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懒b羊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旧五代史张希崇传》的阅读理解及答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旧五代史张希崇传》的阅读理解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目录
篇1:《旧五代史?张希崇传》阅读答案
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也。希崇少通《左氏春秋》,复癖于吟咏。
阿保机南攻,陷其城,掠希崇而去。阿保机询希崇,乃知其儒人也,因授元帅府判官。天成初,契丹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以希崇继其任,遣腹心总边骑三百以监之。一日,召汉人部曲之翘楚者,谓曰:“我陷身此地,度日如岁,尔辈得无思乡者乎!”部曲皆泣下沾衣,且曰:“明公欲全部曲南去,善则善矣,如敌众何?”希崇曰:“俟明日首领至牙帐,则先擒之,契丹无统领,其党必散。且平州去王帐千余里,待报至征兵,逾旬方及此,则我等已入汉界深矣,何用以众少为病!”希崇遂以管内生口二万余南归。唐明宗嘉之,授汝州防御使。唐明宗嘉之,授汝州防御使。
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先是,灵州戍兵岁运粮经五百里,有剽攘之患。希崇乃告谕边士,广务屯田,岁余,军食大济。清泰中,希崇厌其杂俗,频表请觐,诏许之。及高祖入洛,乃复除灵武。希崇叹曰:“我应老于边城,赋分无所逃也。”因郁郁不得志,久而成疾,卒于任,希崇素朴厚,尤嗜书,莅事之余,手不释卷。不好酒乐,不蓄姬仆。祁寒盛暑,必俨具衣冠。事母至谨,每食必侍立,俟盥漱毕方退,物议高之。在邠州日,有民与郭氏为义子,自孩提以至成人,因愎戾不受训,遣之。郭氏夫妇相次俱死。郭氏有嫡子,已长,时郭氏诸亲与义子相约,云是亲子,欲分其财物,助而讼之,前后数政不能理,遂成疑狱。希崇览其诉,判云:“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颇为伤害名教,安敢理认田园!其生涯并付亲子,所讼人与朋奸者,委法官以律定刑。”闻者服其名。
希崇亦善观象,在灵州日,见月掩毕口大星,经月复尔,乃叹曰:“毕口大星,边将也,月再掩之,吾其终欤!”果卒于郡。
篇2:《旧五代史?张希崇传》阅读答案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公欲全部曲南去,善则善矣 全:保全
B.祁寒盛暑,必俨具衣冠。 俨:使……整齐
C.有剽攘之患 攘:侵夺
D.及高祖入洛,乃复除灵武 除:排除
5.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
B.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
C.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
D.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希崇在阿保机南征时被俘带走,后经阿保机询问,了解到他的儒生身份,被拜封为元帅府判官。
B.张希崇凭着他多年的经验积累,上任灵州后,就命令戍边的士兵屯田耕种。军队不仅有了粮食,还解决了长途运粮之忧,深得朝廷赞许。
C.善观天象的张希崇发现星象有变,认为毕口大星代表的是镇守边地的大将,却被月亮遮住了,这就预示着他的生命大概就要终结了。因此郁郁不得志,不久果然死于郡中。
D.张希崇之所以把郭氏家产全部判给郭氏嫡子,是他认为养父活着的时候,养子就离开了,养母死的时候,养子也不来守孝。如果只说是养子,就辜负了二十年的养育之恩;倘若是亲儿子,就犯了大逆不道的罪。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待报至征兵,逾旬方及此,则我等已入汉界深矣,何用以众少为病!
(2)清泰中,希崇厌其杂俗,频表请觐,诏许之。
参考答案
4. D;除:迁任,任职。
5.B;“之任”是“到任”的意思,不要断开,“肩板”“舆行”并列结构。
6.C;“因此郁郁不得志”错,见原文“希崇叹曰:‘我应老于边城,赋分无所逃也’”;“被月亮遮住”错,原文是“月再掩之”。
7.(1)等到消息传去,契丹国主再调兵,十天以后才能到达这里,那时我们已经进入汉人地界很远了,哪里用得着因敌众我寡而担忧!
