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乘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时间:2023-10-25 03:56:14 作者:aaomao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aaoma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一个数乘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个数乘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一个数乘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课题:一个数乘分数 第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生活实际、自主探索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

复习分数乖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应用分数乘法的知识解答,联系现实的数量关系体会这些算式的具体含义,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结论,发展了乘法的意义。巩固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法。 并延伸至后续解决其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中去

三、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3、做

4、练习八第6-9题。

通过练习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

通过列式计算,认识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的倍数一样,都可以用乘法计算。

反思重建

篇2:分数乘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课题:分数乘分数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猜想验证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通过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创设情境

二、组织探究

1、说数量关系

今年收获的苹果比去年多1/5

甲修的米数比乙少2/7,甲是乙的几分之几?

3米的5/9是多少?

2、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教学例4 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对有关分数数量关系的理解

通过例4 的学习,主要让学生头脑中建立关于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

教学例5

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 ,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根据例4中建立的初步猜想,算出算式的积,再通过操作来验证猜想,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了猜想的合理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试一试

通过试一试,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到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 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46的试一试

2、练习

完成P46的练一练

(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

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明确:(1)整数

可以看作分母

是1的分数,所

以分数与分数

相乘的计算方

法也适用于分

数和整数相乘

1、做练习九的第1题

2、做练习九的第3题

3、做练习九的第4题

4、做练习九的第5题

通过练习巩固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五、全课小结

七、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

获?还有什么疑惑?

练习九的第2、5题

反思重建

篇3:分数乘整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课题:分数乘整数 第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通过有效练习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创设情境

二、

组织探究

分乘整数的算理数

复习:1、5个12是多少?  怎样列式?(多媒体示题)

2、16 + 26 + 36 =

29 +29  + 29

教学例1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书上

的结语。(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能约分时,先约分再计算)

通过复习连加巩固乘法的意义及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方法及意义

引导学生涂色表示3个3/10米,目的是让学生沟通分数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为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知识结构上的铺垫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乘法算式与连加法算式的联系理解分数乖整数的算理和归纳出分数乖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

练习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

www.xkb1.com

练习八第3-5题

通过练习明确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进一步巩固

分数乖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

反思重建

篇4:分数连乘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课题:分数连乘 第5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有效练习学会计算分数的连乘,知道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

二、新课教学

复习分数乖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例6在以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整理解题思路时出现了分步与综合两种法。 其中在综合算式里要重点研究分数连乘的算法。要明确两个关键点:一是各个乘数的分子连乘的得数是积的分子,各个乘数的分母连乘的得数是积的分母。二是要尽量先约分,再相乘。就是说,要把分子、分母之间能够进行的约分都完成以后,相乘就简单了。充分地约分需要有个过程,学生可能

会不大适应。学生有计算结果应是最简分数的认识,能够理解计算过程中要尽可能地约分。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1、列式计算。

①37 与23 的积的21倍是多少?

②一个数是32 的19 ,这个数的45 是多少?

2、长方体的长是56 米,宽是25 米,高是38 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3、练习九、7

通过练习巩固分数连乖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连乘怎样算比较简便?

五、作业:练习第6  8  9

反思重建

篇5:一个数乘分数(2)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数学       课程教案

年级:  六    主备者:  蒋天锋     备课时间:2010-9-19

周次 5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3

授课课题 一个数乘分数(2)

教学基本

内容 第39-40页的例2,以及相应的 “练一练”,练习八的6-11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完善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正确计算相关分数乘法式题的能力。

2. 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观察、比较

学法指导 观察、比较、练习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第39-40页的例2

一、教学例2

1.出示例2及图

引导学生看图描述题中两个分数的具体含义。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⑴:红花有多少朵?

①通过前面的铺垫估计学生能很快列式10÷2=5(朵);

②教师说明:像这样求10朵的12 是多少的问题,还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列式10×12 =    ( )

得出结论并板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问题⑵:绿花有多少朵?

