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火焰山公主”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中国茶道文化礼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中国茶道文化礼仪,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 目录
篇1:中国茶道文化礼仪
茶道礼仪
一、容貌
俗话说:聪明面孔笨肚肠,有的人由于动作的协调性及悟性水平很低,给人的感觉是紧张,并不觉得美。而有的人虽相貌平平,但因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得体的行为举止,靠自己的勤奋,以神、情、技动人,显得非常自信,灵气逼人。茶艺更看重的是气质,所以表演者应适当修饰仪表。如果真正的天生丽质,则整洁大方即可。一般的女性可以淡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以恬静素雅为基调,切忌浓妆艳抹,有失分寸。来自内心世界的美才是最高境界的。
二、姿态
姿态是身体呈现的样子。茶艺表演中的姿态也比容貌重要,需要从坐、立、跪、行等几种基本姿势练起。
(一)坐姿
坐在椅子或凳子上,必须端坐中央,使身体重心居中,否则会因坐在边沿使椅(凳)子翻倒而失态;双腿膝盖至脚踝并拢,上身挺直,双肩放松;头上顶下颌微敛,舌抵下颚,鼻尖对肚脐;女性双手搭放在双腿中间,左手放在右手上,男性双手可分搭于左右两腿侧上方。全身放松,思想安定、集中,姿态自然、美观,切忌两腿分开或翘二郎腿还不停抖动、双手搓动或交叉放于胸前、弯腰弓背、低头等。如果是作为客人,也应采取上述坐姿。若被让坐在沙发上,由于沙发离地较低,端坐使人不适,则女性可正坐,两腿并拢偏向一侧斜伸(坐一段时间累了可换另一侧),双手仍搭在两退中间;男性可将双手搭在扶手上,两腿可架成二郎腿但不能抖动,且双脚下垂,不能将一腿横搁在另一腿上。
(二)跪姿
在进行茶道表演的国际交流时,日本和韩国习惯采取席地而坐的方式,另外如举行无我茶会时也用此种座席。对于中国人来说,特别是南方人极不习惯,因此特别要进行针对性训练,以免动作失误,有伤大雅。
1、跪坐:日本人称之为“正坐”。即双膝跪于座垫上,双脚背相搭着地,臀部坐在双脚上,腰挺直,双肩放松,向下微收,舌抵上颚,双手搭放于前,女性左手在下,男性反之。
2、盘腿坐:男性除正坐外,可以盘腿坐,将双腿向内屈伸相盘,双手分搭于两膝,其他姿势同跪坐。
3、单腿跪蹲:右膝与着地的脚呈直角相屈,右膝盖着地,脚尖点地,其余姿势同跪坐。客人坐的桌椅较矮或跪坐、盘腿坐时,主人奉茶则用此姿势。也可视桌椅的高度,采用单腿半蹲式,即左脚向前跨一步,膝微屈,右膝屈于左脚小腿肚上。
(三)站姿
在单人负责一种花色品种冲泡时,因要多次离席,让客人观看茶样、奉茶、奉点等,忽坐忽站不甚方便,或者桌子较高,下坐操作不便,均可采用站式表演。另外,无论用哪种姿态,出场后,都得先站立后再过渡到坐或跪等姿态,因此,站姿好比是舞台上的亮相,十分重要。站姿应该双脚并拢,身体挺直,头上顶下颌微收,眼平视,双肩放松。女性双手虎口交叉(右手在左手上),置于胸前。男性双脚呈外八字微分开,身体挺直,头上顶上颌微收,眼平视,双肩放松,双手交叉(左手在右手上),置于小腹部。
(四)行姿
女性为显得温文尔雅,可以将双手虎口相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提放于胸前,以站姿作为准备。行走时移动双腿,跨步脚印为一直线,上身不可扭动摇摆,保持平稳,双肩放松,头上顶下颌微收,两眼平视。男性以站姿为准备,行走时双臂随腿的移动可以身体两侧自由摆动,余同女性姿势。转弯时,向右转则右脚先行,反之亦然。出脚不对时可原地多走一步,待调整好后再直角转弯。如果到达客人面前为侧身状态,需转身,正面与客人相对,跨前两步进行各种茶道动作,当要回身走时,应面对客人先退后两步,再侧身转弯,以示对客人尊敬。
礼仪
- 茶席布置 -
简单无需奢华,不使用的器具尽量在桌面以外。花器等装饰品,应符合主题,颜色、材质应细细选择,尽量与主要茶具、茶席融为一体,避免喧宾夺主。
- 茶具清洁 -
所有茶具从外观上看必须是干净的,杯子里没有茶垢、杂质、指纹等之类的异物附着。许多人喜欢使用老物品,因为上面残留着岁月的痕迹,这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不包括残留的令人不悦的水渍或茶渣。
避免接触 -
他人的杯子, 都应该一只手托住杯底的一个点,另一只手则扶住茶杯的1/2以下部分,手指切莫触及杯口,如果有条件,在奉茶时尽量使用茶托。
请客选茶赏茶 -
主人在泡茶前,应先拿出一些名优茶放在茶盘中,供客人挑选,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同时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取茶 -
将茶筒中的茶叶放入壶或杯中,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取茶,不要用手抓。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
注意事项
1.由于是待客,所以忌讳把茶水泡到发白的程度,这个视为是失礼。当然你可以询问客人是否需要换茶,如果客人坚持再泡,最多再泡一至两次也要换茶的。
2.准备茶点:不为客人准备茶点的,同样视为失礼行为。当然茶点的种类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花生,蜜饯,腰果,杏仁之类的。不过茶点不必特别的分盘,摆放在茶盘前的适当位置,由客人自行取用。
3.交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语言平和,品茶和喝酒是有质的区别的,要的是那份“从容”、“自在”和“平和”而已,作为主人而言,忌讳对自己的茶叶自吹自擂或者夸大其词。同时应该注意谈论话题的选取,避让那些低俗的八卦话题,谈论层次应该是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
4.动作应该优雅。喝茶就是一种修行,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举手投足之间要有一份自信和优雅。赵老居士说过:“爱茶的人,就是坏也坏不到哪里的。”
