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讯飞奕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英汉语篇思维差异对比,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英汉语篇思维差异对比,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 目录
篇1:英汉语篇思维差异对比
英汉语篇思维差异对比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思维差异引起语言差异,本文从英汉思维差异探讨英汉语篇差异,旨在帮助二语教学和习得中的语篇交际.
作 者:杨艳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2007 “”(23)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语篇 思维 差异 对比篇2:英汉语篇语法衔接差异
摘 要: 语篇翻译涉及形式衔接与内容连贯。衔接是连贯构建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段,而语法衔接作为衔接中极常用的一种手段,在英汉翻译中有许多差异。本文以《红楼梦》中晴雯撕扇片段中英版为例,深入分析英汉语篇在语法衔接上的异同。
关键词: 语法衔接 连贯 语篇翻译 《红楼梦》
1.引言
衔接和连贯是构成语篇的两个必备要素。衔接是连贯的外在形式,连贯是衔接的内在意义[1]。语言学界较早提出连贯标准的是Halliday和Hasan,他们认为语篇连贯通过语言形式上的衔接得以实现,“衔接是连贯的基础”。[2]
Halliday和Hasan认为,要使语篇连贯,必须使用一些显性的衔接手段,如指称、省略、替代、连接等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把语篇中不同的成分从意义上联系起来。这些衔接手段被认为是显性连贯。
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英语作为形合语言,其语义的连贯通常依赖于高度形式化和逻辑化句法结构,并以动词为核心。汉语作为意合语言,对句法结构要求较少,偏向于意合。
因此两种语言在衔接手段上有很大不同,英语多用显性衔接,汉语多用隐性衔接。本文将以《红楼梦》中晴雯撕扇片段为例,从语法衔接差异角度分析英汉翻译异同。
2.语法衔接
语法衔接也称句法连接,其本义是借助构造句子的语法手段即标志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因素实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3]语法层面的衔接包括:指称、替代、省略、连接。
2.1指称:或指代衔接,是指能使C1(C代表小句,下同)和Cn通过指称而建立衔接的关系。C1与Cn通过指称的衔接而完成语篇内这一环节的连贯建构。
指称有三种体现方式:人称、指示和比较。[4]这三种类型的指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同时存在。由于英汉语言习惯的不同,在实际的语篇中,一一对应的翻译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在英汉翻译中有明显的体现。
例1:便笑着递与她。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
With a smile he handed her his own.Sure enough,she ripped it in two,then tore it to pieces.
汉语中省略主语宝玉,但从上文中可知“便笑着递与他”的主语是宝玉。后面句中只出现了一个主语晴雯,很明显其后短句的动作都由晴雯发出,即使没有主语也不会使读者产生任何误解。
在英译中却不得不补出指称代词she帮助完成句子结构。与汉语不同的是,在译作英语时,英译中指称的使用要明显多于汉语原文。英语中补出人称指称he回指上文的宝玉;her和she回指上文的晴雯;it和his own同指宝玉自己的扇子。
例2:宝玉赶上来,一把将她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与晴雯。晴雯接了,也撕了几半子,二人都大笑。
Baoyu’s answer was to snatch her fan from her and give it to Qingwen,who promptly tore it up and joined in his loud laughter.
在译作英语时her fan指代麝月手中的扇子,it指代前文中的her fan.在原文中因为一系列动作在同一句话中完成,所以在“递与”和“撕”后面均省略了宾语扇子。
另外,译文中用指代词who引出定语从句,使得本句与前一句衔接得更加紧密,用定语从句使得原文的小句变为长句,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2.2替代:是指一个语言项目被另一个语言项目所取代,即通过取代前句中某一语言项目,建构句际衔接。与指代不同的是,指代所用的代词具有指称性,而替代所使用的替代词不具有指称性。前者的作用是指代,后者的作用是替代、替换。[5]
例3: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我来撕。我最喜欢撕的。”
“If that’s so,get me a fan to tear up.I love ripping things apart”
2.3省略:省略是通过小句中某个句法单位的残缺预设前句的相应句法单位的语言项目,当读者根据这一预设在前句中搜到被预设的语言项目时,两句之间的照应和连贯就建立起来了。
韩礼德和哈桑称这种衔接方式为“零替代”。与指称和替代一样,省略也是一种预设,通常具有前指关系。[6]其分为三种:名词省略、动词省略和短语省略。使用省略的.好处之一是可以避免重复。
例4:你爱这样,我爱那样。
You may like one thing,I another.
英译版本中把“那样”译为another避免与one thing重复。
例5: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我来撕。我最喜欢撕的。”
“If that’s so,get me a fan to tear up.I love ripping things apart.”
在本句汉语中用了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但译作英语时,“你就拿了扇子我来撕”,正好对应英语中的祈使句,因此省略了代词you“我最喜欢撕的”在汉语中省略了“撕”的宾语,但是在英语中为了保持句法结构,补出了ripping的宾语things。
2.4连接:在前言与后语之间建立起系统联系的专门用语。[7]连接成分之间之所以具有衔接功能,是因为这些成分本身的特殊含义预设了语篇中其他成分的存在,连接词一般不会孤立出现,在语篇连贯的建构过程中,它们总是在不同的微观层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韩礼德和哈桑区分了四种连接关系:附加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时间关系。[8]在英汉语篇翻译中,译者一般采用形式对应的方式体现原语连贯机制的特点。
但英语对语法的形式要求比汉语更高,语篇的逻辑关系和时间关系通常靠语法形式体现,而汉语通常用隐性的语序体现,因此在汉译英中连词的增减现象比较普遍。
例6:我慌张的很,连扇子还跌折了,那里还配打发吃果子?
