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hhx200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泰国的节日习俗礼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泰国的节日习俗礼仪,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目录
篇1:泰国节日习俗礼仪
节日习俗
元旦节
每年的公历12月31日到1月3日是泰国的元旦节假期,在这期间普吉演出活动较多,新年倒计时活动非常流行。
万佛节
泰历三月十五日为泰国传统佛教节日万佛节,在泰国的大小寺庙,民众从傍晚时分开始巡礼朝拜活动,信众们手持莲花和香烛在各个寺庙参加万佛节祈福仪式,以表达对佛陀的敬意,并祈祷获得神明的护佑。
春耕节
每年的五月是泰国一年一度的春耕节,泰国民族自古以来为农之国,至今农业人口仍占到泰国人口的八成左右,所以全国视这一天为盛大的节日,国王和王室人员,政府领导人都会出席在曼谷王家田举行的春耕节大典礼仪式上,并宣布这一天是国家假日,以示隆重。
水灯节
水灯节,是泰国民间最富有意义,且多含神话的节日,在每年的泰厉公历11月十二月十五日夜晚间举行(公历11月)。在这雨季过后的这一时期,泰国正是河水高涨,月儿清辉的美好季节,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白天走在清净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勤劳的泰国妇女就在自家门口或者店铺前,聚精会神,制作漂亮的水灯。
守夏节风俗
守夏节早晨,平民百姓普遍到寺院施斋,所施斋饭除新鲜饭食菜肴外,还有传统糕点蕉叶糍粑。同时奉献蜡烛丛及甘蔗水、糖、牙刷、牙膏、肥皂、浴巾等日用品。并且制作可燃三个月之久而不熄的巨大蜡烛,敲锣打鼓送到寺庙,供僧人在守夏节诵经时使用。傍晚,人们手持鲜花和点燃的蜡烛,在寺院举行隆重的巡烛仪式,守夏节活动达到高潮。在守夏节期间,许多善男信女将出家三个月,或天天聆听僧侣诵经,或在家中持守佛律八戒,示对佛教的虔诚。
在泰国其他各府,人们都会以不同方式隆重庆祝这一佛教节日。除了宗教信仰外,举行“守夏节”活动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让年轻一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能够把这个美丽的节日传承下去。
泼水节习俗
在节日来临之前,人们要清扫家内外,焚烧旧衣服,以避晦气;节日期间人们则互相泼水祝福,还会举办布施法会、选美大赛、花车游行、美食展览、文化艺术表演等一系列庆祝活动。 按照习俗,这期间人们白天要到寺庙中堆沙塔,插彩旗献花,祈求五谷丰登;晚上将浸有花瓣的香水洒在长辈的手臂上、背上,表示对长辈的美好祝福,此后长辈再将水淋在晚辈的头上,表示来自长辈的赐福。
泼水的传统习俗意谓着可以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利,重新出发新的一年。如今的泼水节则是趣味的成分居多,所以此时到泰国,若被泼的全身湿淋淋的,千万可别生气喔!其实泼水节的传统,并非只有泰国才有的。像是邻近的国家如:缅甸与柬埔寨等,也都同时庆祝这个节日。
在这一天男女老幼都会穿著新衣,并带着食物供品前往寺庙供奉和尚。在新年中最忙的还是家庭主妇,在新年前夕忙着打扫住家内外的环境,家中的旧衣物或旧东西则放火焚毁,因为根据传统,若不将旧东西或无用的物品丢掉的话则会带来坏运气,到了4月13日中午后,人们会清洗佛像,同时年轻的一辈要把芳香的水倒在长辈和父母的手中,代表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并祈求保佑。
在芭达雅每年都会在此时举办一些庆祝活动,像是食品展、花车游行、选美比赛以及各式各样的烟火表演等。而在清迈则会举办选美和游行等活动,在泰国慎终追远是很重要的,所以此时人们也会携带祖先的骨灰坛前往寺庙里举行祭拜仪式祈福
篇2:泰国节日习俗礼仪
节日习俗
元旦节
每年的公历12月31日到1月3日是泰国的元旦节假期,在这期间普吉演出活动较多,新年倒计时活动非常流行。
万佛节
泰历三月十五日为泰国传统佛教节日万佛节,在泰国的大小寺庙,民众从傍晚时分开始巡礼朝拜活动,信众们手持莲花和香烛在各个寺庙参加万佛节祈福仪式,以表达对佛陀的敬意,并祈祷获得神明的护佑。
春耕节
每年的五月是泰国一年一度的春耕节,泰国民族自古以来为农之国,至今农业人口仍占到泰国人口的八成左右,所以全国视这一天为盛大的节日,国王和王室人员,政府领导人都会出席在曼谷王家田举行的春耕节大典礼仪式上,并宣布这一天是国家假日,以示隆重。
水灯节
水灯节,是泰国民间最富有意义,且多含神话的节日,在每年的泰厉公历11月十二月十五日夜晚间举行(公历11月)。在这雨季过后的这一时期,泰国正是河水高涨,月儿清辉的美好季节,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白天走在清净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勤劳的泰国妇女就在自家门口或者店铺前,聚精会神,制作漂亮的水灯。
万佛节
在万佛节这一天,皇室人员会亲自参加祝祷仪式,而一般百姓也会在早上就带着鲜花、香烛和供品前往附近寺庙,进行布斋、焚香、拜佛等活动,到了晚上,还会在寺庙的大雄宝殿外进行三轮的巡烛仪式。
有些善男信女,还会在万佛节当天持受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或八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奢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以表示对佛教的虔诚。
由古至今,所有佛教庙寺在佛诞节当天,都会举行隆重庄严的庆祝活动,在僧侣们的带领下,信徒会手持蜡烛,恭敬的围绕在寺庙外,虔诚的祈求佛祖能福泽社会,并礼请法师开坛阐释讲道,到了晚上,会在寺庙的大雄宝殿外进行3轮的巡烛仪式。
泼水节习俗
在节日来临之前,人们要清扫家内外,焚烧旧衣服,以避晦气;节日期间人们则互相泼水祝福,还会举办布施法会、选美大赛、花车游行、美食展览、文化艺术表演等一系列庆祝活动。 按照习俗,这期间人们白天要到寺庙中堆沙塔,插彩旗献花,祈求五谷丰登;晚上将浸有花瓣的香水洒在长辈的手臂上、背上,表示对长辈的美好祝福,此后长辈再将水淋在晚辈的头上,表示来自长辈的赐福。
泼水的传统习俗意谓着可以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利,重新出发新的一年。如今的泼水节则是趣味的成分居多,所以此时到泰国,若被泼的全身湿淋淋的,千万可别生气喔!其实泼水节的传统,并非只有泰国才有的。像是邻近的国家如:缅甸与柬埔寨等,也都同时庆祝这个节日。
在这一天男女老幼都会穿著新衣,并带着食物供品前往寺庙供奉和尚。在新年中最忙的还是家庭主妇,在新年前夕忙着打扫住家内外的环境,家中的旧衣物或旧东西则放火焚毁,因为根据传统,若不将旧东西或无用的物品丢掉的话则会带来坏运气,到了4月13日中午后,人们会清洗佛像,同时年轻的一辈要把芳香的水倒在长辈和父母的手中,代表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并祈求保佑。
在芭达雅每年都会在此时举办一些庆祝活动,像是食品展、花车游行、选美比赛以及各式各样的烟火表演等。而在清迈则会举办选美和游行等活动,在泰国慎终追远是很重要的,所以此时人们也会携带祖先的骨灰坛前往寺庙里举行祭拜仪式祈福。
