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试论“孔颜之乐”的儒家理想境界与其文化影响,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试论“孔颜之乐”的儒家理想境界与其文化影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试论“孔颜之乐”的儒家理想境界与其文化影响
试论“孔颜之乐”的儒家理想境界与其文化影响
论文摘要:“孔颜之乐”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提出以来,在各朝代的儒家学者中一直备受重视并逐渐成为儒家理想境界的一个代表层面。其思想内核是上古贤人精神追求的理想境界,不仅对古代文化来说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与影响,对我们现代人,更有其不凡的意义与价值。
论文关键词:孔颜之乐;文化传承;理想境界
孔子弟子三千,而其中通晓六艺者七十二人。其中有一名弟子,颇受孔子赏识,这名弟子就是颜回。
在《论语》中,孔子曾对颜回大加赞赏。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第六》)。而孔子在《述而》篇也曾自我表白:“饭疏食,饮水,曲胧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论是对弟子行为的称赏还是对自我内心的剖白,这些都直接表达了孔子安贫乐道,超脱于世俗功利的人生理想道德境界。这就是后来备受宋明理学家称道的“孔颜之乐”。周敦颐曾说:“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富、可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道德受儒家影响甚深,其中以道德来约束欲望,“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道德理念始终在历朝历代的儒家学者中占主导地位。通过周敦颐和二程所倡导的“孔颜之乐”我们也能体会出,儒家精神的内核并不如道家所讽刺的“汲汲于功名”,而是“天下清平”之后心有所归,不为外物所累的超脱(如“曾点之乐”)。那么“孔颜之乐”是否与宋代理学的内核相一致呢,为什么到了明代,这一理论甚至其所宣扬的儒家内涵都受到了王守仁的质疑呢?“孔颜之乐”在后世的文学发展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对当代文学又有什么值得借鉴和传承的地方呢?这些都值得我们仔细思索。
一、从“孔颜之乐”看先秦儒家的理想境界
不论是授业还是为学为官,孔子的言行里始终保持着温柔敦厚、和悦相乐的态度。为学,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友,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闻《韶》,沉醉其中乐而不知肉味,读《诗》,亦因其“乐而不淫”而赞叹称赏。在我看来,孔子这种和乐的态度是源自于内心的安详与神圣,是内心道德修养深厚而伟大的流露。孔子曾经与其弟子子贡有过一段对话,这段对话充分阐述了与行为上的规矩法度相比,孔子更注重内心的表达与修为。
(一)“以道为乐”的价值感悟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第一》)。
可见,孔子虽然提倡“君子固穷”,但是并不仅限于注重外在的表现形式,他更希望人是从内在,发自本性的举动,真正达到那种安贫乐道的道德境界,而不是仅仅受礼仪法度的约束来匡正自己的行为,内心却与之背道而驰。不仅在贫富问题上孔子的态度是如此,就是在他最重视的孝悌纲伦中,孔子亦是看中内心而不拘泥于外在形式。
(二)从“孝悌”视角看儒家心灵境界
孔子曾在分别回答弟子子游、子夏、宰我三个人问孝的时候表露出他对内心重视的程度,这种程度直接区分了孝与不孝这种原则上和本质上的区别。我们不妨将这几段体现孔子对孝道看法的对话摘录如下: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扶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第二》)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即没,新谷即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第十七》)
以上三段对话,均表达了孔子对孝道问题的看法和立场。尤其是第三段,这段文字的核心,表达的正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最终的焦点是直指人心,最终的落脚点是人心是否安顿的问题。通过孔子对弟子的教诲和评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孔子所倡导的孝悌礼仪的前提和基础是人内心道德的修为,是发自本性、源于内心而做的',而非反之,用外在的法度去约束人的内心,虽然表面看上去达到了同样的行为效果,但是却与夫子的本意相去甚远。
(三)儒家理想境界与释老至乐的同异
在中国古代,儒道释三者的思想互相融合,其中有一些相通的地方。佛家讲的“要眠则眠,要坐则坐,热则取凉,寒则向火。”讲求的就是顺应本心的修为,与儒家理学的“心学”有相通之处。明朝王襞曾经说:“舜之事亲,孔之曲当,一皆出于自心之妙用耳。与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同一妙用也。”
他认为 “孔颜之乐”是心不执着于任何一物的自由自在的精神,“既无所倚,则乐者如何物乎?道乎?心乎?”曰:“无物故乐,有物则否矣。且乐即道,乐即心也,而曰所乐者道,所乐者心,是床上加床也。”而对于道家“超然物外”的至乐境界,在《庄子·内篇·大宗师》中曾记载过颜回坐忘而令孔子感喟的事,也能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儒家“孔颜之乐”的理想境界,其实与佛家的修心静性、与道家的“超然物外”均有殊途同归之理,儒家理想境界是内心的修为而非对外在礼法的严苛强求。
