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参数分布函数置信带的含参数分布函数调和带

时间:2023-07-01 03:39:40 作者:南极粘豆包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南极粘豆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基于非参数分布函数置信带的含参数分布函数调和带,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基于非参数分布函数置信带的含参数分布函数调和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基于非参数分布函数置信带的含参数分布函数调和带

基于非参数分布函数置信带的含参数分布函数调和带

考虑含参数分布函数的置信带的构造问题.原有的方法都是直接基于参数族的抽样理论来做,这种做法忽略了拟合优度检验的信息,不能保证具有稳健性.注意到非参数分布函数的置信带可以作为拟合优度检验的'一种方法,文章基于非参数分布函数置信带构造了含参数分布函数的置信带, 称为调和带.这种方法既具有稳健性, 又容易实现,另外对所有的含参数连续分布族都具有精确的水平.

作 者:丁晓波 徐兴忠 DING Xiao-bo XU Xing-zhong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北京,100081 刊 名: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8 31(3) 分类号:O212.1 关键词:置信带   调和带   拟合优度检验   位置尺度族  

篇2:参数变化对β-分布密度函数之影响

参数变化对β-分布密度函数之影响

本文通过对无穷级数的一些特殊处理方法,深入分析了与β-函数有关的一些特殊函数中所蕴含的某些单调性质,从而揭示了β-分布的密度函数极值变化的`一些深刻规律性.本文证明了:当参数皆比1大时β-分布的密度函数有极大值且此极大值随着其中一个参数的逐渐变大而先减后增;当参数皆比1小时该密度函数有极小值且此极小值随着其中一个参数的逐渐变大而先增后减.

作 者:刘晓鹏 刘坤会 LIU XIAOPENG LIU KUNHUI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北京,100044 刊 名:应用数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MATHEMATICAE APPLICATAE SINICA 年,卷(期):2008 31(2) 分类号:O211.3 O174.6 关键词:β-分布   密度函数   β-函数   参数  

篇3:python下函数参数的传递(参数带星号的说明)

2014-06-06Python SQLite3数据库操作类分享

2008-10-10wxPython 入门教程

2014-03-03python操作数据库之sqlite3打开数据库、删除、修改示例

2014-03-03python实现k均值算法示例(k均值聚类算法)

2011-11-11Python常见文件操作的函数示例代码

2008-12-12下载糗事百科的内容_python版

2013-12-12python查找第k小元素代码分享

2014-01-01python中cPickle用法例子分享

2014-06-06pycharm 使用心得(七)一些实用功能介绍

2014-01-01python3使用urllib示例取googletranslate(谷歌翻译)

篇4:python下函数参数的传递(参数带星号的说明)

最近更 新

python求斐波那契数列示例分享

python笔记(2)

从零学Python之入门(四)运算

Python天气预报采集器实现代码(网页爬虫)

50行代码实现贪吃蛇(具体思路及代码)

videocapture库制作python视频高速传输程

python获取网页状态码示例

python实现的阳历转阴历(农历)算法

python基础教程之数字处理(math)模块详解

浅析python 内置字符串处理函数的使用方法

热 点 排 行

Python入门教程 超详细1小时学会

python 中文乱码问题深入分析

比较详细Python正则表达式操作指

Python字符串的encode与decode研

Python open读写文件实现脚本

Python enumerate遍历数组示例应

Python 深入理解yield

Python+Django在windows下的开发

python 文件和路径操作函数小结

python 字符串split的用法分享

篇5:Excel函数应用:函数的参数

函数右边括号中的部分称为参数,假如一个函数可以使用多个参数,那么参数与参数之间使用半角逗号进行分隔,

参数可以是常量(数字和文本)、逻辑值(例如TRUE或FALSE)、数组、错误值(例如#N/A)或单元格引用(例如E1:H1),甚至可以是另一个或几个函数等。参数的类型和位置必须满足函数语法的要求,否则将返回错误信息。

(1)常量

常量是直接输入到单元格或公式中的数字或文本,或由名称所代表的数字或文本值,例如数字“2890.56”、日期“2003-8-19”和文本“黎明”都是常量。但是公式或由公式计算出的结果都不是常量,因为只要公式的参数发生了变化,它自身或计算出来的结果就会发生变化。

(2)逻辑值

逻辑值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参数,它只有TRUE(真)或FALSE(假)两种类型。例如在公式“=IF(A3=0,“”,A2/A3)”中,“A3=0”就是一个可以返回TRUE(真)或FALSE(假)两种结果的参数。当“A3=0”为TRUE(真)时在公式所在单元格中填入“0”,否则在单元格中填入“A2/A3”的计算结果。