(2)清泰年间,张希崇因不喜欢这里的民俗杂乱,连连上表请求入京朝见,皇上准许了他的`请求。
参考译文
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张希崇年少时就精通《左氏春秋》,还特别喜欢吟咏诗歌。
阿保机向南进攻,攻下城池,俘获了张希崇然后离开。阿保机询问张希崇,才知道他是文人
儒生,因此拜封他为元帅府判官。天成初年,契丹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国主让张希崇接替了平州节度使的职位,并派心腹领三百边骑监督他。一日,召集杰出的手下汉人,对他们说:“我困陷在这里,过一天就像过一年一样漫长,你们难道不思念家乡!”部下汉人都泪流湿衣,说:“明公打算保全部下南归,好的确是好,只是对众多的契丹人怎么办?”张希崇说:“等明天契丹人头领到节度使大帐,先擒住他,契丹兵失去了统帅将领,部众就一定会分散瓦解。再说,平州离契丹王宫一千多里,等到消息传去,契丹国主再调兵,十天以后才能到达这里,那时我们已经进入汉人地界很远了,哪里用得着因敌众我寡而担忧!”张希崇就带领着他辖区内的二万多俘虏回到了南方。后唐明宗嘉赞张希崇,授予他汝州防御使的官职。
张希崇到任后,派人迎接母亲到汝州城。母亲进入州境之后,张希崇亲自抬着轿子走了三十
里,围观的人无不称赞他。两年后,又迁任灵州两使留后。先前,灵州的戍兵每年都要运粮,路途长达五百里,常担忧半道被劫。张希崇就命令戍边的士兵,广开屯田,一年以后,军粮得以解决。清泰年间,张希崇因不喜欢这里的民俗杂乱,连连上表请求入京朝见,皇上准许了他的请求。等到后晋高祖进入洛阳,就又让他去灵武任职。张希崇叹了口气说道:“看来我该在边城待到老了,这种命运是无法逃避的了。”因此郁郁不得志,久而久之就病了,最后逝世于灵武任上。
张希崇一向质朴敦厚,尤其爱好读书,理政之余,手不释卷。不喜欢酒乐,不蓄养侍妾奴仆。
不论严寒酷暑,都是衣帽整严。侍奉母亲十分孝敬,每次母亲吃饭时必定站在一旁侍奉,等母亲吃完饭、洗手漱口后才退去,众人都非常赞赏他的品行。他在邠州的时候,有人给姓郭的当养子,从小到大(都是郭氏抚养),后因乖戾不受教导,被打发走了。郭氏夫妇相继去世了。他们有个亲生儿子,也已长大成人。当时郭氏的亲属与那位养子约定,咬定那位养子是亲生儿子,图谋分割郭氏财产,并帮助这个养子打官司,以前几任节度使都不能审理,于是成了悬案。张希崇看了状子,判道:“(你在)父亲在时已离家,母亲死了也不到灵前。仅称养子,辜负了二十年养育之恩;若说是亲生子,就犯了三千条大逆不道之罪。甚伤名理教化,怎能强词夺理、冒认田产!其财产全归亲生子,诉讼人和那些与他结党作奸的人,一起交执法官按律条定罪。”听到这件事的人,都佩服他能够明察是非。
张希崇还擅长观察天象,在灵州的时候,看见月亮遮住了毕口大星,过了一个月又出现了同
样的情况,于是叹道:“毕口大星代表的是镇守边地的大将,两次被月亮遮住,我的生命大概就要终结了吧!”果然死于郡中。
篇3:《旧五代史张希崇传》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旧五代史张希崇传》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也。希崇少通《左氏春秋》,复癖于吟咏。
阿保机南攻,陷其城,掠希崇而去。阿保机询希崇,乃知其儒人也,因授元帅府判官。天成初,契丹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以希崇继其任,遣腹心总边骑三百以监之。一日,召汉人部曲之翘楚者,谓曰:“我陷身此地,度日如岁,尔辈得无思乡者乎!”部曲皆泣下沾衣,且曰:“明公欲全部曲南去,善则善矣,如敌众何?”希崇曰:“俟明日首领至牙帐,则先擒之,契丹无统领,其党必散。且平州去王帐千余里,待报至征兵,逾旬方及此,则我等已入汉界深矣,何用以众少为病!”希崇遂以管内生口二万余南归。唐明宗嘉之,授汝州防御使。唐明宗嘉之,授汝州防御使。
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先是,灵州戍兵岁运粮经五百里,有剽攘之患。希崇乃告谕边士,广务屯田,岁余,军食大济。清泰中,希崇厌其杂俗,频表请觐,诏许之。及高祖入洛,乃复除灵武。希崇叹曰:“我应老于边城,赋分无所逃也。”因郁郁不得志,久而成疾,卒于任,希崇素朴厚,尤嗜书,莅事之余,手不释卷。不好酒乐,不蓄姬仆。祁寒盛暑,必俨具衣冠。事母至谨,每食必侍立,俟盥漱毕方退,物议高之。在邠州日,有民与郭氏为义子,自孩提以至成人,因愎戾不受训,遣之。郭氏夫妇相次俱死。郭氏有嫡子,已长,时郭氏诸亲与义子相约,云是亲子,欲分其财物,助而讼之,前后数政不能理,遂成疑狱。希崇览其诉,判云:“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颇为伤害名教,安敢理认田园!其生涯并付亲子,所讼人与朋奸者,委法官以律定刑。”闻者服其名。