篇3:泰国的节日习俗礼仪
节日习俗
元旦节
每年的公历12月31日到1月3日是泰国的元旦节假期,在这期间普吉演出活动较多,新年倒计时活动非常流行。
万佛节
泰历三月十五日为泰国传统佛教节日万佛节,在泰国的大小寺庙,民众从傍晚时分开始巡礼朝拜活动,信众们手持莲花和香烛在各个寺庙参加万佛节祈福仪式,以表达对佛陀的敬意,并祈祷获得神明的护佑。
春耕节
每年的五月是泰国一年一度的春耕节,泰国民族自古以来为农之国,至今农业人口仍占到泰国人口的八成左右,所以全国视这一天为盛大的节日,国王和王室人员,政府领导人都会出席在曼谷王家田举行的春耕节大典礼仪式上,并宣布这一天是国家假日,以示隆重。
水灯节
水灯节,是泰国民间最富有意义,且多含神话的节日,在每年的泰厉公历11月十二月十五日夜晚间举行(公历11月)。在这雨季过后的这一时期,泰国正是河水高涨,月儿清辉的美好季节,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白天走在清净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勤劳的泰国妇女就在自家门口或者店铺前,聚精会神,制作漂亮的水灯。
宋干节
最想了解的节日当然就是电影里面出现的泼水节“宋干节”啦。“宋干节”是泰国传统新年,这一天对于泰国民众来说相当于我国的春节。泼水节的前一天,泰国的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这一点和我们的春节前大扫除差不多,但是,不同于我国家家户户合家团圆自得其乐,泰国民众在这一天要进行浴佛、放生、布施等活动,在这些活动的背后,体现着佛教文化中因果报应观念下的行善、仁爱、内省的道德要求。据说宋干节源自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教徒们每年都有一个宗教日要到河边沐浴,洗去身上的罪恶。因年老体迈或残疾病弱不能到河边者,其家人或好友则要为他们把水挑回,给他们泼水洗罪。所以,晚辈在这一天要向长辈行洒水礼,祈求赐福。年轻人还会带上各种工具,比如水枪水桶什么的,在大街上相互泼水,互道恭喜及祝福。泰国人过宋干节,就像中国人过春节一般,甚为隆重、热闹、喜庆。不同的是,中国人过年是在爆竹声中除旧岁,而泰国人则在泼水狂欢中迎新年。而且,泰国的宋干节,别于中国的年味渐淡,迄今依然风情万种、传统延续,吸引国外游人络绎不绝。
水灯节
这么多年以来,泰国一直是全世界稻米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农业是这个国家赖以运转的重要产业之一。这就使得泰国产生了许多和农业节令相关的节日。水灯节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也最广为人知的节日。水灯节这一被广大国内民众所熟知的浪漫节日,其原始用途并不是我们现在所了解熟知的浪漫。水灯节在泰历每年的12月15日举行,这时正是泰国雨季结束,泰国居民为了答谢水神赐予一年丰厚的食用水源,忏悔将污物投入江河而向河内放置由香蕉叶做成的水灯。?在这一天夜幕降临的时候,水灯节最美丽的时光便开始了,可以看见红男绿女,或是父母偕同子女,人人手捧着各式各样造型的水灯,或是塔形、船形和莲花形等等,其中尤以莲花造型的水灯最多最美。水灯中间,插有香烛、鲜花和彩色的小纸旗,以表示礼佛,也有在水灯上放数枚硬币,表示布施。在放水灯前,人人都会在点燃香烛后,闭上眼睛,口中喃喃有辞,或在祝祷家人一年平安、幸福,或祈求孩子学业进步。不过更多青年男女,相携来放水灯,多是为爱的祈祷,希望早缔良缘,爱情永远。?水灯节之夜,总是越晚越热闹。只见人潮都涌向河畔或港渠、湖滨,凡有水的地方,都挤满了放水灯和看水灯的人群。在曼谷,市政府每年都在临近皇家田附近的空港,联合民商与学校,举办盛大又热闹的水灯盛会。活动是全天候进行的,包括水灯设计比赛、水灯小姐选美、歌唱比赛,泰国传统的“箜”剧及古典戏剧表演等,真正热闹非凡。在湄公河畔的许多酒店、码头和大桥下,也都挤满了人群,同样举办着水灯节歌舞盛会。因此处处飘扬着歌声,漂浮着花香,一片、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关于水灯节来源的历史上流传过很多传说,而其中主要的三个却无一例外都与佛教有关。在泰国民众中广为传颂的传说是,在八百多年前的素可泰王朝一位名叫娜诺帕玛斯的王妃通过制作莲花灯船来表达对佛祖与河神的感激之情,国王见后十分高兴,便下令举国效仿,水灯节从此广为流传。在这类看似和佛教全无关系的节日活动,背后却和佛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也难怪泰国有着“黄袍佛国”的别称。
新年习俗
节日里,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车上站着化了妆的“宋干女神”,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敲着长鼓,载歌载舞。在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善男信女夹道而行,用银钵里盛着用贝叶浸泡过的,渗有香料的水,泼洒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然后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的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沐浴。为庆贺新年,泰国人举行在规模的“赛象大会”,内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赛、古代象阵表演等。很是精彩动人。
篇4:浅谈泰国的习俗和礼仪常识
浅谈泰国的习俗和礼仪常识
泰国素以包容和好客著称,他们对每个人都示以微笑和谦逊的态度。一般旅客都很容易适应本地的风俗习惯。不过还是有一些禁忌与习俗需要游客特别注意。
泰国的仪式繁多,礼节也很复杂,各民族都有不同的仪式和礼节。泰族是泰国的主要民族,因此泰族的礼仪基本上也是泰国人的礼仪。
泰国人见面时要各自在胸前合十相互致意,其法是双掌连合,放在胸额之间,这是见面礼,相当于西方的握手,双掌举得越高,表示尊敬程度越深。平民百姓见国王双手要举过头顶,小辈见长辈要双手举至前额,平辈相见举到鼻子以下。长辈对小辈还礼举到胸前,手部不应高过前胸。地位较低或年纪较轻者应先合十致意。
别人向你合十,你必须还礼,否则就是失礼。合十时要稍稍低头,口说“萨瓦迪!”(Sawattdee,即“您好”)。双方合十致礼后就不必再握手,男女之间见面时不握手,俗人不能与僧侣握手。
与别人谈话时不得戴墨镜,手势要适度,不许用手指着对方说话。从别人面前走过时(不管别人是坐着或站着),不能昂首挺胸,大摇大摆,必须躬着身子,表示不得已而为之的歉意。妇女从他人面前走过时,更应如此。学生从老师面前走过时,必须合十躬身。
泰国是个王国,泰国人民对王室很尊敬,身为游客也应入乡随俗,对他们的国王、王后、太子、公主等表示敬意,在电影院内播放国歌或国王的肖像在银幕上出现时,也应起立。凡遇盛大集会、宴会,乃至影剧院开始演出之前,都要先演奏或播放赞颂国王的“颂圣歌”,这里全场肃立,不得走动和说话,路上行人须就地站立,军人、警察还要立正行军礼,否则就会被认为对国王不敬。
泰族的主要仪式大致可以分为加冕仪式、出家剃度仪式、洒水仪式、新屋落成仪式和其它仪式等。