(3)数组

数组用于可产生多个结果,或可以对存放在行和列中的一组参数进行计算的公式。Excel中有常量和区域两类数组。前者放在“{}”(按下Ctrl+Shift+Enter组合键自动生成)内部,而且内部各列的数值要用逗号“,”隔开,各行的数值要用分号“;”隔开。假如你要表示第1行中的56、78、89和第2行中的90、76、80,就应该建立一个2行3列的常量数组“{56,78,89;90,76,80}。

区域数组是一个矩形的单元格区域,该区域中的单元格共用一个公式。例如公式“=TREND(B1:B3,A1:A3)”作为数组公式使用时,它所引用的矩形单元格区域“B1:B3,A1:A3”就是一个区域数组。

(4)错误值

使用错误值作为参数的主要是信息函数,例如“ERROR.TYPE”函数就是以错误值作为参数。它的语法为“ERROR.TYPE(error_val)”,如果其中的参数是#NUM!,则返回数值“6”。

(5)单元格引用

单元格引用是函数中最常见的参数,引用的目的在于标识工作表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并指明公式或函数所使用的数据的位置,便于它们使用工作表各处的数据,或者在多个函数中使用同一个单元格的数据。还可以引用同一工作簿不同工作表的单元格,甚至引用其他工作簿中的数据,

根据公式所在单元格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单元格引用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引用分为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三种类型。以存放在F2单元格中的公式“=SUM(A2:E2)”为例,当公式由F2单元格复制到F3单元格以后,公式中的引用也会变化为“=SUM(A3:E3)”。若公式自F列向下继续复制,“行标”每增加1行,公式中的行标也自动加1。

如果上述公式改为“=SUM($A $3:$E $3)”,则无论公式复制到何处,其引用的位置始终是“A3:E3”区域。

混合引用有“绝对列和相对行”,或是“绝对行和相对列”两种形式。前者如“=SUM($A3:$E3)”,后者如“=SUM(A$3:E$3)”。

上面的几个实例引用的都是同一工作表中的数据,如果要分析同一工作簿中多张工作表上的数据,就要使用三维引用。假如公式放在工作表Sheet1的C6单元格,要引用工作表Sheet2的“A1:A6”和Sheet3的“B2:B9”区域进行求和运算,则公式中的引用形式为“=SUM(Sheet2!A1:A6,Sheet3!B2:B9)”。也就是说三维引用中不仅包含单元格或区域引用,还要在前面加上带“!”的工作表名称。

假如你要引用的数据来自另一个工作簿,如工作簿Book1中的SUM函数要绝对引用工作簿Book2中的数据,其公式为“=SUM([Book2]Sheet1! SA S1: SA S8,[Book2]Sheet2! SB S1: SB S9)”,也就是在原来单元格引用的前面加上“[Book2]Sheet1!”。放在中括号里面的是工作簿名称,带“!”的则是其中的工作表名称。即是跨工作簿引用单元格或区域时,引用对象的前面必须用“!”作为工作表分隔符,再用中括号作为工作簿分隔符。不过三维引用的要受到较多的限制,例如不能使用数组公式等。

提示:上面介绍的是Excel默认的引用方式,称为“A1引用样式”。如果你要计算处在“宏”内的行和列,必须使用“R1C1引用样式”。在这种引用样式中,Excel使用“R”加“行标”和“C”加“列标”的方法指示单元格位置。启用或关闭R1C1引用样式必须单击“工具→选项”菜单命令,打开对话框的“常规”选项卡,选中或清除“设置”下的“R1C1引用样式”选项。由于这种引用样式很少使用,限于篇幅本文不做进一步介绍。

(6)嵌套函数

除了上面介绍的情况外,函数也可以是嵌套的,即一个函数是另一个函数的参数,例如“=IF(OR(RIGHTB(E2,1)=“1”,RIGHTB(E2,1)=“3”,RIGHTB(E2,1)=“5”,RIGHTB(E2,1)=“7”,RIGHTB(E2,1)=“9”),“男”,“女”)”。其中公式中的IF函数使用了嵌套的RIGHTB函数,并将后者返回的结果作为IF的逻辑判断依据。(责任编辑:汉网天下)

篇6:函数之形式参数和实际参数

函数的参数是外界与函数内部通信的方法,对于有参函数来说,函数调用时函数有数据传递的关系,

看代码:

//调用函数

max(5,7);

//定义函数

function max(x:int,y:int):int

{

if(x >y)

{

x = x;

} else {

x = y;

}

return x;

}

如果一个函数有返回值,可使用 return语句,并在定义函数时声明返回值的类型。

上面的代码在函数调用过程中发生了数据传递,先把5和7传递给x和y,再通过比较后返回大的值7,传递给函数max,所以max(5,7)的值为7。

在定义函数时,括号中的变量称为形式参数(简称形参)。上面定义max()函数时的x和y就是形参。在调用函数时,函数名后面括号中的变量或表达式称为实际参数(简称实参)。如调用max()函数时的5和7。

函数的实参可以是任意数据类型的变量或表达式。

参数对于函数来说是非常重要,一个好的函数其参数应是不多不少。例如,toFixed()函数可以保留小数点的倍数,但它返回的是字符串。下面编写一个返回值是数字的保留小数点的函数:

var a:Number = 2.55555;

//保留两位小数并输出

trace(保留小数点(a,2);

//定义函数

function 保留小数点(a:Number,b:uint):Number

{

//10的b次方

var t:uint = Math.pow(10,b);

//a*t取整后除t并返回

return Math.round(a*t) / t;

}

保留小数点的函数,需要两个参数,一个代表要保留小数点的数值,一个是保留小数点的位数。

对于形参很多的函数,可用对象来代替,下面函数求两点间的距离,用对象p1代表第一个点的坐标,用p2代表第二点的坐标:

//调用函数并把返回值赋值给变量d

//调用时定义两个对象的属性

var d:Numbet = distance({x:100,y:200},{x:100,y:100});

//输出距离

trace(d);

function distace(p1:Object,p2:Object):Number

{

var x:Number = p1.x - p2.x;

var y:Number = p1.y - p2.y;

var dis:Number = Math.sqrt(x*x + y*y);

return dis;

}

定义对象一般有“new Object()”,的形式,但也可通过“{}”运算符来定义对象,如:“{x:100,y:200}”相当于如下代码:

var obj1:Object = new Object();

obj1.x = 100;

obj1.y = 200;

按值还是按引用来传入参数

函数的参数可以是任何数据类型的变量,数据类型分为简单数据类型和复杂数据类型。

按值传入,那么参数对象会复制一份副本供函数内部操作,参数本身不会受影响,按引用传入,则不复制副本,函数内操作参数对象的引用,会改变参数对象的状态。

在AS3中,所有的参数都是按引用传入的。只不过,简单数据类型是不变对象,传引用和传值的效果一样,所以,如果参数是简单数据类型,可看成是传值,如果参数是复杂数据类型,就是传引用,

对于简单数据类型的参数来说,函数调用开始时,发生了从实参向形参的值传递,函数调用结束时形参并未向实参进行值传递,这种数据传递称为值传递。

看下面的测试程序:见例:值传递

var a:int = 1;

trace(“函数调用前,实参a=”+a);

test(a);

trace(“函数调用后,实参a=”+a);

function test(x):void

{

x += 5;

trace(“调用函数中,形参x=”+x);

}

输出结果为:

函数调用前,实参a = 1

调用函数中,形参x = 6

函数调用后,实参a = 1

从测试结果看调用函数时,形参的值开始时是由实参传递来的值1,加5后变为6,但形参的值以身试法后并没有传递给实参,所以函数调用前后实参的值都是1。

函数调用开始时,发生了从实参向形参的数据传递,函数调用结束时形参也向实参进行数据传递,这种数据传递称为引用传递。

看下面的测试程序:见例:传引用

//建立一个对象

var person:Object = new Object();

//动态创建属性age

person.age = 20;

trace(“函数调用前,实参person.age=”+person.age);

test(person);

trace(“函数调用后,实参person.age=”+person.age);

function test(per:Object):void

{

per.age = 10;

//修改对象的age属性

trace(“函数调用中,形参per.age=”+per.age);

}

测试结果为:

函数调用前,实参person.age=20

函数调用中,形参per.age=10

函数调用后,实参person.age=10

从结果看出,调用函数前后,实参的值发生了变化。实参把值传递给形参后,形参又把改变的值传递给了实参。

在Flash中对象、数组等复杂数据类型变量是以引用传递的方式来传递数据的。

参数的默认值

AS3新增了两个功能,可以在定义参数时给参数一个默认值,而且可以给函数不确定的参数。

在调用函数时,如果给定的实际参数与形式参数的数目不符,将会提示参数数目不匹配的错误。

例如下面的代码形参有两个,而实参只有一个

//错误:1136:参数个数不正确,应为两个

test(1);

function test(x:int,y:int):Boolean

{

return x>y;

