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文言文

时间:2025-02-17 03:45:38 作者:addyys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addyy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文言文,下面给大家分享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文言文,欢迎阅读!

篇1: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文言文

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文言文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人留下了很多值得反复吟诵的诗词,也留下了很多优美而富有哲理的文章,这些文章以文言文的形式遗留至今,值得我们这些后人继承和学习。但是,文言文对于小学生来说,读起来拗口,理解起来更是不容易。如果在小学学生就对文言文产生畏惧心理,那对以后的学习即为不利。如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学会正确学习文言文呢?我在教学文言文时,尝试了“读写结合”的方法,感觉收效很大。

一、初读要正确、流利

文言文的读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读是理解的基础。还记得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么?那位沉浸在美文中的老先生,读的抑扬顿挫、摇头晃脑,给年少的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字是多么优美啊!相信鲁迅走上文学的道路,与这位启蒙者有着极大的渊源。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因而,读对学生的理解很重要。初读要字正腔圆,再读要断句准确,熟读后要感情真挚,语气自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很有道理的。记得我在指导学生学习《两小儿辩日》一文是,先教会学生断句,然后再引领学生一词一句正确朗读,最后与学生一起唱和朗读。几遍之后,学生读起来就能做到正确流利了。并且,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对故事的大意也基本了解了。指导学生读文言文,一定要到位,老师的范读也很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自己都不能沉浸于古文的优美中去,那你又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因而,老师在引领学生朗读时,一定要做到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二、理解要把握大意

指导学生解读文言文,老师要敢于放手讓学生自助学习。可以先教给学生解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比如,利用利用文中的注释和手中的工具书串解的方法。学习文言文,一定要指导学生懂得,最重要的是学会“串句”,即,理解一句话中的重点词,联系上下句用恰当的语言解释整句话的意思。这对于学生很重要,既培养了他们自学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语言的整理能力,同时为他们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学弈》一文,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思援弓缴而射之”,这也是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句子,因此重点点拨,其他的句子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会让他们学习的兴趣更浓厚。

三、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写,就是利用文章的内容,让学生编故事、写剧本……可以是改写、续写、扩写等,方法形式根据相应的文章来确定。例如《学弈》和《伯牙绝弦》这样的文章,可以采用的是编故事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写,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把文中没有体现出来的人物的神态、语言加以详细描述,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写故事要学会情节的安排和细节的描述;《两小儿辩日》和《杨氏之子》这样的文章,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文章改编成小剧本,重点训练学生对人物语言的描述和场景的安排烘托。这样训练,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还让学生了解了文言文与白话文的联系与区别,为他们以后的学习铺平了道路。其实,语文的教学,最终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恰当的应用母语进行交流,这也就是语文的工具性的体现。因而,每一篇文章的`教学,都应该落实到这一点上。

四、拓展阅读很重要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强调大阅读,说明很多语文老师已经意识到语文必须多读读写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文言文的学习也是如此,在学完本节课的内容后,每一节课都选择简单的文言文故事,或优美的文言文片断,放手让学生去读,去理解。通过拓展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让学生读一些学生熟知的成语故事,如《坐井观天》、《守株待兔》等,因为学生以前熟知这些故事,再读原文并不困难,而且兴趣浓厚;还可以引导学生读古人的名言,让学生在解读中懂得一些道理;当然了,也可以读优美的散文片断,如《小石潭记》等简单优美的文章,让学生感受文字的优美。这些读,既为了指导学生的学法,更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一诗一文只是引子,教师应该好好利用这个引子,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

文言文的学习对小学生很难,也很重要,需要我们教师认真思考,选择方法,既要让学生学会文言文,又要让学生对文言文感情趣。这才是我们小学教学文言文的目的。

篇2:高考如何指导学生背诵文言文

高考如何指导学生背诵文言文

试背法

这种方法要和诵读法结合使用,因为考虑到单纯地反复阅读效果并不好,应指导学生在文章还没有完全记住前积极进行尝试再现,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这样容易记住,保持时间也长。特别生疏的语句,注意多尝试再现几次。因为尝试再现是一种比阅读更积极的智力活动,又是一种自我检查的过程,使人更能集中精力,掌握识记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及时改正记忆中的错误。

此法尤其适用于记忆力较好的学生。

举纲张目法

对于背诵,学生与文章是一对矛盾。学生如何把文章背诵出来,犹如渔人如何把掩埋在泥沙中的.大网发掘出来。在讲解分析课文中,我引导学生采取举纲张目法

所谓举“纲”,就是在讲解课文时,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一段一段的进行,根据每段课文所写事物或讲述问题,找出中心词或概括成一句简短的话,然后按顺序联成一串这便抓住了这段文章的“纲”。依据这个“纲”就能联想起整段文章。

