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阳光下的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写作基础:人物语言写作技巧支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写作基础:人物语言写作技巧支招,欢迎阅读与借鉴!
- 目录
篇1:写作基础:人物语言写作技巧支招
我们已经具体讲解了如何写好人物的动作,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开始详细讲解如何写好人物的语言。在李老师支招前,我们先看下面的例子:
1.那次我考试成绩很好,奶奶很高兴,对我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成为栋梁之才,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作贡献……”
2.小明的练习本子还有几页没用完就要扔掉,他六岁的表弟看见了,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要把这种传统发扬光大,勤俭持家,节约建国。”
大家看完之后发现有什么问题吗?
第1句中,一般来说,老奶奶可能不知道“四个现代化”是什么,像奶奶这样的年龄、身份,说这段话可能不太合适。另外,这些话太书面了,在日常交际中很少会这样说。如果奶奶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就恰当多了。同理,第2句中,六岁的表弟是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的,太深奥了。
我们通过两个句子可以发现,什么人要说什么话,闻其言,知其人。不同的
人因为年龄、身份、知识水平、性格等原因有不同的语言。因此,同学们在写人物的语言时,一定要看清对象。
这就是李老师今天要告诉大家的妙招(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性格等特点。
我们来具体讲解一下:
第一、人因年龄不同语言也有别。儿童天真,成人稳重,老人慈祥而语重心长。
比方说:孩子看见葡萄,会把葡萄比喻成小鲜肉丸。
我们在写人物的语言的时候,就要注意写出人物的身份。
第二、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特点。
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家长送我们进教室后,会说:“好好听课,我下
课来接你。”
老师会说:“好好听课,不明白的举手问。”
第三、语言要符合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大师老舍说过:一个老实人,在划火柴点烟而没点燃的时候,就会说:“唉,真没用,连根烟都点不着!”相反,一个性情暴躁的人呢,就不是这样说,而是把火柴往地上猛地一摔,高叫道:“他妈的!”
这就是说,人物的性格不同,语言也不同。我们在写人物语言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
现在,请大家小试牛刀,完成下面的练笔,李老师随时和大家交流。
练笔(一)
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一路走来,到了一个地方。此时他们又饿又渴。假设他们每个人在单独去寻找食物时,看见了一个红通通的大苹果。
孙悟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猪八戒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僧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笔(二)《课堂**》
同桌的钢笔掉到地上,把笔尖摔坏了,他说是你摔的。描述此时老师、你、同桌、同学们的对话。
篇2:人物语言写作技巧支招
生活处处都离不开语文,每天我们都不断地接触它,学习它。语文就像金子,不论现实多么的贫穷,只要拥有语文,在语文的世界里便是富有的。
曾有一位友人告诉我:“语文如蒲公英的种子,遍布了全世界,也钻进了伱的`生活。”是的,语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中能常常看见语文的影子,感悟到语文的存在。
在大街上,各种各样的广告语,不都充满语文的魅力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食堂里常有的告示牌,呼吁大家要珍惜粮食,卟要浪费。“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它借用了诗人杜牧笔下的《清明》,写出了“杏花村”牌酒的质量好,销路广……这富有趣味的标语,不正是语文吗?
新年的时候,走进居民小区,再看看家家户户门前的对联。“一帆风顺好运来,万事如意发大财”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表达了对老人的真诚祝福。这对联的知识是多么的丰富,让人从中领悟到语文的魅力所在。( 吴江市震泽亿龙红木 - 亿龙文学 www.sz-ylhm.com )
语文,是中国人的语言,是中国人的骄傲。从古至今,一直向未来推进。
生活处处都有语文,处处都有知识和乐趣,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平凡的事物都会因为你们而变得美丽。同学们,努力吧,让你的生活充满语文!
