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Hrh”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 目录
篇1: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
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
母婴床旁护理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注重向产妇及家属宣教产后恢复、新生儿护理技能及育婴知识等。相比于传统的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过程中新生儿护理均在病房内母亲床旁完成,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宣教及操作演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本研究选取分娩的300 对产妇和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其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2014 年6 月~2015 年8 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分娩的300 对产妇和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0 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68~34.69 岁,平均(26.10±3.35)岁,顺产98 例,剖腹产52例;实验组产妇年龄23.01~33.98 岁,平均(25.79±3.41)岁,顺产95 例,剖腹产55 例。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知情并同意,无精神疾病、分娩并发症及心脑血管疾病。2 组产妇年龄、生产方式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产科护理:新生儿由护士送到婴儿专用沐浴间进行沐浴、脐带消毒及新生儿抚触等,并在集中治疗室给予新生儿预防接种。实验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床旁配置专门的婴儿护理车,使得母婴能在同一病房内接受护理。初始阶段由护士主导给婴儿沐浴、抚摸、进行注射,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怎样以正确的姿势抱起婴儿、抚摸,如何使婴儿的头部保持平衡并清洗婴儿身体等;逐渐使产妇适应对新生儿主导的照顾,并能够渐渐脱离护理人员的协助。通过一对一讲解和播放视频的方式对产妇进行产后康复、营养饮食、乳房护理、新生儿哺乳、避孕等健康知识教育,并认真讲解新生儿脐带的护理、臀部和尿布更换的护理、保暖的方法。告知产妇产褥期可能出现的常见症状、常见的新生儿不良病症,交待其相关的注意事项,解答疑问,消除产妇不必要的紧张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使产妇及其家属掌握新生儿的体质量变化、成长过程等知识,按时进行免疫计划,落实早期教育以及产后复查。评估2 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巧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进行分析比较,比较2 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
1.3 评估标准 制定调查问卷评估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巧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满分为100 分,完全掌握为80~100 分,基本掌握为60~79 分,未掌握为60 分以下,总掌握=完全掌握+基本掌握。制定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分为很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 个等级,总满意=很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于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当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巧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对照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巧及健康知识的总掌握率为56.00%,显著低于实验组的9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 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产妇总满意率为76.00%,显著低于实验组的9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传统的产科护理将产妇和新生儿分开护理,易增加护患之间的隔阂,母婴床旁护理充分体现了“以家庭护理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具有连续性、针对性强等特点,既便于母乳喂养、保证了新生儿的健康,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产妇及家属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需求,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母婴床旁护理在健康教育等方面强化了重视程度,注重产妇本身和新生儿有关健康知识的培训,通过一对一讲解、播放视频等多种方式向产妇及家属传授产褥期保健、产后恢复、母乳喂养、饮食营养等知识,避免产后并发症的发生。解决产妇的疑问,消除产妇紧张情绪,帮助产妇树立护理信心,既显著提高了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也有效消除了护患之间的隔阂,提高了护理满意度。通过床旁护理示范正确的操作、面对面讲解、产妇演练等方法培训产妇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沐浴、抚触、臀部护理等护理技巧,有效提高了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巧的掌握程度,帮助其尽快适应家庭角色,促进新生儿在正确的护理下健康成长。本研究中,对照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巧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总掌握率为56.00%,显著低于实验组的90.67%;对照组产妇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76.00%,显著低于实验组的97.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床旁模式通过专业的护理知识及精湛的技术为母婴提供了细心周到的健康指导及床旁护理服务,大大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新生儿护理技巧,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巧及产后康复、新生儿喂养等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篇2:谈谈对产妇进行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
谈谈对产妇进行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
临床研究发现,大多数产妇(尤其是初产妇)都对产后保健、新生儿护理和母乳喂养等知识知之甚少,这对其产后的恢复和对新生的养育都是十分不利的。最新的临床使证实,对产妇进行母婴床旁护理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其对育婴知识的掌握率,还能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了进一步证实此护理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对2013 年6 月~ 2014 年5 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180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 年6 月~ 2014 年5 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180 例产妇。这180 例产妇均为初产妇。我们将这180 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90 例产妇。观察组产妇的年龄在24 ~ 3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5 岁。她们怀孕的时间在37 ~ 41 周之间,平均怀孕时间为39.5 周。对照组产妇的年龄在25 ~ 3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 岁。她们怀孕的时间在36 ~ 40周之间,平均怀孕时间为39 周。两组产妇在年龄、怀孕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我院对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新生儿护理指导、饮食护理和生活等常规护理,对观察组产妇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产妇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母婴床旁护理。进行母婴床旁护理的方法是:
1.2.1 进行入院介绍 在产妇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入院介绍。进行入院介绍的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的环境、待产室的环境、呼叫器的使用方法、床旁用品的使用方法、产妇的主管护士和主管医生、医院的探视制度等,以便使产妇能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
1.2.2 进行产前心理护理 临床研究发现,多数产妇在分娩前都会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的情绪,这些不良的情绪对其分娩后的恢复影响很大。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在产妇分娩前,要主动与其进行交流,多安慰和鼓励产妇,并向其介绍有关分娩的知识,以便使其做好分娩的心理准备,顺利进行分娩。
1.2.3 进行母乳喂养知识介绍在产妇分娩后,护理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将新生儿抱到产妇的身旁,让产妇和婴儿处于同室,以便增加母婴之间的感情。同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向产妇介绍进行母乳喂养的好处,并指导产妇如何进行母乳喂养,尤其要注意纠正其不正确的`哺乳姿势。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向产妇介绍促进乳汁分泌的方法。
1.2.4 进行新生儿护理方法指导 在产妇能够基本掌握进行母乳喂养的方法后,护理人员要指导其如何抱、哄新生儿、如何抚触新生儿和如何对新生儿进行臀部护理等。此外,对于家中有条件的产妇,护理人员还可指导其如何帮助新生儿进行游泳活动等。
1.2.5 进行出院指导 在产妇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向其介绍新生儿接种各种疫苗的时间,并嘱咐其回家后坚持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同时注意饮食,避免因饮食不当而影响乳汁的分泌。
1.3 观察指标