希崇亦善观象,在灵州日,见月掩毕口大星,经月复尔,乃叹曰:“毕口大星,边将也,月再掩之,吾其终欤!”果卒于郡。
(选自《旧五代史?张希崇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公欲全部曲南去,善则善矣 全:保全
B.祁寒盛暑,必俨具衣冠。 俨:使……整齐
C.有剽攘之患 攘:侵夺
D.及高祖入洛,乃复除灵武 除:排除
5.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
B.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
C.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
D.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希崇在阿保机南征时被俘带走,后经阿保机询问,了解到他的儒生身份,被拜封为元帅府判官。
B.张希崇凭着他多年的经验积累,上任灵州后,就命令戍边的士兵屯田耕种。军队不仅有了粮食,还解决了长途运粮之忧,深得朝廷赞许。
C.善观天象的张希崇发现星象有变,认为毕口大星代表的是镇守边地的大将,却被月亮遮住了,这就预示着他的生命大概就要终结了。因此郁郁不得志,不久果然死于郡中。
D.张希崇之所以把郭氏家产全部判给郭氏嫡子,是他认为养父活着的时候,养子就离开了,养母死的时候,养子也不来守孝。如果只说是养子,就辜负了二十年的养育之恩;倘若是亲儿子,就犯了大逆不道的罪。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待报至征兵,逾旬方及此,则我等已入汉界深矣,何用以众少为病!
(2)清泰中,希崇厌其杂俗,频表请觐,诏许之。
参考答案
4. D;除:迁任,任职。
5.B;“之任”是“到任”的意思,不要断开,“肩板”“舆行”并列结构。
6.C;“因此郁郁不得志”错,见原文“希崇叹曰:‘我应老于边城,赋分无所逃也’”;“被月亮遮住”错,原文是“月再掩之”。
7.(1)等到消息传去,契丹国主再调兵,十天以后才能到达这里,那时我们已经进入汉人地界很远了,哪里用得着因敌众我寡而担忧!
(2)清泰年间,张希崇因不喜欢这里的民俗杂乱,连连上表请求入京朝见,皇上准许了他的请求。
参考译文
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张希崇年少时就精通《左氏春秋》,还特别喜欢吟咏诗歌。
阿保机向南进攻,攻下城池,俘获了张希崇然后离开。阿保机询问张希崇,才知道他是文人
儒生,因此拜封他为元帅府判官。天成初年,契丹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国主让张希崇接替了平州节度使的职位,并派心腹领三百边骑监督他。一日,召集杰出的手下汉人,对他们说:“我困陷在这里,过一天就像过一年一样漫长,你们难道不思念家乡!”部下汉人都泪流湿衣,说:“明公打算保全部下南归,好的确是好,只是对众多的契丹人怎么办?”张希崇说:“等明天契丹人头领到节度使大帐,先擒住他,契丹兵失去了统帅将领,部众就一定会分散瓦解。再说,平州离契丹王宫一千多里,等到消息传去,契丹国主再调兵,十天以后才能到达这里,那时我们已经进入汉人地界很远了,哪里用得着因敌众我寡而担忧!”张希崇就带领着他辖区内的二万多俘虏回到了南方。后唐明宗嘉赞张希崇,授予他汝州防御使的官职。
张希崇到任后,派人迎接母亲到汝州城。母亲进入州境之后,张希崇亲自抬着轿子走了三十
里,围观的人无不称赞他。两年后,又迁任灵州两使留后。先前,灵州的戍兵每年都要运粮,路途长达五百里,常担忧半道被劫。张希崇就命令戍边的士兵,广开屯田,一年以后,军粮得以解决。清泰年间,张希崇因不喜欢这里的民俗杂乱,连连上表请求入京朝见,皇上准许了他的'请求。等到后晋高祖进入洛阳,就又让他去灵武任职。张希崇叹了口气说道:“看来我该在边城待到老了,这种命运是无法逃避的了。”因此郁郁不得志,久而久之就病了,最后逝世于灵武任上。
张希崇一向质朴敦厚,尤其爱好读书,理政之余,手不释卷。不喜欢酒乐,不蓄养侍妾奴仆。