5.如果你是一个抽烟的人最好忍忍,正规的茶道是严禁抽烟的。不过如果你和主人的关系很好的话,你也应该在喝了几泡茶之后,征询一下主人的意见,得到同意以后方可吞云吐雾,才坐下就发烟的,视为失礼。
6.服装整洁。因为有客人在场,所以千万不可以是什么睡衣之类的,至少是着干净整洁的正装出场,如果是参加评茶会,还得是“三件套”。
篇2:茶道文化礼仪知识
各地的喝茶风俗
茶的品种 喝茶有喝茶的习惯,就拿茶叶来说,各地嗜好不同,喜好喝茶的品种也不一样。北京人爱喝花茶
上海人爱喝绿茶
福建人爱喝红茶
有些地方,喝茶时还喜欢往茶里放些佐料,如南方的湖南一些地方常用姜盐茶待客,不仅有茶叶,而且有盐、姜、炒黄豆和芝麻,喝茶时边摇边喝,最后把黄豆、芝麻、姜和茶叶一起倒入口中,慢慢地嚼出香味,所以不少地方又称“喝茶”为“吃茶”。
沏茶方法 中国东北部中国东北部一带喜好用大茶壶,客人进门 ,把茶叶放在壶中,冲上开水,待茶泡好后,再倒在茶杯中,请客人用茶。
中国东南部中国东南部的福建省漳州一带的工夫茶,不仅茶具别具一格,而且沏法也很特别,形成了独特的茶道艺术。
喝茶礼节 北方在北方例如北京,主人端上茶来,客人应立即站起来,双手接过茶杯,说声“谢谢”。南方在南方例如广东、广西,主人端上茶后,要用右手指弯曲后轻轻地敲三下桌面,以示谢意。其他在另一些地区,客人想继续喝茶 ,茶杯中应留些茶水,主人见了会继续加茶水,如果将茶水全部倒完,主人认为你不再喝了,也就不给你加茶水了。
礼节
茶道中,表示尊敬的形式(礼节)和仪式即为礼仪,应当始终贯穿于整个茶道活动中。宾主之间互敬互重,美观和谐。
(一) 鞠躬礼
茶道表演开始和结束,主客均要行鞠躬礼。有站式和跪式两种,且根据鞠躬的弯腰程度可分为真、行、草三种。“真礼”用于主客之间,“行礼”用于客人之间,“草礼”用于说话前后。
1.站式鞠躬:“真礼”以站姿为预备,然后将相搭的两手渐渐分开,贴着两大腿下滑,手指尖触至膝盖上沿为止,同时上半身由腰部起倾斜,头、背与腿呈近90°的弓形(切忌只低头不弯腰,或只弯腰不低头),略作停顿,表示对对方真诚的敬意,然后,慢慢直起上身,表示对对方连绵不断的敬意,同时手沿脚上提,恢复原来的站姿。鞠躬要与呼吸相配合,弯腰下倾时作吐气,身直起时作吸气,使人体背中线的督脉和脑中线的任脉进行小周天的循环。行礼时的速度要尽量与别人保持一致,以免尴尬。“行礼”要领与“真礼”同,仅双手至大腿中部即行,头、背与腿约呈120°的弓形。“草礼”只需将身体向前稍作倾斜,两手搭在大腿根部即可,头、背与腿约呈150°的弓形,余同“真礼”。
2.坐式鞠躬:若主人是站立式,而客人是坐在椅(凳)上的,则客人用坐式答礼。“真礼”以坐姿为准备,行礼时,将两手沿大腿前移至膝盖,腰部顺势前倾,低头,但头、颈与背部呈平弧形,稍作停顿,慢慢将上身直起,恢复坐姿。“行礼”时将两手沿大腿移至中部,余同“真礼”。“草礼”只将两手搭在大腿根,略欠身即可。
3.跪式鞠躬:“真礼”以跪坐姿为预备,背、颈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倾斜,同时双手从膝上渐渐滑下,全手掌着地,两手指尖斜相对,身体倾至胸部与膝间只剩一个拳头的空档(切忌只低头不弯腰或只弯腰不低头),身体呈45°前倾,稍作停顿,慢慢直起上身。同样行礼时动作要与呼吸相配,弯腰时吐气,直身时吸气,速度与他人保持一致。“行礼”方法与“真礼”相似,但两手仅前半掌着地(第二手指关节以上着地即可),身体约呈55°前倾;行“草礼”时仅两手手指着地,身体约呈65°前倾。
(二) 寓意礼
茶道活动中,自古以来在民间逐步形成了不少带有寓意的礼节。如最常见的为冲泡时的“凤凰三点头”,即手提水壶高冲低斟反复三次,寓意是向客人三鞠躬以示欢迎。茶壶放置时壶嘴不能正对客人,否则表示请客人离开;回转斟水、斟茶、烫壶等动作,右手必须逆时针方向回转,左手则以顺时针方向回转,表示招手“来!来!来!”的意思,欢迎客人来观看,若相反方向操作,则表示挥手“去!去!去!”的意思。另外,有时请客人选点茶,有“主随客愿”之敬意;有杯柄的茶杯在奉茶时要将杯柄放置在客人的右手面,所敬茶点要考虑取食方便。总之,应处处从方便别人考虑,这一方面的礼仪有待于进一步地发掘和提高。
(三) 伸掌礼
这是茶道表演中用得最多的示意礼。当主泡与助泡之间协同配合时,主人向客人敬奉各种物品时都简用此礼,表示的意思为:“请”和“谢谢”。当两人相对时,可伸右手掌对答表示,若侧对时,右侧方伸右掌,左侧方伸左掌对答表示。伸掌姿势就是:四指并拢,虎口分开,手掌略向内凹,侧斜之掌伸于敬奉的物品旁,同时欠身点头,动作要一气呵成。
喝茶中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1、要求着装整洁大方,女性切忌浓妆艳抹,大胆暴露;如果是女主人亲自为客人泡工夫茶,还应避免涂抹红指甲。男性应避免着装随便,不修边幅。除了仪表整洁外,还应举止庄重得体,落落大方。
2、喝工夫茶时忌“一口闷”,喝杯杯茶时忌“亮杯底”。记住,喝茶与喝酒是有区别的。
3、第一泡的第一口茶汤千万不能当着主人的面吐了出来,否则被看作十分不礼貌。
4、喝茶不能抽烟。这主要是指在别人家作客喝茶时而言。如果实在想抽烟,要征得主人同意后到旁边去抽。
篇3:中国茶道礼仪技巧
茶道礼仪规矩
1、茶具要清洁
家里宾客来访,先让坐,后备茶。冲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干净。清洗干净后最好再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是礼诚待客最基本的礼仪规矩。
2、茶水浓度要恰当
泡茶,茶叶用量要适当,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泡出的茶没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问问宾客的饮茶习惯,再根据客人的口味浓淡习惯冲泡。
3、茶满欺客,七分茶三分情
俗语有说:七分茶三分情,茶满欺客。倒茶给宾客,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以倒七分满为宜,留下三分人情给客人是礼法。
4、端茶要得法
中国的传统习惯是只要两手健全,都必须用双手给客人端茶。此外,双手端茶也要有讲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5、添茶要及时
要时刻关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时,要义不容辞及时去添茶。添茶时,必须先给客人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茶道礼仪表现形式
