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时钟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5-02-17 03:51:18 作者:langwangzhikui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langwangzhiku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浅谈时钟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浅谈时钟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浅谈时钟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时钟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对时钟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并详细描述了时钟系统的功能,系统构成以及技术特点.

作 者:孙时平Sun Shiping  作者单位: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100037 刊 名: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英文刊名:RAILWAY SIGNALLING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9 6(3) 分类号:U2 关键词:轨道交通   时钟系统   功能   构成   技术特点  

篇2:乘客信息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浅析

乘客信息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浅析

介绍了乘客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指出了该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重要作用.

作 者:刘伟中 Liu Weizhong  作者单位: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0456 刊 名: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英文刊名:RAILWAY SIGNALLING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9 6(3) 分类号:U2 关键词:乘客信息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   功能   组成   重要作用  

篇3:GPS系统在交通运输工程中的技术及其应用浅析

GPS系统在交通运输工程中的技术及其应用浅析

GPS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目前主要是用于建立各种道路工程控制网及测定航测外控点等.随着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对勘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线路长,己知点少,因此,用常规测量手段不仅布网困难,而且难以满足高精度的要求.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线路首级高精度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本文主要论述了GPS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主要技术手段及其应用情况.

作 者:沈力平 作者单位:农垦红兴隆分局交通局五九七交通科 刊 名:中国科技财富 英文刊名:FORTUNE WORLD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U4 关键词:GPS系统   技术   应用  

篇4:电气设计在工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

电气设计在工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就工程管理中的电气设计问题进行探讨,以提高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设计;问题;设计要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安全的意识逐渐提高,在城市的建设中建筑工程逐渐出现,提高了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率,这就使得建筑工程的设计越来越严格。而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电气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实际的设计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功能性,因此,城市建筑的建设过程当中,需要加强对建筑电气设计要点的重视,提高电气设计的质量,为建筑工程功能性的实现奠定基础。

1电气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在进行电气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具有充分的认识,因为电气工程的主体是居民,目的也是服务于居民,这是电气设计的主要功能,在其中不仅包含了对照明亮度的要求,同时也包括对空调温度的控制,所以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使用性能的要求,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生活。其次,在进行电气设计时,还应该遵循经济性方面的原则,也就是要求达到节能的效果。我国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在进行经济性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就要遵循节能的效果,降低电气工程实施的成本,在保证使用效果的前提下更好的为人们生活服务。第三,在进行电气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满足节能减耗的原则,这与建筑功能的发挥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有些损耗是毫无必要的,将这些损耗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我国将会节省一大笔不必要的开支,那么建筑功能的效果还会更加明显。

2管理在电气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

2.1科技含量高

从目前电气工程施工的现状了解到,电气设计主要是由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两大部分构成,但从建筑物施工角度分析,电气设计不在建筑工程的主体范围内,在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的带动下,电气设计变为建筑工程中一项综合性工程,其中包含着先进的技术含量和先进的技术含量。

2.2电气设计在整个建筑施工中所占的比例在增大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不断进步,这种情况下,对建筑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在施工建设方面要不断更新技术,还需要从功能和用途上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因此,这就要求施工技术人员要不断强化电气设计管理控制,在与开发商和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建设出更舒适、科技含量更高的建筑项目。

2.3强化管理控制意识是高效完工的关键

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除此之外,在加强其技能水平和项目控制管理意识的同时,还需要提升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在全员的共同努力下,提升整个电气设计的施工质量,并且保证工程建设的效率。

3建筑工程电气设计要点

3.1供电系统的要点

在建筑工程的电气设计过程当中,设计人员需要以防护单元为一个单位,设置独立性的供电系统。其中需要设置一个独立性的配电箱,与建筑工程之上建筑物的供电系统相隔离,形成独立的系统,同时,从安全角度出发,建筑工程在进行电气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为每一个防护单元独立设置一个配电间,确保建筑工程的一个防护单元被破坏而出现影响到其他防护单元的情况,保证防护单元供电的正常。

