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MamaAintHapp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首战托福108考试经验和方法,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首战托福108考试经验和方法,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首战托福108考试经验和方法
首战托福108考试经验和方法分享
阅读
单词一定要背。虽然说有些不会的单词可以推测出来,不影响整体阅读和选择,但是如果词汇量太少,阅读肯定难以拿到高分。所以新东方发的托福词汇4300一定要背,背诵单词时坚持打卡,考试时有助于你快速理解文章。另外,需要注意题型的识别,然后再进行练题,练题时也要讲究方法,比如说我的阅读老师徐曼老师告诉我要进行阅读总结:把不会的单词写在本子上或者纸上,或者用电子版可以保存得更久,进行记忆,即便当天没时间背,抄下来以后记也可以。另外,要梳理自己错过的题目,分析为什么错,并且对照文章中找出答案是正确的。阅读科目考前一周至少做一篇阅读,找一找考试的感觉很重要,以免考试时根本读不进去。
听力
我的发挥还是非常好的,拿到了满分。上课时老师讲了听力的方法:记笔记时,如果里面有某人或者教授提问,一定要记笔记,因为这很有可能是一个考点。听力做题的时候,注意一下看清楚题目要求选多少个选项,有时候要求选两个或者有时候要求三个,别只选一个,虽然很多同学很聪明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但是我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在这里提个醒希望同学们能避免这个问题。另外,听到的不认识的单词也要记下来,课上我的听力老师就一直很重视听力里的生词,一直把生词都列在PPT上,下次上课的时候也会再考生词,这就迫使我去记忆这些生词。
口语
我的口语分数不理想,部分原因是首考太紧张了,考的时候没有发挥出来。我个人平时特别急,一着急就说不来出话。主要的问题说不完,时间把握不好,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电脑屏幕上的倒计时,以免过时。我的口语老师特别好,她也是口语大神,总给我们发口语的资料等,考前帮助很大。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考前还是要练一两个口语,这样会帮助你考试时说得更溜一些,思路更加清晰一些。
写作
我模考写作都没超过22分,但是首考得了27分。我猜测一部分原因是新东方的批改老师有意压分,让大家不要骄傲自满,让你们好好准备,让大家真正考试的时候考到高分。不管怎么说,如果你的考前模考写作打的分很低,也不要沮丧。在寒假的时候我练习了好几篇作文,虽然说可能考前刷题的效果不见得很大,但是我觉得大家还是要在考前一两周练几篇,练练手找一下感觉。我的写作老师一直非常好,我结课之后仍管我写作的问题给我改作文,考前给我发了好多篇范文,让我来阅读。考前看范文不一定能扣到考试的题目,但是看范文总是能收获到一些东西,比如能学到别人的一两个句式,或者在考试的时候避免一些语法错误。总之,我认为写作是一件很长期的事,要多写多练,不要怕浪费时间。切记,写作要在保证质量之后,再考虑进行提速。提速的话还是要多练,写作速度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提上了来,还需要老师提供一些通用思路,这样考试就不会太紧张。
托福阅读真题原题+题目
The Harlem Renaissance, a movement of the 1920's, marked the twentieth century's first period of intense activity by African Americans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art, and music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philosophy of the movement combined realism, ethnic consciousness, and Americanism. Encouraged by the example of certain Americans of European descent such as Thomas Eakins, Robert Henri, and George Luks, who had included persons of African descent in their paintings as serious studies rather than as trivial or sentimental stereotypes, African American artists of this period set about creating a new portrayal of themselves and their liv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y began to strive for social and cultural independence. Their attitudes toward themselves changed, and, to some extent, other segments of American society began to change their attitudes toward them. Thus, though the Harlem Renaissance was a short-lived movement, its impact on American art and culture continues to the present.
The district in New York City known as Harlem was the capital of the movement. In 1925 an issue of Survey Graphic magazine devoted exclusively to Harlem and edited by philosopher Alain Locke became the manifesto of the African American artistic movement. Locke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individuals, while accepting their Americanism, take pride in their African ancestral arts and urged artists to look to Africa for substance and inspiration. Far from advocating a withdrawal from American culture, as did some of his contemporaries, Locke recommended a cultural pluralism through which artists could enrich the culture of America. African Americans were urged by Locke to be collaborators and participators with other Americans in art, literature, and music;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preserve, enhance, and promote their own cultural heritage.
Artists and intellectuals from many part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aribbean had been attracted to Harlem by the pulse and beat of its unique and dynamic culture. From this unity created by the convergence of artists from various social and geographical backgrounds came a new spirit, which, particularly in densely populated Harlem, was to result in greater group awareness and self-determination. African American graphic artists took their place beside the poets and writers of the Harlem Renaissance and carried on efforts to increase and promote the visual arts.
1.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discuss?
(A) African American paintings in the 1920's
(B) An arts movement of the 1920's
(C) The influence of Alain Locke on African American art
(D) Some ways in which African culture inspired American literature, art and music
2.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 Tomas Eakins, Robert Henri, and George Luks were important because of
(A) the philosophical contributions they made to the Harlem Renaissance
(B) their development of a new style of African American art
(C) they way in which they depicted African Americans in their paintings
(D) their independence from European artistic traditions
3. The word them in line 11 refers to
(A) Americans of European descent
(B) paintings
(C) African American artists
(D) attitudes
4.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 African American artists of the 1920's differed from earlier African
American artists in terms of their feelings about
(A) themselves
(B) other artists
(C) their impact on American art
(D) stereotypes
5. The word urged in line 17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 prepared
(B) defined
(C) permitted
(D) encouraged
6. Alain Locke believed all of the following to be important to the African American artistic
movement EXCEPT
(A) pride in African art
(B) cultural pluralism
(C) collaboration with other artists
(D) withdrawal from American culture
7. In mentioning the pulse and beat (line 25) of Harlem during the 1920's, the author is
characterizing the district as one that
(A) depended greatly on its interaction with other parts of the city
(B) grew economically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C) was an exciting place to be
(D) was in danger of losing population
8. The word convergence in line 26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 gathering
(B) promotion
(C) expression
(D) influence
9.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 all of the following were true of Harlem in the 1920's EXCEPT:
(A) Some Caribbean artists and intellectuals lived there.
(B) It attracted people from various regions of United States.
(C) It was one of the most expensive neighborhoods in New York City.
(D) It was a unique cultural center.
10. The phrase carried on in line 30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 continued
(B) praised
(C) transformed
(D) connected
PASSAGE 72 BCCAD DCACA
托福阅读真题原题+题目
ffeterd spanning in line 18d- The interrelationship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is taken for granted today — summed up, not altogether accurately, 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Yet historically this widespread faith in the economic virtues of science is a relatively recent phenomenon, dating back in the United States about 150 years, and in the Western world as a whole not over 300 years at most. Even in this current era of large scale, intens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interrelationships involved in this process are frequently misunderstood. Until the coming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olved for the most part independently of each other. Then as industrialization became increasingly complicated, the craft techniques of preindustrial society gradually gave way to a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scientific methods. This changeover started slowly and progressed unevenly. Until late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only a few industries could use scientific techniques or cared about using them. The list expanded noticeably after 1870, but even then much of what pass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ce was engineering science rather than basic science.
Nevertheless, by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rapid expans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of public awareness — if not understanding — of it had created a belief that the advance of science would in some unspecified manner automatically generate economic benefits. The widespread and usually uncritical acceptance of this thesis led in turn to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ce to industrial purposes was a linear process, starting with fundamental science, then proceeding to applied science or technology, and through them to industrial use. This is probably the most common pattern, but it is not invariable. New areas of science have been opened up and fundamental discoveries made as a result of attempts to solve a specific technical or economic problem. Conversely, scientists who mainly do basic research also serve as consultants on projects that apply research in practical ways.
In sum, the science-technology-industry relationship may flow in several different ways, and the particular channel it will follow depends on the individual situation. It may at times even be multidirectional.
1. What is the author's main purpose in the passage ?
(A) To show how technology influenced basic science
(B) To describe the scientific base of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n industries
(C) To correct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D) To argue that basic science has no practical application
2. The word altogether in line 2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 completely
(B) realistically
(C) individually
(D) understandably
3. The word intensive in line 5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 decreased
(B) concentrated
(C) creative
(D) advanced
4. The list mentioned in line 13 refers to
(A) type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B) changes brought by technology
(C) industries that used scientific techniques
(D) applications of engineering science
5. The understanding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is based o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 Engineering science is not very important.
(B) Fundamental science naturally leads to economic benefits.
(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hould be criticized.
(D) Industrial needs should determine what areas fundamental science focuses on.
6. The word it in line 16 refers to
(A) understanding
(B) public awareness
(C) scientific knowledge
(D) expansion
7. The word assumption in line 19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 regulation
(B) belief
(C) contract
(D) confusion
8. Why does the author mention consultants in line 25?
(A) To show how new areas of science have given rise to new professions
(B) To distinguish between scientists who work in industry and those who do not
(C) To explain the ways in which scientists find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ir work
(D) To show how scientists who work in basic research contribute to applied science
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does the passage support?
(A)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of industry is now interdependent.
(B)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 cannot generat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C) Industries should spend less money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becoming more separate.
PASSAGE 73 CABCB CBDA
篇2:首战托福116分经验
【高分经验】首战托福116分 详解学霸的“通关宝典”
