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鼓风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悲剧美的音乐诠释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悲剧美的音乐诠释阅读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篇1:悲剧美的音乐诠释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悲剧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它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音乐中的悲剧美是整个艺术悲剧美的重要的、极有光彩的组成部分。它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以音乐所特有的表情效果使人们在苍凉悲愤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②悲剧美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悲剧,也木同于戏剧体裁中的悲剧,而是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所以它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苦难现象的表现。悲剧性的审美意义是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剧烈冲突中,道到不应有的、但又是有必然性的失败、死亡或痛苦,从而引起人的悲痛、同情、奋发的一种审美特性。悲剧本质上与崇高相通或类似,必须能使人兴奋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愉悦。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人们通常都承认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的一种。这表明悲剧是一种富于哲理性、崇高的艺术。不过,并非所有的崇高都是悲剧,也不是所有的悲剧都属于崇高,那些表现英雄牺牲的悲剧性,具有震撼力,本身就与崇高相通。但具有正面素质的小人物的悲剧则是在社会生活中造到不应有的痛苦而引起人们同情、沉思。这类悲剧性表面上与崇高相去甚远。然而悲剧的效果就在于通过描写人类类似的苦难,来引起人民的恐惧与怜悯,从而净化和陶冶情操。
③大多数美学家认为,悲剧除了痛感之外还能给人一种深层次的快感。音乐作品中存在大量以悲为美的现象,亚里士多德有过这样的解释:怜悯和恐惧是人们最容易滋生的两种情感,必须用悲剧、音乐等艺术手段,将这些容易滋生的、过分强烈的、搅乱平静生活的情感宣泄净化,而重新回复心理平衡。悲剧的目的不在于让人沉浸在真正的痛苦和哀伤之中,而是使人的灵魂重新进入一种平静安宁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中体验着自由的喜悦。
④悲剧的快感来源于生存深处的生命力的舒张,而所谓的生存快乐,只有在受难的痛苦中才能被激发出来。我们熟知的贝多芬,他的幸福恰恰源于他的痛苦压抑和孤独。在他三百多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悲剧性都化作了深沉壮美的音响世界。他用饱满的热情、坚强的意志,用充满斗争精神的音乐与命运抗争、与黑暗的现实抗争一切具有悲剧美的哀伤里,都能发现可以化作积极力量的因素。如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等,充满了人生不幸的控诉,音乐中刻画的社会冲突性,认识悲剧的深刻性,表明了悲剧美正是源于痛苦,这种痛苦又代表着神圣精神力量的升华从痛苦走向欢乐。
⑤悲剧不是重在对苦难的渲染,而是重在对反抗苦难和毁灭中所呈现出来的抗争之美的表现上,只有对苦难和毁灭的抗争,才能够揭示出人性中的美,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全部光辉,张扬人的生命本质。
⑥音乐的审美功能在于它能对人类情感交流、体验、宣泄、调节等需要的满足,使人们在音乐中找到自己与人类世代流淌的情感支流的连接点、交汇点、融合点。并在交流、共鸣的过程中让人类美好的情感流入自己的心灵。音乐用其特有的方式诠释悲剧美,引导人们进行真理的`探索和伦理的追求,在强烈的感动和激荡中给人以向上的鼓舞力量。 (节选自《文艺生活》,有删改)
1.下列关于悲剧美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悲剧美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
B.悲剧美能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
C.悲剧美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
D.悲剧美只有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才能使人兴奋兴起,提高精神境界,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音乐走整个艺术悲剧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表情效果使人们在苍凉悲愤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B.那些具有正面素质的小人物的悲剧性与崇高相去甚远,而悲剧本质上与崇高相通或类似,因而其不具有悲剧美。
C.悲剧带给人的深层次的快感来源于生存深处的生命力的舒张,只有经过痛苦和磨难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快感。
D.音乐是适于表现悲剧美的艺术形态之一,它以其特有的方式论释悲剧美,在强烈的感动和激荡中给人以向上的鼓舞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等音乐作品说明,一切具有悲剧美的哀伤里,都能发现可以化作积极力量的因素。
B.悲剧的目的是让人的灵魂重新进入一种平静安宁状态,并在其中体验自由的喜悦,不在于让人沉浸在真正的痛苦和哀伤之中。
C.悲剧是要表现人们反抗苦难利毁灭中呈现出来的抗争之美,而不要渲染苦难,只有这样才能揭示人性中的美。
D.音乐的审美功能在于使人们在音乐中找到自己与人类世代流淌的情感之流的共鸣,并让人类美好的情感流入自己的心灵。
答案:
1.D
2.D
3.C 答案解析: 1.