3.2照明设计的要点

在建筑工程的电气设计中,进行照明设计之时,需要尽可能的'选择防潮性能较好的灯具或者是使用轻质量的线吊、链吊的灯具,在进行灯具固定的过程当中,需要尽可能的避免使用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同时,在从防空地下室内部向防护门安装照明回路的过程当中,设计人员需要在防护门内侧单独安装好短路保护装置,例如熔断器等,或者是单独设置好照明的回路,以确保防护门外侧的照明灯具被破坏之时,不会对防护门内侧的照明灯具造成影响。

3.3电源的要点

在进行建筑工程电气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电源的重视,尽可能的使用城市电力系统的电源,在外部电源被摧毁的基础之上,在启动工程内部的电源,提高建筑工程电源的使用效率,其中建筑工程的内部电源主要由柴油发电机组与蓄电池组等两部分组成,一般来说,建筑工程的总面积在5000km2以上之时,内部的电源需要使用柴油发电机,而较为小型的建筑工程可以使用蓄电池组。

4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有效策略

4.1可靠性措施

在进行电气设计时,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保证其安全性,这是开展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只有保证安全了,才能称得上电气设计是可靠的。首先应该将现场所需要的绝缘材料进行检查,做好现场检验工作,防止线路材料出现阻抗以及直径等不符合要求的现象,保证现场验收的结果是与用途相一致的。其次,在对短路保护的设计工作中,应该进行过载保护,其作用的对象是电气线路的过载现象以及短路现象。

4.2提高建筑电气设计经济性的措施

高压配电系统的经济性体现在线路不出现故障,保证这个工程的配电。低压配电系统则是一般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核心部分,一般构成是由树干式与放射式的配电相结合。由于设计的不同,即使是同样的建筑物采用同一层次的产品,这样也会形成很大的价格差距,直接受到影响的是基建的投资。一般使系统能够可靠、经济、有效会这样去做。例如:一栋办公楼含有冷、热水泵房、冷冻机房、空调机房采用二台变压器,采用二路高压进线,我们通常做法是高压运行手动联络(自动联络或不联络)采用单母线分段。母线分段运行是低压,联络开关设自投不自复、自投自复和手动转换开关。

4.3设计环境型电气系统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能源消耗不断增加,能源浪费现象也越来越多,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当前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应当符合当前国情,以不降低建筑质量标准为前提,尽量实现能源节约。在电气设计过程中,应当将变电所在供电范围中心附近设置,从而使电路消耗功率大大减少,应当选择横截面积较大且电阻率较小导线,也能够使电路中功率损耗减少。此外,尽可能选择低能耗电路组件,对于走廊及楼梯内照明灯应当选择声控方式,这些设计都能够达到节约环保目的。

4.4对消防系统加强建设

在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保证消防系统完善,从而使建筑工程安全系数能够得以提高,使用户生命及财产安全能够得到保证。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大部分能够实现火警扑灭一体化,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具备火灾探测系统、报警控制系统以及自动喷水扑灭系统。对于这些系统有关的供电线路应当另外重新设置,从而保证发生火灾时线路能够正常。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消防系统属于保证其安全的最重要环节,其电路智能化水平最高,但敷设也是最困难的。在建筑工程中应当对消防系统全面建设,要保证不能缺少任何完整电路支持。

5结束语

总之,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得到飞速发展,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电气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对建筑工程整体功能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电气设计过程中,由于存在一些问题而对电气系统功能的发挥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因此为能够保证电气系统能够正常使用,应当选择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对电气系统进行合理设计,满足用户实际需求,消除当前电气系统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消防系统建设,积极设计出环保型电气系统,从而促进建筑电气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冰清.超高层建筑供电方案差异化设计及流程优化[J].农村电气化,2015(10).

[2]建筑电气设计疑难点解析及强制性条文[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5(06).

篇5: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及其在城市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及其在城市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为了满足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需要,许多城市已经或正在建立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简称CORS),本文针对该系统的'作业范围、工作方式、数据通讯、用户权限、数据格式及技术特点等方面的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并以城市市政工程测量应用为实例,详细探讨了CORS的技术应用,精度分析成果,以及改进布设模型,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为以后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借鉴意义.

