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含答案)

时间:2024-01-07 03:34:26 作者:remarkaboy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remarkabo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含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含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2016-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我们是来寻山的,才到山ào却已欣赏到一片yān红;我们没想寻觅泉水,泉水却让我们一bǎo眼福:聆听它的声音,像情人的私语;端xiáng它的身影,像婀娜的女子。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马赛曲》的歌声终止了,但草地的夜空依然余音不绝。

B.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C.他说“我的最大梦想是到中国去,从长城的这一端走到那一端。”

D.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像哭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即使故宫里人防、物防、技防全都到位,但如果缺失了心防,恐怕也只能事倍功半。

B. 小说《甜甜的泥土》的结尾别有用心,引人遐思,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C.历史悠久、雄伟壮丽的长城,被誉为世界奇观,简直无与伦比。

D.在对待科学和数学的问题上,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不能故弄玄虚。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避免中小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B.圣诞晚会上,小丽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C.备受关注的诺贝尔奖,于10月份开始陆续公布获奖。

D.《湄公河行 动》这部电影不仅拥有超强的明星阵容,情节的设计更极具冲击力。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 ,①一⑥每题1分,第⑦⑧两题各2分)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 。

② ▲ ,恨别鸟惊心。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 ▲ 。

④ ▲ ,不为瓦全 。

⑤ ▲ ,流水前波让后波。

⑥勿以恶小而为之, ▲ 。

⑦《过零丁洋》一诗中,巧用两个地名暗合诗人心情的诗句:

▲ , ▲ 。

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成为表达朋友间深情厚谊不朽名句的诗句:

▲ , ▲ 。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10分)

八年级举行“长城长存 公民公责”系列语文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拟新闻标题】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不超过15个字)。(2分)

网友发布的图片显示,有一段长城的城墙顶面经过修缮后,被一层灰色物质覆盖,原有的方砖和条石没有显露。发布帖子的网友“魏永贤”称,“原本残缺的垛口墙等都被抹平了,野性十足的长城成了被硬化的‘路面’。这种修葺,还不如不修,简直比破坏还可怕。 ”

长城保护专家董耀会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长城在人们心中有非常高的地位,这样的修葺破坏了长城原本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因为当人们站在那里的时候,已经无法与伟大的文化遗产对话。

中国长城学会《万里长城》杂志编辑部主任郑严表示,这种修缮的长城破坏了文物原貌,因此才会被诸多网友称为“保护性破坏”。

【做专题主持】班级将召开一次“长城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开场白。(3分)

▲ 。

【品精彩对联】下面有一副描写长城的对联,请赏析它的精妙。(3分)

对联:长城万里今犹在 帝王千年早已枯

▲ 。

【创宣传广告】保护长城,刻不容缓。下面两幅图片是辽宁野长城未抹平前和抹平后的对比图。请仔细观察图片,配上一则广告宣传语。(2分)

▲ 。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完成第7题。(6分)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②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①南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分两路南侵,其中一路追隆裕太后,直至江西赣州造口,民众深受金兵之害。47年后,任职赣州的辛弃疾有感于此,在造口墙上写了这首词。②行人:指因金兵南侵而逃难的人。

7.(1)下列诗句与词中“中间多少行人泪”反映同一时期社会现实的一项是(2分)

A.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中“可怜”一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

(3)分析“山深闻鹧鸪”和“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两句中“深”字的不同表达效果。(2分)

▲ 。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1题。(14分)

【甲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选自《人琴俱亡》

【乙文】钟毓钟会稍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选自《太平广记》

8.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语时了不悲( ▲ ) ②弦既不调( ▲ )

③稍有令誉( ▲ ) ④语其父繇曰( ▲ )

(2)下列句中“以”与“何以都不闻消息”中的“以”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 以也(《晏子使楚》) B.俱以假山显(《于园》)

C.卿何以不汗(《太平广记》) D.以丛草为林(《幼时记趣》)

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钟 毓 钟 会 稍 有 令 誉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 。

(2)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 。

11.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请分别概括两文凸显的主旨。(2分)

▲ 。

(三)阅读《移花接木》,完成12-14题。 (10分)

①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则挺有意思的故事,其大意是:从前有个叫朱尔旦的人,豪放豁达,但文思不敏、心眼不灵,屡次应考不中,自结识阎罗殿陆判官以来,关系甚为密切。某夜相对痛饮,好不欢快,朱尔旦酩酊大醉,朦胧中见陆判官竟为自己剖腹换心。从此,朱尔旦茅塞顿开,文思敏捷,应试得中进士……后来,陆判官又应朱尔旦之请,为其妻改头换面,使朱氏一夜之间变为闭花羞月的美妇人。据《辞海》所注,这就是“移花接木”典故的由来。

②在人们的心目中,《聊斋志异》仅仅是一部神话小说,借谈狐说鬼来抨击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其积极意义就在于此。倘若从科学和未来的角度来看,这则故事与其说是怪诞的谈神说鬼,不如说是大胆的科学想象,属于科学幻想小说之类。从吴承恩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到宇宙飞船遨游太空;从蒲松龄的“移花接木”,到脏器移植的成功,说明科学幻想并非空想,而是科学现实的雏形。

③人的身体好像一台机器,零件的损坏往往在所难免,例如濒于衰竭的肾脏,疲惫不堪的心脏,充满癌肿的肝脏等。几百年来,幻想家们总想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更换人体那些坏损的“零件”,使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④国外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许多科学家煞费苦心,在动物身上陆续进行新脏器移植的试验,终获成功。在美国,一只换上新肝的狗,居然健康地活了140个月之久。有位叫罗伯特的医生,为一只猴子施行了换 头术,使其多活了一个星期。

⑤如今,人体的脏器移植开创了许多奇迹。美国有位叫路易斯.邦尼西奥的,虽已年近半百,但他逢人就说自己仅有6岁,他成功地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免除了心肌梗塞这个“死神”的威胁,绝处逢生,重新焕发了“青春”。这不就是当代的朱尔旦吗?

⑥第一次肾脏移植,是3个默默无闻的美国医生进行的。他们借用刚死亡的人的肾脏,把它移植到1个中毒休克的产妇体内,得以享受人间之乐,正是脏器移植给他们带来了生机。

⑦至于换肝术,全球也已经施行了几千例了。1982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院的外科医生,为一个男性青年进行了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取得成功。据称,这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⑧我国脏器移植的研究,尽管起步稍迟,但进展之速,成绩之著,令世界医学界为之震惊。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上海、重庆等地,3年内就做成了1000多例肾移植手术,存活最长的80多例均在5年以上。

⑨诚然,脏器移植还存在着异体排斥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这颗种子正以顽强的生命力、丰硕的成果跻身于医苑,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选自《未来科学家》

12.分析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 。

1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5分)

(1)说说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 。

(2)第⑦段中的加点词有何表达作用?(2分)

▲ 。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第②段突出了《聊斋志异》中的移花接木对现代脏器移植的启发和影响。

B.国外很多科学家为确保脏器移植成功,最先是在动物身上开始试验的。

C.第⑥⑦两段主要列举外国脏器移植的取得的成就,第⑧段则主要说明我国脏器移植研究情况。

D.第⑨段突出说明脏器移植因其研究的完美性,定会对未来人类健康做出巨大的贡献。

四、阅读《有一种愚蠢,叫“用朋友圈试探人性”》,完成15-17题。(10分)

①生活中,朋友圈里的试探之风经久不衰。然而,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因为你在试探别人的时候,往往先暴露了自己。

②最常见的试探:“清清吧,不用回。试试吧,复制我发的消息,找到微信里的设置,通用,群发助手,全选,粘贴复制的信息发送就行,谁的发送失败了,就是把你拉黑了,你再扔掉那些尸体就OK啦!”

