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就是无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我国食品出口突破环境贸易屏障的措施论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我国食品出口突破环境贸易屏障的措施论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 目录
篇1:我国食品出口突破环境贸易屏障的措施论文
我国食品出口突破环境贸易屏障的措施论文
近此年来,传统的贸易壁垒,如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效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正在口益减弱。与此同时,随着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理念的发展,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正逐渐引起各国的关注。以保护地球环境、维护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环境壁垒,其方式包括严格的环境法规、技术环境标准、商品检验检疫标准、包装标签标准及合格评价程序等。在未来的较长一段时期内,环境壁垒将会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关税壁垒,环境贸易壁垒将更多地取代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作为食品生产大国,我国食品的出口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技术落后,长期忽视环境保护,环保水平低,我国的食品出口常常遭遇环境壁垒,造成拒收或退回,这给我国食品及农产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环境贸易壁垒,并提出对策建议,对我国食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环境贸易壁垒
所谓环境贸易壁垒,又叫绿色贸易壁垒,简称环境壁垒,是由“环境贸易条件”演变而来,是指进口国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以保护国内贸易为目的,通过制定复杂多样的环保法律法规,颁布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检疫、认证和审批制度,以限制或禁i1_国外产品的进口而采取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环境壁垒的表现形式包括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识、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与反补贴、绿色沁悦和市场准入等’ i。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技术水平较高,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考虑也会相应较严密,对其产品在生产和行销时在环保标准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制汀了一套较为严格的技术标准、环境标准、安全标准等措施来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安全与健康。而发展中国家大多数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居民生活收入较少,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资金短缺、产业结构缺乏优化,经济增长还是以分散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主,大多数人的环境意识淡漠,政府和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还比较落后,更有甚者,有此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增长甚至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所以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环境保护与动植物生命安全健康的标准比较宽松。以发达国家的技术环境标准要求来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环境标准是不过关的。因此,发展中国家成为环境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最大受害者。
2.我国食品出口遭遇环境壁垒的现状
在环境问题备受关注的时期,各国在贸易过程中对环境壁垒措施的使用也是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的。9月1口,欧盟27个成员国实行了统一的农产品、食品农药残存标准(ECNo1396/200s)。在此之前,除欧盟标准外,各成员国有各自的安全标准,此举统一了欧盟对农副产品和食品的环境标准。为了进一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以及生态环境,9月末,欧盟理事会对现有法规进行了更新,在欧委会提出的法律提议基础上,通过了农药残留限制的新法规。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产品和食品生产大国,我国的主要出口对象为美国、口木和欧盟等发达国家,这此国家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高标准要求给我国的农产品和食品出口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例如: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在扣留了来自中国的大显酱、去皮虾、冷冻热鸡肉、猪肉;而口木20扣留了部分中国食品,包括虾仁、对虾、萝下、青显、栗子、烤鸡和烧肉等。
3. 环境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剖析
3.1 导致我国食品竞争力下降和市场占有率不高
劳动力是我国的传统优势,我国的农产品和食品之所以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成木低廉。但是这种劳动力价格上的优势在环境壁垒的推行下势必会被削弱。按照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农产品和食品从生产到销售必须在每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环境生态科学的标准,达到无污染和无公害的要求。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农产品生产的附加费用就会相应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势必会因成木的上升而被减弱。据检验检疫部门的数据泉示,我国每年能够出口的果品大概有loo万吨,但是由于进口国家的环境壁垒,只有一小部分能最终出口成功。由于口木出台的《植物检疫法实施规则》,我国的大部分蔬菜和瓜果类产品遭到严格限制,由于要增加残留监控和检测费用,产品的成木大幅增加,大大降低了产品竞争力。以猪肉出口为例,口木原先对猪肉的检测标准只需25项,而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后,检测项目就上升至425项,所需的检测花费则上涨了7倍多。除了成木方面的原因以外,环境壁垒导致我国食品竞争力下降和市场占有率不高的另外一方面原因在于,我国的农业一直是以小农式的传统生产模式为主,以农户为中一位生产。而农户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为了提高产出,在农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滥用添加剂、农药和化肥,使有害物质残存度超标,影响到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从我国进口的农产品和食品,在发达国家经常被检出添加剂、农药残留超标,从而被进口国拒收。另外,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外商直接投资也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污染,发达国家将其国内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如医药业、重工业等向中国进行转移,更加重了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大量排放污水,工业废渣、废zi, ,滥用农药和肥料,使上壤、大气和水受到污染。有害物质通过生态循环的作用,到达最终环节,以致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性下降。
