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上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古典园林设计中美学运用解析论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古典园林设计中美学运用解析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古典园林设计中美学运用解析论文
古典园林设计中美学运用解析论文
摘要:要谈古典园林要谈古典园林,第一想到的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古典园林制造历史,它以丰富的内涵,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博得世界的眼球的眼球。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独具东方特色和魅力,在整个世界园林设计史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河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步形成适宜现代人生存的生活空间和环境形式。并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由此延伸出更广泛的艺术形式的艺术形式。本文主要围绕古典园林中的空间美学运用,来具体分析古典园林制造中的布局以及空间美学关系,意在把握园林设计中建筑空间艺术呈现形式以及如何更好的运用这些艺术手法来展开说明计中建筑空间艺术呈现形式以及如何更好的运用这些艺术手法来展开说明。
关键词:园林艺术园林艺术;意境;美学
1园林布景的运用
1.1顺自然之势而造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和中华几千年的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社会构造紧密相关和社会构造紧密相关。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支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明直延续到今天的文明,它有着完全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中国悠久的文明在历史演进的河流中从未和其他文明发生融合现象象,而是依靠传统代代传承,开发出了一条特立独行的道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环境美学的形成成。中国园林景观是通过围避和隔开建筑物,山脉,绿植来隔断不同空间的断不同空间的,从细节处窥全貌,小中有大,大中现小。试图通过这种布局分布来打破空间原有的限制通过这种布局分布来打破空间原有的限制,产生无限开阔的视觉效果视觉效果,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完美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效果。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建筑物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走向走向,以自然雏形为前提辅以人工美化。古老的花园,亭子,宫殿宫殿,大厅,画廊,斎院,画舫等等的形态和走势都要同天空和地面地面,自然环境相协调。并且要自然连接园林的每个部分,同时为了使园林犹如天成般自然静谧时为了使园林犹如天成般自然静谧,优雅,体现素雅的艺术性性,使人在园林中漫步,有移步换景,越赏雅兴,景色引人入胜的极致效果的极致效果。在布置中国古典园中的一花一木时,注意顺应植物自然生长规律植物自然生长规律,依其势,松柏耸立直入云端,柳树倩影优雅雅,桃花都是争奇斗艳的开着,要将神与形都体现得自然而富有美感[[1]。
1.2古典园林中的曲线美
曲线美是中国美学的重要理念之一曲线美是中国美学的重要理念之一,大自然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没有绝对的直线义上来说没有绝对的直线,流动的线条之所以赏心悦目,在于它富有动感它富有动感,能够直击人心打动观赏者,给人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享受。因此,“曲”在与自然亲和的中国园林建筑上到处都可以寻见以寻见,是古典园林设计布局的根本规则。美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古典园林中的一个重要体现是,营造园林空间由蜿蜒小道通向一个僻静之地的空间氛围向一个僻静之地的空间氛围,对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这一概念通过提炼再创新而广泛应用于实际的运用中通过提炼再创新而广泛应用于实际的运用中。运用“步移景异异”的形式造景是古典园林设计的常用手法。园景中的山水在其中穿插掩映在其中穿插掩映,不管从那个角度看过去,都别有一番景致。园林中的点缀景都在园中曲回婉转的出现在视野中园林中的点缀景都在园中曲回婉转的出现在视野中,各个点缀景与主景互相衬托缀景与主景互相衬托,各有各的看点。“曲径通幽”体现了自然界所特有的动感和曲线美界所特有的动感和曲线美,加深了空间的层次,使入园的一路风景都不单调风景都不单调,既集聚视觉美,又能亲临它的意境美,使园林景给人一种欣赏不完景给人一种欣赏不完,意蕴深远,等待着观者去探索的感受。观赏者可以调动自身的审美主动性和被动的参与性而感受到更高的视觉愉悦更高的视觉愉悦。
1.3叠山之美
山水在人们的自然审美中举足轻重山水在人们的自然审美中举足轻重,山给人厚实之感,水给人宁静悠远之美给人宁静悠远之美。尊重自然,向大自然学习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不二法门林设计的不二法门。山水掩映两者互为衬托是山水园景的表达重点形式达重点形式。它将重叠的自然山谷,喷泉瀑布和自然植物通过人工再创造过人工再创造。由自然景观总结出的规律通过改进,使其源于自然而更甚于自然于自然而更甚于自然。汕头大学的公园湖,使用当地材料花岗岩岗岩,运用自然形式拼叠出山谷,水崖和悬崖岩。石头从几吨到几十吨都有到几十吨都有,堆叠在一起形成现代独特的陡峭的悬崖景观,借用美丽的自然风景借用美丽的自然风景,将它最真挚的美体现出来。从山上流泻下来的山泉泻下来的山泉,从山顶深深的缝隙中倾斜而下,击打在地下凹凸的崖石上凸的崖石上,落成串串水珠状,落入以卵石铺成的山谷里,汇入湖泊入湖泊。假山旁配植造型罗汉松,小叶紫薇及彩叶姜,山下临水处自然生长一片忽地笑水处自然生长一片忽地笑。山石、绿植、泉水的精巧组合,不仅可以使整个空间更加完整统一仅可以使整个空间更加完整统一,也可以起到隔开视线的作用作用。
2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与美学思想
意境是美学追求到一定深度的体现意境是美学追求到一定深度的体现,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从哲学了从哲学,文学,绘画到景观的过程。中国传统美学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唐朝的美学艺术概念发展史穿了整个唐朝的美学艺术概念发展史,并从中逐步扩展到其他艺术形式中他艺术形式中,成为中国美学理念中最富有民族性特点的美学形式学形式。中国园林的意境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演进密不可分分,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所有的艺术品,包括园林艺术在内艺术在内,应该在艺术概念和艺术意境上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次,这个评判标准是由艺术所涵盖的文化深浅度决定的,作为艺术作品的最高水平体现形式的园林艺术更应该受到推崇艺术作品的最高水平体现形式的园林艺术更应该受到推崇。中国古典园林特殊的观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营造的意境境。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路,形成““有假为真,苑自天开”美学感受,反映在基于自然的具体形式式,而超越了自然形态的“天然画”。古典园林作为设计系统的一个完整展现的一个完整展现,所有的审美标准都体现在具体的设计方法中中,主要表现方式是在概念和布局的延伸,空间的营造上,又如蜿蜒的路径将人引导至一个僻静的地方如蜿蜒的路径将人引导至一个僻静的地方,场景神韵兼具,它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古代中国传统美学和环境设计的最高境界境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也是一种自然和人性的欲望的和谐统一的体现和谐统一的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国人对自然的强烈感受的总结受的总结,体现了中国一贯对自然规律和历史流传下来的经典文化的尊重典文化的尊重,通过汲取天地精华来促进自身成长,同大自然和谐共处和谐共处,天地万物相互影响,才是宇宙的本质。
3小结
自然美自然美,生活美与意境美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视觉美感林的视觉美感。古典园林的美取之于自然而又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一般自然规律突破一般自然规律,这是意外之美,创新之美,也是大自然鬼斧赋予它的另一种美的体现方式斧赋予它的另一种美的体现方式。园林美是独立于其他形式美外的一种视觉艺术美外的一种视觉艺术,它与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完整的美学体系形式种完整的美学体系形式,是一种蕴含了自然和人文的艺术化美美。在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之下会园林设计中的美学运用会越来越纯熟越来越纯熟,为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创造更多更好的优质园林环境质园林环境。
参考文献:
[1]卢宇平.古典园林美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价值[J].河北农机,,2016(6):171.