在两组产妇出院前,观察并记录她们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和对育婴知识的掌握率。其中,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是通过让其填写我院自拟的护理服务满意率调查表获得的。该调查表共有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选项。总满意率= 满意率+ 基本满意率。产妇对育婴知识的掌握率是通过让其填写我院自拟的育婴知识调查表获得的。该调查表的满分为100 分。产妇的得分在90 分或90 分以上说明其完全掌握了育婴知识。产妇的得分在70 ~ 89 分之间说明其基本掌握了育婴知识。产妇的得分低于70分说明其未掌握育婴知识。总掌握率= 完全掌握率+ 基本掌握率。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5.0 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采用χ2 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率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2.2 两组产妇对育婴知识掌握率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对育婴知识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母婴床旁护理的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和对育婴知识的掌握率均明显高于只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产妇。这说明,对产妇进行母婴床旁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对育婴知识的掌握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篇3:手术室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分析论文
手术室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分析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3月至3月收治的70例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模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62.24±1.57)岁;手术分类:3例妇产科手术,7例骨科手术,6例心胸外科手术,1例眼科手术,2例口腔科手术,10例普外科手术,6例肝胆外科手术。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63.12±1.32)岁;手术分类:4例妇产科手术,8例骨科手术,5例心胸外科手术,1例眼科手术,1例口腔科手术,11例普外科手术,5例肝胆外科手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监测、体位辅助和手术室清洁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上应用优质护理模式。(1)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为其讲解相关疾病的病因机制及治疗方法和目的等,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的情况,并告知患者同类疾病成功的案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以鼓励支持性的语言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3]。(2)查阅患者病历与相关数据,再次对其身体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前、术中的注意事项,包括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使患者麻醉与手术应急能力得到提高。对患者病房环境定时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干净卫生,同时注意避免噪音扰乱患者情绪。将手术室内头架、臂架及衬垫和布类准备好,以防止出现暴露患者部位的情况。每日对患者床位进行打扫,摆放好相关物品,手术进行当天,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室门口将相关手术准备做好,并对患者进行语言安慰,对其疑问进行耐心解答,缓解患者负面情绪[4]。(3)在手术进行时,保持室内温度在22~24℃、湿度在50%左右,若术中因操作原因有异常声响出现,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耐心解释并安抚患者,消除患者恐惧不安的情绪;在静脉滴注给药时,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无菌要求执行,密切观察患者体温与临床症状变化,并给予及时处理。④手术顺利结束后,护理人员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并应用生理盐水对有血迹的皮肤部位进行清洗,待手术室后,对在等候的家属讲解手术完成情况,并给予相关健康指导[5]。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焦虑值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应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评定,对患者手术室护理模式满意情况进行调查,采用4个等级,分别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81~90分、一般71~80分、不满意≤70分,总分值100分,总满意度=[(一般例数+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手术焦虑值应用国际通用焦虑量表,总分值30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全部数据均釆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軃±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手术室护理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的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24±1.45)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0.23±1.56)d;研究组患者的医疗费用为(2734.23±231.56)元,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3234.42±256.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焦虑值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前30min焦虑值与术后24h焦虑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院要求也逐渐提高,这也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外科疾病患者,其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所发生的任何情况都有可能会对预后效果造成影响,且患者在手术期间很可能会出现较强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从而对手术与麻醉顺利进行及治愈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对手术室中进行手术的患者十分重要[6-7]。临床中一般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但在手术室中,常规护理模式主要作用是将基本治疗与基础护理措施完成,过程中患者精神与心理上存在一些负面情绪,从而使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能积极配合,这也就使得护理措施实施不到位,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8]。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模式,不仅使患者生理、心理与精神上均得到了满足,还可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同时,患者因手术创口较大,恢复较慢,若在手术室中伤口护理时未处理妥当,很容易发生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使患者的康复时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9]。而采用优质护理则可改变这一状况。本研究中,对70例实施手术的外科患者分别应用不同手术室护理模式,结果发现,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研究组患者术前30min焦虑值与术后24h焦虑值均显著低于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明显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为其讲解术中注意事项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可消除患者术前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术后对患者手术室护理模式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室护理总满意度为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朱桂菊[4]学者也通过对手术室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术中配合度,使手术顺利进行,本次研究结果也再次证实了此观点。
综上所述,对手术室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降低患者手术焦虑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贺春英.不同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综合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26-27.
[2]应秀环.手术室护理采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4):73-74.
[3]刘英妮.不同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5):113-115.
[4]朱桂菊.不同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比较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2):101-102.
[5]李莉.不同护理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效果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17-218.
[6]王婧.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亲情护理模式的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4):64-65.
[7]PONCEV,MUOZ-BELLIDOF,GONZLEZA,etal.Occupationalcontactdermatitistomethacrylatesinanorthopaedicoperatingroomnurse[J].JInvestigAllergolClinImmunol,2013,23(4):286.
[8]秦雪芳,顾君芳,韩静红,等.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患者术中生理及术后情绪状态的影响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2):2697-2699.
[9]柯海容,刘美荆,谢春媚.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9):1011-1013.
