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芸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初二数学方差和标准差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初二数学方差和标准差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初二数学方差和标准差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数学方差和标准差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若一组数 据1,2,3,x的极差为6,则x的值是( )
A.7 B.8 C.9 D.7或-3
2.(小明与小华本学期都参加了5次数学考试(总分均为100分),数学老师想判断这两位同学的数学成绩谁更稳定,在作统计分析时,老师需比较这两人5次数学成绩的( ).
A.平均数; B.方差; C.众数; D.中位数.
3.若一组数据1,2,x,3,4的平均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A. 2 B. C. 10 D.
4.刘翔在出征北京奥运会前刻苦进行110米跨栏训练,教练对他20次的训练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他的成绩是否稳定,则教练需要知道刘翔这20次成绩的( )
A、众数 B、平均数 C、频数 D、方差
5.为了考察甲、乙两班期中考试数学成绩的波动大小,从这两班各抽10人的数学成绩进行比 较,算出甲班10人的成绩方差比乙班10人的成绩方差大,由此可估计出 ( )
A.甲班比乙班整齐 B.乙 班比甲班整齐 C.甲、乙两班成绩一样整齐 D.无法确定
6.甲、乙、丙、丁四名射手在预选赛中所得的平均环数 及其方差s2如下表所示,则选拔 一名参赛的人选,应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7.一组数据的方差是2,将这组数据都扩大3倍,则所得一组新数据的方差是( )
A.2 B.6 C.9 D.18[来源:学。科。网]
8.将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值都减去同一个常数,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平均数不变 B.方差和标准差都不变
C.方差改变 D.方差不变但标准差改变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在手拉手,献爱心捐款活动中,某校初三年5个班级的捐款数分别为260、220、240、280、290(单位:元),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_元.
2.下列数据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的一个样本:101、102、103、99、98、100,求得样本方差为_ 。
3.某运动员在一次射击练习中,打靶的环数为7、9、6、8、10,样本的平均数是 ;样本的方差是 ;样本的标准差是 _ 。
4.两名战士用同一步枪各打五发子弹,他们命中环数是:甲:8、7、9、8、6;乙:5、10、6、9、10。判断比较稳定的应该是_ 。
5.一组数据的方差是m2,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乘以2,所得到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是_ 。
6.甲、乙两台机器分别灌装每瓶质量为500克的矿泉水.从甲、乙灌装的矿泉水 中分别随机抽取了30瓶,测算得它们实际质量的方差是: =4.8, =3.6.那么_ _ (填甲或乙)灌装的矿泉水质量较稳定.
7.一组数据-1、-2、x、1、2其中x是小于10的非负整数,且数据的方差是整数,则数据的标准差是_
8.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 统计结果如下表:
班级 参赛人数 中位数 方差平均字数
甲 55 149 191 135
乙 55 151 110 135
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出如下结论:①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③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大.上述结论正确的是 (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共52分)
1、已知x1、x2、x3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S2,求3x1+5、3x2+5、3x3+5的平均数和方差。
2、已知一组同学练习射击,击中靶子的环数分别为103、98、99、101、100、98、97、104,计算它们的方差。
3、两人练习百米跑步,甲的成绩为13、12、14、12、12;乙的成绩为12、11、13、14、12,问谁的成绩好一些?谁的成绩稳定一些?(单位为s)
4、已知样本甲为a1、a2、a3样本乙为b1、b2、b3,若a1-b2=a2-b2=a3-b3,那么样本甲与样本乙的方差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四、探索拓展
有甲、乙、丙三名射击运动员,要从中选拔一名参加比赛,在选技赛中每人打10发,环数如下:
甲:10、10、9、10、9、9、9、9、9、9,
乙:10、10、10、9、10、8、8、10、10、8,
丙:10、9、8、10、8、9、10、9、9、9。
根据以上环数谁应参加比赛?
五、提升能力,超越自我
1、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择一人参加电脑知识竞赛,在相同条件下对他们的电脑知识进行了1 0次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
甲成绩 76 84 90 84 81 87 88 81 85 84
乙成绩 82 86 87 90 79 81 93 90 74 78
(1)请 完成下表: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85分以上的`频率
甲84 84 14.4 0.3
乙 84 84 34
(2)利用以上信息,请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甲、乙两名同学的成绩进行分析.
