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山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23-02-09 04:07:56 作者:奇奇吃饭饭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奇奇吃饭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山阅读答案及翻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山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山阅读答案及翻译

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山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山,史思明收散卒数万踵其后。子仪选骁骑更挑战,三日,至行唐,贼疲,乃退。子仪乘之,又败之于沙河。蔡希德至洛阳,安禄山复使将步骑二万人北就思明,又使牛廷玠发范阳等郡兵万馀人助思明,合五万馀人,而同罗、曳落河居五分之一。子仪至恒阳,思明随至,子仪深沟高垒以待之;贼来则守,去则追之,昼则耀兵,夜斫其营,贼不得休息。数日,子仪、光弼议曰:“贼倦矣,可以出战。”(至德元年五月)壬午,战于嘉山,大破之,斩首四万级,捕虏千馀人。思明坠马,露髻跣足步走,至暮,杖折枪归营,奔于博陵;光弼就围之,军声大振。于是河北十馀郡皆杀贼守将而降。渔阳路再绝,贼往来者皆轻骑窃过,多为官军所获,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摇心。禄山大惧,议弃洛阳,走归范阳,计未决。

是时,天下以杨国忠骄纵召乱,莫不切齿。又,禄山起兵以诛国忠为名,王思礼密说哥舒翰,使抗表请诛国忠,翰不应。思礼又请以三十骑劫取以来,至潼关杀之。翰曰:“如此,乃翰反,非禄山也。”或说国忠:“今朝廷重兵尽在翰手,翰若援旗西指,于公岂不危哉!”国忠大惧,乃奏:“潼关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请选监牧小儿三千于苑中训练。”上许之使剑南军将李福德等领之又募万人屯灞上令所亲杜乾运将之名为御贼实备翰也翰闻之亦恐为国忠所图乃表请灞上军隶潼关六月癸未召杜乾运诣关因事斩之国忠益惧。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一)

5.对下列甸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史思明收散卒数万踵其后 踵:脚后跟。

B.露髻跣足步走 跣:光着脚。

C.或说国忠 说:劝说,游说。

D.上许之 许:答应。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贼疲,乃退 如此,乃翰反,非禄山也

B.又败之于沙河 于公岂不危哉

C.贼往来者皆轻骑窃过 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摇心

D.子仪深沟高垒以待之 禄山起兵以诛国忠为名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不属于郭子仪、李光弼军事行动的一组是 (3分)

①贼来则守,去则追之 ②贼倦矣,可以出战

③战于嘉山,大破之 ④至暮,杖折枪归营

⑤于是河北十馀郡皆杀贼守将而降 ⑥议弃洛阳,走归范阳

A. ①③⑥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子仪、李光弼兵退回常山,叛将史思明又收罗散兵数万随后追击,郭子仪挑选骁勇善战的骑兵主动挑战。

B.郭子仪抵达恒阳,史思明也率兵追到,叛军白天炫耀武力,夜里则派部队袭击敌营,昼夜不休。连续几天后,郭子仪、李光弼终于在叛军疲惫不堪时找到机会大败叛军。

C.渔阳的归路再次被官军切断,叛军只好轻骑偷偷地通过,就是这样还大多被官军俘获,家在范阳的叛军将士无不心中动摇。

D.王思礼劝哥舒翰上表请求皇帝杀掉杨国忠,哥舒翰没有答应;王思礼又请求派兵把杨国忠劫持到潼关杀掉,哥舒翰还是没有答应。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文段断句。(4分)

上许之使剑南军将李福德等领之又募万人屯灞上令所亲杜乾运将之名为御贼实备翰也翰闻之亦恐为国忠所图乃表请灞上军隶潼关六月癸未召杜乾运诣关因事斩之国忠益惧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蔡希德至洛阳,安禄山复使将步骑二万人北就思明。(3分)

②潼关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3分)

篇2: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④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⑤,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郭子仪初、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②牙将:副将。

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④贷:宽恕。⑤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

12。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俱为安思顺牙将__________

(2)非公不能定__________

13。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3分)