篇4:手术室细节护理效果分析论文
手术室细节护理效果分析论文
手术室是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安全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手术室护理具有护理时间长、工作量大、风险性高等特点,因此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护理的每一个细节,确保护理的安全,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细节护理是一种旨在将手术室护理工作做细、做精、做好,避免手术室风险的护理模式,更加注重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力求高质量、高安全性的手术室护理服务。本文选取7月至207月收治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进行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和常规护理加手术室细节护理,其中常规护理加细节护理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7月至2014年7月收治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90例,男51例,女39例,年龄在25~68岁之间,平均年龄(51.69±4.31)岁,观察组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在24~73岁之间,平均年龄(52.54±4.4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护理的主要内容有:①根据患者手术类型的不同制定详细的手术室护理流程,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将手术护理工作落实到位;②术前护理,在手术开始前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向患者讲解手术的流程、注意事项等,及时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缓解术前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强手术的治疗的信心,同时做好手术器械的检查工作,确保手术器械都经过消毒,且能够正常使用;③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及时的询问患者的情况,与患者进行沟通,以语言或动作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增加患者的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在麻醉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不必要部位的暴露,同时尽量缩短麻醉时间,在此期间患者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的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同时在手术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等情况,出现异常及时通知手术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④术后护理,在手术完成后及时地将患者的血迹进行清理,对患者术口进行清洁时要耐心、认真,做好手术器械的清点工作,避免出现手术器械遗留患者体内情况的发生,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3评价指标
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评分,主要包括器械准备、巡回护士配合技能、仪器设备管理、消毒隔离等四个方面,每项分数均为0~25分,各项的总和为护理质量安全评分,满分为100分。同时调查患者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安全评分情况
观察组在器械准备、巡回护士配合技能、仪器设备管理、消毒隔离和护理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项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中满意为74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中满意为69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为93.33%,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危险性较大,因此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较高。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不断得到改善,细节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更加注重手术室护理中的细节问题,有效地保证了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和安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避免了手术中不安全因素的发生,通过细致的准备、护理,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工作的满意度和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促进护理工作健康的发展。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过手术室细节护理,在器械准备、巡回护士配合技能、仪器设备管理、消毒隔离和护理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篇5:儿科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
儿科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小组包干式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月至2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7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72例患儿住院治疗期间,我院对这些患儿均进行小组包干式优质护理。护理结束后,观察这些患儿的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和对护理人员的总信任率。结果:护理结束后,这些患儿的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7.2%,对护理人员的总信任率为95.8%。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小组包干式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提高患儿的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小组包干式;临床效果
腹泻病、支气管肺炎和过敏性紫癜均为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进行住院治疗是临床上对上述儿科疾病患儿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临床调查发现,在住院治疗期间,患儿受疼痛等症状的影响常会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应激反应。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对患儿治疗的效果和治疗的依从性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会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1]。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对住院治疗的儿科疾病患儿进行小组包干式优质护理可有效地提高患儿的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为了进一步证实此护理方法的有效性,笔者对2014年7月至202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7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72例患儿。这72例患儿的家长均签署了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在这72例患儿中,有48例患儿为男性,有24例患儿为女性。这些患儿的年龄在5个月-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1.4)岁。这些患儿的病程在3d-3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1.6±0.5)月。
1.2护理方法
在这72例患儿住院治疗期间,我院对这些患儿均进行小组包干式优质护理。进行小组包干式优质护理的具体方法是:
(1)成立优质护理服务包干小组,护士长负责分组和任命小组长。
(2)对各小组负责的病区进行明确地划分,并根据每位护士的护理水平和工作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
(3)为每个病区搭配固定的护理人员,并保证每位住院的患儿都拥有自己专属的责任护士。
(4)护理人员对其负责的患儿进行持续的病房护理和全面的生活照顾,主要包括入院护理、病情监测、生活指导、康复训练、辅助临床治疗和健康教育等。同时,护理人员要多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交流,对他们进行安慰和鼓励,使用简单、亲切的语言消除他们的焦虑感和烦躁感。此外,护理人员要多向患儿及其家长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以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在患儿的床尾设立护理项目表,让护理人员将护理项目的进展情况详细地记录在护理项目表中,并由小组长和护士长进行双重监督。
(6)护士长和小组长要根据患儿家长的反馈意见对护理服务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地纠正,并立即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7)在优质护理服务包干小组成立2周后,护士长要根据实际工作中发现的每位患儿具体病情的需要和每位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优点和特长对小组的人员组成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1.3观察指标
[2]护理结束后,观察并记录这些患儿的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和对护理人员的总信任率。其中,患儿的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是通过让其填写我院自制的对护理服务满意率调查表获得的。该调查表共有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选项。总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患儿的家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率是通过让其填写我院自制的对护理人员信任率调查表获得的。此次调查采用匿名方式进行填表。该调查表共有完全信任、基本信任和不信任三个选项。总信任率=(完全信任例数+基本信任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2.1这72例患儿的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护理结束后,在这72例患儿的家长中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者有65例,对护理服务感到一般满意者有5例,对护理服务感到不满意者有2例,这72例患儿的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7.2%(70例)。2.2这72例患儿的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总信任率护理结束后,在这72例患儿的家长中对护理人员感到完全信任者有65例,对护理人员感到基本信任者有4例,对护理人员感到不信任者有3例,这72例患儿的家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率为95.8%(69例)。
3讨论
近年来,使用小组包干式优质护理法对儿科疾病患儿进行护理的方法逐渐得到了临床上的认可。临床调查发现,使用小组包干式优质护理对儿科疾病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更加明确,护理服务更具有整体性、协调性、连续性和个体性,可有效地避免医护工作脱节的情况出现,从而使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3]。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这72例接受小组包干式优质护理的患儿其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7.2%,对护理人员的总信任率为95.8%。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小组包干式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提高患儿的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蓓.小儿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5(11):88-90.
[2]韩萍,蒋思琼,臧逗.儿科护理记录电子版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上海护理.2012,12(06):15-17.
[3]战春香.浅析防范护理风险对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6(04):137-138.