2、一次期中考试中A、B、C、D、E五位同学的数学、英语成绩等有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I)求这五位同学在本次考试中数学成绩的平均分和英语成绩的标准差;
(2)为了比较不同学科考试成绩的好与差,采用标准分是一个合理的选择,标准分的计算公式是标准分=(个人成绩-平均成绩)成绩 标准差
从标准分看,标准分大的考试成绩更好,请问A同学在本次考试中,数学与英语哪个学科考得更好.
友情提示:一组数据的标准差计算公式是,其中 为n个数据 的平均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D;2、B;3、B;4、D;5、B;6、B;7、D;8、B;
二、填空题:1、70;2、2;3、8,2, ;4、甲;5、4m2;6、乙;
7、或 ;8、①②③;
三、解答题
1、3 +5,9S2;
2、5.5;
3、乙的成绩好 甲稳定一些;
4、S21=S22;
四、甲;
提升能力,超越自我
1、解:(1)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85分以上的频率
甲 84 84 84 14.4 0.3
乙 84 84 90 34 0.5
(2)甲成绩的众数是84,乙成绩的众数是90,从两人成绩 的众数看,乙的成绩较好.
甲成绩的方差是14.4,乙成绩的方差是34,从成绩的方差看,甲的成绩相对稳定.
甲成绩、乙成绩的中位数、平均数都是84,但从85分以上的频率看,乙的成绩较好.
2、(1)数学考试成绩的平均分 英话考试成绩的标准差:
(2)设A同学数学考试成绩标准分为P ,英语考试成绩标准分为P ,则P = P P P ,从标准分看,A同学数学比英 语考得更好
篇2:数学水平测试题及答案:方差和标准差
数学水平测试题及答案: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和标准差水平测试题
跟踪反馈挑战自我(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若一组数据1,2,3,x的极差为6,则x的值是
A.7B.8C.9D.7或-3
2.(小明与小华本学期都参加了5次数学考试(总分均为100分),数学老师想判断这两位同学的数学成绩谁更稳定,在作统计分析时,老师需比较这两人5次数学成绩的( ).
A.平均数; B.方差; C.众数; D.中位数.
3.若一组数据1,2,x,3,4的平均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2B.C.10D.[来源:Z_xx_k.Com]
4.刘翔在出征北京奥运会前刻苦进行110米跨栏训练,教练对他20次的训练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他的成绩是否稳定,则教练需要知道刘翔这20次成绩的( )
A、众数 B、平均数 C、频数 D、方差
5.为了考察甲、乙两班期中考试数学成绩的波动大小,从这两班各抽10人的数学成绩进行比较,算出甲班10人的成绩方差比乙班10人的成绩方差大,由此可估计出()
A.甲班比乙班整齐B.乙班比甲班整齐C.甲、乙两班成绩一样整齐D.无法确定
6.甲、乙、丙、丁四名射手在预选赛中所得的平均环数及
其方差s2如下表所示,则选拔一名参赛的人选,应是()
A.甲B.乙C.丙D.丁
7.一组数据的方差是2,将这组数据都扩大3倍,则所得一组新数据的方差是()
A.2B.6C.9D.18[来源:学。科。网]
8.将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值都减去同一个常数,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平均数不变B.方差和标准差都不变
C.方差改变D.方差不变但标准差改变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在“手拉手,献爱心”捐款活动中,某校初三年5个班级的捐款数分别为260、220、240、280、290(单位:元),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元.
2.下列数据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的一个样本:101、102、103、99、98、100,求得样本方差为。
3.某运动员在一次射击练习中,打靶的环数为7、9、6、8、10,样本的平均数是;样本的方差是;样本的标准差是。
4.两名战士用同一步枪各打五发子弹,他们命中环数是:甲:8、7、9、8、6;乙:5、10、6、9、10。判断比较稳定的应该是。
5.一组数据的方差是m2,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乘以2,所得到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是。
6.甲、乙两台机器分别灌装每瓶质量为500克的矿泉水.从甲、乙灌装的矿泉水中分别随机抽取了30瓶,测算得它们实际质量的方差是:=4.8,=3.6.那么(填“甲”或“乙”)灌装的矿泉水质量较稳定.
