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脂肪烃(第2课时炔烃)教案

时间:2024-10-07 03:39:31 作者:fishliu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fishli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第一节脂肪烃(第2课时炔烃)教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第一节脂肪烃(第2课时炔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第一节脂肪烃(第2课时炔烃)教案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炔烃的概念、通式

2.理解炔烃的概念以及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3.理解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及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了解脂肪烃的来源

【过程与方法】

1.对比分析的方法:甲烷、乙烯、乙炔的结构对比,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

2.从乙炔的性质来学习有关炔烃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知识迁移能力

3.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乙炔的制取的认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观察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态度

2.通过对乙炔的性质和用途及其他脂肪烃的来源和应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良好情感。

【重点难点】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情景创设】

书P33页氧炔焰焊接金属

【基础知识呈现】

对比乙烷、乙烯和乙炔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分析它们的结构特点

乙烷乙烯乙炔

分子式

结构简式

结构特点

【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比,试推出乙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一、乙炔

1.【实验2-1】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方程式:

【思考实验装置】:

【讨论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a.氧化反应:

【资料】乙炔跟空气的混合物遇火会发生爆炸(其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2.5%~80%),在生产和使用乙炔时,必须注意安全。

【总结归纳】有哪些类别的脂肪烃能被KMnO4/H+溶液氧化?他们的结构特点怎样?

b、加成反应:

【思考】炔烃的加成与烯烃的加成有何不同?

【思考】在烯烃分子中如果双键碳上连接了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将可以出现顺反异构。请问在炔烃分子中是否也存在顺反异构?

二、炔烃:

1.概念: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练习】对照乙炔的性质,写出有关丙炔、1-丁炔的燃烧以及与溴水的反应

三、脂肪烃的来源

根据课本P36页【学与问】,阅读课本P35~36,完成下表:

石油工艺的比较:

工艺原理所得主要产品或目的

分馏常压分馏利用各组分的_不同石油气,_,,

,(,

,)

减压分馏利用在减压时,_ _降低,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催化裂化将重油(石蜡)在催化剂作用下,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将_断裂_.提高汽油的产量

裂解又称_裂化,使短链烃进一步断裂生成_

催化重整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制取芳香烃

MSN(中国大学网)

篇2: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三课时)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三课时)

摘要:指导思想:采用实验探究、合作、讨论等活动类型以及正确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动手能力. 设计理念: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本节课的探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苯酚中羟基和苯基性质的探讨(官能团共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技能二是苯基和羟基性质的相互影响的探讨(官能团特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作 者:王一珂  作者单位:乾县第一中学,陕西,乾县,713300 期 刊: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Journal:DUYUXIE 年,卷(期):2010, “”(2) 分类号: 

篇3:第一节概述2课时地理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所包括的国家,掌握其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并进一步认识季风气候的成因,了解东部沿海与西部内地的差异。

2.通过亚洲东部一、七月的气压和风向图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初步学会掌握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通过对东亚自然环境特点的分析及对沿海、内陆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东亚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是重点。季风气候的成因为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东亚地形图》、《东亚的政区图》、《世界区域的划分图》。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和指导自学法。

教学提纲第一课时

一、范围、位置

二、居民

三、地形

1.多高原山地

2.地势西高东低

3.东部海岸曲折,多半岛、岛屿

第二课时

四、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

2.季风形成的原因

3.特点

4.东西部气候的差异

五、沿海与内陆的差异

1.自然条件的差异

2.经济发展的差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指《世界区域的划分图》回答,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世界分为哪11个大区?

引入新课

[提问]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分区地理,首先学习位于亚洲东部的这个区──东亚。谁能说出为什么把东亚这个区安排在第一个分区地理中讲呢?(我国属东亚,而且东亚所包括的几个国家都是我们的近邻,和我国关系极密切。)

现在我们先看一下东亚包括哪几个国家?

学习新教材

一、范围和位置(板书)

[读图] 指导学生读东亚地图,并要求学生说出东亚包括哪几个国家?所在纬度和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东亚包括中国、蒙古、日本、朝鲜、韩国。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位于亚洲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指导阅读]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24页“东亚国家概况表”,使学生对五国有一概括认识。

二、居民(板书)

[提问]根据第六章“世界上的人类”《人口密度图》,说说东亚居民分布有什么特点?(东亚地区居民分布不均匀,西部人口稀少,而东亚东部地区属世界人口稠密区。)

[指导练习]学生完成课本中计算人口密度的“做一做”。

[提问]根据第六章“世界人种分布图”,说说东亚的人种分布?(东亚是世界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区。)

[提问]你能说出东亚各国主要民族为哪些民族吗?

(中国以汉族为最多,蒙古主要是蒙古族,朝鲜和韩国主要是朝鲜族,日本主要是大和族。)

[阅读课文]指定一位同学朗读“读一读”(展示各民族的服饰图片)。

[教师概括]从人口数量、人种、民族等方面简单概括。

东亚各国的历史悠久,各国人民之间很早就进行着文化交流,他们在这个地区,共同创造着人类的文明。那么东亚这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呢?