3.2 导致环境壁垒的连锁反应
环境壁垒的实施往往会从一个国家扩展到多个国家,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例如口木原木对我国蔬菜实行20%的抽样检查,自从查出出口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后,对中国蔬菜实施检测强化月,实行批批检查,进而发展到对中国的松蘑、青显等植物源产品进口都实行批批检验。此举引发欧盟对动物源食品及中国茶叶也实施批批检验。
8月,口木检测出我国一批冷冻草荀甲胺磷超标,随即对来自中国的冷冻草荀的抽检率由以前的10%提高到 s0%,并加强对其他水果的检验。其他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口木,针对水果进口设置环境壁辛。口木规定禁i1_进口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大部分地区橘小果蝇和瓜果蝇疫区的柑橘类,苹果、梨、桃、葡萄、草荀等水果。美国相继规定存在果蝇的地方,其水果进口必须提供补充文件,并包装良好,否则禁止进口,以防止可能由进口水果带入的'虫害。这种由于连锁反应导致的各国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变化,使得我国出口生产企业难以做出及时应对。
3.3 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
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时期,农产品贸易保护一直是国际贸易中的敏感话题。发达国家对其农产品的保护程度远远大于对其工业品的保护。发达国家为了保证农民的收入和考虑战略方面的问题,长期以来对农业进行大量的补贴,与此同时,安全标准、质量标准和环境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形成了很大阻碍,提高了成木,导致出口量的大幅下降,从而导致相关农户收入降低,甚至引发中小型企业减产、停产,直至破产倒闭。口木是我国鳗鱼的主要出口国,自20《肯定列表制度》实施后,大批鳗鱼遭遇退货,鳗鱼出口量锐减。当年6月出口额同比下降58.8%。7月下降46.2%、浙江和广东等省的大部分烤鳗厂被迫停产,鳗鱼出口企业遭遇寒冬。
4. 我国食品出口突破环境贸易壁垒的对策
4.1 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制订
我国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的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化的制汀。因为大部分现行的国际标准都是在已出版的国家或公司标准基础上制定的,如果较先公布某项标准并为世界公认,就极有可能被采纳为国际标准,这对木国相关企业来说非常有利。因为木国企业更了解木国制汀的标准,木国产品也更容易做到木国标准的要求,这类产品出口时就不会受到环境壁垒的困扰。
4.2 食品的生产创新
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模式,实行标准化。根据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标准,来选择合适的生产技术,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这此要求的实现,要以企业生产技能素质提高为前提。在传统生产中,劳动力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劳动力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产发展的前途。企业要改变以往的保守观念,根据国际标准主动地学习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能力,而不是只昔生产,不昔销售,认为提高技术只是技术人员的事。要成为敢于参与市场竞争的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型市场化企业。
4.3 建立环境壁垒的预警机制
及时知晓国外环境标准的有关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许多食品出口遇到障碍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我国企业对国外环境标准的变化不了解,或了解不及时。因此,政府有必要建立专门的环境标准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预警体制。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主要负责机构是商务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但是仅靠该机构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要同时发挥驻外经商机构、驻外使领馆、经贸研究机构的优势,定期搜集和公布国外环境标准的最新动态,尤其是主要的出口市场的环境标准,为国内企业提供相关咨询,使企业能够根据最新的信息积极主动地应对进口国新的标准,及时调整或改进生产技术及标准,使产品符合国外市场的环境要求。各地的产品行业协会也可以发挥同样的功能。如2006年5月,中国食品上畜进出口商会曾公布对口木出口农产品的风险评估报告及预警信息,在行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自此以后,政府在信息收集与传递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效,同时,企业也要积极利用各种信息,应对国外的环境壁垒。
4.4 推行IS014000环境认证
由于我国的环境技术标准比国际标准低,我国的出口食品往往达不到国外环境技术标准的要求。事实上,要保证我国食品的整体质量提高,就不仅要对出口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对内销产品也应做同样要求。目前, IS014000是国际公认的环境认证体系,得到山_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普遍重视和积极响应。现在,国际采购商在要求IS09000质量证书的同时,还要看产品有无IS014000环保证书,对于产品质量差不多的企业,一般优先挑选那此两证齐备者,没有通过IS014000认证企业的产品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在行业中推广应用国际标准也是我国突破环境壁垒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叶汝求.环境与贸易「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2]林青,祁春节.日本环境壁垒发展趋势对我国水果出口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17-18.