篇2:园林景观设计对古典园林设计的运用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对古典园林设计的运用论文
摘要:首先阐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特点,其次,分析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同时,深入探讨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继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继承
DOI:10.14051/j.cnki.xdyy.2015.24.102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时充分融入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不同时期的人文思想内涵,也能够让园林景观具有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艺术内涵。我国园林景观事业近年来对古典园林设计精华予以充分地继承和吸收,打造出具有典型中国古典特色的现代化园林景观。文章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运用进行探讨。
1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特点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形成较为独特的乡土景观。在历史漫长的古代,无论是官宦之家,还是文人墨客,都对审美有着较高的要求,都会在设计居住环境时将艺术文化应用其中,以便能够打造出更加宜人居住的优美环境。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充分考虑到光线、气候、温度等一系列因素,无论是布置亭台楼阁,还是种植植被,亦或者布局园林结构都对其予以考虑,除此之外,还将园林内的景观环境与外界的景观环境予以有机结合,让人们在对优美的园林景观进行欣赏的同时,也能够与大自然实现亲密接触。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还较为重视空间曲折变化和空间组织手法,努力做到虚实相间、动静结合,将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充分结合起来,以此来打造出独特的'个性化功能空间。例如扬州个园就是扬州古典园林中最具艺术价值、最富盛名、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园林,集中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
2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天人合一”的古典造园思想的应用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极为推崇顺应自然的发展让园林设计与大自然进行有机融合,园林设计效果务必达到“天人合一”,这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予以关注的重点,从目前来看,虽然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已经取得较大的发展,但是却没有足够重视自然的生态环境,这样一来,就造成较多生态资源浪费。
2.2古典园林中意境创造思想的应用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特别希望“用有限的土地面积来营造出无限意境”,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合理布局景色。例如北京颐和园在自身建筑的独特性基础上巧借玉泉山的美景,让二者相映成辉,一起将颐和园的整体美观体现出来。又如扬州个园的面积虽不大,但一处一景,将造园者的匠心独具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特别是个园的叠石艺术让人叹为观止,个园利用分峰用石的手法,堆叠4种不同的石料(宜石、笋石、黄石、湖石)来营造出“春、夏、秋、冬”4景,表达出“冬山宜居”“、春山宜游”“、秋山宜登”、“夏山宜看”4种截然不同的诗情画意,最终形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
2.3因地制宜的古典园林设计技巧的应用
由于受到城市人口增加、大气污染、用地日益紧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园林景观建设的用地面积也较小,应用因地制宜的古典园林设计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对于空间变化往往要求既统一又多样,那么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层次变化的特点,必然会大幅度增加园林景观的空间层次感,打造出现代、立体、多样的园林景观空间。
3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继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日益加快,中国文化正在遭受多元化文化思想的冲击,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底蕴也与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渐行渐远,但无论是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还是古典园林的创作手法都能够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许多思考、许多借鉴。从目前来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过多地受到西方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的影响,虽然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个性,但缺乏内涵,完全没有考虑到中国人内心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解和感受,必然不利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务必要继承发展古典园林设计思想,营造出具有适宜居住和较强观赏性的景观作品。这既是对中国历史传统的继承,也能够让打造出来的园林作品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更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4结语
总之,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务必要基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借鉴和学习古典园林设计理念,创造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园林。
参考文献
1邹伟周.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J].现代园艺,2011(11)
2许启伟.论诗情画意在现代园林中的体现[J].新闻爱好者,2010(3)
篇3:古典园林设计中老子道家思想的运用论文
古典园林设计中老子道家思想的运用论文
【摘要】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对道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其中一些思想对我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后我国不管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等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老子道家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园林设计中对老子道家思想的应用。
【关键词】老子道家思想;我国古典园林;设计;运用
道家思想源于25前的春秋末期,而《道德经》则是道家思想传承和发展的载体,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道,它在天地之前就已经产生了,也是一切生命发展的基本。道是宇宙万物发展的基本准则,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方式,而和谐则是最为基本的法则,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世间的众生,它都是最终极的目标。道家强调自然法则,这才是人们应该追求的行为规范。道家思想从产生以来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影响,而我国古典园林设计只是其中受影响的一部分。
一、老子道家思想的内涵
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道”,也是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道”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字,其中蕴含的内容却是十分复杂和广博的。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以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1]。老子道家思想中认为道是万物发展运行的根本,也是总的法则,古代不少的学者对道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在《淮南子原道训》中,道就被解释是造化者,造化和道之间是一致的。而在《易经系辞》中对道的解释是:“一阴一阳谓道”,道包含了天道和地道。在《易经说卦》中把道的内涵进一步的扩大为天道、地道和人道[2]。
二、老子道家思想和古典园林之间的关系
艺术本是人们情感交流的一种手段,而我国的文化艺术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是我国本土化的思想。艺术的种类多样,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艺术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文学就属于时间的艺术,而美术则是属于空间的艺术。对于园林设计而言,它是需要动静结合的,所以园林设计是综合艺术。
(一)古典园林中的道法自然思想
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为人们介绍了崇尚自然美的美学内涵,所反映出来的也是人们追求美的一种精神。园林可以说是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虽然它无法为人们的生存提供必要的物质,但是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就我国的古典园林类型,周维权先生曾做了区分:按照开发的方式和园林基址可以把我国的古典园林分为天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按照园林之间的隶属关系可以划分为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3]。但不管是哪一种园林,它们都有一定的共性,园林的设计要源于自然,却也要高于自然。这个特点是我国所有古典园林独树一帜的重要标志,而这种自然思想也是道家思想的内涵。我国古代在建设园林的过程中,会把道法自然作为主要的原则来遵守,园林中的山水、树木等都会模仿自然界的万物,最终达到更高层次的艺术效果。
(二)古典园林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我国古代的哲学中对人和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概述,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它最早产生于周朝,主要是从当时的礼教思想中演化而来的。虽然我国的儒家也有类似的思想,但是他们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儒家主要强调的是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而道家思想则是要追求人自身的和谐。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所提出的重要思想都很明显地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这种和谐的关系体现在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中就是要充分的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人和大自然要进行和谐共处。我国古代园林所推崇的正是园林的自然天成,因此不管是园林的景观形式还是园林基地的选址等方面都充分地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我国的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比如季羡林先生认为天是自然界,人是人类,合就是彼此理解[4]。
(三)古典园林中的神仙信仰思想
我国古代先人的很多行为都是受到了神仙信仰思想的影响,这对我国古代园林的设计自然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我国最早记录的园林形式是“囿”,其中最主要的建筑物就是用土堆成的高台,台的主要功能就是通神明和观天象。最后运用到造园的过程中,台的功能又拓展到了登高望远和欣赏风景等。道家的神仙信仰思想在秦汉仙苑式的皇家园林设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史记封禅书》中所记载的神话中就提到了“东海仙山”和“昆仑山”,这些神话故事都为古代的造园师们提供了借鉴和启迪。此后,“一池三山”成为我国最为经典的造园模式,不管是隋唐时期的西苑,还是西汉时期的建章宫,宋代的皇家园林,它们都具备了十分特殊的功能那就是求仙,这些都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人间仙境的向往。
