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时间:2022-12-01 01:28:51 作者:流沙包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流沙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复习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复习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复习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谈话导入:我们今天再来上一堂复习课。

二、综合练习

1、第7题

出示第7题的图,仔细观察,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2、第8题

出示第8题的图,观察,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指名说说)

3、第9题:(出示情境图)

(1)先说题意:(一(1)班浇了20棵花,还剩15棵没有浇,一(1)班一共浇了多少棵花?)(一(2)班一共有27棵花,还有3棵没有浇,一(2)班已经浇了多少棵花?)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两个问题的算法不同?

4、第10题:

从图和表格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一说。

题目要我们求什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答?

5、第11题:

出示第11题的图,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怎么解决?

6、第12题:

(1)出示第12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提问:求什么?有几个问题?是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第13题

(1)出示第13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提问: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一起解答。)

三、布置课堂作业

(编制者  蒋凤娟)

教学后记:

篇2:期末复习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02页的第8~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掌握估算方法。

3、通过富有童趣的情境练习,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数学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复习口算。

1、完成"期末复习"第8、9题。

(1)学生独立口算。

(2)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

①竖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三道题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横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两道题在口算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4)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从十位算起;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从个位算起。

2、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

(1)教师说明题意“不计算,你能说出哪几道题的得数比50小,哪几题的得数比50大”。

(2)学生独立估计,集体交流说说估计时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比能很快地看出来?

3、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集体交流

4、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集体交流

5、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然后交流:先说一说题意,

(1)原来有足球35个,借出20个,还剩多少个?

(2)跳绳借出36根后还剩4根,跳绳原来有多少根?

(3)毽子有50个,借出一些后还剩8个,借出了多少个?

三、复习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怎样口算?

(编制者  曹静洁)

教学后记:

篇3:第十一课时: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十五周     星期四   第二节    2003--.05-29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90页复习1~6。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1~6的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小朋友能熟练地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还要能用这些口诀很快地进行乘法口算。

二、复习。

1、复习1。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这是我们学过的1~6的乘法口诀,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口诀吗?(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2)学生对照口诀放大表,横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横着看,口诀的排列与我们学习时的顺序一样,第1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2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3行是3的乘法口诀,……一行一行排到6的乘法口诀。

请小朋友一行一行背一遍。

(3)竖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竖着看,每一行中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也就1个几1行、2个几1行……这样排列的。例如第一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第二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

请小朋友竖着一行一行背一遍。

(4)拐弯看(要说明先横后竖地读),每一组口诀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拐弯看,先横后竖,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与2有关的口诀,也就是2和1、2和2、2和3……相乘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都是与3有关的口诀,也就是3和1、3和2、3和3、3和4……相乘的口诀。

请小朋友齐着拐弯试背一遍

(5)师生共同对口令。

2、复习2。

同桌两人合作学习乘法,一名同学出示口诀卡片,另一同学口答两道乘法算式与结果。

3、复习3。

竞赛的形式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比谁先过河;比两次,使每个同学都能练习到两组题。

4、复习4。

20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做好统计。

5、复习5。

在写出得数的算式里填写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讲讲是怎样想的?

6、复习6。

填方框里的乘树,由于只学到6的乘法口诀,所以方框里暂时填1~6个数,要求学生说出所填乘数,所得的积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第一题可按横着背的6的口诀的顺序想,后面两小题可以按拐弯背的顺序想。)

7、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老师要求小朋友们能熟练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而且要很快说出算式和得数。

三、作业: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五二十     ()六十八     ()四十二    二()得八

四()十六     五()三十      三五(   )   四六(   )

2、把得数相等的式子来连起来。

6×3       4×3         2×2        2×5

2×3       3×6         5×2        6×2

2×6       1×6         3×4        1×4

3、在○里填上“+”、“-”、“×”、“÷”。

1○1=2     2○2=0      3○3=9

1○1=1     2○2=4      3○3=6

四、教学后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兴趣。

篇4:第二课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七周     星期一   第二节    2003--.03--31

教学内容:教材43-4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 图形、拼图形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世课我们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圆,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理面图形。

二、新授

1、认识三角形

(1) 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张纸是什么开头你能把一张正方形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板书:三角形

(2) 出示教材第43页第二组图,教师介绍:下面是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三角形面的物体。)

出示教材40页积木拼搭,认出有三角形面的积木,指一指哪个面是三角形的?