7.一组数据-1、-2、x、1、2其中x是小于10的非负整数,且数据的方差是整数,则数据的标准差是
8.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表:
班级参赛人数中位数方差平均字数
甲55149191135
乙55151110135
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出如下结论:①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③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大.上述结论正确的是(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共52分)
1、已知x1、x2、x3的平均数是,方差是S2,求3x1+5、3x2+5、3x3+5的平均数和方差。
2、已知一组同学练习射击,击中靶子的环数分别为103、98、99、101、100、98、97、104,计算它们的方差。
3、两人练习百米跑步,甲的成绩为13、12、14、12、12;乙的成绩为12、11、13、14、12,问谁的成绩好一些?谁的成绩稳定一些?(单位为s)
4、已知样本甲为a1、a2、a3样本乙为b1、b2、b3,若a1-b2=a2-b2=a3-b3,那么样本甲与样本乙的方差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四、探索拓展
1、有甲、乙、丙三名射击运动员,要从中选拔一名参加比赛,在选技赛中每人打10发,环数如下:
甲:10、10、9、10、9、9、9、9、9、9,
乙:10、10、10、9、10、8、8、10、10、8,
丙:10、9、8、10、8、9、10、9、9、9。
根据以上环数谁应参加比赛?
2、为了了解市场上甲、乙两种手表日走时误差的情况,从这两种手表中各随机抽取10块进行测试,两种手表日走时误差的数据如下(单位:秒)
编 号
类
型一二三[来源:学&科&网]四五六七八九十
甲种手表-342-1[来源:Zxxk.Com]-2-21-221
乙种手表-41-2141-2-12-2
(1)计算甲、乙两种手表日走时误差的平均数;
(2)你认为甲、乙两种手表中哪种手表走时稳定性好?说说你的理由.
提升能力,超越自我
1、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择一人参加电脑知识竞赛,在相同条件下对他们的电脑知识进行了10次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
甲成绩76849084818788818584
乙成绩82868790798193907478
(1)请完成下表: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85分以上的频率
甲[来源:ZXXK]848414.40.3
乙848434
(2)利用以上信息,请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甲、乙两名同学的成绩进行分析.
2、一次期中考试中A、B、C、D、E五位同学的`数学、英语成绩等有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I)求这五位同学在本次考试中数学成绩的平均分和英语成绩的标准差;
(2)为了比较不同学科考试成绩的好与差,采用标准分是一个合理的选择,标准分的
计算公式是标准分=(个人成绩-平均成绩)÷成绩标准差
从标准分看,标准分大的考试成绩更好,请问A同学在本次考试中,数学与英语
哪个学科考得更好.
友情提示:一组数据的标准差计算公式是
,其中为n个数据的平均数.
参考答案:
跟踪反馈挑战自我
一、选择题:1、D;2、B;3、B;4、D;5、B;6、B;7、D;8、B;
二、填空题:1、70;2、2;3、8,2,;4、甲;5、4m2;6、乙;
7、或;8、①②③;
三、解答题
1、3+5,9S2;
2、5.5;
3、乙的成绩好甲稳定一些;
4、S21=S22;
四、1、甲;
2、解:(1)
(2)
由,知甲种手表走时稳定性好.
提升能力,超越自我
1、解:(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85分以上的频率
甲84848414.40.3
乙848490340.5
(2)甲成绩的众数是84,乙成绩的众数是90,从两人成绩的众数看,乙的成绩较好.
甲成绩的方差是14.4,乙成绩的方差是34,从成绩的方差看,甲的成绩相对稳定.
甲成绩、乙成绩的中位数、平均数都是84,但从85分以上的频率看,乙的成绩较好.
2、(1)数学考试成绩的平均分英话考试成绩的标准差:
(2)设A同学数学考试成绩标准分为P,英语考试成绩标准分为P,则P=PP>P,从标准分看,A同学数学比英语考得更好
篇3:《标准差与方差》数学教案设计
《标准差与方差》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的方法.
2、会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难点是准确操作计算器.
2、计算器上的标准差用表示,和教科书中用S表示不一样,但意义是一样的.而计算器上的S和我们教科书上的标准差S意义不一样.在计算器上S和是并排在一起的,按同一键,都是统计计算用的.因S在前,在后,这样要想显示出标准差,就需要发挥该键的统计功能中第二功能,于是就得先按键,再按键.
教学设计示例1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会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四)养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了用高科技产品求方差值的简单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具有数学美的底蕴.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步骤.
2.教学难点:正确输入数据.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把计算器上的键S主认为是书上的标准差S,教科书中的.符号S与CZ1206计算器上的符号S的意义不同,而与计算器上的符号 相同.