中国茶道礼仪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分别为煎茶、斗茶和工夫茶。
1、煎茶
煎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中国茶道礼仪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就是唐代的煎茶。
2、斗茶
斗茶又称茗战,起源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中国古代茶道礼仪的最高表现形式。最终目的在于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能获得斗茶的最后胜利。
3、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中国茶道礼仪的表现形式。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后来盛行于安徽、祁门等地区。工夫茶讲究品饮的工夫,饮工夫茶,分为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更为讲究待客。
注意事项
1. 倒茶时记得不要倒满
当茶是热的,杯子是很热的,当它是满的时候,很容易使客人的手热,有时会导致杯子掉在地上摔碎,给客人造成尴尬。因此,在中国自古就有“倒茶不满”的礼仪。
2. 放置茶具时勿发出声音
客人端起杯子时,不要在托盘边缘擦杯脚,喝完茶后应轻轻端起杯子。
杯子不能发出声音,否则就意味着“强宾压主”或“故意挑衅”。
3. 新顾客来的时候换茶
与朋友喝茶时,如果有新朋友来访,主人必须立即换茶以表示欢迎,否则会被视为一种怠慢。新添茶叶后要请新客人先喝,以再次表示对主人的欢迎。
4. 暗示逐客
如果主人故意不换茶,客人要知道主人是在“暗下逐客令”,这是应该找理由告辞,避免引出主人的不满。
5. 无茶色的茶示冷淡接待
主人待茶后,茶水由浓变淡,待若干水后再换茶,如果不换茶就会被认为是“无茶色”。
“无茶色”有两种意思。首先,茶已经变得无色,还在冲,这意味着它对客人冷淡,没有享受到房东的友谊。其次是对人不尊重。
6. 茶三酒四踢桃二
把三杯茶放在茶盘上,正出自俗语“茶三酒四踢桃二”,一直认为茶一定要三人喝,酒一定要四人在一起,便于猜拳行酒令。
篇4:中国茶道技巧礼仪
六大礼仪
1、茶具清洁
泡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
2、取茶之法
如果家里或办公场所是用大袋子装的一包散茶,取茶时千万不要用手去抓茶,要用茶则或茶匙将袋中的茶取出倒入泡茶器中。
其次,茶叶要适量,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
3、端茶之法
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双手奉出才为敬;持杯时不能抓杯口;以防唾沫溅入杯中,不要边奉茶边说话。
4、奉茶之法
注意先后顺序,先长后幼、先客后主,应依身份的高低顺序奉茶;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从客人的右方奉上茶,在奉有柄茶杯时,一定要注意茶杯柄要朝向客人的顺手面比如右面,这样有利于客人手拿茶杯的柄,并礼貌地请客人喝茶;如果房间里在开会或很安静,奉茶时不要出声,放下瓷杯子的同时要用小指垫在杯底以防瓷杯发出响声。
5、添茶之法
如果客人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客人添茶,后再给自己添茶。
6、收茶之法
必须要等客人走后才能收茶,把茶具清洗干净收好,以备下次待客之用。
现代倒茶礼仪
现代倒茶礼仪
1.先说出预备好的茶品种,然后问喝啥茶。
2.茶一定要放在盘子上拿到客人面前。
3.摆桌的时分先把盘子放在桌子上,用两手拿茶杯垫放在客人面前。
4.摆茶杯的时分茶杯的把手到客人的右侧。
5.茶勺的凭据到客人的右侧放在客人面前。
6.客人喝完茶后及时把杯子拿走。
7.不给客人看到自个的背部。
注意事项
1. 倒茶时记得不要倒满
当茶是热的,杯子是很热的,当它是满的时候,很容易使客人的手热,有时会导致杯子掉在地上摔碎,给客人造成尴尬。因此,在中国自古就有“倒茶不满”的礼仪。
2. 放置茶具时勿发出声音
客人端起杯子时,不要在托盘边缘擦杯脚,喝完茶后应轻轻端起杯子。
杯子不能发出声音,否则就意味着“强宾压主”或“故意挑衅”。
3. 新顾客来的时候换茶
与朋友喝茶时,如果有新朋友来访,主人必须立即换茶以表示欢迎,否则会被视为一种怠慢。新添茶叶后要请新客人先喝,以再次表示对主人的欢迎。
4. 暗示逐客
如果主人故意不换茶,客人要知道主人是在“暗下逐客令”,这是应该找理由告辞,避免引出主人的不满。
5. 无茶色的茶示冷淡接待
主人待茶后,茶水由浓变淡,待若干水后再换茶,如果不换茶就会被认为是“无茶色”。
“无茶色”有两种意思。首先,茶已经变得无色,还在冲,这意味着它对客人冷淡,没有享受到房东的友谊。其次是对人不尊重。
6. 茶三酒四踢桃二
把三杯茶放在茶盘上,正出自俗语“茶三酒四踢桃二”,一直认为茶一定要三人喝,酒一定要四人在一起,便于猜拳行酒令
篇5:中国茶道宴请礼仪
茶道法则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唐代要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
古人品茶讲究六境:择茶、选水、侯火、配具、环境和品者修养,一招一式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
宋代品茶有一条法则,叫做“三点”: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景
色宜人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明代品茶要求更为严格细致,有“十三宜”和“七禁忌”。“十三宜”即:
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吟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赏鉴,十三文僮。
