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火龙果奶昔”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目录
篇1: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A级基础题
1.要使分式1x-1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应满足
A.x=1B.x≠0C.x≠1D.x=0
2.(贵州黔西南州)分式x2-1x+1的值为零,则x的值为()
A.-1B.0C.±1D.1
3.(20山东滨州)化简a3a,正确结果为()
A.aB.a2C.a-1D.a-2
4.约分:56x3yz448x5y2z=________;x2-9x2-2x-3=________.
5.已知a-ba+b=15,则ab=__________.
6.当x=______时,分式x2-2x-3x-3的值为零.
7.(2013年广东汕头模拟)化简:1x-4+1x+4÷2x2-16.
8.(浙江衢州)先化简x2x-1+11-x,再选取一个你喜欢的数代入求值.
9.先化简,再求值:m2-4m+4m2-1÷m-2m-1+2m-1,其中m=2.
B级中等题
10.(20山东泰安)化简:2mm+2-mm-2÷mm2-4=________.
11.(2013年河北)若x+y=1,且x≠0,则x+2xy+y2x÷x+yx的值为________.
12.(2013年贵州遵义)已知实数a满足a2+2a-15=0,求1a+1-a+2a2-1÷?a+1??a+2?a2-2a+1的值.
C级拔尖题
13.(2012年四川内江)已知三个数x,y,z满足xyx+y=-2,yzz+y=34,zxz+x=-34,则xyzxy+yz+zx的值为________.
14.先化简再求值:ab+ab2-1+b-1b2-2b+1,其中b-2+36a2+b2-12ab=0.
篇2: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1. D 2. A 3.C 4.B 5.B 6.D 7.D 8.A 9.C 10.B 11.D 12.C 13.B 14.A 15.D
16题:(1)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苏俄学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17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2分)
(2)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2分)
(3)领土争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过对话协商解决(2分)
18题:(1)1861年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农奴制改革),列夫•托尔斯泰。(2分)
(2)新文化运动的后期向俄国学习马克思主义(或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宣传马克思
主义都可以),(1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十四大后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分)
(3)《联合国家宣言》,雅尔塔会议。(2分)国与国之间相处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为基础,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加强政府间交往,开展经
济技术合作、军事交流合作,开展文化交流合作,加强民间友好往来,建立两国
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友好关系才能持久等等(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分)
篇3: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1. 有位历史“发烧友”收集了很多历史故事,其中就有“孔子周游列国”“挟天子以令诸侯”
等,你知道故事中“诸侯”“列国”的产生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郡县制 D.分封制
2. 北魏孝文帝对大臣说:“我贵为天子,何必一定要居住于中原呢!只不过是想让你们的后代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开阔自己的眼界罢了。如果长期居住在北方,一旦遇到不学无术的君主,就不免沦为他人的囚徒了。”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措施是( )
A.迁都洛阳 B.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C.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D.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3.王安石,北宋临川县 (今抚州市临川区)人。官至丞相之职,任上积极推行变法。被革命导师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后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丞相制的朝代是( )
A. 南宋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4.某初中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元朝的题目,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经济重心开始由北向南转移 B.设立宣政院,负责西藏地区军政事务的管理
C.、元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D.1275年,马可•波罗来华受到成吉思汗接见
5.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关于这一条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利于中英贸易的正常进行 B.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中国经济作用
C.这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 D.说明我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了破坏
6.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挽救民族危亡
7. ,在抚州市黎川县湖坊乡隆重举行了中共闽赣省委苏维埃政府
成立80周年庆典大会,会上展示了当年红军战斗用过的一门土炮(如
右图),请问当时红军的这门土炮瞄准的主要对象是( )
A.清政府军队 B.北洋军阀
C.日本侵略者 D.国民党反动派
8. 195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翻开新 篇章的一年,这一年( )
①“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②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③“三大改造”开始进行 ④土地改革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 2010月30日,张德江委员长在全国人大会立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请问这一法律体系主要以下列哪部法律为核心
A.《行政复议法》 B.1949年《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 国家主席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说:“我们党将坚定不移高举„„的旗帜,
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如此深远的意义是因为它:( )
A. 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C.提出了与时俱进 B. 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11.下列标题,不符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选题的是( ) ...
