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单元作文范文

时间:2023-02-22 03:46:57 作者:周游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周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四年级第单元作文范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四年级第单元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四年级第一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第一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一、教材的编排及其特点

本单元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天安门广场观升旗》《我们的军长》《鸬鹚》及两篇阅读课文:《爸爸的老师》《在大海中永生》和练习1。

二、本单元重点的教学要求

教学这一单元,要使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继续积累词语;同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文中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能按一定的顺序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明确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提高阅读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建议

《天安门广场观升旗》

课文简介:

课文通过我的所见所闻,记叙了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写出了我的联想。表达了我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即升旗仪式的过程即我的联想。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设想:

1.抓住课题理清结构

本文的课题天安门广场观升旗点明了课文记叙的主要事件,因此,我们可以以课题为切入口,理清课文大的段落结构,落实本单元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能按一定的顺序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这一训练重点。可以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一定会谈到写了天安门广场观升旗这件事。教师点明:也就是课题点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再看课题,既然是写观升旗,那么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在教师引导下请学生说出并板书升旗前,升起时,升旗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文,按这三部分将课文分成三段。

2.抓住课后题,引领重点段的学习

课后习题往往能够体现编者的意图,显现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因此,备课时课后习题可以作为我们撰写教学设计的一个参考。本课课后一题:在升旗过程中,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紧紧围绕文章重点段第二部分提出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运用此课后习题做如下设计:

教师依据课后习题设计自学提示,出示自学提示并分发自学展示题卡(见下表),启发学生围绕阅读理解的重点,任选一种方式认真自学。(学生自学中,教师深入其间,观察、询问、倾听、启发。)

一、自学提示:

自读课文,思考:在升旗过程中,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自学方式(任选一种):

1.表格式。

看到的

听到的

想到的

2.标画式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3.文字叙述式。

4.其它方式。

在学生充分自学、小组交流基础上,教师适时展示学生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抓住学生的学习成果,再次启发学生认真咀嚼、品味课文,既理解文中作者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又领悟文章通过看到、听到、想到的描写将文章写具体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导读品味

说起读,似有些老生常谈。因为我们的广大教师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读对于感受和理解语言文字,对于体味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领悟文章表达形式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也越来越多地听到了书声琅琅。然而不得不承认,这些所谓琅琅书声中真正有效的读并不是很多。为读而读、漫无目地的读、毫书层次的读比比皆是。学生们甚至读得口干舌燥,声嘶力竭,然而,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也许还停留在课前的水平。文章要读,但却又不要傻读,如何使读真正收到实效,深入人心呢?就本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抓字词品位

抓住文中重点句段,精工细做,大至内容,小到标点,比较体会,品读感悟。深入理解内容的同时,以实现课堂教学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教学结构。如下面这段文字:

广场上,华灯还在闪亮,但已云集了成千上万的观众,有首都的市民,有来自南疆北国的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还有穿着彩色服装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一些外国客人也来到这里,有的还举着摄像机,准备把这庄严的场面拍下来。

教学中,可抓住云集一词,通过换词比较在读中品味这段话的含义,体会来天安门广场观升旗的人多。首先让学生读读这个句子,思考云集还可以换成哪个词?学生会将它换成聚集,那就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再读读,体会有什么不同。这两个词都有许多人集中到一起的意思,但聚集往往是在某种命令下的一种活动,而云集则是一种自发的活动。云集比聚集更多了一份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都有哪些人自发的在天还没亮时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呢?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有有还有也这个句式,体会人多,此时,对成千上万一词的理解已经水到渠成。

(2)改写语句品位

文中有一反问句我怎能不奋发图强,为振兴中华,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贡献力量?可先引导学生改写句子,改成陈述句,然后在对比读中体会反问句表达语气的坚定,强烈。

(3)联系实际品位

对课文中较难理解的句子,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来理解。例如:我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心咚咚地跳,一种从未有过的庄严感从心中升起。这句话写出了我在天安门广场观升旗的真实感受。从未有过指的是从来没有过,生平第一次。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体会到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天安门广场观升旗,第一次同成千上万的`观众一起看,第一次参加真正由国旗班武警战士升国旗的仪式。因此我又怎能不激动兴奋?在理解中还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屏住呼吸,心咚咚地跳是怎样的感觉,该怎样读?在此基础上,再读,激动兴奋的心情自然能够体会和表达。

4.积累词语

本文中出现了的()这一形式的词语,首先应依据课后三题,引导学生填空,积累文中词语。在此基础上,为了丰富学生积累的词语形式,可以作如下处理:洁白的手套可以说成手套洁白,闪亮的步枪可以说成步枪闪亮,再读文,到文中找一找,还有哪些词语也可以这样说说?学生在读文过程中找词语、进行改写练习,既积累了文中原有的词语形式,又在变换说法的过程中丰富了词语的积累。