所谓理“目”,就是每段文章中,每个事物或问题是用哪几句话描述的,每句话又是怎样讲的,对于这些细目也要一个个清理。重点是语法结构复杂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是背诵的“拦路虎”。学生只有彻底理解它,才能迅速记忆它。

举纲张目,就是在清理文章纲目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研究纲与目及目与目是怎样联结起来的,也就是说,要搞清句与句、句与段之间的关系:是因果?是种属?是部分与整体……到此为止,文章思路也就变成了学生思路,对课文内容的详细记忆,也自然能“举纲张目”了。如需要背诵的《鸿门宴》的三、四自然段,它的思路就很清晰,(刘邦)鸿门谢罪……(项羽)因留于饮……宴上座次……(范增)举玉佩示意,(项王)默然不应……(亚父)出召项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张良)出召樊哙……(樊哙)闯帐,死且不避……义斥项羽……(沛公)趁机离去。只要学生能理清思路,背诵就迎刃而解了。

这种方法是符合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的,学生到了高中,有意识记(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经过一定努力后的识记)开始占优势地位,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抽象思维中迅速渗入辩证的思维方法,理解力得以迅速发展,只要老师能正确引导学生抓课文要点,理清文章思路,就能很顺利地完成对课文的记忆。

接力训练法。

为了培养兴趣,增强效果,在背诵文言文的过程中,可开展背诵课文的接龙比赛。具体做法如下:

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同学都是参赛选手,同选一篇课文,从第一个同学开始,一人一句,依次进行,先背诵完的小组获胜,下次比赛,以此小组为“擂主”,其他小组可“攻擂”,擂主可争取“卫冕”,此法可在背诵课上进行。

这是一种有效的检查学生背诵效果的手段,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利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使每个人都努力背诵课文。

分“部”完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或者是单元课文的整体背诵。具体操作如下:

每一组同学负责一段,规定完成的时间,然后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换,还可让每一组负责一篇课文,适当放宽背诵时间,然后交换。

这种方法可以和举纲张目法配合使用,检验时可用接力训练法,此法的好处在于能减轻学生负担,而且不致于产生厌烦情绪。

篇3:如何指导学生全面学习

全面的意识,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确定的新课程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改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学要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全人”的发展。本人认为全方位指导学生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一、自信与主动。良好的教学环境、积极的主导情绪和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能有效的引发、激发、促成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培养学生的自信和主动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二、倾听与交流。学会倾听,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习惯。对于学生而言,倾听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品质,良好的与人交流习惯的核心是学会倾听。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好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从而学会学习。然后才能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思想,这都是学习的过程。

三、建构与思考。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教师应特别应当考虑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让学生从事哪些活动可以活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如何学会思考,培养学生勤于反思的习惯,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做完一件事,学完某个知识点,思考有何收获,有何启迪,学会在反思中长见识、长能力。

四、格物与提问。格物就是要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去操作、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发散分析、质疑、幻想……,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在探索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探讨问题的思辨性,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要有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睿智和学习习惯。

篇4: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顾得上听讲,就顾不上思考,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地课前预习。课前预习虽然累—些,但是却能换来种爽快与自由感。上课前充分预习,考试前充分地复习,与“打有准备之仗”有同曲之道。预习效果好,听课才能有针对性;听课有针对性,复习才能顺利进行;复习深刻,作业、考试才能得心应手;平时做作业,考试得心应手,高考就能顺利过关。所以说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为了辅助同学们做好预习,特归纳十种高效预习注意事项,供同学们参考:

(1)要分类预习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是课前预习,二是阶段预习,三是学期预习。课前预习,就是在上新课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阶段预习,就是用较长、较多的时间预习—章或多章的内容;学期预习,就是在假期中预习下学期的内容。这三种预习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每个学生应该在学习的空闲时间自觉地安排和分类预习。

(2)选择好预习时间

这里所指的预习时间是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最好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后的剩余时间里,根据时间的多少来确定预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当然,也可以安排在其他课外时间里预习。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抓紧时间在上课前几分钟把马上要讲的课文快速浏览一遍,也比一点不预习好得多。

(3)迅速浏览新课

预习时,先把要预习的内容快速浏览—遍,使自己对新课心中有数,初步知道新课中哪些是—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后带着这些问题细读第二遍。