“七禁忌”,即:一不如法,烹点不得法;二恶具,茶具不清洁;三主
客不韵,主人,客人举止粗俗;四冠裳苛礼,过于拘束礼仪;五荤肴杂陈,茶贵清,一案荤腥,不能辨味;六忙,没有品茶的工夫;七壁间案头多恶趣,环境布置俗不可耐。
因此,品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说法。
中国宴请的茶道表现形式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②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确实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后来在安徽祁门地区也有盛行。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以及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泡茶礼仪
室内基本陈设:茶师位置一般在室内北面,对面随意摆放几张绣墩作为主人和客人的座位。中式茶道中的坐次很随便,不拘一格,主要是感受自然的氛围(日本茶道中客人皆列排坐于室内的左右两边,皆严襟正坐,座次的排位很关键,品茶时将杯子传递每人只品一口,有点类似先秦时朝会的感觉,氛围庄严肃穆)茶师用一长条方桌,背后设一屏风,中间一坐墩,桌左边设茶洗、水,桌右边摆设一插花花瓶。茶师坐着事茶,侍女捧案于旁边。
准备器具:一茶座(最好表面带格为漏水装置);一茶煲(盛开水用);一茶炉(煮茶用,旁最好带有小挡风屏);一茶洗(洗茶杯用);一茶叶罐(装茶叶用);一茶罐(捣茶叶用)、茶勺(盛茶叶用)、茶漏(盛茶汤用)、茶捣(捣碎茶叶用)、茶竹(夹茶杯用的夹子)放于一瓶里;一小香炉,茶座上摆放一套闻香杯、一套品茗杯,外加茶壶。
对主客要求:做到安静,有礼有序,正装出席,不说话私语,主人礼让客人。
对茶师要求:动作有序不紧不慢,庄重,行动优雅(注重)有礼。人员一般为一茶师,两陪侍侍者,侍者站屏风左右斜向捧案而立,无案时应合手而立(合手,手搭于腹前掩于袖中)茶师与侍者行礼时都应合手而鞠躬。
仪式:
待客赏境(茶境)——茶艺前,主客聚齐,主人与客人依次行礼问安,一般是客人行礼,主人答礼。主人招待客人,陪其谈话,顺便请客人参观茶室,主人向客人展示自己的布置,并请客人点评,作为话题。
品初礼茶——茶艺开始前,主客落座,这时都不再讲话,茶师率其侍女进,到桌前,横列一排鞠躬致敬,主客起身答礼,然后皆落座。茶会便正式开始。
净手焚香——侍女先捧水盆进,茶师净手(象征性)然后依次走到客人跟前,先客后主,主客也需净手。古代人认为茶事是心诚庄重的,同时亦要保持清洁,净手无疑已等于净心)然后茶师点燃香炉,一放于自己桌上,一让侍女放于客人坐中间的矮案上。静气之香在茶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增添意境外,还利于调节气氛,增添平和的气息,更利于在座人们心灵之间的联系交流。
展示茶具——然后茶师将茶具放于案上,侍女捧案将茶具(主要是茶杯)分发给客人供其观赏点评。
中国茶道礼仪:
第一、茶具一定要洁净,包括茶杯、茶壶、托盘及装茶叶的罐、盒;
第二、取茶叶要用专用的器皿——竹制或木制的茶勺,也可用不锈钢或陶制的勺代替,不要用手抓;
第三、要用双手敬茶,杯把在客人的右边。敬茶时要用茶托盘,如果没有,也要用小茶碟,一手托着小茶碟底部,一手扶着茶杯,双手捧上。手指不能触及杯沿;
第四、第一杯差要敬给来宾中的年长者,如果是同辈人,应当先请女士用茶;
第五、浅茶满酒。说的是给客人斟酒要倒满,敬茶只需七八分满。
篇6:中国茶道礼仪知识
茶艺人员仪容仪表的要求
仪表所指的是人的外表,它包括容貌、服饰姿态等各个方面。端庄、美好、整洁的仪 表在接待过程中能够使客人产生好感,从而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谈到茶艺,泡茶的人与泡茶的过程、所冲泡的茶叶已融成一体,这时泡茶者的服装仪容心态,应与环境相配合。
得体的着装
服装,大而言之是一种文化,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发 展的程度;小而言之,服装又是一种“语言”,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文化修养、审美意识,也能表现出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以至对生活的态度。着装的原则应是得体和谐。
在泡茶过程中,如果服装颜色、式样与茶具环境不协调,这时候的“品茗环境”是不优雅的。如果您非常细心,又有足够的精力,还会考虑到季节与场合的变化。
春天到来,穿着新鲜的淡色衣服;寒冷的冬天,穿着看来温暖的深色衣料等,都是合适的选择。
泡茶的服装不宜太鲜艳,要与环境、茶具相匹配,品茶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平和的心态。如果泡茶者服装颜色太鲜艳,会破坏那种和谐、优雅的气氛,使人有浮动不安的感觉。另外式样以中式为宜,袖口不宜过宽,否则会沾到茶具或是水给人一种不卫生的感觉,服装要经常清洗,保持整洁
整齐的发型
作为茶艺人员,发型的要求与其他岗位有一些区别。如果你主持茶艺的操作,头发应 梳洗干净、整齐,而且避免头部向前倾时,头发会散落到前面来,这样既影响操作、挡住视线。泡茶时,如果有头发掉落到茶具或操作台上客人会感觉很不卫生。
发型原则上要根据自己的脸型,要适合自己的气质,给人一种很舒适、整洁、大方的感觉,不论长短,都要按泡茶时的要求进行梳理,如是短发,要求在低头时,头发不要落下挡住视线;如果是长发泡茶时是将头发束起,否则将会影响你的操作。
优美的手型
作为茶艺人员,首先要有一双纤细、柔嫩的手,平时注意适时的保养,随时保持清洁、干净,因为在泡茶的过程中,客人的目光始终停留在你的手上,看泡茶的全过程,因此服务人员的手极为重要。
手上不要带饰物,因为如果配戴太“出色”的手饰,会有喧宾夺主的感觉,显得不够高雅,而且体积太大的戒指、手链也容易敲击到茶具,发出不协调的声音,甚至打破茶具。手指甲不要涂上颜色,否则给人一种夸张的感觉。茶艺操作过程中,手部担任主角的地位,主持者双手操作一切,拿茶壶或其他茶具,如果手没洗干净,很可能污染茶叶与茶具。在茶艺比赛的时候,常听到评审老师提到哪位的杯子有化妆品的味道,哪个杯子有肥皂的味道,这都是洗手时没把清洁剂的味道彻底冲掉,或是泡茶之前以手托腮,沾上了脸上化妆品的味道。
指甲要及时修剪整齐,保持干净,不留长指甲.
