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铭 古文阅读答案

时间:2022-12-10 05:23:09 作者:不存在的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不存在的”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座右铭 古文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座右铭 古文阅读答案,欢迎参阅。

篇1:经典古文阅读答案

2017经典古文阅读答案

(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赵普传》)

(乙)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实词。

(1)普少习吏事习:______________

(2)每归私第 第:______________

(3)家人发箧视之 发:______________

(4)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划线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太祖常劝以读书 以:用,拿

B.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而:表假设,如果

C.及小白立为桓公 及:等到

D.鲍叔遂进管仲遂: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赵普举荐人才的事件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宋太祖最初并不接受赵普对人才的举荐,齐桓公也曾囚禁管仲,不想任用他,但两位君王最终都接受建议,重用人才,在这一点上,均称得上明主。

B.甲文中的人才最终被太祖任用,乙文中的管仲得以辅佐桓公一匡天下,说明赵普和鲍叔牙都是善于发现并举荐人才的贤臣。

C.赵普举荐人才,不惧太祖盛怒,反复进谏;鲍叔牙举荐管仲,“以身下之”:均体现了两人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胸怀。

D.甲、乙两文在写举荐人才时,均使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使人物在举手投足间本质尽显。

参考答案:

1.(1)习:熟悉

(2)第:府第,住宅

(3)发:打开

(4)游:交游,交往

2.B

3.(1)太祖发怒,把奏章撕裂扔到地上,赵普脸色不改。(“碎裂”,使动用法。“颜色”,古今异义。)

(2)管仲已经被任用,在齐国执政。(“既用”,被动句。“既”,已经或在……以后。“于齐”,介词结构后置。)

4.刚毅果断、镇静从容、坚韧执着。(意对即可)

5.D

篇2:古文阅读答案

【甲】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母曰:“他日笞汝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节选自《韩诗外传》)

【乙】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

(1)伯瑜有过( ) (2)遂得免害(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小题3:两则选文中的主人公对母亲的孝,分别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篇3:古文阅读答案

小题1:(1)过错 (2)于是、就(2分)

以前挨揍常常疼,现在母亲老了,没劲了,不能打疼我了,因此我哭。(2分)

小题2:伯瑜的孝体现在为母亲的年迈和自己惹母亲生气而伤心落泪。司马芝的孝体现在遇贼时宁愿自己死亡也不愿丢下母亲,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拜托山贼。(2分)

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3: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篇4:古文简短座右铭

古文简短座右铭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来自于:《论语·子张》

2、实事求是。   来自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来自于: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4、有志者事竟成。   来自于:《后汉书·耿弇列传》

5、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来自于:龚自珍《明良论二》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来自于:文天祥《过零丁洋》

7、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   来自于:《周易·益·象》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来自于:《论语·述而》

9、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来自于:《孟子·离娄下》

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来自于:《周易》

11、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来自于:《荀子·荣辱》

12、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孟子集注>》

13、有功则赏,有罪则刑。   来自于: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14、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来自于: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来自于:《左传·宣公十二年》

16、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来自于:朱柏庐《治家格言》

1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来自于:《论语》

1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来自于:《左传》

1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来自于:范仲淹《岳阳楼记》

20、志当存高远。   来自于:诸葛亮《诫外生书》

2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来自于:《礼记·中庸》

22、轻诺必寡信。   来自于:《老子》

2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来自于:《论语·宪问》

2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来自于:《孟子·梁惠王下》

25、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来自于: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来自于:《战国策·赵策》

27、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来自于:林逋《省心录》

28、前车覆,后车诫。   来自于:《汉书·贾谊传》

29、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来自于:《孟子·离娄上》

3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来自于:《礼记·中庸》

3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来自于:周敦颐《爱莲说》

3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来自于:《孟子·告子下》

33、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来自于:《礼记·经解》

34、行成于思,毁于随。   来自于:韩愈《进学解》:

3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来自于:《周易·系辞上》

36、君子强学而力行。   来自于:杨雄《法言·修身》

37、见义不为,无勇也。   来自于:《论语·为政》

38、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来自于:贾谊《新书·审微》

39、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来自于:《荀子·非相》

40、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来自于:《管子·牧民》

41、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来自于:傅玄《傅子·通志》

4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来自于:《荀子·修身》

4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来自于:《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44、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来自于:《尚书·伊训》

45、修辞立其诚。   来自于:《周易·乾·文言》

4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来自于:《孟子·公孙丑上》

47、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来自于:《后汉书·班超列传》

4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来自于:朱熹《朱子语类》

49、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来自于: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50、改过不吝。   来自于:《尚书·仲虺(huǐ)之诰》

5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来自于:李商隐《咏史》

5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来自于:《论语》

5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来自于:文嘉《明日歌》

54、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来自于:唐甄《潜书·讲学》

55、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来自于:《荀子·荣辱》

5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来自于:诸葛亮《诫子书》

57、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来自于:《吕氏春秋·用众》

58、位卑未敢忘忧国。   来自于:陆游《病起书怀》

59、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来自于:《战国策·魏策》

60、民无信不立。   来自于:《论语·颜渊》

61、事父母,能竭其力。   来自于:《论语·学而》

6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来自于:《论语·为政》

6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来自于:《汉书·董仲舒传》

篇5:经典古文座右铭

1)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4)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5)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

6)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

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

1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3)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

1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1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20)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篇6:经典古文座右铭

1)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李白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7)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1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1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

1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1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1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1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9)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

2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篇7:古文经典座右铭

1.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

2.花无叶不妍。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4.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滕州生活网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7.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

8.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

9.它山之石,能够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滕州生活网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1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1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1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16.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

17.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18.惟当同心人,可与论金铁。

19.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20.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2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2.人之交,多取知其不贪。奔财知其不怯,闻流言不信,才可善终。

2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2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25.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2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7.花开时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2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9.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30.善人者,人亦善之。

31.砥砺岂必多,一壁胜万珉。

3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3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篇8:古文经典座右铭

1.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3.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6.花无叶不妍。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8.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9.善人者,人亦善之。 滕州生活网

10.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1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嘁嘁。

13.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因此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7.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8.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篇9:《塞翁失马》古文阅读答案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无故亡而入胡(   )

(2)皆吊之 (   )

(3)何遽不为福乎(    )

(4)壮者引弦而战(    )

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句子的.意思。

(1)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3.本文蕴含的道理是:             ,成语“             ”出自本文。

4.你认为塞翁“善术”是本文故事情节变化的根本原因吗?塞翁的真正高明之处在哪里?请联系实际谈谈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1.(1)逃跑;(2)安慰;(3)怎么就;(4)拉开弓弦。

2.(1)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关键字:居、将。)

(2)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关键字:塞、十九。)

3. 道理:祸福相依,好坏共存,看待事物要持辨证的态度,要懂得努力将坏事变成好事。(意思相近即可)

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等亦可)

4.不是。塞翁的高明之处是不悲观,能辨证地看待问题,启示“略”

篇10:《陋室铭》古文阅读及答案

《陋室铭》古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10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解释下面的加线字。(4分)

(1)有仙则名( ) (2)斯( )

(3)惟吾德馨( ) (4)白丁(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①“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4:有人认为本文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出名(2)这(3)品德高尚(4)没有学问的人 (4分)

小题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2分)

小题3:①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分)

小题4:不同意。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2分)

古文座右铭 励志

霸气座右铭古文

励志座右铭精选古文

出师表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初古文阅读答案

古文《是仪传》阅读及答案

齐白石的座右铭阅读答案

古文阅读醉翁亭记节选题目及参考答案

二年级阅读座右铭

经典阅读及答案

座右铭 古文阅读答案(推荐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座右铭 古文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