(四)古典园林中的道家朴素辩证思维
对于世间万物之间的关系,道家辩证思维对其进行了明显的解释,而且也论述了对立统一是最为永恒不变的规律,这种朴素辩证思维也影响到我国古典园林的建设,比如内外、高低、虚实等手法,在我国的园林创作中都是十分常见的。另外就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而言,最为核心的内涵就是体现出境生象外的意境,这和道家的“有无相生”思想之间有了契合点。
三、老子道家思想在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一)道家对比法在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在艺术门类中最为普遍的基本法则就是对比法,在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中这种原则也是得到了很好的遵循。如果从概念上来看,对比法是十分简单的,因为它只需要把不同的空间放在十分临近的位置,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对比法。而在道家思想中,老子就指出,世间的万物都存在着矛盾,而且它也提出了不少的矛盾,比如最为经典的就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矮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这些思想都间接地指出了万物之间是以对比的形式存在的。关于道家提出的这种对比法原则在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也得到了十分明显的体现,比如在我国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中,有不少的园林是存在于市井中的,因此它们的经营范围也很有限。但是为了可以达到小中见大的目的,就会选择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对空间的序列进行组织,也就是在进入园区的主景区之间,会先设计一些比较小的空间,这样就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园中主要景区的特点得到进一步的凸显。比如在南京的瞻园,它就是使用对比方法来对园林的空间进行组织的。虽然院内的主要景区空间并不大,而且空间的规模也很有限,但是如果游客在进入这个主要景区之前,经过了一系列的小空间,那么就不会觉得主要景区的空间小了,而且还会有一种比较开阔的印象。另外通过空间之间的对比还可以起到小中见大的效果,比如网师园,它属于私家园林,主要是建设在住宅的西侧,而且园中还有部分地方和住宅区相互连接。连接住宅和园林的是一条比较窄暗的巷子,人们经过这个巷子进入到园中就会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从而觉得园中的空间被无形地扩大了。如果没有建设这条巷子,而是直接进入到园中,必然是起不到这样的作用的。另外还有一些私家园林中也遵循了这样的设计理念,比如苏州的留园,都会在经过主要景区之前设计一个比较小的.院落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当人进入到主要园区中时就会有一种视野开阔的感觉,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道家虚实法在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在老子的观念中,道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无形无状却又有像有物。在我国的园林设计中也将这种虚实观念运用的十分自然,主要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实物之间的对比,比如山水对比;第二,空间之间的对比,比如山峰为实,沟壑则为虚。第三,实物显现方式之间的对比,比如在苏州留园中的布水谷,如果从外部看,曲溪楼被遮挡了一部分,隐藏在山水树木之中,给人所呈现出的就是一种虚实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古典的园林就是我国美学的产物。在传统园林的设计过程中,遵循露则浅藏则深的原则,会把一些比较美的景观隐藏在偏僻幽深的地方,充分的实现虚实结合。我国的古典园林,不管其规模的大小,都是十分避讳把景物直接地呈现出来的,而是把景观部分遮挡起来,或者是借助于游廊引导或暗示。比如狮子林中的卧云室,这本是一栋高大的楼阁,如果是建设在空旷的地面上必然会让人肃然起敬,但是它却是深藏在石林丛中的,楼阁的周围松柏蔽天,只有楼阁的一个小角露在外边,这又暗示了这个楼阁的存在,表达的方式十分含蓄,却也引起人的兴趣。
(三)道家气化和谐思想在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老子道家思想认为,阴阳是万物的两面,它们之间最终是可以实现相互调和的。这又被称之为是道家思想的气化和谐思想,那么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怎样表现出这种思想的呢?通过空间的对比,或者是布局的虚实变化,可以让园林的设计展现出节奏感,但是如果想要让园林建筑的节奏感和层次感展现的更加立体还需要充分的运用层次和起伏变化。比如谐趣园,园中的建筑物是疏密相间的,同时所有的建筑物也保持不一致,比如建筑物的体量、成熟、屋顶等都是不同的。在我国江南一带的园林中,更加强调层次的和谐感,比如苏州私家园林,很多都是依附于住宅的墙体来建造的,墙体本身的轮廓就不断变化,在这种侧墙上再特意地设置一些背景,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陪衬作用。另外苏州的畅园、鹤园等,它们的立面组合节奏都比较和谐,给人留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四、总结
道家思想是在我国本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和我国人民的生活习俗更加接近,从产生就无时无刻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同样它也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提供了不少的理念,让我国的园林变得更加独特。最具有代表的江南一带私家园林更是将道家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使道家思想和园林设计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彭泽立:道家美学思想与当代艺术的继承和发展[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01):57-59.
[2]乔永强,陈元欣,周曦:中国园林与道家思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13-16
[3]易博文: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艺术的相通之处[J].中外建筑,2015(01):122-123.
[4]李登飞,严贤春:中国道家思想与道教文化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探析[J].大众科技,2015(07):198-200.
篇4: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古典园林设计思想运用论文
1引言
中国本身就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沉淀,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逐步建立并趋向完善。古典园林彰显出了古代文明,让世人感知到伟大的艺术灵魂,也让全世界知道了中华民族具有较高难度的艺术水准。古典园林的建造历经了长久的过程,需要充分结合尊重自然的原则,通过细致的刻画,将古典园林文明凸显出来【1】。古典园林的塑造离不开人工的参与,通过将建筑刻画的自然完美,反映出特定时期不同的人文内涵。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的园林景观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蓬勃态势,通过适当的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华合理的吸收并适当的释放,尤其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事业中,打造出具备着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
2古典园林设计的基本特点分析
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多数的土地及风景资源呈现出被破坏和浪费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但是也是这样问题的出现,使得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观念备受关注【2】。设计师们在对园林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重视形式和相关原则的重新审视,也就是分析园林中涉及到的乔、灌、草等植物的配比合理性,关注当地气候条件产生的影响,明确园林绿地的构造,能否更好的满足基本生态功能的需要,园林中的道路广场设置比例是不是相对妥当等。
2.1特殊的地形地貌
因中国实际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在其地形及地貌方面也彰显出了特殊性,多种自然资源实际构造出的特殊景观资源,使得古典园林更具韵味,也成为了相对重要的空间主体,通过稳步的提升园林景观的意境表达,凸显出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创造信念,保证将古典园林的设计趋向合理,由此突出天人合一的设计效果。
2.2自然因素的充分融合
在古典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更关注的是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因为古时候的生活条件及生活水平受到限制,人们所接触到的生活环境相对艰苦,因此在国家设计的古典园林更加注重的便是小型气候条件的特征,通过采取的有利措施,使其更好的予以改善,方便营造出更为安逸的生活环境。针对于园林中涉及到的结构、布局及植被种植等多个方面,应该主张关注温度、气候及光线等相对自然的因素,由此构建出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活空间和园林环境【3】。在设计时,古典园林并不主张局限于小庭院的构造,而是充分的借助于大自然的空间环境,通过适当的将其合理归置,保证园林内部的景观环境及外界的'景观环境能够充分的结合到一起,保证人们可以在充分的欣赏院内景观的时候,适时领略到大自然的美景,由此便能更好的实现与大自然的密切接触。
2.3动静及虚实的空间组织
古典园林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对布局的设计尤为关注,基本上是将动静及虚实实现有效的结合,通过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手法,促使不同空间内部的曲折变化彰显出来,从而更好的突出古典园林特殊的魅力。古典园林设计工作中,园林往往会被适当的分割为不同的形状及不同的尺度,由此便能构造出特定的空间,这样营造出视觉上不同的效果,实现自然与山水景观的协调性。
篇5: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古典园林设计思想运用论文
古典园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通过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环节有机结合,突出园林功能的多元化,保证更好的传承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也让其更好的运用起来,由此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3.1运用天人合一的理念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古典园林的魅力凸显出来,将天人合一的理念充分运用,实现与天然雕饰的古典园林融为一体,保证更好的推崇自然,顺应时代的变迁与自然的发展,与其和谐相处,更好的营造出天人合一的园林氛围。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园林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蓬勃发展态势,各式各样的景观设计实现了有效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保证了双重效果的显现。但是目前来说,还是存在着较多棘手的问题,如人们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维护,轻视了对生态空间的爱护,导致大量的森林资源被砍伐,绿化环境也遭受到破坏,以至于生态资源濒临枯竭【4】。在现代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天人合一的原则应该适当的贯彻,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严格的遵循着生态学及自然科学的基础条件,打造出更能适应时代变迁和自然发展的园林景观,保证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2积极落实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现代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适当的将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起来,受到城市扩张的影响,加之大气污染问题的严峻,使得现代化的园林建设占地面积日益缩小。为保证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升至更高层次,需要合理的采纳古典园林建设中因地制宜的基本手法,促使空间变化方面趋向多样性和统一性,将充满着层次变化的特征适时融入到现代园林设计工作中,保证将园林的立体感充分彰显出来【5】。通过这种原则的使用,使得原始的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同时又能让古典园林中的相关元素融合至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打造出更为多元化的现代园林景观空间【6】。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山水花草等元素注入了现代园林景观中,同时也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入到大众的视野,比如喷泉的出现,让大众感觉眼前一亮。