作 者:李军国 翁丰惠 刘松林 LI Jun-guo WENG Feng-hui LIU Song-lin  作者单位:李军国,LI Jun-guo(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60)

翁丰惠,WENG Feng-hui(广东省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5)

刘松林,LIU Song-lin(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郑州,450052)

刊 名:北京测绘 英文刊名:BEI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2009 “”(1) 分类号:P255 关键词: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   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篇6:SHT灭火系统及其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SHT2000灭火系统及其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摘 要:对目前地铁中使用的哈龙(Halon)1301、FM200、烟络尽(Inergen)等气体灭火系统与一种新型气体灭火系统―――SHT―2000型进行比较。介绍了SHT―2000型气体灭火系统的技术特点和优良性能。详细说明了气体型灭火检验标准与要求。指出SHT―2000型全淹没灭火系统是当前对Halon1301的最佳替代品,这是一种适用于地铁工程的新型气体灭火技术。

关键词:新型灭火系统,气体灭火,地铁工程;应用

1 地铁消防与气体灭火系统

消防安全系统是地铁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三大系统,即:水消防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以及火灾报警系统(FAS)。

地铁工程中气体灭火系统主要应用于地铁车站重要的设备用房,包括变配电所、环控电控室、通信信号设备机房和公共移动通信引入机房,以及主变电站与控制中心等重要区域。

20世纪90年代初,地铁工程(如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等)多采用哈龙(Halon)1301气体灭火系统,其性能良好,但因其对大气臭氧层会造成破坏而不再推广。90年代后期地铁工程(如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等)多采用烟络尽(Inergen―541)消防气体灭火系统,也有采用FM―200气体灭火系统(如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伸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亦存在诸如气瓶压力高、占地大(Inergen―541)或气体成本高(FM―200)等不同问题而难以完全替代Halon1301气体灭火系统。

2 SHT―2000(NAFS―125)全淹没灭火系统

2.1 SHT―2000(NAFS―125)简介

SHT―2000(NAFS―125)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导电、不含氯和溴,对臭氧层破坏值(ODP)为零的洁净灭火气体,特别适用于扑灭室内明火。

SHT―2000由高压气瓶存储,并由氮气加压提供额外能量,以加速喷放率。在正常运作压强

2.MPa(25bar)或4.2MPa(42bar)下,SHT―2000以液态方式存储于气瓶内,有多种规格气瓶以充入不同数量的气体,并可安排单管道或组合管道适应不同场所的要求。

按系统的应用要求,SHT―2000气体可经过不同的探测器而自动喷放,也可采用人工就地启动气瓶或远距离启动气瓶等控制模式。合适的气瓶压力通过喷嘴令SHT―2000气体迅速喷放,并与空气混合后均匀地分布于火场各处,起到有效灭火的效果。同时,SHT―2000气体在喷放后会迅速自然蒸发,无需清理火场留下的残渍,可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SHT―2000(NAFS―125)可以有效地扑灭国际消防标准(ISOO)所划分的A、B、C类火种,并通过美国UL等国际权威消防检测机构及中国国家固定灭火系统质量检测中心(CNCF)的检测认证。因此,SHT―2000(NAFS―125)已成为可全面替代Halon1301的新型环保灭火气体。

2.2 与Halon1301及其替代品的比较

SHT―2000(NAFS―125)与Halon1301及其替代品的比较如表1所示。

综上所述,SHT―2000(NAFS―125)新型灭火气体具有如下显著优势:

1)SHT―2000是清洁安全、不导电的灭火剂,可在有人场合使用,有利保障人身安全;

2)SHT―2000分子重量轻,使喷放扩散速度更快、更有效,比其它气体更经济,是目前替代品中灭火需用量最少的气体;

3)SHT―2000气体用量与沸点同Halon1301最接近,能直接替换现有Hlon1301系统,总体成本低。

3 气体型灭火检验项目与要求(按UL2166:1999卤代烃气体)