师:你能用求红花朵数的方法,求出绿花的朵数吗?

教学环节设计 二、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2题,

2、练习八第6题

通过练习,引导学会体会分数乘法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的内在联系。

3.完成练习八第7、第8题

引导学生体会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在生活的运用。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引导学生在计算得出结果后,再与估计的结果进行比较,检验估计的准确性。

5.完成练习八,第10、第11题

通过两题的练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的几倍一样,都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板书

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数学       课程教案

年级:  六     主备者:  蒋天锋    备课时间:2010-9-19

周次 5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4

授课课题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3)

教学基本

内容 第41页的例3、“试一 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2-17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拓展读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分析题中单位“1”的量,会说出题中分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

及手段 分析推理

学法指导 分析推理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第41页的例3

一、组织探究

1、教学例3

出示题目:黄花有50朵,红花比黄花多110 ,

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思考: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

图中的哪个部分?它是那种花朵数的110 ?

也就是多少朵的110 ?

追问:50朵的110 是什么?指出:“红花比黄花多110 ”,是把黄花朵数看作单位“1”,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50朵的110 。

指名列式板书:50×110

问:列式时是怎样想的?

教学环节设计 2、教学“试一试”。

出示:绿花比黄花少25 ,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追问:绿花比黄花少25 这个条件中,要把哪个数量

看作单位“1”?要求“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就是求多少朵的25 ?

反思:你认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

时,关键是什么?

指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弄清

这个分数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有把哪

个量看作单位“1”的。

3、做“练一练”第1题

对有困难的学生,提示他们先按要求画一画Δ,再完成填空。

4、做“练一练”第2题

要求说出思考过程,突出“小力比小军多的张数是小军邮票张数的27 ,也就是28张的27 ”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八第12题

学生计算填空,组织观察每组题目及结果交流:每组三个分数的大小有什么特点?一个数与比1小的分数相乘,所得的结果比原数大还是小?一个数与比1大的分数相乘呢?

教学

环节

设计

2、做练习八第13题

启发学生在第12题的基础上进行

3、做练习八第14题

先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再把数量关系写完整

4、做练习八第15、16题

独立解答,交流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5、做练习八第17题

学生解答后问:这两道题为什么都用乘法计

算?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掌握了什么本领?

作业

板书

设计

“红花比黄花多110 ”,是把黄花朵数看作单位“1”,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50朵的110 。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篇6:分数除以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一)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数学       课程教案

年级:  六    主备者:  蒋天锋     备课时间:2017-10-14

周次 7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3

授课课题 分数除以分数

教学基本

内容 P58例4和练习十一T9-14。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式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迁移、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分数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迁移、概括的能力。

学法指导 迁移、概括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例4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23 ÷2   14 ÷4   512 ÷10   310 ÷6

9÷ 310  4÷ 45  2÷ 314    1÷ 32

2、揭示课题: 分数除以分数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4

提问:这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  =)

2.引导探索:分数除以整数怎么算呢?

(1)请大家画图探索一下  得多少?

(2)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

(3)讨论:分数除以整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呢?

板书:

请大家计算一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一样?

教学环节设计 得数相同,你能猜想到什么?

板书: =

3、验证猜想

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再长方形中涂色表示 ,看看 里有几个 ,有几个 ,再计算。

=

你发现了什么?