A.金字塔的国度 B.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C.种姓制度的产生 D.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峰
12.在九年级(l)班的历史复习课上,同学们根据复习要求,将发生在十九世纪60年代的
重大事件进行了归类。在他们排好的下列选项中,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是( ) ①美国南北战争 ②俄国废除农奴制 ③日本明治维新 ④中国洋务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汽车工业的发展是科技不断发展的重要表现,每一个车标后面都有一段非同寻常的故事。下列知名品牌的汽车标志中,与世界第一辆汽车发明者相关的是( )
A.宝马 B.奔驰 C.大众 D.福特
14.1948年,朱先生在一艘前往欧洲的船上看到一批货物贴有这样的标
签(如右图)。请问此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A.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 D.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15.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懂得改变。”下列事件中堪称“懂得改
变”的成功范例的是( )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苏联抗衡 B.越过联合国轰炸南联盟
C.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 D.罗斯福“新政”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三小题,第16小题6分,第17小题5分,第18小题9分,共2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分)
在北京大学19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2月6日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指出李大钊演讲中提到的“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指的是什么?(2分)
(2) 演讲反映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二 “金砖”一词源自英文“BRICK”,美国学者在提出的这一概念如今风靡全
球,成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名词。爆发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海啸”,让整个世界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危难时刻金砖国家以群体崛起的姿态,改变了两百来年世界经济主要依靠发达经济体驱动的历史。
材料三 9月,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宣布“购买”中国钓鱼岛及其部分附
属岛屿,并签署所谓的“买卖合同”。此举引发中国政府和全球华人的强烈抗议并使中日关系极度恶化,把中日关系拉向了战争的边缘。——人民网新闻
(1)材料一中两个战争分别指什么?(2分)
(2)“金砖国家的群体崛起”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分)
(3)材料三中反映的影响和平的因素是什么?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2分)
18. 合作达成共赢,交流学习促进发展。中俄两国山水相
连,是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根据提示,完成“中俄
冲突、合作、学习、交流”专题探究。(10分)
【历史回眸】 俄罗斯……古老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快速发展的现代风貌吸引着世人眼球…… 中国是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充满发展活力的东方大国……希望双方以举办旅游年为契机,把旅游合作培育成中俄战略合作的新亮点。
——(摘自新华网莫斯科2013年3月22日电 国家主席22日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致辞)
⑴俄罗斯“古老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文明进步来自于不断改革创新,请说出俄国历史上使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著名改革 ;代表俄罗斯灿烂文化的杰出人物很多,其中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作家是 。(2分)
【以史为鉴】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⑵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曾经向俄国学习。请问学习什么内容?(1分)邓小平说“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请问中共十四大决定超越该模式而尝试建立什么体制?(1分)这次会议对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有何积极作用?(2分)
【读史明智】
⑶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中苏共同参与签署了哪一国际 ..
文件?哪一次国际会议上苏联承诺参加对日作战以加......
速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
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4
分)
1942年中、苏等26国召开华盛顿
篇4: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2013,宿州模拟)汽车刹车时,由于摩擦,汽车的动能转化为地面、空气的__内__能,这些能量不能自动地用来再次开动汽车,这说明能量的转化、转移具有__方向性__。
2.(2014,汕尾)目前核能已经被广泛利用,核能属于__不可再生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中核电站工作是利用__核裂变__(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核能,再通过发电机转化为__电__能。
3.(2014,六安模拟)连云港市第一座光伏电站采用晶体硅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发电,功率为3.2×106 W。太阳能是清洁__可再生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假设一年平均有效发电时间为1 200 h,则年发电量可达__3.84×106__kW?h。
4.可燃冰是一种神秘的冰晶体,它具有热值大、储量多、能直接点燃等特点,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它的开发利用。它的热值约1.4×1010 J/m3,则2 m3的可燃冰完全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为__2.8×1010__J,可燃冰属于__新__(选填“常规”或“新”)能源。