阅读部分:彻底阅读每个段落
我在备考托福时主要侧重于阅读部分,因为阅读是我的弱点。我认为集中精力刷题时最重要的不是做题数量而是做题质量。由于准备考试的时间有限,我为自己设置了一个目标——完成5套阅读练习。一开始,我追求快速做题。我不喜欢阅读整篇文章,我所做的就是在问题和相应的段落中挑出关键词,寻找其同义词,然后采取“消除法”挑选出最终的答案。然而,尽管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它也带来了不少问题。首先,最大的问题是我无法作答汇总问题,因为我没有完整的对每个段落的主要思想进行理解,我不懂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我决定调整我的方法,开始彻底阅读每个段落。这时再去看问题,答案就很明显了。 (有时对“EXCEPT问题”来说,如果你想不起来第一次阅读时的细节,那很简单,就回去再看一遍并检查你的回答吧。)
听力部分:集中精神记录你听到的一切
听力部分,我做了7、8套题。我的方法是固执地写下我所听到的一切 (但是忽略确切的事实)。特别是寻找类似成语或讽刺的口语化短语,因为考官一定会问你短语的含义是什么。听录音时,一定要集中精神,不能走神。如果你没有捕捉到答案,采取一个符合逻辑的猜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因为听力材料基本上都是基于高中课本上知识的。
口语部分:用六十秒全力展示自己
和很多聪明的学生一样,考试前一天我看了一遍官方真题Official,心里期盼着网站的预测能够正确。我简要地记住了口语预测题,还有两个可以支持我的观点的要点。
朗读问题期间,我用间隙的时间在草稿纸上记录每个答案的草稿,但它最后会被收走,所以忠告各位考生,请把信息记录在脑中。口语部分开始,你只有六十秒,所以你要把自己展示得更加有说服力,协调地组织所有想法。强迫自己不去使用 “嗯、呃”,不要长时间沉默。如果你想不起来某个词了就换成一个同义词或一个短语。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你认为你的前一个问题表现并不那么好,千万不要让那影响你之后的表现,因为最后的结果很可能给你惊喜。
写作部分:收集论据,积累词汇量
最后,对于写作部分来说,使用积累的例子并尽量快地键入。只要你能清楚地表达想法,就绝对没有必要使用复杂花哨的词汇。当你收到一个问题,你可能会发现你内心并不赞同它,但是如果你反对的论据并不坚固和足以令人信服,那就要试着站在赞同的角度炮制个人经验了。这是论证你的论点和增加单词计数最好的方式。可以感受到,在写作考试中,大家都试图写得尽可能的多,所以词汇量显得非常重要,充足的词汇量可以避免错误。
托福阅读长难句分析:苏格拉底道德论
The Athenian philosopher Socrates (470-399 B.C.) was the first person in Greece to propose a morality based on individual conscience rather than the demands of the state, and for this he was accused of not believing in the city’s gods and so corrupting the youth, and he was condemned to death. (TPO43, 51)
propose /pr?'poz/ v. 提议,建议;打算,计划
morality /m?'r?l?t?/ n. 道德
conscience /'kɑn??ns/ n. 良心,是非感
corrupt /k?'r?pt/ v. 堕落, 腐化
condemn /k?n'dem/ v. 谴责,责备;判某人刑(尤指死刑)
大家自己先读,不回读,看一遍是否能理解
The Athenian philosopher Socrates (470-399 B.C.) was the first person (in Greece) (to propose a morality) (based on individual conscience) (rather than the demands of the state), and (for this)he was accused (of not believing in the city’s gods and so corrupting the youth), and he was condemned to death. (TPO43, 51)
托福阅读长难句分析:
修饰一:(in Greece) ,介词短语
中文:在希腊
修饰二:(to propose a morality) ,非谓语动词
中文:提出道德
修饰三:(based on individual conscience) ,非谓语动词
中文:基于个人良心
修饰四:(rather than the demands of thestate),介词短语
中文:而不是国家的要求
修饰五:(for this) ,介词短语
中文:因为这样
修饰六:(of not believing in the city’s gods and so corrupting the youth) ,介词短语
中文:不信上帝和腐蚀青年
托福阅读长难句参考翻译:
在希腊,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70-399)是第一个提出道德要基于个人良心而不是国家要求的人,因为这样,他被指控不信上帝和腐蚀青年,并且被判了死刑。
这个句子的主要修饰成分就是非谓语动词和介词,大家务必想清楚,每一个修饰成分修饰的是什么,才能看清楚这个句子的结构。
托福阅读备考之句子简化题错题原因
托福阅读的句子简化题是很多同学在托福实际考试中出错频率较高的一个题型,一般情况下,培训老师给同学在讲解过程中,重点强调拆分结构,然后根据结构对选项进行辨析。很多同学在实际操作中,按照老师的方法做题之后发现仍然在解题正确率上没有任何的变化,因而怀疑老师讲解方法的不实用而转向字面翻译来对选项进行选择但这仍然存在错误率居高不下的可能。因此实际导致句子简化题争取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讲的解题方法和步骤更多是对于整个题型的体征,结合练习题作的高度概括,有些类似于中学数学老师的公式讲解。而受限于课堂授课的有限时间,为了更清晰地讲清楚解题步骤,授课老师的授课更关注于解题方法即公式被例题的有效证明,进而很难面面俱到,把各种可能的命题要素都囊括进来,因此同学在实际练习中所遇到的题目与教师讲解的典型例题会具有很大的差异。
2.根据笔者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发现,很多同学在面对这个类型的题目的时候习惯性地会选择按照字面意思来进行理解,进而根据理解来对选项进行辨析。即便老师讲解的解题方法同学认为正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下意识地回到习惯的解题方法上来,进而导致了错误的出现。
考前的必然准备
针对以上两个原因,建议同学在实际解题过程中,
在练习过程中,特别是针对错题复习或反思时,一定按照授课教师的要求,详细切分和精准实现解题方法在实际解题中的使用,关注句子成分,句子逻辑关系等;在理解老师讲授方法的同时,更要明确老师讲授方法背后的逻辑和理由,作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解题过程中,注意翻译句子的习惯。尽量避免翻译或用简单的字面翻译来对选项进行甄别。考虑到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负牵引的存在,即使翻译,也尽量与句子结构的拆解,分句与成分的拆解与选项对应的方面加以平行关注。
托福阅读备考之如何进行精读训练
托福阅读是托福考试的第一个单项。相对于听力口语来说,对中国学生来说也是相对容易拿到高分的项目。但是是否你还徘徊在二十几分无法前进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通过精读文章来提高阅读的功底和分数。
在阅读当中,精读和泛读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同学做了很多TPO,但是并没有及时的总结和精读。如果只是一味刷题,而不回头看都存在哪些问题,也不知道自己的问题究竟在哪,那读十篇文章,还不如读一篇文章十遍。那么,在托福考试中,应该如何精读呢?这里跟大家分享下精读的要点:
1、词:专门总结、整理出你文章中不认识的单词并记忆;我们天津新东方也配备了按照 tpo 文章总结的词汇书供大家使用。
2、句:用word文档或者是软件整理出文章中读不懂的句子,这是长难句的理解,提高你阅读速度很重要的一点;也可由授课老师指定长难句材料作为练习内容。
3、段:概括出这个段落大意。对于阅读,这是基本的能力素养;对于考试,这是做对多选题有很大的提示作用。
4、正确选项:分析正确选项为什么对,你要想明白,在原文中画出答案的依据,在比较选项,体会ETS是如何改写原文的;
5、错误选项:分析错误选项为什么错,你要想明白,并在word文档中标注选项错误的地方。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不然。
篇3:首战托福114分经验
是容易还是幸运?首战托福114分经验分享
托福听力备考
对于托福听力的练习主要有2个方法:精听和泛听。泛听就如同泛读,主要是培养大家的听感,对于这个训练个人觉得60 second science就是绝佳的听力材料,它的语速快,科普性强,发间标准。而精听侧重的则目的性,对于短期提升托福听分数是极为关键的。这里推荐大家使用五步精听法,可以根据自身的特别进行调整来练习。
他是这么练习的:第一遍音频加速1.3倍,做题记笔记;第二遍分段听音频,要将每句的大意听清楚,记录生词和难懂的短语;第三遍整体再听一遍,以此来纠正自己的笔记错误,例如漏记的重要细节、逻辑要点和结构,并对典型题型进行分析。这里大家要充分利用官方真题Official材料,并总结常见题型和需要记下的细节和逻辑点,提升大家在听音频时捕捉信息的敏感度。
托福口语备考
托福口语考试分为2个部分:独立口语和综合口语。对于独立口语部分,大家要充分利用平时收集来的真题,小站教育出品的机经每期题库都有更新,并且有解析和答案,大家可以重点将独立口语进行收集和解答,因为考试的题目基本上就来自于这里。这时考生要注意的就是要自制模板,这个很重要。对于综合口语部分,基本上都有固定的模板,大家只需要在听力的时候尽可能多的记下细节,然后结合逻辑和结构把这些细节套入到模板当中就可以了。整个托福口语考试最重要的就是考生的心态要平和,没有必要紧张。
托福阅读备考
这个考试部分是考试必须要拿下的。首先考生就是积累足够多的词汇量,尽管在托福阅读考试中,生词对理解的影响并不是大,但是对于词汇的基础还是要夯实的。然后就是针对不同的题型的备考,特别是一些重点的题型或者说是自己最难解决的题型。比如说细节题的每一类都有对应的策略,但大家最需要注意的还是定位和逻辑。定位就是指细节的内容要准确,有些容易忽视的替换实际上就是考点。当然了,有些看似不完全正确的原意替换也有可能是正确的,这时考生就需要权衡4个选项了。对于逻辑也是要大家注意的,这是体现我们是否理解文章的关键。至于主旨题,建议大家在考试的时候做一些标准,这样可以提高大家定位信息的速度。
托福写作备考
对于托福写作考试,大家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打字速度了。因为如果你的打字速度很慢,那么留给你的时间就非常短了,那么你就不可能按时完成作文了,这和托福口语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在托福口语考试中,如果你前面的观点明确,逻辑结构完整,即使没有回答完成,那样也是可以得到高分,但是作文就不一样的了,没有完成文章,那么你的得分就会很低。所以首先要针对打字速度的练习。
托福写作考试也分为2个部分:独立写作的综合写作。对于综合写作来说,难度相对较低一点,大家只要将听力中的要点全都记全,再增加一些细节,写作文章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就能获得不错的分数。备考时大家可以自制一些模板,这个很有必要,考试的时候只需要将细节套入其中,注意逻辑连接词的使用,就会使得文章更流畅,逻辑性更强。对于独立写作,要注意3个方面:审题、逻辑、和细节。审题在备考的时候考生要学会对几大类常的题型进行总结相应的模板就体现了整体的逻辑脉络。而此处我强调的“逻辑”在于句与句之间、义群和义群之间的逻辑关系,技巧还在于逻辑连接词。“细节”主要是指事例、引用等支持观点的论据要详尽,补充细节,让论据看起来更可信,但注意所有“细节”要为观点服务。
以上就是小站教育为大家带来的托福首战114分各个考试部分的备考经验,高分绝非偶然,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得来的。其实托福考试和高考都是类似的,听说读写的题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就是大家在备考的时候应该寻找到。小站教育编辑提醒大家的是这些备考经验是非常实用的,但并不适合每个人,大家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进行微调,让它成为你自己的东西,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托福备考之阅读技巧与方法介绍
一、托福阅读方法
1. 精读的方法
精读是指认真地阅读文章中的每一句话,掌握句子的含义,弄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理解整段话甚至全文的内容。精读的基础主要是词汇量和语法。在阅读理解中主要体现在长难句的理解上。如果这些句子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就必须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认真阅读,以求获得准确的理解。
2. 意群阅读法
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的,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信息,因此只要能够准确地把握信息即可。要想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足够多的信息,我们就必须学会意群阅读法。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每一个单词上,而是要以意群(主要包括词组、固定搭配和完整的句意组合)为单位,将注意力放在关键词上,从而掌握该句所表达的含义。
二、托福阅读技巧
1. 把握词义
阅读过程中我们不免会遇到生词,有些考生在阅读中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字典,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有些词确实会影响到理解,查字典当然是一种办法,但是频繁地查字典不仅会影响阅读速度,还会影响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所以,考生在平时要学会处理阅读中的生词,掌握猜测生词的方法。
2. 理清结构
阅读时,要先辨别清楚文章的体裁,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主旨大意,找出文章的主题句。理清文章结构有助于考生从整篇文章考虑,选出正确答案,避免因考虑不周或考虑片面而造成理解上的偏差。阅读文章后的问题一般也是按照文章结构顺序提出的,所以理清文章结构还有助于考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答案。
3. 分析选项
学会分析选项对于提高阅读分数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选项的干扰项可能是下面几种情况:1)与文章细节部分相同、部分相悖;2)选项本身是正确的,但不是问题的答案,不符合题干的要求;3)与常识相符合,但在文章中没有提及;4)明显与文章信息不符等等。掌握题目选项特点有助于考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做出准确的选择。
4. 扩大知识面
扩大知识面对于提高阅读题目正确率来说十分重要。如果考生对阅读文章的话题一无所知,在做题的时候必然会感到很迷茫,理解文章大意时也会很困难。如果考生平时注意扩大知识面,多了解各方面的知识,那么在阅读时就会感到很轻松。
托福阅读备考之长难句分析:石油天然气的形成
It is not surprising, therefore, that the highest ratio of oil and gas pools to volume of sediment is found in rock no older than 2.5 million years—young enough so that little of the petroleum has leaked away—and that nearly 60 percent of all oil and gas discovered so far has been found in strata that formed in the last 65 million years. (TPO43, 65)
大家自己先读,不回读,看一遍是否能理解
托福阅读长难句分析:
It is not surprising,therefore, (that the highest ratio of oil and gas pools to volume of sediment is found in rock no older than 2.5 million years)—young enough so that little of the petroleum has leaked away—and (that nearly 60 percent of all oil and gas discovered so far has been found in strata that formed in the last 65 million years). (TPO43, 65)
这个句子的结构: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从句 and that 从句
主要就是两个从句,然后中间有一个破折号隔开
修饰一:(that the highest ratio of oil and gas pools to volume of sediment is found in rock no older than 2.5 million years),从句
中文:油藏和气藏的数量与沉积物总量的比率最高出现在年龄不超过250万年的岩石中
修饰二:(that nearly 60 percent of all oil and gas discovered so far has been found in strata that formed in the last 65million years),从句
大家注意,能不能来理解这个从句中的discovered?先想想看。
其实,这个句子中还有一个非谓语动词修饰成分,that nearly 60 percent of all oil and gas (discoveredso far) has been found in strata that formed in the last 65 million years
中文:约60%的石油和天然气都被发现在过去650万年形成的岩层中
托福阅读长难句参考翻译:
因此,毫无意外,油藏和气藏的数量与沉积物总量的比率最高出现在年龄不超过250万年的岩石中——岩石还很新,以至于很少的石油泄露——而目前为止发现的约60%的石油和天然气都被发现在过去650万年形成的岩层中。
这个句子的主要修饰成分就是从句和非谓语动词,大家务必想清楚,每一个修饰成分修饰的是什么,才能看清楚这个句子的结构。
托福阅读备考之长难句分析:深海底部环境
托福阅读长难句:深海底部环境
Totally without light and subjected to intense pressures hundreds of times greater than at the Earth’s surface,the deep—ocean bottom is a hostile environment to humans,in some ways as forbidding and remote as the void of outer space.
(定语后置in some ways…)
【译句】由于完全没有光,而且承受着比在地球表面大数百倍的极大压力,深海底部对人类而言是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在某些方面就像外层空间一样险恶和遥远。
分句1:Totally without light and subjected to intense pressures
分句2:hundreds of times greater than at the Earth’s surface
分句3:the deep—ocean bottom is a hostile environment to humans
分句4:in some ways as forbidding and remote as the void of outer space
分句2修饰分句1结尾的短语intense pressures,
分句1是分句3的状语
分句3是整个长句子的主句
分句4是分句3的后置定语,修饰分句3的a hostile environment to humans
主句前后分别有状语和定语的修饰成分,但是本句其实不是复合句。句子的核心意思是深海对于人类而言是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
篇4:一个月首战托福111分经验
一个月首战托福111分,我是这样做的
阅读
阅读里面对我来说最难以描述的就是单词题,真的是又爱又恨,因为会的时候就是一道送分题,不会的时候就是一道送命题啊,经常剩下两个选项完全符合上下文,我之前考GMAT因为是训练逻辑思维为主,没有背单词,实在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为了针对这种监介的状况呢,我就下载了单词app,选择托福考试词库,背背背背
单词量的增加,不仅能让我们规避阅读词汇题里的幸福二选一,也能在听力部分助我们一臂之力
杀托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每天欢乐记单词!
六选三是很多同学有跟我提起过的杀托小bug,我觉得在这个题型中基本上要靠有效的排除选出最终的三个小淘气
我的排除思路很简单:
1.排除与文章相悖或无关的选项,“你怎么连话都说不清楚”,out!
2.排除细节选项,可能是某个具体地点,可能是某个具体例子,等等,这些选项成为干扰项的可能性更大,甚至有时就是文章的原话,但是这样就能蒙混过我的火眼金睛吗? O U T!
3.比较少见,前面两步之后还剩四个选项,这时候就回归原文揣测意图表达的东西,选出三个最优解。
官方真题Official的重要性在于它的计时功能,让我们有贴合考试的临场紧张感,提升注意力集中水平,这样多练习以后就不至于在真正考试时因为不适应而影响发挥,比如我练了几套之后提前五分钟做完阅读就无压力了(自信的围笑)
机经!!!敲黑板划重点了同学们
机经是镇定剂而不是大米饭,不能一日三餐地吃,它是考前24h稳定心神用的,我们不能预期我们就一定考到原题,但主题方向很准确,比如是地质学关于地球年龄的呀,还是生物类进化演变的呀,所以从机经中我们需要抽取考试预测信息的大方向,主要去明确文章要点,三十六计,理解为上!
听力
一、先放一波靠谱练习材料吧,谁让本次分享都是满满干货呢,快夸我快夸我
科学美国人,语速较快,练反应;
老托93篇跟读,涉及知识面广,用于术语单词和现象解释的素材积累;
官方真题Official,一练笔记,二练精听,磨一磨耳朵;
机经,音频较少有,很珍贵,有的话就要逐句精听;通常是记住大意和一些出题点,这样考试碰到的话即使意外没听全也能够选到正确答案呢!
二、认真记笔记
认真记笔记
认真记笔记
并不是像我一样左耳进右耳出才需要笔记!只要不是过耳不忘就要做笔记!做笔记很重要!如果和我情况类似,动笔会影响听力质量,笔记就不必做的太全(multitasking大神请随意),而是在听+理解的基础上记下要点:
主要有三大点:关键词/缩写/符号表达,平时练习时要养成自己的一套常用表达的速记方法,这样考试就不会掉链子啦
口语
口语分数不辣么高,就简单地给一些常用材料吧~
小范围真题预测要一个不落的练了,这个是一定的
然后我们来看Task 1-2
我会听一些TED演讲,它与托福听力的差别可能有点远,但是用于提升口语会让我们有如神助:语调有升有降,也能积累许多常见的口语化的表达,熟读听TED三百首,不会说英语也得说,秒变Native!
Task 3-6
除了按照机经的中英混血的描述组织好语言外
还有官方真题Official的计时训练,用于严格把控准备时间,能15秒就绝不16秒,不能15秒也直接开口绝不耍赖,锻炼准备过程和说话过程的反应速度~
作文
一、多写多练
我在考托福之前考了GMAT,觉得作文很变态,所以就一直在练,应该练了有十篇,找了英语大神帮忙批改,也每篇都认真地整理了思路,所以托福仗着曾经练过就只练了一篇,但事实证明曾经的训练没有白费!
二、快考试了,练习时间不够怎么办?