}

这里就可使用参数默认值功能,参数默认值的定义形式为:

function 函数名(参数:数据类型=默认值):数据类型

{

}

下面是正确的代码:

test(1);

function test(x:int,y:int=0):Boolean

{

return x>y;

}

在调用函数时,只传递了一个参数,但由于第二个参数有一个0的默认值,实际上是这样调用函数:

test(1,0);

任意数量的参数

在使用trace()函数中可向这个函数传递一到多个任意数据类型的参数。

trace(参数1);

trace(参数1,参数2,参数3);

这种不定数量的参数,在AS3中可以实现,AS3允许给函数设定任意数量的参数:

function 函数名(...参数):数据类型

{

}

“...参数”中的“...”代表任意数量,参数名可以是任意合法的变量名。

任意数量参数的使用:

//调用函数

test();

//定义任意数量参数的函数

function test(...arg):void

{

trace(arg is Array);

}

任意数量的参数意味着可以有0到多个参数,从输出的结果true可以看出。

下面的代码传递3个参数:

test(1,2,3);

function test(...arg):void

{

trace(arg);

}

输出结果为1,2,3,即输出了数组arg中的所有元素。

使用任意数量的参数要注意一点:如果函数有多个参数,任意数量的参数必须写在最后,否则程序人报错。

篇7:设计波高分布函数比较

设计波高分布函数比较

利用澳大利亚悉尼观测站连续的.实测资料,并结合波高阈值法以及年N大波法两种新的采样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对对数正态分布、Gumbel第一型极值分布、Weibull分布、指数分布和皮尔逊Ⅲ型曲线五种分布函数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选出一种适用的分布函数.同时,文章介绍了一种最新的估计三参数Weibull分布参数的方法.结果表明:三参数Weibull分布函数的相关系数较大,拟合较好,而且均方误也都较小.从而得出结论,三参数Weibull分布函数得到的结果较好,并建议使用该分布函数进行设计波高的计算.

作 者:曹兵 王义刚 YOU Zaijin CAO Bing WANG Yigang YOU Zaijin  作者单位:曹兵,王义刚,CAO Bing,WANG Yigang(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

YOU Zaijin,YOU Zaijin(Coastal Unit,NSW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Dangar NSW 2309,Australia)

刊 名:海洋湖沼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TRANSACTIONS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年,卷(期):2007 “”(4) 分类号:P731 TV139.2 关键词:Gumbel分布   Weibull分布   波高阈值法   年N大波法   参数估计  

篇8: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教学目的

1.了解并掌握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冬季0℃等温线所穿过的地区;理解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掌握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及分布。

2.通过学习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等温线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气温分布特点成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讲解,使学生更加体会我国疆域的辽阔,气候资源的优越,从而为祖国大好河山而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1.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2.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本节难点:生长期和积温等概念的理解及温度带的具体分布。

教学方法 讲解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 一、七月等温线图,温度带的划分图,三地在冬至日和夏至日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表(投影片)。

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讲到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第二课时讲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教学提纲

一、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1.特点

2.原因

二、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特点

2.原因

三、温度带

1.生长期和积温的概念

2.划分温度带的依据

3.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同学们都有亲身的感受,每当冬季来临的时候,天气变得十分寒冷,夏季到来时,天气又变得十分温暖。大家知道,我国国土辽阔,南北跨度很大。那么,我国南方和北方气温有没有差别呢?如果有的话,又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学习新教材

[阅读思考] 结合课本第43页插图,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说明哈尔滨和广州气温有什么不同?

第二节 [板书]

一、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板书]

[教师归纳] 同是除夕之夜,北国的哈尔滨冰天雪地,十分寒冷;而南国的广州却鲜花斗艳,温暖如春。这一自然现象充分说明,同是冬季,我国南方和北方气温相差悬殊。

[读图练习] 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度?

2.从秦岭-淮河一线往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最北端气温是多少度?从秦岭-淮河往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最南端气温是多少度?我国冬季南北温差是多少度?

[教师归纳]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冬季0℃等温线穿过的位置。从此线往北温度越来越低,黑龙江省最北端的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2℃左右。从此线往南气温越来越高,最南端的南海诸岛气温大约是16℃。我国南北之间的温差约为48℃。

[提问] 请同学概括一下我国冬季气温分布有何特点?

