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集控控制模式以及应用的技术电科论文

时间:2023-05-19 03:39:08 作者:Nancee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Nance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电厂集控控制模式以及应用的技术电科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电厂集控控制模式以及应用的技术电科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电厂集控控制模式以及应用的技术电科论文

电厂集控控制模式以及应用的技术电科论文

1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因为信息技术的提升,人工作业负担有所减轻,但是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有所提升。在集控运行模式操作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控管理操作技术,将会造成巨大损失。首先就是要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对集控运行模式非常了解,对操作技术熟练掌握。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实现资源和技术的合理配置,对完善电厂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有很大帮助。作为工作人员,还应培养团队意识,实时共享工作资源,共同进步,实现电厂管理水平根源性提升。不仅如此,电厂还应定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更新管理理念,补充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电厂集控运行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2注意每一个细节

电厂集控运行过程是一个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过程,因此,任何一个环节出差错都会造成重大事故,甚至波及其他范围,在工作中注意每一个细节,做到一丝不苟、反复核查尤为重要。在集控运行操作中,应当划分出若干个工作步骤和环节,每个环节独立完成工作又与总体密切相连。集控运行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微处理器,面对各种复杂情况,微处理器都可以做出迅速判断和处理。在电厂集控运行管控模式中,硬件维护很重,而软件方面的细节问题也不容忽视,应把软件方面的问题当作核心问题重点对待,应该将硬件和软件统一起来,做到协同工作、协同更新。

3集控运行管理中会出现的问题

在电厂集控运行控制模式中,会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确保集控管理正常运行。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主汽压力控制系统、过热气温控制系统和再热气温控制系统等方面。在主汽压力控制系统工作过程中,工作难度系数较大,工作方式和流程较为复杂,因此该系统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工作成本升高,工作效率降低,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过热气温控制系统工作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干扰,例如燃水比例、给水温度和受热面结渣程度等,任何一个因素有所干扰,都会导致该过程出现问题,导致过热气温控制系统调节质量有所降低。与一次气温控制系统相比,再热气温控制系统更为繁杂,工作起来难度更大。总而言之,集控运行控制模式存在一些不可小觑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工作的有序进行,都可能导致成本升高、减少效益、发生事故等问题,导致工作任务和最终任务无法完成。这些问题都是电厂在日后生产工作中应当注意和需要改进的问题。

4在实际应用中改进集控运行管理

电厂管理模式的改变与更新使得人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及安排发生变化,应重新规划工作安排和工作,重新划分职责,确保工作有序进行。在工作中遇到的漏洞例如夜间无人看管等问题要及时解决,保证企业生产和作正常进行。要做到在集控运行模式改进的同时人员配置也要跟上,协同发展,完成目标。

5总结

电厂集控运行控制模式是在传统管理模式基础上全新的管理模式,对电力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了解集控运行模式,熟练掌握集控运行模式操作技术,有助于降低企业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效益。电厂应该根据自己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集控管理办法,确保电厂安全运行,提高经济效益。

篇2:浅析电厂集控设计与运行技术论文

浅析电厂集控设计与运行技术论文

1 电厂集控运行概述

1.1 集散控制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Total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以下简称DCS系统,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全分布式控制系统。自20世纪70年代第一套DCS系统问世以来,已经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遍及冶金、石油化工、纺织、制造和电力等行业。

该系统的主要特征在于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DCS系统向着网络化、实时化、高集成方向发展。DCS系统的产品繁多,但从系统组成来看,主要包括通信部分、集中管理与操作部分、分散过程控制部分,三者以通信部分作为纽带实现数据交换。

1.2 运行条件

作为电场生产环节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DCS系统需要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和硬件技术的支持。还需要拥有良好的外部环节,包括不断电的电源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接地系统、集控室以及合理的线路布置。

1.3 系统特点

①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DCS 系统是常规控制系统的延伸,在软硬件方面使用模块化设计,可适应多种不同的生产过程,同时采用大量标准化、通用化的技术,如PC机、PLC、操作平台等,使系统具有很高的兼容性。②控制能力。DCS 系统当中通过软件实现控制功能,不仅具备常规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还可通过优化控制算法提高控制能力,提高系统的稳定性。③人机互动。DCS系统使用图形显示系统和计算机外设(键盘)进行操作,直观反映现场信息,值班人员可随时查看任意画面,同时通过外设键入指令,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具有实时性,实现这一特点的关键在于分散过程控制层和通信系统。

2 电厂集控设计

某电厂拟安装2套发电机组,其中1号机组汽轮机1台,锅炉2台;2号机组汽轮机1台,锅炉1台。

2.1 系统设计

2.1.1 结构方案。DCS系统的设计应能够覆盖拟安装的2 套发电机组以及温度控制、湿度控制、减温减压站、公用系统等对象,实现集中远程控制。系统结构层次以图1所示为参考,设现场分布过程控制层、集中操作与监控层、综合管理层。组件多组双CPU冗余服务器,3号锅炉安装FSSS(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2套发电机组通过控制线缆分别接入6套AS控制站,公共系统等通过现场总线接入AS控制站。接入7组OS控制站、1个历史站、1个工程师站,以工业以太网组成网络通信。