3.3倡导激发情感的共鸣
古典园林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文明,通过彰显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得世人感知到历史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从而在内心深处感受到自豪与骄傲,这便是情感上的共鸣。对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来说,需要适时的将情感共鸣作为设计准则,通过充分结合意境创造思想的合理应用,实现了对景观的优化布局与设置,创造出了更为和谐优美的情境,让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从而寻找到情感上的“归宿”,达到了园林设计中无限意境的目的【7】。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及时的将传统的文化与现代知识相互融合到一起,由此更好的传递人文情怀与文化内涵,从而满足双重感受。
4结束语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国家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事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传统文明的继承,保证其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思想深邃,在充分吸收与继承的过程中,实现和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环环相扣,由此打造出更具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艺术。目前来看,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更加关注的是社会性及功能性的彰显,但是却没有注重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继承与适当的发扬,这样便让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初衷有所违背,只能发挥出片面的功能,却没有给予大众审美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满足,为此需要适当的改变,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适当融入古典园林设计的思想,实现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合理对接。
参考文献:
[1]田翔.现代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实际运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49):57.
[2]白丽博.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7(16):135~136.
[3]庞杏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J].艺术科技,2016,29(9):324+323+342.
[4]Applic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GardeningElementsinModernGardenDesign[J].ZhongxinLI.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2015(1)
[5]龚红波.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4):103.
篇6:园林设计植物运用的论文
园林设计植物运用的论文
1地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配置原则
1.1生态原则在园林设计中,园林的生态性主要通过植物表现,植物是园林设计中具有生命价值的物种,在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地被植物也不例外。地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满足了生态原则的要求。地被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园林的绿色,起到防尘杀菌的作用,能够净化空气,改善城市气候,在树种选择时一般都会选择乡土树种,增强其适应性,避免造成二次破坏。1.2目的性原则在园林设计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对地被植物进行配置选择。地被植物的应用,要结合配置空间的环境状况以及功能要求,对空间环境有衬托和突出的作用,同时在配置过程中要融入设计者的感情,根据空间环境的不同属性进行地被植物的搭配,使园林设计富有感情和美感。1.3美学原则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美的享受也不断的提高,因此在地被植物的应用过程中,要注重美学享受。地被植物的美感也是通过形态、颜色和质感进行传达,由于地被植物的'植株比较矮小,因此通常其美学价值都是通过群植表现出来。地被植物在一年四季中处于不同的生长状态,因此其美学价值还会通过动态变化表现出来[2]。
2地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能够覆盖地表在园林设计中,有些地方如大树的树坛内、林地的阴湿处等,需要矮小植被覆盖,同时对于其习性有喜阴的要求,因此,地被植物在其中就发挥了重大作用,例如玉簪、常青藤、长春蔓、玉竹、八仙花等都可以应用其中,能够对林下地表进行覆盖,同时还能够展现地被植物自身的美感,既美化了地表,又绿化了环境。2.2能够稳固土地表层地被植物最基本的园林设计应用就是稳固土表,尤其是在坡地的应用,许多地被植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景天、垂盆草、常春藤等,都是很好地应用于稳固坡地土地表层的地被植物,能够根据不同坡地的需求,进行地被植物形态、颜色上的选择和搭配,无需过多地修饰,生长力旺盛,能够均匀地覆盖在坡地上,既美化了坡地环境,又起到了固土的效果。2.3能够对空间边界进行区分在园林的空间划分设计中,应用地被植物能够对界限进行明确的界定,同时避免了分界线没有美感、生硬的现象,边界被地被植物覆盖,能够将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进行良好的界定,许多地被植物常年生长,开花季节较长,能够起到很好的修饰效果。地被植物应用于空间边界区分,不仅使空间的轮廓、区域界定更加清晰,还能够满足视觉效果。2.4提升美感,吸引注意相比草坪而言,地被植物的色彩更加绚丽,不仅包括绿色矮株植物,还包括不同花期的花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可以利用地被植物的色彩、形态和质感搭配,将地被植物连成整体,对空间进行烘托和渲染,吸引注意力。
3结语
园林设计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际经验,丰富园林设计的内涵,地被植物应用于园林设计中就是重要的尝试。地被植物的广泛应用,需要设计者明确地被植物的搭配原则,生长习性以及空间环境需要,切实地将地被植物与园林设计的空间环境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同时加强园林设计的美学享受。
篇7:园林设计的地被植物运用论文
随着人与自然环境矛盾的加剧,生态园林城市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园林绿化建设快速发展。园林设计中地被植物的运用,可以提高园林绿化覆盖率,完善生态系统,减少园林管理和养护成本。相关人员要积极探讨园林设计中地被植物的运用策略,充分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
1地被植物的概述
园林设计中的地被植物一般是指草坪及可以覆盖地面的植物,其具有观赏价值,可以在裸露的平地、坡地进行大面积的铺设。地被植物种类繁多,按照生态环境划分,可分为阳性地被植物类、阴性地被植物类和半阴性地被植物类。阳性地被植物类的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例如洒金榕、半支莲等;阴性地被植物类的植物,例如冷水花、虎耳草等,在阴影密集区或者树丛下依然可以正常生长;银边山菅兰、蔓长春花等半阴性地被植物类植物,可在稀疏的林下或阳光不足的地方获得良好生长环境。按照地被植物种类划分,地被植物可以分为草本地被植物、藤本地被植物、蕨类地被植物、竹类地被植物以及矮灌木地被植物。草本地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大范围使用,藤本地被植物主要运用于垂直绿化中,蕨类地被植物适合在郁闭度强的园林中运用,竹类地被植物主要适用于需要方便养护的园林中,矮灌木地被植物丛生性强,适用于需要大面积快速铺设的园林中。随着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地被植物以其独特的优势运用越来越广泛。地被植物绿色期比较长,拥有独特的株型和叶形,匍匐性和可塑性强,具有较大的观赏价值。在园林设计中运用地被植物,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篇8:园林设计的地被植物运用论文
地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运用越来越广泛,有利于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与人的和谐相处。
2.1因地制宜、合理运用
地被植物种类繁多,不同的地被植物拥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形态,适用于不同的园林设计中,相关工作者要因地制宜、合理运用。据了解,地被植物具有不同的大小、质地、色彩,不同的地被植物在生长速度、观赏性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园林设计者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园林的地被植物,使地被植物真正能发挥其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园林的作用。园林设计者在设计时也要考虑地被植物的生长习性,研究、分析不同地被植物的阴阳性以及病虫害防治的难易,合理选择园林地被植物,保证地被植物在当地园林中可以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
2.2体现美观性
地被植物作为一种立体艺术,在表达空间美上意义重大,地被植物可以通过植株大小、色彩、形态、方位等的优化组合,给欣赏者带来视觉美。园林设计者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熟悉各种地被植物的造景功能及观赏性能,综合考虑园林整体设计,依据美学原则对地被植物进行统筹规划,使其更具有美观性。园林设计者要注重地被植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保持地被植物的色彩、形状、质地具有一定的差异,保持园林地被植物多样性,同时,采用一定相似度的地被植物,保持园林地被植物统一性,达到活泼又协调的效果。园林设计者还要注重地被植物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性,使地被植物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可以很好地融入整体。园林设计者更要注意地被植物的布局,使其看起来稀疏有致,美观好看。总之,园林设计者要充分利用地被植物的色彩、形状及质地搭配,增强对园林空间的渲染,增强园林的美观性。
2.3强调节水功能
地被植物运用到园林设计中,依然需要进行绿化管理,定期灌溉以保证地被植物健康成长,因此降低绿化管理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地被植物种类繁多,用水量也不尽相同,因此,园林设计者要掌握各种地被植物的种植结构,结合当地的实际自然环境及人文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的地被植物,从地被植物的配置上发展节水型绿地,用有限的灌溉等维护成本换取较大的生态效益。例如,在园林设计中,乔灌木类地被植物用水量会低于草坪类地被植物用水量,园林设计者可以根据这一点,在实际设计中较多采用乔灌木类地被植物,有效降低地被植物的养护费用,节约成本。
3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人与自然矛盾日益突出,园林设计中地被植物的运用可以发展园林绿化事业,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园林养护成本。园林设计者要不断提高地被植物的知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地被植物,同时统筹协调地被植物使其达到美观性。
参考文献
1张玲慧,夏宜平.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J].中国园林,2003(9)
2张永辉.浅谈地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4(23).