篇3:公文写作基础:写作语言
公文写作基础:写作语言
一、实用性
俄国形式主义者们把人类的语言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虽然在词汇、语法上没有太大区别,表面看起来是一种语言,但它们实际上是功能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实用语言只传达词语的词典意义,人们在使用和接受它的时候,依靠平时养成的习惯,自动地认识它的指向物,而对语言本身并无太多的注意。而文学语言不限于传达词语的词典意义,它是对实用语言进行“扭曲”、“变形”、“施加暴力”后“反常化”了的语言。作者之所以要采取反常化的手段,是为了消除读者的习惯性,使读者不得不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流连忘返地去感受语言本身,从而延长读者对事物的感知过程。对此,著名形式主义论者什克洛夫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之存在,就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觉事物,使石头作为石头被感受。艺术的目的就是把对事物的感觉作为视象,而不是作为认知提供出来;艺术和程序是事物的“反常化”程序,和予以其复杂形式的程序,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因为艺术中的接受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所以它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创造之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什克洛夫斯基:《关于散文理论》,苏联作家出版社1984年版,第15页。
我们摘引这段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实用语言。如果说文学语言是表现感觉的语言,那么实用语言是表达认知的语言。必须分清了这两种语言,写作中才不会出现用文学语言写公文的荒唐现象。
二、规范性
公文语言,可以说是一种循规蹈矩的语言。在词汇上,公文语言严格遵照其词典意义;在造句上,公文语言严格遵循语法规则;在修辞上,公文语言只适当运用比喻、对偶、排比、设问、反诘等常规修辞格,而对夸张、通感、暗示等可使事物有较大变形的或曲折达意的修辞格一般不用。这样可以保证公文的不同读者在理解上能够趋向一致,不会因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说,规范性是公文能够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和保障。
三、模式性
在公文写作中,沿用一些固定的模式化语句和语词的现象比较常见,有些公文用语甚至在关键之处必须使用。模式化语言对于别的文体来说可能是失败,而对于公文来说却是一种必需。
公文的体式就是模式化的,每一种体式在写作中都有固定的套路,在套路的实施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些适宜这些套路的语言,沿用它们,方便、简洁、有效。如“特此函复”这一说法,如果换用别的语言来表达,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这样简炼明白。
公文语言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沿用旧语,如“来函收悉”、“敬请批复”等惯用语,在我国世代相袭,已不知用了多少年。这样的套语有益无害,大家乐意袭用,故意标新立异,反而不伦不类。因此,在公文中常常能见到一些文言词语,它们已经自然地与现代汉语融为一体。这是公文语言模式性的表现之一,不足为怪。
篇4:话题作文写作基础及写作技巧
近几年,给材料自拟题作文,成为高、中考的一种重要的命题方式。可是有许多同学由于平时缺乏锻炼,考场上拟不出也拟不好作文题目,因而就写不出成功的文章。那么,怎样才能拟好考试作文题呢?除平时多读多练外,掌握一定自拟作文题目的技巧技法,也是很重要的。现介绍五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借、仿、拼、抽、代。
“借”,就是从古今中外名文佳作或身边生活中借现成的题目,巧妙地运用到符合自己要求的文章上来。如高尔基的《母亲》,鲁迅的《故乡》,他们前后都有人用。你“借”我也“借”,越“借”越好,真可谓同题不同文,神韵别具。在考场思绪紧张时用此法最好。
“仿”,就是按别人用过的文题的格式,仿造一个符合自己所需要的作文题目。例如:《回忆我的母亲》可仿写成《回忆我的初中生活》,《想和做》可仿写成《学与思》等。
“拼”,就是把相关的几个题目中的有效成分,拼凑起来产生一个新的作文题目。有的“拼”意义,有的“拼”词语,有的“拼”用法。如1990年高考作文题有人拟为《花与刺》,而又有人在此基础上“拼”上“联想”二宇,拟为《花与刺的联想》,可谓锦上添花。
“抽”,就是从所给材料中,抽取关键的词语或短句作为作文题。如1990年高考作文中,就有人从所给材料中抽取了“花”“刺”“姑娘”三个词语而拟成一个极有文采和吸引力的作文题《花·刺·姑娘》。
“代”,就是在时间紧,拟不出满意的题目的情况下,可先拟一个代替,待全文写完后再确定,或者在写作过程中因灵感触发而突然想出一个好题目。如“谈……”“记……”“介绍……”等。当然,以上五种方法在考场上往往不是单独使用,而常常是综合运用,那样会拟得更快,拟得更好。
篇5: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人物十诫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人物十诫
1.你选错了主人公!
怎样才能确定你选对了主人公呢?
1)你的主人公必须主动
2)你的主人公必须有一个清晰明确的问题
3) 主人公的问题要引起观众的兴趣
4)主人公必须自己解决他/她的问题
2.你的主人公塑造得不对!
