

(3)按照abc分类法的步骤分析出材料按价格、占用资金数和累计占用资金数的排列顺序如下表所示:

判断:累计比重占80%以内的材料是主要材料(a类材料),本例为散热器1种;累计比重为80%~90%的材料是次要材料(b类材料),本例为2~4种;其余5~22种为一般材料(c类材料)。

(本节提示)

1.经济订购批量控制模型(仅供参考)

经济订购批量是最经济的一次订购物资的数量,也就是存储总费用最低的一次定购数量。研究经济订购批量,首先要分析物资存储系统的各种费用,包括:①订购物资总价,由物资单价和订购数量所决定;②订购费用;③保管费用(存储费用);④缺货损失费用。

综上所述,库存系统的存储总费用就是指订购费用、保管费用、缺货损失费用的总和。

假定在控制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资品种单一,不允许出现缺货现象,采购条件中不规定商业折扣条款,每批订货均能一次到货。在这种条件下建立的经济订购批量控制模型为基本模型。此时控制的存储总费用只包括订购费用和保管费用两项。在物资总需要量一定的条件下,由于订购次数多,每次订购数量就小,订购费用就大,而保管费用则小;反之,每次订购数量就大,订购费用就小,而保管费用则大。因此,订购费用和保管费用两者是相互矛盾的,确定简单条件下的经济定购批量,就是要选择一个最适当的订购批量,使有关的订购费用和保管费用两者的总和为最低。

在实际工作中,可建立数学模型来计算经济订购批量。

设以f代表简单条件下的存储总费用,s代表物资年需要量,p代表物资单价,c代表一次订购费用,a代表年保管费率,q代表一次订购量。则:

年订购费用=s/q×p

年保管费用=q/2×pa

其中,s/q代表订购次数,q/2代表平均库存量。来源:

因为每次订购到货时,库存量到下一次订购到货前,库存量为0,则平均库存量为(0十q)/2=q/2

由于经济定购批量控制基本模型,存储费用为订购费用和保管费用之和,所以

f=s/q×p+q/2×pa

要求总费用t为最小,可用导数求解,并令其为零。

d(f)/dq=-sc/q2十pa/2

可求得当q=√(2×sc/pk)时,为最优经济订购批量。

2.abc分类法(仅供参考)

abc分类法又称帕雷托分析法,也叫主次因素分析法,是项目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是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排队,以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一种定量的科学管理方法。物资管理中的abc分类法,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种因素是所用 的物资;另一种因素是占用的资金,即市场价格。

在abc分类法的分析图中,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长方形,一条曲线。左边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纵坐标表示频率,以百分数表示。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按影响大小从左向右排列,曲线表示各种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一般地,是将曲线的累计频率分为三级,与之相对应的因素分为三类:

a类因素,发生频率为70%~80%,是主要影响因素。

b类因素,发生频率为10%~20%,是次要影响因素。

c类因素,发生频率为0~10%,是一般影响因素。

这种方法有利于人们找出主次矛盾,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项目管理中abc分类法大致可以分五个步骤:

(1)收集数据。针对不同的分析对象和分析内容,收集有关数据。

(2)统计汇总。

(3)编制abc分析表。

(4)绘制abc分析图。

(5)确定重点管理方式。

篇5:人力资源管理和行为科学习题答案与解析

4.2.6.1  人力资源管理和行为科学习题答案与解析 来源: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c;    4.  d;    5.  c;    6.  c;    7.c;    8.d;  9.  c;    10.  c

二、多项选择题

1.  a、c、d;  2.  a、c、e;    3.b、c、e;    4.  a、c、e; 5.  b、c;    6.  d、e;    7.  b、d、e;    8.  a、b、d;  9.a、b、c;    10.b、c、e

[解析] 来源:

2.答案a、c、e:

一般情况下,责任分配矩阵中纵向列出项目所需完成的工作单元,横向列出项目组织成员或部门名称,纵向和横向的交叉处表示项目组织成员或部门在某个工作单元中的职责,用符号表示其职责,不同的符号可以反映出项目组织成员或部门在某个工作单元中的地位。

三、案例题

[案例1]答:

(1)设立项目经理部的原则:

1)根据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确定的组织形式设立项目经理部;

2)根据施工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和专业特点设立项目经理部;

3)应使项目经理部成为弹性组织,随工程任务的变化而调整,不成为固化的组织;

4)项目经理部的部门和人员设置应面向现场,满足目标控制的需要;