篇9:景观园林设计的水彩元素运用论文
景观园林设计的水彩元素运用论文
摘要:水彩元素所营造的水彩艺术氛围,与景观园林设计的融合,以水彩的彩来造型,水彩的色来渲染,从而获得清新、宜人的园林景观效果。探讨了景观园林设计的基本理念,从水彩的艺术表现特征分析中,探析其在景观园林中的应用,最后从水彩元素与景观园林的契合要点进行归纳。
关键词:水彩元素;景观园林;契合应用
水彩是水与色彩的高度融合,特别是水色结合中的透明性特质,肌理的随机性表现,使得水彩在营造清新氛围,烘托环境美感上独具特色。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使景观不再是山水、林鸟的简单组合,还要从景观园林与环境的协同关系上,保持自然的宁静,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传递独特的文化意趣。水彩与景观园林的融合,更是从现代园林建筑手法上,催生了水彩的美感与意境,为景观园林带来新的审美享受。
1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基本理念
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景观园林作为改善环境的重要场域,其设计既要表达尊重自然,又要强调保护生态。
1.1尊重自然的设计观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而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在开采、挖掘、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从最初的敬畏之心转向了征服自然,由此带来的破坏自然、生态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只有尊重自然才能长久发展。同样,在景观园林设计中,要充分关注自然的变化,要尊重自然的四季更迭,要遵循自然界植物的生长变化,以及对园林景观欣赏所带来的影响。尊重自然观的设计理念,就是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转向尊重自然客观规律,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将之纳入到地域景观园林设计中,保留地方独特的人文文化,自然景象,促进其与景观园林建设的有效融合,因地制宜地发挥自然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积极优势。
1.2贯彻生态的设计观
生态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也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在尊重自然的生态观念上,而非打破生态环境。事实上,在景观园林设计中,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开采、破坏自然资源,要本着人与动植物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来确定景观园林的规划思路,建设目标。因此,从景观园林设计中贯彻生态观,就是要分清生态要素与景观设计的主次关系,充分考虑各因素的和谐,促进自然生态的形成。
2水彩元素对景观园林设计的影响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需绘制和表现景观要素,如建筑、道路、地形、季节特点等内容。水彩元素作为水彩艺术的重要内容,其在表现环境氛围上具有良好的烘托与渲染效果。主要表现在3方面:
2.1水彩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独特视觉表现
水彩本身是水与色彩的融合,而水本身的透明性,在表达色彩上更具流畅性。同时,水彩的色彩表现与颜料、肌理的搭配,能够激发受众对色彩的情感刺激,从而产生独特的艺术审美情趣。水彩中水与色的结合,在视觉表现上的随机性、透明性、肌理丰富性特质,也让水彩的表现力更强,来展现自然景观的灵动与和谐。所以说,将水彩与景观园林设计相融合,发挥水彩在景观园林要素中的丰富表现力,更能够突出景观的美韵与景致,营造自然和谐的景观园林整体效果。比如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将水彩画来绘制现代园林建筑,更具有古韵特色;利用水彩来表现园林的艺术风格,打造极致的美感,还有水彩在画工方面与景观园林的自然融合,还能增强景观园林设计的立体感。
2.2水彩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美学建构
水彩元素是水为媒,与不同的水彩颜料相融合,从而实现充满动感、清新的艺术化作品。水彩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绘制,可从水彩画的构图理念与颜料深浅的变化搭配,突出不同景观园林的艺术情趣。当然,水彩画的绘制过程不同于一般的景观设计手法,而是将水作为重要的绘画表现特色,通过对水、色彩的视觉融合,传递独特的艺术美感,升华景观园林设计的艺术品位。
2.3水彩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立意构思
同样道理,水彩的绘画需要发挥水彩元素的特色,从景观园林的构思中表达丰富的'立意。立意是景观园林设计的主题,也是优化景观中不同景致要素的重要主线,关系到其在景观园林中的方位、着色等内容。同时,起稿是景观园林设计的具体实施,依托水彩画的绘制特色,融入到景观园林的设计中,表现不同景观要素的艺术化层次。着色是绘制水彩的重要环节,也是综合考虑景观园林的整体搭配,凸显景观意境的重要内容,灵活运用不同色彩,划分不同园林景致的格局,能够从深浅的变化、色彩的浓淡中各县特色,呈现立体化的园林景致。另外,运用水彩元素,还要强调整体景观园林的色彩基调,避免喧宾夺主。
3水彩技法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景观园林方案设计中,需要明确各功能布景、景观节点、植物配置及景观小品的参考图,所绘图例多为彩色。由于景观园林自身包含的景观要素较多,不同季节、不同建筑环境及地形特征、地貌、植被的变化也不同。所以,在运用水彩元素及水彩技法上,要强调绘制各个景观节点,再生成整体性效果图。水彩元素以水彩的主要材料,如水、丙烯、水粉等颜料为主,与中国的传统水墨画的显著区别在于“彩”。所以,从水彩的“透”与“亮”上来融入水彩技法,来表现景观园林的独特视觉效果,主要步骤归纳如下:一是草坪基层的绘制。在景观园林的草坪绘制中,多以浅黄、绿色为主色调,以平涂手法来表现均匀的上色效果。在颜料与水粉配比上,切忌颜料过多,导致颜色出现颗粒性沉淀,反而影响色块的自然透明感,导致“浑浊”或“脏”现象。由于景观园林设计中信息量较大,线稿层次丰富,草坪的绘制要均匀,便于在上面布置建筑、道路、铺装硬质设施,灌木、各种景观小品等内容。二是地面砖石及建筑的绘制。从硬质铺装要求上,多以土黄、赭实、熟褐调和充分的水分,以平涂方式上色。在颜料选择上忌用橙色、朱红、大红等,要深刻理解景观园林设计所营造的环境氛围,要严谨、科学使用不同材质、色彩。三是绘制园林植被乔木、灌木。从色彩的对比来看,草坪、硬质铺装色彩浅,上色顺序应该先完成基层后,再引入水彩技法来绘制乔木、灌木,并按照不同植被的季相、色彩冷暖关系,采用合理配色法则来进行色彩调和。最后是处理光线投射方向,可利用冷灰色马克笔来绘制所有景观的投影,导入Photoshop进行局部微调,标注相关参数及说明。另外,考虑到景观园林色彩的效果图,在进行水彩技法与水彩元素应用中,还要突出上色方式、干湿画法的结合,强调对主体物、空间背景、植物配置的关系,并适当引入特殊技法,如撒盐、刮、擦等手法,提升景观园林的色彩感觉。
4水彩元素与景观园林设计的契合要点