③发出这种试探信息的人,骨子里肯定极端自卑,而且平时很可能不大受待见,要不怎么老怀疑自己被朋友删了呢?像马云,我猜他一定不会纠结于自己是不是被微信好友给删了。

④我一般收到这样的消息,会当下把对方拉黑。既然你连这点做人的底气都没有,咱俩之间的友谊连这点信任的基础都没有,我还有必要把你保留在我的朋友圈里吗?

⑤试探朋友关系的升级版,是在朋友圈求助。“临时急用,不多,就两千,哪位朋友方便的话请来电告诉我,事情万分紧急,不挨着问了,谢谢!”

⑥看到这样的信息,是朋友的自然要赶紧打个电话,电话接通,那边却是云淡风轻:“没事儿,我就试试。”你丫小学没毕业吧,狼来了的故事听过没?下次你再说有急事,我可保不准是真是假,到时候看我帮不帮你。还有,刚才急着打电话,晾了个好几亿的大单,你赔不赔?你当我像你这么闲呢!

⑦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的人生充满了试探:小的时候,试探有没有人和他抢玩具;上学的时候,试探有没有人跟他交朋友;上班的时候,试探有没有人替他遮风挡雨;老了的时候,试探有没有人嫌弃他……这些试探,都是因为他们缺少自信与安全感。在试探别人的时候,已先暴露了自己。先用真诚种下一棵梧桐树,凤凰自然就会到来。

⑧所以说,如果你缺乏安全感,不知道你的朋友是否把你当朋友,那你不妨多学习,多打扮,充实内心,提升自己。记住,“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无谓的试探,只会使你化身荆棘,刺痛别人,刺伤自己!让我们一起大叫,让试探滚出朋友圈!

15.阅读全文,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2分)

▲ 。

16.请说说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 。

17.细读全文,说说文章的论证思路。(4分)

▲ 。

(五)阅读黄磊的《和家人一起才叫过年》,完成18—21题。(20分)

①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讲是这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同时也是每一个人从童年到成年,从家乡到异地,从父母身边到组建家庭这一系列人生历程中,留下记忆最多的时刻。

②我这44年,所有年三十都没有离开过父母。起码除夕夜一定会在家里,而且一定会跟我的父母在一起。比较特别的春节记忆是在我刚刚工作的时候。那是,我研究生毕业之后留校教书。那一年我和孙莉还没结婚,一到春节,她会回到大连老家跟她的父母一起过年,我则留在北京。那一年我姐姐已经结婚了,要陪着她老公去她婆家过年。数来数去,那一年大年三十是我跟我的父母三个人过的,家里很冷清。

③那时候,我住在北京的西边,而我父母家在东边,我开着车去父母家里跟他们一起吃年夜饭。那个时候春晚还不像现在这么“难看”,我们一起等着看小品,一起孩子般嘎嘎嘎地笑。那时候不让放鞭炮,很安静。过了十二点,他们俩也累了,我说你们睡觉吧,就一个人开着车,穿过北京,从东到西。此时天开始下雪,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正驶向远方,在远离自己的父母——他们变老了,我长大了。

④那个初一凌晨的雪夜,是我人生的一个节点。

⑤而那一顿年夜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做了一锅火锅。在热腾腾的铜锅里,有母亲包的蛋饺,父亲做的肉丸,发的海参、木耳、香菇,调的鸡汤,还有发的牛筋、鱼肚,炸的肉皮,虾,鲍鱼,干贝,冬笋……很大的火锅,像广东人过年时吃的盆菜。这个火锅没什么地方特色,就是自己做的,类似全家福。我们三个人,在冷清的大年夜,吃着丰盛的火锅。

⑥春节是我做的年夜饭。我之前还列了单子,提前去菜场买菜。烧了一个干烧黄鱼,把它留着第二天才吃,意在年年有鱼(余)。我还做了类似 于火锅的全家福,烧了扣肉、素什锦、冬笋烤塔菇菜、辣椒炒鸡、豆腐、鸡汤……有二十几个菜,大家其实也不太吃得下去,但是过年总是要弄一桌子菜,热热闹闹才对。

⑦每一次过年,除了做年夜饭,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采买年货。过年的时候总要买些鸡鸭鱼肉、海鲜之类,各种美食,觉得应该花点钱把家里面弄得喜气洋洋,物资丰富一些。买年货像是给新的一年存点东西,也带点新的气息。

⑧大概是春节,我和孙莉本来商量好去爸妈那边吃年夜饭、包饺子,结果又有朋友约我们年夜饭之后一起包饺子。约好之后突然发现没韭菜。当时已经是大年三十的下午,我们开车到处找韭菜,最后在一家超市终于买到了一把韭菜。捧着那把绿油油的韭菜,在年三十的黄昏往家赶的时候,突然觉得过年就是这样,一把绿油油的韭菜,你把它买回家里,想着能跟家人、朋友一起包顿饺子。这是一个中国人最踏实、最幸福的时候。

18.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和家人一起才叫过年”蕴含的丰富含义。(4分)

▲ 。

1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分析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 。

(2)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的精妙。(3分)

▲ 。

2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第①段开门见山,引出“春节”在人一生不同时段记忆中的珍贵。

B. ②③两段用顺序的记叙形式,讲述了我44年中一段比较特别的春节记忆。

C.第③段中“我们一起等着看小品,一起孩子般嘎嘎嘎地笑”,生动描写了春节一家人团聚的幸福快乐。

D.第⑤⑥两段反复提到年夜饭的火锅,突出了和家人一起过年的幸福和温馨。

E.结尾段简洁有力,用较为亲切的叙述语气,使过年时的幸福感情显得更加强烈和真挚。

21.选文和朱 自清的《背影》有很多相似之处,如语言都比较质朴,情感都很真挚。比较选文第③段的画线句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的相同之处和情感抒发的不同之处 。(6分)

【链接】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哎!我不知 什么时候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背影》

▲ 。

三、作文(60分)

“别再像个model站在橱窗,拜托你有点自己的主张;别再压抑你心底的幻想,我知道你本来就很疯狂。”这句歌词出自90后、00后最喜欢的歌手鹿晗的代表作之一《有点儿意思》。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点主张和梦想,让自己的生活有点儿意思;每个人一生也在不断寻找和发现有点儿意思的故事……

请以“有点儿意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 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2)书写工整规范。

2016-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4分)坳 嫣 饱 详

2.C(2分)(不完全引用,句号应在引号外)

3. B(2分)(别有用心是贬义词,指居心叵测,这里应用别具匠心)

4. D(2分)(A.否定词多用,去掉不;B.搭配不当,舞姿不能萦绕耳畔;C.宾语成分残缺,改为公布获奖名单)

5.(8分)

①乌蒙磅礴走泥丸 ②感时花溅泪 ③化作春泥更护花④宁为玉碎

⑤芳林新叶催陈叶 ⑥勿以善小而不为⑦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⑧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6. (10分)

【拟新闻标题】(2分)修葺比破坏更可怕

【做专题主持】(3分)老师、同学们,大家好!(1分),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最伟大的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长城不仅蜿蜒在神州大地上,我们更要将它放在心中(1分),现在,我宣布“长城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正式开始(1分)。

【品精彩对联】(3分) 句式工整,运用对比手法(1分),将帝王早枯与长城犹在进行对比,突出了长城建筑的坚固(1分)和永恒的精神价值(1分)。

【创长城宣传】(2分)示例:修复不是破坏,重整只为保护。

7.(1)(2分)C(都反映了南宋时期战争带给社会、百姓的深重灾难。)

(2)(2分)“可怜”一词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沦丧的痛惜(1分),以及渴望收复中原但抱负难以实现的悲愤(1分)。

(3)“山深闻鹧鸪”中“深”字渲染了沉郁凄迷的氛围,抒发诗人沉郁苦闷之孤怀(1分)。“城春草木深”中“深”字写出经历安史之乱的长安城杂草丛生的荒芜,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1分)。

8.(1)(4分) ①完全; ②协调; ③声誉; ④对……说 告诉

(2)(2分)C(A项解释为“用”;B项解释为“凭借” D项解释为“把”)