4.解决办法:首先使计算器进入统计计算状态,再将一些数据输入,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已学过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过哪些运算?(求数的方根、求角的
三角函数值等),那么用计算器和用查表进行这些运算在运算速度、准确性等方面有什么不
同,(计算器运算速度快、准确性高,查表慢,且准确性低).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它会使我们更能充分体会到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的优越性.
这样开门见山的引入课题,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
进行统计运算,是科学计算器的重要功能之一.一般的科学计算器,都含有统计计算功
能,教科书以用CZ1206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为例说明计算方法.用CZ1206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一般分成三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输入数据,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这些统计量除了平均数 、标准差 外,还有数据个数n,各数据的和 ,各数据的平方和 .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另一个量S.计算器上的键S,并不表示教科书上的标准差S.
(三)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讲清解题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方法:在打开计算器后,先按键2ndF、STAT,便使计算器进入计计算状态.第二步输入数据,其过程一定要用表格显示输入时,每次按数据后再按键DATA.表示已将这个数据输入计算器.这时显示的数,是已输入的数据的累计个数,表中所有数据输入后显示的数为8,表明所有数据的个数(样本容量)为8,如果有重复出现的数据,如有7个数据是3,那么输入时可按3×7(前面是输入的数据,后面是输人数据的个数).第三步按一下有关的键,即可直接得出计算结果.
在教师讲情操作要领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自己操作,用计算器求14.3节例1中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每输入一个数据,就检查一下计算器上的显示是否与教科书的表格一致,如发现刚输入的数据有误,可按键DEL将它清除,然后继续往下输入.
教师还要指出教科书上的符号S与CZ1206型计算器上的符号S的意义不同,而与该计算器上的符号 相同,在CZ1206型计算器键盘上,用 表示一组数据的标准差.由于这个计算器上未单设方差计算键,我们可以选按键 ,然后将它平方,即按键× = ,就得到方差值 .
(四)总结、扩展
知识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科学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在运算中,要注意操作方
法与步骤,由于数据输入的过程较长,操作时务必仔细,避免出错,在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前提下,可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标准差来比较它们的波动大小,而不必再转到相应方差的比较.
方法小结:用CZ1206型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一般分成三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输入数据,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
布置作业
教材P179中A组
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
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标准差
1.60,40,30,45,70,58
2.9,8,7,6,9,7,8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篇4:数学证明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数学证明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命题与证明
第1题.已知四个命题:(1)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则这个数是0;(2)一个数的倒数等于它本身,则这个数是1;(3)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则这个数是1或0;(4)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则这个数是正数.其中真命题有
A.1个B.2个
C.3个D.4个
答案:B
第2题.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①大于锐角的角是钝角;
②如果一个实数有算术平方根,那么它的算术平方根是整数;
③如果,那么点是线段的中点.
答案:①②③假命题.
第3题.下列命题称为公理的是()
A.垂线段最短B.同角的补角相等
C.邻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答案:A
第4题.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是()
A.公理B.定理C.定义D.假命题
答案:A
第5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的定义都是命题B.所有的定理都是命题
C.所有的'公理都是命题D.所有的命题都是定理
答案:D
第6题.根据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不证明)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答案:已知,如图,直线,直线交,于,,
求证:.
第7题.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A.自然数也是整数B.两个锐角的和为一直角
C.以为圆心为半径画圆D.互补的角为邻补角
答案:C
第8题.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①过一点能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②若,,则
③一个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角小
④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A.①和②B.①和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B
第9题.举反例说明“一个角的余角大于这个角”是假命题,错误的是()
A.设这个角是,它的余角是,
B.设这个角是,它的余角是,
C.设这个角是,它的余角是,
D.设这个角是,它的余角是,
答案:C
第10题.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句子是()
A.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钝角大于D.凡平角都相等
答案:A
第11题.命题“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题设是,结论是,它是命题.
答案:如果两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假.
第12题.把命题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改为“如果那么”的形式为.
答案: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篇5:七年级数学《证明》同步练习题和答案
七年级数学《证明》同步练习题和答案
【基础能力训练】
1.将正数按下列的位置顺序排列,根据图中的规律,2 004应该排在( )
A.M位 B.N位 C.P位 D.Q位
2.仔细观察下面表格中图形的变化规律, ?处的图是( )
3.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
A.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B.你讨厌数学吗
C.钝角总大于锐角 D.过A点作AB∥CD
4.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
A.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北京 B.方程3x-6=0的解是x=2
C.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 D.过P作直线AB的垂线
5.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有( )
①两个锐角的和等于直角 ②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等于平角
③如果三个角的和等于180,那么这三个角中,至少有两个为锐角.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6.填空:
(1)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_______.