4、概括方法

联系前面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你能说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作业

板书

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数学       课程教案

年级:  六     主备者:  蒋天锋    备课时间:2017-10-14

周次 7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4

授课课题 除法简单应用题(一)

教学基本

内容

P62例5和练习十二T1-3。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法指导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例5

一、导入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 。

提问: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 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2、揭示课题: 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5

提问: 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环节设计 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用除法计算,教师可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3、引导检验: =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

(1)出示题目

(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完成练习十二T1。

3、小结解题策略。

作业

板书

设计

大瓶的果汁* =小瓶的果汁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篇7:分数与整数相乘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分数与整数相乘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材38页的例1,39页的练一练,43页练习八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 联系整数和小数乘法的意义,在具体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并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算法。

2.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欲。

1.计算:

+  =     + +  =

学生口答,并说说计算过程。

2.问:还记得下面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板书:

5×4

0.8 ×6

学生口答。

激发求知欲,问:上面两个算式分别是什么数乘什么数?分数有乘法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 探究新课

1.感悟意义。

(1)课件出示:做一朵绸花用 米绸带。

问: 米怎么画图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1米

(2)出示: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问:你能在图中接着涂出3朵绸花的长度吗?

学生独立在课本上涂色,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涂完后,教师课件演示,学生跟着说出每一步演示的结果和表示的意义。

米            米          米

1米

(3)演示后问:请同学们观察图形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板书:

×3

比较两个算式,追问:你知道  ×3表示什么意思了吗?

3.探索算法。

(1)猜想: ×3 的积应该是多少?为什么等于 ?你能运用连加算式的结果和分数的意义互相交流一下为什么是 吗?

观察,思考,交流,汇报。(给足时间)。

(2)汇报后,进一步追问:你觉得 ×3应该怎样算?

学生再次思考,交流,汇报,板书。

4.解决例题2

(1)课件出示 :小华做5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问:还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做5朵绸花所用的绸带吗?不够涂还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

可以怎样列式?表示什么意思?

(2)激情:你能利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独立列式解答这题吗?指名板演。

(3)结合学生板演,强调书写格式和约分过程。(也可以课件演示。)

三.  练习

1.独立做“练一练”第一题.边涂边思考:在涂色的过程中,分数的什么在变化,什么不变?指名回答后,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分子变,分母不变的过程。

2.小结。

今天学习的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分数与整数相乘。都可以表示什么意思?与整数乘整数和小数乘整数相同吗?会计算了吗?下面一起来做几题。

3.做“练一练”第二题。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五..错题医院:下列计算正确吗?不对的请改正过来。

1                   1    1

2

六..生活与运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吗?

学生思考片刻,教师举例:其实,在我们的课堂里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只要用心观察就会有所发现。请学生同桌一组起立,依次站起4组。问:你发现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式吗?怎样列式?

问:一节课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小时?那么一天六节课一共是多少小时?课件演示。

七.延伸。

分数除了与整数相乘,还会与什么数相乘?(分数与分数。)这是我们后面要学习的知识,你能像今天这样利用图形提前画一画想一想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吗?

篇8:分数乘法的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课题:分数乘法的练习第6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有效练习提高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能够正确的计算分数乘法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正确的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回忆。

复习分数乖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二、

三、重点练习。

1、练习九  10

2、练习九  11

3、练习九  12

独立完成后订正。

4、练习九  13

独立完成后订正。

引导学生复习高级单位数化成低级单位数的方法之后。

通过练习明确一个数与比1小的数相乘,积小于原数。

一个数与比1大的数相乘,积大于原数

四、小结全课。

反思重建

篇9: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数学      课程教案

6年级:         主备者: 马国霖        备课时间:2017-10-26

周次 8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1

授课课题 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

教学基本

内容 P63例6和练习十二T9-12。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景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式题。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学法指导

本课要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认真解题、自觉检验等习惯,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揭示课题)

二、新知教学

1、出示例6中的三个条件,引导理解题目意思。

(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信息的组合,我们又可以获得什么新的信息?

2、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1)添加要解决的问题:3盒果汁可以倒多少杯?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先想一想,看能不能把结果算出来。

(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先算的是什么?

3、这题如果列综合算式怎么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 ÷ ÷ ,这题是分数连除,怎么算?

讨论: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可以怎么计算?