2.1.2 硬件选型

①分布式过程控制层。分布式过程控制层的核心使用西门子S7系列PLC(S7-200/300/400),设置6组冗余控制器分别控制2套机组及公用系统等。锅炉控制器使用3组CPU417-4H,汽轮机控制器采用2组CPU417-4H,公用系统采用1组CPU417-4H,使用PS407电源,通讯模块使用CP443-1、SM321、SM322、SM331、SM332 和ET200M等。

②操作管理单元。操作管理单元的工程师站的主要设备为戴尔工业控制计算机,采用西门子Step7V5.3编程平台,程序需要具备数据采集功能、回路控制功能、连锁控制功能、流量累计功能等。操作员站的工作平台统一为戴尔工业控制计算机,分配6台计算机控制锅炉,每台锅炉分配2台,汽轮机和公共系统由剩下的3台计算机控制并互为冗余,3台计算之间均可进行数据交换。组态软件使用WinCC V7.0。

③通信。CPU417-4H为西门子S7-400系列专用高性能中央处理器,带有2个通信接口:MPI/DP和DP专用接口。MPI接口可建立32个节点的简单网络,数据传输速率187.5Kbit/s。CPU可以通过通信总线与总线上的节点以及MPI 上的节点建立64 个连接。DP 专用接口为PROFIBUS总线,可实现冗余、分布式自动化组态,便于使用,可将分布式I/O作为集中式I/O来处理。每个CPU需要对ET200M 从站分配独立的IP(PROFIBUS-DP 站地址),配置CP5611TO通讯卡,分配独立IP。各层级当中的通信网络为同一个网络当中的不同网段。线材采用专用DP线,保证通讯质量。

④实现功能。一是主画面控制。主画面显示生产流程当中的各个环节检测值和设备运行情况,按生产流程依次显示。同时,给每一个控制回路设计独立控制面板,显示方式为弹出。用户可点击主画面当中的相应控制键进入需要的控制回路,操作员可在该控制面板上进行手动操作、调整参数等操作。二是显示历史曲线。对液位、温度、流量、压力等进行历史曲线显示。三是报警。若系统当中出现故障,系统会给出提示,提示内容包括软硬件的故障信息。其中,软件故障信息包括调节超时、检测值超限等用户自定义的故障;硬件故障则包括通信故障、无法启动电机等。四是参数集中显示。以表格的形式根据用户需要集中显示过程控制当中的重要数据,方便用户了解现场运行情况。五是参数设置。参数设置只能在工程师站进行,并且需要相应的控制权限,用于修改重要参数如PID控制参数等。六是打印报表。累计班别生产流量,并提供打印功能。

2.2 集控室布置

集控室作为DCS系统的`中控室,操作员站、历史站和工程师站都集中于此,是整个生产环节产生的控制信息、监控信息的集散地。承担着生产指挥、调整、操作和监控的任务,布置大屏幕、电视监控和紧急停车等备用手动操作装置,方便全电厂的信息交互和展示。整体规划,按美观原则布局。

3 集控运行注意事项

3.1 建立良好的集控运行环境

DCS在运行当中对外部环境十分敏感,良好的外部运行环境对于DCS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有着积极的影响。若对外部环境不重视,可能有如下问题:①电子室温度控制不到位,极易产生静电干扰;②电源不稳定或接地系统不合理等;③电缆屏蔽措施不到位,易引发DCS系统误操作。这些问题应高度重视起来,一旦有故障出现,应及时停机维修,确保系统安全。组建专门的集控室操作组,安排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实力强、懂设备的专业人员负责监控DCS的运行情况。集控室应营造成整齐、柔美、明亮、优雅的环境,给予集控室内的工作人员舒适的工作环境。

3.2 加强设备管理

首先,明确集控运行与生产的界限,划分设备权责,从制度上清除设备管理死区、盲区;其次,建立备用通信信道,电厂与集控运行中心间的通信信道、协议、设备匹配是影响通信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建立备用通信信道,同时加强通信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再者,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生产,不放过设备的任何一点细微变化,实时了解设备动态,制定应急方案,防患于未然;最后,重视DCS 系统软硬件的更新维护,软硬件是DCS 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良好的运行状态是确保DCS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

3.3 人员配置管理

技术人才是发挥先进技术的有效保障,所以电厂DCS系统的运行也需要专业的人才,确保DCS系统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其一,权责分明,确保DCS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DCS系统以微处理器为基础,依靠软件实现信息交互和分布式控制。因此,不可出现人为的随意操作,明确操作人员职责,确保软件、硬件的良好运行状态。其二,24h全天候作业,规划好工作人员班次,这是由电厂的生产时间决定的,无论何时集控室都需要留有值班人员。其三,建立长效培训机制,确保每一名在岗人员均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4 结语

DCS系统对于电厂的自动化生产有着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电力生产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使电厂生产管理有了突破式的发展。因此,本文对DCS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简要的探讨,突出了DCS系统的基本构成,并总结了该系统的运行条件及注意事项,而其关键就在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优秀的设备管理以及人员配置管理。稳定、可靠的DCS系统,对于电厂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故障处理和安全启停有着重要的作用。

成品油的营销模式电商论文

石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模式探讨的论文

全科医学培养模式

浅谈会计控制论文

环保局污控科工作总结

探析基于电商平台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论文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论文

金属工程质量控制论文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初探论文

电厂集控控制模式以及应用的技术电科论文(集锦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电厂集控控制模式以及应用的技术电科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