5)项目经理部组建以后,应建立有益于组织运转的规章制度。

(2)项目经理的职责:

1)代表企业实施施工项目管理;

2)履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规定的任务;

3)组织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发挥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领导地位;

4)对进入现场的生产要素(劳动力、材料、机械、资金和技术等)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

5)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并组织实施;

6)搞好组织协调,解决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7)搞好利益分配; 来源:

8)进行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发现和处理突发事件;

9)参与工程竣工验收,准备结算资料,分析总结,接受审计;

10)处理项目经理部善后工作;

11)协助企业进行项目的检查、鉴定和评奖申报。

(3)项目经理部组织形式的选择:

组织形式应根据施工项目的规模、结构复杂程度、专业特点、人员素质和地域范围确定。

(4)该集团公司的责任分配矩阵图绘制如下:

符号说明:d-决策  p-主持  s-主管  c-参与

[案例2]答:

(1)项目经理责任制的概念:项目经理责任制是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主体的施工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

项目经理责任制的作用:

1)项目经理责任制确定了项目经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2)项目经理责任制确定了企业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3)项目经理责任制确定了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

4)项目经理责任制用制度确定了项目经理的基本责任、权限和利益。

(2)项目经理部的地位:

项目经理部是由项目经理在企业的支持下组建、领导、进行项目管理的组织机构;是企业在项目上的管理层;是项目经理的办事机构,凝聚管理人员,形成项目管理责任制和信息沟通系统,使项目经理部成为项目经理的载体,为实现项目目标进行有效运转。

(3)责任分配矩阵的构成和作用: 来源:

构成:一般情况下,责任分配矩阵中纵向列出项目所需完成的工作单元,横向列出项目组织成员或部门名称,纵向和横向交叉处表示项目组织成员或部门在某个工作单元中的职责。表示职责的符号有多种形式,常用字母、数字或几何图形。

作用:责任分配矩阵是一种将项目所需完成的工作落实到项目有关部门或个人,并明确表示出他们在组织中的关系、责任和地位的一种工具。它将人员配备工作与项目分解结构相联系,明确表示出工作分解结构中的每个单元由谁负责、由谁参与,并表明了每个人或部门.在整个项目中的地位。

(4)项目经理部解体的条件:

1)已经竣工验收;

2)已经结算完毕;

3)已经签发质量保修书;

4)已经完成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

5)已经与企业管理层办完有关手续;

6)现场最后清理完毕。

[案例3]答:

(1)建设高效团队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配备好团队成员;

2)加强团队成员的培训;

3)搞好对团队成员的激励;

4)进行有效的冲突管理;

5)加强团队文化建设;

6)提高凝聚力;

7)提高团队士气;

8)尚应做好以下工作:使团队成员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依赖;定期召开团队会议,举行团队活动,增强凝聚力;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团队的士气,提高战斗力;培养团队成员的团队意识,以实现团队目标为己任,提升个人价值;培养团队成员的对内合作精神和对外沟通能力,并与激励相结合;培养团队成员的道德品质和工作技能,使其得到提高和发展。

(2)激励是调动团队成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明确责任。即清楚、具体地明确团队成员应承担的义务,任务完成后交付什么成果。

2)授权。即授予团队成员与责任相匹配的权限,给予一定的自主权和资源使用权,以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绩效考评的办法。即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估团队成员工作完成质量,确定其工作业绩。

4)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即根据绩效给团队成员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

1)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包括五个方面: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前三个层次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持续性的。

2)双因素理论:一类是保健因素(内部因素),包括:工作环境、工资、公司的制度、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一类是激励因素(外部因素),包括:成就、认同感、工作性质、提升职位与职称等。

3)期望值理论:某一活动对人的激励力量,取决于它所得到的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及达到该成果的预期概率。以m代表期望值,以v代表效用,以e代表概率。则m=ve。

(4)矩阵式组织形式的优缺点:来源:

矩阵式组织形式的优点:

1)可快速调集团队,有效利用资源;

2)先进的、难得的专业技术可根据需要供不同项目使用;

3)更容易从团队成员的职能单位中获得补充,促进学习,交流知识;

4)沟通良好,注重客户。

矩阵式组织形式的缺点:

1)存在双层汇报关系,项目团队成员要接受来自两个不同管理者的命令;

2)参与多个项目的团队成员对工作时间的要求可能会出现冲突;

