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错题资源的开发利用

时间:2024-02-16 03:39:59 作者:曾伟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曾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浅谈物理错题资源的开发利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浅谈物理错题资源的开发利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浅谈物理错题资源的开发利用

浅谈物理错题资源的开发利用

童 云

(江苏省仪征市第二中学)

摘 要:结合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谈谈教师和学生如何使用错题,将其作为教学资源开发其教学价值,促进教师和学生成长。

关键词:错题;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有效成长

一、正确认识物理错题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

学生解题出现错误,是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司空见惯的事,有的教师深恶痛绝,唯恐学生出现错误。其实,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也是很正常的教学现象。世上没有永不出错的学生,相反,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进步是在自我不断地克服、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实现的。错题是一种教学资源,对教师而言,通过对学生错题的观察研究分析,能形成一种有效的教学反馈机制,能有效地反映出教师教学中不被察觉的不足和失误,能让教师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环节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让教师不断主动调节自己的教学过程,使自己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能抓住学生学习过程的症结,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学生而言,错题在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衍生,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对知识把握的完整程度、准确程度;对知识、方法运用的正确程度、熟练程度;能反映出学生运用知识过程中的思维状况、能力状况等等。错题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这种教学资源最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具有针对性。它能解决学生成长中的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

二、教师如何开发利用学生的错题资源

教师要做有心人,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对学生错题的收集、归纳、整理、开发。错题的收集不只是学生的事,对教师而言,也应成为教学的日常工作。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作业中、试卷中收集并整理学生的错题,还要分析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学中某些问题没有引起充分的注意,如何在教学中调节。让错题起到教师的教学资源的功效。通过对错题的多次利用,将错题作为学生的纠错资源、思维整合资源、能力成长资源,“变废为宝”。如,把错题资源作为学生的二次学习资源,作为即时式纠错作业,即时利用,实现即时的形成性回授。控制论的研究表明,形成性的回授与关于结果的回授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改善整个机构的控制性能,在教学过程中也一样,如果我们只注意关于结果的回授,而忽视形成过程中的回授,会发生教学过程中的“运动共济失调”。再如,物理教学中学生知识的系统掌握和能力的建构,一直是难点。作为学生知识系统掌握和能力建构的有效资源,教师还可以把错题资源作为学生的能力整合资源。把积累的学生错题按不同的整合目的重新归类:按知识点归类,用于强化学生对某一知识难点的系统全面掌握;按运用的情境(题型)归类,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某一特定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按思维方法、解题技巧归类,可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解题的思维方法,实现思维的整合,完成思维层次的建构。此外,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迁移能力和灵活的运用知识、方法的能力,一直是物理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这方面,错题资源也大有用武之地。如,对错题进行相似情境下的变式,培养学生在同一情境或相似情境下进一步准确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再对错题进行深层次的变式,变换成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找到熟悉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灵活运用能力,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三、如何进一步挖掘错题资源的教学功能及价值

如何达到“化错误为美丽”“从失误走向成功”的教育教学效果更值得教师深入研究。比如,不断要求学生对错题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使学生通过反思,查找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并加以弥补,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实现更主动、更有效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更有意义,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许,这一目的可在对错题资源的教育价值的开发中实现。

参考文献:

[1]徐平。积累错题开发资源[J]。物理教学探讨,2007(23)。

[2]朱漫丽。例谈学生错题资源的开发与例用[J]。数学通报,2012(06)。

作者简介:童云,1965年8月出生,性别:男,籍贯:江苏省仪征市。现职称:中学高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

篇2:错题资源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错题资源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和实施,初中物理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错题”管理办法能够塑造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物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信息的传递与学生认知之间需要通过学生的记忆再加工作为中介,这是因为教师传授的知识并不一定能被学生全部消化吸收,在此过程中难免出现理解偏差、遗漏或者机械记忆等情况.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初中生在解物理题时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包括:知识在进入记忆系统时就不完整或不准确;所获取的信息在短时间内被遗忘;提取解题信息时出现误码;误解题目信息等.从某种意义上说,错误是物理解题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事,这不仅是学生自身学习方法的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疏漏.将“错题”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帮助师生正确分析错误的成因,能够极大地推进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利于教师审视自身的教学.其中,错题研究主要是针对学生课下的物理作业和考试试卷,进而综合反映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本文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错题”管理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提升有所帮助.