景观园林设计中应用水彩元素来表现,还要把握两者的契合关系。一是实用性。对于景观园林设计艺术本身,高于生活却源于生活。水彩元素也是如此,要从景观园林的设计、施工难度上,充分考虑水彩的格调搭配,要符合地域文化习俗和禁忌要求,彰显景观园林的民族性、美观性、人文性。二是审美性。景观园林设计与水彩的融合,发挥水彩的美感,立足景观园林的布置与景致安排需要,营造独特的审美意境。如雕花漏窗的朦胧感,曲径通幽的婉约感,水鸟花鱼的动态感,亭台楼阁的静穆感等,要能够从水彩的意境表现中传递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
参考文献
1武冬梅.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园林景观水彩手绘教学研究[J].美术大观,2012(12)
2赵龙.超越“现实”:中国水彩的当代转型[J].艺术教育,2015(6)
篇10:园林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探析论文
园林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探析论文
摘要:园林建设的发展,推动了园林设计的研究探讨。色彩是表现视觉效果和情感的重要元素,在园林设计中对色彩进行合理把握,对于整体设计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首先针对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意义作用进行了简单分析,然后就色彩的具体运用进行了阐述研究,希望可以对业界人士起到一定参考帮助。
关键词:园林设计;色彩;意义作用;具体运用
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促进了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物质以外的精神享受有了更高的追求。园林建设就是改善城市绿化,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重要工程,在其设计阶段,就一定要综合考量各方利益,做好设计。色彩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园林设计中也需加强对色彩的考量,使其在园林中能够呈现出良好的效果,给人民群众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感受。
一、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意义作用
颜色是自然界的一大特征,有了颜色,才有了美丽。颜色可以分为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两类,对于有彩色系而言,色相、纯度和明度是三大基本要素,也可以被称之为三大属性,这和其最终的表现效果具有密切的关联,也是园林设计当中所需着重考量的设计要点。无彩色系是指白、黑、灰这三种基本颜色,其只具备明度,不具备色相和纯度。越接近白色,明度越高;越接近黑色,明度越低。有彩色系是指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丰富多彩的颜色,不同明度、不同色相的都属于有彩色系。在园林设计中,对色彩的巧妙运用可以在园林效果表达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颜色的组合,可以使园林设计表现出不一样的视觉特征。比如,通过冷色系的颜色,可以给人冰冷、凛冽的`感觉。采用暖色系的颜色,则可以给人温暖、和谐的感觉。虽然冷暖色系在情感表现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是两个相反的方面,但是在某些具体的场景之中,对其合理利用则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设计者而言,需要对色彩的内涵表现以及实际作用形成有效的理解和掌握,在园林设计中将其合理巧妙的融入进去,以营造最优化的园林氛围,打破单调乏味的园林设计,创造出丰富且富有层次的艺术空间。
二、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1、巧用暖色系色彩
暖色系色彩种类繁多,特征明显,在园林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对暖色系色彩的运用。从暖色系色彩的构成上来看,其可以分为人工色彩和自然色彩两个大类。人工色彩是指通过人类施工活动或得到的色彩效果,如广场、花坛、门厅、亭台等等,这些建筑物的颜色是依靠人类活动形成的,因此成为人工色彩。自然色彩是指大自然与生俱来的色彩,比如草地的绿色、花朵的五彩颜色、树木的各种颜色等等。所以在园林设计中,对于暖色系设计的运用就应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在人工色彩方面,需要考虑到平面构成的设计理念,从点、线、面这三个基本点出发对色彩进行排列组合。同时,还需考虑到不同对象的特征,运用合理的颜色。例如路灯的颜色,其在园林设计中属于点构成,而在不同的区域,其所对应的园林表现又不一样。因此,草地中的路灯就可以采用比较鲜明的颜色,乔木区域的路灯则可以采取深暗的颜色。而在路口地面铺装、门厅等位置,则可以使用适宜大众心理的暖色系,给其营造舒适的感觉,如浅黄色、嫩绿色、大红色等等。对于自然色彩的运用,则主要是依靠花卉类植物和彩叶植物进行,将其合理分布在园区中,从而营造一种整体效果。
2、活用冷色系色彩
冷色系色彩从颜色从颜色感官上来说会让人产生寒冷的感觉,比如灰白、青色等。冷色系色彩给人在感官上造成一种远距离的感觉,因此在一些小空间之中,就可以对冷色系色彩进行巧妙利用,以实现空间在视觉效果上的扩大。比如对于一些小角落,可以对其地面、墙面铺装运用青色等冷色系色彩,使其产生深远感。另外,冷色系色彩还会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因此在某些特殊建筑物的设计上可以考虑使用冷色系色彩。比如在园林中要设计一个纪念碑,设计可以采用灰白系颜色,使其体现出庄重之感。
3、综合运用各类色彩
除了分开使用冷暖色系的颜色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其进行综合利用。比如,对比色系的运用。对比色是指效果相反的两类色彩的运用,如黑和白、白和红、红与青、黄与蓝等。通过对比是相应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增强设计效果。此外还可以对同类色进行综合使用。在平面构成上有一个渐变构成的理念,其是指依照一定的规律实现逐渐变化。因此在色彩设计上,就可以对同一类色彩进行渐变构成,从而体现出特殊的效果。如将蓝色系的色彩进行渐变使用,从浅蓝色渐变到墨蓝色。通过这种渐变,可以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感和递进性,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
三、结束语
在园林设计当中,需要对色彩进行合理的利用,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感觉。设计者应当从暖色系色彩和冷色系色彩两个方面出发考量,同时还需加强色彩的综合设计,使园林设计达到最佳的色彩表现。
参考文献
[1]冯建涛,刘强,王洪俊.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6,01:75-76+139.
[2]万奕.色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16,01:109+111.
[3]王晓博.园林绿化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5,02:153-154.