1.特点: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越往北气温越低,越往南气温越高。 [板书]

2.成因 [板书]看“冬至日三地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投影片。

从图表可以看出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白昼时间越短,接受的太阳热量越少,因此温度就越低,天气越寒冷;相反越向南气温越高。

[提问] 从冬季风形成的源地和风向考虑,分析冬季风对我国南北方气温有何影响?

[教师归纳] 我国北方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寒冷气流影响强烈,加剧了北方的寒冷。又由于南方距冬季风源地远,又受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南岭高大地形的阻挡,使得冬季风的势力越来越弱,甚至云南的南部、广东的雷州半岛、台湾南部、海南省基本上不受冬季风影响,所以气温高。

二、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提问]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在多少度以上?黑龙江北部和南海诸岛的气温各多少度?温差有多少度?

[教师归纳] 我国夏季绝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在16℃以上。黑龙江省北端气温约为16℃,南海诸岛的气温约为28℃,南北温差只12℃。可见,我国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且普遍高温。

1.特点: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板书]

2.成因 [板书]

分析“夏至日三地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格,思考我国夏季为什么全国普遍高温?

从表格可以看出:越往北太阳高度越小,但白昼越来越长,太阳光照时间长,所以我国南北方接受太阳的热量虽有区别,但差异不大。所以全国普遍高温,温差不大。

[提问] 青藏高原纬度不高,但为什么夏季时,气温也较低呢?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高。随着高度增加,温度逐渐下降,所以青藏高原虽然纬度低,但温度仍然偏低。

[第二课时]

导入  新课

[提问] 回忆上节课内容,回答: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上节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大家知道,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加上其它原因,使得各地区气温的差异十分明显。气温的不同又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种类及其生长。这节我们来学习有关气温的分布及其与农作物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学习新教材

三、温度带 [板书]

1.生长期和积温的概念 [板书]

由于农作物需要一定的气温,只有当日均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一年中日平均气温连续在10℃以上的日期,作为农作物的生长期。而把在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积温。

[示范练习] 教师以某地气象资料为例,做统计该地生长期和积温的操作示范。积温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生长期内的温度的高低和热量的多少,对于指导各地农业生产活动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划分了若干个温度带。

2.划分温度带的依据:≥10℃的年积温 [板书]

3.温度带的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温度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我国划分哪几个温度带?

划分了热带、亚热带、暖湿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以及青藏高原区六个部分。[请同学用不同颜色的笔将课本33页图中各带涂上颜色]

(2)对照“政区图”说出各温度带的分布范围?

(3)比较各种温度带有哪些有代表性的作物种类?(中温带的甜菜、春小麦,暖温带的棉花、冬小麦,亚热带的油菜、水稻等等。)

[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用下表总结归纳我国各温度带的特点。

我国各温度带(区)的积温和作物熟制

复习巩固

在一月平均气温图中找出0℃等温线,说明其穿过的地区,并回答:它是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在作物熟制方面有何不同?

篇9: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教学目的

1.了解并掌握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冬季0℃等温线所穿过的地区;理解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掌握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及分布。

2.通过学习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等温线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气温分布特点成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讲解,使学生更加体会我国疆域的辽阔,气候资源的优越,从而为祖国大好河山而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1.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2.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本节难点:生长期和积温等概念的理解及温度带的具体分布。

教学方法 讲解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 一、七月等温线图,温度带的划分图,三地在冬至日和夏至日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表(投影片)。

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讲到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第二课时讲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教学提纲

一、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1.特点

2.原因

二、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特点

2.原因

三、温度带

1.生长期和积温的概念

2.划分温度带的依据

3.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有亲身的感受,每当冬季来临的时候,天气变得十分寒冷,夏季到来时,天气又变得十分温暖。大家知道,我国国土辽阔,南北跨度很大。那么,我国南方和北方气温有没有差别呢?如果有的话,又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学习新教材

[阅读思考] 结合课本第43页插图,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说明哈尔滨和广州气温有什么不同?

设计波高分布函数比较

函数课件

函数指针

浅析Erlang分布的核心技术

Linux curl命令参数详解

二次函数教案

EXCEL常用函数介绍EXCEL 函数

二次函数练习题

反比例函数测试题

函数的意思

基于非参数分布函数置信带的含参数分布函数调和带(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基于非参数分布函数置信带的含参数分布函数调和带,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