娇好的面部
茶是淡雅的事物,脸部的化妆不要太浓,也不要喷味道强烈的香水,茶香被破坏不说,与茶叶给人的感觉总是不一致的。为客人做茶时,可化淡妆。 面部平时要注意护理、保养,保持清新健康的肤色。在为客人泡茶时面部表情要平和放松,面带微笑。
茶艺人员的举止、表情
举止是指人的动作和表情,日常生活中人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可概括为举止。举止是一种不说话的“语言”,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受教育的程度及能够被人信任的程度。
对于茶艺人员来讲,在为客人泡茶过程中的一举一动尤为重要。就拿手的动作来说,如果左手趴在桌上,右手泡茶,看起来人显得很懒散;右手泡茶,左手不停的动,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一手泡茶,一手垂直吊在身旁,从对方看来,就像缺了一支手的样子,不用的手最好自然放在操作台上。 在放臵茶叶时,为了看清茶叶放了多少,把头低下来往壶内看不够安祥;有时担心泡过头,放着客人不管,瞪着计时器看,也是不好的动作;弯着身体埋头苦干,个性显得不够开朗,待客不够亲切。泡茶时,身体尽量不要倾斜,不给人失重的感觉。
一个人的个性很容易从泡茶的过程中表露出来。可以借着姿态动作的修正,潜移默化一个人的心情。当你看到一个人笑咪咪地端端正正冲泡着她最好的春茶时,还来不及喝就已经感染了她健康、可爱、美味的气息。
开始练习泡茶的时候,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背出来只求正确,打好基础;漫漫地,各项动作会变得纯熟。这时就要注意两件事:第一将各项动作组合的韵律感表现出来;第二将泡茶的动作融进与客人的交流中。
泡茶时,茶的味道尤为重要,但泡茶人得体的服装、整齐的发型、娇好的面部和优美的动作也会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使品茶真正成为一种享受。
技巧
1. 倒茶时记得不要倒满
当茶是热的,杯子是很热的,当它是满的时候,很容易使客人的手热,有时会导致杯子掉在地上摔碎,给客人造成尴尬。因此,在中国自古就有“倒茶不满”的礼仪。
2. 放置茶具时勿发出声音
客人端起杯子时,不要在托盘边缘擦杯脚,喝完茶后应轻轻端起杯子。
杯子不能发出声音,否则就意味着“强宾压主”或“故意挑衅”。
3. 新顾客来的时候换茶
与朋友喝茶时,如果有新朋友来访,主人必须立即换茶以表示欢迎,否则会被视为一种怠慢。新添茶叶后要请新客人先喝,以再次表示对主人的欢迎。
4. 暗示逐客
如果主人故意不换茶,客人要知道主人是在“暗下逐客令”,这是应该找理由告辞,避免引出主人的不满。
5. 无茶色的茶示冷淡接待
主人待茶后,茶水由浓变淡,待若干水后再换茶,如果不换茶就会被认为是“无茶色”。
“无茶色”有两种意思。首先,茶已经变得无色,还在冲,这意味着它对客人冷淡,没有享受到房东的友谊。其次是对人不尊重。
6. 茶三酒四踢桃二
把三杯茶放在茶盘上,正出自俗语“茶三酒四踢桃二”,一直认为茶一定要三人喝,酒一定要四人在一起,便于猜拳行酒令。
篇7:中国茶道礼仪知识
茶道法则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唐代要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
古人品茶讲究六境:择茶、选水、侯火、配具、环境和品者修养,一招一式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
宋代品茶有一条法则,叫做“三点”: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景
色宜人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明代品茶要求更为严格细致,有“十三宜”和“七禁忌”。“十三宜”即:
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吟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赏鉴,十三文僮。
“七禁忌”,即:一不如法,烹点不得法;二恶具,茶具不清洁;三主
客不韵,主人,客人举止粗俗;四冠裳苛礼,过于拘束礼仪;五荤肴杂陈,茶贵清,一案荤腥,不能辨味;六忙,没有品茶的工夫;七壁间案头多恶趣,环境布置俗不可耐。
因此,品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说法。
茶道礼仪:
第一、茶具一定要洁净,包括茶杯、茶壶、托盘及装茶叶的罐、盒;
第二、取茶叶要用专用的器皿——竹制或木制的茶勺,也可用不锈钢或陶制的勺代替,不要用手抓;
第三、要用双手敬茶,杯把在客人的右边。敬茶时要用茶托盘,如果没有,也要用小茶碟,一手托着小茶碟底部,一手扶着茶杯,双手捧上。手指不能触及杯沿;
第四、第一杯差要敬给来宾中的年长者,如果是同辈人,应当先请女士用茶;
第五、浅茶满酒。说的是给客人斟酒要倒满,敬茶只需七八分满。
泡茶礼仪
室内基本陈设:茶师位置一般在室内北面,对面随意摆放几张绣墩作为主人和客人的座位。中式茶道中的坐次很随便,不拘一格,主要是感受自然的氛围(日本茶道中客人皆列排坐于室内的左右两边,皆严襟正坐,座次的排位很关键,品茶时将杯子传递每人只品一口,有点类似先秦时朝会的感觉,氛围庄严肃穆)茶师用一长条方桌,背后设一屏风,中间一坐墩,桌左边设茶洗、水,桌右边摆设一插花花瓶。茶师坐着事茶,侍女捧案于旁边。