明确:计算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 ×

2、讨论练习十二第10~11题中的数量关系。

3、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

学生解答后,提问:你是分别根据什么计算出各个洲的面积的?

六、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一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业 练习十二T9-T11

板书设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篇10: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第3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具体情境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进一步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

出示例3中的条形图。

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相关数量之间的关系,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

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组织探究

教学例3 通过对“红花比黄花多1/10”的分数具体含义的理解,明确这个分数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以及单位“1”的几分之几表示哪个数量。这对于帮助学生对有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三、练习

四、总结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巩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句话的意义及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

1、做练习八第14题

2、做练习八第15、16题

3、、做练习八第17题

4、做练习八第11题

5 做练习八第12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怎样?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有关分数数量关系的理解

通过对两组题目及其相应计算结果的观察、比较,初步认数识到一个与。比1大或比1小的分数相乘的规律

五、作业

反思重建

篇11:认识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课题:整理和练习1 第8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练习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通过整理归纳,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的认识。

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回顾与整理

二、练习与应用。

三、总结全课。

1、练习与应用

2、练习与应用

单位的换算。

3、练习与应用  一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1/4*5

6/5*5/4

4、练习与应用

通过回顾,梳理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是用乘法来计算;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并能说出有关分数的数量关系;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连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能在实际问题中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计算问题

反思重建

篇12:一个数乘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2010至2011上学期)

六年 级        数学学科                           教 师:高春枝

学习

内容

学习

标 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重难

点及

突破

措施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课前

准备

导学案设计 个性化设计

案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        ×        ×

2.自学例3、例4,思考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方法。

流 1.学习例3

小组合作完成

(1)弄清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 ,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式:____

(2)动手操作,把一张纸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 ,第二步再涂出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 的 ,由此得出 × 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 × =__,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 =__。

(4)思考:  小时粉刷多少呢?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2.练习:练习二第5题

3.根据刚才的学习,小组讨论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方法是什么。

4.学习例4

小组合作完成

(1)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____。

(2)先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3)独立解答“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弄清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

5、巩固练习:

(1)P11“做一做”(注意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

(2)练习三第6、9题

馈  一、填空:

1、20× 表示的意义是(                                     )。

×14表示的意义是(                                      )。

× 表示的意义是(                                     )。

2、一个数和分数相乘,可以表示(                             )。

二、计算:

15×               ×56                   ×                  ×                   ×                               ×

的 是多少?       吨的 是多少吨?       时的 是多少时?

三、解决问题:

1、一张纸的面积是 平方米,它的 有多少平方米?

2、一台磨面机,每小时磨面粉 吨, 小时磨面粉多少吨? 小时磨面粉多少吨?

展  作业:练习三第3、7、8、10题

审核人:

篇13: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数学       课程教案

年级:  六    主备者:  蒋天锋     备课时间:2017-10-14

周次 7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1

授课课题 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基本

内容 P55-56例1和练习十一T1-4。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理解“把一个分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算理。

2、使学生经历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理解、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分数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增强数感,发展数学思考。

学法指导 探索、理解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例1

一、引入新课

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分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分数除以整数。

二、展开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

(2)提问:量杯里有 45 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怎样列式?为什

么?(板书 45 ÷2=)

(4)提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

当学生在阐述第一种思路时教师可以配合着画图进行说明。

教师提问:谁能再说一说, 45 除以2为什么可以用45 ×12  来计算? 12 是2的什么数?(倒数)

2、教学“试一试”。

(1)提问:如果45 升果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怎样列式?(板书:45 ÷3)

(2)45 ÷3怎么计算呢?能不能直接用分子除以整数算出得数?为什么?可以怎么算?

3.总结方法。

提问:你觉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么算?怎样算比较方便?

教学环节设计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练习后问:分数除以整数,可以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用这个分数与谁相乘?