1初中物理教学中“错题”管理的现状

由于初中生面临升学压力,教师在繁忙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分析学生错题的真正根源,每当遇到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时,教师往往采取重复讲解的办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理解上的错误,但每个学生做错题的原因是不同的,因此这种方法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见效,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对错题进行管理旨在对学生的错题进行筛选、分类、归纳、总结,从而通过形成性评价将错题转化为一种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帮助物理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现状.目前,许多初中物理教师为了应对升学考试,过分强调自己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一味地灌输知识,大大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学生无论能否听懂或跟上进度,只能跟随着老师的讲解一步步深入知识体系.然而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学习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新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来说,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但填鸭式教学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难以实现师生间的反馈与自我认同.一个错误的学习过程通常会体现在错题量的逐渐扩大上,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质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甚至对本身就比较困难的物理学习丧失信心.老师对于错题有时极其没有耐心,责怪学生为什么讲了很多遍的`知识还是会错,殊不知,出现错题有时也是好事,能够使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自身教学的误区,关键是如何更好地对待这些错误,并将其合理利用起来.

2初中生物理学习产生“错题”的原因

长期以来,教师比较注重学习内容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存在问题,错题管理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错误成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结合习题实例,从以下几点分析初中生物理学习产生错题的原因.

2.1对物理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

如果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质特性的理解有所偏差,或者没有发现题目中存在的隐含条件,这属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牢固,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这里以下面这道多选题目为例进行分析.例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物体吸收热量,没有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增加我们知道,冰等晶体在融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当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A错误.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所以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的原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因此B、C均错误.若物体没有对外界做功,说明其内能没有发生其他形式的转换,此时吸收热量内能一定会增加,故D正确.根据题意应选择A、B、C.该题做错的学生是由于物理概念或者是物质特性混淆造成的,属于基础知识不牢靠,要多看书,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2.2忽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有些题目的已知条件并不会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隐含条件呈现出来,若不注意挖掘,很有可能做错.例2如果容器内含有一定量的气体,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使物体体积不变,而温度升高B.使物体体积不变,而温度降低C.使物体体积变小,温度同时降低D.使物体体积变大,温度同时升高解析做功和热传递都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很多同学只选A,将D漏选,其实,当物体体积增大时一定是对外做了功,同时温度又升高,内能是构成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和,由于气体分子间距大,所以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D也正确.2.3对物理规律不能活学活用如果学生对所学到的物理定律或规律理解不透彻,就会对其活学活用的能力有所抑制,从而缺乏综合分析题目的能力.例3小兰用15N的力去拉一张桌子但没有拉动,那么桌子受到的摩擦力为A.等于15NB.大于15NC.小于15ND.无法判断看了这道题很多学生会错选C,认为拉不动所以摩擦力小,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拉力只是小于某个数值而已,并不能说明摩擦力也小.根据物体平衡的规律,当物体处于静止的平衡状态时,其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是相等的,因此应选A.

3管控“错题”资源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策略

要想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就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出错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开展合作教学,找到病症的根源所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

3.1“错题”管控应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对错题的讲解往往都是“就题论题”,事实上,生活中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物理现象,这些生活中的实例是学生最初也是最直观的认识,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错题的讲解建立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有关惯性的错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拍打衣服时上面的灰尘会掉下来?我们的身体在遇到急刹车时为什么会前倾?这样以日常生活实例作为导入能够增加学生的听课兴趣,也能使他们对理论有更加直观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以实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对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识产生兴趣,需要教师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导,实验就是很好的方法,初中生对实验有着更高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途径感知事物,进而将单一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更加便于理解.比如在讲解功率的错题时,教师可以分别拿一个20W和一个40W的灯泡,问学生哪个会更亮一些.学生会想当然的认为是40W的更亮,教师和学生一起将两个灯泡接入串联电路中,结果发现是20W的更亮,这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更加积极地探索物理知识.综上所述,错题管控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使教师认识到教学活动的局限性,错题的管控并不在于找到学生犯了多少错误,而是将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分析其原因,从中汲取经验,从而更好地完善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篇3:物理教学论文:充分开发利用物理错题的教育功能

物理教学论文:充分开发利用物理错题的教育功能

物理教学论文:充分开发利用物理错题的教育功能

黎国胜

(成都市双流中学,四川成都610200)

在高三物理教学中,习题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解题,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但是在习题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习题,特别是新近编制的物理题,由于作者的疏忽要么所给的物理情境不能实现,要么出现数据不相容等科学性错误,面对这些错题教师该如何处理?在教学一线中很多老师由于备课不充分,要么没有发现和识别出错误,要么直截了当告诉学生进行纠正.但是我认为这种处理从教育效果上讲值得商榷.错题为什么会错?难道错题就是垃圾扔了了事,即使是垃圾,它也有再回收利用的价值.本文想就此作些探索。