A。之后(郭子仪)流着泪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B。之后(郭子仪)流着鼻涕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C。之后(郭子仪)流着泪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D。之后(郭子仪)流着鼻涕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14。李光弼向郭子仪“跪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从郭子仪对待李光弼的态度来看,郭子仪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参考答案:

12、(1)都、全(2)平定、安定、安稳13、C14、恐见诛

15、不计前嫌、公而忘私、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

篇3:《李光弼》阅读答案

《李光弼》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

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互,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搂,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穴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互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

(节选自引《旧唐书李光弼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素狂易易:轻视

B.乃斩众以徇徇:示众

C.乃彻民屋为探石车彻:修补

D.彼惩嘉山之败惩:忌惮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

①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②光弼遣穴地颓之

③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④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

⑤不如起军逼之⑥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年幼即能读史书,具有良好的'品行与节操,年轻从军,擅长骑马射箭。

B.他率兵入太原,侍御史崔众傲慢无礼,不按朝廷命令马上交付兵权,李光弼将其捉拿关押,并顶住压力将其斩首。

C.太原守卫战,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情况下,他镇定自若,力排众议,不死守城池,用灵活的战术击败敌人,成功解围。

D.围攻安庆绪一战,众将不听从李光弼的建议,即在敌我杀略大当状态下,李光弼尚能整军还太原,而其他众将溃不成军,皇帝降罪于众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0分)

(1)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5分)

(2)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5分)

参考答案:

4.C(彻;拆毁。彻如解释为修补,则彻民屋与为摞石车之间无任何关系,不合情理。)

5.B(①表明李光弼的严厉与刚毅;④表明李光弼身先士卒的作风;⑥表明李光弼治军严。)

6.D(原文说帝贷诸将罪。)

7.见参考译文中画线处。(1)大意2分,弛、每、素各1分。(2)大意2分,堑、鼓噪、乘各1分。

【附文言文翻译】

李光弼年幼即有良好的节操和品行,擅长骑马射箭,能通读班固的《汉书》。年轻时即从军,严谨刚毅有大智谋,从左卫郎做起。

李光弼率领景城、河间兵马五千进入太原。这之前,节度使王承业政务松弛混乱;侍御史崔众主持太原军务,经常轻慢王承业,李光弼向来为此不平。到这时,皇帝下诏书命令崔众把军队交付李光弼。崔众一贯狂傲看不起他人,见到李光弼只是长揖而已,没有马上交出军队,李光弼很生气,将他抓住关押起来。恰好朝廷使者到了,授予崔众御史中丞。李光弼说:崔众有罪,此前已关押,现在只杀侍御史。如果使者宣读皇帝的任命诏书,也要杀了新任命的御史中丞,使者收起诏书不敢拿出来,于是李光弼杀了崔众示众,威震全军。

至德二年,史思明、蔡希德率高秀岩、牛廷蚧带领十万军队攻打李光弼。当时,精锐军队全部开赴北方,李光弼手下兵士不到一万人,众人建议加高城墙来守卫,李光弼说:城墙周围四十里,叛军到了再整修它,白白地使我们的兵士和百姓疲顿。于是拆毁民屋造摞石车,摞石车由两百人拉动,发射的石头砸到之处常数十人死伤,结果十分之二的叛军被砸死砸伤。史思明造飞楼车,用木板遮挡,在靠近城墙的地方筑土山,李光弼派人挖地洞使土山倒塌。史思明在城墙下欢宴,歌女戏子在戏台上戏辱奚落天子,李光弼派人挖地道抓获了他们。史思明非常惊恐,将主帅的营帐移走,远远离开,军队都选择地势纷纷后撤。李光弼又暗中在敌军营地边挖出深沟,预谋使敌军陷入其中,就假装约定投降。到约定时间,以精锐士兵守卫城上的矮墙,派遣副校将出城,好像送财物投降的人,史思明非常高兴。不久,叛军数千人陷入深沟中,城上守军擂鼓呐喊,精锐骑兵出城追逐敌军,俘虏、杀死敌人按万计算。史思明害怕失败,就率军离开了,只留下蔡希德进攻太原,李光弼派出敢死队与敌军搏击,杀敌七万人,蔡希德丢下粮草物资逃跑了。当初,叛军刚到,李光弼在城中一角安置营帐来休息,经过府门不看一眼。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后来,又收编清夷、横野等她的军队。