篇11: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论文
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论文
摘要:针对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了现代居住区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以及古典园林具备的特点,人们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在设计时,追求“生态平衡”,古典园林设计过程中,注重神似、诗情画意、与自然结合。结合这些内容,总结了如何将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应用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当中,主要内容有:虚实结合、密疏融合、空间格局和路线组织的设计等。
关键词:古典园林设计;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神似;诗情画意;自然环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居民区设计过程中,需要为人们设置相应的休闲园林,在传统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往往倾向于模仿西方园林设计风格,对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涉足过少。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将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应用于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中,对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一、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伴随着居住区建筑和园林逐渐向欧美西式景观风格发展,现代居住园林大部分采用模纹花坛等西式元素进行设计[1]。并没有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以及设计元素等进行充分利用。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人们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在设计时,追求“生态平衡”,并且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自然进行充分利用,促使自然之美得以充分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将古代园林设计风格和现代园林设计相互结合,符合我国园林设计发展趋势。
二、古典园林的特点
1、神似
通常情况下,古代园林设计中,多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使用植物进行装点,主要是因为山水植被是自然风景的主要内容。但是,古典园林的设计并不是对原态风景进行模仿,这需要设计者针对原始状态做出相应调整,然后对其作出适当加工,最终实现一种神似的境界。
2、诗情画意
在古典园林设计中,诗情画意是最为突出的表现手法,同时也是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古典园林设计中,主要是创造一定的意境,这也是古典园林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通常情况下,对园林意境进行设计主要是通过构思和创作的形式,进而使园林景观更加形象化和典型化,这也是要求自然环境将要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花草树木相似,可以给人带来回味无穷的感受。对于中国园林而言,有人称其为“文人园”,可以将园林和一些诗文书画等联系在一起,为园林增添了诗情画意。
3、与自然结合
人们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将物质方面的生活以及自然方面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了。人们借助自然山水建造了离宫别馆。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建筑景观开始将自然山水融入名族特色和中国特色。对于中国园林建筑而言,其种类繁多,并且具有多种形式和作用,和山水、植被等进行有机联系,能够对其起到衬托的效果。
三、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虚实结合
“虚”主要指的是一些空泛、无定、缥缈的事物;“实”指的是一些有形、人们容易感知的事物。在中国古典园林当中,虚主要指的是空间,而实指的则是形体。对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也应当遵循这一原则,对空间的设计,要结合实的形体,要表达的意境则通过空间变化来实现。但是,对虚实元素进行使用过程中,不能“虚实各半”,需要将两种元素相互穿插,进而形成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效果[2]。以某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为例,在设计中,采用居民区为何形式,形成内庭,内部形态有建筑群以及景观各异的鱼塘和溪流等,进而形成了虚实统一的效果。
2、密疏融合
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所采用的密疏融合方式,值的现代居住区域景观设计科学借鉴,其中的密所指的是,在内部空间步移景换、组织穿插,为景观设计赋予快节奏元素,进而使人情绪高涨。而疏则是在有限空间内,设计一处景观,借鉴中国画中的留白特点,从而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寄托一定的情趣。通过这种形式,营造出一种松弛、恬静的景观氛围。例如,对建筑景观密疏情况进行处理过程中,可以设计一栋独立建筑,或者对其进行密集分布。对植物景观进行密疏处理,如选择孤植还是遍植。
3、空间格局和路线组织的设计
在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建筑主要是依靠游廊以及道路组织交通,通过这一内容,构成扇形、八角性和方形等建筑景观,通过这种形式形成景换和蜿蜒曲折的意境,促使人获得多样空间体验以及极大的趣味。当下,我国城市居住区中,景观空间有限,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借助中国古典园林当中的三种线路组织方式,对居住区景观空间格局等进行科学设计。第一种为辐射式,这种布局设计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放射性的,其中中心景观在居住区的中心位置,其属于这一景观中的重点,通过辐射方式的线路组织方式,对周边景观带进行辐射,让人从每一个线路均能够到达中心景观点;第二种方式为串联式,串联式线路组织方式属于一种富有自然变化以及情趣的意境,对廊道等进行科学利用,从而使不同景观之间串联在一起。第三种方式为圆形、闭合观赏路线,通过内向布局形式,突出表现线路的向心性,通过路线周边对不同景观进行设计,从而使园林景观更加生动并充满情趣。
四、结束语
当下,对居住区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受到广泛关注,新时期背景下,加上新功能的需求,要求设计者不断学习,并且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大力传承。在设计过程中,不仅是对古典园林设计风格进行单纯的模仿。在施工过程中相对粗糙,或者设计形式相对简单,均会对园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对古典园林设计手法进行科学应用,进而提升园林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妍妍.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与现代居住空间景观设计的融合[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05(06):86-88.
[2]沈禾薇.中国苏州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式酒店中的应用[J].建筑与文化,2015,02(02):76-78.
篇12:汉字构形对古典私家园林设计的影响论文
汉字构形对古典私家园林设计的影响论文
摘要:本文从汉字构形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象形、意化思维及时空意识三个方面讨论了汉字构形思维对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师法自然”的设计,“意象”及“天人合一”思想形成的影响。由此得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设计是运用汉字构形思维的方法,建构了一个这个民族与自然环境共存的社会活动空间。
关键词:汉字;中国古典私家园林
汉字是华夏先民思维方式的产物,汉字的形体又是华夏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的投影。华夏民族的文化心态观念也决定了汉字很多方面的特征。反之亦然,汉字这很多方面的特征一旦形成,又必然会对使用汉字的这个群体在心理上产生相当程度的塑造和影响。汉字在其间起到了中介的作用,促成了这个族群文化传统的繁荣发展和薪火相传。中国的文字、文化、建筑几千年来在各个民族的不断交流融合、中外文化的输出与接收中不断发展变化且从未中断。不同时代的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学工艺、哲学思想、道德伦理、艺术观念、建筑形制一脉相承而又各具特色。人类所有的认识都来源于观念的塑造,而文字又是塑造观念的工具之一。于是文字系统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中国历史上有着文人造园的传统,中国古代这些“学而优则仕”的知识分子官僚凭借他们对美极其挑剔的鉴赏力、宦海沉浮的人生感触以及对儒、道、禅哲理的深刻理解参与营造设计他们心灵栖居的后花园——中国古典私家园林。文人们每天翻阅和使用的汉字也深刻影响着他们处理问题、看待事物的习惯。汉字的构形由各个组件组成,各种形状的点和线组合成了汉字的特有字形。由汉字构建的文字框架注定了我们这个民族将无法超越象形文字给我们设定的思维边界。在文化、哲学、艺术观念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运用汉字构形思维,建构了一个适应自然环境、天人合一的社会活动空间。
一、从汉字构形的象形思维到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设计的“师法自然”