二、选择题
5.(2014,铜陵模拟)长期以来随州人民的生活离不开煤、石油、天然气这些①,由于这些②在自然界中越用越少且有排放污染,人们正在寻找理想能源。随州市的.“齐星公司”正在研发太阳能的高效利用。因为太阳能可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因此叫它③。太阳能取之不尽又清洁环保!我们期待太阳能的深度开发,我们期待蓝天白云!以上叙述中①、②、③分别是指(A)
A.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
B.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
C.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D.化石能源、二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6.(2014,广州)化石能源是当今我国的主要消耗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核电站发生*泄漏会造成危害
B.使用化石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C.我国消耗的能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D.化石能源可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
7.(2014,东营)核电站发电流程如图所示,在核电站的发电过程中,下列所述能量转化顺序正确的是(C)
A.核能→化学能→内能→电能
B.核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C.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D.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8.(2014,阜阳模拟)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下列获取电能的途径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A)
A.火力发电 B.水力发电
C.风力发电 D.核能发电
9.(2014,济宁)为配合济宁市“五城同创”活动,小梦提出下列环保建议:①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③市内出行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④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或塑料袋;⑤分类回收垃圾。其中你认为可行的是(A)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三、计算题
10.(2014,德州)太阳能热水器是直接利用太阳能给水加热的装置。下表是小华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某天在阳光照射下的相关信息。求:
太阳照射时间/h
装水量/kg
水升高的温度/℃
水的比热容[J/(kg?℃)]
太阳能吸热功率/(J/h)
10 100 50 4.2×103 3.0×106
(1)由热量的计算公式得
(2)太阳能吸收的热量
解:(1)Q1=cmΔt=4.2×103 J/(kg?℃)
×100 kg×50 ℃=2.1×107 J
(2)Q2=Pt=3.0×106 J/h×10 h=3.0×107 J,
太阳能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η=Q1Q2=2.1×107 J3.0×107 J=70%
篇5: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总有一些美好的人或事物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品读中我们欣赏了美丽,感受了温暖,燃起了希望……我们仿佛走进了春天。
请以“读你的感觉像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篇6: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快点洗澡”,“快点做你的作业”,“快点穿上大衣”,“写慢一点,要不然你会涂改得乱七八糟”“如果你慢一点,你会少一些差错”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题答案
1、芸芸;纭;耘;酝
2、A(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B、绵薄之力,很小的力量。谦词。C、心无旁骛,在正业之外无所追求。D、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3、D
4人迹板桥霜,零落成泥碾作尘,日高人渴漫思茶。不尽长江滚滚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或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5、(1)三国演义吴敬梓菲利普夫妇
(2)示例:要点,什么情节中,看出忠义于什么,看出什么积极意义或人性。《水浒传》中“义”的表现。1、“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如:鲁智深与史进在潘家酒楼上喝酒时得知镇关西侍强凌弱,强娶民女金翠莲且不付钱,气得大叫:“这个腌泼才,却这等欺负人,等洒家去打死了那斯便来。”果不其然,次日鲁智深便找把镇关西打得皮开肉绽,一命呜呼。2、“仗义疏财”在梁山起义军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人要么得过宋江的资助,要么听说过“及时雨”的英名,所以听说要随他起义,莫不情绪激昂,死心塌地。如果没有柴进平日以挥金如土的风格接纳江湖好汉的积累,就不会有高唐州梁山好汉全体下山对他的营救。3、舍生取义及“勇武阳刚”之气。《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便是一群这样的血性男儿。在他们看来,是好汉,就得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力和气概,就得有舍生取义的勇武气概。鲁智深的怒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李逵的江州的劫法场、沂岭杀四虎、大闹忠义堂;武松的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都是这种阳刚之气的表现。它使众强烈地感觉到在绿林社会中所崇尚的男性崇拜之风。绿林豪侠精神的内动力是生命中强悍精神的张扬。所以他们的打抱不平和仗义疏财多属泛性化的“兼爱”,它的目的或功利所在不外乎是“出气”和“扫尽不平”,是好汉精神的实现。
6、答案:示例:王大爷,我已帮您买好了一张从杭州东到南京南的G54次列车的车票,开车时间是11月30日上午9点30分,请您带好身份证提前半小时到达杭州东高铁站,从6号检票口检票上车,您的座位是07号车厢10B号,祝您旅途愉快!(称呼、祝颂语+车次+时间+身份证+位置)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7、(1)嗅觉灵敏、体形漂亮、体格强壮、外形凶猛(动作凶猛)、性情残忍评分标准:共4分。每空2分,意对即可。