If I’m so careless that I even break fans,how can I fetch fruit?
在汉语中没有出现任何显性连接词,但译作英语时,添加了表示因果关系的so...that和if从句将原文中的两个独立短句结合到一起,符合英语长句的要求。
例7: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
For instance,fans are meant for fanning,but if you choose to break one for fun,what’s wrong with that?
在原文中两个短句之间虽然没有连接词,但由于汉语意合的特点,读者很容易读出两句之间有转折关系,在英译中添加了转折词but,使得译文衔接更加流畅。
例8: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
If you smash them because you like the sound.
原句中没有使用任何连词,在译作英语时用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并加入because,从形式上的衔接完成了内容上的连贯。
2.5其他语法衔接技巧
例9:各自性情不同。
People’s tastes differ.
在汉语中无主语的句子,在英译版中为了保持连贯,添加主语。
例10: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
It’s the same with cups or plates which are for serving things in.
汉语中杯盘可以做主语,但在英译中用句型It’s the same with...使得该句既与上句衔接,又巧妙地把汉语中的动词“盛”译为了...are for serving,显得更地道。
3.结语
本文探讨了英汉语篇翻译中语法衔接的差异。可以看出译者尽量使译文与原文保持一致,但由于英汉语言表达的差异,汉语作为一种意合语言,往往不需要刻意使用显性衔接手段以保持语篇的连贯。而英语作为形合语言,更多地依赖显性的语法衔接手段使语篇通过外在形式保持连贯。在英汉翻译中应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3]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66-477.
[2]Halliday,M.A.K.&Hasan,R.Language,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as a Socio-semantic Perspective[M].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94.
[4][5][6][8]王东风.连贯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103-116.
[7]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New York:Longman,1976.227.
篇3:英汉语篇语态功能对比分析
英汉语篇语态功能对比分析
基于系统功能语法概念功能语态系统为框架,以英汉灾难性新闻语篇语料,对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下的.广播新闻概念功能进行对比,可以更好地解释新闻语篇本身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下表达概念功能方面的异同.这对于了解广播新闻语篇.提高学习者英语新闻阅读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 者:张点 李桔元 作者单位:张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南,娄底,417600;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李桔元(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刊 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8 30(6) 分类号:H08 关键词:新闻语篇 语态 功能篇4:英汉语篇逻辑语义特征对比
英汉语篇逻辑语义特征对比
英汉语篇逻辑语义特征的异同是当前国内语言学界讨论较多并有争议的一个话题.以Halliday提出的逻辑语义关系理论为依据,通过对英汉样本语篇的.组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英汉语篇逻辑语义特征存在以下两点异同:英汉语篇逻辑语义存在着显性或隐性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是相对而言的;英语语篇的语义联系更多地依赖逻辑联系语,而汉语语篇的语义逻辑联系更多地依赖语境.
作 者:郭梦秋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外语学院,安徽,蚌埠,233041 刊 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8 29(3) 分类号:H04 关键词:英汉语篇 逻辑语义 联系语 对比篇5:英汉语篇词汇衔接的对比
英汉语篇词汇衔接的对比
词汇衔接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由于中西思维模式、语言结构的不同,英汉语篇的词汇衔接手段也存在一些差异.以英汉对比的形式,从语义的重复同现和指称照应两方面对英汉词汇衔接手段进行实例分析,以说明两者之间的异同.
作 者:冯丽妍 王显志 FENG Li-yan WANG Xian-zhi 作者单位:河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刊 名: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8 8(3) 分类号:H313.1 关键词:词汇衔接 衔接手段 差异篇6:英汉语篇逻辑结构对比研究
英汉语篇逻辑结构对比研究
通过对英汉语篇逻辑结构的对比分析进入对语言意义的研究,以逻辑分析为出发点讨论两种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结构的.表现形式.从逻辑连结的角度,透视英汉语篇的逻辑关系,结果显示:其主要的逻辑关系是一致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用不用联结语;由于不少逻辑范畴的互通性,英汉语篇中的逻辑关系都可能互通和交迭,这种互通和交迭都缘于客观事物联系的复杂性及相应的逻辑范畴的多样性.
作 者:陈青松 CHEN Qing-song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刊 名: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M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8 11(1) 分类号:H04 关键词:英汉语篇 逻辑结构 对比分析篇7:英汉语同音词对比分析
英汉语同音词对比分析
同音词是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本文首先提出从音、义、形三元对立看待同音词现象,进而对英汉语中多个语言现象(包括同音词)进行对比分析;并指出同音词的出现是必然与偶然的结合,同音词数量与音位数量不成反比关系以及同音词的产生及其修辞效果是人类认知的结果.
作 者:文兵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0083 刊 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9 24(3) 分类号:H0 关键词:同音词 三元对立 多义词篇8:英汉语替代对比功能分析
英汉语替代对比功能分析
Chesterman(1998)提出了对比功能分析,对指导具体的对比研究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借助于这一分析框架,本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替代方面的异同.分析表明,两种语言内均存在一些语言形式替代已经或即将出现结构的中心成分,回指(anaphorlc)为基本替代方向;一般替代形式不能单独使用,不可以省略,但两种语言的替代形式并非一对一的`关系,表现在一些英语替代形式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替代形式;一些汉语结构在英语中鲜见,比如条件替代的语尾词“的话”等.此外,总体分布上,英语替代使用广泛,汉语相对较少,翻译时往往需要借用其它衔接手段.
作 者:郑国锋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37 刊 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9 24(3) 分类号:H0 关键词:对比功能分析 替代★ 汉语拼音字母
★ 汉语句子成分
英汉语篇思维差异对比(共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