[3]赵晓晨.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问题探析[J].南开经济研兄,1999,1.
[4]子娟等.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出口农产品影响深远「J].中国检验检口,2007,1.
[5]夏友富.国际环保法规与中国对外开放「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篇2:我国食品监管体系现状及完善措施论文
我国食品监管体系现状及完善措施论文
1、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现状分析
1.1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概述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主要分为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执行体系三大部分。其中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构成。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还不足与欧美先进国家进行比较,但是随着国民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共同构建,加之国家到地方的一些食品标准的颁布,使得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有了一定的规模。有法律法规和标准的保障,当然还需要有人来执行,目前我国的食品法规及标准执行体系也基本成型,主要由农业部、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和卫生部联合执行,这几大机构又分别有着自己的权责范围,如农业部负责初级农产品的管理,质检部门负责产品加工制造的管理,工商部门负责产品流通的管理,卫生部门负责经营性单位的管理。
1.2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1.2.1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建全
虽看起来已有众多法律法规及标准,但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还是有相当多的不足。比如还有很多方面目前尚未有明确规定,如食品信息的发布和食品的召回,财产和人身损害赔偿和具体赔偿范围这些方面是无法可依的。另外在标准采用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滞后现象,比如对于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标准,一般来说,发达国家采用国际食品安全标准达80%~90%,而我国目前只有40%左右采用国际标准,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这样不建全的标准还存在无法实施、标准冲突等问题。
1.2.2监管部门权责不明确
我国食品监管有一定的执行体系,而从执行体系的构成来看,不难发现,执行体系实际上权责不明确,结构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权力有些是交叉重复的。比如猪肉要端上餐桌,可能要经过10余个部门的管理,这样的管理难免会出现漏洞,假如有一项出现问题的话,由于经过了十几个部门的参与,在追责时就很可能会出现无人承担责任、相互踢皮球的情况。由于监管部门的权责不明确,就可能会出现有利的情况各部门争抢,要负责的时候无人承担的现象,这样不仅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实施,也会损坏政府部门的形象。
1.2.3食品检测体系不建全
相对于发达国家完备、先进的监测体系,我国的食品检测体系虽已成形,但却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首先,在食品检测过程中,企业的自我检测应该是最基本的,政府部门和专业检测机构承担的是补充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食品企业自身的检测意识不够,政府检测这种次要方面变成了主要方面。调查发现,大半企业不具备食品检测能力,这样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又谈何安全;其次,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投入不够,检测制度的`不建全也使得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另外,检测设备、检测人员的操作水平不足也是重要因素。我国的检测仪器很多比较落后,而且还存在设备分配不均的问题,这对于食品安全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2、我国食品监管体系的完善措施
2.1建全法律法规及标准
在我国,食品安全方面很大程度上是借鉴欧美先进国家的作法,有很多制度是生搬过来的,因此在运用上才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既然是搬别人的方法来用,自然也有一个磨合过程,我们应当在借鉴的同时,建全这些法律法规,使它们适应中国本土,形成中国特色。
2.2明确监管权责
在这一点上应该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对我国繁琐的监管流程进行精简,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加强各政府部门的交流合作,而不是单干,权责落实到各个部门,这样才能完善好食品监管体系。
2.3加大对食品检测体系的投入
由于设备的问题,很多检测都做得不足,这就需要对食品检测加大投入,这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解决了硬件问题,才有可能完善好食品的监管。另外还要提升检测人员的素质。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早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数量上的供给,而是把眼光转到了食品的安全方面,这也使人们对食品安全监管寄予了更高的期望。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相关方应不断进行改进,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保证食品的安全。
篇3:我国物流服务贸易出口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建议的论文
从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以及WTO公布的数据看,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了45倍.其中,服务贸易出口从1995年的25.12亿美元增加到的919.99亿美元,增长了36.6倍;服务贸易进口则从1995年的20.24亿美元增加到20的1008.33亿美元,增长了49.8倍.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可喜的变化,从以来,我国物流服务贸易出口增速表现出持续快于物流服务贸易进口增速的好势头.