9.(2分)钟 毓 钟 会∕ 稍 有 ∕ 令 誉

10.(4分)(1)为什么总听不到他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2分)

(2)(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2分)

11.(2分)甲文主要表现兄弟俩的感情深厚(1分),乙文主要表现兄弟俩的聪明机智。(1分)

12.讲述《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有激趣的作用(1分));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移花接木”(1分));同时引出下文的主要说明内容——移花接木的来历及发展(1分)。

13.(1)(3分) 运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2分),形象生动地说明“移花接木”方法出现的必然(或移花接木存在的必要性)(1分)。

(2)(2分)据称,是据说,表消息来源的不确定(1分)。是突出说明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创举(1分)。用“据称”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D (脏器移植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不完美)

15.(2分)用朋友圈试探人性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或用朋友圈试探人性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因为你在试探别人的时候,往往先暴露了自己。)

16.(4分)运用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2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提升自我杜绝这种愚蠢行为才能有安全感,不会做无谓的试探的论点;也进一步论证了本文的观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2分)。

17.(4分)开头文段直接提出中心论点(1分);第②段至第⑦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了多种朋友圈试探的现象并分析试探的原因(2分);第⑧段总结得出多学习提升自我就不会做无谓的试探的结论(1 分)。

18.(4分)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也最重要的一个节日(2分);过年是家人团聚的最美时光,和家人一起过年最热闹、最温馨、最幸福,也最放松、最踏实(2分)。

19(1)(3分)承上启下(1分),突出了雪夜独自外出让我对父母、对亲情有了更深刻的体悟,让我从此懂得珍视亲情(2分)。

(2)(3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火锅食材丰富、色彩缤纷的特点(1分),反衬过年时家里的冷清(1分),突出了父母对过年、对亲情的珍视(1分)。

20.(4分)BE(B是一段插叙,E结尾段不是简洁明了)

21.(6分)表达方式的相同之处: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2分)。

不同之处:选文画线句抒发了作者因父母逐渐老去,自己逐渐成长,和家人相聚时间越来越少的一种无奈和伤感(2分)。

链接材料主要抒发了作者因几年未 见父亲的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对之前行为的愧疚及对父爱的理解(2分)。

附乙文翻译: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

篇2: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第一部分

1、嗤 袤 cuán kàn

2、(1)落红不是无情物(2)引无数英雄竞折腰(3)落日故人情

(4)竹喧归浣女(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3、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

《童年》 阿廖沙

4、(1)略

(2)这则告示告诉游客,不要乱涂乱画,不要乱丢果皮纸屑等垃圾;不能摘花折树,不要带走任何东西。这则告示是提醒游客文明游览,语言委婉得体,句式整齐,容易记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意思对即可)

第二部分

一、

5、(1)通途(2)牵引,牵扶。这里指小孩。

6、醒了能用文字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7、(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8、衬托。用禽鸟之乐来衬托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其乐。(只写衬托不能得满分,须具体来说)

二、

9、纯朴

10、这里的味既是指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

11、父亲喜爱兰草并不是为了供人赏玩,供人赏玩的兰草就失去了真性,降低了品格,变得低俗。

12、描写野兰的生长环境,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

13、一个人只有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性,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才能有益于社会。

三、

14、本文叙写了有关盲童的两件事:(1)盲童向我询问红是什么样子的;(2)盲童听到小猫的叫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用心去领悟世界,才能丰富自己的感情,感受生活的美好。

15、在正常人的眼里,红色仅仅是一种抽象的颜色,而盲童却感受到它是有生命的,美好的;正常人常常听到的是嘈杂之音,而盲童却能从普通声音中分辨出最动人最惹人爱怜的声音。

16、颓然的原因:同情盲童的不幸。愕然的原因:对盲童细腻的心灵世界的惊讶。黯然的原因:对自己感触不到生活美好的自责。

17、略。

第三部分

18、作文略。

篇3: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1~4题 20分)

1.请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chī( )笑 广mào ( ) 人头攒( )动 俯瞰( )

2.用你积累的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2)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 雪》)

(3)浮云游子意, 。(李白《送友人》)

(4)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5)杜甫的《蜀相》一诗中表现诸葛亮一片忠心的诗句是:, 。

(6)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体现诗人爱国主义情怀的名句是:, 。

(7)古人写诗善用修辞,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用了夸张;感时花溅泪用了拟人。请你从积累的古诗词中选择一个运用比喻的完整诗句 ,。

3.走近经典名著。(2分)

在我们读过的课外文学名著中,有许多人物的经历可以印证痛苦和磨难造就人这一道理。请你写出其中一部这样的作品和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作品名称:《 》。

人物: 。

4.综和运用(6分)

(1)体会下段文字的表达特点,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2分)

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不值一提的灰尘,还是高深莫测的星空;,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2)看下面一则告示,它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除了你的脚印 什么都别留下

除了你的记忆 什么都别带走

答:

第二部分 阅读鉴赏

(5~17题 40分)

得分评卷人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至于负者歌于涂 (2)伛偻提携

6.用现代汉语翻译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分)

答:

7.上文中第一段共四句话,每句话用三个字概括其内容。(4分)

答:(1) ;(2) ;(3) ;(4)

8.具体说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其乐也。是用什么方法来突出 太守之乐的?(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3分)

访 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花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确远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9.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 。(2分)

10.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

(2分)

答:

11.简要分析第1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3分)

答:

12.第2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答:

13.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6分)

心灵之灯

表姐从事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使我有机会和那些有残障的小朋友打交道。一次,我替表姐接一位盲人小朋友回家过夜。夜,很深了,他不肯睡觉,却安静地坐在我身边。他的发问打破了夜的沉默:您能告诉我红是什么样子吗?这下真的把我问住了。思索了一阵,我只有笨拙地解释:你感受过火吗?火是红的。那红一定很烫呀!他说。我又讲:老师给你讲过太阳吗,太阳是红的。那红一定可以给你们光明了?我们身体的血也是红的。那红一定是流动的。我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给他解释清楚抽象的红是个什么样子,因为在他的世界只有黑一种颜色。

我颓然地想:失去了眼睛,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时,盲童自言自语的说;红是流动的,是烫的,是发光的,好美丽哦!我愕然了,在我们明亮的眼睛中一成不变的事物,到了他的世界却具有了这么多种美好的属性,多么敏锐的感觉!

大哥哥,你听!他突然喊道:你听,外面有小猫在叫。我仔细聆听,却没有听见什么动静。我茫然地沉默不语。他拉着我的手坚持说:是有猫叫!我只好顺从地打开门,呀!真有一只冻得瑟瑟发抖的小猫喵喵地在叫。

他失去了眼睛,耳朵却比常人更能倾听外界的声音。我们常常听到的是谁家在吵架,谁家在打麻将之类的嘈杂之音。他的遭遇使他更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在普通声音中分辨出最动人最惹人爱怜的声音。

他是用心在领悟这个世界,而我们这些正常人只是运转我们的感官。

他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比我们多一份细腻的感情,比我们更加珍惜生活的美丽。有一个故事说,乡下有位瞎婆婆在自家院门外安装了一盏灯,她说这是为了过路行人的安全。老人用灯为别人照路,同时也点亮了自己持久不熄的生命之灯。我黯然,检讨自己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是否已经迷失方向,已经不能够承受生活的平凡之笑?