3)项目成员可能不熟悉彼此的工作方式和知识,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5)解决冲突常用的方法:协商、妥协、缓和、强制、退出等。来源:

可建议tyler尽量采取协商解决的办法,尽力得到最好、最全面地解决这个冲突。这需要项目经理要创造一个有效的团队,各成员之间的意见是开放的、友善的,使各位成员要持有一种合作、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如果解决冲突无效,即可采取强制手段等。

篇6:施工平面图的设计习题答案与解析

4.2.8.3  施工平面图的设计习题答案与解析来源:

一、单项选择题

1.d;    2.  b

二、多项选择题

1.  b、c、e;    2.  a、b、c、d

三、案例题

[案例1]答:

(1)施工总平面图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布置紧凑,少占地,不挤占交通道路;

2)最大限度地缩短场内运输距离,尽可能避免二次搬运;

3)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临时工程的工程量应该最小,以降低临时工程费;

4)临时设施布置应利于生产和生活,减少工人往返时间;

5)充分考虑劳动保护、环境保护、技术安全、防火要求等;来源:

6)施工总平面图设计依据:设计资料;调查收集到的地区资料;施工部署和主要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总进度计划;资源需要量表。

(2)施工总平面图设计步骤:

1)引入场外交通道路;

2)布置仓库;

3)布置加工厂和混凝土搅拌站;

4)布置内部运输道路;

5)布置临时房屋;

6)布置临时水电管线网和其他动力设施;

7)绘制正式的施工总平面图。

(3)采用公路运输时运输道路的布置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场区道路应与加工厂(场)、临时仓库、堆料场、垂直运输机械的位置结合布置,并与场外道路连接。

2)尽量运用永久性道路,提前修筑永久性路基和简单路面作为临时道路使用,以节约费用。

3)场区道路应平整、坚实、畅通、边坡整齐、排水良好,应有良好的照明设施,并且既要满足施工运输要求,又要符合消防规定。

[案例2]答:

(1)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设计的要点:

1)起重机械布置:井架、门架等固定式垂直运输设备的布置,要结合建筑物平面形状、高度、材料、构件的重量,考虑机械的负荷能力和服务范围,做到便于运输,便于组织分层分段流水施工,便于楼层和地面的运输,运距要短。塔式起重机要注意考虑起重高度、起重臂长度和起重半径满足要求,使材料和构件可达到建筑物的任何地点。路基要按规定进行设计和建造。另外要综合考虑、合理布置起重机械的开行路线。

2)运输道路的修筑:道路应按照材料和构件运输的需要,沿着仓库和堆场进行布置,使其畅通无阻。宽度要符合规定要求:单行道不小于3~3.5m,双车道不小于5.5~6m。消防车道不小于3.5m。

3)供水设施的布置:临时供水设施首先要经过计算,设计,然后进行设置。供水设施设计主要包括用水量的计算、水源的选择和临时给水系统、供水管径的确定等。

4)临时供电设施:临时供电设计,包括用电量计算、电源选择、电力系统选择和配置等。

(2)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设计的步骤: 来源:

1)确定起重机的位置;

2)确定搅拌站、仓库、材料和构件堆场、加工厂的位置;

3)确定运输道路的布置;

4)布置行政、文化、生活、福利用地等临时设施;

5)布置水电管线;

6)计算技术经济指标。

(3)施工现场管理总体要求:

1)文明施工、安全有序、整洁卫生、不扰民、不损害公众利益;

2)现场入口处的醒目位置,公示“五牌”、“二图”(建设项目概况牌;安全纪律牌;防火须知牌;安全无重大事故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牌;施工总平面图;项目经理部组织架构及主要管理人员名单图)。

3)项目经理部应经常巡视检查施工现场,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反映,及时抓好整改。

(4)临时仓库和加工厂的布置:

临时仓库的布置:

1)临时仓库的布置要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使材料储备量最小,储备期最短,运距最短,装卸和转运费最省。

2)材料堆场要考虑靠近加工地点,又要靠近施工区域和使用地点。

3)材料等各种堆场必须平整、坚实,有良好的排水措施。

加工厂的布置:来源:

1)加工厂的布置总的指导思想是应使材料的运输量小,有关联的加工厂适当集中。

2)加工厂的布置要考虑工作条件最好,加工生产和建筑施工不受干扰,从场外运输的原材料和加工后的成品、半成品运往使用地点的总费用最少,以及铺设到加工厂的管网管线费用最小。