因为模考都没练作文,考试之前我心里也比较没底,所以按照小范围写作预测写出了一部分作文题的思路,写思路并不费时,每篇文章也就两点左右,但是押到题的话可以省去大把思考和组织结构的时间,专心秀英语就好了~
三、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成功地向ETS秀出我们666的英语呢?
我把重点放在词汇和短语上:积累阅读中遇到的词汇题,这样的做法是一箭双雕的,阅读和作文都会有提高。尽量增加表达方法的多元性,不要全篇皆Therefore,多用其他同义词如Consequently,as a result等等
托福语法笔记改错——谓语动词
一、主谓一致
1. 主谓的分隔原则
S, ---,VO
主谓之间可以用定从及省略形式的定从分隔
.主谓一致与主语同位语无关
2. 定语从句中的主谓一致
...noun.+that/which+V
.that, which并不反映单复数
one of 复n + that/which + 复V
the only one of 复n + that/which + 单V
3. 随前一致
together with, as well as, with, including, of
4. 随后一致
not 单n. but 复n. + 复V
not noly 单n. but also 复n. + 复V
5. 就近一致
单n. or 复n.
either 单n. or 复n.
neither 单n. nor 复n.
is he or we... 对
he or we are... 对
6. 可数名词and可数名词+复数动词
不可数名词and不可数名词+复数动词
例外:war and peace is/was
black and white is/was
bread and butter is/was
to love and to be loved is/was
7. 百分比结构
most, rest, half, majority, some, 50 percent, one percent
__+of+n.+V 由名词决定动词的单复数
8. 倒装句中的主谓一致
There be...
between , among 等介词位于句首,即引起倒装
Between ...+ be + noun.
Among...+ be + noun.
主 + 系 + 表
主系关系要一致,系表关系可以不一致
9. The+ adj.
a. 表示“一类人”用复数V
The rich are ridiculous
b. 表示某一抽象概念
The good is attractive
10. one of + 复数noun. + 单V
more than one 单数noun. + 单数V
many a + 单noun. + 单V
a + 单noun. or + two + 单V: a day or two
news 单数 measles 不可数
the series 用is/are从上下文得出
二、时态
1. in + 过去某一时间,用一般现在时
2. befort+ 过去年份,用过去完成时
3. for/since:
for后跟时间段,可用现在完成和一般过去时
since 后跟时间点,只能跟现在完成时
I have been a teacher for 3 years.
I have been a teacher since 1996.
I was a teacher for 3 years.
4. 自然现象、真理描述用一般现在时
时态: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混用
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混用
三、语态
考主被的混用
一个证明,二个位于,三个需要,四个情感
1. 证明:prove(vi) + to be + n./adj.
prove(vt) + sth./that +句子
my advice rpoved to be wrong
2. 位于:locate永远考被动
situate 主动:把...放置;确定位置
被动:位于
3. 需要:need, want, require
┏ 情态动词+动原
┃ ┏ doing
need ┃ 实义动词 ┃ to do ...一般
┃ ┗ to be done
┗ n.词
My watch need┏ repairing. 主动表被动
┗ to be repaired.
require┏ to be done
want ┗ doing
4. 情感:please, annoy, surprise, move
I am pleased. 主语高兴
The news is pleasing. 令人高兴
使...高兴(心烦、惊讶、感动)
Franklin is so moved.
The story is so moving.
托福语法笔记改错——代词与介词
代词
一、代词的五种形式间的混用
he him himself self
主格<->宾格<-反身代词 名词
△
┃
所有格
his
(A)名词前面应该使用所有格
make she debut 错
make one’s debut
.双宾语结构例外 won him prizes 对
(B)反身代词画线--->改宾格
要使用的反身代词必须与所在句子主语一致
he killed him. 他杀
he killed himself 自杀
(C)self ,是名词,“自我”,只用于哲学, 出现永远错
二、代词的单复数 him,her-->them, 注意一下
三、代词的性别
his/her himself/herself
四、代词的人与物
Although he is employed in hte scientific field, the metric system
~~->it
is not used in the U.S.
五、关系代词
┏ which 指代物
┃ that 指代人或物 注意:who与which混用
┗ who 指代人
┏ who 主
┃ whom 宾
┗ whose 所有格
whom image --->只考过一回
~~~~->whose
.要考who和whose的混用
who + noun. 错 whose + V 错
介词
一、through/throughout
through: “穿过”、“通过”,强调动作
throughout: “贯穿”throughout his lifetime
“遍布”throughout the world
二、between/among
between the stars/trees 两两之间
among the two realms 错
三、in/inside /into
inside,in 静态,强调状态
into 动态,强调动作
air inside the house
shoot...into the sky
in + 单数noun.(无冠词),表示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某一行业
in shape, in size
四、in/for/since
in + 1. 时刻点
2. 一段时间
for+ 1. prep. + 一段时间
2. conj. 并列连词,不能位于句首
句子,for 句子
since+1. prep., “自从”+时刻点,完成时
2. conj., “因为”Since +句子,句子
3. adv., a. 与过去时共用 = ago
...was...many years since ...
b. 与完成时连用,表示过去某个时间某个事件到现在
Tom was elected president last term, but he since has de
voted
little fo his spare time to his reponsibility.
五、of 遗漏
多余
六、by
1. be done by 只要不是固定词组,就改by
2. by doing 只要不是固定词组
3. 作品by 作者
publication by Franklin
七、固定搭配
together with = with
adv + prep = prep
托福语法笔记改错——冠词
冠词(缺失与多余为重点和难点)
(A)
1. a与an的区别 (发音而非字母)
an: herd undergraduate understanding oyster honest
a : unique university unite yawn
2. a与复数名词的混用
an outstanding methods.
3. 不定冠词a的遗漏
(1)固定短语中a的遗漏
a set of, a piece of, a variety of, a series of,
a collection of , a wide range of
a wealth of + 不可数名词(information)
(2)强调可数名词的单数概念
且无其它限定词,必须用不定冠词
也就是说,单数可数名词前必须有限定词
.v+单数可数名词 错
prep+单数可数名词 错
of humid area area可数,所以错
of prize fighter fighter可数,所以错
of raindrop 亦然
例外:a. a part of= part of
part 永远对
b. 表示职务、身份、亲属关系的词可以单独使用
Little Bush, son of George Bush, is running
for the office of president.
c. 表示“种类”名词后所接noun可单独使用
type of , kind of, sort of
d. 表示某一方面的名词可单独使用
All cells differ in function, in size, in color, in shape.
(B)定冠词 (the ,表特指)
the astronomy, the nitrogen, the iron, in the histroy,
in the nature, of the human hoby, on the right side
这些名词前都不能加the
1. 表示“独一无二”的事物
the Great Wall, the Sun, the Moon, the Earth
2. 关于序数词
.序数词只有作定语修饰noun,才必须加the
年代:in the serventeenth century
排序:the eight(h) element (is)......
.序数词考两点:a. 加不加the
b. 是eight或eithth (单词)
陷阱: a. Utah ranks first among...
b. A is second only to B.
3. adj.最高级作前置定语修饰noun,才必须加the.
the most desolate region(S)
the most ... area(s)
adj+est 后可以是复数。
4. 四大洋,河流,湖泊前必须加the
Winds from the Atlantic Ocean
5. “人体” the human body
“普通人” the average person
the common person
6. 表示“开始”与“结束”,必须加the
the beginning( 可以加s) the end
7. 学科前不加the
the astrology错
元素前不加the
Iron, Nitrogen
8. nature
a. 在自然界 in nature
b. ... of nature 本质上的
faith of natrue 发自内心的
9. history
a. 泛指“在历史上”,in history
b. 特指在某种历史上,in the history of NOS
10.乐器 play the piano(正确)
play erhu(正确)
11.城市名,州名,国家名前不加the
in Beijing , in the city of Beijing
联合名词除外: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a United States boy.
12.most的用法
a. 作为一个副词(adv.)修饰adj,adv,表示最高级
... are most plantiful ...
the most handsome teacher
b. adj. 大多数的
most animals 泛指
(不可以+the)+可数/不可数名词皆可
~~~~~~~~~~~~~决定谓语
c. pron.大多数,大部分
most of the animals 特指
d. a most beautiful girl
~~~~adv., very
e. most/mostly
均作副词时,most修饰形容词、副词
mostly修饰动词、介词
be composed mostly of
篇5:1周首战托福112经验
1周首战托福112经验分享
6月2日考的。第一次考,备考了一周。
不是想炫耀自己近乎裸考,只是因为情急之中才要去考,又刚好一周后就有交逾期费的那种考位。
别说考试,人生中的任何事,我的哲学都是:要做好准备。天命有没有,咱不知道,尽人事,是必需的。
英语基础:
山东高考英语146,中学语法基础好。入大学时发音和口语近乎零。
北外英语学院本硕。
大二考专四,优秀,89还是91分,不记得了。
春,大四,考专八,80分(感觉自己的水平应该更高的,因为相对来说软肋是口语,而刚好专八不考说;为了专八,备考还比较充分。只是考试的时候一如既往的没有把握好时间,最后写作文留的时间太少,所以字数不够,应该影响了分数)
为什么考托福:
不是为了留学。穷苦的人民从小到大没真正打算过留学。自身教育也是要精打细算的生意,多花一千块钱都不可以。人生规划是尽量缩短花钱阶段,尽早开始赚钱阶段。
央企工作四年月薪不过万,人神共愤。作为一个爱学习爱分享的英专生,郑重地开始考虑进入培训行业。于是去面试新东方。
之前去培训机构求职准备的都是阅读试讲,这次想换一个科目。而且可能潜意识里知道自己的说最弱,反而想挑战。于是准备了speaking的试讲。
面试中被要求现场答了一题,老师们给我打分20(失望加不解,并且开始自我怀疑)。
他们给我安排到认为我比较适合的阅读科目,也是因为当下缺阅读科目的老师。
教托福必须要有一个托福成绩,我5月27日登陆ETS交费后,看到6月2日刚好有交逾期费的那种考位,担心如果错过,接下来几个月都报不上名,于是就报了名。这给了我6天的备考时间。
备考过程:
我有全职工作,且有兼职翻译,已婚(还好未育……)。所以可用来备考的时间很有限。
第一天和第二天,每天做一套TPO。阅读、听力和写作在小站的模考APP上用pad做,因为听和录音比较方便;写作在小站的网站上做,因为他们模考APP上的排版是错误的(integrated writing该放reading passage的地方放的是听力文本)。
阅读和听力可以做到零错误率,因此后几天不再做题。
写作,看了两套题目,熟悉了一下题型,想了想自己可能会怎么写。之前参加各类考试都没有机考这样优厚的条件。机考且分科目,将一次性解决我时间安排不好留给写作的时间少,而且字迹不够清楚的问题。
剩下的四天,全部用来搞我最发怵的口语。
有研究生室友去美国留学,前两年考的托福。我自然是先找她取经,她也说我的阅读听力写作应该没问题,到小站上做一两套熟悉一下题型就可。然后用这几天重点搞搞口语。给我推荐了一个论坛上一位口语满分同学的录音
我去下载听了下,真的很好。这里面是TPO 11-30,于是在接下来的四天里,我利用上班下班公交车上的时间和中午休息的时间(到公司院子里没人角落),把这20套口语都做了一遍,录下来再去听自己说的——真的不怎么好,着急了甚至出现he/she不分的情况。可能是自己工作之后说英语没那么多了,所以口语退化了,发音也会出现错误。可当下我只能尽量熟悉题型,先解决内容的问题。晚上回家,对应听下载的那位满分同学的录音,总结值得学习的思路。
从一开始我就觉得对我来说,integrated speaking要简单,因为常年练习口译需要复述总结,比较熟悉。相较之下independent speaking的两道题比较恐怖,因为需要自己找东西说。
于是,周五,也就是最后一天晚上,和周六,也就是考试当天去考场的路上,我把除11-30之外剩下每套TPO的两道independent speaking tasks都快速看了一下,同时默想自己有什么可说的。
这就是我备考的过程。
考试过程
之前没考过,有以下因素在意料之外:
大家不是一起开始考。我开始阅读了还有同学在试音。这严重干扰了我,久久不能进入阅读状态,导致我第一篇阅读做了好久。后来阅读刚好卡着时间完成。
同样是因为大家不是一起开始考,我在做听力的时候,有一位进度极快的同学已经开始口语。她响亮的声音响彻考场,相信不止我受了干扰。
阅读和听力考完,中间的十分钟,最好别出去休息,因为厕所有人排队,不一定上的了,进来还要排队刷身份证干巴着急。我觉得在桌子上趴一会儿比较好。
写作没有拼写检查(这自然不在话下),而且屏幕上显示的字体比较宽、比较胖,不同于我们常用的Times New Roman,不习惯的情况容易敲错单词且看不出来,需要写完了仔细检查一遍。
考后反思
阅读和听力没有问题,不说了。
写作。integrated writing的instructions里的字数要求是150到225,我写了270多吧印象中,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分数。independent writing我写的很多,550左右,所以写了很久留下的检查时间太少。检查拼写和语法的时候,发现有个单词写了两遍,已经选中一个正在点backspace的时候,考试结束了,所以那个没有删掉,应该算作语法错误。之后还发现自己把recipient写错成receipient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些,丢掉了一分。
口语。我自认为考试发挥还好。integrated speaking所有要点甚至细节都有,时间也把握的不错,都是刚好60秒钟结束。independent speaking中有一道说得不够有细节,自己事后很不满意。但是总体觉得比平时练习表现地好很多。却只得了23,说明当时面试的时候老师们给我的打分还是中肯的——托福口语考试看中发音和语音语调。也说明,口译和口语,没有前者好后者就好的关系。
大家喜欢比较专八、托福、雅思,等等。其实只要是科学设计的考试,都是考的基本功。不存在光靠技巧,明明读不懂或者听不懂就可以考高分的事情——那样的话,出题者岂不都是傻子?
