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只嗑大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人与自然关系的几个伦理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几个伦理问题,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 目录
篇1:人与自然关系的几个伦理问题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几个伦理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身并不具有伦理意义,它只是人与人伦理关系的表现和中介;“人类中心主义”是把人类的整体利益作为评价和判断一切行为活动的标准的一种价值观,它并不必然导致人类沙文主义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相反,由此出发同样可以提出保护环境的任务和责任;一个存在物是否具有“内在价值”或“感觉能力”不是它们是否应享有道德关怀的依据,而主要取决于道德主体对他与这些存在物的.关系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为了保护全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人类理应为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做出贡献,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
作 者:孟桂英 MENG Gui-ying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人文教育系,江苏,南京,210038 刊 名: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XIAOZHUANG COLLEGE 年,卷(期):2002 18(1) 分类号:B82-05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 伦理关系 内在价值 道德关怀篇2: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
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
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误区主要是不承认自然万物自身具有生存、存在的权利,否认人与自然是一种伦理关系.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关系涵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两对基本关系.把自然万物纳入伦理思考范围,难点在于如何理解自然物的权利,以及人与自然物、自然物与自然物之间权利的差异.
作 者:董世峰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社科部,广东,深圳,518060 刊 名: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3 28(3) 分类号:B82-058 关键词:人 自然 权力 伦理 可持续发展篇3: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伦理关系
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伦理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伦理关系,是因为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有一定的道德意义,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的行为需要用道德要求加以规范,人与自然的.联系存在着诸多道德问题.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在双方的主体地位、作用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处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需要依据合理的尺度,其中包括自然的尺度、人的尺度、人与自然的关系尺度等,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存在和可持续发展.
作 者:马永庆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政治法律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齐鲁学刊 PKU CSSCI英文刊名:QILU JOURNAL 年,卷(期):2004 “”(3) 分类号:N031 关键词:人 自然 伦理关系篇4:伦理价值观念发展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伦理价值观念发展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伦理价值观念及其发展的趋向、特点、规律性等问题,是人们尤其理论工作者在我国价值理论、价值哲学深入研究中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拟对伦理价值观念发展中的几个关系,诸如:伦理价值观念发展与价值取向“多元性”的关系,与社会经济形态变化的关系以及与人的本质属性的`关系等不同层面作一探讨分析.