14.本文叙写了有关盲童的两件事:(3分)

答:(1) ,(2) ;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

15.他是用心在领悟这个世界,而我们这些正常人只是运转我们的感官。这句话是针对文中什么现象而发表的议论?(3分)

答:

16.面对这位盲童,每个人都会怦然心动,文中我受到震憾,情绪发生急剧变化,开始颓然,而后愕然,最后黯然。请分别指出产生情绪变化的原因。(6分)

答:颓然原因:

愕然的原因:

黯然的原因:

17.盲童用心灵感受着美好,你肯定也愿意为盲童的世界增添些色彩。由于你的付出,盲童的世界会多一份亮色,而你也会有许多收获和启迪。想一想,你可以为盲童做些什么呢?(4分)

答:

第三部分 写作实践 (18题 40分)

18.作文。(40分)

①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②读书心细丝抽茧,炼句功深石补天

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④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以上是几幅关于关于读书的对联,读后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以读书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2.结合亲身经历,表达感情要自然真实。

3.字迹清楚、工整、规范。 4.不少于600字。

篇4: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题试卷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题试卷

常 州 外 国 语 学 校

2007—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调研

语 文 试 题

11月

题号

总分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四)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运用(共28分)

(一)积累(共1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方格内。(2分)

小鸟超越天空,为蓝天pǔ写了一首动人心弦的乐曲;小溪超越岩石,为大海注入了一股绵延不绝的力量。超越了黑夜,希望的shǔ光定会为人们带来崭新的黎明;超越了严冬,鲜艳的花朵定会为人们请出àng然的春天。生命之舟不能只留恋温馨的港湾,而应扬起风帆,超越自我,把人生的真dì镌刻在奋斗的航程上。

2.默写。(8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 。

(2)、海内存知己 。

(3)、七律《长征》诗中总领全诗,概括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勇毅精神是: , 。

(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诗句是:

“ , ”,从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诗人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自然巧妙地把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是:“ ,。”

得分

评卷人

(二)运用(共10分)

3.请另选事物(如水滴,垂柳等)进行仿写,要求符合该事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2分)

例:小草 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花朵的艳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松柏的伟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什么是顽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优秀习作选》,其中有多处毛病,请用所给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对下面的这段文字进行修改(不得超过6处),使文句表达得更加准确流畅。(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老作家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便引起了许多人的思考。这五本薄薄的小册子,誉为“说真话的大书”,尤其是这位老人,在读了卢梭的“忏悔录”后,更是向世人发出了一个既严肃又深刻的问题:人们有没有勇气跪倒在自己面前。

大概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在以往的日子里能始终做到表里如一。哪一个人未曾说过假话呢?哪一个国家没有因为种种原因而一渡走了弯路呢?也恰恰是因此有了这一切,才有了勇于忏悔的国家和个人,才有了忏悔与反思后的腾飞。

5.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从20开始,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通知》中提出的口号是:“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落实《通知》要求,常外初二(1)班准备召开“走进‘阳光’,迎接奥运”主题班会。根据下面要求,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4分)

要求:①开场白中要有“阳光体育”和“民族素质”这两个词语。

②开场白中要有与“奥运”相关的内容,如五环旗帜、奥运口号、奥运健儿、奥运吉祥物等。(涉及一项内容即可)

③不超过150字。

同学们:

“走进‘阳光’,迎接奥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得分

评卷人

(三)综合性学习(共8分)

6.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4分)

法新社: 中国首枚探月卫星“嫦娥一号”24日发射升空,这在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发展史上也将是载入史册的一个历史事件。 就在上个月,日本发射了首枚月球探测器,明年印度也有同样的探月计划即将实施。“嫦娥一号”的发射体现了中国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全国凝聚力。

据路透社24日报道,“嫦娥一号”今天从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国家媒体称这颗以中国神话中的女神命名的卫星是中国国力日益强盛的表现。

日本《今日日本》: 在9月14日,日本“月亮女神”探测器发射升空一个多月后,中国的“嫦娥一号”也顺利发射升空。近年来,中国在太空研究领域进展迅速,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送人上天的国家。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0月24日报道,随着火箭冒出火焰和白烟,中国首颗探月卫星顺利升空。这体现了中国用不断增加的太空探索的成就培育民族自豪感的愿望。

我的发现:

7.蜥蜴太弱小了,几乎比它大的动物都是它的天敌。与高大的恐龙过早的在地球上奇迹般地绝迹相比,蜥蜴却在地球上生存了上万年,其生存之道在于可以随环境变化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肤色:在黄土地上,它的颜色是黄褐色的;在草丛中,它的颜色则是绿色的……能够变色的蜥蜴常常让它逃过一次又一次的生命劫难。有人将之称为“蜥蜴哲学”。请结合对下面几则材料的研读与思考,用一句话归纳出“蜥蜴哲学”的基本内涵。(4分)

(1)一位经济学教授说:在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为什么小企业的营利点要比大企业高?原因就在于小企业更具有适应性,它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这就是小企业的蜥蜴化生存之道。

(2)一个强者总是千方百计维护自己强者的面目,而不甘以弱者的姿态出现。有位企业主,他的工厂一直是市里的明星企业。五年前快到年末的时候,企业主却自杀了。这是一个令人猝不及防的消息,而调查结果更出乎意料之外。企业每到年末都要给职工发放奖金,在全市的工厂中,他的工厂发给职工的奖金每年都是最高的。但那一年,因为财务管理上出现了问题,工厂拿不出一分钱的奖金。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他愚蠢地选择了自杀。美国通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说:这个世界是属于弱者的,因为弱者最懂得适应。

(3)弱者不弱的关键是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是当代人应当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比过去成倍增长的信息和迅速变化的外界环境,如何迅速地分析这些信息和处理所遇到的环境因素,是人们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潮流的关键,它需要我们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理解(共42分)

(一)阅读《老山界》选段,回答 8—11题。(共11分)

(1)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2)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3)“不要掉队呀!”

(4)“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5)“我们顶着天啦!”

(6)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7)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8)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9)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10)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11)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象春蚕在咀嚼桑叶,象野马在平原上奔驰,象山泉在呜咽,象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8.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9.“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请你根据选文内容说说“难”在哪里。(2分)

10.选文第(11)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的?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3分)

11.作者说“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而接下来又描写“不可捉摸的声响”,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

请写出一句与此情境相似的古诗句。(4分)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一朵栀子花》一文,完成12—15题。(共15分)

一朵栀子花

从没留意过那个女孩子,是因为①她太过平常了,甚至有些丑陋———皮肤黝黑,脸庞宽大,一双小眼睛老像睁不开似的。成绩也平平得很,字迹写得东扭西歪,像被狂风吹过的小草。所有老师极少关注到她,她自己也寡言少语着。以至于有一次,班里搞集体活动,老师数来数去,还差一个人。问同学们缺谁了。大家你瞪我我瞪你,就是想不起来缺了她。其时,她正一个人伏在课桌上睡觉。

她的位置,也是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桌,靠近角落。她守着那个位置,仿佛守住一小片天,孤独而萧索。

某一日课堂上,我让学生们自习,而我,则在课桌间不断来回走动,以解答学生们的疑问。当我走到最后一排时,稍一低头,我突然闻到一阵花香,浓稠的,蜜甜的。窗外风正轻拂,是初夏的一段和煦时光。②教室门前,玉兰花都开了,一朵一朵硕大的花,栖在枝上,白鸽似的。我以为是玉兰花香,再低头闻闻,不对啊,分明是我身边的,一阵一阵,固执地绕鼻不息。

我的眼睛搜寻了去,发现了一朵凝脂样的小白花,白蝶似的,正落在她的发里面。是栀子花呀,我最喜欢的一种花。忍不住向她低了头去,笑道,好香的花!她当时正在纸上信笔涂鸦,一道试题,被她支解得七零八落。闻听我的话,显然一愣,抬了头怔怔看我。当看到我眼中一汪笑意,她的脸色,迅速潮红,不好意思地嘴一抿。那一刻,她笑得美极了。

余下的时间里,我发现她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做着试题。中间居然还主动举手问我一个她不懂的问题,我稍一点拨,她便懂了。我在心里叹,原来,她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呀。

隔天,我发现我的教科书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朵栀子花。花含苞,但香气却裹也裹不住地漫溢出来。我猜是她送的。往她座位看去,便承接住了她含笑的眼。我对她笑着一颌首,是感谢了。她脸一红,再笑,竟有着羞涩的妩媚。其他学生不知情,也跟着笑。而我不说,只对她眨眨眼,就像守着一段秘密,她知道,我知道。在这样的秘密守候下,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活泼多了,爱唱爱跳,同学们都喜欢上她。她的成绩也大幅度提高,让所有教她的老师,再不能忽视。老师们都惊讶地说,呀,看不出这孩子,挺有潜力的呢。