2、平行四边形

(1) 拼一拼。

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吗?

板书:平行四边形

(2) 出示教材44页例题说明:下面都是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你能从这引起物体上找到平行四边形吗?并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

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平行四边形面的物体?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至第五题。(分小组比赛)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布置

六、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篇5:第十二课时:复习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六周     星期一   第三节    2003--.03--24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复习6~10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复习课.(复习2)

二.综合练习。

1.复习题6。

1)出示第6题表格,仔细观察表格说说括号里的数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2)学生填表,集体交流。

2.复习题7.

1)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不计算来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的?

3.复习题8。

1)出示第8题图,老师说明:“今天做了多少?”不是题目的问题,而是引出“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的对话.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求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

2)_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口答。

4.复习题9。

1)出示第9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求什么?是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的?

3)学生集体回答.

5.复习题10.

1) 出示第10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问题?

2) 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集体算出结果,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验>>复习(2)

四.教学后记: 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高.

篇6:第十一课时:复习1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五周     星期五   第三节    2003--.03--21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页复习1~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计算练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口报结果。

2.复习题1。

1)直接写得数,集体订正。

2)比-比上下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同的地方?

3.复习题2。

1) 老师先说明题意,先把两叶片上的数相加说出和,再相减算出差。

2)同桌同学相互练习,集体交流。

4.复习题3。

9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做好后要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应用题练习。

1.复习题4。

1)出示第4题,说说题意。(一个班有学生45人,另一班有学生40人,有80个桔子,分给他们两个班每人一个,够不够?)

2)同桌同学讨论一下你怎么想?集体交流。

(先口算出一共有85人,再比较80与85的大小)集体口答。(不够)

2.复习题5。

1)出示第5题,说说题意。(一(1)班浇了20棵花,还剩15棵没有浇,一(1)班一共要浇多少棵花?)(一(2)班一共有27棵花,还有3棵没有浇。一(2)班已经浇了多少棵花?)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两个问题的算法不同?

3)集体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复习(1)。

四.教学后记: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学习氛围不好.

篇7:第十二课时:复习(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十五周     星期五   第三节    2003--.05-30

教学内容: 教材90~91页复习7~11。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2、口答。

4个5是多少?      4的5倍是多少?

二、复习应用题。

1、复习7。

(1)出示第7题,指名说图意。

(2)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2、复习8。

(1)出示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指名口答:求一共有多少间,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求一共有多少个花坛,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

3、复习9。

(1)出示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时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

(3)25块蛋糕,发给每人一块,够不够?为什么?

(4)学生集体口答。

(5)小结:复习8、9两题都是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

4、复习10。

(1)出示第10题,指名读题,说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鸭子和乌龟各有多少只是什么意思?

(2)鸭子的只数是兔子的2倍和乌龟的只数是兔子的4倍分别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4)集体订正:口答,说说求鸭子和乌龟各有多少只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5)小结:如果一道应用题里,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可以想是几个几,用除法算。

5、复习11。

你想给哪一种车装轮子?装几辆?算算一共要用多少个轮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学生可以任选一种车,自己确定装的辆数,然后列式计算,这道题可以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互相合作,互相评价。

6、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乘法应用题,如果一道应用题中,要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都要用乘法计算。

三、作业:

1、同学们做操,每行站6人,5行站多少人?

2、同学们做操,一行站6人,另一行站了5个人,两行站了多少人?

3、同学们做操,第一行站了6人,第二行站的人数手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站了多少人?

4、花圃里有4棵玫瑰花,月季花的棵数是玫瑰花的2倍,杜鹃花的棵数是玫瑰花的6倍,哪一种花的棵数多,为什么?月季花和杜鹃花各有多少棵?