作 者:张宝印 作者单位: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陕西,西安,710068 刊 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YOUTH COLLEGE FOR POLITICAL SCIENCES 年,卷(期):2002 11(4) 分类号:B82 关键词:伦理价值观念 价值取向 社会经济 人的本质篇5:环境伦理并非人与自然间直接的伦理关系
环境伦理并非人与自然间直接的伦理关系
环境伦理并非是人与自然问直接的.伦理关系,而是指以自然环境中介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环境伦理是对传统伦理的拓展和超越.
作 者:陈俊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刊 名: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英文刊名: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年,卷(期):2008 “”(2) 分类号:X2 B82 关键词:环境伦理 传统伦理 公正篇6: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
人类社会早期,受制于自然界,人们仅有靠自然界供给的现有物质资料维持生存。
进入农业时代,人类开始征服、利用自然资源,出现了过度耕种、过度放牧、过度渔猎等。
到了工业礼貌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驾驭自然的本事越来越强,竭尽一切可能地利用、征服自然。但很多东西超出了自然界的承受限度,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我们要约束自我的行为,遵循自然界发展的规律,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与稳定。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度解读
1、利益至上
第一个阶段,人类把外面的自然,包括动物、树木、土地、矿山、海洋等,作为生产的资源,或者等待被开发的利益,他们研究的是利益。在他们的认知里,植物、动物与人中间有一个泾渭分明的障碍,它们不属于人类。如果不是很有必要去接触,就不会接触。如果必须要去接触,必然是想去控制和支配,拿它们换利益。处于这个阶段的人,他对自身的态度也是这样的,不是异常在意自我是不是真的感觉好,在他真的累病之前根本就不会关注自我的内在和谐以及健康。
2、拆分研究
第二种情景是已经上升了一点的意识,虽然他暂时还不能感觉到自我的宇宙就是人体。如果他生病了,不会明白自我是能量体或者情绪、感情各方面出现了问题。他不会感觉到自我各个能量体之间的连接和自我宇宙的整体性,就像他也不会认识到外在世界的整体性。
可是这个阶段的人会好奇,他们会好奇更大的宇宙是怎样运作的,所以他们会去摸索一些规律,比如主动地去预测天气,他们会观察各个物种生长在什么地方。他们其实对内在、对外在的观念是一样的,这种观念很机械。外面更大的自然和其他的生命体对于这种能级的人来讲,就是一个生物机制,并且这个生物机制是能够拆分、能够重新组合。他们会把很多现象归结为某种效应,比如他们会提出温室效应,人口的相关效应。
他们对生物机制是有必须认识的,可是他们无法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所以他们会对自我的各种疾病有必须的生物性认识,却很难真正去了解自我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之间具有联动性、相关性,他们倾向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3、感性柔软
再往上头发展一些意识的人,稍微感情色彩重一点,他们会痛心疾首。比如他们会认为人类迫使自然被摧残,并且所以遭受了自身的灾难。就像他们自我生病的时候,也会痛心疾首,自我过去竟然喝了那么多酒,竟然那么多次晚睡,竟然抽了那么多的烟,使自我的身体遭受了摧残。
但这种意识能级的人,对他们而言,更大的自然界的领域是完美纯净的。每一件事物都很完美,他们很容易回归自然,喜欢大地山林,因为他们会在自然界找到自我内心很渴望的保护感。他会到海边把自我的脚埋在海水沙子里面,到一个森林里去拥抱一棵大树。他相信那样的感觉是他的救赎。
这种人其实蛮感性的,对待自我的身体,对待自我的生病,他们也会变得比较不一样,比如当他发现自我手部的皮肤开裂的时候,会满怀着完美的感受,给自我手上涂上护手霜。
4、淳朴自然
意识能级比这个程度发展得更高一点,他们对待自身和整个自然界的态度又会发生一个变化,他们比那种脑子里有过多感性的人更加简单一点,会跟大自然坚持一个更加友好却更加简单的关系。他们对待自我的身体像好朋友一样,对待外面的自然界也不那么排斥,他们也会惊叹于造物的神奇,惊叹于自然界的美丽。
可是他们不会把自我意识上过于丰富的情感投射到所看到的一切,投射到自然。所以这种爱是更简单的一种爱,不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过度的情绪的干扰。比如林黛玉那种,自我心境不好,看到大自然就哭得一塌糊涂,心境好的时候看到大自然又觉得春光明媚。