李光弼与九节度使将安庆绪围困在相州,大战邺西,击败他。李光弼与众将商议说:史思明陈兵于魏州不来救援,是想让我军懈怠,我们不如起军逼近他。他忌惮于嘉山之败,不敢轻意出兵,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观军容使鱼朝恩坚持认为不可。不久史思明来救援,李光弼抵抗敌军,战斗特别尽力,杀戮掳掠敌军与自身伤亡大致相当。恰巧众将惊慌溃散,各自率军败退,到处抢劫掠夺,只有李光弼整治军队回到太原。皇帝宽恕了众将的罪责。

篇4:《李光弼》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译文

《李光弼》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

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互,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搂,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穴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互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

(节选自引《旧唐书·李光弼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素狂易 易:轻视

B.乃斩众以徇 徇:示众

C.乃彻民屋为探石车 彻:修补

D.彼惩嘉山之败 惩:忌惮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

①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 ②光弼遣穴地颓之

③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 ④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

⑤不如起军逼之 ⑥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年幼即能读史书,具有良好的品行与节操,年轻从军,擅长骑马射箭。

B.他率兵入太原,侍御史崔众傲慢无礼,不按朝廷命令马上交付兵权,李光弼将其捉拿关押,并顶住压力将其斩首。

C.太原守卫战,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情况下,他镇定自若,力排众议,不死守城池,用灵活的战术击败敌人,成功解围。

D.围攻安庆绪一战,众将不听从李光弼的建议,即在敌我杀略大当状态下,李光弼尚能整军还太原,而其他众将溃不成军,皇帝降罪于众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0分)

(1)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5分)

(2)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5分)

参考答案:

4.C(彻;拆毁。彻如解释为修补,则彻民屋与为摞石车之间无任何关系,不合情理。)

5.B(①表明李光弼的严厉与刚毅;④表明李光弼身先士卒的.作风;⑥表明李光弼治军严。)

6.D(原文说帝贷诸将罪。)

7.见参考译文中画线处。(1)大意2分,弛、每、素各1分。(2)大意2分,堑、鼓噪、乘各1分。

【附文言文翻译】

李光弼年幼即有良好的节操和品行,擅长骑马射箭,能通读班固的《汉书》。年轻时即从军,严谨刚毅有大智谋,从左卫郎做起。

李光弼率领景城、河间兵马五千进入太原。这之前,节度使王承业政务松弛混乱;侍御史崔众主持太原军务,经常轻慢王承业,李光弼向来为此不平。到这时,皇帝下诏书命令崔众把军队交付李光弼。崔众一贯狂傲看不起他人,见到李光弼只是长揖而已,没有马上交出军队,李光弼很生气,将他抓住关押起来。恰好朝廷使者到了,授予崔众御史中丞。李光弼说:崔众有罪,此前已关押,现在只杀侍御史。如果使者宣读皇帝的任命诏书,也要杀了新任命的御史中丞,使者收起诏书不敢拿出来,于是李光弼杀了崔众示众,威震全军。

至德二年,史思明、蔡希德率高秀岩、牛廷蚧带领十万军队攻打李光弼。当时,精锐军队全部开赴北方,李光弼手下兵士不到一万人,众人建议加高城墙来守卫,李光弼说:城墙周围四十里,叛军到了再整修它,白白地使我们的兵士和百姓疲顿。于是拆毁民屋造摞石车,摞石车由两百人拉动,发射的石头砸到之处常数十人死伤,结果十分之二的叛军被砸死砸伤。史思明造飞楼车,用木板遮挡,在靠近城墙的地方筑土山,李光弼派人挖地洞使土山倒塌。史思明在城墙下欢宴,歌女戏子在戏台上戏辱奚落天子,李光弼派人挖地道抓获了他们。史思明非常惊恐,将主帅的营帐移走,远远离开,军队都选择地势纷纷后撤。李光弼又暗中在敌军营地边挖出深沟,预谋使敌军陷入其中,就假装约定投降。到约定时间,以精锐士兵守卫城上的矮墙,派遣副校将出城,好像送财物投降的人,史思明非常高兴。不久,叛军数千人陷入深沟中,城上守军擂鼓呐喊,精锐骑兵出城追逐敌军,俘虏、杀死敌人按万计算。史思明害怕失败,就率军离开了,只留下蔡希德进攻太原,李光弼派出敢死队与敌军搏击,杀敌七万人,蔡希德丢下粮草物资逃跑了。当初,叛军刚到,李光弼在城中一角安置营帐来休息,经过府门不看一眼。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后来,又收编清夷、横野等她的军队。