3)还应考虑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粉尘对现场及周围环境污染干扰最小。

篇7: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备考习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假设某企业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单价50元,边际贡献率40%,每年固定成本300万元,预计下年产销量20万件,则价格对利润影响的敏感系数为( )。

A、10

B、8

C、4

D、4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题考核利润敏感性分析。预计下年利润=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20×50-20×50×(1-40%)-300=100(万元)

假设价格增长10%,达到55元:

预计利润=20×55-20×30-300=200(万元)

利润变动率=(200-100)/100×100%=100%

单价的敏感系数=100%/10%=10

2、已知单价对利润的敏感系数为5,本年盈利,为了确保下年度企业不亏损,单价下降的最大幅度为( )。

A、50%

B、100%

C、20%

D、4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利润敏感性分析。单价对利润的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单价变动百分比,根据“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单价×销量-总成本”可知,单价下降会导致利润下降,具体而言:单价下降的百分比=利润变动百分比÷单价对利润的敏感系数,如果利润下降的百分比超过100%,则下年就会出现亏损,因此“为了确保下年度企业不亏损”意味着“利润下降的最大幅度为100%”,所以单价下降的最大幅度为100%÷5=20%。

3、下列关于股利支付形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财产股利和负债股利实际上是现金股利的替代

B、发放股票股利会引起股东权益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C、以公司所拥有的其他公司的债券支付股利,属于支付负债股利

D、发放股票股利可能导致资本公积增加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财产股利是以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支付的股利。负债股利是以负债方式支付的股利。公司所拥有的其他公司的债券属于公司的财产,以公司所拥有的其他公司的债券支付股利,属于支付财产股利。发行公司债券导致应付债券增加,导致负债增加,以发行公司债券的方式支付股利,属于支付负债股利。

4.与普通合伙企业相比,下列各项中,属于股份有限公司缺点的是( )。

A.筹资渠道少

B.承担无限责任

C.企业组建成本高

D.所有权转移较困难

【答案】C

【解析】公司制企业的缺点:(1)组建公司的成本高。(2)存在代理问题。(3)双重课税。所以选项C正确。

5.已知(P/A,8%,5)=3.9927,(P/A,8%,6)=4.6229,(P/A,8%,7)=5.2064,则6年期、折现率为8%的预付年金现值系数是( )。

A.2.9927

B.4.2064

C.4.9927

D.6.2064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预付年金现值系数与普通年金现值系数的关系。即预付年金现值系数等于普通年金现值系数期数减1系数加1,所以6年期折现率为8%的预付年金现值系数=[(P/F,8%,6-1)+1]=3.9927+1=4.9927。

6.下列各种风险应对措施中,能够转移风险的是( )。

A.业务外包

B.多元化投资

C.放弃亏损项目

D.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答案】A

【解析】选项A属于转移风险的措施,选项B属于减少风险的措施,选项C属于规避风险的措施,选项D属于接受风险中的风险自保。

7.下列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中,比较粗糙且带有主观判断特征的是( )。

A.高低点法

B.回归分析法

C.技术测定法

D.账户分析法

【答案】D

【解析】账户分析法,又称会计分析法,它是根椐有关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比较粗糙且带有主观判断。

8.下列各项中,对企业预算管理工作负总责的组织是( )。

A.财务部

B.董事会

C.监事会

D.股东会

【答案】B

【解析】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应当对企业预算的管理工作负总责。该题考核点在教材的62页。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功能的有( )。

A.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B.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服务的主要承担者

C.企业可以推进社会经济技术进步

D.企业经济能够减缓社会的发展

【答案】ABC

【解析】当今社会,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细胞,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1)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2)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服务的主要承担者;(3)企业可以推进社会经济技术进步。

2.下列各项中,属于融资租赁特点的有( )。

A.能迅速获得所需资产

B.财务风险小,财务优势明显

C.限制条件较少

D.资本成本较低

【答案】ABC

【解析】融资租赁的租金通常比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所负担的利息高得多,租金总额通常要比设备价值高出30%,因此,融资租赁的资本成本较高。

3.利用留存收益筹资属于( )。

A.股权筹资

B.内部筹资

C.长期筹资

D.外部筹资

【答案】ABC

【解析】股权筹资形成股权资本,股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构成项目。通常,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共称为留存收益。所以选择A正确。外部筹资是指从企业外部筹措资金,内部筹资主要依靠企业的利润留存积累。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D不正确。长期筹资,是指企业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的资金筹集活动。所以选项C正确。