一、提倡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识别错误的能力

错题的错误不是一眼就能看穿的.在习题教学中如果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或者换个方法求解,就会发现用不同的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种对问题的探究本身就是错题的教育功能。

例题在质量为M=1kg的小车上,竖直固定着一个质量为m=0.2kg、高h=0.05m、总电阻R=100Ω、n=100匝矩形线圈,且小车与线圈水平长度l也相同,现线圈和小车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速度为V1=10m/s.随后穿过与线圈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l.OT的水平有界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已知小车运动(包括线圈)的速度”随车的位移s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求:

(1)小车的水平长度Z和磁场的宽度d。

(2)小车的位移s=10cm时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和此时小车的加速度a。

(3)在线圈和小车进入磁场的过程中通过线圈某一截面的电量g。

(4)线圈和小车通过磁场的过程中线圈电阻的发热量Q。

常规解法如下:

(1)由图可知,从s=5cm开始,线圈进入磁场,线圈中有感应电流,受安培力作用,小车做减速运动,速度v随位移s减小,当s=15cm时,线圈完全进入磁场,线圈中感应电流消失,小车做匀速运动,因此小车的水平长度l=10cm。

这是一道典型的力电综合题,它考查学生从物理图象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熟练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牛顿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考查了学生熟练应用能量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解决物理问题的三种思路和观点――力与运动、动量、能量全部综合在一起,因此综合性强。

鼓励学生用动量定理去解决第三问,结果如下:

仔细分析两种解法都没有错,(教学论文 )但是你会惊讶地发现两种解法的结果差别如此之大!为什么?

你看,只要我们换一种解法不就发现问题了吗?这时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一下空前高涨起来,探究的欲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一个问题可能只是一种方法和数学工具的应用而已,而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前提.

这种一题多解往往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广阔性、变通性、灵活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二、运用物理规律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验证能力

发现问题不是目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关键.发现问题后,如何进行科学的评判呢?估算法就是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发现很多学生就题做题,做完了事.为了更加充分发挥习题教学的功能,我们要鼓励学生从物理规律出发对一些物理问题进行估算,从而对结果进行初步的科学判断。

就上题而言,可以引导运用图中数据和动能定理进行估算,小车和线圈进入磁场后的速度至少应该是多少。

线圈刚进入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由

线圈刚进入磁场时所受的安培力最大,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安培力还会减小,估算时认为安培力不变,在线圈进入磁场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代入数据得线圈完全进入磁场时速度v=9.98m/s。

线圈进入过程中安培力会减小,完全进入磁场后的速度应该比9.98m/s还要大,而本题中所给数据显然偏小。

本题小车与线圈进入磁场的过程中安培力是变力,变力做功处理起来比较困难,但是不管是恒力还是变力动能定理都是成立的,用刚进入磁场时的安培力也就是其最大值估算,这样就把变力做功的问题转化成了恒力做功了.这种估算的思想方法就是化繁为简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很有价值。

三、引导学生用物理规律对题中数据进行验证

我们知道动量定理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经典力学和相对论中都成立,因此鼓励学生用普适规律对题中所给数据进行验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索能力,用动量定理验证如下:

线圈进入过程中安培力的冲量为

可见二者相去甚远,题中数据不符合动量定理,

显然本题所给数据存在着矛盾,小车与线圈进入磁场后的速度给得太小。

四、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信息,拓展习题的教育功能

学物理离不开做题,甚至要多做题,但是题目是千变万化的,永远也做不完,因此面对习题教学,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析物理过程、尝试用不同规律不同方法去求解同一问题,这样就能起到做一道题复习一片知识的作用,让学生充分抓住物理的“魂”――基本规律、思想、方法.做完一道题后,还可能再深度挖掘题目的信息,把习题的教育功能“榨干”。

就上题而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速度――位移图象,提出如下的问题。

1.题中所给图象表明小车与线圈进入磁场时速度与位移是一条直线,为什么是一条直线?是否应该是一条直线?

2.题中所给图象表明小车与线圈进入磁场、离开磁场时速度的减少量相同,为什么?是否应该相同?

学生很快给出证明如下:

可见,进入磁场与离开磁场速度变化量大小相同。

我国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综述

长春市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论文

错题反思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总结

语文错题分析范文300

如何正确使用错题本

数学错题检讨书600字

错题反思与分析

考试错题检讨书怎么写

开发利用大数据,HR如何有建树?

浅谈物理错题资源的开发利用(共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浅谈物理错题资源的开发利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