3、做“练一练”第3题。

各自练习后,指名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4、做练习十一第2题。

提问:每组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四、小结

作业

板书

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可以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数学       课程教案

年级:  六    主备者:  蒋天锋    备课时间:2017-10-14

周次 7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2

授课课题 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基本

内容

P56-57例2、例3和练习十一T5-8。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进行应用。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学生经历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分数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类推能力,增强数感,发展数学思考。

学法指导 分析、比较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例2、例3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38 ÷3        45  ÷4

95 ÷6        413 ÷2

2、揭题:整数除以分数。

二、教学新知

1、提问:幼儿园李老师把4个同样大小的橙子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怎么列式计算?

教学

环节

设计

追问:为什么用4÷2?

继续提问:如果每人吃1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2、出示第(2)题。

问:解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也是用除法计算?

出示挂图,请根据图的意思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4÷ ?

把4个橙子每 个分成一份,可分成几份?4÷ 是几?

板书:4÷ =4×2

看到这个等式,你能想到什么?

3、出示第(3)题。

(1)提问:你能在图中分一分,再想出计算结果吗?

(2)出示:4÷ =4×(   )

4÷ =4×(   )

提问:从这两个式子中,你又想到了什么?

1、出示例3

2、教师要求学生请根据每 米剪一段,在图上分一分,看看结果是多少。

3、想一想:4÷ 可以怎么算,为什么?

板书:4÷ =4× =6

4、归纳和总结:想一想,整数除以分数可以怎么算?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作业

板书

设计

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后,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篇14: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周次 9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5

授课课题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基本

内容 第8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5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本课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利用推移、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尝试、观察发现规律。

学法指导

尝试与教师一同解决问题,积极思考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www.xkb1.com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例题图。提问:要求“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5 ×18+35 ×18      (25 +35 )×18

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2、提问:这两道式题的计算结果相等吗?运算顺序呢?第一道算式先算什么?第二道算式呢?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交流、订

正。

三、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引导: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例1的两种解法。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业 1、做练习十第1题。

让学生按要求直接写出得数,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选择一两题要求说说运算顺序。

3、做练习十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每道题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4、做练习十第4、5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板书设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篇15:圆柱的体积(一)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第一课时  圆柱的体积(一)  总第1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5、26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七的1、2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深入地引导学生去了解圆柱,让学生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和归纳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理解“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圆柱体模具。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检测

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

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R=1厘米求Sd=4分米求Sc=6.28米求S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什么公式来表示?

圆柱 底面积/平方米 高/米 体积/立方米

0.6 1.2

0.25 3

合作探究

你们是怎么知道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的呢?生答预习得知。

课本上是怎么把圆柱体和长方体联系在一起的呢?

生答,同时师相机用课件展示圆柱体和长方体相互转化的画面。

用切拼法把圆柱体切成16等份、32等份、64等份,由此得出结论:

○1等份越多,拼成的物体越接近于长方体。

○2长方体与圆柱体等底等高。

○3长方体体积=圆柱体体积

○4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根据刚才的结论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20平方厘米,高是1.5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生独立完成后,师有选择的找几位学生

的作业进行投影展示,全班交流评价。

○2一个圆柱形状的零件,底面半径5厘米,高8厘米,这

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引导学生读题,思考。指名说出自己想的过程。生独立解

答,展示、交流、评价。

当堂达标检测

1、“练一练”第1题。

2、练习七第2题。

3、“练一练”第2题。

教学反思:

篇16:圆锥的体积(一)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第七课时  圆锥的体积(一)  总第18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9~30页圆锥的体积计算、例1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教学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等;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的教具。

预习作业:

1、预习课本第29~30页例5,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

2、在课本上完成第30页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过程:

一、预习效果检测

1、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2、圆锥的体积公式是();

3、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120平方分米,它的高是7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分方米?

4、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6厘米,它的高是8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分厘米?