情节来自人物。所有发生的事情归根结底都源于他们自身。接下来说说人物的变化,也就是人物的“弧光”,也就是指影片开始时的他们vs.影片结尾时的他们发生什么变化。人物转变很重要。我们希望仁慈和公正最终获得胜利,我们希望人物能在某种程度上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变得跟影片开头有所不同。正因为这些在真实生活中都很少发生,在故事里才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当然也有例外,不是所有电影的主人公都会发生转变,每个人物都想得到点什么,很想很想得到,但是他们想要的却往往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当然他们到最后定会恍然大悟,这种渴望一定要足够强烈,强烈到能驱动整部电影,但又必须足够简单让观众一目了然。
千万别让人物做小儿科的决定,比如“我是应该娶一个校园舞会皇后还是把牢底坐穿”之类的。给他们一个伤筋动骨的道德抉择,比如:1)我爱我的丈夫但是我又想和我的学生同居。2)一个好人杀了一个坏人。我应该吊死好人么?3)如果我告诉我的客户真相,他们就能庭外和解;如果对他们撒谎,那么我在法庭上的精彩表现将会让我的律师生涯迎来一个职业高峰。
关于人物最后再说一点儿:你的人物是个百分百的好人么?没人应该这样。他们得有一到两个缺点。有什么人物是你不需要的么?或者应该把那两个或三个人物合并成一个人物?别让你的主人公离开观众视线太久。我们是通过你的人物的行为了解他的',还是通过对白?人物一定要是可见的,即使把声音关掉也一样。眼见一个家伙把蔬菜罐头洗了再洗才放进储藏室,效果远胜于听他说:“我是个洁癖怪人。”
如果你的场景里有两个人,要让他们两个天差地别。让他们的性格形成强烈反差,这样你写起来会轻松得多。一个崇拜克林顿,另一个卧室里贴满了布什的贴纸。想想他们两个共进午餐,一边再来点酒,那是什么情景!没法不妙笔生花!再一次,但绝不是最后一次问:你的人物有变化么?变化越大,就可能越好写(PS:微电影中,人物变化控制在30°-60°,十几分钟内来个180°的变化,不可能,不可信)。
3.你的人物塑造得不够具体!
你需要问自己同样的问题,如果你描述一个人物时说“他很难过”,这显然不够。他到底是“悲伤”还是“痛不欲生”?除此之外,你当然还要知道他为什么如此。说故事时碰到任何事情涉及任何细节,都要时刻提醒自己要想办法让它具体。别说什么“他毕业于一所名校”,告诉我们究竟是哪所名校,此名校和彼名校的差别大着呢。
4.你没给你的人物安身之处!
地点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特征来处理。你的故事是发生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么?把人物安置在哪儿很重要。地点的选择不仅会影响整个故事,还会影响单个的场景。
5.我们对你的主人公没兴趣!
“吸引观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在限定的时间、限定的地点、某人必须尝试某事,而如果失败,就会招致杀身之祸。”一哈里·霍迪尼
6.你的对手不是一个人!
你剧本里的坏蛋不能是某种疾病或者制度或者负疚感或者天气,这都只能作为主人公问题的一部分,但是最终他必须和一个人对峙。只有人才会制订计划,拥有复杂的欲望、需求、一套与主人公截然对立的信仰体系,而且还能同处一个房间对他大喊大叫!你必须为主人公找到一个人来对抗。如果你没有,赶紧找一个。
7.你的对手不够强!
你的主人公是否有趣,取决于他的对手。对手或者坏蛋或者敌人,不管你怎么称呼他,反正他必须比好人强大,否则你的电影就不存在了。如果你的电影一开始面对坏蛋时没把我们吓住,你就得重写。
别把他弄成一个百分百的坏蛋。就像你的主人公也不是百分百的好人一样,你的对手也不应该是一个彻底的混蛋。没有一个好的对手,你的主人公也就不成其为主人公了。
没有对手,你的主人公永远也不可能进化到他需要变成的那样。
8.你的坏蛋没觉得他是自己电影里的主人公!
坏蛋有充分的理由为他的所作所为辩护。他做了坏事,但是却是出于一个可以理解(或者令人同情)的原因。坏人的欲求应该能引起观众的情绪反应。
9.你的人物只能做蠢事推动故事前进,换句话说,他们所做的只是你让他们做的!
如果你的人物在做一些他们在真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做的事情,你就需要重新斟酌一下。如果他对她就像对一块破抹布——而她居然就接受了——读者就会想她是一个白痴,而一个白痴的故事根本不值得再浪费他们的时间。
你是否已经封锁了所有道路,使得除了他选择的那条路之外别无选择?要让你的主人公选择铤而走险,就必须关上这条街上所有的门,让主人公只有这一条出路。
10.你笔下的小角色没性格!