1.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高分备考经验

2.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试题带答案

3.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试题及答案

4.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备考必备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5.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备考题

6.中级会计师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7.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8.关于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9.20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试题【附答案】

10.中级会计职称如何备考

篇8: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相关内容习题答案与解析

4.2.7.2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相关内容习题答案与解析 来源: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d;    5.a;    6.d;    7.d

二、多项选择题来源:

1.b、c、e;    2.a、b、d;    ,3.b、c、d

[解析]

3.答案b、c、d:

总承包单位可以按合同规定对工程项目进行分包,但不得倒手转包,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总承包单位就分包工程对建设单位要承担连带责任,所以选择e是错误的。

三、案例题

[案例1]答:

(1)a单项工程采用总价合同形式不恰当,因为项目工程量难以确定,双方风险较大。

第2条中供“乙方参考使用”提法不当,应改正为保证资料(数据)真实、准确,作为乙方现场施工的依据。第3条中“允许分包单位将分包的工程再次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不妥,不允许分包单位再次分包。

(2)工程施工合同按计价方式不同分为总价合同、单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三种形式。

(3)由于国家指令性计划有重大修改或政策上原因强制工程停工,造成合同的执行暂时中止,属于法律上、事实上不能履行合同的除外责任,这不属于业主违约和单方面中止合同,故业主不承担违约责任和经济损失赔偿责任。

承包商因遭遇不可抗力被迫停工,根据合同法规定可以不向业主承担工期拖延的经济责任,业主应给予工期顺延。

[案例2]答:     来源:

(1)因为固定价格合同适用于工程量能够较准确计算、工期较短、技术不太复杂的项目。该工程基本符合这些条件,而且在报价中已经考虑了各种风险因素的费用,故采用固定价格合同是合适的。

(2)不可以。因为本工程采用的是固定价格合同,材料涨价的风险应由承包商承担。

[案例3]答:

(1)该工程采用可调价格合同形式是恰当的,因为项目工程量难以确定,双方风险较大。

(2)按照合同文件的解释顺序,协议条款与招标文件在内容上有矛盾时,应以协议条款为准,应认定工期目标是591d。

[案例4]答:

(1)不能成立。根据合同文件中招标文件和合同专用条款的有关约定,本工程属于固定综合单价包干合同,所有因素的调整将不予考虑。

(2)符合。根据合同文件中第10项的约定,合同履行中,发包人、承包人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视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案例5]答:

(1)不符合法律规定。承包商乙的行为属于非法转包行为。

(2)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违法分包行为主要有:

1)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的;

2)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部分建设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的;

3)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分包给其他单位的;

4)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再分包的。

[案例6]答:

(1)成立。因为甲方和b、c公司订立的合同中明确提到“甲方负责协调现场其他施工单位为乙方创造如垂直运输等可利用条件”。甲方没有能够按协议条款为b、c公司创造运输条件,使b、c公司改变方案,推迟进度,增大了开支,所以应该给予补偿。

(2)不妥当。甲方在合同中承诺了“协调现场其他施工单位,为乙方创造如垂直运输等可利用条件”,与此同时,还应在合同中约定,“甲方可根据工作需要有偿使用乙方自有的施工设备或设施;甲方可根据工作需要指定现场工作的其他施工单位有偿使用乙方自有的施工设备或设施;乙方须为甲方或甲方指定的施工单位无偿使用已完工设备或设施提供方便”,在有该合同条款约束的情况下,甲方才可以承诺“协调现场,为其他施工单位垂直运输创造条件”。

[案例7]答: 来源:

(1)甲与乙之间的总承包合同关系合法有效,乙与丙之间的分包合同关系有效,乙与丁之间的分包合同关系无效。根据《合同法》和《建筑法》的有关规定:“发包人可以与总承包单位订立建设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别与勘察人、设计人、施工人订立勘察、设计、施工承包合同。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将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与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因此,乙将由自己总承包部分的施工工作全部分包给丁,违反了合同法及建筑法的强制性规定,导致乙与丁之间的施工分包合同无效。乙与丙之间的合同有效。

(2)在此事件中,丙未对现场进行仔细勘察即自行进行设计导致设计不合理,给甲带来了重大损失,乙和丙应对工程建设质量问题向甲承担连带责任。因为乙作为该工程的总承包单位与丙建筑设计院之间是总包和分包的关系,根据《合同法》及《建筑法》的规定,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建设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分包单位应当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其分包工程的质量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承担连带责任。