四、教学后记:学生认字少,学习应用题有点困难。

篇8:第二课时:练习六[1]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八周     星期一  第二节    2003--.04-07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六第1~5。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算:

2+89=                53+7=                 64+9=

57+4=                6+29=                 73+8=

29+7=               92+8=                   54+20=

集体口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板书课题:练习六(1)]

二、 练习。

1. 练习六1。

独立口算,集体订正时提问。

每一组的第1题与第2、第3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第一题是不进位加法,第2题是进位加法,因此十位上的数比原来多1。)

2. 练习六2。

老师可以将第2题做成道具,改动要加上的一位数,让学生多练几次,掌握计算方法。

3. 练习六3。

(1) 出示第3题,老师说明题意: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得数,并把它圈起来。

(2)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圈的是哪个数?另一个得数错在哪里?今后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4. 练习六4。

(1) 出示第4题,指名说图意,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各原来有37张光盘,再放3张就满了,求一共可以放多少张光盘?)

(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5. 练习六5。

先计算后比较。

(1) 先找出哪几道题进位加,哪几题不是?

(2) 每一组的上下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主和不同的地方?

(3) 24+3与24+8为什么一题得二十几,另一题和三十几?

老师小结:在计算加法,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十位上的数要加在十位上,个位上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一、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练习六(1)。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算一算。

(一)45+3=                3+52=                6+40=

45+5=                8+52=                6+44=

45+8=                9+52=                6+49=

(二)49+3=                52+6=                4+68=

49+30=               52+9=                4+66=

二、在正确的得数上打“√”。

54+9  (63  53  73)      8+63  (71  61  72)

95+5  (99  90  100)     75+9  (84  74  85)

三、直接写出得数。

2+89=             55+5=             92+8=

57+40=            6+29=             64+9=

29+7=             30+70=             75+20=

教学后记:学生忘了进位,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篇9:第二课时:认识乘法(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十周     星期二  第二节    2003--.04-22

教学目的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具(8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一共有(  )个3。

加法算式:(   )+(   )+(   )+(    )=(   )

乘法算式:(   )× (   )=(   )或(   ) ×(   )=(   )

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5×4=20       6×2=12      3×8=24

3、导入新课:

上面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习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乘法。(板书课题:认识乘法(2))

二、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

(2)提问:有几条金鱼?每缸有多少条?

求一共有多少条,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独立填书,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6

(1) 出示第6题图,自己先说说图意。

(2) 提问:图中有几只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 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7

(1) 独立完成第7题的两道题。

(2) 集体交流指名说说两道题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

(3) 比较一下这两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完成“想想做做”8

(1) 出示第8题的两幅图。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求几个几相加?

(2) 学生独立完成第8题,集体交流。

5、分小组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和周围事物,说出一些可用乘法计算的问题,集体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9

(1) 你会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改写。

(2) 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改写?比较一下乘法和加法比哪一种比较简便?

(3) 老师小结。

教学后记:课堂气氛好,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现问题

篇10:找规律(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找规律(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找规律

画        想        算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三、练习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

说说:兔子是怎样排列的?

“每3只兔为一组”,“每组中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想想: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18只兔刚好排成“这样的6组”。

算算: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共有6组,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所以灰兔一共有6个1只,1×6=6(只)

白兔一共有6个2只,2×6=12(只)。

1、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

一共有几组?余下几只?

20÷3=6(组)……2(只)

余下的2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1灰2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方法:20÷3=6(组)……2(只)   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灰兔:1×6+1=7(只)

白兔:2×6+1=13(只)

所以20只兔里有13只白兔,7只灰兔。

2、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每4枚棋子一组,每组有3枚黑子,1枚白子。)

26÷4=6(组)……2(枚)  余下的2枚为2枚黑子。

黑子:3×6+2=20(枚)

白子:1×6=6(枚)

3、瓷砖是按照什么规律贴的?