篇6:心脏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论文
心脏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对心脏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月~8月间诊治的60例心脏内科患者,对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其临床效果,不断对护理服务进行改进。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对心脏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稳定地发展
全国护理工作会议提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对临床护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落实基础护理措施,提升护理质量,争取为患者全面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互利服务,我院管理层级护理部对这项活动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努力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各项优质护理服务,使护士能够从思想上重视护理工作。我院选择208月-208月间诊治的60例心脏内科患者,对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60例心脏内科患者,我院心内科共有床位82张,护理人员40人,床护比为1:0.48,对所选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2.方法
2.1组织学习与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组织护士学习《20“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制定规范化服务准则、措施及优质护理服务用语,使每一位护士都能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2.2制定责任护士岗位职责,建立责任护士岗位说明书
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实施工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
2.3实施责任护士挂牌上岗
医院为护士统一制作名牌,将自己负责的患者病房悬挂名牌,简单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工作内容,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的情况,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治工作。
2.4改变原有的排版工作模式
责任护士应对负责的患者实施分级管理,每组由1名资历较高的护士带领1~2名护师,合理配比护理人员。
2.5开展健康课堂
根据我院收治的心内科患者,对其实施健康指导、宣传教育、图片展示以及座谈交流等,主要目的是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相关疾病的知识,提高对疾病的知晓率,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6人文关怀,有效沟通
病房护理中要实施耐心、责任心以及细心的护理,将护理渗透到每个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及家属与安慰,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良好的护理工作能够增强护患沟通,不仅体现出人文关怀,同时还可以让患者和护士良好交流,相互理解和信任。
2.7建立温馨提示卡
在患者的病房墙壁、床头、地面、窗台以及大门上粘贴不同形式的温馨提示卡,主要目的是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提高防范意识,保证患者的安全。
2.8建立征求意见本、意见箱
通过患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护士长要每个月组织护理人员发放问卷、开座谈会、交流会以及设立意见箱和意见本等,向患者及家属征求对护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更改护理服务工作中的`不足,完善护理服务,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2.9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为了深入执行医生部医政司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评价标准》的要求,让护士的薪酬分配向护理风险系统高、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的岗位倾斜,同时体现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奖罚分明的工作细则,制定后严格执行。
2.10护理部质控检查
护理部定期、不定期到病房进行质控检查,具体包括基础护理、病情掌握、危重症患者识别、药品管理、技术操作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家属问卷调查以及患者安全措施等,从多个方面检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情况,认真倾听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和整改,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3.效果
3.1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发现,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从开始的70%逐渐达到100%。得到表扬的护士数量越来越多,几乎管理病房所有护士均得到表扬,一些护理人员得到多次点名表扬,还有锦旗、表扬信、感谢留言以及花篮等。
3.2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有效提升
基础护理质量明显提高,逐渐完善了医疗卫生管理,保证了各项护理措施安全有效地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患者出现意外事件的几率,为患者提供一个卫生、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3.3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通过改变排班模式,护士实施分层使用,提高护士的绩效工资,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为患者樹艘加倾的护理艮务。
4.小结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是一项民心工程,根据患者的需求制定护理服务计划。将管理方式转变为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绩效挂钩,同工同酬,做到优劳优得,充分体现出护理的价值感。对心脏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稳定的发展。
篇7:人文关怀恶性肿瘤护理效果分析论文
人文关怀恶性肿瘤护理效果分析论文
关键词:肿瘤科护理论文发表,发表肿瘤内科护理论文,肿瘤患者心理护理论文投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于2013年1月~1月在我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128例,其中24例乳腺癌、21例肺癌、23例胃癌、12例结肠癌、13例直肠癌、6例宫颈癌、3例鼻咽癌、10例肝癌、5例白血病,其他癌症患者11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患者,男32例,女32例,年龄22~75岁,平均(45.2±6.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3.4±2.3)年;实验组64例患者,男31例,女33例,年龄21~77岁,平均(45.5±6.2)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3.2±2.4)年。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项研究且不存在沟通障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医护人员根据常规护理流程和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人文关怀进行护理,主要内容包括:
(1)舒适护理。为患者创建一个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和氛围,病房色调可以选用温馨舒适的,将病房温度和湿度控制在患者舒适的状况下,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适时给患者播放音乐,缓解患者紧张忧虑情绪。
(2)心理干预。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团队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中负面情绪,及时进行疏导。对治疗过程中所要进行的检查、用药等,为患者进行介绍,消除其疑虑。患者因为过度担心病情、难以接受现状,常常出现失眠、恐惧等状况,严重者则出现焦虑症,情绪低落。对于这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与其沟通,了解其心理活动,热情诚恳地对待患者,建立和谐护患关系,让患者感觉到有所依靠;护理过程中频繁给患者灌输积极正能量,为其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奠定基础。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不仅给患者家属经济上带来重大负担,且给患者家属心理上也造成很大的压力,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家属间的沟通,帮助指导患者正确认识治疗意义,也有利于患者家属给患者带来不可或缺的关怀,方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3)语言和肢体干预。治疗护理期间,护理人员态度应温和,注意说话语气,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怀。适当说些鼓励的话,树立患者信心。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面部表情是最容易被对方捕捉到的,会直接影响对方的心理。在进行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面带微笑,态度亲和,保证良好的护理氛围,让患者体会到安全感、信任感,从而缩短护患间的距离;当然,护理人员也要学会控制和调整面部表情,如若患者病情危急、家属忧虑担心,面带微笑就不合适,而应站在患者家属的立场来引导抚平患者家属心情。
(4)个性化护理。适当给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尊重患者及其家属意见,结合患者自身病情和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患者提供更好地个性化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采用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对患者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进行评分[3],分值越低表示患者情绪越好;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率为非常满意率和满意率之和。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患者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组间差异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比较
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总满意率为87.50%,显著低于实验组的9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恶性肿瘤是因为机体内的细胞增殖,而偏离了原本的生长环境,形成癌细胞并侵入机体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进而侵袭其他组织,对患者机体功能损伤较大[4],也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健康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患者本身就是特殊弱势群体,需要对其进行适当关怀。有研究表明,在得知自己确诊后的病情的患者中有33%的.患者出现焦虑、失眠、食欲下降等压抑情绪;有40%患者产生悲观情绪,认为自己人生就要就此终结;有57%的患者认为自己成为家庭负担与累赘[5]。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治疗效果、预后以及疾病转归有着重大意义。临床上的人文关怀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患者自身情况相结合,不仅为患者提高基本的诊疗服务,还为患者提供精神文化以及情感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求[6]。进行人文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在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主动真诚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建立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以及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从而方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另外,不少患者一直认为癌症就是不治之症[7],因此,适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改变患者对癌症的认知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信心[8]。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家属也进行心理护理,让患者家属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治疗,从而方便减缓患者心理压力[9]。本研究中采用常规护理联合人文关怀对实验组64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护理,患者SAS评分由护理前(76.3±3.5)分下降至(43.8±2.6)分,SDS评分由(82.4±4.1)分下降至(43.7±3.7)分,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从而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研究表明,患者所产生的各类不良情绪主要是因为其对疾病认知不足而导致的[10]。而人文关怀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都进行健康宣教,主动了解患者对健康的需求状况,并提供个性化护理方案,因而,有如此显著的护理效果。而单纯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焦虑和抑郁情况改善状况不太理想[11]。