反映到我自己的这次考试上,这个成绩,是我平时听、读、写功底的正常反映,也是我在说上的不足的正常反映。
我花四天准备的说,顶多给我提高了两三分而已。而且是我自认为已经很不错的说,才得了23。可见,如果有必要和有机会再考,想要得到115分以上的分数,我还是需要口语有些许质的提高。
6月1日托福阅读考试真题及答案
Passage 1 Megafauna Extinctions in Ancient Australia古澳大利亚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
(重复2018.12.01)
话题重复2018.03.11 The Australian Megafauna Extinctions。生物史上大型动物的灭绝在各个地方情况有所不同。而究其灭绝原因,科学家提出了两种说法,一是climate,一是认为hunt。
Passage 2 The Formation of Early Earth早期地球的形成(首考新题)
Passage 3 Colonial America and the Navigation Acts 殖民时期的美国和航海法案(重复2015.03.07)
先讲了早期英国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引起了一些不满,因为收税过高且限制他们的一些产品与英国竞争。后面着重讲其实这种殖民统治也对美国经济有好处,如帮他们买产品到欧洲,有英国海军保护等。最后说美国农民虽然参与市场经济,但前提还是满足自己,所以也会通过生产来和别人换。
Passage 4 Mexican Mural Art墨西哥壁画艺术
(重复2015.09.19)
第一段:壁画艺术出现及原因分析。墨西哥壁画艺术的主题主要涉及社会政治问题,伴随呼唤打破以欧洲为中心的文化依赖,寻求真正的自我表达的艺术形式,这是拉美第一个现代艺术运动,影响深远。该艺术的出现紧跟在墨西哥革命之后,原因是多样的:1.受到革命乐观主义的影响;2.文化上追求突破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去寻找艺术的自由表达尝试;3.由一批成熟有力的艺术家领导;4.收到有远见的教育部长的支持,拨钱拨场地给艺术家去使用。
第二段:风格定性。艺术家的共同信仰:墨西哥壁画艺术家都相信艺术的力量去改造成为一个更好的社会、去挑战陈规旧习、去丰富国民的文化生活;现代性:该艺术也是现代的,因为其创作目的是去挑战老旧传统;大众性:该艺术还是一种平易近人的大众艺术,是为了教育启蒙大众,尤其是工人阶级。
第三段:内部分裂。然而墨西哥壁画艺术并非一次艺术家的团结统一运动,艺术家的发展方向各不相同ra寻求和利用墨西哥过去的文化遗产来展现多元视角,努力去创造一种属于墨西哥的新的美学语言,他深受本土绘画传统影响,想发展出一种与之对应的现代绘画语言,像书籍一样可以交流思想;co比较悲观,认为墨西哥的过去是粗野未开化,现在的革命被腐败和残忍腐蚀,他的画采用进攻性的表达技法,是墨西哥残酷而矛盾现实的比喻;eiros是三人中最政治活跃的,是一个国际主义者,他避免使用传统颜料和技法,采用现代工业原料和喷枪,他的作品面向共产主义者的未来,并经常使用碎片化的复杂意向使很多观众看不懂。
第四段:对各地的影响。墨西哥壁画艺术影响了美国、欧洲和整个拉丁美洲。诱发了美国各大城市的本土壁画艺术的出现;影响了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创作出第一幅壁画作品,也几乎是他唯一的宣传艺术画;在拉丁美洲,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艺术家感觉需要使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做出清晰的公开宣言时,这种受墨西哥影响的壁画艺术就会反复出现。
Passage 5 Control of the Seas 海洋的控制
(重复2018.10.27)
Passage 6 Turbidity Currents 浊流
(重复2017.12.16,2018.10.28)
沉淀物沿着海中的大陆架和斜坡最后沉淀在海底。涡轮效应可以使海底的沉淀物缓慢运动而不受海面波涛的影响。沉淀物混合着洋流越来越浑浊,速度也变慢。地震是起始因素,导致海底大陆架崩解,形成涡轮效应。最后给了一个海底电缆的例子来证明这个效应导致的结果。
Passage 7 Mating Songs of Frogs 青蛙的交配叫声
(重复2018.10.28,2015.09.13)
第1段:声音信号相对于视觉信号的优势:声音信号对于接收者来说不需要处在特定方位上(particular orientation);声音信号能够绕开障碍物(travel around large obstacles),声音信号可以在晚间光线弱时仍然有效使用,而青蛙交配通常都是在夜晚黑暗时,所以青蛙选择声音信号用于寻找配偶。
第2段:声音信号的功用:青蛙的叫声可以是求偶(courtship),也可以是表明进攻(aggressiveness),这两种叫声是不一样的。只有求偶叫声才能得到母蛙的回应,回应方式有:母蛙朝向声源移动(moving toward the sound source);母蛙回唱与公蛙形成二重唱(perform duets)。
第3段:求偶叫声暴露的信息:公蛙叫声的振幅(amplitude),即叫声大小,会暴露公蛙的体型和年纪,年纪越大,体型越大,发声囊(vocal sacs)也会随之变大,发出的声音也会变大;母蛙一般喜欢年纪大的公蛙,因为它们能活这么久说明它们能够应对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因此具备生存优势,受母蛙欢迎。此外,叫声的大小也显示了发声的公蛙离母蛙的距离。
第4段:叫声的频率,或者叫音高(pitch),也能够显示出发声公蛙的年龄和体型,年龄大体型大的公蛙叫声低沉(lower pitched calls),母蛙以此向该叫声靠近,而年幼的小公蛙为了也能够吸引母蛙跑到寒冷的地方发声,因为寒冷可以使得青蛙的叫声变得低沉。此外,叫声时间长短显示了雄蛙的体力。
第5段:叫声频率和整体的时间模式,显示出青蛙的物种,帮助母蛙找到同种公蛙交配,防止不同种类的青蛙杂交,因为生出的杂种后代(hybrid offspring)往往不具备繁殖能力和存活能力。
第6段:公蛙叫声的复杂性会影响它们对母蛙的吸引力,例如某些公蛙在whines叫声后面加上chucks,这样会更吸引母蛙,但同时也吸引蝙蝠等捕猎者的注意。
Passage 8 Causes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美国工业化的起源
(重复2016.06.04)
美国对于工业革命的各种促进手段,跟欧洲做对比,突出美国的情况之乐观。首先,人数暴增,大量手工艺人流动,工业化技术生产更多商品。其次,收入和供给的增加,满足了更多工业化需求。最后,技术发展导致工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Passage 9 SnowPack 积雪的光线反射
(重复2018.12.01,为当日首考新题)
Snow Pack吸收长短波,有两类表现,其一是百分之百吸收,另一个是反射大于吸收。举例说明树枝底下比较暖和的原因就在于小树森林比大树森林不容易融雪。
Passage 10 Atwater Food Energy Value System阿特沃特食物能量价值体系
(重复2018.11.10)
有个科学家建立了一个营养物质的系统,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然后说脂类最好测量,因为要么是常温下固体要么是液体。蛋白质的氮含量比较高所以也可以测量。然后测量了在这三个物质在人体内的消化率。这个系统后来被科学家不断地完善。
Passage 11 Centralized Societies:Archaeological Evidence 中央集权社会:考古证据
(重复2015.11.28)
Passage 12 Dynastic Egypt and the Nile River 埃及王朝与尼罗河
(重复2019.01.12,2018.01.06,2017.09.06,2017.05.20)
第一段:讲了埃及王朝的形成:撒哈拉沙漠曾经是一片绿洲,随着气候的变化逐渐沙漠化,由于撒哈拉的干旱导致人们被迫离开聚集到水源丰富的尼罗河畔,逐渐形成了村庄,城镇直至整个埃及王朝。
第二段:讲了埃及的经济基础为农业以及埃及通过其他方式增强国力:尼罗河4-10月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10-4月首来自非洲干燥季风的影响,孕育出了发达的河谷农业,随着农业的发展,政治、贸易制度逐步建立,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来进行商业活动以及建立大型建筑所需要的材料也通过此来运输。
第三段:讲了埃及王朝的繁荣与衰落:在6000BC时,埃及的一个王统一了上下埃及,形成了埃及王朝和各级官僚机构,来征税以及管理人口,随后建立了金字塔。这个王朝绵延了数十个朝代,时间之长没有其他王朝可以相比,尽管中途有经历其他国家侵略,但次数不多,此外建立的长子继承制以及亚历山大大帝和后来的古罗马、拜占庭人对埃及并不感兴趣,使得国家整体发展平稳,当地的历史遗迹因此得到了良好的保存。
Passage 13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merian City State苏美尔城邦的发展
(加试)
Passage 14 Soil Salinization 土壤盐碱化
(加试)
Passage 15 Bat Diets 蝙蝠的饮食
(重复2017.04.23,2017.10.21,2018.11.24)
主要讲了各种不同的bats在饮食结构上的区别,吃的主要有insect,fruits, plants等等,介绍了一种部分bats拥有的获取昆虫的方法:利用回声,但是不是所有昆虫都能用这个方法。比较了不同类型的bats的diet (big and small,the bats flying in the sky and the ones living and waiting nearby).
206月1日托福写作考试真题及答案
独立写作考题:
Some people like to travel to popular but crowded places such as historical sites and memorials, while others choose places with fewer tourists. Which one do you prefer?
题目分析
本次考试是旅游类话题,这也是今年第2次考查该话题。今年第一次考查的题目为: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t is better to travel abroad to visit different countries when you are younger rather than when you are older.
本次虽然是一个新题,但是难度系数不高 —— 因为旅游话题贴近生活,毕竟在节假日的时候,均有过旅行的经历,当然,更多的还是去了人山人海的地方,最后发现,还不如静静地在家......
言归正传,本次考题虽然简单,但是也凸显了我们之前提过的一个破题方法 —— 关注题目中的相关修饰语,因为有的修饰语可以给我们带来相关的展开思路。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Children (aged from 5 to 8 years old) should study a foreign language.
对于这个题目,希望大家在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关注题目中的相关修饰语,比如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等等。在阅读做题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会忽略这些词语,因为这些修饰语不会改变句子的核心意思;但是,有的时候,往往这些修饰语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价值比较高的理由,比如刚才这个题目中的括号修饰语就可以关注一下“aged from 5 to 8”
我们可以根据这个修饰语思考一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什么特点,然后看下这些特点是否有助于学习a foreign language,这样思考的话,理由很快会想出来。比如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有:时间充裕,学习一门外语相对耗时间; 记忆力很好,对于学习一门外语,好的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新鲜的事情会很好奇,好奇会带来兴趣。这样思考,三个理由很快就可以出来啦。
推荐阅读:
托福口语口试模板分享
怎样分配托福阅读时间
如何提高托福作文考试质量
托福听力考试常见备考误区
篇6:首战托福109听力满分经验
首战托福109听力满分经验分享
我的托福首考成绩109,自己觉得除了听力和口语,其它两项并没有发挥出功力,还有提升的空间。因为毕竟自己只有听力满分,而且我遇到了听力加试听了3套题(听力真的做的挺累),所以我就着重分享一些有关于 托福听力 的心得!
本人现在华东政法大学大三在读,不要脸的说自己英语基础真的还挺好的,上海高考英语137,六级裸考627,GRE 4月首考151+170,平时日常生活和工作实习也有一些和 native speaker 交流的机会。
这里我主要分享两大块对英语基础本身就不错的同学来说怎么速成托福。
对英语基础本身就不错的同学来说怎么速成托福——
1. 这一条的适用人群:
A:大学生,六级500+,听说水平并非哑巴英语,想进一步出国深造需要考托福,想要自学,不想花大价钱上辅导课,没有时间拉长战线
B:考过一次托福或者模考,听力22-24左右,阅读24+,写作24+,口语20+,对自己的水平有个底,想单项练听力的
C:极优秀的高中生,在国际学校有良好语言环境
如果你想认真系统长期全面提高英语水平,请直接跳到第二条
2. 我们要知道托福到底考什么:
日常交流能力和学生交流能力。
托福考试的设计是非常科学规范的,我敢很肯定的说,托福成绩的高低能真实反映你出国学习生活的状况,如果你的听力考试成绩在22分以下,那出国学习在课堂上也是听不懂的。
试想一下,托福一道模拟课堂的听力题在6分钟左右,但是真实情况中一节课的时间往往超过一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托福不仅仅是提高考试成绩本身,更是像提高自适应美国学习生活的能力。
下面分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四个板块来说。
听力
因为我满分,所以着重写,就是这么自信!
托福听力的题目设置是一共两套题,每一套是1个conversation+2个lecture(我是2019年5月11号考的,8月份会更新形式,但是考察目标不变)。conversation是生活化的交流、lecture是学术内容。
托福听力难点在哪里?怎么攻克?
1.conversation
语速很快,听不清
conversation的语速确实比lecture快,(我随便选了几个TPO listening,平均:conversation 3分钟450字、150字/min,lecture 5分钟650字、130字/min),不过好在篇幅短、用词简单、文章的逻辑也很简单,所以不用很担心。conversation的逻辑是什么呢?请看下一点。
故事有转折,听不懂
conversation都有一个主题的,比如和图书管理员讨论借书还书、和教授讨论一个paper,学生一定会遇到一个问题,什么来不及做啦、书借不出来啦、论文碰到瓶颈啦之类的,然后另一个人就会对应的给建议或者评价一下。抓住文章脉络很关键!!!我听conversation从来不记笔记,但是我能把文章脉络全记在脑子里。如果你也觉得自己基本能听懂,那3分钟不到的日常对话不记笔记完全okay,试着去记忆文章的逻辑,不要把时间花在写字上。
前两个问题都是聚焦于展开这段对话的目的的,这两道题不需要对文章每一个字都听懂,只要理解文章的issue是什么,然后选一个最相近的目的就可以了。文章肯定会出现一些迂回,比如说一开始讨论paper能不能延长due time,后面教授就会问你现在写的怎么样了,为什么要延长,有没有其它办法按时提交这样,这些都不用管,因为目的题通常都是第一道题,听到什么就是什么。如果实在不会判断,可以按照出现篇幅的多少帮助判断。
碰到新出现的term和例子要记忆一下,比如TPO46的第一个conversation,两个人聊要不要住在musichouse,突然出现了一个jazz festival,这肯定就是要考的,如果没听懂,你可以自己猜猜这个term为什么出现在这里……比如这个house要办music festival?还是这个house的同学都参加了某个music festival,这样的脑洞练习可以在训练的时候多做,慢慢的就可以学会抓住听力conversation的脉络了。
有生活化的语言使用,没见过
当你听到一些短句,但是有强烈语气的词,不要怀疑,基本都会考。这些词可以联系上下文来判断意思。TPO47 conversation1 第5题”Uh……Do you really think you can keep these all in your head?”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表示怀疑,”嗯……这……我觉得就凭你的脑子是记不住的……”所以选‘to suggest that the student take notes’。这种题确实比较难,光在这里就转了两次弯,1)ummm……你确定你能记住?2)ummm……我觉得你记不住……3)我还是建议你还是记笔记吧!