1我国物流服务贸易现状
1.1我国物流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在提升
根据WTO的统计数据,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第28位,但是如表1所示,则上升至第8位,2012年继续位居世界第8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近5年年均增长率看,我国物流服务贸易增长率为20%,为同期全球增长率的2倍,体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相应地,我国物流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也得到迅速增长.
1.2外商投资企业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12年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为5292亿美元,较20增加839亿美元,占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的83.4%;其中外商独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为4177亿美元,较2011年增加697亿美元,占比达65.8%.
2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2.1我国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我国产业结构状况根据表2分析,从至2012年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20的27.9%下降到2012年的12.6%;第二产业的比重波动幅度不大,但一直呈增长状态,第三产业的比重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这说明了我国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逐步走向合理.
2.2我国产业结构与物流服务贸易出口的互动途径
首先是产业结构决定物流服务贸易出口:不同产业间的多层次决定了产业间贸易出口产品的多层次,同一产业内部的多层次性促进产业内贸易出口产品的多层次,产业结构的档次决定出口商品的'档次,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的突破能力决定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能力.其次是物流服务贸易出口反作用于产业结构:其出口的变化反映产业结构变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在一定产业结构下,合理的出口不但可以反馈国际市场需求,弥补产业结构的不足,而且能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篇4:我国物流服务贸易出口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建议的论文
3.1实行物流企业出口退税政策
出口退税额达到了7300亿元,出口退税的总额越来越高,这么高的出口退税是不是有很大的必要,这是值得商榷的.2011我国外贸顺差大概是700多亿美元左右,20大概是1800亿美元.意味着出口退税额要超过外贸顺差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2010年的出口退税额同比增长13%,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性行业的出口要进行限制,对这些产业的出口退税比重也应该做适当的调整.而对于现代物流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政策的力度.
3.2物流服务贸易出口推动其国内产业规模扩大
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来看,随着物流设施及装备类产品的出口下降,物流服务贸易出口的增加,使更多的物流资源集中到国内物流业的发展中来,国内物流业,尤其是运输业、仓储业获得发展机遇.
3.3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
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与科技上共同推进.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科技能给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生产力,同时也带来了潜在不利因素.科技能给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的生产力体现在它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手段上,潜在的不利因素是由于复杂的设备和新兴材料对使用它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价值的管理也面临着一个新的历史境遇,这里面即包含人们对自身价值愈加重视,也包含内经营资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动力源泉的新局面.
