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新闻语篇词汇模式对比之实例研究

时间:2022-12-16 05:54:14 作者:gaohe0606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gaohe060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汉英新闻语篇词汇模式对比之实例研究,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汉英新闻语篇词汇模式对比之实例研究,希望大家喜欢!

篇1:汉英新闻语篇词汇模式对比之实例研究

汉英新闻语篇词汇模式对比之实例研究

词汇模式理论从词汇复现的角度提出英语语篇的分析模式(词汇复现-句子联系-句子衔接).词汇在语篇中的复现模式把词汇、语法和语篇等连接手段统归于词汇,可以简化语篇衔接分析的`过程,操作性强.本文利用此理论分析汉英新闻语篇各一篇,从词汇复现的角度对比汉英语篇的异同.

作 者:王大成 WANG Da-cheng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200083 刊 名: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HUA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8 27(2) 分类号:H313 关键词:词汇模式   复现   汉英语篇对比  

篇2:中西思维模式与语篇结构的对比研究

中西思维模式与语篇结构的对比研究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其思维模式迥然不同.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汉英民族的不同思维模式对汉英两种语言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西思维模式的比较及对汉英语篇结构的对比,帮助英语学习者在英文写作与交流中克服母语思维模式的影响,以便更有效地进行交流与沟通.

作 者:骆越虹 LUO Yue-hong  作者单位:哈尔滨学院,外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刊 名: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8 10(1)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思维模式   语言   语篇结构   对比研究  

篇3: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对比研究

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对比研究

在以往学术论文语篇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针对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这一亚体裁提出了它的研究原则,并运用这些原则对英汉论文摘要进行了分析.根据学术论文摘要的交际目的'与功能,作者提出了英汉学术论文语篇的宏观结构.结构中各语步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功能,同时他们又都是为了实现学术论文摘要的总体交际目的服务的.英汉论文语篇各自的宏观结构表明的是英汉学术语篇所要取向的不同的潜在的抽象的结构,它反映了中西方人们潜意识中的不同的文化观念.

作 者:邓丽娜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湖北・武汉,430011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2007 “”(33)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学术论文摘要   交际功能   宏观语篇结构   对比研究  

篇4:从新闻语篇看英汉阅读速度对比

从新闻语篇看英汉阅读速度对比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各民族语言有各自的'特点,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本文通过新闻语篇这一特殊视角作为切入口调查发现同等篇幅内,汉字所传递的信息量大,汉字传递信息的效率更高;相同内容的新闻,汉字阅读速度快,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作 者:王荔俪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苏连云港,222006 刊 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OTA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8 28(5) 分类号:H3 关键词:新闻语篇   汉字   信息   效率  

篇5:对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对比模式的相关研究论文

对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对比模式的相关研究论文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对比研究,描述他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文化对比模式研究只是英汉语言对比的一个方面。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总是由跨文化交际词汇表现出来。在不同的语言中,跨文化交际词汇分为: 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部分相同的词汇;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的词汇;概念意义相同,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任何联想意义的词汇。由于目的语与母语的文化背景不同,会产生特定的文化意义或内涵。跨文化交际词汇的文化内涵具有对应性、不完全对应性、零对应性三种模式。

1 英汉对应词汇

词汇意义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表示概念的部分,这是词义的核心部分,在两种语言中是相同的,在双语字典中的解释是概念上的对应。二是表示联想意义的部分,尤其是内涵意义,是词义的附加部分,这部分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特色,在两种语言中是不完全一致的,而这不完全一致的部分在双语字典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反映。所谓对应词汇,是指那些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相同概念的词汇,即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也基本相同的词汇。如狡猾的“狐狸”、温驯的“绵羊”、凶残的“恶狼”、愚蠢的“驴子”、人云亦云的“鹦鹉”、生命力强的“小草”、生态环保的“绿色”、贪吃懒动的“猪”、漂亮傲慢的“孔雀”、邪恶不祥的“黑色”、共同崇拜的吉祥数字“3”和“8”、模糊夸张的数字“3”和“9”、委婉的“生老病死”、禁用的“污秽语”和“动物辱骂语”等,这些都是属于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基本对应的词汇。