二、合作探究

1.通过预习检测可以看出同学们基本掌握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你们是怎样知道的呢?这节课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圆锥的体积。

2.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第29页)

让学生猜想:自己手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能猜想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将学生分成5组,合作学习)

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1/3。还有小组的同学把圆柱里装满黄沙倒进圆锥,正好三次倒光,你们又发现什么规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有怎样的关系呢?(让学生操作)

(5)圆锥和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1/3。

(6)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1/3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用字母表示:V=Sh×1/3

3、归纳总结:要求圆锥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1/3?

4、综合运用。

独立完成“试一试”。

(1)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

(2)批改讲评。练习时要注意哪些什么问题。

2)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讨论得出要先根据已知条件算出圆锥的底面积,再利用公式求出圆锥的体积强调要乘以1/3。

3)做“练一练”第2题。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

4)分别做练习八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集体评讲。

5、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

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你还有哪些困惑?

三、当堂达标检测

1、《补充习题》相关练习;2、反馈纠正。

3、部分同学订正预习检测的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

篇17:与练习(一)/与练习(二)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周次 8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2

授课课题 整理与练习(一)

教学基本

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66的整理与练习T1-7。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体验自己的学习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3、通过练习,提高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本课让学生经历知识梳理的过程,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增强数感,发展数学思考。

学法指导

观察思考并讨论练习。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回顾与整理

1、回顾: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

(1)怎样计算分数除法?

(2)列方程解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整理与练习T1

(1)学生先在书上完成,完成后校对。

(2)将做错的展示在黑板上,讨论做错的原因。

(3)让学生说一说,做分数除法要注意些什么?

2、完成整理与练习T2

(1)分组练习,并指名板演。

(2)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典型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因。

三、提高练习

1、对比练习

(1)出示第4题

(2)比一比,这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别怎样解答?

2、分析数量关系

(1)分别画出第5、6、7三题的关键句,并相互说一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

(2)第5题可以怎么解答?第6题呢?

(3)第7题可以先求什么?还可以先求什么?

业 整理与练习T5-7

板书设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周次 8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3

授课课题 整理与练习(二)

教学基本

内容 第十一册P58例4和练习十一T9-14。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或通过画线段图进一步探索、体会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创造性。

2、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反思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本课让学生经历知识梳理的过程,培养分析、比较、评价、反思等能力,增强数感,发展数学思考。

学法指导

学生仔细审题并积极解答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完成书本练习的内容。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探索与实践

1、提问: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什么?

你能举个这样的例子吗?

2、探索: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3、实践:分析讨论第9题。

(1)出示第9题

(2)讨论:怎么判断他们各买的是什么水果呢?

①能算出各人各买了多少千克水果吗?

②每人买水果都用的多少元钱?

能算出所买水果的单价吗?

③根据算出的单价,能判断出各人买的是什么水果吗?

4、小结。

二、评价与反思

1、在学习分数除法这个单元的知识时,你--

(1)能积极探索计算方法,并和同学交流吗?

(2)能正确计算吗?

(3)能联系学过的知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4)能正确、有条理地说明解题的思考过程吗?

2、你认为自己在上面的这几个方面中,哪些方面比较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努力?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业 写一份本单元的反思小结

板书设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篇18: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课题:整理和练习2 第9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整理培养认真观察、思考的能力。(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通过整理养及时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基本练习。

课题:整理和练习1 第8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练习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通过整理归纳,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的认识。

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回顾与整理

二、练习与应用。

三、总结全课。

1、练习与应用

2、练习与应用

单位的换算。

3、练习与应用  一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1/4*5

6/5*5/4

4、练习与应用

通过回顾,梳理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是用乘法来计算;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并能说出有关分数的数量关系;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连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能在实际问题中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计算问题

反思重建

二、评价与反思

通过基本练习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反思重建

分数乘整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

包装箱的设计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比例尺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圆锥的体积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百分数的应用与练习(一)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旅游费用的预算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统计与概率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学与问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

一个数乘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精选1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一个数乘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