综上所述,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人文关怀,将以往陈旧的护理观念改变,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2],且在为患者提高基本的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精神、情感支持,是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缓解作用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满意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篇8: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效果分析论文
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效果分析论文
作为医院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手术室的临床护理具有风险大、任务多、耗时长等明显特点[1]。因为某些主客观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不安全的护理风险有可能发生于手术中的任何环节,给患者带去身心伤害,影响手术效果。手术室风险管理是最有效地减少医疗纠纷、控制护理风险的措施,护理标示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风险管理方式,能够一定程度地减轻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精神压力与心理负担[2],规避护理风险事件,保证手术效果。我院普外科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中应用了护理标示且获得良好效果,现作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2月~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3]并知晓本研究内容。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53.2±6.7)岁;连台手术27例、急诊手术38例;ASA分级:Ⅰ级16例、Ⅱ级21例、Ⅲ级及以上28例;微创手术57例、开放手术8例;局部麻醉24例、全身麻醉41例。观察组男37例、女18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55.3±4.9)岁;连台手术29例、急诊手术36例;ASA分级:Ⅰ级15例、Ⅱ级23例、Ⅲ级及以上27例;微创手术55例、开放手术10例;局部麻醉26例、全身麻醉39例。综合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性别、年龄、SAS分级、麻醉方式、手术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普外科手术患者全部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常规准备与访视、体位与麻醉指导、手术室注意事项等。另行予以观察组护理标示风险管理如下:
①患者信息:在患者腕部佩戴个人信息标示卡,便于护理人员快速、准确地将患者身份、护理方案等相统一,患者的疾病程度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以便术前护理人员与病区护士交接时,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患者的病情病况;
②药物标示:手术治疗需应用多种药物,通过不同的颜色来标示药物类型、用量、时间、名称等信息,以此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③不良反应标示: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各不相同,因此将每位手术患者以往的药物过敏史标示出来并放在输液架处,更便于输液核对,避免输液时错误用药;
④引流管与输液标示:在术中所用到输液管道的醒目处标示管道使用时间、作用、注意事项等,以免管道护理失误;
⑤手术设备标示:在醒目处标示各种手术设备的功能及注意适宜,保证硬件设备一切正常,随时可用于手术治疗;
⑥手术室空间标示:鉴于手术室对环境要求的特殊性,应分别在无菌区、污染区做好标示,保证手术室的干净整洁,杜绝外界感染源;
⑦手术室警示标示:于手术室门口醒目位置做好警示标示,提醒患者及前来陪伴的家属自觉遵守医院秩序,切勿大声喧哗,给手术治疗造成干扰。
1.3观察评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二次穿刺、压迫导管、插管失败、设备故障;
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评分,包括护理的及时性与可靠性,0~5分评价,评分越高表示护理效果越好。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引发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因素多种多样,有的是护理人员人为操作失误,还有的是来自于客观环境[4],护理风险发生的结局有两种,一是手术并发症,二是护理中的意外事件。手术室护理风险和患者的临床特征、护理操作和管理的规范性有很大关系,手术患者的病情以及手术室相对特殊的治疗环境决定了护理风险的管理必须从细节出发,面面俱到[5]。
本研究中,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3.1%,明显低于对照组13.8%(P<0.05);观察组护理及时性、可靠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工作中应用护理标示,可保证护理安全性、规避常见手术室风险事件,提高护理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曾莹,姜红.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应用护理标示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4):411-412.
[2]梁爽,王丽波,周丽娟,等.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5):917-920.
[3]文燕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4):97-98.
[4]陈蕾,张育森.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11):32-34.
[5]蔡骅,苏增标,林秀华,等.手术室“爱心访视卡”的制作与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0):705.
篇9:手术室细节护理安全性效果分析论文
手术室细节护理安全性效果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安全性提升的作用。方法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201月~201月收治66例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33例患者为1组,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中,而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方法则为细节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患者的护士配合技能评分、仪器设备评分、器械准备评分及消毒隔离评分均明显较高,同时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各项差异对比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对手术室护理安全性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细节护理;手术室护理安全性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其护理工作也较为重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性质为有较大的风险性、工作繁重、技术要求较高且需要较长的工作时间,因此采用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至关重要[1]。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细节护理干预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对提升护理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采用抽签分组方式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66例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33例患者为1组,其中对照组包括20例男性患者和13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患者为64岁,最小年龄患者为20岁,中位年龄为(39.2±2.5)岁,最长手术时间为285min,最短手术时间为35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28.2±10.5)min;实验组包括19例男性患者和14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患者为65岁,最小年龄患者为21岁,中位年龄为(40.2±2.1)岁,最长手术时间为285min,最短手术时间为35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28.5±10.2)min,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资料中的基本信息,结果显示P>0.05,差异并不显著,统计学意义并不存在,研究中对比数据有较强的可比性,参考价值较高。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即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常规护理等,而实验组的护理方法为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3评价指标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士配合技能、仪器设备、器械准备及消毒隔离进行评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共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项,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度和一般满意度之和。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相关对比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整合,其中研究结果中各项评分均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验证方式为t验证,而护理满意度计数资料用(n,%)表示,验证方式为χ2验证,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值进行判断,若P值小于0.05表示差异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手术室护理安全性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患者的护士配合技能评分、仪器设备评分、器械准备评分及消毒隔离评分均明显较高,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5.67%,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心理护理干预
手术患者在面对手术时难免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比如紧张、担心、恐惧等,因此护理人员要在术前对患者加强沟通和交流,将手术室环境向患者详细介绍,并将手术的必要性、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提升患者对手术室的了解程度,针对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将其不良情绪消除[2]。同时,利用成功案例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将其情绪进行缓解,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将其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提升。
3.2术前护理干预
手术当日患者要在护理人员的引导下进入手术室,并将术中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提升麻醉的配合度;在患者进行麻醉时,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多鼓励患者,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促进顺利进行麻醉[3]。另外,医护人员可通过表情、眼神暗示给患者,安慰患者,对其心理压力进行缓解。
3.3细节护理干预
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用轻柔的动作进行操作;对手术室湿度和温度进行适量调节,手术室要保持安静,避免患者在手术中有不适感产生;在手术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主要包括血压、心跳、呼吸等;在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将术中残留的血迹清理干净,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将衣物整理好,并核对好患者的资料,并将其送回病房[4-5]。综上所述,研究结果显示:细节护理不但提升了护士配合技能评分、仪器设备评分、器械准备评分及消毒隔离评分,同时提升了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关柏秋,曹晓艳,董淑琴,等.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4(12):57-60.