试题分析:D项,只有才说法太绝对。
2.
试题分析:A项,偷换概念,应为音乐美是整个艺术悲剧美的重要组成部分;B项,因而其不具有悲剧美说法错;C项,只有经过痛苦和磨难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快感错。
3.
试题分析:C项,不要渲染苦难的说法错误。原文是说悲剧不是重在对苦难的渲染。
篇2:悲剧美的音乐诠释阅读理解及答案
①悲剧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它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音乐中的悲剧美是整个艺术悲剧美的重要的、极有光彩的组成部分。它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以音乐所特有的表情效果使人们在苍凉悲愤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②悲剧美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悲剧”,也不同于戏剧体裁中的悲剧,而是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所以它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苦难现象的表现。悲剧性的审美意义“是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剧烈冲突中,遭到不应有的、但又是有必然性的失败、死亡或痛苦,从而引起人的悲痛、同情、奋发的一种审美特性。”悲剧本质上与崇高相通或类似,必须能使人兴奋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 审美愉悦。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人们通常都承认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的一种”。这表明悲剧是一种富于哲理性、崇高的艺术。不过,并非所有的崇高都是悲剧,也不是所有的悲剧都属于崇高,那些表现英雄牺牲的悲剧性,具有震撼力,本身就与崇高相通。但具有正面素质的“小人物”的悲剧则是在社会生活中遭到不应有的痛苦而引起人们同情、沉思。这类悲剧性与崇高相去甚远。然而悲剧的效果就在于通过描写人类类似的苦难,来引起人民的恐惧与怜悯,从而净化和陶冶情操。
③大多数美学家认为,悲剧除了痛感之外还能给人一种深层次的快感。音乐作品中存在大量以悲为美的现象,亚里士多德有过这样的解释:“怜悯和恐惧是人们最容易滋生的两种情感,必须用悲剧、音乐等艺术手段,将这些容易滋生的、过分强烈的、搅乱平静生活的情感宣泄净化,而重新回复心理平衡。”悲剧的目的不在于让人沉浸在真正的痛苦和哀伤之中,而是使人的灵魂重新进入一种平静安宁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中体验着自由的喜悦。
④悲剧的快感来源于生存深处的生命力的舒张,而所谓的“生存快乐”,只有在受难的痛苦中才能被激发出来。我们熟知的贝多芬,他的幸福恰恰源于他的痛苦压抑和孤独。在他三百多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悲剧性都化作了深沉壮美的音响世界。他用饱满的热情、坚强的意志,用充满斗争精神的音乐与命运抗争、与黑暗的现实抗争。一切具有悲剧美的哀伤里,都能发现可以化作积极力量的因素。如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等,充满了人生不幸的控诉,音乐中刻画的`社会冲突性,认识悲剧的深刻性,表明了悲剧美正是源于痛苦,这种痛苦又代表着神圣精神力量的升华——从痛苦走向欢乐。
⑤悲剧不是重在对苦难的渲染,而是重在对反抗苦难和毁灭中所呈现出来的抗争之美的表现上,只有对苦难和毁灭的抗争,才能够揭示出人性中的美,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全部光辉,张扬人的生命本质。
⑥音乐的审美功能在于它能对人类情感交流、体验、宣泄、调节等需要的满足,使人们在音乐中找到自己与人类世代流淌的情感之流的连接点、交汇点、融合点。并在交流、共鸣的过程中让人类美好的情感流入自己的心灵。音乐用其特有的方式诠释悲剧美,引导人们进行真理的探索和伦理的追求,在强烈的感动和激荡中给人以向上的鼓舞力量。
(节选自《文艺生活》,有删改)
1.下列关于“悲剧美”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悲剧美能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B.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苦难现象的表现。
C.悲剧美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
D.悲剧美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人们通常都承认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的一种。这表明悲剧是一种富于哲理性、崇高的艺术。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诠释悲剧美,引导人们进行真理的探索和伦理的追求,在强烈的感动和激荡中给人以向上的鼓舞力量,音乐是适于表现悲剧美的艺术形态之一。
B.悲剧除了痛感之外还能给人一种深层次的快感。悲剧的快感来源于生存深处的生命力的舒张,而所谓的“生存快乐”,只有在受难的痛苦中才能被激发出来。
C.悲剧性的审美意义是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剧烈冲突中,遭到必然性的失败、死亡或痛苦,进而引起人的悲痛、同情、奋发的一种审美特性。