篇2:孔颜之乐,千年流传作文700字
孔颜之乐,千年流传作文700字
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们今天交流会的主题是品孔颜之乐,做幸福的青年。儒家学派是孔子所创立的,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流传至今,越来越多的精华被发掘出来,得以传承与发展。孔颜思想便是其中一大精华之所在。
孔颜之乐带有乐观的思想,勒光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豁达,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钟楼年时期被唐太宗赐金放还,由于小时候深受儒家思想中孔颜思想的影响,对此他并没有郁郁不得志,而是选择了由伤亡水留下一篇篇精妙绝伦的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诗句,无不透露出孔岩思想对李白深刻的,正面的,有益的影响。
孔颜之乐有着不畏艰苦的思想,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不仅仅体现了孔颜思想中乐观的思想,更体现出了孔颜思想中不畏艰苦的思想。在近代中国涌现出了一批不畏艰难的勇士,其中前段时间频频上热搜的食物优组合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衣食无忧中的一是指钟南山院士。去年一起年逾八旬的钟南山院士奔赴一线的事例可谓是人尽皆知,中南商不仅如此,为了研究香烟对人的.危害,年轻时的中脑商,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向自身身体注射了约800ml的一氧化碳,直至重度昏迷,这相当于一次性西路了数百支香烟,这种坚持下,不正是孔颜思想中不畏艰苦发挥的作用吗?
接下来说说时袁隆平院士前两年,袁隆平院士。港赴异地进行海水稻的种植,为了确保海水稻生产率。在实验期间,袁隆平院士每天在三四十度的高温下,前往稻田进行实地考察,在实验结束时,他早早已和当地居民已经是同一好肤色了,这种不畏艰苦的精神,不也是投射出了孔颜思想的影子吗?
颜之乐,不仅让自己乐观向上,活得愉快,更让自己不畏艰苦,为他人,为国家而奉献,让自己活的更出彩。
篇3: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发言稿
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发言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比赛主题是“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孔子在而立年创办的儒家学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思想,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以洁身自好为准则提高个人修养。孔子曾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表现出了孔子宁可居住在艰苦的环境之下,也不愿用不合道义的手段得到富贵。他的乐是基于道德之上,在“苦”中寻求快乐,就似周敦颐纵使有一身的才华和理学的造诣,因仕途受到限制无法彰显出来,他就如同他的爱莲说一般出淤泥而不染,不与官场上的人同流合污,不愿因仕途而背离自我。但并不是一味拒绝财富,甘于贫穷,而是在不断改变自己实践的道义和初衷,以洁身自好严于利己,从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因此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之中,更应洁身自好完善自我,在过程中追求快乐。
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孔子、颜回等人虽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之中,但未曾放弃对未来的期望,在艰难的条件下依旧追求理想,并将此达到了另一种乐观主义的境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由此得出只有积极向上面对甘苦,不改变追求的道义,乐就会油然而生。不必羡慕旁人,不贬低自己,将富贵化作浮云,贫困生活仍有乐趣。梁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一共考了47年,参加会试40场,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从中可以看出他对目标的.不懈追求,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即使两鬓白发仍不断追求。
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以随遇而安为处事之道。孔子、颜回等人所追求的道义与旁人不同,他们认为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这种君子完美人格的体现,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模范。肯尼迪说过“从希望中得到欢乐,在苦难中保持坚韧。”苦乐,是人们对客观物质生活条件的感受,而不是客观物质生活条件,本身我们为何不感受其中之乐,同孔子那般君子学习,抛弃世俗的愁苦,随遇而安由外在到内在,由被迫到主动去体会安贫之乐。