[案例8]答:

(1)不合法。二分公司的行为属于非法转包行为,五分公司把部分工程分包给临时组织的农民施工队的行为也是违法的。

(2)根据《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勘察、设计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零点五以上百分之一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工程监理单位转让工程监理业务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合同约定的监理酬金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案例9]答:

(1)法院定案的依据应该是双方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书面补充协议。因为在本案中,作为双方使用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协议条款无法相互印证,所以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根据合同文本中合同文件的组成及优先解释顺序的规定,双方当事人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书面变更文件,应作为法院定案的依据。

(2)合同文件主要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1)本合同协议书;

2)中标通知书;

3)投标书及其附件;

4)本合同专用条款;

5)本合同通用条款;

6)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

7)图纸;

8)工程量清单;

9)工程量报价单或预算书。 来源:

双方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也视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上述文件的排列顺序即为合同文件的优先解释顺序,排在最前面的文件具有最高的解释效力。

篇9:期货从业资格《期货投资分析》的习题与答案

1、某可转换债券面值1000元,转换比例为40,实施转换时标的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24元,那么该转换债券的转换价值为( )。

A.960元

B.1000元

C.600元

D.1666元

标准答案: a

解:可转换证券的转换价值是指实施转换时得到的标的股票的市场价值。转换价值=标的股票市场价格×转换比例=40×24=960(元)。

2、某可转换债券面值1000元,转换价格为25元,该债券市场价格为960元,则该债券的转换比例为( )。

A.25

B.38

C.40

D.50

标准答案: c

解:转换比例是一张可转换证券能够兑换的标的股票的股数,转换比例和转换价格两者的关系为:转换比例=可转换证券面额÷转换价格=1000÷25=40。

3、由标的证券发行人以外的第三方发行的权证属于( )。

A.认股权证

B.认沽权证

C.股本权证

D.备兑权证

标准答案: d

解: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是按持有****利行使性质来划分的。按发行人划分,权证可分为股本权证和备兑权证。股本权证是由上市公司发行的,由标的证券发行人以外的第三方发行的权证属于备兑权证。

4、下列不属于国际收支中资本项目的是( )。

A.各国间债券投资

B.贸易收支

C.各国间股票投资

D.各国企业间存款

标准答案: b

5、GDP保持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则证券价格将( )。

A.上升

B.下跌

C.不变

D.大幅波动

标准答案: a

解:GDP保持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将使得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协调增长,经济结构逐步合理,总体经济成长,人们对经济形势形成了良好的预期,则证券价格将上升。

1.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发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是预测经济变化的重要的领先指标。一般来说,该指数(  )即表明制造业生产活动在收缩。

A.低于57%

B.低于50%

C.在50%和43%之间

D.低于43%

【答案】B

【解析】参考教材第38页内容。

2.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持仓报告的最核心内容是(  )。

A.商业持仓

B.非商业持仓

C.非报告持仓

D.长格式持仓

【答案】B

【解析】参考教材第230页内容。

3.伊拉克战争以来,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价格持续走高,有关专家预计石油价格不久将突破150美元/桶的大关,这种情况将会首先导致(  )。

A.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B.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C.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D.以上均不对

【答案】 A

【解析】 参考教材第47页内容。

4.若存在一个仅有两种商品的经济:在某城市人均消费4公斤的大豆和3公斤的`棉花,其中,大豆的单价为4元/公斤,棉花的单价为10 元/公斤;在,大豆的价格上升至5.5元/公斤,棉花的价格上升至15元/公斤,若以20为基年,则20的CPI为(  )%。

A.130

B.146

C.184

D.195

【答案】B

【解析】2000年人均消费:4×4+10×3=46(元),2011年人均消费:5.5×4+15×3=67(元),2011年的CPI=67÷46×100%=146%。

5.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1.5,其供给弹性等于0.8,则蛛网的形状是(  )的。