几年后,她出人意料地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在一次寄我的明信片上,她写上这样一段话:老师,我有个愿望,想种一棵栀子树,让它开许多许多可爱的栀子花。然后,一朵一朵,送给喜欢它的人。那么这个世界,便会变得无比芳香。

是啊,有时,对于一个人来说,无须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一朵,就足以美丽其一生。

12.请根据你对内容的理解将空格处补充完整(不超过方格限定的字数)(3分)

1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4分)

①中间居然还主动举手问我一个她不懂的问题,我稍一点拨,她便懂了。

答:

②我以为是玉兰花香,再低头闻闻,不对,分明是我身边的,一阵一阵,固执地绕鼻不息。

答:

14.对文中画线的描写句子,有人作出下面的分析,你是否赞同,谈谈你的看法。(4分)

① 第①处描写,写出了小女孩受到老师冷落的原因,老师以貌取人。

答:

② 第②处描写,写出了初夏校园内环境的美丽﹑芬芳。

答:

15.阅读下面两段材料结合文章有关内容,请你探究三位学生转变的原因。(4分)

材料一:罗杰斯从小有许多坏毛病,打架出名,学习一塌糊涂。有一天,老师得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来能吃饱肚子后,摇了摇头对他说:“你辜负自己了!你将来至少要成为一个州长。我的孩子,好好学习吧,你可不能辜负自己啊!”从此,他改变了自己,后来他真的成了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黑人州长!

材料二:一位老师监考,发现一个学生的字写得特别大,而且乱,就俯下身子小声对他说:“把字写小点,一来容易写整齐了,二来在有限的空间内会让你答的内容更翔实更丰富,不容易丢分。另外,到高考的时候,你就会考上一所更好的院校。”随后发现那位学生的.试卷变得整洁了……后来那位学生还考上了外省的一所师范院校。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人琴俱亡》一文,完成16—18题。(共10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6.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2)便索舆来奔丧( )

(3)弦既不调 ( )(4)便径入坐灵床上 (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加横线句子的意思。 (2分)

18.文中写到“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哪些因素可能使弦“不调”?(4分)

______

得分

评卷人

(四)阅读《读书佐酒》,完成19—20题。(共6分)

读书佐酒

元 陆友仁

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岳父。 ③率(lǜ):标准。③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19.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立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勤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默然开朗)你认为苏子美读书是第几境界?说说你的理由。(3分)

20.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得分

评卷人

三、作文(共30分)

21.十五岁的你,已经走出童年的幼稚;十五岁的季节,是多梦的季节;你十五岁的天空,也许是阳光明媚,也许是星光璀璨,也许是……请以“十五岁的天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其它体裁不限。

(2)不少于500字,不出现真实的班级、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200

400

500

600

700

八年级语文答案

1、谱、曙、盎、谛(写对两个得1分)

2、(1)化作春泥更护花(2)天涯若比邻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抓住事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即可得满分。

4、修改参考: (1)在“誉为‘说真话的大书’”之前添上“被” ;(2)“忏悔录”改为《忏悔录》;(3)“发出了一个既严肃又深刻的问题”中的“发出”改为“提出”;(4)“一渡”中的“渡”改为“度”;(5)“因此”改为“因为”;(6)“国家”与“个人”位置调换(4分。改对1处给1分,给满4分为止。若有其他改法,只要正确合理亦可给分。)

5、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已经开始了。强健体魄,为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而努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迎接奥运会的到来。看,福娃正在张开双臂,迎接世界各国的朋友。让我们和福娃一起,迎接奥运,走进“阳光”,走向明天!

6、①我国24日成功发射了用于研究月球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引起世界各国舆论的极大关注。②“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圆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从而大振了中国的国威。

(没有答出第①点的最多得3分)

7、不设统一答案。参考要点:因为自己的弱小而努力适应环境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以求得生存与发展。(4分,答到弱小、适应性和提高应变能力各得1分;答到求得生存与发展得1分;表述顺畅完整得1分,但必须是完整的一句话,否则最多得3分。)

8、夜晚山中行军和夜宿山崖的所见、所闻、所感。

9、走路难、睡觉难(每点1分,多写扣1分)

10、视觉:“天上闪烁……宝石”“黑的山峰……一口井”,写山高;听觉:“耳朵里有……在澎湃”,写幽静;触觉:“才觉得寒气……打着颤”,写寒冷。(3分。意思对即可)。

不矛盾(1分)。作者以形象贴切的比喻,用耳朵里感觉到的声响,烘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2分)此情境相似的古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1分)影响一个人一生或改变一个人命运(意思对即可)

13、居然表示出乎于我的意料之外,也写出了我发现他开始有了转变的欣喜之情。固执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栀子花花香的浓稠和甜蜜。(意思对即可)

14、(1)我不同意该看法,外貌描写对小女孩后来的转变起到了衬托作用,欲扬先抑。

(2)我不同意该看法,此处描写为我下文的误解作了铺垫也衬托了栀子花的香。

15、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灵需要关爱,一个微笑,一个赞许,一个眼神,一种肯定都会激起他们非常强烈的情感,扬起他们希望的风帆。(意思对即可)

16(1)(病)重(2)轿子 (3)协调 (4)直往

17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18.①子敬病了很长时间,琴放置久了(2分)。②王子猷睹物思人,悲伤过度,不能调琴(2分)。(言之有理即可)

19、第三境界(1分)。苏子美的读书已经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已化为其生命的一部分。读书到了思与神接、物我两忘的的地步,这种境界自然是最高境界了(2分,意思符合即可)

20、热爱读书,喜欢饮酒;性情豪放。(3分,答出“热爱读书”或“喜欢饮酒”给2分,答出“性情豪放”或“性情不羁”给1分)

21、建议切入分23分。

篇5: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添入答题框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随大流”是一种

A、非常不好的行为习惯       B、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   C、极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     D、正常的心理表现

2、下列诗句中歌颂坚强意志的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3、一位教育界人士指出:“正如很多家长知道的那样,许多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讲出一大通关于营养搭配的道理,但却很难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为家人准备一顿像样的晚餐。”这话警告我们要

A、学会自强   B、学会自立  C、学会做人  D、学会学习

4、随着我们的年龄逐渐增加,我们的能力增强了,所以我们

A、不需要老师、家长的帮助和指导 B、能完全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事情

C、现在还未成年,应该依赖父母 D、应告别依赖,自己的事自己负责

5、我们有了学好外语的决心,这种决心—方面会促使我们去进行外语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又会抑制我们从事不相干的其他活动,如贪玩、睡懒觉等。这说明

A、意志能推动人去从事达到预定目的所必需的行动

B、意志能制止不符合预定目的的行动

C、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D、意志对行动的调节有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

6、《三国演义》中刘禅遇事优柔寡断,患得患失,有时又不能听取诸葛亮的正确主张,草率行事,这是

A、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B、缺乏果断性的表现

C、坚强意志的表现    D、恒心和毅力的表现

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句话说明

A、只有从小事做起,否则一事无成  B、人生的道路是坎坷曲折的

C、做事情就要做一点一滴的小事,不能做大事

D、做事情就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意志的培养也是如此

8、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说明我们要

A、养成勤于劳动的'习惯 B、养成计划消费的习惯

C、养成节约时间的习惯 D、养成勤俭朴素的习惯

9、假如期中考试有一门学科没有考好,下列想法中属于积极乐观心态的是

A、想办法应对父母和老师的严厉批评和指责

B、胜败乃兵家常事,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学习的料

C、主动放弃这门学科的学习,将精力用在其他学科上

D、没考好正好暴露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努力下次一定会进步

10、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曾说:“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激励自己,我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量应付一切……我的毅力终于占了上风。”可见