现在的青年人有时做了些较重的活,便喊苦喊累,孔子却早在几百年前就教导我们应在困苦中寻找快乐,改变片面上对苦乐的看法。洁身自好、积极向上,随遇而安正是我们从孔子之乐中学到的精神品质,若是在生活中展示出这样的精神,我们也能成为每天都活在幸福和快乐中的青年。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4:品孔颜之乐,寻幸福人生作文800字
品孔颜之乐,寻幸福人生作文800字
孔,颜二人清淡甜瓤的人生感悟,让我对当下有所思当后浪的呼声成为浪潮席卷而摩登,《新青年》的标铅不由分说地成为人生的中当,我们是否能在过载的七恤夏坚受自我,能否在新世纪的星光大道下寻觅到正确的方向,当我被捏紧拳头声嘶力竭地重复着口号时,感受到的是发自内心的雀跃。还是沉默的负担,同学们,有些人在所谓追逐梦想的道路上。疲惫奔波,却失掉了发掘内心幸福集。行随之,月末先行的敦敦教诲,得意,让我宁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
品味孔乐,让我尝到了他名为自得其乐的佳肴。初一放十浮云富贵,面对清淡的生活,孔子钢之如怡,我想到了那位长慢煮生活的汪曾祺先生,他的文字中透露着茶放小品帮清闲的人生哲思,一只《葡萄月令》唱出了他艰辛劳作中的一丝丝甜蜜。一场云南小调,调剂了莴苣大西南的寂寞岁月,无论生活多苦多难,她总是能抛却分房的杂念,从商石峰岳茶,放中品,悟出幸福的踪迹,她火得清淡,广如曲肱而枕的孔字,我们也许做不到像汪老先生那样上次的,但我们却能像他或孔子那样,抛却生活中的不顺心的`小事。不希望泡沫帮的宏大,情愿做个幸福的。诗意栖居于大地的青年。
回味延乐,我嗅到了他叫做宁静致远的名相,不忧不乐,坚守本心颜回活出了属于他人生的本味,这令我想到林清玄笔下的采莲人,怡然自得的采撷着生活的真理,无关他人目光i为一生又是商,青水秀无光生活。舟车劳顿,刘德义持仓和听雨进候又一年花嚷了留我,我被是否该反思,有时他人的指点会成为我们奋进的枷锁,不尽其数的标签,会遮挡我们品鉴生活的障碍。看看千年前的那瓶陋室中的圣人吧,无关风月,我们也只是需要做好我们自己幸福的自己。
能让品味眼孔之乐,当然不是要让我们成为撒手掌柜帮的佛系青年。而是要让我们学会调剂,恰当的用淡泊名利。舒缓紧绷的神经,让我们巡孔颜之乐,做一个佛系的。青年吧一控颜值的充实内心,以工匠精神面对时代。在两者的有机统一下,我们定能成为因为有志青年自律又幸福的韵律。
篇5:孔颜乐处杂文随笔
孔颜乐处杂文随笔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孔子又被莫名其妙的人给围困了,兵荒马乱之后,与颜渊走散了后复合。孔子说:“我差点以为你已死了。”颜渊说:“子在,回何敢死!”
“子在,回何敢死”。这句话就算出现在琼瑶剧中也相当没有违和感。论语里的颜渊,给人的印象就是没什么性格、很穷、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因为他在论语里的故事实在是太少了,既没有子贡那么强大的事功(经商、外交),又没有像子路那样经常刷存在感,论语里最经典的事典就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知,还过得很快乐”,听上去似乎还有些凄惨。他们师徒在论语里,要么是他们师徒相互点赞,要么是孔子惜其早死,都是别人提及他的,唯有一句“子在,回何敢死”方透露一点颜子心头的一点风景。
那么,颜渊到底有什么快乐的秘密,在陋巷也可以不改其乐。不知道,颜回并没有留下什么第一手资料。但颜回深得孔子之心,我们可以从孔子自己的快乐去推断颜渊的“不改其乐”。
篇6:儒家道德自我修养的理想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
儒家道德自我修养的理想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儒家道德修养完善的理想境界,其中深刻地包含了“仁”与“礼”的丰富内涵及辨证关系.“从心所欲”强调“仁心”是实现道德完善的.本体论基础;“不逾矩”强调礼是道德完善的外在规范.只有二者得到完美结合,才能达至道德修养的理想境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孜孜不倦的“学”来求得.
作 者:张兵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 刊 名: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YANTAI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2 19(1) 分类号:B221 关键词:儒家道德修养 仁 礼 学篇7:儒家信仰文化缺陷之我见
儒家信仰文化缺陷之我见
信仰是指通过奉献、牺牲有限的生命来获得生命的不朽,它具有超直接功利性、超验性、超现实性的特点.儒家信仰与宗教信仰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儒家信仰虽然具有较少神秘性和较有人情味的优点,但也具有缺乏有效的管束力、缺乏有效的实践方式、缺乏对终极存在的不断探寻等方面的弱点,主要表现在信仰人格的分裂、信仰的实用化、文化心理的.模糊性、道德约束力弱化等几个方面.这些弱点对后世人们的信仰以及道德人格的形成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作 者:史成志 作者单位:中共德州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山东,德州,253015 刊 名:理论学刊 PKU英文刊名:THEORY JOURNAL 年,卷(期):2006 “”(8) 分类号:B222 关键词:信仰 儒家信仰 宗教★ 冬之乐作文
★ 双赢之乐作文
★ 田野之乐作文
★ 助人之乐作文
★ 过年之乐作文
★ 拜年之乐作文
试论“孔颜之乐”的儒家理想境界与其文化影响(合集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