泰国民族热情和礼貌的性格早已闻名于世,相信来泰国的人们都曾得到泰国人民的热情友好、好客有礼的招待。尽管泰国人看来很腼腆,实际上他们很容易与陌生人融洽相处,而且总是脸带笑容,故泰国有“微笑国度”之美称。但泰国各民族都有一些禁忌,如果违犯了他们的禁忌,会引起主人或他人的不满,甚至会引起当地群众的强烈反对,日后会发生疾病、死亡或作物歉收等,都会认为是由违犯禁忌的人所造成的。入乡随俗,来到泰国有必要知道的一些当地的风俗习惯。
每尊佛像,无论大小或是否损坏,都是神圣的,绝对不可爬上佛像拍照,或对佛像作出有损尊敬的举动。遇见托钵化缘的和尚,千万不能送现金,因为这是破坏僧侣戒律的行?。
泰国法律中,有部份是关于保护宗教的,这些法例不单指佛教,也包括国内其它信仰。不懂得宗教禁忌的.人,即使并非故意侮辱宗教,也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在清真寺内,男士要戴帽,女士应穿长裤或长裙,头发用领巾包扎。进入清真寺内也要脱鞋。
向王室表示敬意:
泰国人都非常尊重他们的国王、王后以及王室家族,因此在别人面前批评王室要绝对慎重,泰国法律有对王室不敬罪的处罚条例。因此游客要小心表现适当的礼仪,如在公众场合有王室人员出席时,最好是留意其它人的动作,跟着照做。
衣着打扮:
泰国寺院是泰国人公认的神圣地方。请在进入佛教寺庙时衣着得体端庄,身着任何的短裙、短裤或袒胸露背装都将不得入内。在进入到佛堂、回教寺或私人住宅时,游客需要脱鞋,并注意不可脚踏门槛。
泰国女性:
通常泰国女性都是比较保守的,请不要在未经她们同意的情况下,触摸她们(身体上)。
称呼:
泰国人通常称呼人名时,在名字前加一个“坤”(Khun)字,无论男女均可用,表示为“先生”、“夫人”、“小姐”之意。在泰国公司内,职员们经常以“Pee”(兄姐)和“Nong”(弟妹)相称,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
头部很神圣:
不要触及他人头部,也不要弄乱他人的头发。在泰国,人的头部被认?是精灵所在的重要部位。如果您无意中碰及他人的头部,您应立即诚恳地道歉。泰国人忌讳外人抚摸小孩(尤其是小和尚)的头部,小孩子的头只允许国王、僧侣和自己的父母抚摸。即使是理发师也不能乱动别人的头,在理发之前必须说一声“对不起”。
泰国人睡觉时,头部不能朝西,因为日落西方象征死亡,只有人死后才能将尸体头部朝西停放,泰国人建筑房屋时,也习惯房屋坐北朝南或坐南朝北,而不朝西。此外,蓄须也被认?不礼貌。
左手不净:
泰国人认为人的右手清洁而左手不洁,左手只能用来拿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因此,重要东西用左手拿会招来嫌弃。左撇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注意,但在正式场合绝对不可以。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还要双手奉上,用左手则会被认?是鄙视他人。
脚掌不净:
与左手一样,脚掌也被认为是不净的。在入坐时,应避免将脚放在桌子上。用脚尖撞人或指人都会被严厉地呵斥,也绝对不能把脚掌冲向佛。泰国人认为脚部是卑贱的,只能用来走路,不能干其它事情,例如用脚踢门和用脚指东西等。坐着时,不要翘起脚和把脚底对着别人。妇女落座,要求更为严格,双腿必须并拢,否则会被认?是不文明,缺乏教养。
公众场合的注意事项:
在泰国的公众场合,不要做出有损风貌的举动,如拥抱、亲吻或握手,这被认为是不符合当地风俗的。另外,仅在某些海滩允许裸体晒日光浴,在其它地方,泰国人不喜欢这种行为,尽管未构成犯法,但是违背泰国人的佛教理念。
生育禁忌:
在泰国,婴儿落地,接生者只能用竹刀割断脐带,而不能用剪刀。婴儿出生后,把婴儿的胎盘放在瓦锅里,等孩子满月后才埋到屋后。初生的婴儿每日都得放到冷水中浸泡几次,直到他面白唇紫时,才抱起来,据说这样可以防止孩子得病。邻里亲友探望?妇时,不能谈论冷热、汗疹、生病和死亡等事情。
其它禁忌:
泰国人不用红笔签名,因?泰国人死后,要在棺材口写上其姓氏,写时用的是红笔。在人经常走过的地方,如门口、房顶等禁止悬挂衣物,特别是裤衩和袜子之类。在一些农村里,忌赞美别人小孩子长得漂亮。不能拣水灯。泰国人在泰历的每年12月月圆时要举行水灯节,这是泰国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在观看水灯时一定要注意,无论那水灯多?精致美丽,都绝对不能拣起来,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表示敬意和问候的“拜”
泰国人不习惯握手、拥抱和接吻,对人表示敬意和问候的礼仪就是“拜”(泰国人称“WAI”):双手合十,举高至头部,手指位于下巴前,并且头部略做鞠躬姿。在“拜”的同时,可以说问候语:“刹哇里·卡”(“您好!”之意)。“拜”只用于对佛像、僧人、长辈、父母、官员、医生、教师和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而对朋友、侍者、仆人、司机、陌生人却不“拜”。
泰国人从别人面前走过,要躬身而行,表示礼貌;进入佛殿、住宅要先脱鞋子,不可踏门槛;不能用脚指人指物,开门关门。
沙弥剃度礼
泰国男孩满七岁后,都要剃度当一段时间小沙弥。剃度之仪式前,要学习剃度礼仪和沙弥戒律。剃度仪式在寺院进行,男孩在寺院当小沙弥的时间长则几月,短则三、五日即还俗。
在泰国,一个年轻男人做一次僧人是最重要的事情,否则,不算一个成熟的男人,削发为僧可延至20岁或结婚之前。当僧人时间自己可决定长短,两周、半年或更长时间皆可。
结婚礼仪
泰国人的婚礼,比西双版纳傣族的婚礼更复杂,先后要举行戴双喜纱圈、洒水、拜祖宗神灵、铺床、守新房和入洞房等仪式。
双喜纱圈,又叫吉祥纱圈,是用纱做的两个圈,如缽口般大小,另有一条圣纱连接两个纱圈和圣水缽,再通向参加婚礼的每个和尚的手。双喜纱圈要在洒水礼前,由婚礼主持人或双方的长辈分别戴在新娘新郎头上,之后洒水,拜祖宗神灵。铺床、守新房和最后入洞房都各有约定的仪式程序。
现代泰人结婚仪式简化,多在一日内完成,故新郎不再守新房。
纹身习俗
从前,泰国男子大都有纹身习惯。他们认为纹身是男性成熟,有魅力的标志,可获得女性的爱慕;还可防虫蛇叮咬;可防病害,甚至刀枪不入,神明护佑。在曼谷王朝时期,纹身也是平民身份的标志,某些帮会也以纹身作联络标记,纹刺的图案多为神祗,猛兽、花草等。近日,一些泰国女青年喜欢在手、臂、胸、背等处纹些小图案,以显其美丽。因为纹身的过程很痛苦,现在纹身的人在逐渐减少。
护身佛
在泰国,信佛的家庭都设有佛坛,家庭主妇早晚必燃烛礼祭。很多泰国人都在颈项用链条挂着一个小佛像作护身符,认为有避邪护身,吉祥如意之效用。泰国各地都有摊贩出卖各种大大小小的佛像,但买佛像不能?“买”,要说“请”。对佛像,不论放在何处,都要表示尊重,而不能有不礼重的言语和行为,因为泰国是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
篇5:闽南节日习俗礼仪
年俗活动
筅尘日
即年终大扫除。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同时也用“桌布巾”来清洗各种农具、物品。
蒸碗糕
“筅尘”节之后,在闽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一带,为过好春节,还要蒸“碗糕”,这“碗糕”也称为“发糕”。在闽南语里,年糕是越“发”越好,因为“发”就是发财、发达的意思。蒸“碗糕”得先“发酵”,所以“碗糕”寓意着能够发达发财、发家致富。
贴春联
除夕,人们将家里所有门上的旧春联和福字取下,再贴上崭新的春联。而贴春联在有些地区一般是由家里的男子来贴。如此一来,家里变得崭新喜气了起来。
敬天公
敬天公是每一年正月初一最为隆重的仪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丰收平安。