(2)鲨鱼代表了困难、对手、厄运。文中对鲨鱼的描写衬托出老人面临困境坚强不屈的精神。评分标准:共4分。每问各2分,意对即可。第1问若熟悉时代背景写出“殖民者”也得2分。
8、(1)译文1更符合。因为海明威的语言简洁、明快、有力。从句式上看,译文1使用短句,而译文2使用长句,所以译文1更简洁、明快;译文1运用因果倒装,简洁明了地交代了鲨鱼来袭的原因,而译文2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从用词上看,译文1比译文2更有力,如“来袭”比“出现”更能体现鲨鱼的凶猛,更有力度。评分标准:共3分。判断1分,语言风格1分,分析1分(写出一点即可)。
(2)第①句强调“不抱什么希望”,写出老人身处的环境恶劣(面临的对手强大),以及老人对此的清醒认识,同时为下文写鲨鱼吞食大鱼作铺垫。第②句强调“带着决心和十足的恶意”,写出了老人“刺”的力度之大,表现老人的勇敢和不屈,也为下文老人杀死鲨鱼作铺垫。评分标准:共3分。每句分析1、5分,意对即可)。
9、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了老人对大鱼“被咬食”的痛惜和无奈,对“被咬得不成样子”的大鱼的同情,对捕获大鱼的后悔,以及劳动成果被掠夺后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挫败感。一个看似简单的句子,却蕴含了如此复杂的心理,可见,一部好的作品,字里行间往往隐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评分标准:共4分。每问2分,意对即可。
10、【评价要求与答案示例】答案一:被打垮。
第一层次:只关注文章语句表象,思维单一肤浅。(1~2分)示例1:老人打到的大鱼被鲨鱼吃了。(1分)
示例2:因为鲨鱼的咬食,大鱼仅剩一副骨架,在抗争中老人没有保住自己的劳动成果。(2分)
第二层次:思维不全面,但思考较深入。(3~4分)
示例3:尽管老人作出了英勇的抗争,但大鱼还是被吃了,他空手而回,伤痕累累。(3分)
示例4:在与鲨鱼的搏斗中,老人作出了英勇的抗争,但他的希望落空了,只留下一身的疲惫和伤痛。(4分)
第三层次:思维较全面,基于整体较有深度。(5分)
示例5:老人虽然捕到了大鱼,但因为鲨鱼的咬食,他在每取得一点胜利时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这使他的内心充满了挫败感。(5分)
答案二:没有被打垮。
第一层次:只关注文章语句表象,思维单一肤浅。(1~2分)
示例1:老人打到了大鱼,并将它的骨架带了回来,非常了不起。(1分)
示例2:老人虽然只带回巨大的鱼骨架,但是他战胜了大鱼和许多鲨鱼,是一个胜利者。(2分)
第二层次:思维不全面,但思考较深入。(3~4分)
示例3:老人虽然没有保住大鱼,但是他在与鲨鱼搏斗时表现出不屈的抗争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他是不可战胜的。(3分)
示例4:老人凭着一个人的力量、智慧、勇气、意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强大对手。他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4分)
第三层次:思维较全面,基于整体有深度。(5~6分)
示例5:在与鲨鱼的搏斗中,老人不屈服于命运,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抗争。他的肉体虽然饱受折磨,但是意志信念并没有被击败。巨大的鱼骨架不但是老人英勇抗争的见证,也是老人最终的战利品。他也因此而获得了他人的尊重。(5分)
示例6:面对恶劣的环境和巨大的困难,老人明知这是一场不可赢的战争,但是他始终没有停下战斗的脚步。老人虽然没有带回鱼,但是带回了更伟大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不但战胜了自然,更战胜了他自己,他的精神得到了永生。(6分)
评分标准:共6分。按层次给分。只写“被打垮”或“没有被打垮”不得分;意思基本同于“示例1~2”,给1~2分;意思基本同于“示例3~4”,给3~4分;意思基本同于“示例5~6”,给5~6分。阐述“被打垮”的最多得5分。
11、AC评分标准:共4分,每项2分。
12、晋阳之中/赦无大功/赏而为首/何也
13、恶;显示(彰显,显扬);向北;约定
14、D
15、(1)不应该私心偏袒,使得宫内宫外施法规不同。(2)奖赏了一个人,从而(让)天下做臣子的不敢失去(君臣)礼数。
16、赏罚分明(严明赏罚)礼功
17、赞同:赵襄子奖赏那些讲究礼仪的人,那其他人就不敢失去君臣之礼、这样就容易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封建秩序,三家分晋局面的最终确立,说明这种礼仪摆在首位的奖赏实际效果也不错,所以孔子言之有理……
不赞同:“明主赏不加于无功”,是否有功才应该量赏赐的基本依据。通过奖赏有功之臣能起到激励和示范作用。“罚不加于无罪”,与此同时,通过惩罚那些有罪之人可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这样的赏罚才能激发出一个团队(集体)无穷的力量。赵襄子奖赏一个无功之臣,显然不能算是善于赏赐。(表明态度1分,理由:做法目的和效果2分)
18(4分)①物性②金靥③主动选择风霜,傲霜斗寒的品性(坚强或顽强之意也可)④讽刺世人的庸俗之情(讽刺世人没有高雅情趣)或:对菊花虽遭冷落依然灿烂的高洁品行的赞美。评分标准:共4分,每空1分。
19、作文评分标准:
根据“基础等级+特色等级”综合评分,按中考标准给分,建议基准分为43分。选择第二个作文的,切入点:“其实我不懂你的心,快和慢的故事,由快和慢想到的”,理性理解情感,能辩证去看问题,提出高效解决方案为上乘立意。
篇7: 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2014,襄阳)某同学由于粗心,将放在厨房中的一个装有液化石油气的气罐打开后(没有打着火),忘记将其关闭,过一会儿整个屋里都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高速公路服务区司机把大货车停在水坑中,这是通过__热传递__方式给轮胎降温。
2.(2013,鄂州)美丽的鄂州“襟江抱湖枕名山”,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市区及周边的湖泊,可以大大减弱该地区的“热岛效应”,这是利用了水的__比热容__大的特性;春夏季节,漫步在洋澜湖畔,可以闻到阵阵的花香,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__扩散__现象。
3.(2014,盐城)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4×107 J/kg,20 g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8.8×105__J,用天然气将一壶水烧开,水壶中水的温度升高的过程中,水的内能__增加__,壶口上方的水蒸气液化成“白气”的过程中__放出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2014,襄阳)在1标准大气压下,1.5 kg初温为90 ℃的水吸收6.93×104 J的热量后,它的末温为100℃[c水=4.2×103 J/(kg?℃)]。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__做功__、排气四个冲程。
5.(2014,滨州)西气东输工程让滨州市民用上了物美价廉的天然气。在1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为2 kg、温度为20 ℃的水加热至沸腾,水至少要吸收6.72×105J的热量,这需要完全燃烧__8.4×10-3__m3的天然气。[c水=4.2×103 J/(kg?℃),天然气的热值为8×107 J/m3]
二、选择题