(每2块一组,每组有1块正方形瓷砖和1块长方形瓷砖。)

学生自主交流观察所得

学生交流结果

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小组内讨论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篇11:认识小数(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认识小数(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认真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数位、记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知识过程的能力。

4、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数位顺序表、记数单位及之间关系。

教学难点:记数单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卡片0、0、1、2和小数点

认识小数

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提问:小数分为哪几部分?

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

记数单位是什么?

出示例3:你能举例说说1和0.1的关系吗?

1、引导学生把1和0.1都看成相同单位的数量。

如:1米和0.1米,0.1米是1分米,1米=10分米,也就是1米是10个0.1米,或者说10个0.1米是1米。

1元和0.1元、1分米和0.1分米等。

可不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探索1和0.1的关系?

2、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探索0.1和0.01有什么关系?0.01和0.001呢?

3、小结: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10。整数部分的1和小数部分的0.1之间的进率也是10,同整数一样,小数的记数单位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小数的数位。

4、教学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记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记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

……

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5、提问:

(1)小数部分有一个数位,叫几位小数?

学生自主画图探索

结论:1里面有10个0.1

学生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练习(2)小数部分有4个数位,叫几位小数?

小结: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叫做几位小数。

提问:(1)0.7表示什么?

(2)0.26表示什么?

(3)0.008表示什么?

反复口答练习,增强识记。

结论:一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一位,这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十分之一,十分位的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两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两位,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百分之一,百分位的记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6、把书上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填完后,交流。

提问:

(1)顺序表里整数部分的数位从各位起往什么方向排列,小数部分呢?

(2)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右边第一位呢?

(3)百位和百分位分别是小数点哪边的第几位?

(4)1个千是几个百?10个10是几个百?

(5)0.1是几个0.01?10个0.001是几个0.01?

(6)1里面有几个0.1,10个0.1是多少?

1、练习五第6题。

2、练习五第7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独立完成,订正时注意十二秒九一,联系上下文应该写作12.91秒,不要忘记写单位名称。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3、练习五第9题。

4、练习五第10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时,板演的同学阐明观点。

学生拿出准备的卡片,老师读要求,同学们在课桌上拼摆。

让摆的又快又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小窍门。

回顾所学知识,体会自己的收获

篇12:认识负数(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认识负数(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 导入

二、新授 读一读,分一分。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正数              负数

师: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列出统计图。

月  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盈  亏(元)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

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试一试

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1200元;    八月份:亏损850元;

九月份:盈利2500元;   十月份:盈利4300元;

十一月份:盈利3700元;十二月份:亏损250元;

月   份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盈  亏(元)

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回顾复习

观看统计图

1、2、4、6月盈利

3、5月亏损

根据数据,完成表格

根据表格数据,表达盈亏情况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延伸

四、练习1、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米,到了什么地方?

小华如果向西走2100米,到达公园。

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

师:可以把向西走2100米记作+2100米吗?那么向东走2100米记作什么?

3、试一试:

(1) 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

-5   -2   -1   0   1   2   4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 -2接近2,还是接近0?

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

4、练一练

1、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

2、(1)如果张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李刚向西走52,记作(    )米。

(2)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    )走了(    )米。

练习一 第6题。

某市每个季度的平均气温如下表。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平均气温(℃)-10   15  20   -5

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

练习一 第7题。

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升降机上升8米记作+8米,下降5米记作(   )米。

(2)一幢大楼18层,地面以下有2层。地面以上

小华如果向东走2100米,到达邮局。

-2100米

巩固练习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第3层记作+3层,地面以下第1层记作(   )层,地面以下第2层记作(  )层。

(3)学校举行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抢答题的评分规则是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一题扣10分。如果把加100分记作+100分,那么扣10分应记作(  )分。

练习一  第8题

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处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妈妈于6月10日又存入2000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元;6月25日取出400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元。

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课来交流。

篇13:第二课时: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十七周     星期二   第二节    2003--.06-10

教学内容:

教材99~100期末~复习0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教学准备:

第100页第八题的教具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复习口算。

1、完成期末复习6。

(1)学生独立口算。

(2)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

①竖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三道题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横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两道题在口算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4)老师小结:

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方法不惟一,同学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从十位算起;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从个位算起。

2、完成期末自习7。

(1)教师说明题意“不计算,你能说出哪几道题的得数比50小,哪几题的得数比50大”。

(2)学生独立估计,集体交流说说估计时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比能很快地看出来?(同一组的上下两题也可以比一比)

3、完成期末复习8。

(1)出示第8题的教具图,全班同学集体练几遍。

(2)同桌同不合作,朴互算,相互评。

4、完成期末复习9。

15题口算要求学生在3分钟内完成,做完后请学生自查一遍,养成良好的习惯,集体订正时统计全对人数,了解学生错题情况,及时订正。

5、完成期末复习10。

(1)出示第9题看题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男孩有8张邮票,小女孩有12张邮票,求小女孩比小男孩多多少张?)

(2)学生自己解答第1题,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集体口答。

(3)第2题同桌同学先讨论,再口答,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怎样口算?

四、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学生巩固得好,感兴趣。

篇14:第二课时:认识一元以上的人民币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九周     星期三  第一节    2003--.04-16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6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2.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计算。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面额较大的1元以上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你认识这些人这些人民币吗?自己先说说看,再互相说说。

2)老师介绍一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人民币正面左上角印的是国徽,新版10元、20元、50元、100元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的像,有大写面值与小写面值,人民币是由国家印制的,我们应该爱护它。

3)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一些1元以上面值较大的人民币,现在说一说1元以上的人民币有哪些?

2.完成“想想做做”。

3.完成“想想做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4.填一填。

先指名说一说题意,然后独立做题,集体交流时说说三张人民币的总面额是怎么算的?

5.完成“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要说说怎么想的?(如100里面有2个50,所心1张10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2张50元的人民币。)

6.完成“想想做做”4。

1)先出示第4题第一幅图,买一盏台灯可以臬付钱?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让学生来会一会。先要求会出的钱和所买物品的价钱相同。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会出。再要求会的钱多于的买物品的价钱,她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会出。

2)出示第4题第二幅图,让学生像第1题那样动手付一付。习两样东西可以怎样付钱?

7.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提问:1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2)如果只买2样,可以买哪些东西?

如果买3样呢?够买4样吗?

8.完成“想想做做”6。

1)出示第6题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分别多少元?

2)上面的物品每样买一件,最少要带几张10元的钱?

学生讨论20元钱,买两种不同的物品,你知道可能买了什么?

3)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9.完成“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仔细观察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2)提问:

小男孩付出多少元?他需要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你怎么想的?

小女孩付出多少元?她需要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列式计算,集体交流。

10.完成“想想估做”8。

(1)出示第8题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提问:

小男孩的钱正好买一个足球,你猜猜他最多有几张10元?你是怎么想的?(最多4张10元币)

小女孩买足球付的钱全是10元,你猜猜她付了多少张?你是怎么想的?(应付了5张)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

教学后记:时间安排得好,课堂气氛活跃.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篇15:第三课时:练习五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七周     星期二   第二节    2003--.04--1

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练习五。

教学目的:

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啊,我们将继续研究它们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练习五1

(1) 出示第1题,要求学生沿着图中的虚线折一折,说一说折出了什么图形?

(2) 展开,说一说在折出的图形,哪些是你认识的?

2、练习五2。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叫两次对折?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并说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参与教科书说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3、练习五3。

(1)出示第3题图,说说图中有哪些图形?指指各种图形分别在哪里?

(2)指导学生数图形的个数,要求学生把图形分成左、中、右三部分,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有序地数。

(3)完成统计表,集体交流。

4、练习五4。

(1)要求学生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搭出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说说你是怎样搭的?(2)用8根小棒能搭出什么图形?试一试,让学生先搭,然后相互交流。

5、练习五5。

请学生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想一想怎样才能剪 出两个三角形,三个三角形、四个三角形。

6、练习五6。

(1)出示第6题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是怎样把长方形转化平行四边形。

(2)学生动手按照书中的两幅图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7、练习五7。

(1)用书附页中的图形,照样子拼出书上的三种图形。

(2)试一试,你还能拼出别的图形吗?学生动手拼图,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三、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篇16:第九课时:练习一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二周     星期五     第三节    2003--.02--.2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一6~14题

教学目标:

能熟练地掌握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 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算:

2+ 80=        6+80=      54-50=

39-3=       90-30=     89-9 =

77-70=      60 + 6=      70-50=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练习课,复习一下数的比较大小和口算加.减法.

