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悠优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大学生中的文化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大学生中的文化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大学生中的文化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中的文化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文化冲突现象予以分析,指出在社会主义大学,要培养合格大学生,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
作 者:杨学斌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北,黄石,435002 刊 名:理论月刊 PKU英文刊名:THEORY MONTHLY 年,卷(期):2002 “”(9) 分类号:G02 关键词:大学生 文化 文化冲突 思想政治教育篇2:新时期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
新时期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
目前高校中的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基本停留在过去那种说教式的层次上.针对这一亟待解决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更新与完善问题,笔者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谈起,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理论方法.通过理论的实践和跟踪调查发现这些方法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 者:荣誉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学院,传媒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刊 名:华章 英文刊名:HUAZHANG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641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 教育理论 理论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篇3:浅谈共青精神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955年,98人组成的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扛着“向困难进军,把荒地变成良田”的队旗,唱着《垦荒队员之歌》,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荒无人烟的鄱阳湖畔的米粮铺九仙岭下,开始艰苦创业。几十年来在开发红土地、建设新江西的历程中形成了“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精神,是我们党在领导全国青年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共青精神的科学内涵
共青精神是引领当代青年奋进的旗帜,是青年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用岁月和双手证明共青团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的真实写照。共青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坚定信念、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为国分忧、志愿垦荒的爱国精神;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科学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弘扬共青精神,对我们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造就千百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共青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弘扬共青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然而,随着当前日益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一些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共青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统精神与艰苦创业精神有机的结合体和统一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织部分。“坚定信念”是共青精神的内容之一,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正是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怀着热爱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才能自愿舍弃大都市繁华与安逸的生活,来到荒无人烟的九仙岭,并将一片荒芜之地变为水美粮多的农场。这种精神可以渗透到高校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起到弘扬主流文化,引导校园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净化大学生的心灵世界的作用。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共青精神的熏陶、影响,就会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在政治态度、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理想信念等方面,用社会先进的政治标准来衡量自己,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理想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模式。
2、弘扬共青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16号文件)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2]。共青精神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优秀精神品质。在共青城,有着鼓舞人心的青年志愿者历史与精神,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响应祖国和党中央的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他们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急国家之所急,解国家之所需,随时听候祖国的召唤,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一切最核心、最本质的原因就是源于“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爱国情怀。
青年志愿者们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对于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无疑具有重大的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要弘扬共青精神,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刻苦学习,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3、弘扬共青精神,加强科学精神教育
共青城的创业历史经历了共青社、共青垦殖场、再到共青城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艰苦创业到开拓创新、从农垦经济到工业经济、从农村城镇到新型城市的新跨越。共青城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充分践行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坚持不走同业竞争的“套路”,不走低质增长的“老路”,不走牺牲环境的“弯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共青城作为全国唯一由团中央授牌的全国青年创业基地,高标准编制了创业园区规划,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山体、水体和植被,确保园区绿化率40%以上,遵循了绿色生态发展的新思路。
篇4:浅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实践研究
浅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实践研究
随着大学生主体成分的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如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并应用到教育实践中,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嗳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大学校园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考虑剑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研究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深入的探讨了进一步进行教育实践的方法.