不论严寒酷暑,都是衣帽整严。侍奉母亲十分孝敬,每次母亲吃饭时必定站在一旁侍奉,等母亲吃完饭、洗手漱口后才退去,众人都非常赞赏他的品行。他在邠州的时候,有人给姓郭的当养子,从小到大(都是郭氏抚养),后因乖戾不受教导,被打发走了。郭氏夫妇相继去世了。他们有个亲生儿子,也已长大成人。当时郭氏的亲属与那位养子约定,咬定那位养子是亲生儿子,图谋分割郭氏财产,并帮助这个养子打官司,以前几任节度使都不能审理,于是成了悬案。张希崇看了状子,判道:“(你在)父亲在时已离家,母亲死了也不到灵前。仅称养子,辜负了二十年养育之恩;若说是亲生子,就犯了三千条大逆不道之罪。甚伤名理教化,怎能强词夺理、冒认田产!其财产全归亲生子,诉讼人和那些与他结党作奸的人,一起交执法官按律条定罪。”听到这件事的人,都佩服他能够明察是非。
张希崇还擅长观察天象,在灵州的时候,看见月亮遮住了毕口大星,过了一个月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于是叹道:“毕口大星代表的是镇守边地的大将,两次被月亮遮住,我的生命大概就要终结了吧!”果然死于郡中。
篇4:旧五代史张希崇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旧五代史张希崇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也。父行简,假蓟州玉田令。希崇少通《左氏春秋》,复癖于吟咏。天佑中,刘守光为燕帅,性残酷,不喜儒士,希崇乃掷笔以自效,守光纳之,渐升为裨将。俄而守光败,唐庄宗命周德威镇其地,希崇以旧籍列于麾下,寻遣率偏师守平州。
唐明宗嘉之,授汝州防御使。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先是,灵州戍兵岁运粮经五百里,有剽攘之患。希崇乃告谕边士,广务屯田,岁余,军食大济。玺书褒之,因正授旄节。清泰中,希崇厌其杂俗,频表请觐,诏许之。至阙未久,朝廷以安边有闻,议内地处之,改邠州节度使。及高祖入洛,与契丹方有要盟,虑为其所取,乃复除灵武。希崇叹曰:“我应老于边城,赋分无所逃也。”因郁郁不得志,久而成疾,卒于任,时年五十二。希崇自小校累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三历方面,封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户,赐靖边奉国忠义功臣,亦人生之荣盛者也。
希崇素朴厚,尤嗜书,莅事之余,手不释卷。不好酒乐,不蓄姬仆。祁寒盛暑,必俨具衣冠,厮养之辈,未尝闻亵慢之言。事母至谨,每食必侍立,俟盥漱毕方退,物议高之。性虽仁恕,或遇奸恶,则嫉之若仇。在邠州日,有民与郭氏为义子,自孩提以至成人,因愎戾不受训,遣之。郭氏夫妇相次俱死。郭氏有嫡子,已长,时郭氏诸亲与义子相约,云是亲子,欲分其财物,助而讼之,前后数政不能理,遂成疑狱。希崇览其诉,判云:“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颇为伤害名教,安敢理认田园!其生涯并付亲子,所讼人与朋奸者,委法官以律定刑。”闻者服其名。希崇亦善观象,在灵州日,见月掩毕口大星,经月复尔,乃叹曰:“毕口大星,边将也,月再掩之,吾其终欤!”果卒于郡。
(选自《旧五代史·张希崇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蓟州玉田令 假:代理
B.有剽攘之患 攘:侵吞,偷窃
C.朝廷以安边有闻 闻:使……听到,告诉
D.见月掩毕口大星,经月复尔 经:经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希崇乃掷笔以自效 今君乃亡赵走燕
B.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 寡人之于国也
C.亦人生之荣盛者也 谁得而族灭也
D.委法官以律定刑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
B.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
C.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
D.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物议高之”(当时人们对张希崇给予高度的评价)的原因。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崇以旧籍列于麾下,寻遣率偏师守平州。
(2)与契丹方有要盟,虑为其所取,乃复除灵武。
(3)毕口大星,边将也,月再掩之,吾其终欤!