A、困难是磨炼坚强意志的磨石刀  B、坚强意志是在困难中培养出来的

C、只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才是成功的可靠保障

D、善于自制要以明辨是非、爱憎分明为前提

11、下列同学的话中,体现了对父母的理解、关心的有

①“我的妈妈需要我好好学习,成绩好了就是最好的报答,不需要我做什么别的事。”②“抚养我是父母的责任,我喜欢的、我需要的东西就应该给我买。”

③“我知道父母想跟我聊聊,可是我学习实在太忙了,哪有时间闲聊啊。”

④“放学后我应该尽快回家,晚了会让爸爸、妈妈担心的。”

A、①②③④  B、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有的中学生,总是怀有逆反心理,无法从偏执中解脱出来。此时应该

①努力培养发散思维②从多方面考虑问题③提高文化素养④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对“孝”的看法:“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可见孔子的认为,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

A、敬重和爱戴父母     B、帮助父母做事

C、有好吃的先给父母吃   D、供给父母生活所需要的衣食

14、个别同学在家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对此,你的看法是

①家长未能履行好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②没什么,学生长大就自然会自立了

③学生应该自觉地克服依赖心理 ④娇子如害子,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颍考叔与郑庄公”的故事选自《左传》,郑庄公的母亲姜氏不喜欢郑庄公,宠爱郑庄公的弟弟段,段却据地叛乱,郑庄公迁怒于母亲,把母亲贬居于城颍,并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不久就后悔了。颖考叔建议挖个深及黄泉的地洞,在地洞中郑庄公母子相见,此后母子如初。《左传》中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由此可见

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天然的感情

③赡养和扶助父母,是子女的法律义务

④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子女应尽的道德义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下列关于人生目标的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目标要切实可行 ②目标一旦确定就不能更改 ③只要你的人生目标切实可行,就一定能实现 ④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还需要有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A、①②③④  B、④     C、①④    D、①②③

二、探索与研究(24分)

1、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的时候,要求全校的学生养成每天反省的习惯。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做到每天四问,即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在这当中,应该做到五个字:第一个字是“一”,“专一”的“一”;第二个字是“集”,“收集’’的“集”;第三个宇是“钻”;第四个字是“剖”,“解剖”的“剖”;第五个是“韧”。学习对于同学们来说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事情,根据你的学习经验和教训,请谈谈:

(1)中学生应该养成哪些好的学习习惯?(至少写出2条)(2分)

(2)请针对其中两条分别谈谈,它对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有哪些好处?(4分)

(3)你认为你最好的一个学习习惯是什么?为帮助其他同学也养成这个好习惯,请提出几条建议。(4分)

2、“小时候我觉得爸爸妈妈真伟大,他们什么都知道,说的话总是对的,我也愿意听他们的话,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但是,现在我觉得父母真是很落伍,什么都不知道,爸爸就知道工作挣钱,妈妈总是唠叨个没完,对我什么都爱管,一点也不了解我,所以我有时故意不按他们的要求去做,甚至有时我真想离开这个家。”

——摘自一位初中学生的日记

请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这位中学生对父母看法的变化。(4分)

(2)结合问题(1)回答,这种心理如任其发展,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5分)

(3)如果你是这位中学生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5分)

篇6:2016-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个小题,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中国古代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

2.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周王室衰微 B.生产力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生产关系的变化

3.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

A.周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命令

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5.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 )

A.消灭六国 B.制度创新 C.修筑长城 D.严刑峻法

6.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在咸阳为他们建造了新的宫殿把他们置于中央政府的监视之下。秦这样做从根本上是为了( )

A.集中全国优势人才资源 B.实现权力和社会财富均衡分配

C.促进咸阳经济发展 D.全面推行郡县制,巩固秦统治

7.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官职互相制约

C.秦律严苛细密 D.丞相大权独揽

8.《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10.当年明月的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中曾写道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朱元璋毁灭的“那个庞然大物”是为了

A. 废除宰相制度 B.建立内阁制度

C.打击勋贵集团 D.强化君主专制

11.读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建制简表,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西汉 设郡县、封国, 郡国 并行,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州

东汉 郡县两级到州、郡、县三级

唐朝 道、州、县三级

北宋 路、州、县三级

A.县作为基层行政机构而存在 B.州的地位呈现上升态势

C.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比较臃肿 D.地方拥有较强的自主权

1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 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13.“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

A. 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

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14.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15.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宰相专权而实行的“合议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文中提到的三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 )

A.唐朝中书省、明朝的六部、宋朝的通判

B.唐朝门下省、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宋朝的通判

C.汉朝的内朝、清朝的南书房、秦朝的御史大夫

D.明朝的内阁、宋朝的枢密院、元朝的行中书省

16.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

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17.李大钊在一首诗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两度劫”发生在(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8.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

A.三元里抗英中 B.黄海海战中 C.威海卫战役中 D.淮海战役中

19.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20.“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材料中“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1.x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帕首靴刀,十年戎马书生老; 指挥定中外,塞云边月,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谭嗣同 D.左宗棠

22.下面是晚清时期一首歌谣,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23.中国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 B.中国人民不屈斗争

C.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D.列强无力控制中国广大广大地区

2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 B.七七事变 C.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D.八一三事变

25.下图是最近发现的“八路军办事处”胸章。请你判断:这一胸章出现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6. 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

A.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C.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1945年间 D.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7.3月1日下午,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宣布鉴于名古屋否认“南京大屠杀”,原定举办的“日本文化周”活动将推迟举行。以下关于“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28.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的研讨课上,四位同学都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乙同学 :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C.丙同学: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9.《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

A.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 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0.史学家认为:“德源(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提出《资政新篇》

C.创立拜上帝教 D.永安封王建制

31.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定都天京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金田起义 D、提出《资政新篇》

32.下列对太平天国《资政新篇》评价正确的是( )

A.推动了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解放 B.体现了历史发展潮流

C.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D.根除了农民阶级的局限

33.是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北京、南京、武汉、广州、中山都想申请纪念活动主办权,其中南京的理由是( )

A.辛亥革命在南京爆发 B.在南京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并颁布《临时约法》 D.三民主义在南京提出

34.右图是中华民国初期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这幅漫画反映了( )

A.北洋军阀政府名存实亡 B.君主立宪得到广泛支持

C.中华民国建国原则名存实亡 D.中华民国政府政治开明

3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总统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种做法( )

A.引发政体频繁变更社会动荡 B.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

C.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共和 D.因人设法违背法律精神

36.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原因是( )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确立了国民的权利与自由

37.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材料中的“这个办法”是指( )

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

C.推翻清朝政府 D.开展国民大革命

38.“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狮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 )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39.19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对此评价说:“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其中,“开天辟地”主要是指( )

A.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口号

B.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D.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40.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推翻与帝国主义合作的统治政权”的运动,“本质是一项中华民族的救亡运动”。由此判断,新中国的成立( )

A.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 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C.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 D.只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三个小题,41题20分,42题20分,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 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 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左图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二概括这一制度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6分)

(2)材料一中右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三省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设置有何目的?(6分)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分)

42.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侵略史,又是一部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 会这么做的。”材料指出了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必然性。

材料二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品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三 (甲午海战中)李鸿章……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

——《中国近代史编》

材料四 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 坏蛋官吏的罪恶。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材料五 日军侵华大事记:1931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军队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日军侵占整个东北;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11月,上海失守后,日军进攻南京。1935年,为分离和蚕食华北,日军制造了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试验,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争和毒气战。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日军为了巩固和扩大占领区,实行所谓的“以华制华”政策,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以上均节选自历史教科书(人民版)

材料六 如果说“五四运动”主要是民族精英的动员,抗日战争则是全民族的总动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亡国的危险,中国这个总体上仍属前现代的落后农业大国,众志成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长幼”,动员起全民的 力量,集合起规模空前的数百万军队,与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苦战八年,最后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摘自《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结》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填充下面的表格(4分)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