D.具有正面素质的“小人物”的悲剧的效果在于通过描写人类类似的苦难,来引起人民的恐惧与怜悯,从而净化和陶冶情操,也是一种崇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借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等音乐作品说明一切具有悲剧美的哀伤里,都能发现可以
化作积极力量的因素。
B.悲剧的目的是让人的灵魂重新进入一种平静安宁状态,并在其中体验自由的喜悦,不在于让人沉浸在真正的痛苦和哀伤之中。
C.悲剧重在人们反抗苦难和毁灭中呈现出来的抗争之美,而不在渲染苦难,只有这样才能揭示人性中的美。
D.人们在音乐中得到情感交流、体验等需要的满足,找到自己与人类世代流淌的情感之流的共鸣,并在交流、共鸣的过程中让人类美好的情感流入自己的心灵。
1.答案:B B 2段3行,说的是美学悲剧,而非悲剧美(答非所问)。(A在1段23行,C在2段2行,D在1段2行和2段7行。)
2.答案:A A 6段末和1段4行。(B 在3段首行和4段4首行,少“大多数美学家认为”限定,C在2段5行是“从而”,非“进而”。D在2段末倒数第2行,“这类悲剧性与崇高相去甚远”。“是”错。)
3.答案:C C5段首句,只有对苦难和毁灭的抗争,才能够揭示出人性中的美,不是“抗争之美……才能揭示人性中的美”,偷换概念。 (A在4段5行,B 在3段345行,D在6段123行。)
篇3:音乐的悲剧美说课稿
音乐的悲剧美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音乐的悲剧美》。
一、教学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在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创造和表现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同时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淡化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注重艺术实践,设定适当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等,发展学生想象力,进行音乐实践创造。
二、教学内容:
《音乐的悲剧美》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中体验音乐的美。在前面我们已经体验了音乐的优美、壮美、崇高美和欢乐美,为本节课体验、分析音乐的悲剧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选材上,由于学生对国外的作品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基础,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所以选取了近代中国声乐作品《松花江上》,作品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学生在情绪上容易产生共鸣。
三、教学对象:
高中生他们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教学过程可将视听、演唱结合,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音乐美。
四、教学目标:
1.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从而获得音乐悲剧美的体验。
2.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使学生了解作品中表现悲剧美的音乐语言。
3.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片段,以及进行简单的创作。
五、教学重点:
主要是组织学生探讨作品中音乐语言的特点, 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电脑平台 钢琴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是营造适当的课堂氛围,
我采用了课前播放音乐的方法,播放了华彦钧的《二泉映月》。
这样的设计意图是:
希望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更有易于学生对音乐悲剧美的最初体验。
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两幅体现悲剧美的绘画作品。
第一幅是油画《南京大屠杀》
这整幅油画由 “屠”、“生”、“佛”三联组成,画面主体是堆积成山的尸体。整座尸山的背景是奔流滚滚的长江。油画左侧一联为“屠”: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官站立着,其中一个正狞笑着擦拭沾满鲜血的战刀; 中间一联为“生”:在尸山的上面,一个孩子正趴在裸露着胸膛惨死了的母亲身上哭喊着; 右侧一联为“佛”:一位佛门弟子正拖起一位惨死老人的身躯,画家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含义。整幅油画震撼人心,一种悲悯之情油然而生。
接着导入到同样是表现抗战时期东北人民悲惨生活的绘画作品《流民图》。
通过一个设问:音乐——作为一种流动性的艺术又是如何让我们从听觉上获得悲剧美的体验的呢? ——导入课题:
这里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这两幅绘画作品,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悲剧美,因为从视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要比听觉上获得情感体验来的更快、更直接,从而为后面的'教学作一个很好的铺垫。
高一音乐说课 这个世界的音乐,标签:高中音乐说课稿,音乐说课稿,
接下来的过程呢,就是欣赏声乐作品《松花江上》。
首先是播放歌曲,让学生有个完整的体验。
接着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
简单地讲讲9·18日军突袭东北、沈阳,致使东北三省沦陷,东三省的人民流亡关外,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的悲苦怨愤之情。以及作者张寒晖谱写作品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介绍,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使学生从创作背景中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然后就让学生探讨:
这首歌曲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来表现内容的?
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
这样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在整体把握了音乐作品之后,就进行下一环节:
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及音乐表现。
这里主要是从怀故、漂流、呼唤三个基本层次去分析,而每一个层次,都分别从歌词内容和音乐要素方面进行体验。
比如说第一层次:怀故。
学生通过朗读歌词,可以体会到作品采用了描写家乡的美丽富饶方法来诉说,再加一声“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悲凄之情不堪忍受!
而音乐要素方面,可以听出是由两个基本重复的长乐句构成,教师再将节奏列出,
×·× × -∣ × ×·× ×·× ∣× ×-∣
让学生明白作品通过从容而深沉的音乐特点,描述了东北家乡的富饶美丽。再让学生哼唱级进下行的旋律,体会出流亡者被迫与亲人离散的悲痛心情。
那么第二层次、第三层次,都可以让学生朗读歌词,分析旋律、节奏等特点,教师再加以归纳和补充。
如第二层,旋律在小调上展开,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得到了展开,带有呼号、哀伤的色彩;内在而压抑及悲愤交加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东北同胞对侵略者的愤恨和控诉。
而第三层,是歌曲的高潮,让学生反复吟唱:“爹娘啊,爹娘啊”,
体会这种向亲人声声呼唤的呼天抢地似的旋律,并在全曲的最高音处形成爆发性的高潮。最后力度逐渐减弱,在较长的连续下行中将声泪俱下的悲痛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通过歌词内容的解读,音乐要素的分析,使学生达到情感的积淀,为下一步演唱作品奠定感情基础。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来演唱作品呢?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
然后学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有感情地演唱三个片段。
设计意图:因为音乐的语言只有在音乐实践中,才能体会得更深,让学生将情感体验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动情的演唱进一步切身体验音乐的悲剧美。
接下来的环节,是拓展表演。
教师在举例其他的悲剧作品。如:戏曲《窦娥冤》、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器乐曲《江河水》、《葬礼进行曲》等等之后,
让学生分两组,登台展示课前准备的作品。
1组: 小组演唱:歌曲《小白菜》
2组: 配乐朗诵: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
设计意图是:通过表演,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音乐的情绪,让他们在相互的交流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
最后是课堂小结:
先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要点:悲剧美的音乐表现和内涵。
教师最后做结束语。
九、教学反思:
本方案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作品结构的深入分析,会出现一定的难度而略感乏味,但作为一节音乐鉴赏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必要的讲解,如此,才能不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篇4:《幽径悲剧》阅读及答案参考
《幽径悲剧》阅读及答案参考
阅读《幽径悲剧》中的几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8分)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的桥头上,吊死鬼不会看到了,我才睁开眼走向前去。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小题1:“我”“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古藤的灭亡引起了“我”怎样的“闲愁”?下文中写了哪两件事体现“我”的“闲愁”,请作简要概括。(3分)
