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伯改字文言文阅读答案

时间:2022-11-24 17:00:41 作者:爱真的很美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爱真的很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李泰伯改字文言文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李泰伯改字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李泰伯改字文言文阅读答案

李泰伯改字文言文阅读答案

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⑤,握手⑥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②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③记:传记。④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⑤瞿然:惊讶的样子。⑥握手:拱手。⑦溥(pǔ):大。⑧凝:注意力集中。

[文化常识]

严子陵。上文说的“严先生”,即东汉时的严光,他字子陵,今浙江余姚人。严子陵与刘秀早年是同学。刘秀击败王莽军队称帝后,邀请他到京城洛阳任谏议大夫(皇帝的顾问),可去后不久,发觉朝中多猜忌,于是隐居浙江桐庐附近的富春江边,常钓鱼赏景。今建有严子陵钓鱼台,并有严子陵传碑文。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守 ②泱泱 ③已 ④易 ⑤盛 ⑥扣 ⑦颔首

2.翻译:①既成,以示李泰伯

②必将名世 ③殆欲下拜

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

4.理解:以“风“字换“德“字,它好在哪里?请说出一二点。

答案

1.①做郡太守 ②水浩大的样子 ③停 ④改换 ⑤大 ⑥问 ⑦点头。

2.①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②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③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①1“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②“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

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语文阅读的技巧有哪些

拿过来一篇阅读题,同学们要会读,知道怎么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阅读速度和答题的准确率。我的做法是,首先读题干,把重点字词或语句画下来,先大致了解问了些什么,去猜测阅读文章讲了什么内容。然后去读原文,边读边画,挑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画,这个纯粹靠语感和平时的积累。如果平时做题多了,一般就能猜到哪些句子容易出题。

最后看着问题找答案,一般问题和原文中的答案顺序上是一一对应的。接下来就是整理答案了,看着采分点写答案,如果没找全答案,需要再细心找一遍,通常阅读题答案在原文中都是能找到的。即使没有完全一致的语句,也有关键采分点词语。语文阅读虽然讲技巧,但也要根据做题经验去分析题目、整理答案,因为语文很多时候是没有固定答案的,摆脱套路用心去做才是最好的技巧。

篇2:李泰伯改字文言文阅读答案

李泰伯改字文言文阅读答案

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⑤,握手⑥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

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②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③记:传记。④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⑤瞿然:惊讶的样子。⑥握手:拱手。⑦溥(pǔ):大。⑧凝:注意力集中。

文化常识

严子陵。上文说的“严先生”,即东汉时的严光,他字子陵,今浙江余姚人。严子陵与刘秀早年是同学。刘秀击败王莽军队称帝后,邀请他到京城洛阳任谏议大夫(皇帝的顾问),可去后不久,发觉朝中多猜忌,于是隐居浙江桐庐附近的富春江边,常钓鱼赏景。今建有严子陵钓鱼台,并有严子陵传碑文。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守②泱泱③已④易⑤盛⑥扣⑦颔首

2、翻译:①既成,以示李泰伯

②必将名世③殆欲下拜

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

4、理解:以“风“字换“德“字,它好在哪里?请说出一二点。

答案

1、①做郡太守②水浩大的样子③停④改换⑤大⑥问⑦点头。

2、①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

②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

③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①1“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

②“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

篇3:《李泰伯改字》文言文翻译

范文正公(1)守(2)桐庐(3) ,始(4)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5)......其歌词(6) 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泰伯读之,三(7)叹(8)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9)世。某(10)妄(11)意辄(12)易一字,以成(13)盛(14)美。“公瞿然(15),握手(16)扣(17)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18)义甚大,于词甚溥(19),而‘德’字承之,乃似趢趚(20)。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21)坐颔首,殆(22)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篇4:《李泰伯改字》文言文翻译

(1)范文正公:即范仲淹。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

(2)守:做……太守

(3)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

(4)始:开始

(5)记:传记

(6)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

(7)三:指多次

(8)叹:赞叹

(9)名:扬名

(10)某:我

(11)妄:胡乱地

(12)辄:动词,独断专行

(13)成:成就

(14)盛:大

(15)瞿然:惊讶的'样子

(16)握手:拱手

(17)扣:通“叩”,询问

(18)于:对

(19)溥(pǔ):广大

(20)趢趚(lù sù):局促不畅

(21)凝:注意力集中

(22)殆:几乎

篇5:《李泰伯改字》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dy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范仲淹)将传记及歌词写完后,拿它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就随意改动一个字,使歌词更完美;范公很高兴地拱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篇6:李泰伯改字阅读题及答案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①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②,握手③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④,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②瞿然:惊讶的样子。③握手:拱手。④溥(pǔ):大。

【问题】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必将名世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B.起而言曰 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C.云山江水之语 此中人语云(《桃花源记》)

D.殆欲下拜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既成,以示李泰伯。

(2)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

7.下面句中的“三”应如何理解,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分)

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

8.结合选文,说说范仲淹是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5.B

6.(1)写成后,把它拿给李泰伯看。(2)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

7.多次。突出李泰伯阅读得认真仔细,侧面烘托了范公赞词的精妙。

8.他是一个才华出众、具有开阔胸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人。

篇7:李泰伯改字原文及翻译

李泰伯改字原文及翻译

李泰伯改字

【原文】

牐 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⑤,握手⑥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

牐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

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

②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

③记:传记。

④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

⑤瞿然:惊讶的样子。

⑥握手:拱手。

⑦溥(pǔ):大。

⑧凝:注意力集中。

【翻译】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范仲淹)将传记及歌词写完后,拿它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就随意改动一个字,使歌词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拱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篇8:孙泰文言文阅读答案

孙泰,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 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 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 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 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 泰怃然久之,因绐曰: 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 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注]姨妹:姨母的女儿。 二子:两个女儿。 中和:唐僖宗年号。 缗:穿钱的绳。 绐:哄骗、欺骗。

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众皆伏泰之义 伏: 服 ,佩服

B.俾其他人徙 俾:使

C.已别除官 除:任命、授职

D.解维而逝 解维:想通了

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居且命尔子掌之

且尔与其从避人之士,岂若从避世之士哉

B.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C.市之,而命洗刷

义不杀少而杀众

D.泰怃然久之

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

9.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尝于都市遇铁灯台 B.市之,而命洗刷

C.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 D.泰惊悸,召诘之

10.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操守颇有古贤之风 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者的`风度

B.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那人有毛病,除了我没人适合她了

C.约回日当诣所止 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

D.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 又将其余的款项交给房主,让那人搬迁到别的地方来源栏目: 本文链接: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共2页: 1

《李密字令伯》阅读及答案

李贺小传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欧阳伯和墓志铭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周经字伯常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士谦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氏之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牛皋字伯远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孙泰文言文翻译注释及道理

王铎字昭范文言文答案

宋濂字景濂文言文阅读答案

李泰伯改字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李泰伯改字文言文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