6.(2014,苏州)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7.(2014,黄冈)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通过外界对物体做功
C.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增加,内能不变
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
8.(2014,北京)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
A.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
B.向饮料中加冰块,饮料温度降低
C.寒冬,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温暖
D.盛夏,阳光曝晒路面,路面温度升高
9.(2014,凉山)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B )
A.冬天人们常用双手互相摩擦取暖
B.用茶壶烧水,水烧开时,茶壶盖被顶起
C.钻木取火
D.四冲程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10.(2014,成都)《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饮食文化的关注,四川的腊肉、香肠受到人们的青睐,火锅更是以麻、辣、鲜、香吸引着众多食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在比较远的地方就能闻到火锅味,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B.在腌制腊肉时,要把盐涂抹均匀,是因为盐不会扩散
C.灌制好香肠后,要晾在通风的地方,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
D.往火锅里加入食材,食材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12.(2014,曲靖)关于热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效率越高的热机功率也越大
B.汽油机和柴油机均属于内燃机,工作时它们点火的方式也相同
C.汽油机工作时汽油在汽缸里燃烧,汽油属于二次能源
D.使用热值高的燃料可提高热机的效率
13.(2014,兰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把-10 ℃的冰块放在0 ℃的冰箱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会增加
B.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中吸收了热量
D.我们不敢大口地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14.(2014,南昌)《舌尖上的中国2》聚集了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C )
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铁的比热容大
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
D.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15.(2014,南京)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 4.2×103 铝 0.88×103
煤油、冰 2.1×103 干泥土 0.84×103
沙石 0.92×103 铜 0.39×103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 100 g水的比热容是50 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16.(2014,河南)用相同的加热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由数据比较两种液体的比热容( A )
时间t/min 0 1 2 3 4 5
甲的温度/℃ 20 22 24 26 28 30
乙的'温度/℃ 20 25 30 35 40 45
A.c甲>c乙 B.c甲=c乙
C.c甲
三、实验探究题
17.(2014,黄冈)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初温都相等的水和牛奶,用两个相同酒精灯对其加热。
(1)加热过程中,发现要使它们上升相同的温度,需给水加热的时间要长一些,这是因为__水的比热容大些__。
(2)停止加热后,在相同时间内,盛有__牛奶__(选填“水”或“牛奶”)的烧杯温度下降得快些。若要使其温度下降不至太快,请说出一种方法:给盛牛奶的烧杯加上盖子(或将盛牛奶的烧杯包起来)。
18.(2014,盐城)小明在学习“物质的比热容”时,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得它们升高的温度如表所示,并在图乙中作出沙子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加热时间/min 0.5 1.0 1.5 2.0 2.5
升高的温度/℃
水 2.0 4.0 6.0 8.0 10.0
沙子 4.3 7.9 15.2 18.4 21.5
(1)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温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__18__℃
,甲) ,乙)
(2)实验中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水和沙子__吸收的热量__相同。
(3)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乙中作出表示水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
图略
(4)沙子在1.0~1.5 min内升高的温度有明显异常,其主要原因是__没有及时用玻璃棒搅拌,使沙子受热均匀__。
(5)小明再用50 g水和100 g水做实验,以吸收的热量Q为纵坐标,升高的温度Δt为横坐标,分别画出50 g水和100 g水的Q-Δt图象,它们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即Q=kΔt,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两条直线的k值与对应水的__质量__之比相等。
四、计算题
19.(2014,呼和浩特)CYCC中国房车锦标赛分站赛于7月5日至7月7日在鄂尔多斯国际赛车场举行。某一型号的房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了56 km,用时半小时,车的总质量为3×103 kg,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110,g取10N/kg。求:
(1)该房车的行驶速度。
(2)该房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3)已知这一过程消耗燃油1.5×10-2 m3,则热机在这一过程中消耗的总能量是多少?(假设燃油完全燃烧,燃油密度ρ为0.8×103 kg/m3,燃油热值q为4.5×107 J/kg)。
(4)若将该房车改装成纯电动汽车,则可使二氧化碳排放量由每消耗1 kg汽油排放2.2 kg二氧化碳降为零。已知改装后的房车每行驶一百公里能耗为160 kW?h,则该房车的效率为多大?