准备器具:一茶座(最好表面带格为漏水装置);一茶煲(盛开水用);一茶炉(煮茶用,旁最好带有小挡风屏);一茶洗(洗茶杯用);一茶叶罐(装茶叶用);一茶罐(捣茶叶用)、茶勺(盛茶叶用)、茶漏(盛茶汤用)、茶捣(捣碎茶叶用)、茶竹(夹茶杯用的夹子)放于一瓶里;一小香炉,茶座上摆放一套闻香杯、一套品茗杯,外加茶壶。
对主客要求:做到安静,有礼有序,正装出席,不说话私语,主人礼让客人。
对茶师要求:动作有序不紧不慢,庄重,行动优雅(注重)有礼。人员一般为一茶师,两陪侍侍者,侍者站屏风左右斜向捧案而立,无案时应合手而立(合手,手搭于腹前掩于袖中)茶师与侍者行礼时都应合手而鞠躬。
仪式:
待客赏境(茶境)——茶艺前,主客聚齐,主人与客人依次行礼问安,一般是客人行礼,主人答礼。主人招待客人,陪其谈话,顺便请客人参观茶室,主人向客人展示自己的布置,并请客人点评,作为话题。
品初礼茶——茶艺开始前,主客落座,这时都不再讲话,茶师率其侍女进,到桌前,横列一排鞠躬致敬,主客起身答礼,然后皆落座。茶会便正式开始。
净手焚香——侍女先捧水盆进,茶师净手(象征性)然后依次走到客人跟前,先客后主,主客也需净手。古代人认为茶事是心诚庄重的,同时亦要保持清洁,净手无疑已等于净心)然后茶师点燃香炉,一放于自己桌上,一让侍女放于客人坐中间的矮案上。静气之香在茶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增添意境外,还利于调节气氛,增添平和的气息,更利于在座人们心灵之间的联系交流。
展示茶具——然后茶师将茶具放于案上,侍女捧案将茶具(主要是茶杯)分发给客人供其观赏点评。
篇8:中国茶道有哪些礼法礼仪
一、容貌
俗话说:聪明面孔笨肚肠,有的人由于动作的协调性及悟性水平很低,给人的感觉是紧张,并不觉得美。而有的人虽相貌平平,但因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得体的行为举止,靠自己的勤奋,以神、情、技动人,显得非常自信,灵气逼人。茶艺更看重的是气质,所以表演者应适当修饰仪表。如果真正的天生丽质,则整洁大方即可。一般的女性可以淡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以恬静素雅为基调,切忌浓妆艳抹,有失分寸。来自内心世界的美才是最高境界的。
二、姿态
姿态是身体呈现的样子。茶艺表演中的姿态也比容貌重要,需要从坐、立、跪、行等几种基本姿势练起。
(一)坐姿
坐在椅子或凳子上,必须端坐中央,使身体重心居中,否则会因坐在边沿使椅(凳)子翻倒而失态;双腿膝盖至脚踝并拢,上身挺直,双肩放松;头上顶下颌微敛,舌抵下颚,鼻尖对肚脐;女性双手搭放在双腿中间,左手放在右手上,男性双手可分搭于左右两腿侧上方。全身放松,思想安定、集中,姿态自然、美观,切忌两腿分开或翘二郎腿还不停抖动、双手搓动或交叉放于胸前、弯腰弓背、低头等。如果是作为客人,也应采取上述坐姿。若被让坐在沙发上,由于沙发离地较低,端坐使人不适,则女性可正坐,两腿并拢偏向一侧斜伸(坐一段时间累了可换另一侧),双手仍搭在两退中间;男性可将双手搭在扶手上,两腿可架成二郎腿但不能抖动,且双脚下垂,不能将一腿横搁在另一腿上。
(二)跪姿
在进行茶道表演的国际交流时,日本和韩国习惯采取席地而坐的方式,另外如举行无我茶会时也用此种座席。对于中国人来说,特别是南方人极不习惯,因此特别要进行针对性训练,以免动作失误,有伤大雅。
1、跪坐:日本人称之为“正坐”。即双膝跪于座垫上,双脚背相搭着地,臀部坐在双脚上,腰挺直,双肩放松,向下微收,舌抵上颚,双手搭放于前,女性左手在下,男性反之。
2、盘腿坐:男性除正坐外,可以盘腿坐,将双腿向内屈伸相盘,双手分搭于两膝,其他姿势同跪坐。
3、单腿跪蹲:右膝与着地的脚呈直角相屈,右膝盖着地,脚尖点地,其余姿势同跪坐。客人坐的桌椅较矮或跪坐、盘腿坐时,主人奉茶则用此姿势。也可视桌椅的高度,采用单腿半蹲式,即左脚向前跨一步,膝微屈,右膝屈于左脚小腿肚上。
(三)站姿
在单人负责一种花色品种冲泡时,因要多次离席,让客人观看茶样、奉茶、奉点等,忽坐忽站不甚方便,或者桌子较高,下坐操作不便,均可采用站式表演。另外,无论用哪种姿态,出场后,都得先站立后再过渡到坐或跪等姿态,因此,站姿好比是舞台上的亮相,十分重要。站姿应该双脚并拢,身体挺直,头上顶下颌微收,眼平视,双肩放松。女性双手虎口交叉(右手在左手上),置于胸前。男性双脚呈外八字微分开,身体挺直,头上顶上颌微收,眼平视,双肩放松,双手交叉(左手在右手上),置于小腹部。
(四)行姿
女性为显得温文尔雅,可以将双手虎口相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提放于胸前,以站姿作为准备。行走时移动双腿,跨步脚印为一直线,上身不可扭动摇摆,保持平稳,双肩放松,头上顶下颌微收,两眼平视。男性以站姿为准备,行走时双臂随腿的移动可以身体两侧自由摆动,余同女性姿势。转弯时,向右转则右脚先行,反之亦然。出脚不对时可原地多走一步,待调整好后再直角转弯。如果到达客人面前为侧身状态,需转身,正面与客人相对,跨前两步进行各种茶道动作,当要回身走时,应面对客人先退后两步,再侧身转弯,以示对客人尊敬。
三、风度
泛指美好的举止姿态。在茶道活动中,各种动作均要求有美好的举止,评判一位茶道表演者的风度良莠,主要看其动作的协调性。在“姿态”一节中所述的各种姿态,实际都是采用静气功和太级拳的准备姿势,目的是为人体吐纳自如,真气运行,经络贯通,气血内调,势动于外,心、眼、手、身相随,意气相合,泡茶才能进入“修身养性”的境地。茶道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圆活、柔和、连贯,而动作之间又要有起伏、虚实、节奏,使观者深深体会其中的韵味。养成自己美好的举止姿态,可参加各种形体训练、打太极拳、跳民族舞、做健美操、练静气功等等。
篇9:中国茶道有哪些礼法礼仪
茶道中,表示尊敬的形式(礼节)和仪式即为礼仪,应当始终贯穿于整个茶道活动中。宾主之间互敬互重,美观和谐。