成长到这个意识的人,他们跟自然的关系也很友好,可是这种友好很自然,就像家人,就像手足,就像是一体。他们会在没有负载过度的情绪的状况下,主动对自我的身体或者对外界的自然界报以更多的照顾,已经开始有一些付出性的能量。就像最近比较火的电视剧《庆余年》里一句台词,“生命会为自我找到出口。”
5、灵性管道
再往上振动频率更高一些,自我的小宇宙和更大的宇宙会有很多的相通的地方。在这样的意识能级下,人是具备一些管道属性的,比如会更多地走进大自然,会主动地把自我的管道——自我的宇宙和自然界更大的宇宙相连,用于恢复自身的能量,用于保证生命的元气。可是他们是很自然而然这样去做的,比如他觉得身体很难过的时候,会到自然界里去静坐一下,然后他就会恢复自我的生机。
可是他不必须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很单纯地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种管道。因为他是来自于一种直觉,这种直觉来自于细胞的记忆,是长期进化之后的经验。当一个人很单纯很具备灵性的时候,整个大自然好像都是他的伙伴一样,用彼此的拥抱诉说来抚慰自我的灵魂。这样的人会比较敏感,这个敏感主要是在精神层面,有很多的古老的意识存在于他的直觉里。常常在更大的自然里得到启发,常常懂得跟身体对话,也常常会被自我身体的状态、内在的宇宙启发。并且他会明白,这种启发是来自于更高的灵性。尽管他可能说不清楚中间的道理,但他就是明白,他明白自我在什么样的状况下能够去自然界接触哪一类树木疗愈自我,能够吃什么样的草药疗愈自我。我们很多中药的药用价值都是在这样能级下的人发现的。
6、高度智慧
再往上就更不一样了,他们对于自我自身和外在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十分整体的意识。他会透过内在的意识去了解自我和了解自我外在的自然——内在的小宇宙和外在的大宇宙,他会有很多很多的智慧。这个能级会有很多智慧,并且这种智慧根本不是心理和智力层面的,也不是知识层面的组合,它是源自一个十分深刻的内在经验,这个内在经验源自于他以往到达过的意识巅峰。
比如大发明家特斯拉,他的很多很深刻的对这个世界的意识,源自于过去六次元的一个内在经验,所以他能够意识到,也能够感受到整个自然远远不是外在的相所显现的那样,他会明白自然界的多元和无限的倾向。对于这种能级来说,自身身体里面的变化、物化和整个大自然的变化、物化,都是一种无穷无尽的美,都是充满了造物创造狂喜的力量的源泉。
到达这个能级的人的意识是比较高的,所以他们对待整个自然界、更大的宇宙或者自我内在身体和一些疾病的理解也是深刻的,他明白自我正在使用着自我的身体,他也明白自我不是更大的自然的拥有者。他明白自我的身体和这个世上的一滴水一粒灰尘一样,属于更大的宇宙和自然的`一个部分。并且他们看待问题的眼光不是局限于个人的,上升到了整个世界、整个星球、整个宇宙。人和自然的平衡在他们的意识能级是一个宇宙性的话题,所有的生命是星球级别的话题,绝对不是个人恩怨的问题。
7、天人合一
意识到达第七境界的人,他们会十分明白自我和整个自然是共通的,也就是道家说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他们明白自我身体的小宇宙和外面更大的宇宙完全是一体的。
对于这种意识能级的人来说,世界上的一切,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源头无比美妙的神圣的创造。他是超越疾病的,也会超越意外伤害、自然灾害。
这些人十分清楚,人类和自然的命运不仅仅相连,并且根本就是同一回事,自我就是万物,万物就是自我,根本就没有独立于万物之外的自我,甚至他不会努力地去协调自我和万物之间的关系,因为本来就是一体,本来就是一,所以他们不会认为自我是山之外的山,人之外的人,万物之外的万物。
无论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什么,对他们来说,并没存在之外的存在,当他和山在一齐的时候,他就是山本身;当他和石头在一齐的时候,他就是石头本身;当他和水在一齐的时候,他也是水的本身。同样他也和源头时刻融入在一齐,他不是源头之外的一个追随者,他甚至具备源头本身。他跟自我的身体、心灵完全是一个合一的状态。
他所有的表达、所有看问题的角度都已经到达了一种没有角度的角度,因为万事万物都是他的表达,他不会替万事万物去表达。但他会明白,他的表达是万事万物表达的其中一个和谐的声音,他说的话类似于大音希声,所以他也不会刻意去执着于任何比这个低的概念,比如什么该杀不该杀,该吃不吃,有病没病。对他来说这一切是消融的,如果说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神的一部分,同样他也是病毒的一部分。
在他的神性里面没有他之外的存在,他存在于存在之中,它与存在合一,完全没有外在也没有内在,是一个内外消融的状态,这种状态比较难以描述。可是他对于自我的身体并没有刻意的执着和刻意的放弃,因为他允许自我内在的宇宙成为更大的宇宙的一部分,并且他不会有成为的概念,因为他随时能够是更大的宇宙,也随时能够是更小的宇宙,他的意识跟道是完全协调的,是道本身,大无其大,小无其小,内无其内,外无其外,没有上下左右,甚至没有任何自他分别。这种人的意识基本上不受维度的限制,能够跟这个世界上振动频率最高的合一,也能够和振动频率最低的合一,并没有他所排斥的一切,
所以这种人也不会有病,因为病对他来说是一种概念,他会允许一切症状在他自我身上发生,就像一切的东西会来也会走,他也不会主动去排斥,无论此刻正在发生什么,本身就是我这个宇宙的一部分。所以任何现象对于他来说只是正在发生的现象,只是正存在的现象,一切都是最好的发生,这个“好”不是好坏的好,这个“好”就是最理所当然的意思。对他来说,这个世界的一切是理所当然。自我的命运和整个世界的命运只是同一件事情,没有什么区别。