1)释放试验:放在温度为21℃(70 )的环境中16h后,灭火系统单元最大释放时间为60s以达到95%的设计浓度值。

2)阀泄漏试验:当承受容器的验证试验压力1min后,容器阀应无任何可见的渗漏现象;当集流管单向阀和选择阀在承受试验压力1min后,其泄漏量对于每英寸阀的公称直径不应超过1液盎司每小时(0.0284L/h)。

3)水压试验:灭火系统单元的压力容器应能承受试验压力1min而无破裂现象,试验压力为验证试验压力的2倍;压力容器承受1倍的验证试验压力30s后卸压,压力容器的永久变形不应超过容积的10%。容器阀部件、集流管单向阀、选择阀以及其它承压装置应能承受规定中的压力而不得破裂、损坏或永久变形。

4)30d温升试验:将灭火系统容器、阀组件,包括其保压附件,放置在最高储存温度下试验后不应出现泄漏;在将灭火药剂释放后,弹性密封垫不能被破坏或脱离。

5)温度循环试验:灭火系统的储存容器及阀组件,包括保压附件,在温度循环试验后不应出现泄漏。

6)盐雾腐蚀试验:盐液的组成为20%(按质量计)的普通盐(氯化钠)和蒸馏水,试验时间为240h。

7)500次循环动作试验:容器阀及驱动装置要求动作500次不应出现故障或损坏。试验后部件在21℃(70 )时的.工作压力下应无泄漏。选择阀和集流管单向阀(包括驱动装置)按要求动作500次,不应出现故障或损坏。手动驱动器按要求进行500次动作试验,应无故障或损坏。

8)洁净灭火剂A类火灭火试验:灭火系统单元应能扑灭A类火灾。对A类火灭火试验(木垛/聚合材料(ABS、PMMA、聚丙烯)),所有的火应在灭火剂释放结束后600s内被扑灭,在600s抑制期后不应出现复燃。

9)洁净灭火剂B类火灭火试验:灭火系统单元应能扑灭B类火灾。对B类火灭火试验(燃料为商业级正庚烷液油),在灭火剂释放结束后30s内扑灭所有的火。

10)喷嘴分布特性试验:应能将灭火剂分配到试验空间内并全淹没整个空间。在灭火剂释放结束后30s之内应能灭火。

11)灭火系统等效长度的确定:灭火系统包括选择阀、单向阀、虹吸管和准备安装在系统释放管路上的零部件(喷嘴除外),按规定的等效长度试验测定其相当于所连接的管道的等效长度。

12)灭火系统局部阻力损失:灭火系统包括容器阀、单向阀、虹吸管和准备安装在系统释放管路上的零部件(喷嘴除外),按规定的局部阻力损失试验测定其相当于所连接的管道的等效长度。

13)高压释放试验:灭火系统单元包括容器阀、托架、集流管单向阀、选择阀以及其它与灭火剂释放相关的部件、释放管网,进行释放试验后,不应出现永久变形、破裂或其它可能引起设备不能工作的故障。

14)弹性软管低温试验:软管部件在最低储存温度下放置24h,随后将其弯曲到制造商的最小弯曲半径不应有破坏和损坏。

15)手动驱动器和手拉站的操作试验:释放灭火剂时手动驱动器和手拉站的手拉或手压的力不应大于178N(40磅力),移动距离不应大于366mm(14英寸)。

16)压力泄放试验:系统爆破片应符合性能要求,爆破片的平均爆破压力不应超过容器的验证试验压力。

17)压力表的校定:压力表在指定的充装压力下,其误差不应超过充装压力的±4%。

18)压力表爆破试验:当承受试验压力为6倍的指示工作压力时,压力表在1min内应无破裂。

19)压力表超压试验:压力表在3h的承压试验前后,其工作压力读数误差不应超过指定充装压力的4%,试验压力为压力表最大显示压力的110%。

20)压力表冲击试验:在压力表承受1000次压力冲击循环后,指示充装压力的读数误差不应超过指定充装压力的4%。

21)压力表泄放试验:压力表的泄压装置应在345kPa或稍小于345kPa的压力下,在24h内动作。在21℃、345kPa的压力下,测得的泄压最小流量值应不低于1L/h。