(一) 鞠躬礼
茶道表演开始和结束,主客均要行鞠躬礼。有站式和跪式两种,且根据鞠躬的弯腰程度可分为真、行、草三种。“真礼”用于主客之间,“行礼”用于客人之间,“草礼”用于说话前后。
1.站式鞠躬:“真礼”以站姿为预备,然后将相搭的两手渐渐分开,贴着两大腿下滑,手指尖触至膝盖上沿为止,同时上半身由腰部起倾斜,头、背与腿呈近90°的弓形(切忌只低头不弯腰,或只弯腰不低头),略作停顿,表示对对方真诚的敬意,然后,慢慢直起上身,表示对对方连绵不断的敬意,同时手沿脚上提,恢复原来的站姿。鞠躬要与呼吸相配合,弯腰下倾时作吐气,身直起时作吸气,使人体背中线的督脉和脑中线的任脉进行小周天的循环。行礼时的速度要尽量与别人保持一致,以免尴尬。“行礼”要领与“真礼”同,仅双手至大腿中部即行,头、背与腿约呈120°的弓形。“草礼”只需将身体向前稍作倾斜,两手搭在大腿根部即可,头、背与腿约呈150°的弓形,余同“真礼”。
2.坐式鞠躬:若主人是站立式,而客人是坐在椅(凳)上的,则客人用坐式答礼。“真礼”以坐姿为准备,行礼时,将两手沿大腿前移至膝盖,腰部顺势前倾,低头,但头、颈与背部呈平弧形,稍作停顿,慢慢将上身直起,恢复坐姿。“行礼”时将两手沿大腿移至中部,余同“真礼”。“草礼”只将两手搭在大腿根,略欠身即可。
3.跪式鞠躬:“真礼”以跪坐姿为预备,背、颈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倾斜,同时双手从膝上渐渐滑下,全手掌着地,两手指尖斜相对,身体倾至胸部与膝间只剩一个拳头的空档(切忌只低头不弯腰或只弯腰不低头),身体呈45°前倾,稍作停顿,慢慢直起上身。同样行礼时动作要与呼吸相配,弯腰时吐气,直身时吸气,速度与他人保持一致。“行礼”方法与“真礼”相似,但两手仅前半掌着地(第二手指关节以上着地即可),身体约呈55°前倾;行“草礼”时仅两手手指着地,身体约呈65°前倾。
(二) 伸掌礼
这是茶道表演中用得最多的示意礼。当主泡与助泡之间协同配合时,主人向客人敬奉各种物品时都简用此礼,表示的意思为:“请”和“谢谢”。当两人相对时,可伸右手掌对答表示,若侧对时,右侧方伸右掌,左侧方伸左掌对答表示。伸掌姿势就是:四指并拢,虎口分开,手掌略向内凹,侧斜之掌伸于敬奉的物品旁,同时欠身点头,动作要一气呵成。
(三) 寓意礼
茶道活动中,自古以来在民间逐步形成了不少带有寓意的礼节。如最常见的为冲泡时的“凤凰三点头”,即手提水壶高冲低斟反复三次,寓意是向客人三鞠躬以示欢迎。茶壶放置时壶嘴不能正对客人,否则表示请客人离开;回转斟水、斟茶、烫壶等动作,右手必须逆时针方向回转,左手则以顺时针方向回转,表示招手“来!来!来!”的意思,欢迎客人来观看,若相反方向操作,则表示挥手“去!去!去!”的意思。另外,有时请客人选点茶,有“主随客愿”之敬意;有杯柄的茶杯在奉茶时要将杯柄放置在客人的右手面,所敬茶点要考虑取食方便。总之,应处处从方便别人考虑,这一方面的礼仪有待于进一步地发掘和提高。
篇10:中国茶道礼仪技巧知识
基本礼仪
1. 倒茶时记得不要倒满
当茶是热的,杯子是很热的,当它是满的时候,很容易使客人的手热,有时会导致杯子掉在地上摔碎,给客人造成尴尬。因此,在中国自古就有“倒茶不满”的礼仪。
2. 放置茶具时勿发出声音
客人端起杯子时,不要在托盘边缘擦杯脚,喝完茶后应轻轻端起杯子。
杯子不能发出声音,否则就意味着“强宾压主”或“故意挑衅”。
3. 新顾客来的时候换茶
与朋友喝茶时,如果有新朋友来访,主人必须立即换茶以表示欢迎,否则会被视为一种怠慢。新添茶叶后要请新客人先喝,以再次表示对主人的欢迎。
4. 暗示逐客
如果主人故意不换茶,客人要知道主人是在“暗下逐客令”,这是应该找理由告辞,避免引出主人的不满。
5. 无茶色的茶示冷淡接待
主人待茶后,茶水由浓变淡,待若干水后再换茶,如果不换茶就会被认为是“无茶色”。
“无茶色”有两种意思。首先,茶已经变得无色,还在冲,这意味着它对客人冷淡,没有享受到房东的友谊。其次是对人不尊重。
6. 茶三酒四踢桃二
把三杯茶放在茶盘上,正出自俗语“茶三酒四踢桃二”,一直认为茶一定要三人喝,酒一定要四人在一起,便于猜拳行酒令。
礼仪细节
1、茶席布置
简单无需奢华,不使用的器具尽量在桌面以外。花器等装饰品,应符合主题,颜色、材质应细细选择,尽量与主要茶具、茶席融为一体,避免喧宾夺主。
2、茶具清洁
所有茶具从外观上看必须是干净的,杯子里没有茶垢、杂质、指纹等之类的异物附着。许多人喜欢使用老物品,因为上面残留着岁月的痕迹,这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不包括残留的令人不悦的水渍或茶渣。
3、避免接触
他人的杯子, 都应该一只手托住杯底的一个点,另一只手则扶住茶杯的1/2以下部分,手指切莫触及杯口,如果有条件,在奉茶时尽量使用茶托。
4、请客选茶、赏茶
主人在泡茶前,应先拿出一些名优茶放在茶盘中,供客人挑选,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同时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5、取茶
将茶筒中的茶叶放入壶或杯中,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取茶,不要用手抓。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
6、逆时针的讲究
在进行回转注水、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若为左手则为顺时针。
7、顺时针的讲究