对于这样的题,在听第一遍时要重点关注,回忆一下上文的意思,这种话一般都出现在某一个人说的几句话的最后一句,所以关注上文比下文更重要。除此以外,此类题型一般会有重听,重听的时候要重点关注一下语气,是惊讶?怀疑?还是遗憾?听出来语气对判断如何转折很有帮助。
个人认为,如果英语日常听说没什么问题,练几套listening,做到能够预判哪句话可能会拿出来考就可以了。如果实在听不出来,这道题可以放掉……
2. lecture
生词多,听不懂
这个应该是大部分人遇到的问题。我在考托福以前一个单词都没有背……一是因为我已经背过GRE的要你命3000了,对自己基本的词汇量有信心,二是我基本只有一周时间复习,把时间放在背诵学科类词汇上投入产出比太低(学科类词汇也不属于GRE考察范围,我是真的不会)。和conversation一样,我觉得做好lecture的第一步也是把握文章整体脉络。一般来说是解释一个现象或者讲一段历史一类的。
所以遇到了生词怎么办?
1)关注电脑屏幕,这一点我之前从来没有注意过,我也没见人说过,是我在考场上突然发现的,一些生词会在电脑屏幕上同步出现,一般来说这些词就是要考的词,要重点关注。
2)记读音,会考你的生词都会反复出现的,不会拼不认识都没关系,但是要把读音记住,保证这个词每次出现的时候它的上下文你是能听懂的。如果是人名,可以记缩写,比如Donald Trump就写DT,如果是其它名词,可以记几个字母,比如marketing就写mkt,强化印象。
篇幅太长了,记不住
如果你有这个问题,先问问自己,你到底是什么没记住!一段6分钟的对话如果你要一字一句记住显然是不可能的。记该记的就可以了。那什么是该记的呢?除了刚刚讲到的屏幕上出现的词、常常出现的词,还有理清脉络。比如,讲一段历史的题目肯定会讲到几个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的特色是什么、有什么代表人物,能把这个脉络记清楚就可以了。
这也是我很喜欢托福考试的原因,我记得以前高中听力就会考你一些特定的年份、数字之类的东西,但是托福考的是你是不是真的能听懂,听懂逻辑和脉络,所以有数字、生词、人名不用特别在意,甚至我觉得数字都不需要记录……一场考试下来,3套听力我就用了一面A4纸做笔记,而且都没写满,听懂真的最重要。
我到底应该怎么记笔记?
其实lecture的套路不就是用逻辑串联名词嘛。我始终觉得每一个托福lecture的行文和问题都是一毛一样的(我才做了不超过5套听力,如果不对不要喷我),反正最后我听完文章就能知道考什么了。
行文套路:
1)教授提观点/现象/名词,
2)用例子/科学道理/进一步解释强化,
3)可能伴随一些迂回,比如反对意见/反例/历史事件,
4)学生提问,教授回答,最后教授总结,
5)表明观点。
问题套路:
1)提问先问整体文章讲什么,就是教授提观点/现象/名词,
2)某一个例子/科学道理/进一步解释是干嘛的,
3)这些例子/科学道理/进一步解释的某一个具体内容
4)迂回,比如反对意见/反例/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
5)通过语气判断意思
6)教授的态度和观点是什么
如果上述这些你都能听出来,那笔记只是把结构写出来,比如时间顺序就按先后写,同意反对就换行画勾差,然后把这一段落相关的名词填进去就好了(之前有提到过,名词不用写全,缩写即可,做到在问题里看到这些名词,能够立马在笔记里找到这个缩写的位置就可以了)。
3.all
时间太长了,难以集中精神。不得不说集中精神听40分钟是漫长的,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听了3套的来说,还是挺累的……我在练习的时候最多听两套。建议大家考前还是要保证能够全神贯注听两套,考场上答题时间足够,如果第一套试卷没有用完多余时间可以当作休息,做做深呼吸揉揉耳朵~
考前计划——因人而异!因人而异!因人而异!
如果你100%符合这一条的适用条件,那我觉得你只需要TPO,而且41以后的就够了,前面的可以做一套给自己摸个底,如果低于22那这一条所有的都不适合你。
练习的时候关注几点,如果这些都做到了,那就可以把时间给其它三项了
·我是不是能连续听两套?
·conversation和lecture的逻辑我是不是能听懂?——建议听完先复盘一下逻辑再看题
·conversation和lecture的套路我都能摸清了嘛?题目是不是能猜中个七七八八?——建议听完先猜猜看题目再看题
·我写的笔记我都能看懂吗?
怎样长期内轻松的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我先说说我自己。
我之前讲了自己英语基础很好,我念的是上海非常好的初高中,所以学校学的就比较扎实。不过仔细想想我也没有在外面学过英语,尤其是听力。我觉得看美剧对我帮助很大,我从初一开始看美剧,每周看个两三集,这是兴趣,然后现在又沉迷Youtube各种Vlog和美妆视频,听英语已经非常习惯了,对我来说日常的对话不需要全神贯注的听也能听懂。
怎样轻松提高?
上面举了我自己的例子就是为了说明:轻松提高不代表时间很短,只是可以在无意识当中提高。我现在在背GRE单词背的苦不堪言,活了从来没有学英语学的那么痛苦!我非常不推荐大家特意去听什么VOA啊各种真题啊TPO啊之类的做日常英语练习材料,除非你有钢铁般的意志。
我的建议是去关注你自己喜欢的领域,如果你喜欢时尚,那可以像我一样看看美妆视频;如果你喜欢欧美流行文化,那就去听听rap;如果你想当律师,那就去看个律政美剧,看美剧难度大一点,而且有可能时间太长,我非常推荐YouTube,因为Youtube视频时间跨度大、选择多,可以识别语音,自动生成英文字幕,这样就不会产生中文字幕依赖了。
如果遇到不会的单词,养成随手词典的好习惯!我这个习惯还蛮好的,随手查词典,虽然常常是查了就忘,但是查到三四次,就再也不会忘记了。
怎么轻松了?
你只是换了一种语言去了解你感兴趣的东西,你的目的是发展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学英语,所以动力就很足。我才不是给大家一个偷懒不好好学习的合理理由呢哼!
需要多久?
我自己觉得每天看个两三个20分钟的视频只要一个礼拜效果就会很明显。不过,如果你很关注这个问题,那我的整个回答可能都不适合你,因为轻松提高听力真的急不来。如果你想要快速提高托福听力,那参见上一条,如果你想要轻松提高英语听力,那……先问问你想从什么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开始练起吧!
口语
口语是一般人最难拿到高分的板块,我首战27分这个成绩自己认为也还算不错,口语我一共准备了三四天,练了十套题。托福官方指南(officialguide)明确说了口语分为三大块,托福口语一共六道题,task1&2是第一块,是独立内容,task3&5是第二块,考察日常交流话题,task4&6是第三块,考察学术类话题。口语是一个很综合的考察,包括了听力、口语和阅读,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难拿高分的原因,因为是对英语能力很全面的考察。
如何在短期内提高口语?
1.背模板!
我考前准备了两个材料、背了网上找的6道题的模板、准备了万能理由cheap&fast,模板只是针对结构的、并非内容,然后模板+万能材料,随便什么题我都能应付了。
我准备的两个材料是关于乔布斯和游泳的,内容比较具体,托福官方说要用具体的例子解释,并且最好有两点理由。在这里我给大家示范一下怎么套模板。
TPO 31 task 1:
Parents need to make sure their children lead healthy lives. What can parents do to help their children have healthy lifestyles.
我这里就可以跟游泳扯上边儿了,1)父母可以让孩子多运动,运动能让人保持强壮体魄,比如,我经常游泳,这使我身材苗条远离疾病 2)父母可以让孩子放松心情,游泳让人远离烦恼在水里能使人感到自由舒展。
再比如 TPO 31 task 2:
Some university students choose to take difficultclasses even if they know they might not get a goodgrade in the class. Other students prefer to takeeasier classes in which they know they will get a goodgrade. Which do you prefer? Explain why.
答:我选简单的 1)好分数很重要,帮人找到好工作,比如在世界知名企业苹果公司,他们竞争激烈,只要高gpa员工 2)课程简单能有更多时间发展兴趣,比如乔布斯大学就用业余时间自己学习编程,最终创造苹果。理由是不是真的靠谱、材料是真是假根本不重要,两个理由+对应上例子就可以了。
材料和模板一定要熟悉,可以张口即来的那种。如果是task1&3考场上的时间用来把题目和材料扯上边,如果是task3456,那就用来整理结构模板里需要填充的内容
2.练个5套就够了
阅读
阅读没啥说的,就是做题……
托福阅读出题顺序完全按照行文进行,我是边读文章边做题的,前12题都可以通过阅读对应的单一段落做掉,如果阅读时间老是不够,强烈建议边读文章边做题,13题可以适当放一放。托福阅读的词汇题中的单词对我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如果觉得自己词汇量不够需要短时间突击,可以找机经,个人认为重新背词汇表性价比不高。平时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拿着电脑或者ipad练,习惯阅读电脑屏幕和手动翻页很重要。
写作
写作我败在独立写作,只拿了个fair,综合写作 good,之前准备过程中自己写过两三次,大概确认过自己能在规定时间内写完了,并没有找人评估过。我在考前看了 b 站上一个讲独立写作的视频,就按照那个模板写了,最后觉得自己败在了例子上。因此我强烈建议各位找高人评分一下,尤其是综合写作,这对自己提分很关键。
综合写作
背模板!综合写作就是熟练工,这东西我觉得都不需要人写,机器都能写出来……关于综合写作的阅读,跟阅读单项比还是很简单的,我觉得基本不需要笔记,因为后面还能看到,读懂最重要。要能知道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分论点分别是什么。读懂了以后能够给听懂打下良好的基础,写作的听力也是比较简单的,一般都是反驳阅读中的分论点的,也有少数情况是支持。背模板的时候也顺带背一些关于支持和反对的词/转折关系连词/承接关系连词,考场上变换着写,轻轻松松字数300+的。
独立写作
背模板!模板无非两种,三大段说理(加让步段),两大段+每段两个分论点(加让步段),熟练运用就好了。
注重逻辑说理,我的惨痛教训证明,讲故事的例子并不让ets觉得有说服力,说理的例子更好……具体的模板大家可以问吴彦祖要哦!
祝看到这里的你都取得好成绩呀!
2019年6月15日托福口语考试真题及答案
Task 1
帮助朋友提出找工作的经验,你朋友failed job interview,很丧气,有什么建议给他?
Task 2
动物是否能和人类拥有相同的权利,why?
Task 3
free computer workshop 女的同意 ,原因:
1.女生之前电脑中病毒,paper全毁,不知道装杀毒软件
2.可以挑选computer课程,一些写代码的课对部分同学来说很难
Task 4
术语解释:关于人们做决定的影响因素
例子:海边人们的过度捕捞
Task 5
女生要去参加一个ceremony,但是时间不合适,所以她在考虑是推迟自己的事情还是去参加ceremony然后提前走。
Task 6
动物保持壳的湿润:
1.靠水产卵 例子frog,蛙水中产卵
2.干燥地区,例子是蛇,蛇的内部结构
2019年6月15日托福听力考试真题及答案
Conversation
1. 学生去图书馆借书,找不到,但是有trace的政策,后来讲到女学生图书馆的卡里欠费,需要缴费,但是管理员仍然能给她trace
2. creative writing,女教授问学生具体的写作思路
3. 学生心理学课上的知识点不是很懂,找教授讲解
4. 男生想同时修生物和钢琴,问导师意见,导师认为要根据目标职业决定
Lecture
1. 海水淡化的几种技术,distill、去盐、蒸发等
2. 文艺复兴时期妇女的portrait
3. 小孩怎么分辨moral
4. 核裂变和核聚变
5. 物理学,爱因斯坦
推荐阅读:
托福口语考试模板盘点
怎样分配托福阅读时间
托福口语考试入门常识
托福口语口试模板分享
篇7:1个月托福首战119经验
1个月托福首战119
备考时间为1个月,首战分数为119分。
阅读29分,听力30分,口语30分,写作30分。
犹豫了很久要不要写,因为本人的经历都比较特殊,所以我尽量挑了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讲一讲,希望在细节方面对大家有帮助。
背景
我是理科男一枚,现在在五道口某高校读大三。
大二就有了明确出国计划,所以在准备托福之前先考了GRE:Verbal165+Quantitative170+AW4.0(GRE备考又是另一说了),所以我在这个基础上准备托福会直接省掉背单词这个环节。
而阅读和写作几乎是在GRE的基础上熟悉了一下托福套路而已,所以经验分享主要放在口语和听力部分,这两部分也是我在备考过程中主攻的两部分。
备考
暑假在欧洲做科研,和国内有时差,9月24号的考试让我无法选择线下课程。于是就选择托你的福网课平台,也是朋友推荐来上的,觉得应该很靠谱。几位老师:Ivy, Gordon等都非常认真负责,有问题都会非常详细地回答,确实不错。
口语
Ivy老师的批改感觉很不错,很快掌握了托福口语应该说到什么“度”。
当你只有一分钟时,2到3条观点+例子用没有语病的日常英语流畅地表达出来就OK了。独立口语1总论+3例子的结构足够你说;而综合口语做好笔记(速记+自己能看懂+尽量记全)套上各题固定模板就好了。上考场之前模板以及对应的题目都要聊熟于心,不然考场上容易直接卡壳。
练习
平常练习口语呢,一方面是发音。
发音这个东西只能自己悟吧,而且就像让说方言的人让他讲一口标准普通话一样困难。如果口语想冲28+没有标准美/英音几乎不现实,但基础分还是要靠内容和表达。
通过大量的练习是可以将发音以外的问题都解决的,比如大量和外教交流,模仿美剧对话,把在学校的所有报告都换成英文做。我从大一开始就一直在做这件事,暑假去德国开会时轻松做半小时报告,而一开始是在大一的一个研讨课上磕磕绊绊讲了6分钟ppt。
口语说的多了自然就不发愁了。没有机会要创造机会。
独立口语
独立口语说不出来正常,做TPO时深有体会。这次考试比较幸运,恰好抽到好说的独立口语。
如果战略上处于劣势,则战术上必须走捷径。
我是在考前3天开始计时掐表,15s想不出3点的独立口语标记为“难”, 把题材记下来以后直接扔进语料库慢慢想。
等把TPO 1-47 都搞完以后,就会发现自己比较难说的是几个特定话题,比如“most appreciated artwork, traits of good parents”等,然后集中把自己的难点话题语料整理好,考场上不管是哪种问法,先分大类,然后调语料库相关话题就OK。这样自己背的少,考场上回忆起来也方便。
当然如果考场上状态不错,也觉得有能力说一点更切题的example,比如9.24的困难解决提到的在德国坐火车,而暑假刚在德国摸爬滚打过的我就很熟悉这套,直接抛弃掉语料库自己现场说,也是可以的,而且我自己感觉效果要比用语料好一些。推荐语言能力和应变能力强的同学使用。
综合口语
有些同学和我交流时说即使综合口语背了模板也会卡壳。
这个我觉得就是写作环节出了问题。很多同学在写作时绕来绕去就是说不到点子上,绕了半天想表达的还是没达意。
表达的话要简洁,一针见血。口语一个题一共一分钟,要总结一个问题两个解决方案还要说你的理由,一个层面一句话你语速慢点就说不完,所以一定要把时间分配给重要的单词,长难单词和词组直接省略,语言简洁而能把主要信息说全才是关键。
如果你能用“…because…and…also…”,就不要用“…to begin with…furthermore…last but not the least…”,毕竟后者的使用不会给你加分,还会压缩你说主要内容的时间。
笔记一定要做好,是给自己的提示。只记关键词,在记得时候尽量记成你要说的答案的顺序,如果脑子里闪现了比较好的用于paraphrase的词汇就直接写在草稿纸上,这样说的时候就很从容了。
Ps: 要是觉得口语时旁边同学干扰,那么就自己说大声一点把他们盖过去。
跟读团传送门:英语跟读能同时练习到听力么? - 托你的福的回答 - 知乎 www.zhihu.com/question/23929056/answer/555987647
听力
刷题。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有一些技巧需要注意。
Conversation
Conversation一般语速很快,细节很多,要是看生活大爆炸能看到不用字幕听懂他们的所有对话(不包括一些需要很深背景的梗),那也就差不多了。记笔记尽量把所有能听到的细节都要记下来。
Lecture
Lecture虽然长,但与Conversation相比更有逻辑,更有结构层次。
主题主旨很容易听出来,而每个分论点的观点句、转折句等也比较明显,很多时候是以学生问题的形式进行分层的。 层与层之间有时会有联系,大部分时候是层内的信息,这时尽量记全,冷不丁就会考你一个没认真记的细节。
我的手比较快,每一篇听力大概都能记半面草稿纸,记的基本上全是关键词,词组都很少,基本上够了。平时的话还是多看电视剧电影(不带字幕的),看完再把字幕打开对照着看什么没听着,一点一点积累。
阅读
几乎没有复习…
刷了托你的福的前3套真题+10套TPO(随便挑的,没时间了),平均在28左右。
做的时候还是有一些阻力,因为总是按照GRE的思维去分析文本逻辑,而托福的说明文很多时候如果硬分析逻辑就会发现全是漏洞,很多题卡半天找不到正确选项(可能扣1分就是这样纠结的结果),最后还是选那个很显然的……
反正阅读应该是比较好提升的,也是中国学生强项,总结好自己容易错的类型,把单词背好,多读文章缓解自己读长文章的抵触情绪(这个过程比较痛苦,需要大量练习),提分效果就应该不错了。
写作
综合写作
综合写作不要自己的观点,3条条分缕析不要互相穿插,把听力材料的论据对应到所要反驳的文章观点即可。
要自己总结模板,多总结一些好的转折词,连词、副词、形容词等,因为好词不是在考场上编出来的,而是“带”进去的。
用文章结构和论点预测听力内容就不多说了,听多了自然就有经验了。
表达时,要注意多扩充一些文章和听力都没有展开的逻辑链条,把看似显然却没说透的理由补充全,“为什么听力给的论据和理由能有效反驳文章中的观点,文章的逻辑论证犯了哪些错误”都是需要自己视情况扩充的部分,把这部分做好文章就不会显得单薄了。
独立写作
独立写作三段论没啥问题,高分模板自己总结或老师总结都可以。
开头段简洁明了,把背景和你的观点陈述清楚就可以结束。
后面每段观点都需要切题,尤其是二选一,尽量将让观点照顾到正+反-,然后举例子时可以直接套用独立口语语料库的内容进行展开。
你的观点的必要性、充分性以及影响范围都可以成为增分项,展开好了会使你的文章很有深度。正反对比也必不可少,第三段适当让个步分析一下就更全面了。
总之准备的时候把自己抽出来,假设你是阅卷老师,看到自己的文章,你会向TA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觉得TA哪些地方可以再展开补充,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文章,必然会发现很多对着题目干想想不出来的东西。
总结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有没有cover很多大家的问题。我觉得这篇可能对于100+想要提升到110+的考生更合适。
不管怎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希望我的一点经验对大家有一些借鉴意义吧。
到考场上拼的都是心态,说口语时要非常自信,写作文时要放松放松再放松,剩下的事情,就只有和托福分手了!