开正
除夕之夜,家里团聚在一起“打边炉”吃团圆饭,家里的长辈会先给家里的小孩发红包,然后是跳火群。大家聊天玩耍,一起守岁至深夜12点钟响,迎来新的一年,在子正之时“敬天公”的同时,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闽南过年风俗
1.拜年:亲友互相往返拜年,互道恭喜,祝福对方来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2.穿新衣:新衣代表万象更新,尤其是小朋友对新年的期待,有一套自己喜欢的衣物,从帽子、衣服到鞋子全是新的,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一件事。
3.行春:新年第一次出门,通常会到庙里祈福,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顺利。尤期会注意出门时的方位,先往东走走会大吉大利,就鲜少有人会往南走的。
4.开门、关门看吉时:开门、关门本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初一这天就显得隆重,因为农民历上都有注明几时开门、关门是大吉,所以大家宁可按照时间讨个吉利。
5.禁忌多:新年期间凡是认为不够吉利的事,都被列为禁忌之列,如:不能口出秽言、不能骂人、不能倒垃圾清秽物、不能用刀剪、不能白天睡觉、不能煎粿等。
6.早餐吃素:这是以前农业社会,一般吃荤家庭唯一一定吃素的一餐,是祖先们怜惜万物的仁爱之心,现代的想法认为初一吃素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前一晚的年菜太油腻,清肠胃也有益健康。
贺正
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团拜
所谓“团拜”,即使村民一起到村里最大的祠堂敬拜天公,在早上--点的时候开始。团拜的由来与村民的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祠堂敬拜天公时,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仪式叫做“爻杯”。“爻杯”在闽南以及台湾一带盛行,也叫“博杯”、“掷筊”。
拜年习俗
过年时在闽南流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得饱,初四安下地,初五隔光,初六舀稀饭,初七摸,初八摸,初九祭天公…………”,这句话要用闽南语念起来才会顺口,大概的意思是:初一和初二要起早床,起早床后食用糯米制作的甜稀饭,寓意在新的一年里甜甜蜜蜜。
初三就可以睡得饱。因为自大年三十除夕夜到初二期间大伙大多都守夜劳累,所以到了初三这天便可以安睡迟起,好好调理调理身体,养足精神,以备新年里精神抖擞。
初四安下地是说腊月二十四那天上天去的神仙们在初四这天返回地面带来新一年的运程。
初五隔光的意思就是可以解除很多过年的禁忌,比如在初一至初四在家中是不能打破碗或其它器皿的,到了初五这些禁忌就不存在了。
初六舀稀饭是说过年时人们常常大鱼大肉,过于油腻,到了初六这一天就要归于平常,吃点稀饭等素食用于调节饮食,以利于身体健康。
初七摸、初八摸这句话如果不是闽南人就没办法理解了,可能还会以为是搓麻将呢,其实不然,初七和初八是为初九祭天公做准备工作,闽南人都要用手工制作很多年糕,这些年糕绝大部份是用糯米为原料做的,分为两种,一种叫“粿”另一种叫“龟”,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粿”是无馅的,一般做成圆形,要多大有多大,主要看蒸笼的大小, “粿”一般是用米浆来作为原料,蒸熟后在最上面一层涂抹一层生油,然后在正中央贴上一张剪成圆形的红纸,以示吉祥。另一种年糕叫“龟”,有馅,一般是用炒花生搅碎后加上白糖加工而成,“龟”一般作成巴掌大小,包好后用专用的木模印在年糕的表面上,花纹就是以龟壳的样式为参照的,所以闽南人把这种年糕称为“龟”,寓意健康长寿。“龟”制作好后,在底部放一张竹叶,材料类似于端午节包粽子时的竹叶,在叶片与年糕之间也要涂抹上一层薄薄的油,以防粘住锅底或蒸笼。
初七、初八这两天除了制作年糕外,还要准备一种叫寿桃的食物,其方法和材料与做馒头没什么两样,只是外形上比较讲究,要仿做成桃子的形状,并用红纸将其染上红色。闽南的民间传说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用寿桃祭拜为其庆祝生日,而玉皇大帝在闽南被百姓尊称为“天公”,所以才有初九拜天公的说法。
篇6:白族节日习俗礼仪
节日习俗
传统节日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火把节则是在农历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举行。还有绕三灵, 石宝山歌会, 茈碧湖歌会、海西海歌会、朝鸡节等其他的节日。
春节风俗
白族的春节不以“腊八”节为起点,而是以立春为起点。“立春”,白族俗称“代处”[dain cvnl],意为“打春”,也是夏历岁时第一个节气。白族视立春为上年四时之终,下年四时之始。民间有“迎春”和“打春牛”之俗。旧时立春这天,县官率僚属耆绅着礼服至郊野的社稷坛,以五辛盘(俗称春盘)和春酒迎祭春帝与芒神,称为“迎春”。祭祀毕,象征性地鞭打,俗称“打春”,衙役把泥塑春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块,放入处家田中,以祈庄稼避虫害,得丰收。“打春”完毕,白乡人回到家中焚香静守,不出远门,以永一年四季平安,春节就这样开始了。
腊月三十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白语称“阳汪机”[yanp nga jix]或“斗己佳”[dop jit jia],即汉族的除夕节。白族人视这一天为春节的重大节日,为了过好这个节日,以讲清洁卫生著称的白族人于腊月二十四日起就要拆洗铺盖、衣物,并要把家中里里外外扫除干净,谓之“凑巩”[co gonp],即除尘,寓意把一年苦愁扫除干净。就在这天,白家人还要进行“送灶”[sonx zop],用饴糖祭灶君老爷,寓意封嘴,从此忌讲脏话、气话和不吉利的话,也有封住灶君老爷的嘴、不让他上天到玉帝那儿说坏话的说法。年三十晚饭后必须洗脚,民间有“年三十洗脚,吃喝都赶着”的惬民谚,寓意年三十洗脚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比别人赶先。
除夕这一天,白族人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以自撰自写者为上,内容丰富,词藻高雅贴切,以显示门第、家风和情操。凡家中当年无逝者均贴红联,若家中有丧事未满三年,则张贴绿色或黄色春联,以示春节对死者的追思和哀悼。
除夕这一天,白族人还有“植天神树”的习俗,居民一般都要在大年三十这天在天井植一棵幼松或柏树,也有种栗树的,以作“天神”之位;这一习俗后来慢慢失去了“天神之位”的作用,多数白家人把树苗村到房前屋后或别的什么地方,但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种树的做法却一直保存下来。
燃放鞭炮是除夕夜白族人的一项特别重要活动,以表示送旧迎新。同时,除夕夜还要进行年祭,年祭毕,白族人还有封门、封井的习俗,封门以后,各家各户间当晚就不再串客。
祭年结束后,一家人就围在一起吃除夕年饭,除夕晚餐的菜肴不仅丰富,而且还有一定寓意,如猪头肉一定要配有猪尾巴,寓意“有头有尾”;蒜苗炒魔芋,寓意“顺顺利利”;烩茈菇,寓意“圆圆满满”;烩莲藕,寓意“通通泰泰”;烩鱼,寓意“吉庆有余(鱼)等等。