参考答案
1.C 闻:(好的)名声。名词,作“有”的宾语。
2.D A项中前者连词,可译为“于是”;后者副词,可译为“竟然,却”。B项前者为动词,可译为“到”;后者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均为助词,前者陈述语气,后者反问语气。D项都是介词,可译为“根据”。
3.B “父”与“母”相对,“孤(同“辜”,辜负)……之恩”,“犯……之罪”。
4.张希崇为人朴实厚道,爱好读书,不贪酒色,注重仪表,孝敬母亲。
5.(1)希崇因旧职在此,就成为他的部下,不久奉命率一部守卫平州。
(2)因刚与契丹订立了盟约,担心他被契丹要求引渡,就又让他去灵武任职。
(3)毕口大星代表的是镇守边地的大将,两次被月亮遮住,我的生命大概就要终结了吧!
参考译文
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父亲张行简,曾代理蓟州玉田县令。张希崇年少时就精通《左氏春秋》,还特别喜欢吟咏诗歌。天佑年间,刘守光担任燕军主帅,性格很残暴,不喜欢儒士,希崇就投笔从戎,自求报效,守光收下了他,逐渐晋升为裨将。不久守光失败,后唐庄宗命令周德威镇守幽州,希崇因旧职在此,就成为他的属下,不久奉命率一部守卫平州。
后唐明宗嘉赞张希崇,授予他汝州防御使的官职。希崇到任后,派人迎接母亲到州城。母亲进入州境之后,希崇亲自抬着轿子走了三十里,围观的人无不称赞他。两年后,又迁任灵州两使留后。先前,灵州的戍兵每年都要运粮,路途长达五百里,常担忧半道被劫。希崇就命令戍边的士兵,广开屯田,一年以后,军粮得以解决。皇帝下发文书给予表扬,并因此正式授予他为节度使。清泰年间,希崇因不喜欢这里的民俗杂乱,连连上表请求入境朝见,皇上准许了他的请求。到京城不久,朝廷因他安边有名,就议定他在内地就职,改任为邠州节度使。等到后晋高祖进入洛阳,因刚与契丹订立了盟约,担心他被契丹要求引渡,就又让他去灵武任职。希崇叹了口气说道:“看来我该在边城待到老了,这种命运是无法逃避的了。”因此郁郁不得志,久而久之就病了,最后逝世于灵武任上,当时五十二岁。希崇从小校逐渐升到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三次担当封疆大吏,封为清河郡公,食邑两千户,赐号靖边奉国忠义功臣,也算是人生中享尽荣耀的人了。
希崇一向质朴敦厚,尤其爱好读书,听政之余,手不释卷。不喜欢酒乐,不蓄养侍妾奴仆,不论严寒酷暑,都是衣帽整严,对儿女下辈,从未说过亵骂轻慢的话。侍奉母亲十分孝敬,每次母亲吃饭时必定站在一旁侍奉,等母亲吃完饭、洗手漱口后才退去,众人都非常赞赏他的品行。他性情虽然仁厚宽爱,但有时碰到奸恶之人,则嫉之如仇。他在邠州任节度使时,有人给姓郭的当义子,从小到大(都是郭氏抚养),后因乖戾不受教导,被打发走了。郭氏夫妇相继去世了。他们有个亲生儿子,也已长大成人。当时郭氏的亲属与那位义子约定,咬定那位义子是亲生儿子,图谋分割郭氏财产,并帮助这个义子打官司。以前几任节度使都不能审理,于是成了悬案。张希崇看了状子,判道: “(你在)父亲在时已离家,母亲死了也不到灵前。仅称义子,辜负了二十年养育之恩;若说是亲生子,就犯了三千条大逆不道之罪。甚伤名理教化,怎能强词夺理、冒认田产!其财产全归亲生子,诉讼人和那些与他结党作奸的人,一起交执法官按律条定罪。”听到这件事的人,都佩服他能够明察是非。希崇还擅长观察天象。在灵州的时候,看见月亮遮住了毕口大星,过了一个月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于是叹道:“毕口大星代表的是镇守边地的大将,两次被月亮遮住,我的生命大概就要终结了吧!”果然死于郡中。
篇5:《旧五代史·张存敬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张存敬,谯郡人也。性刚直,有胆勇,临危无所畏惮。唐中和中,从太祖赴汴,以其折节,颇见亲昵,首为右骑都将。从讨巢、蔡,凡历百战,多于危蹙之间,显有奇略,由是频立殊效。光启中,李罕之会晋军围张宗奭于盟津,太祖遣丁会、葛从周、存敬同往驰救。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