7月13日托福写作考试真题及答案
综合写作:
飞蛾喜欢人造光的原因。
阅读:提出三种可能原因
1. 错把光当成月亮,像月亮的方向飞也就是向上飞是为了躲避危险;
2. 错把光当作花,因为花在夜间也会反射足够的光让蛾子识别;
3. 被吸引的不是光是热。
听力:反对
1. 蛾子不仅会朝向光飞还会绕着光circle,不可能是为了躲避危险;
2. 花会释放CO2,蛾子体内有感应器,所以他们知道那不是花;
3. fluorescent释放的热量要少,但却会吸引更多的蛾子。
独立写作:
如果你是员工,你比较喜欢你的公司把钱花在improve technology(Computer/ printer)上,还是把钱花在redesign office上。
以下是给出的参考:
解题思路:认同improve technology
1. First off, in the company, it is the various kinds of equipment that is the most frequent contacts for an average employee, such as computers and printers. Obviously, there will be a great drop in the employees’ efficiency, if these equipment cannot be kept in good condition. (平时在公司里,员工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设备,所以如果这些设备不能处在很好的工作状态下的话,员工的工作效率就会下降。)
2. Additionally, improving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wise investment for the is, it not only is quite helpfu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ivity, but also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the value of companies.(而且,改善科技设备对于公司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投资行为,因为这不仅能够提升公司的生产力,还能够提升公司的价值。)
3. 让步段: Granted, redesigning the office could help a lot in rest and relaxation for the employees. (这是一个让步段,简单说明尽管重新设计办公室能够帮助员工们更好的放松和休息,但是有很大的风险会影响日常的工作。)
207月13日托福阅读考试真题及答案
Passage1 Why Paleozoic Insects were So Large?为何古生代昆虫如此之大?
(重复2016.12.10)
本文共4段。第1段提出Paleozoic 之前大气含氧量不是很大;第2段讲到Paleozoic 含氧量大大提升,因此 insects 可以吸收更多氧气,所以变得更大。第3段讲到air got denser 所以更多insects可以飞;第4段讲到为什么insects没有变得像飞机一样大,因为都有limit。
Passage 2 Mesopotamian and Egyptian Settlements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定居方式
(重复2017.11.18)
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城市分布情况。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共用语言、钱币,城市间的精英之间有土和资源的竞争,城市和城市之间会进行资源交换,所以其城市的大小取决于可以从相邻城市所获得的利润的多少。埃及的城市分布在尼罗河流域,每个地区都可以使用到水资源,并且其贸易很公平,埃及的城市的人口分布非常均匀,所以埃及的城市时间比美索不达米亚的时间长。
Passage 3 The Chaco Roads查科道路
(重复2017.02.25)
主要讲的是美国有一个地方道路有神秘性,平时没有动物或者推车之类的经过。对于这个地方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这条路还是目的在于交通和运输,另一个说法是除了交通运输的作用,这条道路可能也有着某些宗教性用途,论证的过程中有图片作为证据。细节描述了几条从Chaco峡谷里的大房子Pueblo Bonito 和大房子Chetro Ketl延伸出来的狭窄小路向上攀升,攀上了Chaco峡谷的北缘,然后这几条小路汇聚于Pueblo Alto变成一条道路。从Pueblo Alto,这条路以北偏东13度的角度向北推进3千米,然后直直向正北推进了几乎48千米穿越了广袤地区最终到达了Kutz峡谷,在Kutz峡谷这条路就突然消失了。
Passage 4 Hunting by Ear通过听觉捕猎
(重复2018.07.07)
全文讲述猫头鹰为了提高听力进行捕猎而演变出来的适应性。第一段讲述第一个适应性是左右脸盘分别下陷,形成以眼睛为中心的“凹陷盆地”,这种面部结构有利于引导声音聚集于面部的耳朵开口,并且有利于判断声音来源。第二三段讲述第二个适应性是耳朵的变化,左右外耳不对称,由此可以精准判断声音来源,然后通过科学家做试验,确认猫头鹰在完全黑暗情况下仅靠耳朵辨识声音就能够捕杀猎物。第四段:猫头鹰还需熟悉环境的地形地势;第五段:猫头鹰极其安静的飞行,翅膀振动频率极低,使得猎物根本无法感知它的到来。
Passage 5 宋朝的商业社会
(重复2018.04.15,2016.01.2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城市文化的,本篇主要讲了中国的post classical period,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分工生产和发达的国内贸易。纸币的发明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交错的河网连接各个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也为贸易提供了可能。沿海贸易发达,不同以往,大部分商人是外国人。中国的城市化不同于欧洲国家,中国当时的政府很强大,有大型国营企业为统治阶级服务。但是这种经济发展也不长久,会随朝代衰落而逐渐消失。
Passage 6 When Did Humans First Colonize the Americas?人类何时最初殖民美洲?
(重复2018.01.27,2018.10.14,2017.11.26,2017.02.26)
第一批到达北美的人的途径,目前有两种假说:白令海峡路桥猜想,亚洲人在约1万年前的冰期到达美洲,从美洲北部甶于狩猎原因(great games)向南一路发展,这个发展过程是十分迅速的,先后有 Clovis和其他的人种以及一些Caves做支撑;第二种假说:对白令海峡的猜想,由一个叫Paul的人提出的,他认为在加拿大 北部和阿拉斯加没有发现12k年左右的遗迹,所以不可能是从北往南的。后来,Paul有一众拥护者来发展他的理论.有人说在一个岛上发现了原始居民的遗骨,同位素测定发现他们大概有115,主食为鱼和海洋晡乳动物。一些人说他们不可能游过去,所以也就解释了有了船。
Passage 7 热带的土壤
关于土壤构成的方式,有一种定义是风化崩解后的soil,经过长距离的移动后沉积,另一种定义,soil就算没有经过长距离的移动也是soil。热带的土壤有两种组成方式 物理、生物跟化学作用,生物作用不适于干冷地区,物理作用在此地区是主要影响,此外,三种作用会互相影响。此外,这里的土壤营养流失严重,地质偏硬,不适合种植。
Passage 8 热带雨林的多样性
讲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就说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样的植物,因为经历过物种隔离所以这些植物就各长各的,而且这里不存在某一个物种的dominant或是 suppress其他物种,因为有一些吃幼苗的虫子会把离它们最近的同一类植物的幼苗吃掉,所以没有出现某类植物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类的现象,再有就是因为植物多啊之类的原因所以生物也多。
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原因,经历过物种隔离,不存在某一个物种占主导或者压制另一个物种的生长;又一些吃幼苗的虫子会把理它们最近的同一类植物的幼苗吃掉,没有出现植物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种类的情况。雨林中植物种类本身也多。
Passage9 Aztec Chinampa Agriculture阿兹特克浮岛农业
讲了农业上的三个问题,假设称之为ABC三个。A是家庭就可以完成。B是灌溉,建设起来工程大,维护起来很费力,是政府介入的,几个城市还是分别独立的不影响。C是既有A的特点又有B的特点(这句话有句子简化题变成了:C像B一样建设和维护起来很麻烦需要政府的力量也像A一样后期可以家庭实现不需要政府的力量)
Passage10 Fish Shoal鱼群
一群鱼聚集在一起行动的好处,减少能量消耗,可以减少被捕食者吃掉的可能性。
推荐阅读:
怎样稳固托福阅读成绩
托福阅读考试审题技巧
怎样分配托福阅读时间
托福阅读考试拿高分技巧
篇8:托福首战直击108分
【高分经验】首战直击108分 托福备考之凡人修仙传
在托福之前,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我只能说是个凡夫俗子了。四级526,六级430低空飞过,考托福也是大二即将结束时的突发奇想,在这之前英语现已旷费一阵子了。哦,先说一下我的托福考试成绩吧,28+27+29+24=108。一战托福,就能冲到这个成绩我自己感觉已经是不错了,也算是在一路的备考之路上修得圆满了。哈哈,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说说我的备考要点吧。
先说阅读,在阅读备考的时候,我们总结下来要害点2个:语感和词汇。而至于语感这个问题上,可能是要涉及到很多方面了,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的清楚的。我们还是主要来说说阅读中词汇的实际操作吧。就我的经历来说,按字头背单词对比单调,很简略就堕入一种疲劳重复的状况,因而我其时是每个字头背十个,以此循环的方法,这种方法尽管比按字头背好不到哪儿去,但至少对比不易疲劳。还有在阅读练习中,你就不难发现,其中很多专业单词真的是百年一遇,见到有个形象就好,没必要逼自个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背出来。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一个经验,大家还是可以自己去体会一下的。
听力的备考大家都说到听写,不过也算是有点优势吧,高中学英语就练过voa special English,虽然,对比现在的材料,语速是有点慢,不过还是可以让我很快适应了听力的练习。
说到口语的练习,那还谈到我的一点优点:脸皮比较厚,呵呵。其实,在托福口语备考的时候,大家都会集中精力在准备段子,矫正读音等等问题,当然这也不是不对。不过,我总是认为,想要最快的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那就找个尽量找个外国人聊聊,在这时候,他能帮你最快的纠正读音问题,chinglish的错误等等,比自己单一的纠错要提高很多效率了。总之一句话:放开胆子,说去吧。
而说到写作的问题中,感觉就是自己的短板问题了。因为,之前的四六级写作就没有写的很好。而在托福写作备考中,就感觉难度更大了,而其中,另外的一个难题就是,打字速度啊。其实,这也没什么多少的,多练打字,多被模板,写好开头。
反正,对于想我这样的一个普通备考学生来说,首站能冲到到108分,我已经是非常满意了,也希望我们的经验能为大家的备考带来一些帮助哦。
托福阅读真题原题+题目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have found that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make an important decision, such as choosing a university to attend or a business to invest in, involves the utilization of a decision worksheet. Psychologists who study optimization compare the actual decisions made by people to theoretical ideal decisions to see how similar they are. Proponents of the worksheet procedure believe that it will yield optimal, that is, the best decisions. Although there are several variations on the exact format that worksheets can take, they are all similar in their essential aspects. Worksheets require defining the problem in a clear and concise way and then listing all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Next, the pertinent considerations that will be affected by each decision are listed, an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ach consideration or consequence is determined. Each consideration is assigned a numerical value to reflect its relative importance. A decision is mathematically calculated by adding these values together. The alternative with the highest number of points emerges as the best decision.