年饭吃了,晚辈要向祖宗及长辈磕头,称为辞年。然后在灯火下饮茶吃瓜果看电视守夜,称为守岁。至此,除夕节才算结束。
传统节日习俗
1.火把节。火把节是中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都过的一个传统民族节日,以彝族和白族过得最隆重。大理地区的白族过六月二十四日,彝族过六月二十五日。节日这天,各村寨教师阿竖一把大火把,在上面插上写有“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吉祥语言的大小升斗和五色彩旗,挂上火把梨、花红等水果和包子馒头。天黑前,各户都要扶老携幼绕大火把,求清吉平安。
2.重阳节。白族重阳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家庭富裕、三代不分家的白族人家,都要杀一只肥羊,炖全羊汤合家共饮。还要准备栗子、核桃和酒等。生活清贫些的人家,也要设法吃羊头羊蹄。白族流传这样的民谣:九月九,栗子核桃和烧酒。吃了羊头蹄和全羊汤,还要吃煮栗子和核桃。鹤庆县坝区的白族这天要带上果品上螺峰山占阴晴。螺峰山顶,有一块方圆百丈的大石,人称阴晴石。人们来到石下先唱歌跳舞,赞颂阴晴石。待太阳落山,人们从阴晴石上敲取一块,带回家中以验天气阴晴。
婚俗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白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活动比较自由,他们通常利用劳动、赶集、节日活动及赶庙会的机会谈情说爱,通过山歌试探对方,抒发感情,寻觅自己的意中人。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篇7:无锡节日习俗礼仪
春节习俗
一、掸檐尘
俗话说“十七十八,越掸越发”。一年里人们难免会碰到一些烦恼,因此在岁末迎新之际,就借助“掸檐尘”来扫除身上的晦气,以全新面貌盼新年有好运降临;这一习俗也净化了家中的环境,可谓一举两得。
二、送灶
民间习俗是在腊月二十四“送灶”。这天,家人要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贡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送灶糖”,意为让“灶王爷”甜甜嘴,上天后只说好话,灶龛下还贴一副对联:“上天行好事,下界保平安。”
三、祭祖
旧时人们会赶在立春前先祭祀祖宗,一来是不忘祖宗,二来是求祖宗保佑来年吉祥如意。
四、蒸年糕
蒸年糕前一天家里就把米淘好,并用石磨磨成粉。从石磨里牵出的粉,成一小薄片,叫“桃花瓣”,这种粉的质量最好。蒸糕的那天,一般先蒸糖年糕,赤水糕(加色素的)和白水糕(不加色素的)放到后面蒸。蒸糕时,先在灶前、堂屋正中及客堂前点上香烛,关上门。第一笼糕出炉,准备加工前,先用手掰下一大块,放进盅子摆到以上三个地方,这时家里烛光闪闪,香烟缭绕、热气腾腾,此时,家里所有老小都要尝一块年糕。特别在小孩吃糕时,大人嘴里还会念叨着让小孩快点长高的吉利话。等第一笼糕加工好后,还会分赠左邻右舍品尝。
五、年夜饭和春节菜肴
过去的年夜饭没有如今那么丰盛,但也十分考究。有几样菜必不可少,一种是由萝卜丝与菠菜、黄豆芽烹制的菜肴;一种称为“长梗菜”的菜肴则是由整条青菜与百叶丝烧制而成;还有一种叫做“响堂片”,由切成三角形的香干、笋干及金针菇组成。菜肴准备的目的,大多是从食品谐音和形象取意。
如黄豆芽称为“如意菜”,鲤鱼称为“顺顺利利”,百页叫做“百事顺利”,花生叫做“长生果”,菠菜寓意健壮,年糕寓意“步步高”,团子、圆子意为“团团圆圆”,而大年夜剩下饭菜则称为“年年有余”。每人还要咬一口生萝卜,叫“咬春”,以祈祷来年远离疾病。年初一,一家老小要吃“春盘”(原料为芹菜、韭菜和竹笋),意为勤劳、长寿、蓬勃。
中秋节习俗
无锡人过中秋是有一套完整的习俗规矩的:早晨起来,要吃糖芋头,放上红糖和桂花,甜糯香滑,美味极了。有些人家中午要摆“欢喜酒”,表达在团圆佳节思念祖先之情。摆“欢喜酒”祭祀时,桌上只会放一个“九拼盘”,里面有五样素菜,四色水果,再放清酒数盅,不会上饭,不化锡箔。中秋节重点在于晚上,一家人要尽可能团聚在一起吃“八月半夜饭”。
“烧天香”拜月亮、斋月宫
除此之外,无锡人还有一个习俗至今仍保留着,那就是在中秋晚饭后每家每户都要在天井或院子里“烧天香”拜月亮、斋月宫。暮色降临后,家家户户把茶几搬到屋前,摆放上月饼、栗子、白果等干果点心,桌子中央放一只用香“筑成”口大底小的方斗形香斗,香斗中放上檀香木、末香等,再插入线香燃烧。有些人家还将叠成的一只只元宝堆放成圆锥形的花状,顶端放一朵红色纸花,在香斗线香点燃完后化掉。香斗燃烧时间很长,点燃的线香在夜空中星星点点,瑞气氤氲,香随风飘,映着一轮明月,好一派宁静。
据老人们说,“烧天香”的目的是祈求月里嫦娥赐给人间太平安宁,保佑亲人永不分离。因为无锡地区一般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基本都是妇女儿童拜月。烧天香后,大人就将月饼、干果分给孩子吃,一些顽皮的孩子还会从村头跑到村尾,向邻居讨些自家没有的果品尝尝。
摸秋,走三桥
赏月、烧天香等习俗一直在民间延续着,我们依稀可以在其中体会古人的中秋意趣,而“走三桥”、“摸秋”等有趣的中秋习俗,如今却只存于文稿记载或老者的记忆里了,我听章教授说来感到分外新奇。在无锡古老的风俗中,中秋之夜与元宵节一样,也有“走三桥”的风俗。所谓“走三桥”,就是从跨出家门到回家只能经过三座桥,不能重复。这是一项女孩子的游戏,姐妹们三五成群地比智慧、比谁最熟悉地形,选择的路最近,最早到家。由于八月半“走三桥”时月色皎洁,也有一些地区称“走三桥”为“走月亮”的。
中秋之夜,除了“走三桥”的游戏,无锡一些地区还有“摸秋”的习俗。所谓“摸秋”,就是摸瓜求子,婚后不曾怀孕的女子,要在中秋之夜到田里摸一只瓜回来,最好是南瓜,因为“南”谐音“男”,意为可得男孩;如果采到扁豆,意为可得女孩,因为扁豆形似女子蛾眉;如果采到的是白扁豆,那就寓意白头偕老,今后子女可婚姻美满。
无锡人还以中秋之夜的晴雨来预卜来年元宵节的阴晴,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年元宵雨打灯。”又说:“雨打上元灯,云罩中秋月。”还有说:“但愿中秋不见月,博得元宵雨打灯。”如此种.种的谚语表达了一个现象:如果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那么来年元宵之夜也会月朗星稀,自然灯景如华了。
中元节习俗
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是清明之外祭祖的又一个重要民俗节日。无锡民间俗称“过七月半”,也叫鬼节,但在家里是不能公然这么称呼的,因为犯忌。传说阴间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到七月的最后一天,重新关上鬼门,这些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另有一种说法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三,将阴间的所有鬼魂全部放出来,不管家鬼野鬼,统统放假4天,接受民间祭祀,到七月十六再收回去,所以旧时中元节的迷信活动较多。