一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壶或公道为宾客倒茶,应自左到右顺时针倒茶,这样壶口或公道口是倒退着为宾客分茶,因为如自右到左逆时针则口向前冲着为宾客倒茶,壶嘴不断行向前如一把利刃,变成一种含侵略性的动作。当然,如习惯左手持壶,则可逆时针。
8、分茶
分茶时要求的就是要注意不得溅出茶水,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茶道公正平等,无厚此薄彼之义。分茶时,茶杯多放于客人右手的前方。
9、茶满欺客
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话说:“茶满欺客”,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
10、最后为自己添茶
习惯上,最右方的茶是尾席,斟茶适量,每一泡茶,都应由茶主人进行扫尾。茶主人应随时关切每一道茶汤的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泡茶要素,以更好的发挥茶汤的品质。
11、续茶
客人喝完杯中茶,并且到了尾头,应尽快续杯。如果发现客人的杯子有茶渣,应该替客人重新洗杯,或者换杯。主人应熟悉茶品状况,若茶汤已现水味,应及时换茶。晚上品茶不宜太晚,适当注意观察,在喝的尽兴时候,也应该掌握茶局结束的时间。
12、茶点
正规场合,品鉴好茶时不宜食用茶点,否则视为对茶的不尊重。食用的茶点,并不推荐重口味的蜜饯、奶糖类茶食,坚果类的零食比较适宜。茶到深夜,当备茶点。
13、安排座位
为了配合长幼有序的礼节,尽量安排长辈或首席客人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原因是这样一来,斟茶将会按照顺序,自左向右,最后到自己,如果将主宾安排的位置不对,则斟茶过程中如先给主客斟茶,则顺序将被打乱,从而变得无序。
14、续水
如遇宾客多需要助泡协助烧水壶续水时,可以在需要续水时适当打开壶盖示意,避免高声要水,那样会使宾客感到尴尬。
15、放置茶壶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16、擦拭茶壶
有的茶主人,十分爱惜自己壶,在冲泡中,难免淋壶擦拭,把玩摩挲,甚至多壶齐养,但不知道在自己的举手投足间,这些多余的动作,已经影响到了客人品茶注意力。
同样道理,品茶期间,整理茶台、擦拭桌椅,也让人以为主人要送客了。
茶艺类别
一、表演型茶艺表演型茶艺是指一个或多个茶艺师为众人演示泡茶技巧,其主要功能是聚焦传媒,吸引大众,宣传普及茶文化,推广茶知识。这种茶艺的特点是适合用于大型聚会、节庆活动,与影视网络传媒结合,能起到宣传茶文化及祖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效果。表演型茶艺重在视觉观赏价值,同时也注重听觉享受。它要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借助舞台表现艺术的一切手段来提升茶艺的艺术感染力。
二、待客型茶艺待客型茶艺是指由一名主泡茶艺师与客人围桌而坐,一同赏茶鉴水,闻香品茗。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茶艺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都直接参与茶艺美的创作与体验,都能充分领略到茶的色香味韵,也都可以自由交流情感,切磋茶艺,以及探讨茶道精神和人生奥义。这种类型的茶艺最适用于茶艺馆、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普通家庭。修习这类茶艺时,切忌带上表演型茶艺的色彩。讲话和动作都不可矫揉造作,服饰化妆不可过浓过艳,表情最忌夸张,一定要像主人接待亲朋好友一样亲切自然。这类茶艺要求茶艺师能边泡茶,边讲解,客人可以自由发问,随意插话,所以要求茶艺师要具备比较丰富的茶艺知识具备较好的与客人沟通的能力。
三、营销型茶艺营销型茶艺是指通过茶艺来促销茶叶、茶具、茶文化。这类茶艺是最受茶厂、茶庄、茶馆欢迎的一种茶艺。演示这类茶艺,一般要选用审评杯或三才杯(盖碗),以便最直观地向客人展示茶性。这种茶艺没有固定的程序和解说词,而是要求茶艺师在充分了解茶性的基础上,因人而异,看人泡茶,看人讲茶。看人泡茶,是指根据客人的年龄、性别、生活地域冲泡出最适合客人口感的茶,展示出茶叶商品的保障因素(如茶的色香味韵)。讲好茶,是指根据客人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巧妙地介绍好茶的魅力因素(如名贵度,知名度,珍稀度,保健功效及文化内涵等),以激发客人的购买欲望,产生“即兴购买”的冲动,甚至“惠顾购买”的心里。
四、养生型茶艺养生型茶艺包括传统养生茶艺和现代养生茶艺。传统养生茶艺是指在深刻理解中国茶道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佛教、道教的养生功法,如调身、调心、调息、调食、调睡眠、打坐、入静或气功导引等功法,使人们在修习这种茶艺时以茶养身,以道养心,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现代养身型茶艺是指根据现代中医学最新研究的成果,根据不同花、果、香料、草药的性味特点,调制出适合自己身体状况和口味的养生茶。养生型茶艺提倡自泡、自斟、自饮、自得其乐,深受越来越多茶人的欢迎。
★ 茶道文化日语作文
★ 优美的古茶道礼仪
★ 浅谈日本礼仪文化
★ 西餐文化和礼仪
★ 文化礼仪心得
★ 有关中国饮食礼仪
★ 面试礼仪文化常识
★ 酒店接待文化礼仪
中国茶道文化礼仪(共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