(2)数学中每个命题都由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正确的命题叫______,不正确的称为_________.
(3)被人们长期的实践所证实,并作为推理依据的事实叫做_______.
(4)用逻辑的方法判断为正确,并作为推理依据的真命题叫做________.
(5)下列命题:①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②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③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④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其中真命题有______(填序).
(6)等量公理:
①等量加等量,_______相等,即
如果a=b,那么a+c______b+c;
②等量减等量,差_______,即
如果a=b,那么a-c______b-c;
③等量的同位量相等,即
如果a=b,那么ac________ac;
④等量的同分量________,即
如果a=b,c0,那么 ________ ;
⑤等量代换,即
如果a=b,b=c,那么a_______c.
【综合创新训练】
创新应用
7.观察下列等式
12-02=1
22-12=3[
32-22=5
42-32=7
根据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用含有n的式子表示该规律.
8.如图,是小明用火柴搭的1条,2条,3条 金鱼,按此规律搭n条金鱼需要火柴数S=_______根.
多向思维
9.举反例说明命题大于90的角是钝角是假命题.
10.将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开放探索
11.七年级(二)班的数学小组的几位同学正在研究对于所有正整数n2-3n+13的值是否都是质数,他们认真验算出n=1,2,3,,10时,式子n2-3n+13的值都是质数.部分成员还想继续验算下去,小明同学说:不必再验算下去了,对于所有正整数,式子n2-3n+13的值都是质数.
你赞同小明的观点吗?并请验证一下当n=12的情形.
探究学习
世界七大数学难题
,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悬赏:七大数学难题,每解破一题者,只要通过两年验证期,即颁发奖金100万美元,这七道难题是:
庞加莱猜想:已被朱熹平和曹怀东证明.
霍奇猜想:进展不大.
纳威厄一斯托克斯方程:离解决相差很大.
P与NP问题:没什么进展.
杨─米尔理论:太难,几乎没人做
波奇和斯温纳顿─戴雅猜想:最有希望破解.
黎曼假设:还没看到破解的希望.
答案:
【基础能力训练】
1.D
2.A 解析:先竖切一刀,然后横切.
3.C 解析:A,D不是判断语句,B是疑问句.
4.D 解析:D不是判断语句.
5.D 解析:①反例30+4590②反例120+30=150不是平角;
③在三角形中符合,在多边形中就不正确.
6.(1)命题 (2)题设 结论 真命题 假命题 (3)公理 (4)定理
(5)②④ (6)①和 = ②相等 = ③= ④相等 = ⑤=
【创新实践】
7.n2-(n-1)2=2n-1
8.8+6(n-1)
9.反例:18090,180的角是平角不是钝角;
36090,360的角是周角不是钝角,所以大于90的角是钝角是假命题.
10.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1.不赞同.
当n=12时,
n2-3n+13=122-312+13=144-36+13=121
∵121=1121=1111
121不是质数.
篇6:6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练习
6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练习
一、直接写得数。
3.14×22=0.9+99×0.9=(+)×4=2-=
81÷=15×=1.25×0.16×8=-+=
二、用心填一填。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2、如果要表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选统计图比较合适;如果要表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选统计图比较合适。
3、要统计某学校各年级的人数,可以选用统计图。
4、要反映某食品中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最好选用统计图。
三、仔细分析再作解释。
1、下图是某超市各种商品存放率的统计图。有人认为食品类的商品最多。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
2、上图是六(1)班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统计图。分析判断:
⑴六(1)班同学最喜爱哪项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多?
⑵六(1)班同学最喜欢哪项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少?
3、甲、乙两个车间2—5月份产量如下图:
⑴初看两幅统计图,你感觉哪个车间的产量增长的快?
⑵把乙车间的产量情况画在甲车间产量统计图中,再看看哪个车间的产量增长的较快?