佛教则把这一天称作盂兰盆节。笃信佛教的无锡名人丁福保曾编过一本《佛学大辞典》,他在书中解释,“盂兰”是梵语的音译,为“倒悬”的意思,“盆”字则为汉语。“盂兰盆”就是为了解救倒悬之苦,把百味盛在盆中,供奉三宝。东汉初由印度传入我国的《佛说盂兰盆经》中,有一个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原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有道心且孝顺,他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啬贪婪,天天宰杀牲畜,大肆吃喝,从不修善。死后因罪孽深重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沦为饿鬼,给她吃的东西没到嘴中,便化成火炭。目连想救母亲却无计可施,十分悲哀,祈求于佛。佛陀就让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日设盂兰盆会,把百味五果放置盆中,借十方僧众之力进入地府送食,让母吃饱。目连孝感动天,靠集体的力量终于把母亲救出沉沦。于是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盆会,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佛教仪式。可见盂兰盆节提倡的是布施,宣扬的是孝道。
篇8:西宁节日习俗礼仪
西宁民间节日
1、跳欠(正月十四)酥油花展(正月十五);
2、跳欠(四月十四)晒佛、跳欠(四月十五);
3、晒佛、跳欠(六月初六)转金佛(六月初八);
4、全天晒佛(九月二十二)跳欠(九月二十三)。
四大法会上最有特色的活动,是塔尔寺灯节,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届时全县组织大法会,并展出酥油花。展出集油塑艺术之大成,规模宏大,展品多姿多彩。入夜以后,灯光和月光交相辉映,每年都吸引大批游人赴会观赏。
花儿会、青稞酒节
时间:农历6月6日、6月13日
地点:互助土族自治县 --
同仁“六月会”
时间:农历6月17日至6月25日
地点:黄南州同仁县附近
内容:转经、祈天、祭山
玉树赛马会
时间:农历7月25日至7月30日
地点:玉树州
内容:赛马、摔跤、射击、歌舞、宗教祭祀等
节日习俗
大年初一:一过除夕的子夜,就是新年。一般所有的家中都在庭院中点燃用松木垒成井字 型的“松蓬”,点放爆竹,意在“驱鬼接神”。所有家庭成员在长辈的带领下,点香焚表,叩拜天地、百神、祖宗。向长辈叩头拜年,长辈给压岁钱,俗称“散年钱儿”。
初三:上坟给祖先拜年,大约在下午三、四点再次燃放“松蓬”、爆竹,这叫“送神”。从正月初四起,开始各种民间文艺活动,主要有唱秧歌、耍社火等等,接着就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在此就不赘述了,相信大家比较熟悉了。
正二十:给小女孩扎耳朵眼。过去都是先将耳垂揉麻木,以绣花针扎眼,穿以红丝线,涂以清油,现在就比较简单了。过去只有女孩左右双穿,也有给小男孩扎的,但一般只穿左耳,现在女孩穿的就多了,不仅仅是两个了。
二月二:民谚有“二月二,咬虫儿”的说法,一般食炒熟的蚕豆,闺中玩弹豆游戏。
三月三:民谚有“三月三,脱掉袄儿换布衫”、“三月三,放半天”之说,前一句话是指此时天气转暖,后一句表现小学生想出去游玩的焦急心情。在这时候,常有巫师跳神活动,如大家应该听说或看到过的“跳扁扁(biang)”。
天社:民俗以春风为天社,届时,携带馒头、清酒、奶茶、猪肉祭祀、果品、菜肴等上坟祭祖。一般都有“滚馒头”的习俗。
四月八:此日在民间称做佛的生日,为浴佛节,常常在这天晒经、晒佛。西宁城北门原有菩萨楼,有巫师持羯鼓舞之,也叫“跳扁扁(biang)”。小学生也哄闹:“四月八,放了吧!不放也罢,书包夹上了浪走吧”。
端午节:插杨柳,绌香包儿等不多说了。
六月六:旧时称“天贶节”。这时,东有互助威远、西有湟源、南有湟中南朔山、北有大通老爷山等都有盛大的庙会、佛事、朝山会、花儿会等。故有民谚:喝烧酒,走威远;吃羊肉,走丹噶(今湟源):睡热炕,走北川。
七月七:杜甫诗曰:牵牛出河西,织女出河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这晚,妇女们端来一盆清水,揪几片艾叶投入水面,用灯烛照,观其投影的形状,指说为乐。另一活动就是妇女和小孩子“包海蒳”。还有“做糟子”。
七月二十:“七月二十,羊肉糊茄”。民间称这天为赵公元帅(财神)的诞辰。
七月十五:中元节,上坟祭祖。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九:重阳节,登高、放鹿马。
十月一:上坟祭祖,给先人送“寒衣”,一般吃“扁食(一种水饺)”。
冬至:“交九”之日,吃炒酒、油饼等。
腊八:相传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食“腊八粥(常叫麦仁)”,树“腊八冰”于田间肥料堆上,以祝来年丰收。
旅游文化
石峡清风
石峡清风位于西宁东15千米处。石峡,俗称小峡,在历史上是以险关危隘著称的。世治时,它是连通东西交通的要道;世乱时,它又是隔断两地的重门。宋代时修筑绥远关以控制要害地段,后于清代修筑了武定关和德安关。小峡也为人们留下了动人的传说:昔日此地重山环复、河道不通,有仙人投石击山,丘峦崩摧,湟水中通,形成了奇峻雄伟的小峡。而今的小峡,一座钢筋混凝土拱桥飞架南北,公路平坦如砥,行人车辆川流不息,险关变通途。
金蛾晓日
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娘娘山,又名金蛾山。山顶有一座天池,娘娘山上有一制高点,早晨在山上观日出,太阳从万山中喷薄而出,景象壮观,据说可与泰山观日出媲美。娘娘山以其幽深秀丽、气象万千而闻名遐迩。
文峰耸翠
提及这一景点,必然提及西宁南山的一个美丽传说。据说,人们曾经在南山修建一座阁楼,便有凤凰落到这儿,当地人视为祥瑞之兆。后来,也是为了企盼当地文风繁盛,人们就在山上修建了魁星阁。
凤台留云
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南凉时期,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成为西宁一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由于南山的海拔比较高,所以凤台上经常云雾缭绕,自成景致。
篇9:新疆节日习俗礼仪
宗教
新疆信奉伊斯兰教的bai少数民族的主要du节日是古尔邦节zhi和肉孜节dao。每逢古尔邦节和肉孜节,维吾回尔族男性合着答纳合拉鼓和唢呐的强烈节奏,要炽烈地跳萨玛舞。各兄弟民族还有一些自己特有的节日和庆典,如哈萨克族每年在春分时节要过“那吾鲁孜”节;蒙族每年7、8月间举行的“那达慕”大会;锡伯族一年一度的“四·一八”西迁纪念日和农历正月十六的“抹黑节”;塔吉克人每年春播时要过“播种节”,每年斋月前一个月,还要过两天“巴罗提节” (灯节);“撒班节”又叫“梨头节” ,是塔塔尔族特有的节日,是专为迎接春耕而举行的;俄罗斯族有许多盛大节日,其中“帕斯喀节”是他们主要的传统节日(“帕斯喀节”也就是--教、东正教的“复活节”)。
节日
肉孜节,也叫斋节,是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族、回、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盛大节日之一。伊斯兰教历10月1日举行。伊斯兰教规定每个成年穆斯林在斋月(伊斯兰教历)必须封斋一个月。封斋期间每日吃两餐,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现在肉孜节已演化为民族节日,在斋月期间不封斋,而把肉孜节作为传统节日来庆祝。在节日来临前,人们打扫室内外卫生,炸馓子,做点心,准备节日食品。节日清晨,人们聚集在清真寺做盛大的礼拜。礼拜后,人们去墓地悼念亡故的亲人。节日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互相拜年。与其他民族不同,回族视肉孜节为大节。