所有角色,哪怕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小角色,都要具有特定的吸引观众、令人难忘的性格,这将大大提升你剧本的整体水平。让他们更真实、生动、像活生生喘着气的人,不要仅仅让他们起到推动故事的作用。让他们引人注目,赋予他们鲜明的态度,再使他们做点有趣的事。
篇6:写作基础:作文语言如何出彩
写作基础:作文语言如何出彩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感情的凭借,一切文章都要靠语言来实现,那么作文语言如何出彩呢?一起来学习下吧:
一.锤炼动词、形容词
要使作文语言新颖脱俗,鲜明生动,必须注重锤炼字词,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和形容词的锤炼。如:“低垂的天幕压着我的胸口,灰暗和沮丧撕裂着我的心。”“我们伟大组多的形象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前句中“撕裂”一词毕现了苦闷无边,失落伤痛,仿佛心叶被一点点地撕裂开,流淌着殷红的血的情景。句子那灵动的文笔,神奇的表达效果,均仰仗于动词的灵巧运用,使人倍感新颖别致。形容词妙用也别具情态。如:“爷爷站成一轮弯弯的月亮,目送着孙子远去。”句中动词和形容词的精心锤炼,使“爷爷”的形象如一尊雕塑凸现于眼前。
二.巧用修辞手法
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变枯燥为生机。如比喻的巧妙运用:“如血的残阳像一位戴着红斗笠的侠客。”“晚霞飘落在天边,宛如一匹红丝绸,召唤着从远古走来的吹箫人。”这是描写“飞天”壁画而运用的绝妙比喻。再如引用的巧妙:“初三的寒假,我迷上了网页设计,整宿整宿地不睡觉,可谓走火入魔。‘入魔’过了火,母亲免不了大发雷霆,喝令‘查封’电脑。”句中引用武术术语和现代新语词,使得文句既活泼俏皮,又富于自我解嘲的情味。还有引用名人名言也能使文句生动新奇:“感受成长的烦恼,你或许会崇拜尼采,只因他说过‘没有痛苦,只有卑微的幸福’。”
三.独创妙语佳句
这是根据文章表达需要,独辟蹊径创新语句的一种方法。比如:“一支钢笔用得像博物馆的‘三八大盖枪’,可还不能光荣‘下岗’。”“‘高三’两字很沉,我觉得分量超过了‘高山’。”“说实在的,班主任可真是黑,相信漂白几次后也不会输给包公的。班主任的海拔不高,头顶到地面距离为1.6452926m。”上述一系列创新出来的佳此妙句,读后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四.力求含蓄风趣
含蓄的语言耐人寻味,含英咀嚼,如嚼橄榄。语言风趣,能使文章活泼,不觉呆板。比如:“每日,总是‘夕阳红’们迎来一轮红朝日,小公园里早一片‘刀光剑影’了。”其中,不说老年人而说“夕阳红”,不明说耍刀舞剑晨练之情景,却用“刀光剑影”来描摹,既含蓄又新颖,且不乏韵味。又如:“为什么牛儿满天飞,因为我班的男生正在地上吹。”这善意、风趣的语言写绝了男生的“超级特长”——吹牛,也表现出集体生活的情趣。
五.注重新奇组合
组装是一种创新过程,其方式有多种:
1、张冠李戴。如:“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犯规’,最后荣幸地受到校长的‘亲切接见’。这将本不应该用于批评学生的词语“犯规”、“亲切接见”用在句中,既诙谐又风趣。
2、褒词贬用。如:“今日美国已是螃蟹十足了。今日到中东上思想政治课,明日到东亚开人权学习班,刚在南斯拉夫踢完了热身赛,又跑到印度半岛当裁判。”在这段话里,美国十足的霸气,一个标准的国际警察的可恶形象,通过褒词贬用的的方式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3、巧借熟语。如:“美国之所以多年来与台湾保持着暧昧关系,全然是为了自己的'被窝温暖。换句话说,如果台湾这只热水袋不能保障美国伸在亚太地区的脚趾暖和,甚至还倒灌冷风,他立马就会把台湾蹬出被窝去。”“被窝”“热水袋”“灌冷风”等日常生活用语,用在分析美国与台湾的关系上,使人顿觉耳目一新。
4、错位搭配。例如:“一道道幽怨的眼神凝成线,组成网,网住了班主任的脚步。”“亲切而温暖的歌词像家乡的柑橘缀满枝头和我的双肩。”句中的“眼神”可以“凝成线,组成网”,还能“网住班主任的脚步”,“歌词”“缀满枝头和我的双肩”,这些临时的错位搭配,使句子情韵深醇,清新至极。
5、旧词新用。如:“小学时,桌上的‘三八线’总是一厘米、一毫米量得丝毫不差,常常由于不慎侵入了同桌的‘领土’,爆发‘自卫反击战’……‘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了初中,同桌就有了两种关系:一种是民族融合式,另一种是和平演变式。”上述例句中的旧词,被作者赋予了全新的意蕴,绽露出了新的格调,新的风韵。
★ 公文写作基础
★ 写作基础技巧
★ 应用文的写作基础
写作基础:人物语言写作技巧支招(集锦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