篇7:小学三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很久以前,还没有计数符号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常用的计数方法有:( )、( )和刻痕计数。
2、10个一千是( ),一万有( )个百,有( )个一。
3、千位左边一位是( )位,右边一位是( )位。
4、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 )位数。
5、4089是由4个( ),8个( )和9个( )组成的。
6、三千一百九十四,写作:( 八千零八,写作:( )。
7、7006读作( ),2018读作( )。
8、5972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7在( )位上,表示( )个( )。个位上是( )。
9、一个数是由3个万,6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这个数写作( )读作( )。
10、与30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11、在○里填上或。
1012○998 1887○1878 7980○8795 4800○4080
12、找规律填数
2800、2850、2900、2950、、
6060、6070、6080、6090、、
二、判断:对的划,错的划
1、6278接近7000。 ( )
2、用2、9、3、0组成的一个最小的四位数是2390。 ( )
3、10000比9999大1。 ( )
4、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万位 ( )
5、5230读作五千二百三零。 ( )
篇8:二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20分)
16+4=54+25=24÷6=80-4=
98-90=77-43=74-24=70+5=
36+7=7+55=3÷3=3×4=
62-8=4×5=25-25=34+13=
18÷6=73-20=37+22=16+4=
二、在○里填上>、<或=。(12分)
39+24603890-5228+3973-37
95-27706527+2835+2838+25
三、用竖式计算。(12分)
56+34=45-28=75-45=58+39=
四、在点子图上各画一个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12分)
五、给下面图形各增加一条线段,使它们各变成两个多边形。(9分)
1个三角形和1个四边形1个三角形和1个五边形2个三角形
六、在□里填上合适的数。(8分)
3745
+6-6+3-1
88407239
七、解决问题。(27分)
1、小明买一个篮球28元,他付给营业员50元,应找回多少元?
=
2、小红看一本书,已经看了54页,还有28页没看,这本书有多少页?
=()
3、一支铅笔3角钱,买3支要几角钱?
=()
4、求出踢球、跑步,各项的同学各有多少人并填在表里。
项目跳绳跳高踢球跑步
人数25人18人
(1)踢球的比跳绳的`少9人,踢球的有几人?
=()
(2)跑步的比跳高的多13人,跑步的有几人?
=()
(3)跳绳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几人?
=()
更多二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尽在!请大家及时关注!
篇9:三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30分)
1、5吨=( )千克 1米-5分米=( )分米 7厘米=( )毫米,
8千米=( )米 6000米+4000米=( )千米 9000千克=( )吨
1吨-400千克=( )千克
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 一支牙膏长15( ) ② 一箱香蕉重12( )
③ 一张床长2( ) ④ 火车每小时行180( )
3、在○里填上或=
56 ○ 46 15 ○ 13 8000米○9千米 4时○240分
4.1里面有( )个 ,5个( )是 1。
5、四边形有( )条边,( )个角。写出三个你知道名字的四边形分别是()、()、( )。
6、有20人坐船过河,每条船最多坐6人,至少需要用()条船,才能一次全过河。
7、伸缩门是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 )特性。
8、4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握( )次手。
9、用两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10、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0分米,它的边长是( )分米。
11.( )里最大能填几。
6 ( )﹤ 5 0 ( ) 7 ﹤ 2 5 ( ) 9 ﹤ 5 2
二、量一量,算一算。(共8分)
1、在下图中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2、涂一涂:看分数,涂颜色。
三、判断下面各题,对的在括号里写,错的写。(10分)
1.100吨铁要比100吨棉花重得多。 ()
2.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
3.甲、乙两图的周长一样长。 ()
4.把一个长方形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 。 ( )
5、在装有红、黄、白乒乓球的袋子里,可能会摸出绿色乒乓球。( )
四、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
1、用两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A、4厘米B、6厘米 C、8厘米
2、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则它们的( )。
①周长相等 ②正方形周长大 ③长方形周长大
3、.在□8=9□中,余数是( )。
A、B、C、=8
4、下面由4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摆成的图形中,()的周长最短
A、B、C、D、
五、算一算。 (共18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73 37 = 38 + 45 = 81 5 = 567=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
本文导航 1、首页2、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23、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3
270 90 = 720 - 400 = 340 + 470 = 112=
2、笔算下面各题,.用竖式计算。(带 的要验算)14分。
1684 768 1029
3506 645+387 864-328
六、解决问题。(26分)(2-6题各4分,1题6分。)
1、,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 长是多少分米?
2、晨光小学一年级有男生378人,女生346人。已经检查身体的有398人,没检查身体的有多少人?
3.小红和小丽同看一本书,小红看了 ,小丽看了 ,他们谁剩的多?
4、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小军绕着这个花坛走了2圈,一共走了多少米?
5、一根绳子长17米,剪8米做一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最多做几条短跳绳?
6.少年宫乐队有女同学18人,男同学17人,合唱队的人数是乐队的3倍,合唱队有多少人?
初二数学方差和标准差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共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