节日清晨,人们沐浴更衣,到清真寺聚礼,之后上坟缅怀先人,然后准备丰盛的节日食品,人们互相拜节、问候、热情招待来拜年的客人。还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使整个节日洋溢在欢乐的气氛中。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的节庆。“那达慕”意为“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有悠久的历史,每年7、8月份举行。届时各地牧民身着盛装,,纷纭乘车、骑马人四面八方聚集草原参加盛会。素日宁静的草原顿时彩旗飘扬,人欢马叫,热闹非凡。大会上要举行赛马、摔跤、射箭、歌舞等娱乐活动。大型那达慕大会有数万人参加,现在那达慕大会还增加了物资交流、贸易等内容。每年7月中旬,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赛里木湖畔,要举行为期三天到一周的那达慕大会,成为该州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盛会
古尔邦节的主要内容有:
(1)举行会礼,穆斯林们聚集在大清真寺或公共场所,举行盛大的仪式和庆祝活动;
(2)宰牲,一般的穆斯林都在节日之前准备好到时要宰杀的牲口,牲口要求必须健康,分骆驼、牛、羊三种,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来决定。宰杀后的肉要分成三份,分别留作自用、赠送亲友以及施舍给穷人。
中国新疆地区的穆斯林称该节日为“大尔德”(大节日)。这一天,穆斯林们都精心打扮,宰杀牲口,邀请亲戚朋友前来做客,同时还举行各种文艺活动。
会礼
会礼是古尔邦节的核心内容之一。穆斯林沐浴更衣后会聚于城市中心清真寺或宽畅的郊野举行盛大会礼仪式,以诵读《古兰》和纪念先知、赞美圣贤为主要内容。各地穆斯林每年逢此日,都要戒食半日,俟会礼后进食。
宰牲
各地穆斯林于节日前三天须备好牲灵(羊、牛、骆驼),大户用驼,中户用牛,小户用羊,无力宰牲者免除。羊为1人1只,牛为7人1头,驼等同于牛。不管哪种牲灵,均须健康强壮,外观美丽。
古尔邦节所宰牲灵的肉通常分为三份,一份留作自用,一份馈赠亲友,1份施散穷人。宰牲时必须高念“泰克比尔”(即真主至大),宰牲方为有效(可嘉圣行)。
中国新疆地区的突厥语系的各族穆斯林比内地穆斯林更重视古尔邦节。是日,万人空巷,皆盛装参加会礼,然后宰牲宴请亲友宾客,并与前来祝贺节日的其他各族人民一道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联欢,欢庆歌舞延续数日。
通用汉语的穆斯林,是日也盛装赴寺会礼,家中薰香,有条件者在宰牲宴请亲友的同时,游坟诵经,缅怀先人。有些地区的穆斯林还于节前斋戒10日,故有“小尔德”(即小节日)之称。
流程
临近古尔邦节三天,家家户户的主妇就忙碌起来了,她们要制作大量的油炸馓子和各种精美点心,为节日期间来家里贺节的亲朋好友和远方的来客准备充足的美食。节日也成为主妇们厨艺与持家德行的大展示和大竞赛。
古尔邦节这一天清晨的礼拜,是一年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礼拜,所有成年男人皆去当地礼拜寺参加聚礼,场面蔚为壮观。
聚礼之后,各家各户都要到坟地去祈祷,怀念并为死去的亲人祈福。
在新疆,著名的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大寺前的大聚礼结束后,乐师们会登上艾提尕尔清真大寺的门顶,敲起纳格拉(铁壳鼓),吹起苏尔奈伊(唢呐),大寺前广场上的男子们会适时跳起热烈奔放的萨玛舞,以表达喜庆之情。
篇10:法国节日习俗礼仪
法国的年俗
新年对法国人来说,是从圣诞节到元旦长达两个星期的假期。在品尝了鹅肝酱、烤火鸡等传统美味之后,一家老少围坐在圣诞树下,分享撕开礼品包装那一刻的惊喜。与圣诞节不同的是,新年的“不眠夜”是留给友情的。这一晚,全巴黎最热闹的地方当数着名的香榭丽舍大街。从装饰一新的凯旋门到灯火辉煌的协和广场,整条大道奇灯异彩,令人目不暇接。来自整个大巴黎地区、整个法国、甚至是世界各地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成群结伙地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在音乐、舞蹈、欢乐中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所有相识或陌生的人都会相互道一声新年快乐。
路边还有平时绝难一见的小商小贩,做些烤肉串、三明治的应景生意。仔细观察,摊主大多是阿拉伯裔和非洲裔。新年对这些收入普遍不高的族群来说,倒也是个生财的良机。初到彼境的外国人一定会惊奇地发现,在每个地铁站的出口都有大量的军警,全副武装、如临大敌,随时准备应付异常事件的发生。有些重要地段的地铁站干脆只许进,不许出,以缓解安全部门的压力。去年的新年夜就曾发生多起骚乱,数十辆警车被付之一炬。还有些人是抱着另一种心态去凑热闹的。他们的眼睛既不是用来欣赏绚丽的美景,也不是用来寻觅可人的女郎,而是盯着地上是否有丢失的钱包或钞票。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能看到的只是满地的纸屑和碎酒瓶。
除了香榭丽舍、埃菲尔铁塔等公共场所,各种类型的大小舞会也是深受年轻人欢迎的娱乐活动。千禧年的新年夜,在巴黎的“中国城”大商场曾举办过堪称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舞会。舞会开始前的一个小时,入口处就已经排起了长龙。最后,上下五层的商场里,到处都挤满了人,随着煽情的音乐痴迷热舞。依照惯例,这样的舞会对女孩子一律是免费的。
地道的巴黎人,也就是说居住在巴黎市区的人,大多不屑冒着法国冬夜的寒气,同“郊区人”或是外国人“同流合污”。除了安全方面的考虑,也是因为他们更倾向于在家中,或是在街头巷尾熟络的酒吧餐馆里,与三五知交好友推杯换盏,不需檀板共金樽。情到浓处,腾出场地,一样也能翩然起舞。
在人口稠密的大中城市,可供选择的娱兴节目的确不少。然而在法国的乡村地区,人们的新年庆祝活动却丰富多采。据一位来自阿尔卑斯山区的法国朋友介绍,他所居住的小城仅有两三千人口,新年夜所有人都会集中到市中心数十家餐馆、酒吧共度良宵。而在以着名旅游城市圣马罗为代表的布列塔尼地区,不仅饭店、酒吧高朋满座,各种大小商铺也一样通宵营业。同一到晚上八点,所有店铺一律关门打佯的巴黎相比,那里的民风更显豪放热情。
法国的传统节日
元旦:1月1日。亲朋聚会,馈赠礼品或钱,除夕夜要将家中酒喝光(否则来年会遭厄运)。
圣母领报节:3月25日。此节是为了纪念圣母玛丽亚领受天使向她传报上帝的旨意,告知她将由“圣灵”感孕而生耶稣。
复活节:春分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天(3月22日—4月25日间),放假约一周。旅游、团聚、吃复活蛋、互赠礼品。
圣灵降临节:复活节后第50天,放假两天。
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一天。铃兰为五一节传统花卉。各工会举行大规模游行。