(4)带着问题细读第二遍

通过第—遍对新课文的快速浏览,自己对新课的内容已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带着第一遍浏览时发现的问题,认真细读第二遍。阅读第二遍时,速度要放慢一些,一边细读,一边思考与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来反复思考,对不认识的生字、生词,要立即查工具书搞明白,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就把它记下来带到课堂上,听课时再去解决。

(5)要边阅读边记笔记

第二遍阅读的时间,就是做笔记的时间。预习笔记有两种:—种是记在书上,另—种是记在本上。在书上做笔记,就是边细读,边在书的空白处或有关内容下圈点勾画或批注;在笔记本上做笔记,就是—边细读,一边把重点和不懂的内容纲要记在本上。

篇5: 学生文言文学习心得体会

也许对现代的人们来说,文言文已经可以说是和我们渐行渐远了,没有人愿意去真正的领会它。但作为中国文化中最有代表性和最有民族认同感的东西,我们不可以让它消逝在时光的积淀里。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高中生,文言文无疑是学习中的一大困惑与难题。有时觉得现代人与古人心灵上的‘交流’存在着太大的障碍了。毕竟,我们与古人相距的年代实在太久远了。我不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打到孔家店’的真正目的所在。他们真的是要划清与古人的界限还是要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

其实,学习文言文也并非难事。古往今来,汉语文章的核心无非是抒情和明理。只要我们真正体会到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与其相应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与古人的距离自然拉近了。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说道‘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那么我们就应该知道,陶渊明此时的心境,他辞官后内心是多么的洒脱与舒畅。那么这句话我们就不难理解。他已经迫不及待的问路人前方路程还有多久,并且抱怨天为什么还不快些亮。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那一经典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要表的情感就显而易见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说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意象或景色都不会无故出现。以上都是一些写景抒情的文章。或寓情于景,或融情于事,都不难看出。

都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文言文正是将史与诗有机的相结合,让我们懂得等多。让我们的精神上多了一根可以依靠的支柱。因此,我现在就不难理解古人们内心都有一份安宁,以及他们精神世界的富有和充实。

文言文其实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当今社会,我们再也可能回归不到古人那样浪漫多情的生活。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那样‘流觞曲水’,‘红楼梦’中那样‘踏雪寻梅’的闲情逸致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通过对文言文的阅读与感悟,我们也许可以返璞归真。毕竟,中国人的精气神都在他们的语言文字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只要我们深入研究,就一定会明白。你会发现,它离我们不远。文言文是开在沙漠中的一朵娇艳的花,抑或是尘俗荒漠中的一缕幽芳。

篇6: 学生文言文学习心得体会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作为一名中国人,学习并传承祖先留下来的优秀文化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任务。它有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古代人物,生活习俗,风景名胜的了解,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可以指引我们生活前进的方向,当我们处于人生低谷时,我们会想到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我们对自己感到不自信时,我们也会自然联想到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这句名篇。因此我们学习文言文,并最终掌握和熟悉应用文言文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文言文有下面几种方法:

第一,从字的层面上看,应该做到读得准、写得出,即能准确把握字音和字形,特别要注意对通假字的学习。

第二,从词的层面上看,应该从常用实词、常用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具体点讲,就是从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以及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转化活用现象,古今相同字形的词语在意义上的差别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

三,从句子的层面上看,应该把握几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包括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判断句等。具体点讲,就是把握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的省略,倒装句中的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和状语的后置,被动句中的“于”字表被动、“见”字表被动、“为”字表被动、“被”字表被动以及没有被动标志的被动现象,判断句的几种常见格式(如…者,…也。又如用“为、乃、即”等表示的判断句)。

第四,从文学文化常识层面上看,应留心作家、作品和作者所处时代等文学常识,注意积累古代科举、历法、计时、节日、姓氏称谓和官职升迁等方面的文化常识,结合历史知识,如说官员“左迁”表名官员被贬职。因此,我们在平时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历史文化的积累。

第五,我们在学习之余,可以多读一些古典书籍,如司马迁的“史记” ,大家可以买有古今对照的,这样可以边看边对照,有利于提高赏析水平。

在此我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些我自己学习文言文的启示,第一多读书,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阅历。我们可以提前了解一些故事,当我们再次遇到这些题材,即使是古文,我们也可以很轻松地了解大意。第二,平时加强积累,遇到不懂的可以摘抄出来,加以记忆。第三,多翻字典,了解一些字词词义的演变。第四,平时多练习,多读一些文言文,这样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才会提高。

篇7: 学生文言文学习心得体会

文言文是研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好比学习美国文学要读英文原著一样,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必须从文言文开始。