二.练习.

1.练习一6.

出示图:

提问:

1)一共有多少人去旅游

2)每辆汽车分别有多少座?

3)他们坐哪辆汽车比较适合?为什么选(40座)

2.练习一7

1) 出示第7题.

2) 提问:

a.一年级有多少人?

b.二年级人数和一年级差不多, “差不多”是什么意思?

3) 二年级可能有多少人?学生独立选择答案,交流结果.为什么选“82”人?

3.练习一9

1) 读出题中所给的5个数.

2) 从小到大的顺序是什么意思?

3) 学生独立排列,老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4..练习一10

1) 独立口算,同桌互相检查.

2) 观察每组的四道题,上下两题.左右两题有什么不同.

5.练习一11

独立口算,集体订正.

6.练习一12

出示一小题,老师讲解,其它独立完成.

7.练习一13.14.

1) 了解图意.

2)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3)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交流结果.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课堂气氛好.

篇17:第七课时:练习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五周     星期一    第二节    2003--.03--1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3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能力,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算:

83-20 =          76-50 =         65-30 =

83-3 =           76-5 =          65-3 =

先比一比每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再算一算,每一个同学自选一组说说口算过程.

2.导人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练习课,做一组练习。

(板书:练习三)

二、练习三1。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一比“看谁先到达终点。”老师还应另备几组题供学生游戏计算。

1.练习三2。

9题口算,给学生比较宽裕的时间独立完成,做完要求学生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订正时对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

2.练习三3。  下面每题得数各是几十多?

(1)先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出示第一组题:86-30  和  37-3

让学生讨论一下它们的得数各是几十多?你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三组题,老师巡视,对估算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集体交流估算结果。

(3)估算完之后可让学生计算出这8道题的结果,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练习三4。

(1)出示第4题,提问:图中同学们在做什么?这个班级有多少名学生?还有多少人没有检查?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求已经检查过视力的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回答.

4.练习三5.

1)出示第五题的图,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

2)独立完成书上第五题的填空。

3)说说梨比苹果少4个是怎样看出来的?(要让同桌互相说说,并多请几名学生口述想的过程o)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通过同桌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篇18:第八课时:练习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五周     星期二    第二节    2003--.03--1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4+3=     80+17=      53+20=       4+75=

61+8=     20+52=      20+35=       48+50=

直接说出答案.

2.导入新课.

老师边演示边说明:老师的手里分别抓了一些花片,你知道老师哪只手抓得多一些?多多少?请你想一个办法?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新授.

1.操作:

1) 同学做抓花片游戏,排一排比一比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多个?

2) 除排一排的方法,想想还有别的方法吗?你是怎样想的?

3) 引导学生看排成的花片想出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算。13-8=5.所以红花多,多5个。

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

4)再抓几次比比看,谁抓得多,多多少个?(每次都要说出怎样计算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合唱队女生有24人,男生有20人,求女生比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板书:24-20 =4

集体口答:

3)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该怎样解答.

3.老师小结:

像这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题目物品们可以用减法计算,从较大数中去掉同样多的一部分,就得到多的那一部分.

三.完成“想想做做”

1. 完成“想想做做1

1) 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 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2. 完成“想想做做2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3. 完成“想想做做3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4. 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求“美术组比航模组多多少人”还可以怎么说?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想想像这类的问题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五.教学后记:通过图文结合,能让学生更直观,学得轻松.

第十二课时:复习(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十课时:练习四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四课时:复习加减、乘法的实际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认识乘法(1)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三课时:练习六(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十一、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反思 教学反思(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分数乘整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复习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共1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复习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