3.4提升物流企业管理的整合能力
从整个社会物流经济发展的趋势来说,在经济的使用和技术对生产的推动下,科技现代化的进程也逐步加快,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也受到了传统的技术主导型管理方式的深刻影响.目前,大部分的现代化管理方式仍是以传统技术管理模式为主,技术管理存在着忽略整合力的巨大缺陷.技术主导管理模式通过保护这种自私性可以获利带来极大的物质丰富,但同时也带来专制、管理空虚、缺乏凝聚力以及企业文化缺失等弊端.造成这种结果的深层次原因是企业的生存危机而不是由于竞争意识缺失.是由于管理整合力的缺乏,使企业管理不仅缺乏企业内部的协作保护,而且还缺乏对企业员工价值的提升力.
【参考文献】
[1]钱岳.中国服务贸易结构问题探[J].现代商贸工业.201(323)67-69
[2]王之泰.关注物流产业结构调整问题[J].中国储运.2011(15)29
[3]邓庆.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分析[J].商业时代.2013(19)44-46
[4]张斌.关于对我国服务贸易现状的评估与逆差的认识[J].国际市场.201(209)51-53
篇5: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规避措施论文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规避措施论文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标准或手段,一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或动植物健康)而实施的限制乃至禁止贸易的措施。它有另外两个别称是“环境壁垒”和“绿色保护主义”。“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主要有四个:第一是有合理名义,第二是有广泛保护对象,第三是有隐蔽保护方式,第四是有歧视性实施效果。从表现形式来看,“绿色壁垒”可分为六类:
一是绿色技术标准,二是绿色环境标志,三是绿色包装制度,四是绿色卫生检疫制度,五是绿色补贴制度,六是绿色关税制度。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这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更多机遇,同时严峻的挑战也是必须要面对的。
我国并非农产品出口强国而仅是出口大国,较低的环保水平决定了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质量都偏低,距离进口国要求标准还有相当的差距。
为此,了解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进而认清我国农产品出口受“绿色壁垒”的影响,对加大我国农产品出口意义重大。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
近年来,世界各国越发重视环境问题,民众环保意识更强,为实施贸易保护,作为“新型非关税壁垒”的“绿色壁垒”应运而生,并被广泛运用。
至今,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我国可谓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大国,也是较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但进口国所设定的技术标准很严格,我国多数农产品因很难达标而屡遭“绿色壁垒”,传统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弱。2004年以前,我国农产品贸易一直都处于“顺差状态”,而自2004年开始,这种“顺差”急速转为“逆差”并持续至今,且逐年扩大。
相较于进口增长,出口增长呈明显滞后趋势。2007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额世界第四,在世界农产品总贸易额中占比3.4%,而“进口额”位列世界第四,“出口额”则位列第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农产品出口涨幅趋缓而进口涨势迅猛,“贸易逆差”于当年迅速加大。
此外,农产品进出口额991.6亿美元,相较于2007年增幅27个百分点。
从“出口额”、“进口额”来看,前者为405亿美元,同比增幅-9.4%(2007年为17.9%);后者为586.6亿美元,同比增幅42.8个百分点。“贸易逆差”181.6亿美元,同比涨幅3.4倍。2010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历史性地突破千亿美元大关。2012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1757.7亿美元,同比涨幅12.9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额、进口额分别为632.9亿美元和1124.8亿美元,而同比涨幅额则分别为4.2%和18.6%;贸易逆差491.9亿美元,同比增幅44.2个百分点。201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1866.9亿美元,同比涨幅6.2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678.3亿美元和1188.7亿美元;同比涨幅分别为6.2%和5.7%;贸易逆差510.4亿美元,同比涨幅3.7个百分点。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贸易逆差”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客观现实,而就贸易逆差产生的因素来看,最大的因素莫过于作为国际非关税贸易壁垒之一的“绿色壁垒”的盛行。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首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及规模化效益提升有利。我国农业能否进步长足、农产品能否赚取大量外汇,首要在于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并积极出口。这势必需要农业现代化标准作业以确保农产品质量。而能否实现标准化在于农业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作业标准,实现农产品生产全程控制。