初中刚开始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总是为它的句式独特而感到新奇,不知不觉在文言文学习上就花了大量的时间。基本上只要是学过的古文都能倒背如流,《岳阳楼记》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当时之所以会把它背得那么熟,完全是因为他读起来比较顺口,至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文章写作的社会背景基本上不明白,但因为老师没有强调,也就那么不了了之了。考试是文言文也基本上不失分,但因为考试时候总是对知识性考察较多,所以便把时间都花在了对句式、词语、断句和翻译上,从而忽略了对作者思想内涵的体会,忽略了文章更深一层的含义。

上了高中之后,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与初中截然不同。高中的文言文学习,涉猎面更加宽泛了,我也因此有了更大的积极性去学习文言文。每学一篇文章,我都想要有对这篇文章更深入地了解。尤其是学庄子的《逍遥游》时,因为里面的词语生僻难懂,内容虚幻怪诞,学习时可是下了一番功夫。上网,看书,问老师,我用尽了一切可能的方法去学懂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守得天日见云开。在学懂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深的为庄子那种“逍遥”的精神所折服,同时也很赞同:“逍遥”的境界不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但却是人人都可以去追求的――这便是我的收获。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许多许多,比如说《廉颇蔺相如传》中,廉颇让我学会了大度做人;每当有了厌学情绪的时候,《劝学》便是我的指路明灯;贾谊的《过秦论》虽然论述的是一个离我们很远的时代,但同时我也懂得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不过无论是诸子论述还是名人传记,每一次对文言文的学习,都让我有了一个与历史名人面对面交谈的机会,每次面对他们,我都会尽量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用心聆听先贤对我的谆谆教诲。每一次文言文学习的结束,都让我的知识更加丰富,让我的思想更加深刻。

从一开始的对文言文一无所知,到后来的深入了解,经历一步步摸爬滚打,摸索探寻之后,我越来越被文言文那种独特的魅力所吸引,也明白了学习文言文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应该从中学到知识,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文言文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是曾经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语言,是我们祖先的语言,是我们华夏文明的起源。要学好文言文,不仅仅只是会翻译那么简单,中国的文字,从来都不只是你所能看见的表面那么简单。一篇文言文的阅读,会有几十种不同的感受:学生时代,学无止境,对文言文懵懂,才稍有接触;青年时代,斗志昂扬,文言文是激励你向目标前进的动力目标;中年时代,阅历丰富,人生积淀,文言文是你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暮年时代,安享天年,文言文像一位老友,陪伴你安度余生。

文言文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尤其是我们这些对社会一无所知的青少年。学习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阅历,让我们更早地了解这个社会,不做浅薄无知的“温室花朵”。所以,不要再害怕那些拗口的“之乎者也”,拿起你身边的文言文学习工具书,即刻开始一段智慧的旅程吧!

篇8: 学生文言文学习心得体会

从上小学起,我们就开始接触并学习文言文。由于年代久远,对于白居易的所谓“老婆婆都能读懂”的诗文,我们读来都难免有些晦涩难懂。但一路学来,收获和意义还是不自觉地显现了出来。

从牙牙学语我们就开始背诵,读“人之初,性本善”,听爸爸妈妈讲“犬救幼女”“黄香温席”的故事。读《文徵明习字》,深深为他“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的学习精神而感动。

进入高中,我们学习了越来越多的文言文名篇。我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中华儿女,作为想进步的青年,学习文言文是多么的必要。

读《增广贤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清楚地懂得了要孝敬父母。读《后汉书》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我知道了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读《公孙龙子》见侮而不斗,辱也。它教会了我们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读《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读《庄子》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读《左传》,读《中庸》,读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通过学习文言文,我直接了解了历史以及古人的思想。很多中国人不可不知的知识都来自于文言文。三山五岳,三皇五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面对古人的思想观念,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但是它带给我们的借鉴作用是绝不可否认的。

古为今用,继承发展。中医是起源于形成于中国的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特点的医学。它无疑很好地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即使在文革期间,中医仍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党和国家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文言文一直是中医考试的必考科目。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仅对于医学方面,文言文中就包含着怎样丰富的智慧啊!

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都凝结在了文字典籍之中。文言文中有无限丰富的凝结着古人智慧的材料。当然,学习这些经典文章将对我们修养内涵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身为中华儿女,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身为中学生,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又可以增加我们谈吐的魅力,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王顾左右而言他》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指导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指导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学生作文指导

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指导

高一英语学习指导

高二语文学习指导

初中语文作文学习指导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写作

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文言文(锦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文言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