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时间:2024-10-02 03:40:44 作者:cwen1211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cwen121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则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则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拟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拟在文言文中的含义

1、揣度(而定),初步定下

注意:不同于单纯的猜测

拟,度也。——《说文》

行止而拟度焉。——《周礼·射人》注

1)一般性质:初定(草定)初步定下来。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易·系辞上》

先生说的可单是拟题?——《儒林外史》

2)决定方面:打算

打算是初步决定。

拟用左通政。——清·张廷玉《明史》

3)写作方面:起草

命君拟旨。——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2、类似化

1)比拟

复举剑拟之。——《汉书·李广苏建传》

非它山可拟。——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模仿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后汉书·张衡传》

3、靠近

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晋·干宝《搜神记》

篇2:以文言文中的意思

以的基本字义:

1、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2、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3、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

8、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

9、古同“已”,已经。

10、太,甚:不以急乎?

11、及,连及:富以其邻。

篇3:坐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犯罪;因……犯罪;犯……罪。《晏子使楚》:“王曰:‘何坐?’曰:‘坐盗。’”

牵连治罪。《苏武传》:“副罪,当相坐。”

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晋人使邾大夫坐。”

驻守。《左传·桓公二十三年》:“楚人坐其北门。”

坐待;坐等。《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因为;由于。《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

空;徒然。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恰好。林逋《易从师山亭》:“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即将。柳宗元《早梅》:“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篇4:拜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动>授给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又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动>接受任命。《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拜首】跪下拱手及地,头俯在手上的一种礼节。

篇5: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文言文志的意思

①心意;志向。《观沧海》:“歌以咏志。”《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立志。《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③记忆;记;记住。《屈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④标记。《南齐书·韩系伯传》:“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

⑤做标志。《桃花源记》:“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⑥记事的书或文章。《项脊轩志》:“余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⑦通“痣”,皮肤上的斑或小疙瘩。《梁书·沈约传》:“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

篇6:就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文言文就的意思

①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赤壁之战》:“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②上;上登。《信陵君窃符救赵》:“乃谢客就车。”

③就任;就职。《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职不就。”

④参加;参与。《芋老人传》:“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⑤承受;接受。《殽之战》:“使归就戮于秦。”

⑥择取;效法。《原君》:“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⑦成就;成功。《乐羊子妻》:“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⑧看;观赏。《过故人庄》:“等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⑨向;从;跟。《狱中杂记》:“余尝就老胥而求焉。”

⑩就着;根据。《芋老人传》:“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

⑾即便;即使。《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⑿即,便。《红楼梦》:“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小厮上来抱住。”

就的基本字义

1、凑近,靠近:避难就易。就着灯看书。

2、到,从事,开始进入:就位。就业。就寝。就任。就绪。就医。高就。

3、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就近。就便。就事论事。

篇7:擢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文言文擢的意思

①拔;抽。《史记·范雎传》:“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②提拔;选拔。《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擢第】科举考试得中。

【擢世】超群出众。

【擢秀】草木茂盛地生长,比喻人才出众。

擢的基本字义

(1)(形声。从手,翟(dí)声。本义:抽引,拉拔)

(2)同本义。擢,引也。——《说文》

(3)又如:擢筋剥肤(擢筋割骨。犹言抽筋剥皮。比喻剥削深重残酷);擢发(拔下头发)

(4)选拔。擢,今俗凡迁官曰擢。擢,犹升也,进也。——《正字通》

(5)又如:擢佐(选拔辅佐人才);擢奇(选拔奇才);擢举(选拔荐举)

(6)拔官,提升官职。时瑞已擢嘉兴通判。——《明史》

(7)又。擢瑞户薄主事。

(8)又如: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拔(提拔);擢拜(提拔授官);擢进(提拔进用);擢叙,擢序(提拔叙用);擢授(提升);擢登(犹擢升)

(9)耸出。擢干方数尺,幽姿已苍然。——韦应物《郡斋移杉》诗

(10)又如:擢本(高耸的.样子);擢拔(犹耸出,耸拔);擢削(耸立突出的样子);擢干(谓树干挺生、耸拔)

(11)登,及。如:擢科(登第);擢冠(登第夺魁);擢桂(犹折桂。指科举及第)

篇8:方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文言文方的意思

①两船相并,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诗经·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②方形,与“圆”相对。《促织》:“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颈。”

③正直。《屈原列传》:“方正之不容也。”

④方向;方位。《赤壁赋》:“不知东方之既白。”

⑤区域;地方。《六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⑥方圆;周围。《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⑦比拟;相比。《察变》:“则三古以还年代方之,犹瀼渴之水。”

⑧方法;计策。《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⑨纵横;方圆。《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之地方千里。”

⑩药方;单方。《林黛玉进贾府》:“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

⑾当;在。《伶官传序》:“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

⑿才;刚刚。《雁荡山》:“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⒀正;正在。《荆轲刺秦王》:“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⒁将要;就要。《涉汇》:“吾方高驰而不欧。”

方的基本字义

1、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方形.长方形

2、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方根。平方。开方。

3、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直。

4、一边或一面:方向。方面。

5、地区,地域:地方。方志。方言。方物。方圆。方隅(边疆)。方舆(指领域,亦指大地)。

6、办法,做法,技巧:方式。方法。教导有方。贻笑大方。

7、种,类:变幻无方。仪态万方。

8、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药方。

9、违背:方命。

10、正在,正当:方今盛世。方兴未艾。

11、才,刚刚:方才。如梦方醒。

12、量词,多指一立方米:土石方。

13、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几方石章。

14、姓。

故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禽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知识点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解释

其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文言文中的今典名句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

中考文言文中的五种宾语前置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的“者”字考点

文言文字

则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则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