22)压力表防水试验:压力表浸没在水下0.3m(1英尺),保持2h后,应无渗漏。

23)10d氨应力腐蚀试验:将含有多于15%Zn的铜部件在经受10d氨应力腐蚀试验后,用25倍放大镜检查应无破裂现象。

24)压力表外观:压力表盘上应标明为刻度校验用的如kPa、kg/cm2或其它压力单位。压力表盘上应标记“只能使用(Usewith-only)”,空白处应填上相应的洁净气体灭火剂。压力表应具有泄压功能,在防布尔登管泄漏时可用于排气。

4 结语

SHT―2000(NAFS―125)新型气体灭火系统已通过以上UL标准的全部项目检验,并得到国内外权威消防检测机构认证,其独特技术优势和良好的性价比正在实践中进一步证实。可以认为,SHT―2000全淹没灭火系统是当前对Halon1301的最佳替代品,亦是适用于地铁工程的新型气体灭火技术。

参考文献

[1]国家固定灭火系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NAFS―125气体灭火系统检验报告[R].天津:国家固定灭火系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06.

[2]UL2166:1999 卤代烃气体[S].

[3]NFPA2001:1996.洁净灭火剂灭火系统标准[S].

[4]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轨道交通气体灭火系统通用技术文件(送审稿)[G].上海: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06.

篇7:楼宇自控系统在工厂空调自控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楼宇自控系统在工厂空调自控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 西门子“S600顶峰”楼宇自控系统在工厂空调自控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实例介绍了系统的性能优势,以及在温湿度控制精度和节能措施两方面的经验。具体描述了系统方案、软件设计要点、实现方法及运行效果。

关键词 S600系统 系统方案 温湿度 焓值 节能

1 引 言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工业与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工业与民用产品的需求有了可以依靠的技术基础。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使得工厂加工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以本文涉及的工厂空调自控系统为例,由于采用了计算机自动控制,可以将车间的温湿度控制在非常高的精度范围内,为生产高精度的产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使我们意识到好的空调自控系统不仅要达到高的控制精度,还应该在节约能源方面有所作为。本文就是希望通过两个工程实例介绍在工厂空调自控工程中对精度和节能这两个主题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2 系统概述

一套好的自控系统,首先要有非常可靠的硬件系统支持,应该在灵敏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系统采用技术的先进程度以及操作维护的简易程度上作权衡考虑。在这里介绍西门子“S600顶峰”楼宇自控系统。“S600顶峰”系统是西门子集团1998年新组建的“西门子楼宇科技”集团公司最新推出的楼宇自控系统。该集团公司是世界上楼宇自控产品的三大供应商之一,她的产品从传感器到阀门、执行器以及现场控制器和集中监控软件,形成了非常完备的规格型号系列,使得用户可以选用同一品牌的产品构建自己的系统,保证了系统的完整统一。同时产品的设计采用国际规范,保证了与其他厂家产品的兼容。“S600顶峰”楼宇自控系统在智能化建筑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工厂自控工程中也有上乘的表现,这是由其技术上的先进性保证的。

首先系统采用了“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系统结构,控制任务由分散安装在现场的控制器完成,中央图形工作站通过通信网络将现场控制器数据采集上来,实现集中管理,这种系统结构保证局部的故障不会影响全局;

第二,系统控制器采用先进的模块化结构,由CPU模块、电源模块、20~36个I/O模块构成,每个I/O模块上有2~4个I/O点,模块可带电插拔,安装无须工具;

第三,系统网络扩展性好,网络分三层,为乙太网、楼层网、局域网,每条局域网可连接32台单元控制器UC或DPU、TEC,楼层网最多连接64台模块化控制器MBC或MEC、RBC、FLNC等,每台MBC可接3条局域网,网络通讯速率300bps~115.2kbps;