大顺二年,为诸军都虞候,佐霍存董大军收宿州,以功奏加检校兵部尚书。太祖东征徐、兖,存敬屡有俘斩之功。凡受指顾,皆与机会,矢石所及,必以身先,太祖屡加优异,以为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沧侵凌魏郡,复以存敬为都指挥使。三年,大举,与葛从周连统诸军攻浮阳,树数十栅,围刘守文累月。时幽州刘仁恭举兵来援,存敬潜军击之于乾宁军南老鸦堤。是日,燕人大败,斩首五万级,生擒马慎交已下一百余人,获马万余蹄。其年秋九月,引军收镇州,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直入镇之壅门,收鞍马牛驼万计。翼日,镇人纳质而旋。寻为宋州刺史,逾年,甚有能政。复拥众伐蓟门,数旬间连下瀛、莫、祁、景四州,擒俘不可胜纪。自怀德驿与中山兵接战,枕尸数十里,中山开壁请降。
天复元年春,太祖以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结亲,凭恃骄恣,命存敬统大军讨之。即日收绛州,擒刺史陶建钊,降晋州刺史张汉瑜,二郡平。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太祖闻之,痛惜移晷(guǐ)。开平初,追赠太保。乾化三年,又追赠太傅。
篇6:《旧五代史·张存敬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其折节节:操守
B.凡历百战凡:总共
C.矢石所及及:赶上
D.罕之解围去去:离开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多于危蹙之间 燕王欲结于君
B.自怀德驿与中山兵接战 失其所与,不知
C.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善因危窘出奇计 不如因善而厚遇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存敬刚强耿直,胆大勇猛,跟随太祖征战的时候,太祖对他格外亲近看重,刚开始就担任右骑都将。
B.幽沧侵犯魏郡时,张存敬被委以重任为都指挥使,第二年他孤军围困刘守文几个月,并打败刘{二恭。
C.张存敬在担任宋州刺史时,不但善于处理政事,而且战功显赫,接连攻下四个州,并使中山人开城投降.
D.张存敬在赴任途中,卧病在床,过丁十多天在河中府逝世,太祖先后追赠张存敬为太保、太博的官职。
7.将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5分)
译文:
(2)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5分)
参考答案:
4.C(及:达到)
5.D(A项,介词,在/介词,和;B项,介词,和/动词,结交;C项,副词,这才,于是/副词,竟然;D项,介词,趁着。)
6.B(根据原文“与葛从周连统诸军攻浮阳,树数十栅,围刘守文累月”,“第二年他孤军围困了刘守文几个月”是错误的。)
7.(1)张存敬带领骑兵率先进攻敌军,各路军马像翅膀一样掩护他,敌人的骑兵被打败了,于是解了河桥之围。(关键词:引、犯、翼、乃各一分,句意1分)
(2)张存敬带领军队渡过滹沲河,士兵击鼓前行,遇到镇州几千个流动出击的士兵,趁机追赶他们。(关键河:勒、涉、逢、因各一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张存敬是谯郡人。他性格刚直,有胆量和勇力,遇到危险的时候并不惧怕。唐中和年间,他跟随梁太祖到汴州,因为他能屈己敬人,很被太祖亲近。刚开始担任右骑都将。跟随太祖征讨巢、蔡,一共经历一百多场战役,多次在急迫情形下,显示出奇谋,因此常立下特殊的功勋。光启年间,在盟津李罕之会同晋军围困张宗奭,太祖派遣丁会、葛从周、存敬三人同时飞驰前往救援。张存敬率领骑兵率先进攻敌军,各路军马像翅膀一样掩护他,敌人的骑兵被打败了,于是就解了河桥之围。