2 英汉不完全对应词汇

英汉不完全对应词汇指那些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概念意义对应而内涵意义不对应或不完全对应的词汇。它们往往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的伴随意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内涵在涵盖面上呈现不等值性,其内涵意义表现出某种词汇信息上的增值或减损,即在一种语言中词汇所含的意项要大于或小于另一种语言中的对应词。还包括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词义的搭配关系不对等,词义的联想反映迥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把各自语言所含的文化涵义加以充分联想和扩展,造成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词汇涵盖面上的不等值。如“知识分子”的概念意义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在汉语中,主要指拥有大学学历的人,包括大学教师、医生、科学家、工程师、中小学老师、大学生等;但过去在偏远乡村,受教育水平低,中学生也被称为“知识分子”。而英语国家intellectuals 只包括拥有高学术水平的人,如大学教授等。所以,英语中intellectuals 的范畴比汉语中的“知识分子”要窄得多。

在不同的背景下,词汇的文化涵义还表现在两种语言相互间质的差异,因为这种现象有时表现为不同语言词汇概念意义貌似对应而实质涵义却相差很远。传统文化的内涵造成两种文化内涵的非完全对应性。如“农民”在汉语中是指“从事田间体力劳动的人”,不带贬义,而在英语中peasant 带有贬义,指的是“未受良好教育、社会地位低下的粗俗之人”。sexy( 性感的) 在英语中是褒义,而在汉语中是贬义。又如: child’s play( 儿戏) 在英语中表示“比较简单的,不很重要的事情”;而汉语中的“儿戏”则表示“对重要的工作或事情不负责任、不认真的态度”。to eat one's words 非汉语中的“食言”,而是表示“收回说过的话”,带有惭愧不光彩的道歉; 而汉语中的“食言”表示违背诺言,用英文解释为“to break one's promise”。又比如英语中的“adult book”和“senior citizen”,从字面意思来看“adult book”与汉语的“成年人用书”相对应,然而“adult book”的文化内涵是“色情书刊”的代名词。原来在西方社会中,淫秽书刊充斥市场,为了掩人耳目,这样一个委婉的词应运而生了。中国是一个尊老的国家,人们往往会倚老卖老,而西方国家谁都不愿说自己老,因为“老”就是无用的代名词,所以“seniorcitizen”是指“老人”。

3 英汉零对应词汇

英汉零对应词汇,也叫英汉文化空缺词汇,这是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对比的盲点。这一特征表现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应词含义的空缺,即在一种语言中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表示相应的概念或对应事物的词语,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相互找不到合适对应的`词汇,这就是文化的零对应。零对应词汇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特点。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定的词汇,在一种语言词汇中一定存在着某种异族文化接受者不明的文化涵义,造成对异族文化理解的空缺,成为语言文化的盲点。

在汉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具有傲霜斗雪,意志顽强之寓意;“梅兰竹菊”堪称“植物四君子”,代表刚直不阿,孤高傲世之品格,但在英语文化中,它们只是普通植物。在西方人心目中,palm 象征着“胜利”。传说耶稣受难前胜利进入耶路撒冷时,人们撒满了棕榈枝欢迎他的到来。为纪念这个日子,人们设立了palm Sunday( 棕榈主日) ,即复活节前的星期日,此时人们会戴上棕榈枝来庆祝胜利、成功或高兴。汉语中棕榈树没有这些意义。