[2]罗利平.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影响[A].//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C].2015:1-1.
[3]王永.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9(24):255-255,256.
[4]杨美兰.浅析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219-220.
[5]王亚丽,徐燕萍.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5,23(29):236-236,237.
篇10:儿科临床护理应用效果分析论文
儿科临床护理应用效果分析论文
1护理方法
1.1对照组
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即遵医嘱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有遵循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观测生命体征,按时合理用药,细心照料患儿的饮食起居。
1.2治疗组
不仅遵医嘱进行常规护理,还在护理过程中加入优质护理的方法。其内容如下:
(1)营造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
儿科病房的多数患儿年龄较小,心理脆弱,对于医院环境是恐惧和抵触的,因此为了是儿童能够更好的接受医院环境,医院环境应是温馨的、舒适的、符合儿童心理认知的,在儿童病房的设计中要根据实际条件最大化的接近居家氛围,努力营造儿童容易接受的就医环境。
(2)护理操作时的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很多护理操作是痛苦和有创的,如静脉穿刺、插胃管等,这些痛苦在成人是可以忍受的,而在儿童身上却是难以接受的,操作中的痛苦会让孩子哭闹、恐惧,从而抵触治疗和医院。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积极优化护理操作,减轻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要在进行有创操作时和患儿取得有效的沟通,用儿童能听懂的方式告诉他治疗的时候可能有点痛,但是对于病情是有好处的,相对于疾病的痛苦治疗时小疼痛不算什么。
(3)沟通技巧的护理
儿科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懂得儿童的心理,有护理的耐心和爱心。儿科病房中多是年龄较低的患儿,护士的护理工作包含患儿的医学治疗、康复训练、饮食起居、心理护理等,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患儿及其家属的感觉和信任,因此在儿科临床护理中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懂得良好的沟通技巧。护士在与患儿接触时要注意自己的仪容、态度,对待患儿家属要做到端庄、大方、礼貌,对待患儿要多拥抱、抚摸、夸奖和鼓励,有时间的时候多陪患儿玩游戏、讲故事,关心患儿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在仪表上要做到笑容甜美、眼神温柔,让患儿感受到温暖和真诚,从而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1.3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其中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最满意护士来进行判定。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两组患儿临床护理的对比,治疗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儿科患儿机体防御力低,病情变化快,在治疗中存在的风险较大,作好细节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优质护理是符合儿科疾病和护理特点的必然走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服务也要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儿科病房是医疗纠纷、护患矛盾较为突出的科室,优质护理服务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以患者为中心,从就医环境、护理操作、沟通技巧、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努力提供满意护理服务。
篇11:手术室护理精细化管理效果分析论文
手术室护理精细化管理效果分析论文
手术室是医院外科治疗中的重要单位,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患者生命安全等关系密切。因此,医院手术室不仅需要满足良好的硬件设施,同时在手术室规范管理、操作流程等进行完善[1]。本研究对1月—2月我院收治的44例经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取得显著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月—202月年我院收治的88例经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5.7±3.1)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6.3±3.5)岁。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进行干预,具体如下:(1)应用精细化管理提升医护人员综合能力;手术室中,临床护理工作极其复杂,对医护人员综合能力要求极高,医院需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医院高层管理者需组织医护人员学习精细化管理知识、理念,吸取精细化管理中的精髓。同时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方案与操作流程,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流程执行,并培养严谨、认真、自我约束的工作态度,深刻认知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精细化管理的意义。(2)细分精细化管理职责、流程、制度;手术室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管理制度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者能力体现在使每位工作者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需对手术室中的各项操作实施细致化、标准化,如手术器械准备流程、制作手术物资备用表、手术室内行为规范、手术室中基本操作流程以及各班次不同时间段工作流程等。确保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有章可循,并对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实施进行考评。(3)精细化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手术室作为给予患者实施救治的重要场所,因此每个细节的精细化管理无容忽视,对此可将手术室护理工作标准化、统一化以及量化管理等方式实施管理。例如,手术室各区域标识化,将标识细分到每个区域、器材等,加强手术室细节管理,确保手术室中器械管理、区域划分等一目了然。(4)提高医护人员服务质量,手术室护理人员需做到给予患者最满意的服务、给予医师最默契的配合,使其成为自身的工作理念。促使各科室护理人员提出细节护理的措施,最终总结并进行实施。要求护理人员在接倒换着后每个细节均要为患者考虑,如:健康宣教、眼神鼓励、亲切问候等,每一个细节均需体现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
1.3疗效评定
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选项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医院护理质量,从手术室设施、人员、安全、布局等4个管理方面评分,满分100分;同时对手术安全情况,根据手术中不良发生情况进行测评。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中,满意27例,一般15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95.45%;对照组中,满意19例,一般12例,不满意13例,满意率70.45%。对比两组满意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4,P=0.000)。
2.2护理质量与手术安全性对比
观察组护理评分为(95.37±3.26)分,高于对照组的(86.12±5.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71,P=0.00)。且观察组手术中不良事件1例(2.27%),低于对照组7例(1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32,P=0.000)。
3讨论
手术室是对重症患者提供救治措施的.重要场所,手术室中医护人员的操作、手术设备、手术室环境等均与患者手术治疗结果存在直接关系[2]。若手术室中人员、设备、环境出现任何失误,会对患者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因此,手术室护理精细化管理对于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生命安全等意义重大[4-5]。手术室护理精细化管理实施需要制定规范的章程,规章制度制定中不可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无论是器材管理、人员管理还是衣物消毒等均要严格按照精细管理制度实施,降低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失误发生率[6]。同时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养,确保每一位手术室护理工作者具有满足手术工作要求的职业素质以及职业责任心,从而有效执行精细化管理[7-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安全性、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手术室现状,对降低手术是护理错误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等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代修玲,杨文丽.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3):3-4.
[2]伍琳,孙艳杰,刘钰鹏.立体定向手术室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1):491-492.
[3]田美娟.分析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3):262-263.
[4]林秀珍,丛丽霞,徐颖超.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5):272-273.
[5]刘利平.应用精细化管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研究[J].医药前沿,2016,6(2):314.
[6]卫淑华.试论精细化管理在门诊输液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6,15(15):171-173.