第四,全部的执行器均带手动开启装置,更好保证了系统可靠性;

第五,抗干扰性能好,可以有效地隔离工厂环境各种设备的电气干扰。

软件是自控系统的灵魂,“S600顶峰”系统中的控制器正是由于安装了优化开发的系统软件,才成为智能化的控制器。系统软件是固化在控制器EPROM芯片中的程序,它完成控制器开机自检、A/D数据采集、与上下级网络节点通讯、与外围设备通讯以及解释执行EEPROM应用程序并进行D/A输出控制。应用软件是用户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用PPCL语言(一种专用BASIC语言)编制的程序,编写工作可在图形工作站或笔记本电脑上完成,下载到控制器的EEPROM中由系统软件解释执行,编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图形工作站上运行的是一套专为S600系统开发的图形化工业控制组态软件包,运行环境为Windows98、Win-dowsNT,提供了一系列组态工具用于系统二次开发,包括有控制点数据库编辑、背景图形绘制、动态图形绘制、PPCL语言编辑、操作员管理、各种报表生成及乙太网通讯等。软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以与多种Windows应用软件,如Excel、Acad、3Dmax等协同工作。

3 工程实例

银燕电脑公司在国内外数十项大小工程中使用了“S600顶峰”系统及其前身S600系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印刷行业、纺织行业、制药行业、航空航天领域和民用领域都有成功的应用,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工程、重点企业、有国际影响的工程。这里介绍一个典型工程项目——西安西罗航空部件有限公司空调自控工程,就其中的技术实施细节作一些总结,特别是在控制精度和节省能源方面的经验。

3.1 工程概述

西安西罗航空部件有限公司是英国劳斯莱斯(Rolls-Royce)公司同西安飞机发动机集团公司合资生产航空发动机叶片的企业。它采用的水基涂料模壳成型技术是目前国际上非常先进的生产工艺,国内同类型企业采用的是胺气干燥法模壳成型技术,使用的涂料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胺气对工人和环境都有毒害和污染。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并且签定了孟特利尔国际环保公约,将在未来3到5年禁止使用这种工艺,所以西罗公司的水基涂料模壳成型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技术的关键在于涂料在蜡模表面的干燥速度,这决定了最后成型的模壳的强度,要求空调系统在生产的全过程保证车间的相对湿度稳定在设定值±2%(设定值可在40%~60%之间任意设定),为保证蜡模不变形,温度控制精度为±1℃。车间总面积620m2,高7m,如此大面积高精度的空调控制工程在国内还很少见。

3.2 系统方案

该项目的空调系统设计方案由英国Drytech工程公司提供,银燕电脑公司提供自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负责工程施工、调试。下图为项目的核心部分制壳车间空调系统图。空调机组K2—1、K2—2为两台风量为35,000m3/Hr的YORK机组,负责制壳车间的`空调控制,保证15次/小时的换气次数,新风机组的设置是考虑到西安地区的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冬夏季节差异大)而采取的予处理措施,对保证高精度的控制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新风机组设预热段、制冷和加热段,预热段为防霜冻措施,根据新风温湿度传感器数值进行调整,确保冬季防冻。制冷和加热段保证送风温度控制在设定值±3℃。压差开关用于检测过滤段的堵塞情况。空调机组设制冷、加热和加湿段,其中加湿段没有采用常用的蒸汽加湿方法,主要考虑蒸汽压力不稳对湿度控制不利,选用的是美国进口的VLD可控硅电热蒸汽加湿器,蒸汽量平稳且易于控制。送风风速传感器的设置是为了确保送风的连续可靠即稳定的换气次数,如果风速降低,就意味着风机故障、过滤器堵塞、风门失控等原因,应及时处理。针对控制对象连续高精度的要求,为空调系统配备了充足稳定的能源供给。在辅助厂房除3台常规大容量YORK冷冻机组外,为高精度空调机组配备了1台意大利克莱门特风冷冷冻机组(用于冬季供冷)和4台英国HE—200型燃气热水锅炉(用于常年供热)。系统图形工作站选用台湾ADVANTECH研华工业控制PC机,PENTIUM166主板,32M RAM,32X光驱,20英寸显示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98,运行IN-SIGHT2.7软件。配备UPS不间断电源和宽行报表打印机。选用了4种现场控制器:

FLNC楼层网络控制器不带输入/输出点,主要用于将LAN网设备连接至PMD楼层网,可编程。

MBC模块化楼宇控制器带多种输入/输出模块,可以连接LAN网设备,可编程。

UC单元控制器板式结构,可插1或2块I/O板,每块板点数为:3DI,4AI,3AO,2DO。可带显示屏、键盘,可编程。

DPU数字点单元控制器带12DI,12DO,用作MBC的数字点扩充,不可编程。

3.3 控制方案

制壳车间的运行特点是模壳在生产过程和干燥过程中散发大量的水分,空调系统要将这部分湿度除掉,由制冷段的表冷器将水分凝结出来,再由加热段升温,即可保证温度和相对湿度,这就是为什么要常年保证冷热源的供给。同时还不能让湿度偏低,以便控制干燥速度,保证模壳强度。由于生产的不同阶段散湿量亦不相同,对于空调机组来讲是一种变化的负荷,不能采用常用的定露点控制方案。Drytech公司的方案是以回风温湿度的变化对冷、热阀和加湿器做PID调节,中方技术人员分析这种方案有两点问题:

①冷阀的调整对温度和相对湿度都产生影响,以回风温湿度为参照控冷阀会有“一仆二主”的矛盾,难免顾此失彼;

②尽管系统换气次数较高,但回风温湿度还是会有一定的滞后,对PID参数的调整不利。经过与英方技术人员充分交流探讨,确定了“露点动态调节”的软件控制方案,即由温湿度设定值计算出理论露点温度,根据回风湿度的高或低在理论露点的基础上向上或向下浮动计算出实际露点值,作为冷水阀的控制依据。这样还克服了露点温度传感器误差影响。经过表冷器的空气的绝对含湿量得到了控制,然后经加热段将空气温度提升至设定值,则相对湿度也不会超出精度范围。在车间湿度偏低时则由加湿器补充水分。空调机组控制程序的重点是控制精度,辅助厂房能源供给部分的程序设计则突出了节能的要求,当然节能的前提是保证生产。在夏季使用3台大冷冻机组,满足全厂制冷需求,冬季和过渡季节冷水供应由风冷机组负担,主要满足高精度车间的使用,体现了节能的思想。季节交替时由操作员发出指令,程序控制水泵和蝶阀进行机组切换。夏季3台大机组的工作也由程序进行控制,按实际负荷的状况决定机组工作台数,计算的依据有二,一是总进水和总出水温差,二是空调机组冷水阀的开度。若冷水阀开度大于80%,表明冷量不足,程序自动按顺序启动冷却塔、冷却泵、机组进水蝶阀、冷冻泵、冷冻机组;当冷水阀开度低于10%,则按相反顺序关闭机组序列。程序按机组累计工作时间确定下一次开启哪个机组序列,保证劳逸结合。另外每台机组自己也能根据负载大小调整出力,三方面结合起来,使系统达到了最佳节能效果。

3.4 系统特色

软件的设计充分发挥了INSIGHT软件包的开放性,将3D图形设计技术融入系统界面,给用户提供了接近实景的操作环境,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易用性,这充分表明了S600系统的技术先进性。系

统于1999年8月和12月通过了夏季和冬季验收,验收时控制精度超过设计指标,达到温度±0.5℃、湿度±1%。英方对工程的评价是:“该系统优于劳斯莱斯公司目前所有同类型系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浅谈价值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

知识工程在CAD中的应用

系统思想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

HU绩效考核系统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无线数据采集在环境监控系统中应用

土工膜在渠道防渗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不同隐格式法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

浅谈GPS在管线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自荐信

一体化氧化沟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

浅谈时钟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浅谈时钟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