李光弼与九节度使将安庆绪围困在相州,大战邺西,击败他。李光弼与众将商议说:史思明陈兵于魏州不来救援,是想让我军懈怠,我们不如起军逼近他。他忌惮于嘉山之败,不敢轻意出兵,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观军容使鱼朝恩坚持认为不可。不久史思明来救援,李光弼抵抗敌军,战斗特别尽力,杀戮掳掠敌军与自身伤亡大致相当。恰巧众将惊慌溃散,各自率军败退,到处抢劫掠夺,只有李光弼整治军队回到太原。皇帝宽恕了众将的罪责。

篇5:《旧唐书李光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旧唐书李光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

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穴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至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节选自引《旧唐书李光弼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众素狂易 易:轻视 B.乃斩众以徇 徇:示众

C.乃彻民屋为摞石车 彻:修补 D.彼惩嘉山之败 惩:忌惮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 )(3分)

①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 ②光弼遣穴地颓之

③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 ④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

⑤不如起军逼之 ⑥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年幼即能读史书,具有良好的品行与节操,年轻从军,擅长骑马射箭。

B.他率兵入太原,侍御史崔众傲慢无礼,不按朝廷命令马上交付兵权,李光弼将其捉拿关押,并顶住压力将其斩首。

C.太原守卫战,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情况下,他镇定自若,力排众议,不死守城池,用灵活的战术击败敌人,成功解围。

D.围攻安庆绪一战,众将不听从李光弼的建议,即在敌我杀略大当状态下,李光弼尚能整军还太原,而其他众将溃不成军,皇帝降罪于众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思明为飞楼,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穴地颓之。 (3分)

(2)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4分)

参考答案

1.C

2.B

3.D

4.

(1) 史思明造飞楼车,用木板遮挡,在靠近城墙的'地方筑土山,李光弼派人挖地洞使土山倒塌。大意2分,弛、每、素各1分。

(2) 史思明陈兵于魏州不来救援,是想让我军懈怠,我们不如起军逼近他。他忌惮于嘉山之败,不敢轻意出兵,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大意2分,堑、鼓噪、乘各1分。

【附文言文翻译】

李光弼年幼即有良好的节操和品行,擅长骑马射箭,能通读班固的《汉书》。年轻时即从军,严谨刚毅有大智谋,从左卫郎做起。

李光弼率领景城、河间兵马五千进入太原。这之前,节度使王承业政务松弛混乱;侍御史崔众主持太原军务,经常轻慢王承业,李光弼向来为此不平。到这时,皇帝下诏书命令崔众把军队交付李光弼。崔众一贯狂傲看不起他人,见到李光弼只是长揖而已,没有马上交出军队,李光弼很生气,将他抓住关押起来。恰好朝廷使者到了,授予崔众御史中丞。李光弼说:崔众有罪,此前已关押,现在只杀侍御史。如果使者宣读皇帝的任命诏书,也要杀了新任命的御史中丞,使者收起诏书不敢拿出来,于是李光弼杀了崔众示众,威震全军。