[读图提问]指导学生读《东亚地形图》。分析东亚地形特点。(多高原山地,平原、丘陵集中东部沿海,地势西高东低。)

[提问]这种地形特点对河流有什么影响?(大河多东流入海,地势陡降的地方水力资源丰富。)

三、地形(板书)

1.多高原山地

2.地势西高东低

[提问]读东亚地形图分析:亚洲东部沿海地区与东亚大部分地区的地形特点有什么不同?(东部沿海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受地形和陆地面积的限制,河流短小,与东亚大陆地区有明显差异。)

[指导读图]找出东亚最大的半岛和最大的群岛。

3.东部海岸曲折,多半岛、岛屿(板书)

巩固新课①让学生在东亚空白图上指出东亚的范围、位置、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流、半岛和岛屿。②简要说出东亚的国家、民族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东亚的地理位置、地形各有什么特点?

引入新课东亚特有的位置特点及地形特点对其气候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四、季风气候显著(板书)

1.季风

[读图]指导学生读亚洲东部一、七月的气压和风向图,根据图中箭头所示风向,请学生说明什么叫季风?(在一年之内,随季节的不同,有规律地转变风向的风。)

过渡为什么东亚地区的季风显著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季风是怎么形成的。

2.季风形成的原因

[提问]在第四章世界气候中我们已经知道陆地表面和水面在同样强度的阳光照射下,受热增温情况不一样,它们有什么不同?(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水面与陆地相反。)

[提问]用这些道理解释“东亚一、七月气压和风向图”中,高气压区和低气压区是怎样形成的?(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气温比海洋高,就形成了低气压区。冬季陆地冷却快,气温比海洋低,就形成了高气压区)。

[提问]再请大家看图说说,东亚一、七月的气压分布和风向有什么特点?(一月陆地为高气压区,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东亚为东北风。七月陆地为低压区,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东亚为东南风)

[提问]一般说海陆的'面积越大,它们之间的气温差异就越大,气压差异也就大,因此风力也就越强盛。谁能解释为什么东亚地区的季风非常显著呢?(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又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可以说海陆对比最突出,差异也就最明显,因此东亚地区季风气候也就尤为显著。)

[教师归纳]

3.特点

[提问]根据冬季风和夏季风的风向,说明它们对东亚气温、降水带来哪些影响?(冬季从蒙古―西伯利亚吹来的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夏季从太平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温暖湿润,带来大量水汽,所以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教师补充]又因纬度的差异,东亚的季风区分为温带季风区和亚热带季风区,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月平均气温和雨季长短上。(上学生具体说明)

但是否整个东亚地区都是明显的季风气候呢?

[读图]指导学生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找出东亚地区降水在500毫米以下部分(中国西北及蒙古)并解释原因。(夏季风影响不到或影响很小。)

[教师/Article/Index.html>总结]这一带与东亚季风区的气候不同,较为干燥,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可见东亚的东西部气候存在明显差异。

4.东西部气候的差异

东亚的东西部,也就是沿海与内陆地区,不仅气候差异明显,其他自然要素也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对东亚经济发展也会产生影响,所以有必要全面地认识东亚的沿海与内陆的差异。

五、沿海与内陆的差异(板书)

1.自然条件的差异

[提问]按下表的内容,让学生从位置、交通、地形、气候等方面比较,东亚东西部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不同影响。

[教师归纳]沿海地区:临海多优良港口,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而内陆远离海洋,高原山地较多,交通不便,气候干燥。但近些年我国西部地区开放后,特别是新亚欧大陆桥的建成,使与中亚、欧洲的陆上交通便利了许多。但总的看沿海地区的自然条件要优于内陆地区,对两部分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2.经济发展的差异

[提问]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经济除具上述优越的自然条件外,还有哪些有利条件?(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广阔的耕地,充足的劳动力,发达的交通及高科技等,使这里成为世界的重要农业区之一(水稻、茶叶、蚕丝),还有不少发达的工业区。而西部内陆地区则因耕地较少但草原广阔,人口也较稀少,所以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了重要地位,而工农业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远远不如沿海地区(见归纳表格“经济发展”一项)。

由此可见,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条件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教师/Article/Index.html>总结]上述我们从三个方面归纳了东亚的区域地理特征,知道了它的位置、范围、居民等一些基本情况,又从自然条件的地形、气候等方面做了仔细的分析,最后归纳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后我们所要学习的其它几个大区,也基本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

布置填图作业

称象(第2课时)教案

《观书有感》第2课时教案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评价

《夹竹桃》第2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词》第2课时教学设计

《九色鹿》第2课时教学设计

《穷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第2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2课时教案

《庐山云雾》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脂肪烃(第2课时炔烃)教案(精选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第一节脂肪烃(第2课时炔烃)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