大顺二年,张存敬担任诸军都虞侯,辅佐霍存统帅大军收复宿州,因为功勋上奏加封检校兵部尚书。太祖向东征讨徐、兗,他常有杀敌的功劳。凡是他指挥的战役,都能抓住机会,箭矢滚石能到的地方,他一定身先士卒,太祖待他特别优厚不同一般,让他担任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乾宁三年,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沧侵犯魏郡,又以存敬为都指挥使。三年,大规模起兵,和葛从周共同进攻浮阳,竖立数十围栏,围刘守文好几个月。那时幽州刘仁恭带兵前来救援,存敬在乾宁军南老鸦堤偷袭他。这天,燕人大败,斩杀敌军五万人,活捉了马慎交下面一百余人,获一万多匹马。这年秋九月,引军占领镇州,存敬带领军队渡过滹沲河,兵士击鼓前进,遇到镇州几千个散兵,趁机(于是)追赶他们,径直进入镇州壅门,收缴数以万计的鞍马牛驼。第二天,镇州人送纳人质(归顺)才回师。不久担任宋州刺史,过了几年,非常善于处理政事。又带领大军攻打蓟门,几十天之间接连攻陷瀛、莫、祁、景四州,擒获的俘虏非常多。自从怀德驿开始和中山兵接战,数十里尸骸狼藉,中山开城请降。
天复元年春,太祖因为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结亲,凭借(太原)骄横放纵,命令存敬统大军讨伐王珂。当天收复绛州,捉拿刺史陶建钊,使晋州刺史张汉瑜投降,二郡被平息。进而围攻河中,王珂请求投降。太祖称赞他,于是让存敬担任护国军留后。不久,升任检校司空,不久又迁任宋州刺史。快到任职的地方时,卧病,十多天后在河中府去世。太祖听说张存敬死了,哀痛惋惜了一段时间。开平初,追封他为太保。乾化三年,又追封他为太傅。
篇7:《旧五代史·张存敬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张存敬,谯郡人。为人刚强耿直,胆大勇猛,年轻时跟随梁太祖作将领,善于在危急窘迫之中想出妙计。李罕之和晋人在河阳进攻张全义,梁太祖派张存敬和丁会等人教授他们,李罕之撤围离去,梁太祖任命张存敬为诸军都虞候。太祖攻打徐、兖州,任命张存敬为行营都指挥使。
(选自《新五代史·张存敬传》)
篇8:旧五代史皇甫遇传阅读答案
皇甫遇,常山人也。遇少好勇,及壮虬髯,善骑射。唐明宗在藩时,隶于麾下,累从战有功。明宗即位,迁龙武都指挥使,遥领严州刺史。所至苛暴,以诛敛为务,其幕客多私去,以避其累。高祖入洛,移领中山,俄闻与镇州安重荣为婚家,乃移镇上党,又改平阳,成以憸人执事,政事隳紊。及镇河阳,部内创别业,开畎水泉,以通溉灌,所经坟墓悉毁之,部民以朝廷方姑息郡帅,莫之敢诉。少帝即位,罢归阙下。二年,契丹南寇,从至澶州,战于郓州北津,契丹众大败,溺死者数千人,以功拜滑州节度使。三年,契丹率众屯邯郸,遇与安审琦、慕容彦超等御之。遇将渡漳河,契丹前锋大至,遇引退,转斗二十里至邺南榆林。遇谓审琦等日:“彼众我寡,走无生路,不如血战。”遂自辰及未,战百余合,所伤甚众。遇所乘马中镝而毙,遇有纪纲杜知敏以马授遇,遇得马复战,久之稍解。杜知敏已为所获,遇谓彦超日:“知敏苍黄之中,以马授我,义也,安可使陷于贼中!”遂与彦超跃马取知敏而还,敌骑壮之。俄而生军复合,遇不能解。时审琦已至安阳河,谓首将张从恩日:“皇甫遇等未至,必为敌骑所围,若不急救,则成擒矣。”从恩日:“敌甚盛,无以枝梧,将军独往何益?”审琦日:“成败命也。设若不济,则与之俱死。假令失此二将,将何面目以见天子!”遂率铁骑北渡赴之。契丹见尘起,谓救军并至,乃引去。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时契丹欲遣遇先入汴,遇辞之,因私谓人日:“我身荷国恩,位兼将相,既不能死于军阵,何颜以见旧主!更受命图之,所不忍也。”明日,行至赵郡,泊其县舍,顾从者日:“我已信宿不食,疾甚矣,主辱臣死,无复南行。”因绝吭而殒,远近闻而义之。
篇9:旧五代史皇甫遇传阅读答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
B.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
C.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
D.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领”,兼任的意思,古代官员常常身兼多职,一般指兼任较低的官职。
B.“幕客”,又称为“西宾”“西席”,是指家塾教师或官僚们的私人秘书。
C.“高祖”是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始创。
D.“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甫遇少时好勇,及长善战。他小时喜好勇武,到年长时,善于骑马射箭;后唐明宗还在藩国时,把他收留在部下,历次跟随作战,屡建功绩。