他也不会为自我或为外界有剩余的低于这种意识的任何感情,这种状态就是道家说的太上忘情,无情就是上善,上善就是无情,这是一种遵从于所有的平衡的能级。当然,他对自我也是如此,对外界也是如此。他并不会对自我比对别人更好一点,也不会对别人比对自我更好一点,是完完全全的内外相融的平衡状态。
不一样层级的人对待疾病的态度不一样
1.被动承担,负向解读
第一层面的人会把对整个自然的态度投射到自身,尤其在生病的时候,他们会把疾病看成一个对自我的很大的伤害、妨碍。当他的身体正在承受痛苦,无法忍受的时候才会注意到疾病的存在,在此之前他们其实根本不管的。他们就觉得,只要你今日还没有来找到我,关于怎样样让自我协调的问题是不用去想的。
2.善于从局部找原因
第二种人喜欢找原因。一旦他得病,不会试图恢复整体的平衡。他只是想找原因,到底是什么病毒?这个病毒是不是没发现过?我是不是因为拉肚子?我是不是因为接触了什么样的人?我是不是因为遗传?这些人对大自然的态度也是这样的。他会去找原因,可是他不会在意整体性。
3.易被疾病引发激烈情绪
第三种人由于情绪异常大,所以真的生病了以后,他会觉得疾病的打击是情绪化的,会觉得自我倒霉了,命运不公平。如果一旦受到了疾病的侵袭或者感染,他们的反应很激烈,他们会把自然界发生的一切解读一种痛苦和折磨,也会把自身的疾病解读为痛苦和折磨。
4.善于主动探索出路
在往上的一种人会比较努力地去解决问题了。当他发现自我的失衡状态或者自然的失衡状态,或者自我的疾病,立刻会做出一个反应。比如当他发现自我的肺有问题,立刻会去戒烟;当他发现自我过于肥胖,立刻会改善饮食;当他发现自我缺乏什么维生素的话,就会立刻去补充;当他发现自我的机体活力在下降,就会立刻去运动。他们会很善于主动寻找任何一个能够帮忙自我回归平衡的事情,这种人在生命当中是比较主动的,他们对自然也有一种主动。我怎样去改善空气,改善土壤,我要找一个方法。
5.听从自然,信任直觉
再往上头的人,他们会在找方法上进一步提高,除了大众相信的那些方法,他们会觉得自然界必须会有更好的方法,因为他们比之前的人更加合道,会更亲近自然。所以,他们觉得大自然必须会有它的解决办法,大自然是所有的能量的来源,他们会去效仿自然,会去听从自然。对自我的身体也是这样的,他们除了到医院去看病,他们会相信,整个自然因为他的生命态度在疗愈他。他会相信,如果他到草坪上去,贴着大地,开始欢笑的时候,他会得到疗愈。
6.从内在寻找外在的答案
再往上头,他们如果生病了,就会引发他们的思索,会不断地反省,我的思想、我的生活方式、我的情绪是出了什么问题把我今日搞到这一步?他会很主动地去内求,经过去寻找自我的内在经验,去寻找自我内在的课题来了解外面更大的宇宙。
7.内在的一切就是外在
可是对于比他们的能级更高的内外已经消融的人,自我的健康状态其实就是反映了人类的进化和转化的过程。如果外界在下雨,他体内也必须在下雨,个人所参与的只是更大的宇宙机器,自我是宇宙大脑的一个神经元,自我是宇宙的一部分。他自我所有的经验,他会明白这是所有宇宙总体经验的一个部分。所以他们也就把自我看成是万物的源头、宇宙的一切的一部分,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所以我想对大家说,人对于自我和对自然的态度,其实都是一样的。
每一个层级之间其实也不是这么泾渭分明,人的意识常常也是会波动的。可是从一个层次到另外一个层次往往进展的过程会很缓慢,会经历很多的进化。有的时候促使一个人的意识从一个层级立刻跳跃到另外一个层级,是会伴随着一些很突然的事件,比如旧有的行为模式突然中断,或者遇到了一种突发的事情促使他把所有的焦点放到意识进化上来。比如人类不加思索地挥霍自然资源,把所有的矿都挖了,把所有的森林都砍了,整个人类就会显化出来一些突发事情。这种突发事件是很多的,不光是某一类病毒和瘟疫的爆发,还有雾霾等其他的自然灾害。
可是,如果你把更大的世界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你就会看到宇宙的整体为生命的意识能级进化所做的所有的平衡,其中的必要性。
我给大家分享这些也是想给大家多一个思路,是否有人愿意从更多的角度去研究、去看待病毒这个问题,看待意识的问题,看待自身的宇宙和外面更大的宇宙和我们此刻当前人类面临的问题。
可能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是在接触一个全新的概念,可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是已经十分熟悉的事情了,只可是是古老的轮回当中的事实和历史。那就是,你不仅仅有着灵魂和肉身,你和更大的自然还是一个统一的精神体,一个统一的能量载体。所有的万事万物是同一个体的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内在完全是相连的能量,甚至是相连的结构,甚至是以一种自我不曾觉察的方式一向在互动。
如果你能够看到这一点的话,可能会明白疾病在体内构成的过程,也同时会明白我们外在的一些问题是怎样在自然界里面构成的。
其实每一件事情不存在什么好和坏,你把它解读为疾病或者苦恼的话也是源于概念,因为你与整个自然、宇宙是一个整体,所以你是在一个更大的平衡性之中的,所以遇到任何事情,你并非是无助的,你自身就具备自我成长、自我疗愈和解决一切问题的本事。
我们真的是与更大的自然相通的能量体,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对疾病的态度,和对自身的态度其实是呼应的,是一回事。如果生命是一条锁链,你只是你的外在和你的内在中间的一环。你就是一个宇宙,如果你的宇宙失去平衡,你可能有情绪问题,也可能会生病,然后你就会看到你自我的态度,你是不是生病了就很恐惧、很排斥?