Sinc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are multifaceted, there are several alternatives to choose from, each with uniqu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ne of the benefits of a pencil and paper decision-making procedure is that it permits people to deal with more variables than their minds can generally comprehend and remember. On the average, people can keep about seven ideas in their minds at once. A worksheet can be especially useful when the decision involves a large number of variables with complex relationships. A realistic example for many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question What will I do after graduation? A graduate might seek a position that offers specialized training, pursue an advanced degree, or travel abroad for a year.
A decision-making worksheet begins with a succinct statement of the problem that will also help to narrow it. It is important to be clear about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long-range and immediate goals because long-range goals often involve a different decision than short-range ones. Focusing on long-range goals, a graduating student might revise the question above to What will I do after graduation that will lead to successful career?
1.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discuss?
(A) A tool to assist in making complex decisions.
(B) A comparison of actual decisions and ideal decisions
(C) Research on how people make decisions
(D) Differences between long-range and short-range decision making
2. The word essential in line 7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 introductory
(B) changeable
(C) beneficial
(D) fundamental
3. The word pertinent in line 9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 relevant
(B) preceding
(C) insightful
(D) responsive
4. Of the following steps, which occurs before the others in making a decision worksheet?
(A) Listing the consequences of each solution
(B) Calculating a numerical summary of each solution
(C) Deciding which consequences are most important
(D) Writing down all possible solutions
5. According to decision-worksheet theory, an optimal decision is defined as one that
(A) has the fewest variables to consider
(B) uses the most decision worksheets
(C) has the most points assigned to it
(D) is agreed to by the greatest number of people
6. The author develops the discussion in paragraph 1 by means of
(A) describing a process
(B) classifying types of worksheets
(C) providing historical background
(D) explaining a theory
7. The author states that On the average, people can keep about seven ideas in their minds at
once (lines 17-18) to explain that
(A) most decisions involve seven steps
(B) human mental capacity has limitations
(C) some people have difficulty making minor as well as major decisions
(D) people can learn to keep more than seven ideas in their minds with practice
8. The word succinct in line 24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 creative
(B) satisfactory
(C) personal
(D) concise
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erms is defined in the passage ?
(A) Proponents (line 5)
(B) Optimal (line 5)
(C) Variables (line 17)
(D) Long-range goals (line 25)
10. The word it in line 24 refers to
(A) worksheet
(B) problem
(C) distinction
(D) decision
11. The word revise in line 26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 ask
(B) explain
(C) change
(D) predict
PASSAGE 33 ADADC ABDBB C
托福阅读真题原题+题目
Matching the influx of foreign immigrants into the larger cit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was a domestic migration, from town and farm to city,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untry had been overwhelmingly rural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entury, with less than 5 percent of Americans living in large towns or cities. The propor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began to grow remarkably after 1840, increasing from 11 percent that year to 28 percent by 1880 and to 46 percent by 1900. A country with only 6 cities boasting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8,000 in 1800 had become one with 545 such cities in 1900. Of these, 26 had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100,000 including 3 that held more than a million people. Much of the migration producing an urban society came from smaller towns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the combination of new immigrants and old American settlers on America's urban frontier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proved extraordinary.
The growth of cities and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fed on each other.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stimulated many in the countryside to seek a new life in the city and made it possible for fewer farmers to feed the large concentrations of people needed to provide a workforce for growing numbers of factories. Cities also provided ready and convenient markets for the products of industry, and huge contracts in transportation and construction — as well as the expanded market in consumer goods — allowed continued growth of the urban sector of the overall economy of the Untied States.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further stimulated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One example is the Bessemer converter (an industrial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steel), which provided steel gird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kyscrapers. The refining of crude oil into kerosene, and later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lighting as well as of the telephone, brought additional comforts to urban areas that were unavailable to rural Americans and helped attract many of them from the farms into the cities. In every era the lure of the city included a major psychological element for country people: the bustl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of urban life seemed particularly intriguing to those raised in rural isolation.
1. What aspects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discuss?
(A)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B) The impact of foreign immigrants on cities
(C) Standards of living
(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2. The word influx in line 1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 working
(B) processing
(C) arrival
(D) attraction
3. The paragraph preceding the passage most probably discuss
(A) foreign immigration
(B) rural life
(C)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D) famous citi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4. What proportion of popu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was urban in 1900?
(A) Five percent
(B) Eleven percent
(C) Twenty-eight percent
(D) Forty-six percent
5. The word extraordinary in line 12 is closet in meaning to
(A) expensive
(B) exceptional
(C) supreme
(D) necessary
6. The phrase each other in line 13 refers to
(A) foreign immigrants and domestic migrants
(B) farms and small towns
(C) growth of cities and industrialization
(D) industry and transportation
7. The word stimulated in line 14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 forced
(B) prepared
(C) limited
(D) motivated
8. Why does the author mention electric lighting and the telephone in line 23?
(A) They contributed to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B) They are examples of the conveniences of city life
(C) They were developed by the same individual.
(D) They were products of the Bessemer converter.
9. The word them in line 25 refers to
(A) urban areas
(B) rural Americans
(C) farms
(D) cities
10. The word era in line 25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 period of time
(B) location
(C) action
(D) unique situation
11. The word intriguing in line 27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 profitable
(B) attractive
(C) comfortable
(D) challenging
PASSAGE 34 DCADB CDBBA B
篇9:托福110经验
托福110经验分享
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Gabriel,刷过两次托福。回顾自己的考托历程,发现自己备考中用了不少趴趴家的资料,所以前来投稿自己的备考经验~
我自己看到二刷的成绩还是很满意的,虽然最后没有选择出国而是保研,回忆起在语言考试上的努力还是感觉很充实骄傲。对于平时时间不是很够、自己语言基础还不错的同学来说,我的备考也许可以参考,下面就把我两次备考提分的经验分享一下。
一刷经验回顾
第一次考试是在2016.07.10。之前有零零散散的去看各种托福机构的资料礼包,了解了考试内容、题型、时间、规律、套路等等。当时平时课业很紧,每周我只有周日下午和晚上可以拿出来熟悉托福考试,而且到了期末就完全没有时间了。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7月1号我突然心血来潮下载了TPO(之前一直自认为底子好,不需要整套练习),然后就崩溃了……记得很清楚第一套阅读25,听力23,计时状态下的综合作文和独立作文模拟全部都没有写完。并且连续做一套下来(不包含口语)整个人体力和注意力都跟不上,这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一直到考前剩下的这几天就一直在狂刷TPO(其中口语因为觉得短时间不容易提分,就只看了看黄金80题和网上流传的综合口语的时间安排,没怎么准备)。最后到了熬夜不睡觉的地步,考试当天更是只睡了四五个小时,整个人都在天上飘,听力全程走神,甚至答题时看不懂自己记的笔记;说口语的时候体力还是跟不上,而且头脑发热,紧张得声音都在发抖……最后果断没有考到理想的分数。
一战告诉了我两个道理:一是拖延症害人,二是对托福考试一定不要自以为是,而要踏踏实实。
这次不太满意的试水也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优劣势:在没有怎么系统准备的情况下,我的作文(27分)临场发挥(尤其是三段论和举例)的能力还不错,二战有望冲击满分。另外,我的阅读拿到30分满分,但听力只有24分,这和我最后模考时候的感觉吻合。我在做听力时体力明显下降,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对关键词的抓取和对考点的反应不够灵敏,但假以时日也有希望冲击高分。至于口语,我的独立口语语料非常欠缺,综合口语套路的准备不系统,讲话时候一紧张就卡壳,而且语调比较催眠,23分勉勉强强说得过去。因此我对自己二战定下目标:继续保持阅读优势,口语单项不掉反升,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升听力和写作,达到总分110分及以上。
也恰恰是因为一战让我了解了自己的问题,在二刷(2016.11.05)备考中,我更加有针对性地训练自己,尽可能把时间都花在刀刃上,弥补短板。具体的操作方法我接下来会分科讲解,当然也主要是针对自己的特点,因人而异。这样,做题背单词都不再普通:错什么就做什么,忘什么就背什么。建议大家不要盲目地看网上的各种经验(包括我的),不要什么都知道就是不知道自己缺什么。就像看病一样,如果你知道自己只是胃痛,就不会花冤枉钱在治理其他部位上了,有限的时间精力应该花在精确的疗法上。我二刷又是在学期中考的,平时准备的时间也不长,但知道了水深水浅,有了经验和具体目标,表现自然就上去了。
二刷主要操作
经过了一刷的洗礼,再加上已经对托福的题型和套路有一定的了解,二刷时候我以刷题(上机模考TPO)为主,但刷题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刷题主要针对几个可提分的问题进行了解决:提高题感、体力,还有分科查漏补缺。
首先是题感和体力。