国庆日:7月14日放假一天。城乡均有盛大庆祝活动,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举行大规模阅兵式。
圣母升天节:8月15日(天主教)、8月27日(东正教)放假一天。
停战节:11月11日。部分单位放假一天。由总统或总理向军中功臣和两次世界大战中幸存的英雄颁发奖章。
诸圣节:11月1日放假一天。到墓地凭吊已故亲人(同中国清明节)。
圣诞节:12月25日放假两天,事实上从12月24日起已开始放假,加上周末及元旦,假期可达10天。人们互赠贺卡和礼品,合家团圆,举行圣诞晚宴(香槟酒不可少),到教堂参加弥撒。
基本礼仪
(1)社交礼仪
与英国人和德国人相比,法国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现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 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 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2)服饰礼仪
法国人对于衣饰的讲究,在世界上是最为有名的。所谓“巴黎式样”,在世人耳中即与时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场合:法国人通常要穿西装、套裙或连衣裙,颜色多为蓝色、灰色或黑色,质地则多为纯毛。
出席庆典仪式时:一般要穿礼服。男士所穿的多为配以蝴蝶结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装套装;女士所穿的则多为连衣裙式的单色大礼服或小礼服。
对于穿着打扮,法国人认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选择发型、手袋、帽子、鞋子、手表、眼镜时,都十分强调要使之与自己着装相协调相一致。
(3)餐饮礼仪
作为举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法国人十分讲究饮食。在西餐之中,法国菜可以说是最讲究的。
法国人爱吃面食,面包的种类很多;他们大都爱吃奶酪;在肉食方面,他们爱吃牛肉、猪肉、鸡肉、鱼子酱、鹅肝,不吃肥肉、宠物、肝脏之外的动物内脏、无鳞鱼和带刺骨的鱼。
法国人特别善饮,他们几乎餐餐必喝,而且讲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种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除酒水之外,法国人平时还爱喝生水和咖啡。
法国人用餐时,两手允许放在餐桌上,但却不许将两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时,他们习惯于将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4)习俗禁忌
法国的国花是鸢尾花。对于菊花、牡丹、玫瑰、杜鹃、水仙、金盏花和纸花,一般不宜随意送给法国人。
法国的国鸟是公鸡,他们认为它是勇敢、顽强的直接化身。
法国的国石是珍珠。
法国人大多喜爱蓝色、白色与红色,他们所忌讳的色彩主要是黄色与墨绿色。
法国人所忌讳的数字是“13”与“星期五”。
在人际交往之中,法国人对礼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别的讲究。宜选具有艺术品味和纪念意义的物品,不宜以刀、剑、剪、餐具或是带有明显的广告标志的物品。男士向一般关系的女士赠送香水,也是不合适的。在接受礼品时若不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其包装,则是一种无礼的表现。
篇11:高山族节日习俗礼仪
节日
高山族喜欢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举行宴请和歌舞集会。每逢节日,都要杀猪、宰老牛,置酒摆宴。布农人在年终时,用一种吃“希诺”的植物叶子,包上糯米蒸熟,供本家同宗人享用,以表示庆贺。
高山族节日宴客最富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用各种糯米制作的糕和糍粑。不仅可作节日期间的点心,还可作为祭祀的供品。也将糯米做成饭招待客人。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动很多,诸如:祖灵祭、谷神祭、山神祭、猎神祭、结婚祭、丰收祭等种.种,以排湾人的五年祭最为隆重。届时除摆酒席供品外,还伴以各种文体活动。婚礼及宴请的场面十分丰盛和壮观,尤其要准备大量的酒,届时参加者都要豪饮,并有不醉不散的习俗。“丰收祭”这天,族人自带一缸酒到场,围着篝火,边跳舞、边吃边饮酒,庆贺一年的劳动收获,每年举办一次。排湾人在欢庆的日子里常用一种木质的、雕刻精美的连杯,两人抱肩共饮,以表示亲密无间,如有客至,必定要杀鸡相待。布农人在宴客时先把鸡腿留下来,待客人离去时带在路上吃,意为吃了鸡大腿,走路更有气力。鲁凯人善以垒石为灶烤芋头,经烘烤的芋头外脆里软,便于携带,也常带给客人路上食用。
节日与习俗
高山族一般每年有两个主要节日,一是播种节,一是丰收节。后者的规模特别大,差不多等于汉族的春节。各家届时都要屠宰家畜、酿酒、做糕等,祭祀祖神,饮宴作乐,一般延续10天左右。他们特别崇拜祖先;相信灵魂不灭,认为万物皆有灵魂,灵魂有善有恶。外出时挂菖蒲于胸前,夜间行路涂炉灰于额上,避免恶灵近身。有病用茅叶、鸡卵、兽牙抚摩患处。还普遍迷信征兆和占卜,常根据征兆决定事情的行止。如日食、月食、彗星出现、鸡夜鸣、犬长嚎、蛇出洞、小鸟小兽横道、人被毒刺挂、跌跤、打喷嚏等都是凶兆。儿童的头不许随便抚摸。女人专用的小锹、厨具、织机等和男人的弓箭、农具、武器等不准异性接触。
女性权力高
高山族的基层社会组织是“社”,若干社集合成一个部族。有的部族里,女性权力一向比男性高,保留着母系社会的遗风。在部族公共事务上,他们的长老、祭司、甚至头领,大都由妇女充任,执政掌权。在阿美族和雅美族里,婚后的丈夫几乎把最好吃的、用的都给妻子享受。妇女们不仅在家中享受主人的待遇,社会地位也大都比男子高。
精美的服饰
高山族同胞的衣着服饰最引人注目。他们的衣服主要用麻和棉布制成,又因地区的不同各有差异。但一般男的有背心、短褂、短裤、包头巾、裹腿布和披肩等。女的穿有袖或无袖胴衣、围裙、裤或裙子。妇女还喜欢在衣襟、衣袖、头巾、围裙上刺绣精美的图案。
过年的习俗
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台湾高山族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菜也叫作“芥菜”,吃这种菜是预示寿命长。有的人将长长的粉丝加入长年菜里,象征着长生不老。
高山族的衣服主要用麻布、棉布制成,样式各地不一。一般男子穿披肩、背心、短褂、短裤。妇女穿短上衣、围裙和自肩上向腋下斜披的偏衫,在衣服上加刺纹绣,并佩戴用贝壳、兽骨磨成的装饰品。高山族人民能歌善舞,精于雕刻和绘画。
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 泰国跪拜礼仪知识
★ 感恩节节日习俗
★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
★ 春节节日礼仪
★ 摘选节日习俗作文
★ 闽南文化习俗礼仪
泰国的节日习俗礼仪(精选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