所有的一切其实在你的细胞记忆里都有答案,在更大的宇宙里也有答案。你的内在觉知、你的思想、你的记忆、你的身体的感觉、你处理疾病的方式、你体验外在的所有的方式,其实反映了当下在整个自然链条中间,你这一环是怎样的一环。
篇7: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
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长期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由基本和谐逐渐走向对立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加速.科学技术本应成为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力量,因为有了人类思想意识的作用,使得科学技术产生了正面和负面的双重作用.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是人类必须思考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 者:易永卿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学报>社科编辑室,湖南,益阳,413000 刊 名:经济与社会发展 英文刊名: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年,卷(期):2004 2(7) 分类号:B022.2 关键词:人 自然 关系 科学技术篇8:人与自然的关系作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文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和本质和谐是指系统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配合得匀称和得当。一个生态系统,尤论是在全球、地区,还是局部区域,都是复杂的牛物群落与所处的环境(包括水、大气、土、岩石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对稳定又有自组织功能的一个系统,水是其中最活跃、最重要的控制性要素。在润泽万物的同时,水又以其自身的丰枯规律、动力特性,影响着整个自然界的演进和变化。生态系统所有生命要素因水而生,依水而存,对水的量变和质变十分敏感。兴水利、除水害,人类社会在与水的相依相伴中,在与水的抗争中,得到了繁衍和发展。在治水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所谓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指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与协调。在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的框架下,处理好人类活动与水利水害的关系,合理地趋利避害,正确对待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降低水污染等人为灾害,在将水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程度降低到可以承受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人类活动对水体循环的干扰,减少人对水的侵害;处理好人类取用水与自然界其他用水的关系,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在能够保持水体基本功能、水资源可以持续利用的状态,使水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能够为整个自然界造福。
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反映出价值取向的变化。由“以人为中心”和人控制自然、统治自然的价值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变化。由孤立的、单目标的思维模式,转变为系统的、全面的、辩证的思维模式,由以往的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转变为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保护相协调,统筹考虑各种利弊得失,在改造自然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兼顾自然界的和谐与稳定。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涉及治水的方方面面,从思路、对策、措施,到规划、设计、管理,都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是人类总结经验教训后的必然选择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漫长历史中,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较小,人与自然保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在哲学上,强调“天道”和“人道 ”、“自然”和“人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的观点。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孔子提倡“天命论”,把“天命”奉为万物的主宰,要人们“尊天命”“畏天命”;老子主张 “自然无为”,认为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这种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点,造成了中国占代一种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在对待洪水方面,“择丘陵而处之”“顺水所向,迁城邑以避之”进行避洪,“疏九河”进行分洪,在大河两旁留出足够空间使水“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进行行蓄洪,这些都足这种思想的反映。在水土资源开发上,先秦时期,强调“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不树者无椁”,对于保护植被、植树育林等起到很好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肆无忌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同时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无底的垃圾箱,毫无顾忌地向其中排放废水、废渣、废气。近几十年来,我国“改天换地”行动空前,为了负载过多的人口,争取更多的空间,生产足够的粮食,人们侵占河滩,围湖造田,毁林(草)开荒;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人们建起一个又―个蓄引提工程,可以让黄河断流,让海河干涸,把地下含水层疏干,利用每一滴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污水、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人江河湖泊。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指出,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人人心的今天,面对我国水资源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由“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治水实践的必然选择。当然,这种选择不是遥远过去的简单重复和回归,而是全面的发展和升华,是基于对治水规律更深的理解和把握,是基于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和渴望。