至德二年,史思明、蔡希德率高秀岩、牛廷蚧带领十万军队攻打李光弼。当时,精锐军队全部开赴北方,李光弼手下兵士不到一万人,众人建议加高城墙来守卫,李光弼说:城墙周围四十里,叛军到了再整修它,白白地使我们的兵士和百姓疲顿。于是拆毁民屋造摞石车,摞石车由两百人拉动,发射的石头砸到之处常数十人死伤,结果十分之二的叛军被砸死砸伤。史思明造飞楼车,用木板遮挡,在靠近城墙的地方筑土山,李光弼派人挖地洞使土山倒塌。史思明在城墙下欢宴,歌女戏子在戏台上戏辱奚落天子,李光弼派人挖地道抓获了他们。史思明非常惊恐,将主帅的营帐移走,远远离开,军队都选择地势纷纷后撤。李光弼又暗中在敌军营地边挖出深沟,预谋使敌军陷入其中,就假装约定投降。到约定时间,以精锐士兵守卫城上的矮墙,派遣副校将出城,好像送财物投降的人,史思明非常高兴。不久,叛军数千人陷入深沟中,城上守军擂鼓呐喊,精锐骑兵出城追逐敌军,俘虏、杀死敌人按万计算。史思明害怕失败,就率军离开了,只留下蔡希德进攻太原,李光弼派出敢死队与敌军搏击,杀敌七万人,蔡希德丢下粮草物资逃跑了。当初,叛军刚到,李光弼在城中一角安置营帐来休息,经过府门不看一眼。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后来,又收编清夷、横野等她的军队。

李光弼与九节度使将安庆绪围困在相州,大战邺西,击败他。李光弼与众将商议说:史思明陈兵于魏州不来救援,是想让我军懈怠,我们不如起军逼近他。他忌惮于嘉山之败,不敢轻意出兵,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观军容使鱼朝恩坚持认为不可。不久史思明来救援,李光弼抵抗敌军,战斗特别尽力,杀戮掳掠敌军与自身伤亡大致相当。恰巧众将惊慌溃散,各自率军败退,到处抢劫掠夺,只有李光弼整治军队回到太原。皇帝宽恕了众将的罪责。

篇6:节选自引《旧唐书·李光弼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

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互,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搂,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穴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互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

篇7:节选自引《旧唐书·李光弼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素狂易

易:轻视

B.乃斩众以徇

徇:示众

C.乃彻民屋为探石车

彻:修补

D.彼惩嘉山之败

惩:忌惮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

①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

②光弼遣穴地颓之

③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

④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

⑤不如起军逼之

⑥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年幼即能读史书,具有良好的品行与节操,年轻从军,擅长骑马射箭。

B.他率兵入太原,侍御史崔众傲慢无礼,不按朝廷命令马上交付兵权,李光弼将其捉拿关押,并顶住压力将其斩首。

C.太原守卫战,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情况下,他镇定自若,力排众议,不死守城池,用灵活的战术击败敌人,成功解围。

D.围攻安庆绪一战,众将不听从李光弼的建议,即在敌我杀略大当状态下,李光弼尚能整军还太原,而其他众将溃不成军,皇帝降罪于众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0分)

(1)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5分)

(2)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5分)

参考答案

4.C(彻;拆毁。“彻”如解释为“修补”,则“彻民屋”与“为摞石车”之间无任何关系,不合情理。)

5.B(①表明李光弼的严厉与刚毅;④表明李光弼身先士卒的作风;⑥表明李光弼治军严。)

6.D(原文说“帝贷诸将罪”。)

7.见“参考译文”中画线处。(1)大意2分,“弛”、“每”、“素”各1分。(2)大意2分,“堑”、“鼓噪”、“乘”各1分。

【附文言文翻译】

李光弼年幼即有良好的'节操和品行,擅长骑马射箭,能通读班固的《汉书》。年轻时即从军,严谨刚毅有大智谋,从左卫郎做起。

李光弼率领景城、河间兵马五千进入太原。这之前,节度使王承业政务松弛混乱;侍御史崔众主持太原军务,经常轻慢王承业,李光弼向来为此不平。到这时,皇帝下诏书命令崔众把军队交付李光弼。崔众一贯狂傲看不起他人,见到李光弼只是长揖而已,没有马上交出军队,李光弼很生气,将他抓住关押起来。恰好朝廷使者到了,授予崔众御史中丞。李光弼说:“崔众有罪,此前已关押,现在只杀侍御史。如果使者宣读皇帝的任命诏书,也要杀了新任命的御史中丞,”使者收起诏书不敢拿出来,于是李光弼杀了崔众示众,威震全军。