【答】
小题2:藤萝并不会“哭泣”,文中却多次写到它“哭泣”,请从思想内容和表达特色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2分)
【答】
小题3:作者说“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这是为什么?作者的痛苦仅仅是古藤的灭亡吗?(3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一棵幽径古藤被无端砍断,“我”悲哀(痛苦)至极(1分)
“我”怕见古藤枯干闭着眼疾趋而过。(1分) “我”隐约听到古藤的哭诉。(1分)
小题1:内容上:强调了藤萝无端被人杀害的委屈和无助,表达了对人们无心关注一棵古藤生死的不满(1分)表达上:采用拟人和反复的手法,进一步突出藤萝“无端被人杀害”的委屈(1分)
小题1: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注和热爱“感情太多”,而“别人”则忙着“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根本漠视古藤的存在或被毁,因而他们无法理解作者的痛苦(1分)作者借古藤的灭亡抒发了无端毁灭自然、毁灭生命的“愚氓”行径的痛恨(1分)也表达了对缺少情感共鸣的无奈和哀叹。(1分)
小题1: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
小题1:感知文章内容,描写内容及表现手法上来赏析。内容上强调了藤萝无端被人杀害的委屈和无助;表达上:采用拟人和反复的手法突出藤萝“无端被人杀害”的委屈。
小题1: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篇5:幽径悲剧 阅读答案
幽径悲剧 阅读答案
(1)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2)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①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②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③它们仿佛成了失掉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3) 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 疾趋而过.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的桥头上,吊死鬼不会看到了,才睁开眼走向前去.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1.第(1)自然段从三个方面描述了藤萝的.“特色”,请你仿照下面对藤萝第三方面特色的概括,完成对藤萝其他两方面特色的概括.(4分)
第一方面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方面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方面特色:藤萝的花在团团的绿叶中开放.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作者情感上的变化,请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吓了一大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自然段的内容对表现第(2)自然段藤萝被毁惨状内容的作用是(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中有三处画线语句,请你任选一处说明这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A._________句,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B.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第一方面特色:藤萝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树上,盘曲而上.
第二方面特色:藤萝的花散发出一股股幽香.(或:“藤萝的花香蓦地闯入鼻官”也可)(共4分,每句2分)
2.顾而乐之吓了一大跳我真有点怕走了悲哀至极(共2分,写对1处0.5分,写对2处1分,写对3处2分)
3.答衬托,反衬,铺垫,烘托均正确.(1分)
4.答案示例:
①比喻把砍断了根干的藤萝比作吊死鬼,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藤萝被砍后只剩下残肢在空中飘荡,无所依凭的惨状,更加强了悲剧效果.
②拟人赋予了被砍断了根干的藤萝以人的表情,思想,“微笑”一词形象地表明了花开的灿烂,繁茂,“来不及知道”表明事件发生的突然,整句话突出了藤萝在开花之时被人为地切断生命之源,砍成无本之木的惨状,具有强烈的悲剧效果.
③比喻,拟人把只剩残肢的藤萝比喻为失掉母亲的婴儿,“微笑不下去”,“痛哭也没有地方”则写出它们无力回天,无可奈何的感受.整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藤萝失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条件——根干后,只能渐渐枯萎至死的惨状,极具悲剧效果.(共3分修辞手法1分;表达作用说明2分.表达作用说明意思对即可.)