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在治水中把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路子
日月运转不止,江河奔流不息,大自然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人类取水、用水、排水,水进入了人类社会,治水活动又需要遵循社会规律。只有在治水实践中不断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并遵循规律、利用规律,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1.在整个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框架下,统筹考虑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流域是水资源的载体,任何河流、湖泊等水体都与其所在的流域休戚相关。健康的河流、湖泊必须有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作为基础和支撑。治水实践不能就水论水,要从整个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框架下,考虑水资源问题的解决。
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既包括湖泊、河流、湿地等水生态系统,也包括森林、草地、农田等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主要是指对流域内的水、土地、湿地、植被等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限制或消除引起生态系统退化的各种干扰,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流域内植被、湿地等保护和修复,对于缓解洪涝、干旱灾害,减轻土壤流失和水污染问题将发挥一定作用。从水文学的角度看,森林植被及其下面的土壤,就像海绵一样,当降雨发生时,可以吸纳一定数量的雨水(洪水),然后逐渐释放出来,流人河流或渗入地下含水层。如果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雨水汇人河流的速度加快,对于我国降雨在时间上分布极不均匀的现实而言,这无疑加重了汛期洪水和非汛期干旱缺水的程度。另外,植被的退化,也将使土壤受到雨水侵蚀的程度加重,增加了江河湖库的淤积,加重了洪灾,也对水资源开发利用造成不利影响。湿地具有类似的作用,在雨季涵养洪水,在旱季可以逐步利用。有研究表明,流域每增加1%的湿地面积,河流的洪峰就会减少近4%。同时,植被、沼泽和其他形式的湿地,可以自然地过滤水流中的污染物和过量养料,阻滞沉淀物,提高水体的抗污染能力。
近几年,在植被恢复中,强调利用自然规律,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结合局部的人工措施,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践表明,一些退化土地封育三五年后,植被的覆盖度可大于0.6。对于大规模的退耕还林 (草)、封山禁牧、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虽然可以从大的区域范围内考虑其经济效益问题,但是必须从长计议,解决好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问题,建立良性发展机制。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坡改梯、小水窖、集雨水柜等措施,建设一定数量的高标准农田,解决农民吃粮和发展问题;通过发展人工草地灌溉的“牧
区水利”,解决休牧、禁牧后的牧业发展问题;通过发展小水电代燃料、太阳能、沼气、薪炭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使大面积植被恢复可以持续进行下去。
’98水以后,在长江中下游等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退田还水(江、湖),保护湿地和水域,使入水争地问题的`解决有了良好开端。但是,我国毕竟是人口大国,土地资源宝贵,需要做好水体、湿地利用的文章,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利用好水体、湿地,需要统筹考虑水土资源利用,核心是利用好水,如种植水生经济作物、水产养殖、发展旅游农、业和湿地牛态旅游等,形成洪水经济和湿地产业,使人与水找到新的平衡。
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涵养水源工程建设,对地下水超采区进行回灌、补给利保护,对生态脆弱区的牛态系统调水进行修复,对干旱湿地进行补水等,这些有益的尝试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洪涝灾害不可避免,洪灾损失可以减轻,建立人水共存的洪水管理模式
我国江河下游约有100万km2的冲积平原,是江河洪水泛滥、泥沙淤积的产物,也是我国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由于土地肥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许多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我国业已形成的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不可能、也没有办法作大的调整和变化。洪水泛滥、河流改道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当今社会所无法承受和容忍的。因此,那种让河流不加约束、任意流淌、回归自然状态的思路是不现实的,也绝不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表现。
洪水足不可能根治的,即使防御洪水的标准达到了规划设定的标准,仍有发生超标准洪水的可能性,况且我国江河的防洪标准还很低。因此,必须抓紧水土保持、水库、堤防、蓄滞洪区、调度体系等防洪安全体系建设,将防洪安全标准提高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在易被洪水侵害的地区,要建立有利于减轻洪灾损失的生活模式、经济模式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在与洪水的抗争中,学会人与水共享空间,减轻洪灾损失。此外,研究洪水规律和特性,利用洪水的冲刷和造床功能来减少淤积,治理河流,如黄河的调水调沙试验;加强水库汛限水位的研究,提高雨洪资源化利用程度等,都是利用洪水、变害为利的探索。
3.干旱问题不可根治,缺水问题可以缓解,建立合理协调的用水模式
干旱是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由于可更新利用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丰枯变化,十旱问题不可避免,也不可能完全根除。在我国干旱、半干旱等
★ 网络伦理问题探析
★ 人与自然作文
★ 人与自然观后感
★ 人与自然优秀精选
人与自然关系的几个伦理问题(共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