一方面,可使农产品安全及其规格质量有所保障;另一方面,又可以高质量水平为标准平衡供需。
近年来,在全球“绿色壁垒”条件下,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已获得提升。2011年年初,黑龙江省超过1万个农产品种类获“绿色无公害”认证,在全国农产品总种植面积中,绿色食品种植占比45%。
目前,新疆通过认证的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超过10个,其中我国最大的有机水产养殖区总占地面积约150万亩。西部地区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位于四川,占地面积1512亩,年产量187万吨。
其次,对我国农业包括农产品出口市场未来发展有利。农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而以传统种植业为核心,我国出口农产品环保水平不高,但从业人员劳动强度并不低。“绿色贸易壁垒”的诞生初衷是对环境、人类健康及生态平衡形成保护,全社会必会因实施“绿色贸易壁垒”而加强环保意识。
目前可能徒增农产品生产成本,或提升销售价,不利于出口;而未来,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资源配置也将更合理,利用率也会更高,不但农业水平可全方位提升,且农产品出口也将赢得更大契机。
(二)负面影响
首先,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主要以两类市场为主:一是西方发达国家;二是一些新兴市场。它们大多都是“世贸组织”和“环境委员会”的成员,既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环保技术又堪称世界一流。
为维护本国及公众利益,它们以自身优势为依托,积极推行国际环保措施,倡导环境结合贸易,环境标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较高。欧美农产品生产、包裹、处理等较高的技术标准致使我国苹果、龙眼等无法进入美国市场;而肉制品无法进入欧盟市场,带给农产品生产企业极大损失。
据测算,出口总额中,24.88%的出口产品受此影响。其次,绿色贸易壁垒实施范围越来越大。
针对我国出口农产品,除了传统农产品,如水果、蔬菜和粮食等,有些发达国家绿色技术壁垒现已拓展至农产品中的大多数,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类:茶叶类、水产品类、禽产品类、畜产品等。自从南京“小龙虾致肌溶解案”发生后,欧盟国家多数已停止从我国进口动物源产品,我国很难再向欧盟出口禽、畜类产品及水产品等;连带着,同动物有关的产品,诸如蜂蜜等的出口也难上加难,我国未进入欧盟市场的农产品损失达数十亿美元。
三、规避绿色壁垒的政策
(一)政府层面
首先,以国际先进技术标准为参照,设立“绿色贸易壁垒”体系,对我国环保贸易法律进行完善。推行新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以产品质量提升促其国际竞争力的加强。
其次,加强扶持绿色生态农业。当前,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渴求越发加大,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尤其重要。应借由法律法规加大扶持示范性绿色生态农业项目而严控高污染农产品生产,并持续拓展绿色融资渠道、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绿色化产业结构的形成。
政府还应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强化生态环境教育,逐步提升民众自觉消费绿色农产品。此外,积极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帮助企业掌握国外市场准入条件,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主动应对绿色壁垒。
(二)企业层面
首先,加大研发投入并持续创新。当前,绿色贸易壁垒盛行,我国农产品因难“达标”而屡屡被拒。为此,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持续创新,使生产的农产品能更多达标,从而突破西方壁垒限制,进而提升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其次,主动申请国际绿色认证,施行国际环保标准。企业应认真学习国际环境标准内容,并争取获得“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HACCP管理体系认证”等,尽快接轨国际。获得国际认证,尤其是具有针对性的出口认证,就能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最后,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目前,我国农产品多出口于美、日、欧盟等绿色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国家、地区。它们科技水平较高,所制定的环境标准极为严苛,大大阻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所以,国内农产品生产企业有必要着眼于全球,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其他新型市场,从而分散出口波动风险。
(三)农民层面
提高农业素质,把握好化肥农药的用药标准。我国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技术滞后,劳动生产率持续走低。因此,农民可借由政府搭桥多参与科技讲座,强化绿色生产理念,合理利用农药、化肥,从而更好地指导农业实践,尽快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1]刘畅.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24).
[2]陈玉光.“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
★ 贸易失衡论文
★ 环境论文
★ 食品营养学论文
★ 加工贸易转型论文
我国食品出口突破环境贸易屏障的措施论文(锦集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