所有的语言都有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音,它是语言的外部形式;一个是义,运用一定的符号把语言记录下来。所以也有两种文字体系:表音文字体系与表意文字体系。汉字属于直接记录语意,间接记录语音,所以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发展的初期是由图画演变而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汉字最初的构形方式是通过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世界仔细观察分析后进行艺术化勾勒的结果,是用象形的图画来表现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象。古人形容这个构形过程为“盖圣人不空作,皆有依据”。汉字几经变更发展到今天,仍然没有摆脱“象”,即有形可象。美国克雷奇等“把思维定义为‘在个人碰到、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所发生的心理活动’”。笔者认为,中国古代文人把他们每天接触到的象形汉字构形的思维方式用到他们解决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方案设计中去。计成在其著作《园冶》中提出造园设计的创作宗旨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从汉字构形的意化思维到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设计的“意象”思维
从汉字演变过程来看,初创期从甲骨文经金文到小篆,汉字字体不断在发生变化。原先明显的象形“图画“性质渐渐弱化。汉字的构形元素:笔画、组合关系、意义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象形汉字在演变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对形而上的抽象概念,如复杂的精神状态的表述。为了解决这个需求,到战国中后期产生了隶书,汉字构形依据由客观物象与字形的相似关系转变为基于相关事物的相似性而加入人们的经验、想象来表达字意。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有的根本找不到最初象形的依据了。汉字这种由象形转化成表意的过程就代表了汉字构形进入了意化阶段,根据意义来构形,人们有意识的提取事物的概念等元素,通过复杂的组合结构来抽象事物间的联系。“以部首“心”和“忄”为例。如爱,从心从受,是一种对人或事物从内心接受的感情;志,志者,士之心也,是有自觉意识的心理活动;惑,心中或然,拿不定主意;悟,从“忄”从“吾”,在自己内心深处领会;怕,心中空白没有底;慌,心里荒芜长草,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在汉字构字中两个或多个部首综合反映一个意义的特点是很明显的。”汉字的这种间接的“象形”,不直接描述形象,而是带上或隐或现的比喻、象征,使“意”被“象”化。用具体感性的意象来表达抽象的理性解释。这种思维也是象形汉字构形思维模式的延伸。
在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设计中“意”与“象”的统一,从视觉表现到意蕴内涵都非常丰富。通过文人掇山理水的设计到观赏者的联想、想象把物象转化为意象,把物境参悟成意境。这种“得意而忘象”的思维就缘自汉字构形思维。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傅斯年先生曾经指出:“中国学者之言,联想多而思想少,想象多而实验少,比喻多而推理少。持论之时,合于三段论法(按三段论是最典型的逻辑推理,此处以“三段论”借代“逻辑”,“合于三段论法”就是“合乎逻辑”的意思)者绝鲜,出之于比喻者转繁。比喻之在中国,自成一种推理式。”上文提到汉字产生初始是以形表意,人们观其形通过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基本能得其意。这种思维方式嫁接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就形成了以植物比德的思想。比如以多节的竹子比喻士人的.气节、以松比喻君子的品格、以牡丹象征富贵等,这些植物元素也构成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从设计元素到意义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从汉字构形思维的时空意识到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设计的“天人合一”
在汉字构形的思维中有一种很特别的自然和人共存的朴素观念,用共生共存的思维发现因果,在时空共存中寻找人与物的内在逻辑关联。比甲骨文中表示空间的词“东”,图形含义是日从林中升起。甲骨文中“春”用草木在太阳下萌发来表示。这都传达了用主体的心理时空去适应自然时空,在自然的时空转换中渗透人与物的生命节奏,直接孕育了“天人合一”思维的萌芽,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设计中独特的时空意识。在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赏玩,见不到修理规整的花木、草坪,植物都依照自然的方式分布。水景、山石也野逸盎然,一派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自然风光。其间的建筑也依照山水走势布局,高低错落。设计者还采用借景、障景、框景、对景等各种手法营造虚实相生的空间,甚至把远处的山、云、塔都作为视觉元素设计其中。
汉字作为一种古老文明的载体,就像大船一样,在历史的长河里不知疲倦地输送着中华文明,汉字也成了中国人文化基因组的一部分。汉字构形演变过程中呈现的思维方式深深影响着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设计,从视觉形式到哲学观念全面渗透。从理论上说,一个主体的历史环境和实践决定了现实的思维方式。对于华夏民族来说,几千年来对汉字的认知和使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实践,所以汉字通过中国人对它的认知和使用而对这个群体的心理思维发生潜移默化影响是必然的。20世纪建筑大师密斯声称改变了世界大都市三分之一的天际线。20世纪以来居住在密斯所构想的现代都市建筑中,背着英文字母玩着图形界面长大的一代中国人是否还有能力传递这种文明?
参考文献:
[1]许冲.说文解字序·许冲上表[Z].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陈昌治本.
[2]容庚.甲骨文字之发现及其考释[J].北京大学国学季刊,1923(4).
篇13:古典园林设计在现代居住景观的应用论文
随着建筑行业不断的发展,居住区也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现代居住区景观,不只为遮风挡雨的地点,应该为提供人们观赏和休息的场所,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如何科学、合理的对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进行完善,并具有中华民族和古典园林设计的特色,为当前主要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古典园林的特征
1.1神似:古典园林一般多以自然山水为主,以植被当成装点,因为山水植被为自然风景的重点装点内容。然而,古典园林并不是通过模拟原态的方式将历史的构造重现,需要人们通过其原始的状态进行改造和适当的调整,并加工,形成一种神似的境界。
1.2诗情画意:诗情画意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表现方式,并属于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其所要创造出来的意境,为古典园林基本的特征之一。园林的意境一般会以构思创作的形式,将园林景观达到形象化和典型化,而这也是自然环境所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涵韵。其和花草树木一样,能够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受。中国园林还可以叫做“文人园”,一般和很多的诗文、书画、楹联可以联系到一起,其给园林景观也增添了诗情画意的感觉。
1.3可与自然有机结合:秦汉时期,人们就已经把物质方面的生活和自然环境相联系到一起。自然的山水人们就开始大规模的建造了离宫别馆,以及亭台楼阁等。通过上千、上百年的累积,人们建筑景观已经把自然的山水增添了名族的特色和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园林建筑的种类繁多,其具有多种形式和作用,均和山水、植被能够联系到一起,达到相互衬托的效果。一部分的建筑将园林景观作为主体,即为构图中的重点内容。
2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发
2.1古典园林为现代园林设计的主要灵感
古典园林设计的根本思想为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的主要内容,古典园林属于风景式的园林,人们会通过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设计内容可通过多种方式,把山、水、植被和建筑有机的联系到一起,将其达到美化自然环境的效果,形成人工和自然紧密联系到一起的美。
2.2以古典园林掌握本土地域文化
风景园林的设计人员应给予风景园林本土研究方面更多的关注,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地域文化的探索中,以便可以设计更多的优质园林作品。园林艺术为直观体验的艺术类型,即为不通过专业的知识进行教育,即可感受到其园林的艺术。此外,这种直观的艺术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时代的变化、文化艺术的变革等。
3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不足
3.1风格问题
现阶段,很多居住区的景观的设计内容,从设计到构造首先会考虑的内容为其外观的美观,不能感受到其功能的重要性。很多开发商为达到美观性,一般情况下会以促销的方式,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加大了投资方面的成本,且提高了人们的房款和物业管理的资金。如,北方地区的居住区将南方的景观列入设计的内容,会以南方的树种为主进行大面积的种植,并建造面积非常大的水体。客观来讲,北方居住区的景观,在设计方面应体现北方景观自身的'特征。居住区内的景观的设计,需要满足因地制宜的要求,特定区域的设计应该满足区域特征居住景观的要求进行设计。
3.2意境问题
由于现代居住区当前为居民聚集最多的地点,因此活动的空间非常多。如健身广场、儿童活动场地,这些基本的设计均为尺度比较大,多将铺装作为重点内容,对围合方面密闭空间没有合理的进行设计。古典园林主要将景观的内敛和曲径通幽的感觉进行表现,人们能够在私密的空间进行休息或洽谈。现代居住区景观一般会表现出“一览无余”的效果,娱乐设施、休闲娱乐场所等均为人们正常视线下可以观察到的。还有部分的景观设置在居民的住家下,对于居民来讲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3.3施工问题
随着社会和时代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越来越多的新型建造技术涌现出来。施工人员通常情况下,更加依赖高科技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于传统的技术和工艺完全摒弃。很多居住区能够直接看到水泥仿制木材所构建的亭台和楼阁,毫无传统工艺的特色。
古典园林设计中美学运用解析论文(合集1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