鸽子是明显具有西方文化意象的词汇,表示“和平”的鸽子来自《圣经》。在《创世纪》中,当洪水退去,诺亚首先放出探听消息的是乌鸦,它一去不复返。第二次放飞的是鸽子,它衔回了橄榄枝,表示陆地已经安全,方舟可以着陆,后来人们把鸽子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而在中国文化里,鸽子没有太多的文化意象,俗语“放鸽子”指没有按约定的时间出现,“信鸽”亦称“通信鸽”,是把普通的鸽子驯化后用来传递重要信息。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不断追求的最高目标。在当今地球村的形成过程中,人们的跨文化交际日益增多,语言的文化背景是交际的一道最大屏障。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进行英汉词汇文化对比研究,就是要英语学习者尊重文化差异,处理好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关系,既不能禁锢于自已的本土文化,也不能盲从于西方文化,要让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兼容并举,为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奉献一己之力。

篇6:英语新闻语篇互文性研究

英语新闻语篇互文性研究

本文运用功能语言学理论以及Hatim和Mason的互文性理论,从名词化、转述引语和文化知识等三个方面对新闻语篇互文性进行研究.以表明互文性的动态性.本文认为,动态互文性对于揭示看似客观公正的.新闻语篇的主观性具有重大意义.

作 者:刘琳 饶英  作者单位:刘琳(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饶英(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陕西,西安,710061)

刊 名: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16(1) 分类号:H030 关键词:互文性   新闻语篇   名词化   转述引语  

篇7:《儒林外史》汉英语篇之人际功能对比研究

《儒林外史》汉英语篇之人际功能对比研究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是语言三大元功能之一,而评价意义则是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话语发出者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本文运用关于人际功能的基本观点,对<儒林外史>及其英译本The Scholar做了对比分析,以揭示汉英语言在实现人际意义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在指出汉英异同的'基础上,继而探讨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探讨原作者与译者价值取向的差异.

作 者:徐B XU Jun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学院科研处,辽宁,大连,116002 刊 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年,卷(期):2005 28(6) 分类号:H313.0 关键词:儒林外史   人际功能   评价意义   语篇对比分析  

篇8:英语新闻的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

英语新闻的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

批评性语篇分析主要分析大众语篇,以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语篇的.及物性、转换、情态、谈话描述等的选择体现作者的立场、观点、交际意图和社会语境的影响和制约.从<时代周刊>上选取一篇新闻报道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这篇新闻无论是对事件的描述,还是对美阿双方形象的塑造,都存在明显的倾向性,因此,新闻读者应批判地从媒体中获取信息.

作 者:刘旺余 Liu Wangyu  作者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刊 名:河南社会科学  PKU英文刊名:HENAN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6 14(4) 分类号:H3 关键词:新闻语篇   批评性语篇分析   意识形态  

篇9:语篇对比与计算语言学语篇分析模式的运用

语篇对比与计算语言学语篇分析模式的运用

借助篇章语言学与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本文阐述了在语言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和对比符合人类的心理认知特性这一观点,并进而论证了语篇分析与对比的运用有助于语言习得行为的实现和运作,因而有利于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构成语篇对比的多层次网络,并论证了计算语言学的分析模式能拓展语篇分析与对比的维度和空间,将语篇分析与对比与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多项手段相结合,能从多个层次促进外语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作 者:陈立青 CHEN Li-qing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0083 刊 名:外语电化教学  CSSCI英文刊名:COMPUTER-ASSISTE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年,卷(期):2007 “”(1)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篇章语言学   话语分析   语言习得   计算语言学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 

广播新闻实例二

毕业论文:汉英称赞语比较研究

英汉期刊论文摘要的语篇对比与翻译

高中英语语篇教学课堂模式探讨 On a Discourse Approa

早安心语之励志奋斗篇

探讨企业站整站优化之关键词研究篇

汉英动结结构的比较研究

语篇衔接研究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从中西思维方式对比看汉英翻译论文

英文简历有用词汇工作经历篇.doc

汉英新闻语篇词汇模式对比之实例研究(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汉英新闻语篇词汇模式对比之实例研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