这是托福考试的基础,我相信有很多同学和我一样,一战之前因为练手不够多,临场发挥受到了体力和状态的影响:明明感觉这种题目就是见过,但在考场上一时半会就是答不出来,眼看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如果不在模拟软件上控制时间做题,不熟悉答题界面和题目操作,不管平时读了他人多少经验,自己准备了多少套路,在考场上都很难有出色发挥:题感(熟练程度)真的很重要。并且,只有完整做过一套题目才知道这几个小时有多难熬,才能提高体力和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另外,通过题目模拟考试,你会对自己的基础和水平获得合理的评估,也会在一点点的模考提分过程中找到自信,就算刷题成绩不理想也不要气馁,想想减肥还有瓶颈期呢,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我的主要应对方法:
二战考前一个月
1、每周六早晨按正式考试时间安排做一套TPO四门全科,其中口语和作文用手机录下来,找老师或者水平比较好的小伙伴批改。
2、下午适当休息,回顾阅读和听力错误的部分并且吃透。
3、晚上,我会再做一套完整的TPO(如果体力不容许一天做两套完整的TPO,可以先做阅读+听力,休息较长时间后再连着做剩下的口语+作文)。
这样一天下来一共做掉两套完整的TPO,并且做错的或有疑问的部分都当天解决。
一战时,我发现体力不行就真的不行了:考到听力第二个section时,整个人没休息好,加上平时也没有坚持练习,体力不支完全走神。到二战时,我发现对题目套路的熟悉程度和体力都大大提升,不再出现在听力后半部分完全走神的情况,甚至到最后作文写完都没有觉得很饿。
下面分科说一下经验。
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就是把错题想清楚弄懂,不放过任何疑问,并且要有举一反三的能力,纠错时针对的不是手头这一道题而是一整类题目。其中尤其是阅读听力要把住。个人认为,如果托福想要冲击105分,阅读和听力加起来丢分最多不能超过7分。
以下说的刷题指的不再是刷一整套TPO,而是分模块刷掉。
以我自己为例,周日一上午做并订正三套TPO阅读,下午听并订正三套TPO听力(每套题做+订正共计1小时)。然后用2个小时按照主题准备和背诵独立口语素材,再用1.5个小时准备综合口语主观题,1.5个小时准备综合口语客观题。后期阅读表现比较平稳的时候,我便将周日上午的时间用于作文:计时做综合作文,对照TPO范文修正润色,背诵常见词汇(如同意、反对、建议等);按题目内容将独立作文分类,准备每篇作文的写作思路(让步?三段式?分对象?分情况?),每种题材的作文计时练习一篇。
阅读
真正提高实力的过程不是刷题,而是做完题目后总结反思的过程,在做题中意识到自己的弱势并及时记下来,做完后集中改正:比如时间怎么分配和安排,某种题型好像一般都有什么陷阱之类的……总结出经验后再拿新的题目尝试,反复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
对本身英语不太好的同学建议多次反复,可以专门拿出一篇文章或一套听力,从单词到词组、到句子到段落,一点点读懂全文理清考点。比如说我在准备阅读时,基本只错(但是经常错)单词题和全文总结题,那段时间正好趴趴在发送单词题汇总的福利,就领了一份资料。(ETS的单词题出来出去也就那么多,重复率很高,这样做基本上考试都会中的)关于总结题,我去看了他人经验中提到的具体选择规则的介绍(意思不对不要,细节不要,选出的一组必须互为补充等),并且找了10套没做过的TPO用来集中练习,做到非常熟练基本不错,才停下来的。
另外,阅读题目按照顺序设置,在对应部分有提示,可以边看段落边做题, 非常人性化;除了最后一题,绝不会出现定位错误,就在你需要的部分一定能找出来。关于这一点,我的诀窍是每次读完一段就记笔记,哪怕只在草稿纸上写一个P1(第一段):A(几个单词)。要能够训练自己到这样的程度:看完一段可以用一两个词语去总结它说的内容,这样对做最后一题非常有用,否则往往到最后想不起来文章的主题和段落内容分别是什么。另外,最好边做边把拿不准的题号记在草稿纸上,不会就先跳过去,检查时回头看,不要在第一遍做的时候太纠结。而且阅读讲究的是细心而不是猜谜语或者背景知识,做题时千万堵上脑洞,原文没说的不要自己推测,一切跟着原文走。
听力
托福的听力语速是出了名快的,尤其是lecture内容很多,而且内容非常广泛。个人感觉听力不能临时抱佛脚,要靠平时大量的练习。一刷时我的听力模拟成绩非常不稳定,什么题都错,盲目奉行题海战术听天由命,全靠排除法瞎蒙。二战时我吸取教训,在刷题前先大量盲听,不以做题为目的(走路听、吃饭听……),揣摩教授的上课内容和语气,形成自己的反应系统。conversation同理,听多了就会对考点可能出现的位置有所预测和判断了。
还有,建议大家把听力按照天文地理等主题进行分类,把常见词汇准备好。我备考时主要背的就是趴趴托福的听力常见词汇资料,里面有听力按学科分类的词汇列表,可以略过专有名词把其他都顺一遍,把常出现的着重记下。我背完单词后,发现做题时对天文学和考古学主题的反应还是不太熟练,就又多背了几遍,然后在TPO手机版上分类练习,如此单词+题目反复,做到了从经常出错到基本不错。解决单词和学科问题后,我就开始整套练习听力,提升整个模块的准确率。
另外,听力还有笔记的问题。笔记要清楚有层次,不能盲目记而不理解,当然也不能不记。我们是为了理清说话人的逻辑、做题时方便定位、同时防止自己走神才做笔记,而不是为了写一堆单词给自己找安慰。记笔记对听的效果肯定有影响:如果你发现不记笔记记不住,但是记笔记了又来不及听,那么可以好好反思一下是因为自己记的方法不对(记了太多没用的细节,或者记下来的都是完整的长单词而不是缩写),还是自己听力的确有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多练习多揣摩。其实听力就像阅读,只不过做题的时候看不到文本,是一个对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双重考验。具体如何Balance并没有什么统一方法,只要能听懂能记住,就怎么舒服怎么来吧,看个人习惯了。
我的一些笔记诀窍:“速记”。要快也要清晰。形式上要尽可能从上到下记,基本上一行一句话比较好;内容上主要记动词,因为动词才是中心,名词和形容词可以用符号省略。单词的简写、中文、箭头统统可以用上,逻辑上的推导、转折也可以用箭头一目了然的表示。不该记的不要记,具体这些东西指什么也要考大家自己做题去发现——比如一开始我非常喜欢去记很多特别细节的东西(时间、地点、背景信息),后来做了大量题,才发现这种细节根本不考的。一些关键内容(为什么,怎么做,主体关系等)是一定要记的,哪怕丢下其他细节也要记下来。建议大家多练习,琢磨出自己的笔记方式。竖着记录讲话人大的思路框架,横着记录属于同一部分的关键词和逻辑结构。要改掉什么都记和前面记后面不记的习惯,而且属于同一部分的内容一定要放在一起,不要随便瞎写,笔记太乱到做题时候难以定位。记笔记不是一个不动脑的过程,要一边判断逻辑关系一边记。
最后再强调一下,练习对听力真的很重要。说话人在表达相同含义或情感的时候,语调和内容的重复率特别高。ETS套路也就那些,多练习就可以迅速抓住听力重点,到最后就会有一种“听完不用看题,却知道要考什么”的感觉。如果大家追求的是听力特别高分乃至满分,到最后可以把新题放1.5倍速练习。此外阅读是可以回头的,但听力选好就不能回头,所以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另外,现在经典加试不怎么出现了,平时训练不推荐只连续做两个section6道题,应该连续做三个section9道题。
口语
我口语不是很好,第二次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在准备素材和套路上,但仍然只有23分,在此就不荼毒大家了。具体的策略在趴趴托福其他同学的经验帖以及知乎等网站上应该都有,大家可以自己搜索。
个人而言,二战前我把各种套路和模版整理过,考试时心里很清楚哪一部分需要说多少,但可能是因为练习不足,说话控制不了时间、割舍不了细节,想说得太多反而无法详略得当。在此只能告诉大家:口语每题是有套路也有模版的,可以通过大量资料积累。然而如果不练习的话,再多输入也不能输出;如果有同学想要一周速成口语,那还是算了。一来,把紧张的考前时间大量放在中国学生本来就不怎么擅长的口语上,往往出力不讨好,并非时间最优分配;二来,一周的时间不长,并不足以通过练习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感,最多能做到量的提升而难以有质的飞跃。我认为对口语而言,素材的积累是基础,但不是得分关键,关键在于表达能力的提升:不仅要看要背,还要会说。
综合口语中,听力部分的笔记非常重要。不同于纯听力题目(只要会选出答案就可以),这里口语中的听力要求记下尽可能多的细节且复述出来,还要做到有总结效果、条理清楚有逻辑。
独立口语不要盲目套用别人的段子,有自己的原创更好。并不是说拒绝输入,而是在输入之后还要进行加工和总结,而不是把别人的想法直接套过来用。我相信ETS考官是能听出来一名考生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还是真心hold opinion并出口成章的。个人还有一个教训,就是口语要拿高分语速一定要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尤其是太快会给ETS考官一种炫技的感觉,反而扣分。如果只是为了口语,个人感觉不必参加某些培训机构收费高、只提供不全面素材、不能给出个性化教学的线上培训。之前看到趴趴托福的推文,觉得口语素材集训营和1v1提升是不错的选择,素材集训营可以按主题获得物美价廉的语料,比参加各种培训机构的口语大班性价比要高得多;1V1提升应该更详细一些,能够有计划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提升。
我的口语备考当时比较依靠自己,不过最后也没有什么提升,如果大家备考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考虑趴趴家的这两种方式,我觉得应该要比自己盲目准备套路有用得多。当然,口语说到底就是不能偷懒,要勤动嘴,而且要长线作战,长期积累,希望大家通过大量努力让自己熟练和高级起来,在考试时发挥最佳水平。
写作
看到之前趴趴公众号发的经验帖上其他同学对两个写作task的套路已经讲的很清晰啦,我在这里就简单写一点方法论的东西吧。
第一部分是综合写作。类似于综合口语,主要考核的还是听力,但压力没有口语那么大,因为相比于第一时间的口头表达,笔头修饰总归有更多的反应时间。其实,只要把主要观点和细节听清,这篇就很容易拿下。我的一战(27)主要就是被听力不好连累,综合写作分比较低;二战时听力水平有所提高,写作成功上到29分高分。
个人觉得,综合写作的时候模板可以背可以用,但指的是关键词和词组的积累,如表示陈述、认为、反对、对比等可以互相替换的英文表达,每个积累三至四个就OK。因为综合写作的拿分关键在于你写下来的听力部分,听力的细节越多、越细就越好(我们假设大多数考生的阅读能力比较相同,至少可以定位阅读原文进行抄写)。因此,模板式写作是需要的,对模板要形成熟练反应,但分数是由信息量多少和语言正确与否决定,不应过度追求模版复杂而因小失大。最关键的是听力要不差+表达能力要强,综合写作才能写得好。所以一定要提高做听力笔记的能力(具体可以参考本文前面的听力部分)和把听力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的能力(主要靠平时积累,可以参考接下来的独立作文部分),做到既要能听又要能表达。不同于口语,在写作中大家有充分时间回顾和修改笔记,因此建议在综合写作时列出两列.行:两列是听力和阅读,n行是主题、观点1、观点2等……要先理清楚思路:听力和阅读观点之间的关系,听力/阅读内各个小观点之间的关系,两个信息源的一致/冲突在哪些细节和逻辑上体现等等。先用3分钟理清自己要写什么、写几段,再去正式写作:2分钟进行模板式开头,剩下15分钟对应完整记录出自己听到的、读到的理由和例子。
第二部分是独立写作。内容上主要靠日常的积累和水平:除了参考模板、把握结构外,语法多样性和用词准确是靠平时积累的,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得瑟复杂句型,基础一般的同学没把握就别盲目套用,把常用词汇用得好也可以显得很地道。不需要很厉害的例子,不像GRE写作更喜欢学术积累(名人故事等),只要能讲身边例子、或者哪怕不举例子能把道理说清楚也一样很好。比如我一战时全文一共三段,只在最后一段举了一个我妈妈日常工作的例子。段落上有套路,基本上高中三段式就OK(但也不是必须三段式),格式清楚自圆其说就行,总分结构是不错的选择,让步也可以用来加强语气,如果有条件的话,首尾呼应、结尾升华更是加分项。
在实战写作时字数是王道,所谓的字数限制是浮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写得越多越王道。(我两篇作文分别写了400+和600+,注意练习打字速度)注意考试时用的是台式机的高键帽键盘,不是笔记本的软键盘,大家可以提前适应,提高打字速度和正确率。不要太过纠结拼写,但千万不能错太多,毕竟ETS老师也是人,错一小部分单词也许还会理解为是你打字的问题,但如果错很多就真的会理解成你英文水平的问题了。平时要培养好的拼写习惯,并在写作完成后留出时间修正。大量反复后拼写错误便会减少,实战时只需要着重检查内容和逻辑。
同时,同义词替换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多积累常用单词的不同表达:如果觉得development太常见,就用enhancement吧;performance烂大街,考虑一下efficacy怎么样?诸如此类的paraphrase能力一定可以为你的作文锦上添花。
最后,ETS所出的独立作文题目的重复度非常高,如果准备时间不够的话不推荐每个作文都完整展开写,可以花时间多看题目,培养自己三四分钟内想出思路的能力,想不出来的时候看看别人的范文学习一下。可以找几篇自己服气的范文(逻辑过关,用词恰到好处等),并模仿其框架和复杂句型。比如针对教育话题,我可以联想到的展开方式和思路有:开头提科技进步;大话题考虑到资源分布不均与社会公平;小话题就把讨论对象按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分类;讨论短期和长期,投入和输出;实在想不出就多写让步。建议大家针对每个大类型,各选择一道高频作文题目进行展开计时练习。
以上就是我的经验。每个人的学习习惯、优势和薄弱点不一样,能投入的时间精力也不同,但不论如何,阅读和听力的错题反思、对症下药,口语的素材积累、发声练习,以及写作主题的分类准备、打字速度和拼写准确率的提高等,都是通用的。最后推荐大家如果是全程自己备考的话,一定要充分利用手边的免费或低价资源,如趴趴托福的TPO软件或者真题册等。希望大家早日和托福分手,笔芯~
2019年9月7日托福听力考试真题及答案
Conversation
{版本1}
1、学生申请宿舍。
2、男生想在图书馆当指导员。
3、学生想放弃人类学课,教授告诉她这门课的益处。
4、教授称赞学生乐器表演,一个罕见乐器的演奏者会来校园表演,推荐给学生。
5、教授称赞学生和另一个同学论文很好,可以发表。学生怀疑,教授解释不需要论文很专业,只要文章有趣。
{版本2}
1、IT专业的学生因为其他科目学习任务重+专业关系不大,想drop一堂人类学的课,老师劝她学人类学能够培养文化敏感性,可以更好的和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有利于以后的就业,特别是另一门专业联系更紧密的“人类学和国际商务”课。
2、一个学生刚参观完一个水族馆,看到了一种鱼,回来和老师讨论,老师又提到了另外两种同种但不同类型的鱼,有一种是红色的,但不是因为是红色所以容易被发现而导致数量很少,反光才会被发现,在深海里光会被吸收,所以红色并不影响,反而是一种camouflage
3、考古专业的学生想volunteer一个展览,但是来迟了,不过summer 可以因为很多学生summer vacation了,而这个学生summer还在学校。
4、预定宿舍三步走
Lecture
{版本1}
1、geoengineering
2、全球变暖
3、阿基米德测量王冠的故事
4、sparrow的beak,通过beak调节温度
5、动物使用工具的智慧,用了乌鸦喝水的例子
6、earth science,一个由bacteria粘来粘去组成的S的东西存在很久了,还举了恐龙生活的时间段,还说了它生活的海水是很咸的,后来讲它就慢慢减少了,T又出来了,对比了一下S和T
版本2
1、阿基米德测量王冠的故事。
2、一种颜色的发明和现在运用。
3、移植动植物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有影响。
4、一种鸟通过喙调节温度。
5、植物吸收化学物质净化空气的能力,NASA做了个实验,植物可以净化甲醛。
6、如何对室内有效地照明。
7、通过乌鸦喝水的寓言,分析动物行为,然后讲一些实验。
8、水星大气稀薄,带有碳尘埃的彗星可以撞到水星。水星反射的光少,可能是由于表面有碳。
版本3
1.植物
室内植物可以净化空气,根部的微生物将一些化学物质分解成食物,产生plant-people win-win的效果。
2.画家
一个女画家的绘画主题theme:画花,注重细节;画建筑物,自己的房子;后来在墨西哥生活过一段时间,画风土人情;晚年的时候,到处旅行,在飞机上从高空看river,还画了一个超大的天空画。这个画家的画作对一代画家都有影响。
3.考古
England 的一个stone遗迹,lecture 主要是考古学家对这个遗迹增加了解的过程
4.天文
借用古希腊神话半人半马形象的名称的一种asteroid-comet的混合体。一般gas planet才有的ring,在这种太空物质(混合体之后又提到了一种发音KK的物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听懂)外围也有ring,并且亮度会变化。
2019年9月7日托福口语考试真题及答案
Task 1
Some people think historical sites should be open to the general public, but some people think historical sites should only be open to experts and researchers、Which do you think it better?
有些人认为历史遗迹应该向公众开放,但是有些人认为历史遗迹应该只向专家和研究人员开放。你觉得哪种观点更合适?
Task 2
plan: The university plans to offer a 2-week study-abroad program during spring break.
Reason1:学生抱怨平时没有时间,安排在春假期间不会影响正常上课。
Reason2:学校提供资金支持。
【听力】
Opinion:女生同意
Reason1:同学平时很忙,有很多课程要学。他们不敢耽误课,因为如果想四年按时毕业的话,就必须修够学分。以前的出国交流项目是安排在学期(semester)内的,导致好多专业课没法上了,改到假期就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了。
Reason2:学因为出国的费用比在学校生活要高很多,学生要住房费用等。而且以前交流项目是1个学期,很多学生根本负担不起。现在只有2周,而且学校提供资金支持,能够鼓励更多的同学参加这个项目。
Task 3
opensource development的概念。一些公司合作共同努力来优化产品。例子是一个小的汽车公司生产电动汽车,努力改良电池,最后采取与其他公司合作的 方式一起开发电池,同行给了很多good ideas大家都销售了更多的车。
【阅读】
open-source development: 一种合作发展模式,公司为了长足发展,应该公开产品细节,鼓励所有有兴趣的人,即使是竞争对手来观看并帮助更改设计(companies encourage all interested people to access and modifytheir designs)。否则公司独立研发的话会很昂贵,还会遇到技术问题(techhard)。
【听力】
举例新能源汽车公司生产电力汽车(electricalcar),过了几年后发现电池(battery)的成本很贵而且效率低。电动车需要轻便的(lightweight)且能够储存更多电力的(holdmore electricity)的那种。而研发新电池需要很多钱,于是公司决定与其他公司合作共同研究,然后将技术与所有人公开分享。最后所有公司共同设计出了一种便宜的设计更好的电池(less expensive better designed battery)。生产出的电动汽车更高效且便宜,这样所有公司都获利了。
Task 4
为什么蜻蜓的综合眼和定位能力让他能捕捉昆虫,原因如下:
1、有复眼,更加容易看到猎物,例子是蚊子飞过;
2、有预测猎物方向的能力,例子还是一只飞过的蚊子,通过飞行路径来预判方向调整自己的方向抓住它。
MC:蜻蜓(dragonfly)成为高效的捕食者(effectivepredator)的两个原因:
T1:极好的视力
D1:
S1:举例,蜻蜓有复眼(compound eyes),可以看到各个方向,不仅是前方。而且复眼对颜色很敏感。如果有一只苍蝇从蜻蜓的上方飞过,由于苍蝇的颜色和蓝色的天空形成强烈的对比,蜻蜓很容易发现和捕捉苍蝇。
T2:发达的大脑
D2:
S2:举例,蜻蜓能够侦测(detect)猎物飞行的速度和轨迹(speedand path)。捕捉苍蝇时,蜻蜓会迅速判断出苍蝇的飞行路线,并且能够预判苍蝇未来的位置(position),然后精准地在空中(in themid air)捕捉猎物。
推荐阅读:
托福口语跟读练习解析
托福口语考试题目要点
托福口语考试提分技巧分享
托福口语考试的时间安排表
首战托福108考试经验和方法(共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