(1)v=st=56 km0.5 h=112 km/h
(2)W=Fs=110mgs=110×3×103 kg×10 N/kg×56×103 m=1.68×108 J
(3)W总=mq=ρVq=0.8×103 kg/m3×1.5×10-2 m3×4.5 ×107 J/kg=5.4×108 J
(4)η=W有W总=1.68×108 J160×3.6×106×56100 J≈52%
篇8:2019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9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慷慨(ɡǎi)沧桑(cānɡ)酝酿(niànɡ)一劳永逸(yí)
B.折服(zhé)魅力(mèi)绰号(chuò)任劳任怨(yuàn)
C.澎湃(bài)侮辱(wǔ)应和(hé)水涨船高(zhǎnɡ)
D.沉淀(dìnɡ)肃穆(mù)堕落(duò)彬彬有礼(sh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嘹亮 烘托 融洽 引人入胜
B.纳闷 脸夹 吹嘘 兴至勃勃
C.安适 酷爱 清辙 汉马功劳
D.气势 震摄 憔瘁 花枝招展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那些满带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 篇章,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B.生活中有无穷无尽的快乐,就看你是否懂得寻找。
C.虽然小草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钦佩。
D.桂林那些巧夺天工的奇山胜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C.“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D.“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5.有人拟了一副对联。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水浒传》,请你根据上联“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选择与之对应的最为恰当的下联。(2分)
A.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 B.路见不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C.报仇雪恨,黑旋风泄愤山神庙 D.棋差一着,青面兽痛失生辰纲
二、阅读理解(Ⅰ)(20分)
(一)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6~7题。(共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7.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8~12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匠人与大师
梁 衡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 a 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有删减)
8.对文章各部分内容及相互关系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提出“匠人与大师有何区别”这一话题,引出下文。
B.第②到第④段阐述匠人和大师三个方面的区别,三段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C.第⑤段指出追求成为大师的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紧承上文深入论述。
D.第⑥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师思路对个人、民族和社会都有帮助,收束全文。
9. 根据上下文判断应插入文中第⑤段画横线a处的论据是( )。(3分)
A.鲁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
B.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科学、文学、哲学等。
C.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贝尔奖。
D.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成就早为学界公认,但晚年仍笔耕不辍,又在散文写作上创出一片新天地。
10. 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大师”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师需要创造精神,突破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艺,不断构思新的东西。
B.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之间,大师站在“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C.在学科综合性运用方面,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大师比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师要求更高。
D.大师不自持一技、不自炫一艺,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
11.下列对第⑤段画线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画线句引用“古语”证明观点,使得说理有出处、有根据,更具说服力。
B.画线句是证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这个观点的。
C.本段引用了画线句“古语”和拿破仑的名言说理,可知本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D.“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对第⑤段论证的总结,又与第⑥段的论证相互勾连。
12.下列对选文语言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③段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说理,诙谐风趣,说理生动。
B.文章句式多变,短句、长句兼用,错落有致,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第④段。
C.文章用语准确,如第⑥段加点的“可能”一词,既强调了“我们”和大师之间的业绩差距,又兼顾到特殊情况。
D.文章巧用文言,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等句子,富有文采而不失简洁明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三、诗文默写与课外积累(13分)
13.默写填空。(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⑥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⑦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⑧《三峡》中用快马和疾风来写行船之快的句子是:“ , 。”
⑨《〈论语〉十则》中,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相近的另一则是:“ , 。”
⑩曲不离口, 。(民间俗语)
芝麻开花—— (歇后语)
四、阅读理解(Ⅱ)(27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满井游记》一文(节选),完成14~18题。(共12分)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廿二日天稍和 ( )
②泉而茗者( )
③柳条将舒未舒 ( )
④呷浪之鳞( )
15.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2分)
①若脱笼之鹄
②娟然如拭
16.将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17. 文中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 ,
其特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8. 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间”。“潇”意为“潇洒无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试作分析。(3分)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共15分)
老村与老屋
王兆胜
①每个从山村走向都市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记忆,也有一个关于“老屋”的深深的情结。因为它们不仅仅包裹着我们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时光,还成为我们这些远走天涯的游子生命的根系。
②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都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涌上心头。原来记忆中的村庄和老屋渐渐被新房代替,剩下的也多颓败与凋零,一如秋后的残荷与落叶,在风中悲壮地摇曳。我已找不到自己的根脉,也挽不住逝去的岁月!上小学时必经的一条转弯抹角的胡同虽在,但已面目全非,颓败、肮脏一览无余,永远失去了原来的严整、净洁、古朴和神秘,现在连一个神奇的故事也隐藏不住了。
③还有童年的井、童年的河、童年的树、童年的鹅、童年的麦田和童年的菜园,现在都已失去了踪影。记得村边曾有一个大河湾,这是全村的鸭与鹅的天堂。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池湾奔去。鸭子左右摇晃,步态憨厚拙笨,常因急切弄翻了自己;而鹅们则大为不同,它们头颈高昂、步履轻盈、声音清扬,是动物中的君子,真有气宇轩昂、国色天香和超凡脱俗之姿,令人叹为观止!如今村庄中的河湾枯了,鸭与鹅也看不到了,只剩下了日夜的鸡犬不宁。
④我家的老屋早已拆除,并盖上了新房,现在再也找不到原来的形象。由于缺乏先见之明,当时就连一张照片也没能留下,这令我一直耿耿于怀,因为老屋寄托着我的童年、少年、青年生活,也包裹着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以及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岁月,我唯恐一不小心将这些记忆丢失,以后就再也找不回老屋了。我曾想自己为“老屋”画一幅画,但因画技不佳迟迟没有动笔;我曾寄望于儿子,让他好好学画,将来有一天让他将我的记忆画下来,但那又是遥遥无期和不能指望的事情,因为儿子画技再高,他能画出我记忆中的海水情深吗?于是,我决定用文章将老屋描绘出来,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轮廓也好!
⑤母亲曾告诉我们兄弟姐妹:“以后你们可别忘了小舅,是他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用小驴驮料,帮咱家盖起南屋的。”母亲和小舅早已离世,但母亲的话、小舅的身影却活在我的心中。1979年至1982年高考这四年,假期期间我一个人曾住过这个南屋。当时整个房间虽杂乱无章,但我用白纸将土炕上的破席糊好,坐在一只盛草的高大的竹笼之上,伏在一张大高桌上,面对南窗复习课程,虽然诵书的声音有几分悲情,但南来的风与窗外菜园里散发的清香沁人心脾!在三次高考名落孙山后,第四年我终于成功了。这个南屋所给予我的不仅是宁静的时空,还有忍受孤独和寂寞的心性与决心,更有南来的和煦之风与花之芬芳!