[7]谭洁.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品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6,15(21):150-151.
[8]李晓燕.探讨精细化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2016,29(10):12-13.
篇12:医院药房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效果分析论文
医院药房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效果分析论文
药房是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医院药房的管理质量会直接影响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传统的管理方法虽然能够保证药房的日常工作顺利进行,但是患者的满意率较低,投诉率较高,严重影响医院的持续性发展及整体形象。近年来,全面质量管理被广泛应用在各个医院药房的管理工作中,效果理想[1].为了进一步探讨此管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我们对 2012 年至今在我院药房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 2012 年至今在我院药房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资料。在对我院的药房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前后,患者的流动量、药物的使用量、药房的规模大致相似,药房工作人员的数量和男女比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方法
自 2012 年起,我院对药房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具体的管理方法是 :①医院应加强对药剂师进行专业技能、服务理念的培训,使之树立对患者、对医院的高度责任心。此外,医院应加强对药剂师进行行风及职业道德的教育,积极落实《药品管理法》中的相关规定,使药剂师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守药房的工作流程,主动、热情地为患者提供药品咨询服务。医院应定期举办药学知识的相关培训,让药剂师有参加进修的机会,拓展其知识面,进而提高药剂师的综合素质。②医院应严格规范药品采购制度,确保药品的质量。在采购药品的过程中,对药品的生产厂家、供应商进行严格地筛选,从正规的渠道采购药品。此外,医院应建立严格的药品验收制度,采购的所有药品均应经过严格的审核。
根据患者的反馈信息将毒副作用大、药效欠佳的药品淘汰。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药品的采购工作,有专门的负责人对药品的采购工作进行严格的审核,逐层把关,避免让假药进入我院的药房,进而确保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③医院应建立规范的药品管理制度,加大对药房设备建设的投入。医院应根据药品储存需求的'不同设置冷冻室及恒温室。此外,医院应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对药品进行管理,制定药品模板,编制药品代码,减少临床医生及药剂师的工作量,进而提高其工作的准确性及效率[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前后我院药房药品的报损率、患者的投诉率及药品与账目的符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采用 SPSS16.0 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x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P < 0.05,表示两组的差异具有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前,我院药房药品的报损率为 14.7%,患者的投诉率为 36%,药品与账目的符合率为 81.4%.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后,我院药房药品的报损率为 2.1%,患者的投诉率为 0,药品与账目的符合率为 99.2%.我院药房药品的报损率、患者的投诉率均显着低于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前的水平,药品与账目的符合率显着高于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前的水平,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1 :
3 讨论
药房是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及医患关系。近年来,全面质量管理被广泛应用在医院药房的管理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3].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前,我院药房药品的报损率为 14.7%,患者的投诉率为 36%,药品与账目的符合率为81.4%.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后,我院药房药品的报损率为2.1%,患者的投诉率为 0,药品与账目的符合率为 99.2%.我院药房药品的报损率、患者的投诉率均显着低于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前的水平,药品与账目的符合率显着高于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前的水平,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4].
对药房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可以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健全的药房管理体系,调整药剂人员的服务模式,规范和优化药剂人员对患者进行药学服务的流程,从而有效地提高医院药房的服务质量。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医疗单位应从本院药房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据此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提高药剂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加对药房设备建设的投入等措施提高医院对药房进行管理的水平。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在药房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显着。此管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郝特,张沂,朱新生,等。综合医院中药房管理浅见 [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4):100 - 101.
[2] 赵凤柱 . 医院中药房要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5):446-448
[3] 周璇,乔丽曼,朱光辉 . 我院加强门诊药房管理工作的实践及体会 [J]. 中目药业,2010,14(22):126-127.
[4] 竹小全。浅谈医院中药房工作的质量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5):458 - 459.
篇13: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工作实施效果分析论文
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工作实施效果分析论文
摘要:房地产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比重, 其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 需要不断规范会计规范体系, 强化房地产企业的总体会计核算工作实施效果, 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主要是从房地产行业业务特征分析入手, 提出一些优化和完善房地产行业会计规范体系的良好措施, 为强化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工作实施效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 会计规范; 体系; 优化措施;
1 前言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 对于当前各个行业的会计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房地产行业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性支柱行业, 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社会进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房地产行业经营特点使得其在会计核算程序、方法方面和一般行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当前房地产行业会计规范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够合理的问题, 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 并积极寻找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加以优化。
2 房地产行业业务特征
房地产行业和一般性的行业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别, 主要体现在业务方面:第一, 产品的单价较高。房地产行业之中, 开发产品的单价相较于一般性的商品来说要高得多, 这就对产品的营销策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们较为关注房地产产品本身质量, 房地产开发商会采用一些预售或者分期付款的营销手段, 这样房屋交付期和实际的收款期往往并不是一致的, 给会计核算工作增加了难度。第二, 房地产产品的开发过程较为复杂。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涉及了较多方面的内容和方面, 需要经历较长的开发周期, 并且需要做好各个生产环节对象和业务方面的交涉工作, 这些工作通常是交叉开展的, 因而开发环节就会容易出现一些界定不清的问题。第三, 销售成本率存在着较大差异。企业需要使用销售成本率更好的衡量经济效益, 通常情况下, 销售成本率和企业自身的效益呈反比关系。销售环节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会容易出现一些销售成本和实际销售价格不够匹配的情况, 从而给实际的会计规范工作造成较大影响。[1]
3 优化和完善房地产行业会计规范体系的良好措施
面对当前房地产行业会计实际工作中存在着的问题, 需要积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加以应对, 改进和优化会计规范体系, 切实提升房地产行业的总体会计水平, 给房地产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3。1 建立健全房地产开发行业收入确认准则指引
房地产行业会计规范体系不断健全的过程中, 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 明确签订正式销售合同之后是否能够“确认收入实现”。很多人都认为正式销售合同的签订, 只能够具有“预售”的性质, 但是商品本身还未结束施工, 验收工作也还未合格, 不成立收入的实现条件, 同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 签订正式销售合同的同时也就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效力, 应该将其确认为收入的部分。[2]对此, 在房地产行业会计规范之中, 需要明确这部分内容, 为后续开展相应的会计工作提供良好前提。第二, 明确产权过户是不是“确认收入实现”的'必要性前提。原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 房地产企业所开发的土地、商品房在移交之后, 将结算账单提交买房并得到认可时, 确认为营业收入的实现。因而在实际的行业会计计算工作过程中, 明确确认收入的时间, 需要从实际销售业务出发, 如果除了没有办理产权过户, 而其他条件得到充分满足的话, 就不能够构成退房的依据。[3]
3。2 健全房地产行业配套工程会计核算的准则参考