B.皇甫遇苛刻暴戾,奢侈扰民。所在任上,勒索钱财,以致幕客多离去,以逃避受他的牵累;镇守河阳时,建造别墅,毁坏坟墓,百姓不敢控告。
C.皇甫遇重情重义,知恩图报。手下的杜知敏将坐骑给他后,却被敌军俘获;皇甫遇与慕容彦超跃马杀回敌营,去解救杜知敏,将他平安带回。
D.皇甫遇注重气节,忠义凛然。杜重威投降契丹后,他心里极为不平;契丹国主打算派皇甫遇先进入汴州,他推辞了,绝食而亡,以身殉国。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知敏苍黄之中,以马授我,义也,安可使陷于贼中!(5分)
(2)我身荷国恩,位兼将相,既不能死于军阵,何颜以见旧主!(5分)
答案:
1.C(文言断句考查考生对语意的正确理解,考生要先阅读全文,了解大致意思,这是断句的前提。然后仔细观察四个选项的区别,从词语搭配、句式特点、专有名词、虚词、逻辑关系等方面加以辨析。注意人名等专有名词不可割裂。原文是: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
2. C(“高祖”是庙号。)
3. D(“绝食而亡”错,原文“绝吭而殒”,是切喉自杀。)
4.(1)知敏在危急之中,把战马给了我,这是义举,(我)怎能让他落在敌人手中呢!(苍黄:同“仓皇”;以:把;安:怎能;各1分,句意2分)
(2)我蒙受国君的恩德,兼任将军和丞相的职位,既然没有死在战场上,有什么脸面见旧主呢!(荷:蒙受;军阵:战场;何颜:什么脸面;各1分,句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皇甫遇,常山人。皇甫遇小时喜好勇武,到年长时,长着蜷曲的络腮胡须,善于骑马射箭。后唐明宗还在藩国时,把他收留在部下,历次跟随作战,屡建功绩。明宗即位后,升为龙武军都指挥使,遥任严州刺史。所到之处,为官苛刻暴戾,以勒索钱财为要务,幕客多私下离去,以逃避他的牵累。晋高祖进入洛阳后,皇甫遇移镇中山,不久朝廷听说他与镇州安重荣结为亲家,便调任他镇守上党,又改镇平阳,都是因为用小人主事,政事败坏混乱的原因。到镇守河阳时,在所辖境内建造别墅,开掘泉水,以用来灌溉,所经过的坟墓,全部毁坏,境内百姓因朝廷正姑息州郡主帅,没有谁敢控告他。少帝即位后,他罢官回到朝廷。开运二年,契丹南犯,皇甫遇跟随少帝到了澶州,在郓州北渡口与契丹开战,契丹大败,淹死的有几千人,因功被任为滑州节度使。开运三年(946),契丹国主率兵进驻邯郸,皇甫遇与安审琦、慕容彦超等前去抵御。皇甫遇将要渡过漳河,契丹先头部队大军杀来,皇甫遇率军撤退,转战二十余里到达邺都南面的榆林。皇甫遇对安审琦等说:“敌众我寡,逃跑就没有活路,不如血战一场。”于是从辰时战到未时,打了一百多个回合,受伤的兵士非常多。皇甫遇的坐骑也中箭死去,他的随从杜知敏把战马给他,皇甫遇得马后又投入战斗,战了很久,形势才逐渐缓解。杜知敏已被敌军俘获,皇甫遇对慕容彦超说:“知敏在危急之中,把战马给了我,这是义举,(我)怎能让他落在敌人手中呢!”
于是与慕容彦超跃马夺取杜知敏而回,敌人骑兵都钦佩他们的勇壮。不一会儿敌人的生力再次合围过来,皇甫遇不能解脱。当时安审琦已经到了安阳河,对统帅张从恩说:“皇甫遇等没有回来,一定是被敌人骑兵包围了,如不马上援救,则要被俘虏了。”张从恩说:“敌军士气正盛,没有谁可以抵抗,将军独自前往有何益?”安审琦说:“成败是命中注定的,假若不能成功,就与他一同死去,如果失去了这二位将领,将以何面目去见天子!”于是率领铁骑向北渡河奔去解围。契丹军队看见尘土飞扬,以为是援军大量来到,便引兵退去。皇甫遇与慕容彦超多处受伤,但得以生还,当时各军将士感叹说:“这三人都是猛将啊!”开运四年(947),契丹又南侵,皇甫遇跟随杜重威在滹水一带安营,杜重威与契丹讲和,皇甫遇没有参与其中,到投降契丹后,心里极为不平。当时契丹国主打算派皇甫遇先进入汴州,他推辞了,还私下对人说:“我蒙受国君的恩德,兼任将军和丞相的职位,既然没有死在战场上,有什么脸面见旧主呢!反而接受伪命来图谋他,我不忍心。”第二天,走到赵郡,驻扎在县舍中,他看着跟随的人说:“我已经二天没有吃饭了,病得很重,君王受辱则为臣者当死,我不再南行了。”因此切断自己的咽喉而死,远近的人听说后都认为他有节义。
★ 李商隐传阅读理解
★ 李清照传阅读答案
★ 张之洞传阅读答案
《旧五代史张希崇传》的阅读理解及答案(锦集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