⑥至今,我手中没有一个老村与老屋的物件,所有的只是发黄的记忆!而且,近些年老村、老家的老旧之物越来越少,这是令人懊丧之事!好在心灵的底片上,许多记忆犹新,仿佛雨过天晴菜园里沾满露水的花朵,我要早些用笔将它们留住,尤其是那些感动过我、对我的成长和心灵有益的人与事!
⑦随着时光的流逝,老村和老屋像凋零的花瓣一样纷纷飘落,而我却像清明时节忆起已故的亲人般将它想起,并给予它热烈而平淡、激动而冷静、亲近而遥远的祭奠,用我这个远方游子的一片素心和一夜清梦。
19. 纵观全文,作者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为什么会有“酸楚和愧疚”的情感呢?(3分)
20.分析文中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21.概括第⑤段所写的事件,并分析作者写这些事件的目的。(4分)
22.仿写第⑦段画波浪线一句,要求句式相近,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句间要有联系。(2分)
23. 文中叙写了老村和老屋的种.种变化,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遍,请结合原文,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五、作文(50分)
24.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每小题2分,共10分)
A 上海世界博览会世界各地吸引了7000万人次前往参观。B数百年来,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中国举办世博会是一次展示国力的好机会。C从“乌托邦”到“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的平衡与和谐。世博会,D既是人们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而是人们交流城市发展模式的平台。
① A句语序不当,正确的表述是: (2分)
② B句句子成分不完整,修改后句子应为: (2分)
③ C句有一处标点错误, 应改为 (2分)
④ D句中的关联词搭配不当,修改后句子应为: (2分)
⑤文中有一个句子与上下文衔接不当,应删去。这个句子是: (2分)
25.作文(40分)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我的 老师”,横线处可选填“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名称。
要求:1. 从你的学科教师中选一人来写,将题目补充完整。
2. 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
3. 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4. 文体规范。
(二)古人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生活中我们不乏期望与目标,我们缺少的常常是持之以恒的努力。你对此有何见解?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 观点鲜明,说理充分。
2.600字以上。
3. 文体规范。
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 B
2. A
3. D
4. C
5. A
二、阅读理解(Ⅰ)
(一)6. C 7. A
(二)8. B 9. A 10. C 11. B 12. A
三、古诗默写与课外积累
13.①千树万树梨花开②似曾相识燕归来③蜡炬成灰泪始干④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化作春泥更护花⑥水中藻荇交横⑦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⑧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⑨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⑩拳不离手 节节高
四、阅读理解(Ⅱ)
(一)14.①暖和②喝茶③舒展④鱼
15.①“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鬣之间”;“郊田之外”;“山石草木之间”(任答一例即可)
② “晶晶然如镜”;“悠然自得”;“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任答一例即可)
16.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必(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罢了17.水(春水) 冻水初解的清澈(
18.示例:“若脱笼之鹄”可以体现“潇然”,因为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目睹美景后心情愉快,举止如鸟儿脱笼一般无拘无束与“潇然”一词很吻合。
体现“潇然”的内容有:游人活动、动物悠然、“惟此官”、“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二)19.“酸楚”是因为记忆中村庄和老屋的景象已不复存在;我已找不到自己的根脉;“愧疚”是因为没有留下老屋的一些可做纪念的物件或照片。
20.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写出了全村鸡鸭鹅狗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老村与老屋的活力与生机,体现了作者对老村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21. 母亲的谆谆教导,“我”在南屋的不懈努力。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对故乡的无限怀念之情,并说明故乡是远走天涯的游子生命的根脉。
22.示例:随着幕布缓缓拉开,亭亭的舞者如出水芙蓉般站立在舞台中央。
23. 老村与老屋的消逝(变迁),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必然。老村老屋(故乡)寄托着人们对往昔生活的留念,是远离故土的人们的根脉所系,应该珍惜。老村老屋的消逝,使蕴含其中的古朴、宁静、温情随之消逝,造成不可挽回的遗憾。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寻找发展与文化保护的结合点,让社会和谐发展。
五、作文(50分)
24.①20上海世界博览会吸引了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前往参观
②数百年来,人们(我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
③ “、” “,”
④既是人们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也是(更是、还是)人们交流城市发展模式的平台。
⑤中国举办世博会是一次展示国力的好机会。
25.略
篇9:中考英语模拟试题及答案
说明:
1.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为选择题,第二卷为非选择题;
2.试题满分为120分;
3.请将第一卷上的所有试题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卡上;
(满分120分)
第一卷 (选择题:共85分)
英语知识运用
一、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为15分)
( )1.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__________ outside.
A. wait B. waited C. to wait D. waiting.
( )2. A: Would you join us tonight?
B :Oh, I_____ ,but I still have some homework to do.
A. would love to do B. would love
C. would love it D. would love to
( )3. _______ much time she spent on the difficult problem!
A. What a B. What C. How D. How a
( )4. The song _____ often _____ by students.