房地产行业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 需要重点做好配套设施开发成本方面的核算工作, 这也是其明显区别于一般行业的特征之一。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原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着一定的不同, 主要表现在现行制度之中对于房地产行业配套设施成本的核算工作指引不够充分, 这就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实际生产运行的过程中, 可能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 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式, 这样会影响到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信息的总体质量。针对这种情况, 国家财政部和其他政府部门需要从房地产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 不断更新和优化、健全当前房地产开发企业配套设施相关的会计制度或者准则, 为房地产企业统一相应的会计行为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同时还能够为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人员开展相应的决策工作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3。3 提升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披露中的信息含量
信息披露工作在房地产企业的整体运行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对于有效推进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首先, 需要根据房地产行业现有的会计制度, 借助于利润表格方式的基础, 推进信息披露项目内容的不断扩大, 尽可能地增加“预提的公共配套设施费用”项目。这一项目之中, 针对房地产企业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入费用配比原则进行全面细致的反映, 同时在结转商品房等开发产品的销售成本时, 预先提交的应该是这些商品房承担的配套设施费用。[4]其次, 更为全面地披露企业的预售政策。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 其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未完工的时候不能结转预售收入, 但是对于企业的会计工作来说, 其自身商品房的预售情况, 能够针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准确反映。当房地产企业所采用的预售政策存在着较大不同的时候, 将会对企业自身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并且房地产投资者也将会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取到预售会计信息, 从而对会计核算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容易出现一些核算工作不够准确、规范的情况。对此, 房地产企业需要尽可能地公开和披露出内部的预售政策和实际运行的情况, 为规范房地产行业会计规范体系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再次, 房地产行业企业会计制度之中需要不断增加土地储备量和成本构成等方面额外信息。房地产的产品是由土地和建筑物所共同构成的, 企业需要针对这些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 积极开展额外信息的储备和披露工作, 从而为切实有效开展相应的会计核算工作奠定重要基础。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之中, 土地成本占据着十分大的比例, 可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到企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这样企业在实际开发房地产项目的过程中, 需要针对这些土地成本进行充分有效的控制, 使其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投资价值, 为全面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撑。[5]针对企业及其开发产品的特点, 根据成本确定原则, 有效控制, 完整归集, 合理分摊, 正确核算, 真实反映企业自身效益, 为企业会计规范工作提供基础。最后, 需要增加质量保证金和风险方面信息的披露项目。房地产行业在开发各项产品的过程中, 会面临着较高的风险, 对此, 需要尽可能地增加相应的信息披露环节, 展现出会计核算项目中容易遇到的各项风险, 比如说筹资风险、开发风险, 增加风险的透明度, 更好地规范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工作, 强化总体的会计规范体系的总体应用效果。[6]
4 结论
优化和完善房地产行业会计规范体系, 需要从房地产行业实际发展情况出发, 积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加以控制和管理。通过建立健全房地产开发行业收入确认准则指引, 健全房地产行业配套工程会计核算的准则参考, 以及提升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披露中的信息含量, 将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世伟, 王聪聪。完善房地产行业会计规范体系的措施研究[J]。管理观察, 2017 (32) :168—169。
[2]张伟, 邓斌。浅析优化房地产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有效措施[J]。中国房地产业, 2015 (Z2) :12—13。
[3]王慧。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化分析——基于房地产行业的角度[J]。中国国际财经 (中英文) , 2017 (14) :46—47。
[4]怀淑艳。经济新常态下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优化路径研究[J]。财会学习, 2017 (15) :68。
[5]肖怡洁。房地产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14) :190—191。
[6]张静。新会计准则下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工作的优化策略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7 (18) :37
篇14: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的效果分析的论文
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的效果分析的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儿科在2013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2例,女58例,年龄在2个月至6岁,平均3.2±1.3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优质护理。优质护理措施:①完善护理制度。对护理文件填写、出入院流程进行简化,为护理人员节省时间,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患儿及其家长进行交流,掌握患儿情况。实施责任包干制,每个护理人员对所管理的患儿实施全程、连续护理,责任到人、职责明确。实施APN连续排班制度,强化夜班、中午时段的护理力量,减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工作压力。②加强沟通。护理人员要多与患儿家长交流、沟通,密切关注家长的心理变化,对于家长的各种疑虑,要耐心解答,多鼓励、安慰家长,消除其焦虑、担忧情绪,增强家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改善护患关系。③改善住院环境。在病房墙壁张贴可爱的卡通图片,给患儿准备儿童书籍、生日贺卡、卡通贴画,通过电视为患儿播放儿科健康宣传片及动画片,在病区设儿童活动室,等等。让病区充满童趣,以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陌生感。④PDCA循环法。坚持“人本”护理服务理念,对护理服务进行改进,在护理工作中引入PDCA循环法,不断发现、总结、改进护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此外,对于恢复期学龄患儿,还要解决其治疗和学习问题。⑤强化护士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培训。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开展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课程,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水平。⑥健康指导。患儿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包括儿童常见疾病类型、发病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等。同时还要在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包括用药、疾病护理、饮食起居、康复等方面的指导。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家长发放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服务、病房环境等方面。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得分>80分;满意:得分60~80分;不满意:得分<6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数据应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总满意度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3讨论优质护理理念要求护士与病人多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还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以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2]。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加强了护士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培训,儿科护理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开展优质护理,有助于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在本次研究中,对护士工作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推行了责任包干制度,全面落实了每例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指定专门的护理人员全程负责患儿的护理工作,对自己所负责患儿,责任护士要全权负责,不论是基础护理,还是其他方面的优质护理,都必须落实到位。在实施优质护理以后,我院儿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大幅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总满意度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说明优质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护理水平,从而提高患方的护理满意度。另外,优质护理服务还有助于树立医院良好形象,提高人民群众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认可度,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3]。
总之,在儿科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方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共1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