列强侵华目的 商品输出 ② 占有殖民地

战争结束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要求的一项规定 协定关税 ③ ④

(2)依据材料二,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屡次失败的原因。(4分)

(3)依据材料五概括日军侵华过程中犯下的罪行。(4分)

(4)依材料六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8分)

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B 6.D 7.A 8.C 9.D 10.D 11.A 12.C 13.B 14.D 15.B 16.A 17.C 18.B 19. A 20.D 21.D 22.C 23.B 24.C 25.C 26.D 27.D 28.C 29.D 30.B 31.B 32.B 33.C 34.C 35.D 36.A 37.D 38.C 39.C 40.A

41.(20分)(1)特征:权力高度集中(或皇权至上)。(2分)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6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得6分)

(2)三省六部制,关系: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6分)

(3)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作用: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4分)

(4)趋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2分)

42.(20分)(1)①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资本输出 ③允 许设厂 ④严禁中国人民反帝(4分)

(2)军队战斗力不强,武器装备落后,海防废弛;领导者的战略失误;清政府的腐败。(4分,任意答出2点即可)

(3)发动侵略战争、细菌战毒气战、大屠杀、扶植傀儡政权、进行经济掠 夺、推行奴化教育。(4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

(4)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8分)

篇7:八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

1 The money the man won in the lottery is ______dollars.

A two millions B two million C two millions of D two million of

2 You should eat ______ fruits and vegetables.

A a little B a lots of C plenty of D a plenty of

3 I’m not tired.If I were tired,I ______a rest.

A had B would have C will have D have

4. I _____ take a bus to school than ______ a taxi,for it’s cheaper.

A would rather,riding B prefer to,ride C would rather,ride D prefer, riding

5. I’m really shy and I just don’t enjoy parties,_____I don’t know anyone there?

A What if B How about C What’s the matter D Why not

6. — do you have an English party?

—Once a month.

A. How old B. How far C. How often D. How long

7. —Did you use to play football?— .

A. No, I don’t B. No, I used C. No, I didn’t D. Yes, I didn’t

8. The old man lived but he didn’t feel .

A. lonely; alone B. alone; alone C. alone; lonely D. lonely; lonely

9. —Is your father a teacher? —Well, he .

A. used to B. like to C. used to be D. would be

10. —Do you want ? —No, thanks!

A. nothing else B. else something C. else anything D. anything else

二. 阅读理解

A

Fuel for Tomorrow

Can cars run without gasoline(汽油)?A fuel(燃料) is a substance(物质) that can be burned to make energy. Today, gasoline is used as a fuel for cars and planes. Tomorrow, we may use different fuels.One idea is to use old fuels in new ways. Methane(甲烷),also called natural gas, is an old fuel. It is used in our stoves to cook our food. It is also used to make hot water and to heat our homes. Methane is not as heavy as gasoline, and it is safer. It does not explode(爆炸) easily. Also, when methane burns, very little is left. The air stays lean. There are problems, however. Methane gas takes up a lot of space, Cars and airplanes would need bigger fuel tanks(大容器). But scientists think they can solve the space problem. They hope that safe, clean methane will be a fuel for our cars of tomorrow.1. The word fuel is used for anything that .A. can be burned to make energy B. is put into a tank

C. is expensive to bum

2. According to the story, methane is than gasoline.

A. dirtier B. safer C. heavier

3.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one of the problems with using methane for fuel is that the gas .A. takes up a lot of space B. is hard to find C. does not burn very easily

4. In the passage, methane is called an old fuel because it has been .

A. used often before B. used in cars for many years

C. stored for a long time

5. Suppose your car uses methane gas.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he best reason for getting a larger fuel tank?

A. You would not have to refuel so often. B. The extra methane would help make the car heavier. C. You should burn less methane.

B

When you are learning English, you find it not clever to put an English sentence, word for word, into your own language. Take the sentence “How do you do?” a s an example. If you look up each word in the dictionary, one at a time, what is your translation(翻译)?It must be a wrong sentence in your own language.Languages do not just have different sounds, they are different in many ways. It’s important to master(掌握) therules for word order in the study of English, too. If the speakers put words in a wrong order, the listener ca n’t understand the speaker’s sentence easily. Sometimes when the order of words in an English sentence is changed, th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 changes, But sometimes the order is changed, th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 doesn’t change. Let’s se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airs of sentences.

“She ony like apples.” “Only she likes apples.”

“I have seen the film already.” “I have already seen the film.”

When you are learning English, you must do your best to get the spirit(精神实质) of the language and use it as the English speaker does.

6.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when we are learning Enlgish.

A. we shouldn’t put every word into our own language

B. we should look up every word in the dictionary

C. we need to put every word into our own language

D. we must read word by word

7. The writer thinks it is in learning English.

A.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sounds

B. possible to remember the word order

C. important to master the rules in different ways

D. easy to master the rules for word order

8. We can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

A. the meaning of an English sentence always changes with the order of the words

B. the order of words can never change the meaning of an English sentence

C. sometimes different order of words has a different meaning

D. if the order of words is different,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must be different

9. “She only likes apples.” means .

A. is the same as “Only she likes apples.”

B. is different from “Only she likes apples.”

C. means “She likes fruit except apples.”

D. means “She doesn’t like apples.”

10. Which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A. different Orders, Different Meanings.

B. How to Speak English?

C. How to Put Euglish into Our Own Language?

D. How to Learn English?

三.综合填空From the earliest times, man has been interested in art. People have often worked together to collect and sav e the world's (1) a____ treasures.

Fine art treasures (2) f_____ many countries are kept in an art museum called the Louvre in Paris, France. The works of art have been (3) c________ by the people of France over many centurie s.

The Louvre has not always been a (4) m_________. The first building was a fort (炮台). In 1190, it was the king's castle with high walls and a round tower. It had a moat(护城河) to (5) p________ his enemies from walking in.

Over the years, the (6) n_____ of buildings around the castle grew. By 1350, the castle was no longer needed as a fort. The Louvre became a palace home for French kings and (7) q_____.

(8)D_____ times of peace, new treasures were brought in. During days of war, many treasures were stolen, and the buildings were damaged.

When Francis I became king of France in 1515, he brought in artists from many countries. One of the artists was Leonardo da Vinci from Italy. Da Vinci's “Mona Lisa” is the best known (9) p________ in the museum today.

四。短文还原In 1793, the Louvre became a public museum, just as it is now. It is a place (10) w______ art treasures have been saved for everyone to enjoy.

In most parts of the world, many students help their schools make less pollution. They join “environment clubs”. 1. ____________________

•No-garbage(垃圾) lunches.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Environment clubs ask students to bring their lunches in bags that can be used again. Every week they will choose the classes that make the least garbage and report them to the whole school!

3. _____________________On the no-car day, nobody comes to school by car-not the students and not the teachers! Cars give pollution to the air, so remember: Walk, jump, bike or run. Use your legs! It's not only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lots of fun!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d you know that some toilets could waste twenty to forty cubic meters(立方米)of water an hour? In a year, that would fill a small river! In environment clubs, students mend those broken toilets themselves.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 love our environment.

A. How much do you throw away after lunch?

B. Taking your own shopping bags is a good idea.

C. •Turn off the water!

D. In a meaningful club, people work together to make our environment clean.

E. Let's work together to make it clean.

F. •No-car day.

五.阅读表达

Mount Tai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Shandong Province. Mount Tai, Mount Hua, Mount Heng(衡山), Mount Heng(恒山) and Mount Song together are called “the Five Mountains”, while Mount Tai has alway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first of the Five Mountai ns. It stretches across Jinan, Changqing, Licheng and Tai’an, with a total area of 426 square kilometers. The main peak lies in Tai’an, 1,545 meters a bove sea level. Mount Tai was a mountain for worship(膜拜) by emperors of different dynasties, and also the only famous mountain in history that was qualified to accept the emperors’ offerings. Famous ancient scholars, masters and poets all yearned(向往) to visit it. Confucius, Sima Qian, Li Bai, Du Fu, Su Shi, Song Lian, Yao Nai and others all visited the mountain, leaving plenty of cultural relics(纪念物)behind.