作 者:王红梅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哈尔滨,150027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 年,卷(期):2010 “”(8) 分类号:G64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 实践篇5:大学生思想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论文
大学生思想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论文
摘要:本文从中医药院校培养学生专业的特殊性出发,明确该类专业学生需同时注重专业思想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二者之间相互融合的方式方法,为更好地培养新时代中医药人才探索路径。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专业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高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场所及阵地,对发挥育人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要明确并完成“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本质及任务。中医药院校是培养、教育专业人才的场所,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兼顾专业思想教育,这样才能真正培养思想信仰坚定、专业理论扎实、道德品行高尚、临床能力过硬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1]思想教育的工作,就是针对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所以必须要从“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视野出发,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热爱所学、钻研所学,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振兴中华、扬我国威、继承并发扬祖国医学的崇高理想。
1强化供给侧意识,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是高校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最真实的做法,也是高校办学必须坚持的原则。不考虑学生的想法就开展工作,都是空谈、白做。以学生为中心调整课程改革、教育改革,就是落实供给侧改革的途径之一,从学生所需出发,切实开展相关的教育与培养工作。
2强化教育的“全员育人”的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都需要做到“全员育人”,这样才能保证“全程育人”的效果,真正实现育人功能的全覆盖。就专业任课教师而言,与学生日常接触时间最多,且个人的品行、素质,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更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学生工作队伍、辅导员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但缺乏专业思想教育的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容易成为空洞、务虚的存在,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影响。[5]
3融入“有文化内涵”的教育
中医药学科不只是一个具有专业技术的学科,它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留有诸多佳话。中医药院校“重教育——轻文化”,脱离历史与文化的德育教育,强行“灌输”,学生因此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多毕业于师范类、综合类院校,虽具有较丰富的社科人文理论与知识,但欠缺中医药学相关理论与文化知识,笔者认为在德育教育探索继承、发扬中医药文化最重要。[6]
4“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转变
深入贯彻落实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体现在“思政课程”中;中医药学相关课程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渠道。为培养更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就需要在专业教育课程中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合专业课程与育人思想,在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形成课内课外的联动。如通过中国医学史的了解,掌握医学进步的进程,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卫生法学课程讲授,了解我国卫生法律法规、卫生政策的改进,增强爱国之心。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内容,改变单一的说教形式,形成多学科的交叉,更生动地让学生接受专业课的内容。[7]
5重视学生的德行融入思政教育
中医药院校学生身负救死扶伤的职责,自入学就开展《医学生誓言》宣誓等形式的专业思想教育,成为一名中医大师,缺少医德是万万不能的。通过中医药专业、医疗岗位从业的背景专业教师的讲授,提升学生对专业苛求的理念,用崇高的医德感染学生,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医患问题处理,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以患者为中心,提升个人专业技术,解除更多病痛,做到仁心仁术,强化责任感。通过实实在在的案例、医学实践引导中医药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道德,并为继承良好的医德医风而努力。
6开展有效的课外文化活动
贴近学生、靠近学生开展课外文化活动,用文化活动将专业思想教育、思政教育穿起来。注重“课上—课下”教育的联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提升理论,让学生更加了解医疗责任、医疗使命,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被动为主动,同时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在课外文化活动中感悟社会、增长才干、学会自强、相互尊重。[8]
7将德育教育意识强化于专业任课教师
引导专业任课教师,学会将德育教育的意识融入教学实践活动中,将原有只有内容、欠缺一定思想育人的模式转变,开展一定的培训、学习、交流活动;结合教学激励计划,邀请、鼓励专业任课教师担任学生课外文化活动的指导工作,如在“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就业指导——离校教育”一系列的学生活动中做到德育引导;形成有效的“教书——管理——服务——医疗”育人的大德育格局,促进“专业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链条工作,而是全程双向教育。
8细化育人的思路,优化教育方法
高校及教师层面做到“全员育人”,针对学生群体也要做到全面涵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思政教师——专业任课教师——学工干部——朋辈教育”,将学生群体划分为“专业不牢靠、积极性差”——“职业规划不清、价值观不准”——“大部分学生群体”——“略内向、交流不多”等类型,形成多样化管理,强化育人效率、优化教育方法、提升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拥军,穆海涛,郝海晓,宋佳.全员育人模式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初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04):199-200.
[2]余靖,胡艳.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才智,2017(08):44-45.
[3]张婷婷,许二平,朱光,龚曼.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思想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光明中医,2017,32(05):755-757.
[4]舒静.构建大德育格局发挥中医药课程的育德功能[J].上海教育,2017(03):72-73.
[5]姜澎.育人功能从思政课向专业课全面覆盖[N].文汇报,2016-12-06(001).
[6]禹莺燕,陈霞.刍议医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新西部(理论版),2014(13):108+113.
[7]姚峥嵘.传承中医药文化是德育之本[N].中国中医药报,2009-07-06(003).
[8]覃卫国.以全程专业思想教育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7(29):81-82.
大学生中的文化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共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