篇6:爱的诠释阅读答案
《爱的诠释》阅读原文
在美国芝加哥的西北角.有一个叫罗爱德的小镇。几个月前,该镇的教育主管部门为镇里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女教师举办了一次大型摄影展览、展出的都是教师以女儿为主人公的生活照片。出人意料的是,从美国各地来了2800多名记者,打破了美国个人摄影展采访人数的历史(纪 记)录。2800多人要吃要住,使得这个只有4000余人的小镇上大部分家庭成了临时的旅(馆 管)。
女教师名叫露易丝,今年46岁,自1991年起她一直在当地小学任教。她长相平平,与众多的平民百姓一样,她曾经失业,还有一段时间因为经济困难而与丈夫吵架,曾经生病住院两个星期,也曾经举债度日。但她与众不同的,就是坚持每天给女儿詹妮照一张相,从女儿出生到20周岁,足足照了20xx年,照了7300多张。她把这项活动称为“女儿每天都是新的”。展览馆共有八层展厅,全部用于这次展览。八层展厅被分隔成宽3.5米、长1500多米的展道,全都桂着詹妮的照片,从她出生到20周岁,以时间为(序 叙),一张连着一张。每张照片的规格都是一样的:高23厘米,宽20厘米,下面则写着拍摄时间和简要的文字说明:
今天,詹妮呱呱哭着来到了人间;
今天,詹妮在妈妈怀里吃奶;
今天,詹妮会笑了;
今天,詹妮发烧竟然达到38℃;
今天,詹妮会喊爸爸妈妈了;
今天,詹妮跟着妈妈上幼儿园……
据说,为了坚持不问断地拍摄,露易丝很少离开女儿詹妮,万不得已,她就请人(代 带)劳。20xx年间,她先后请丈夫和詹妮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13人帮忙照了43张。
平心而论,这些照片,从拍摄技术到画面内容,都很平淡或平凡,甚至有千篇 一律的弊病,比如詹妮在襁褓中的照片有110多张,坐童车的有90多张,躺着睡觉的有70多张,吃奶的有60多张,在浴缸洗澡的有50多张,吃饭的有1500多张,看书的有140多张,打球的有90多张……
( ),就是这些平凡之至的照片轰动了整个美国,让全世界为之感动,( )它体现了露易丝对女儿詹妮永恒无私的爱。去年,露易丝因此被评为优秀教师。
永恒就是美丽,执著就是艺术,平凡造就伟大。这是人们对露易丝这种做法的崇高评价。
露易丝的伟大,在于她能够把众人都能够做却不屑于做的事,不但认认真真做了,( )一做就是20xx年。
《爱的诠释》阅读题目
一、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非常平凡,没有名气。 ( )
2、与别人不一样,特殊。 ( )
3、很多内容都雷同,没什么大差别。 ( )
二、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
三、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 )
A、告诉读者她的经历
B、让读者感受到她的不幸
C、让读者感受到她的平凡
四、人们对露易丝的行为是怎样说的,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五、从下面选择关联词语,填在文中括号里。
不但,而且 然而 因为 虽然,但是
六、缩句。
该镇的教育主管部门为镇里一位名不见传的女教师举办了一次大型摄影展览。
七、我们为文章做一个总结,你觉得下面哪句话是非常合适的? ( )
A. 坚持下来是因为有一种伟大的爱。
B.平凡的人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来。
C. 好好爱自己的孩子,就是伟大的。
《爱的诠释》阅读答案
一、1、名不经传 2、与众不同3、千篇 一律
二、纪 馆 序 代
三、C
四、永恒是美,执着是艺术,平凡早就伟大。
五、然而 因为 不但 而且
六、教育主管部门举办了摄影展览。
七、A
篇7:爱的诠释阅读答案
争平
在美国芝加哥的西北角.有一个叫罗爱德的小镇。几个月前,该镇的教育主管部门为镇里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女教师举办了大型摄影展览、展出的都是教师以女儿为主人公的生活照片。出人意料的是,从美国各地来了2800多名记者,打破了美国个人摄影展采访人数的历史(纪 记)录。2800多人要吃要住,使得这个只有4000余人的小镇上大部分家庭成了临时的旅(馆 管)。
女教师名叫露易丝,今年46岁,自1991年起她一直在当地小学任教。她长相平平,与众多的平民百姓一样,她曾经失业,还有一段时间因为经济困难而与丈夫吵架,曾经生病住院两个星期,也曾经举债度日。但她与众不同的,就是坚持每天给女儿詹妮照一张相,从女儿出生到20周岁,足足照了,照了7300多张。她把这项活动称为“女儿每天都是新的`”。展览馆共有八层展厅,全部用于这次展览。八层展厅被分隔成宽3.5米、长1500多米的展道,全都桂着詹妮的照片,从她出生到20周岁,以时间为(序 叙),一张连着一张。每张照片的规格都是一样的:高23厘米,宽20厘米,下面则写着拍摄时间和简要的文字说明:
今天,詹妮呱呱哭着来到了人间;
今天,詹妮在妈妈怀里吃奶;
今天,詹妮会笑了;
今天,詹妮发烧竟然达到38℃;
今天,詹妮会喊爸爸妈妈了;
今天,詹妮跟着妈妈上幼儿园……
据说,为了坚持不问断地拍摄,露易丝很少离开女儿詹妮,万不得已,她就请人(代 带)劳。20年间,她先后请丈夫和詹妮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13人帮忙照了43张。
平心而论,这些照片,从拍摄技术到画面内容,都很平淡或平凡,甚至有千篇 一律的弊病,比如詹妮在襁褓中的照片有110多张,坐童车的有90多张,躺着睡觉的有70多张,吃奶的有60多张,在浴缸洗澡的有50多张,吃饭的有1500多张,看书的有140多张,打球的有90多张……
( ),就是这些平凡之至的照片轰动了整个美国,让全世界为之感动,( )它体现了露易丝对女儿詹妮永恒无私的爱。去年,露易丝因此被评为优秀教师。
永恒就是美丽,执著就是艺术,平凡造就伟大。这是人们对露易丝这种做法的崇高评价。
露易丝的伟大,在于她能够把众人都能够做却不屑于做的事,不但认认真真做了,( )一做就是20年。
阅读训练
一、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非常平凡,没有名气。 ( )
2、与别人不一样,特殊。 ( )
3、很多内容都雷同,没什么大差别。 ( )
二、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
三、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 )
A、告诉读者她的经历
B、让读者感受到她的不幸
C、让读者感受到她的平凡
四、人们对露易丝的行为是怎样说的,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五、从下面选择关联词语,填在文中括号里。
不但,而且 然而 因为 虽然,但是
六、缩句。
该镇的教育主管部门为镇里一位名不见传的女教师举办了大型摄影展览。
七、我们为文章做一个总结,你觉得下面哪句话是非常合适的? ( )
A. 坚持下来是因为有一种伟大的爱。
B.平凡的人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来。
C. 好好爱自己的孩子,就是伟大的。
知识积累
记住下面的词语和句子。
名不经传 与众不同平心而论 千篇 一律
永恒是美丽,执着就是艺术,平凡早就伟大。
习作链接
仿照例子写句子。
例:爱是收获而不是支出;
爱是 而不是 ;
爱是 而不是 ;
爱是 而不是 。
答案
一、1、名不经传 2、与众不同3、千篇 一律
二、纪 馆 序 代
三、C
四、永恒是美,执着是艺术,平凡早就伟大。
五、然而 因为 不但 而且
六、教育主管部门举办了摄影展览。
七、A
篇8:《伟大的悲剧》节选阅读答案
《伟大的悲剧》(节选)阅读答案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7、从这段文字中找出四个以上的成语(4分)
① ②
③ ④
8、“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这一日记表达了他怎样的内心感受?(4分)
答:
9、“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这句话表现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怎样的品质和风度?(4分)
答:
10、“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斯科特内心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答:
11、“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一句属于什么描写,衬托斯科特沮丧、失望的心情?(4分)
答:
12、“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答:
参考答案:
7、略
8、表达他角逐失败后极度失望、痛苦和无奈等内心感受。
9、坚毅、执着,绝不半途而废的高尚人格和坦然面对失败的绅士风度。
10、拟人。反衬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失败后万分痛苦的心情。
11、环境描写。
12、斯科特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心灵是高尚的。一切高尚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此句是主旨句,起点题作用
★ 春光美阅读答案
★ 落花之美阅读答案
悲剧美的音乐诠释阅读答案(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