至德二年,史思明、蔡希德率高秀岩、牛廷蚧带领十万军队攻打李光弼。当时,精锐军队全部开赴北方,李光弼手下兵士不到一万人,众人建议加高城墙来守卫,李光弼说:“城墙周围四十里,叛军到了再整修它,白白地使我们的兵士和百姓疲顿。”于是拆毁民屋造摞石车,摞石车由两百人拉动,发射的石头砸到之处常数十人死伤,结果十分之二的叛军被砸死砸伤。史思明造飞楼车,用木板遮挡,在靠近城墙的地方筑土山,李光弼派人挖地洞使土山倒塌。史思明在城墙下欢宴,歌女戏子在戏台上戏辱奚落天子,李光弼派人挖地道抓获了他们。史思明非常惊恐,将主帅的营帐移走,远远离开,军队都选择地势纷纷后撤。李光弼又暗中在敌军营地边挖出深沟,预谋使敌军陷入其中,就假装约定投降。到约定时间,以精锐士兵守卫城上的矮墙,派遣副校将出城,好像送财物投降的人,史思明非常高兴。不久,叛军数千人陷入深沟中,城上守军擂鼓呐喊,精锐骑兵出城追逐敌军,俘虏、杀死敌人按万计算。史思明害怕失败,就率军离开了,只留下蔡希德进攻太原,李光弼派出敢死队与敌军搏击,杀敌七万人,蔡希德丢下粮草物资逃跑了。当初,叛军刚到,李光弼在城中一角安置营帐来休息,经过府门不看一眼。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后来,又收编清夷、横野等她的军队。

李光弼与九节度使将安庆绪围困在相州,大战邺西,击败他。李光弼与众将商议说:“史思明陈兵于魏州不来救援,是想让我军懈怠,我们不如起军逼近他。他忌惮于嘉山之败,不敢轻意出兵,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观军容使鱼朝恩坚持认为不可。不久史思明来救援,李光弼抵抗敌军,战斗特别尽力,杀戮掳掠敌军与自身伤亡大致相当。恰巧众将惊慌溃散,各自率军败退,到处抢劫掠夺,只有李光弼整治军队回到太原。皇帝宽恕了众将的罪责。

篇8: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

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蚧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人穴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至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

(节选自引《旧唐书李光弼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使者内诏不敢出                   内:收起

B.乃彻民屋为摞石车                 彻:拆毁

C.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               乘:趁着

D.希德委资粮遁走                   委:放弃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    )(3分)

①少从戎,严毅有大略  ②贼至治之,徒疲吾人③遣裨校出,若送款者④光弼出敢死士搏贼⑤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⑥光弼拒贼,战尤力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光弼刚正不阿,敢作敢为。侍御史崔众傲慢无礼,不按朝廷命令马上交付兵权,李光弼将其捉拿关押,并顶住压力让朝廷使者将其斩首,从而威震三军。

B.李光弼有勇有谋,临危不乱。太原守卫战,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情况下,李光弼镇定自若,力排众议,不死守城池,用灵活的战术击败敌人,成功解围。

C.李光弼一心为公,率先垂范。当初,史思明叛军刚到,李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

D.李光弼治军有方,处变不惊。围攻安庆绪一战,在敌我杀略大当状态下,李光弼尚能整军还太原,而其他众将溃不成军,幸好皇帝宽恕了诸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人穴地颓之。(5分)

(2) 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5分)

《富弼》阅读题答案

我的朋友李弼圆作文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词翻译及赏析

《李君山房记》的阅读答案和翻译

《魏良弼字师说》阅读答案

南歌子,南歌子李光,南歌子的意思,南歌子赏析

李贺写诗文言文翻译

李光雄的银饰店评语

李梦阳阅读及答案参考

李将军列传阅读答案

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山阅读答案及翻译(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山阅读答案及翻译,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