A. is; sang B. will; sing C. are; sung D. is; sung
( )5. --I'm afraid I've lost the book. I borrowed it from the library. --________.
A. Good B.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
C. What a pity D. That's all right
( )6. The Second World War _____ in September 1939.
A. was broken out B. broke out
C. was broken D. was happened
( ) 7. They didn't do_________ you did.
A. as work as B. as more work as
C. as much work as D. so many work as
( )8. --When is your birthday?--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It's winter B. October 1st
C. Wonderful D. Happy birthday
( )9.-When are you going to give a talk about 18th century oil painting?
--I______ on that already.
A. speak B. spoken C. have spoken D. had spoken
( )10. I've lost my pen . I'd like to buy ___________
A. another one B. other one C. it D. new one
( ) 11. When you meet English people, they often talk about one thing ____ So when you meet someone in England, you can say,“It's fine, isn't it?”
A .the weather B. the health C. the sports D. the shopping
( )12. There is ____ ink in the bottle. Could you give me some?
A. not B. no C. none D. nor
( ) 13. I felt that I was not yet_________ to travel.
A. strong enough B. enough strong
C. so strong D. such strong
( ) 14. It is necessary ______ newspapers _____.
A. to see; everyday B. to read; every day
C. to read; everyday D. to see; every day
( )15. It is about _______ walk from here to the bus stop .
A. ten minutes’ B. ten minutes
C. ten minute’s D. ten minutes’s
二、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重分,满分为20分)
(A)
Water is very important 16 living things. Without water there can be 17 life on earth. All animals and plants need water. Man needs water, too. We need water to drink, to cook our food and to clean 18 . Water 19 almost everywhere. Even in the 20 part of the world 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air. You can not see it 21 feel it when it is part of the air. The water 22 seas, rivers is a liquid(液体). The water in the air is not a liquid 23 a gas(气体). Clouds are made of water. They may 24 made of very small drops(滴)of water. Water, you have 25 , is very useful, so we must save water.
16. A. to B. of C. with D. by
17. A. not B. any C. none D. no
18. A. our B. ourselves C. ourself D. ours
19. A. can find B. finds C. is found D. are found
20. A. dry B. drier C. driest D. most dry
21. A. nor B. and C. or D. then
22. A. in B. on C. of D. to
23. A. but B. and C. then D. also
24. A. am B. is C. be D. are
25. A. found B. found out C. looked for D. found
篇10: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三、写作。60分
29、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一)笑颜如花
(二)做一个有()的人
答案:
1、C
2、C
3、B
4、D
5、A
6、B
7、示例:跑步是我最喜爱的运动项目,我喜欢迎着朝霞奔跑,它强健了我的体魄,磨炼了我的意志,充实了我的生活。
8、9)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9、D
10、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2)才知道南夷(对诸葛亮)真心服气,即使过了千年依然像当初一样(对他敬佩)。
11、三顾茅庐,七擒孟获
12、感激(忠心耿耿),敬佩。
13、讲述了一个夜班出租车司机深夜免费载送一位八十来岁老妇人去临终关怀院,使她感受到世间温暖的故事。
14、描写出老妇人出行前穿戴的庄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对即将走向人生尽头的坦然。
15、从搀扶老妇人、帮她提手提箱等动作可见我的细心和体贴,从关闭计时器的动作看出我的善良,从询问老人行走路线可见我尊重顾客,尽职尽责;从我这样对待我的顾客,也希望他人能如此待我的母亲的话语中,可见我的孝顺。
16、第一个“紧紧”表现了老发人对我的帮助的感激,对世间温情的不舍。第二个“紧紧”表现了我对老妇人的关心,以及对她即将走向人生尽头的伤感。
17、B
18、示例:关爱每个需要帮助的人;坦然面对生死;尊重生命等。
19、用英国少年接受机器人手术摆脱癫病的成功案例,引出说明对象医疗机器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0、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医疗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21、“目前”在时间上起限制作用,说明现阶段市面上普遍使用的医疗机器人是“达・芬奇”系统,不排除将来还会有发展变化,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2、保证手机器械完全稳定、具有微创性,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加快术后愈合时间,可远程操作,减少医生和患者的时间成本。
23、C
24、在前沿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加迫切需要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25、D
26、运用两个反问句,加强语气,肯定了屠呦呦、诺贝尔因无惧失败、善待失败才取得创新成功的事实。
27、不能。第3段论述了创新者的创新能力取决于个人的抗打击能力,第4段论述了社会对失败的宽容度,决定着创新的成功率,两者是递进关系,调换后逻辑关系混乱,所以不能调换。
28、举例论证。举某大学教授的研发团队因改革体制而激活创新动力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创新文化的养成,创新氛围的形成,要靠体制机制的改革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29、略。
1.2017中考语文:阅读理技巧及套路分析
2.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3.2017中考语文高分的8个技巧
4.2017中考语文作文万能素材
5.2017年中考语文答题常用术语总结
6.2017中考语文作文万能开头
7.2017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8.2017年中考语文考试模拟卷及答案
9.2017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经典试题及答案
10.2017广州中考语文题型及对应分值
★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锦集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