1. Where does Mount Tai li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What does the phrase “stretches across” mean in Ch inese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What’s the height of Mount Ta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How many famous ancient people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What’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

假设学校戏剧俱乐部正在举办“奥斯卡影片欣赏月”活动,上周播放的影片是《少年派》(Life of Pi)。请根据提示写一篇影评。内容提示如下:

1.影片由李安(Ang Lee)执导,他因此片获最佳导演奖。

2.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派(Pi)的年轻人的故事,他独自乘小船出行,他要应付恶劣的天气,还要找到足够的食物,最终安全返回。

3.观后感想。

要求:1. 包括所给的内容要点,展开合理想象,作适当发挥。

2. 100词左右,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Our school Drama Club is holding a film activity.

篇8:八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1BCBCA 6 CCCCD

ABACA ACCBA

art from collected museum prevent

number queens During painting where

DAFCE

1. In the central part of Shandong Province.

2.横跨

3.1,545 meters

4. 7/ seven

5. Mount Tai

Our school Drama Club is holding a film activity. We saw Life of Pi last week. It is directed by Ang Lee. And he gets the Best Director Award for it. The film is about the story of a young man called Pi. He takes a boat trip alone. He not only has to deal with difficult weather conditions but also needs to find enough food for himself. And at last he comes back home safely.

Many people think Life of Pi is one of the year’s best films. It tells us we should brave enough to face any problem and find ways to solve them. We are heroes of ourselves.

篇9:八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2、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

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B.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D.中国战败了

5、马克思说:俄国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十九世纪中期,俄国在中国获得的主要“好处”是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获取了中国大量赔款

C.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6、《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谈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

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

D.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 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兴中会

7、《辛丑条约》签订后,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中国的瓜分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8、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9、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发起者是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10、有资料记载:新政措施颁行后,山西省成立了府务局,负责承办全省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机器生产。材料说明维新变法

A.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近代产业的发展 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

C.法令在山西落实得最好 D.促使中国开始引入机器生产

12、是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1925年应该是民国哪一年

A.民国 B.民国 C.民国 D.民国

13、中山陵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整个建筑朴实坚固,合于中国传统观念,又符合孙中山的气概和精神。孙中山的下列哪些活动和功绩“唤起了民众”:

①成立兴中会;②创建中国同盟会;③提出“三民主义”;④建立了中华民国;⑤推翻了封建帝制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4、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指的是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一一同盟会

C.成立了中华民国 D.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15、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辛亥革命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6、甲午战后,改良派和革命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相继登场,他们以各自的斗争形式表现出各自的政治面貌。改良派和革命派的主张相同点有

A.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 B.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

C.革故鼎新,实行君主立宪 D.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

17、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的演讲与下列文章宣传的思想是一致的

A.《警告青年》 B.《狂人日记》 C.《庶民的胜利》 D.《万国公报》

18、“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现象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9、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如此评论“……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者的观点是

A.新文化运动禁锢人们的思想 B.新文化运动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批判

C.新文化运动促使了民众的觉醒 D.新文化运动反对大 量引入西方文化

20、下列哪些事件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义和团运动 ④辛亥革命 ⑤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 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为了赔偿日本商人在战争中工厂的损失,清政府接受日本提出的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屈辱条件,清政府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宣告结束。

22、左宗棠不仅在洋务运动中创办了一些民用企业,更在清末武力收复了被侵占的xq全境,

23、19,北京城一茶馆里有三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他们说的都符合历史事实。

2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劳动人民掌权的国家。

25、有一幅对联 :“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该对联的作者有可能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26、19,俄国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是陈独秀。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1862年,洋务派兴办的 _______ 培养了大批翻译人才;甲午战争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 _______沉着应战,与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28、_______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_______ 。

29、《中外纪闻》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成立的革命团体 _______ 的机关报;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 _______ 。

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1、19世纪中期以来,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材料二:“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业精力。”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0月9日的讲话

材料三: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何积极作用?(2分)

(2)材料二中的“先生”指谁?“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先进分子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发起了哪一场运动?(1分)

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1分)

32、“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透过李鸿章洋务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6分)

材料一: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 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材料二: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 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1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哪些?(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1分),并从近代化角度简要评价李鸿章。(1 分)

篇10:八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

题1分,共 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A B C D D A B A A C D C C B C D C D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B B B B A B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京师同文馆;邓世昌

28、洋务运动;公车上书

29、强学会;《民报》

四、材料解析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⑴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分)

⑵根本原因:清朝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和综合国力衰弱。(答对一点得2分)

⑶落后会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今天的中国要与时俱进,提高综合国力。(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任答一点得1分)。

31、⑴救亡图存(1分),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1分)

⑵孙中山(1分),三民主义(1分)(或答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或答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都可给分)(1分)

⑶新文化运动(1分)

⑷救国救民,挽救民族危亡,拯救民族危机(1分,任答1点即可给分)

31、⑴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或“见识了西洋火器的威力”等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 (1分)

⑵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答“吞并美国旗昌行”“同外国经济势力展开竞争” 等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1分)

⑶原因:中国封建制度落后(“惟中国政体落后”、“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等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日本等列强的侵略(答 “日军侵占”“外国侵略”也可给分)。(2分)

⑷维护清朝的统治或巩固地主阶级统治(1分);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步伐”“近代学习西方技术的先驱”“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等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1分)

篇11: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A、夏王朝 B、商王朝 C、秦王朝 D、西周王朝

2、佛教得到很大发展,并且开始向外传播是在公元( )

A、前6世纪 B、前3世纪 C、1世纪 D、2世纪

3、古代印度有一个人,他自己开了店铺,以经营为生,你知道他在当时的种姓制度中属于哪等级吗?( )

A、第一等级 B、第二等级 C、第三等级 D、第四等级

4、佛教教义中含有反对等级制度内容的是( )

A、众生平等 B、消除欲望 C、忍耐顺从 D、不反对奴隶制

5、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 )

①地处大河流域 ②以农业经济为主 ③大致处于北温带 ④处于降水丰沛的地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有这样一组描述:他第一个在罗马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他还结束了罗马共和国。他是( )

A、汉尼拔 B、凯撒 C、屋大维 D、伯利克里

7、从11世纪起,欧洲的城市不断涌现。下列关于西欧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

B、巴黎和伦敦是新兴的城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C、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D、西欧城市在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与劳动者自身消费

8、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下列有关阿拉伯文化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①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这与他们重视教育和知识有关。

②阿拉伯文化具有鲜明的特性,这与阿拉伯帝国当时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有关。

③帝国时代的阿拉伯人在数学、天文等方面取的了很高的科学成就

④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 )

A、《韩非子》 B、《孙子兵法》 C、《道德经》 D、《论语》

10、“尊王攘夷”是齐桓公为争霸而实施的政治谋略。这里的“夷”是指( )

A、地处东南的吴、越二国 B、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

C、南方强国楚国 D、比较弱的诸侯小国

二、非选择题(6大题,共60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伊斯兰教在麦加的科里希特族的男女间传播开来。科里希特贵族把那批属于自己管辖权范围内的伊斯兰教教徒关在监牢里,并尽量引诱他们脱离伊斯兰教。

材料二 穆罕默德在传教中提出“凡加入伊斯兰教皆为兄弟”的口号,并建立麦地那宪章,宣称:一致对外。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伊斯兰教创立于什么时间?最初在什么地方传播? (4分)

(2)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4分)

(3)材料一说明伊斯兰教开始在麦加传播的时候有着怎样的遭遇?为什么科里希特贵族要那样对待伊斯兰教?(4分)

(4)你认为该宗教的创立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有何作用?(2分)

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

第一学期高二物理上册期中试题(含答案)

初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中作文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八年级语文试题

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一年级语文期中试题

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第一学期初一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含答案)(精选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含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