A.收敛型

B.发散型

C.封闭型

D. 圆圈型

【答案】A

【解析】参考教材第84页内容。

6.下列各种因素中,会导致大豆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是(  )。

A.大豆价格的上升

B.豆油和豆粕价格的下降

C.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上升

D.老年人对豆浆饮料偏好的增加

【答案】B

【解析】只有B项是引起大豆需求最减少的、价格之外的因素。参考教材第74页内容。

7.利用MACD进行价格分析时,正确的认识是(  )。

A.出现一次底背离即可以确认价格反转走势

B.反复多次出现顶背离才能确认价格反转走势

C.二次移动平均可消除价格变动的偶然因素

D.底背离研判的准确性一般要高于顶背离

【答案】C

【解析】参考教材第212页内容。

8.假设黄金现价为733美元/盎司,其存储成本为每年2美元/盎司,一年后支付,美元一年期无风险利率为4%。则一年期黄金期货的理论价格为(  )美元/盎司。

A.735.00

B.746.28

C.764.91

D.789.55

【答案】C

9.公司本年年末预期支付每股股利4元,从次年起股利按每年10%的速度持续增长。如果必要收益率是15%,那么,该公司股票今年年初的内在价值等于(  )元。

A.60

B.70

C.80

D.90

【答案】C

10.5月,沪铜期货1O月合约价格高于8月合约。铜生产商采取了“开仓卖出2000吨8月期铜,同时开仓买入1000吨10月期铜”的交易策略。这是该生产商基于(  )作出的决策。

A.计划8月卖出1000吨库存,且期货合约间价差过大

B.计划10月卖出1000吨库存,且期货合约间价差过小

C.计划8月卖出1000吨库存,且期货合约间价差过小

D.计划10月卖出1000吨库存,且期货合约间价差过大

【答案】C

【解析】估计是期货合约间价差过小(低于仓储成本),故未来远月合约涨幅应高于近月合约。参考教材第287页内容。

应届毕业生网期货从业资格考试 栏目推荐:

期货从业资格考试动态

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报名

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时间

期货从业资格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

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成绩查询时间

篇10:机械设备选购和机械施工方案选择习题答案与解析

4.2.6.3  机械设备选购和机械施工方案选择习题答案与解析  来源:

一、单项选择题

1.a

二、多项选择题

1.  b、d、e

三、案例题

[案例1]答:

(1)设备租赁的概念、方式和特点

概念:设备租赁是设备承租人按照合同规定按期向设备出租人支付一定费用而取得设备使用权的一种经济活动。

方式:设备租赁一般有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种方式。

特点:在融资租赁中,租赁双方承担确定时期的租让和付费义务,而不得任意中止和取消租约;而在经营租赁中,租赁双方的任何一方可以随时以一定的方式在通知对方后的规定期限内取消或中止租约。

(2)设备租赁与购买方案分析的步骤:

1)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和技术状况,提出设备更新的投资建议;

2)拟定若干设备投资、更新方案,包括购买、租赁方案;

3)定性分析筛选方案,包括:分析企业财务能力,分析设备技术风险、使用、维修等特点;

4)定量分析并优选方案,结合其他因素,做出租赁还是购买的投资决策。

[案例2]答:     来源:

解:本题采用折算费用法优选方案。

设租赁设备的平均年费用为aac(l),而购买设备的平均年费用为aac(b),则有

aac(l)=365×600/10000+6+2=29.90万元

aac(b)=(200-25)×0.08×(1+8%)20/[(1+8%)20-1]+25×8%+6+2=27.82万元

因为aac(l)>aac(b),所以选择购买方案对企业比较合算。

(本节提示)

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的选择(仅供参考)

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的选择方法有: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用单位工程量成本进行比较优选;用“界限使用时间”判断应选用哪种机械;按折算费用法(等值成本法)进行优选。这里只介绍折算费用法,其他方法请参考其他相关书籍。

当机械在一项工程中的使用时间较长,甚至涉及购置费时,在选择时往往涉及机械的原值(投资)。利用银行贷款时还涉及利息,甚至复利计息。这种情况下,可采用折算费用法进行计算,低者为优。

所谓折算费用是预计机械使用时,按年或月摊人成本的机械费用。这项费用涉及机械原值、年使用值、残值和复利计息。计算公式如下(考虑复利和残值):

年折算费用=(原值-残值)×资金回收系数+残值×利率+年度机械使用费  来源:

资金回收系数=i(1+i)n/[((1+i)n-1]

式中  i表示复利率;n表示计息期。

伤仲永习题及答案解析

06注会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

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习题及答案

电气工程师考试习题

导游证基础习题及答案

《飓风》阅读习题及答案

陆游蝶恋花习题答案

《驮马》阅读习题及答案

数字杂说习题及答案

考试大成本分析方法习题答案与解析(通用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考试大成本分析方法习题答案与解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