5.读写结合

抓住重点段落中的空白点、发散点,启发学生想像、发散,进行阅读性的小练笔(以课文内容为练笔内容),以练笔促阅读,将理解语言与运用语言这两项重要的语文基本训练结合,能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阅读的效率。本文,也可以抓住文中升旗过程中想到的部分,运用课文的语言形式,引导学生练笔。在学文的基础上可出示句式:望着国旗,听着国歌,我仿佛看到了。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

《我们的军长》

课文简介:

课文以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军长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陈毅军长平易近人,自觉遵守制度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陈毅军长受到小赵阻拦后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学习陈毅军长自觉遵守制度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

联系全文及有关资料,理解那就更没错了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表达的对陈毅军长的爱戴、敬佩和赞美之情。

教学设想:

1.这篇课文的最大特点是对话多,通过对话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质,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故事情节清楚,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多读书少分析。教学时,可以通过自读、练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理解人物语言中表达的意思,感受人物的好品质。如对小赵的语言描写谁也不行!这是我们的制度!上后台也要从外边绕。联系文中对他的介绍,只有14岁,参军才半个月,读出孩子气和认真劲。对军长语言的描写既然人家有制度,我们就不要破坏,引导抓住关联词语,体会陈毅军长自觉遵守制度的好品质。

2.想像写话,加深理解

抓住重点段落中的空白点、发散点,启发学生想像、发散,进行阅读性的小练笔,将理解语言与运用语言这两项重要的语文基本训练结合,有助于极大的提高课堂的阅读效率。本文中结尾部分有这样一段描写:小赵吐了吐舌头,愣了一会儿,又摇摇头,说:不对,我拦住他,他不但没发脾气,还表扬我呢!教学时可以抓住此点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老张说来的人正是陈毅军长,可小赵想了想却怎么也不敢相信。文中只对小赵的语言进行了描写。那么小赵当时又会想到了什么,你能发挥想象,写下来吗?同时出示句式:小赵吐了吐舌头,愣了一会,想于是他摇摇头,说:不对,我拦住他,他不但没发脾气,还表扬我呢!

3.课外拓展,加深理解

文章结尾那就更没错了一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对更没错了是指陈老总所特有的,是他一贯的作风有更深刻的体会,更真切地感受呢?教师这时就可以引入一些课外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加深学生的体会。

如:1949年5月10日。在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的一间简陋的会场里,陈毅司令员正在向部属讲话。他声色俱厉地批评一些干部战士目无纪律的行为,声称要是到了上海,二次再犯纪律,可别怪我陈毅不客气!

教师可将这些补充介绍给学生,也可提供阅读资料供学生自己阅读,还可根据学生家中情况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交流理解。

4.抓住题目,创设悬念,感悟写法

题目为《我们的军长》,可文中对军长直接描写的语句并不多,只有这么几处:既然人家有制度,我们就不要破坏小同志,劳你驾,请把这个交给你们杜队长。小鬼,你执行命令很认真,这很好嘛!刚才是我们不了解情况。。文中大部分笔墨都用在写两次的对话场面上,一是陈毅军长和小杨小赵的对话,一是小赵和杜队长、老张的对话。因此,因该引导学生体会这是两种不同的描写方法,前者为正面描写,后者为侧面描写。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题为我们的军长,可文中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小赵,这是不是跑题了?当然也可以在学文后引导学生质疑:读了可文后,你有什么问题吗?如果学生不能提出,老师再杀个回马枪,把问题抛出来引导思考讨论。

5.练习分段

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能按一定的顺序把课文分成几部分。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鉴于本文特点,我觉得还是将这一训练放在理解课文之后。学生知道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在学文过程中又知道写了两处对话场面,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整体读文分段,更有针对性,更能有的放矢。

《鸬鹚》

课文简介:

课文记叙了在美丽的环境里,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场面,文章充满了生活情趣,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应该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环境的优美和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热闹情景,感受环境的优美和生活的情趣。

教学难点:

弄清渔人、鸬鹚、湖面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教学设想:

1.板书课题,补充资料

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共同点,也就是都有鸟字旁,由此引出鸬鹚是一种水鸟,并可出示关于鸬鹚的相关介绍资料,在学文前对鸬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激发读文兴趣。

2.抓住关键词,理清段落结构

引导学生读文,抓住最后一句天色渐渐暗下去,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理解恢复一词的含义,就是回到了原来的样子,从而由现在湖面的平静得出湖面经历了一个由平静到不平静又到平静的过程,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分段,也就是按照捕鱼前、捕鱼中、捕鱼后的顺序将课文分为三部分,然后再引导学生逐段细读。

3.运用课后习题中的表格,引导自主读文

教学时,运用课后习题中的表格,让学生边读文边填表,在读文过程中填表,在填表过程中思考,真正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表格如下:

捕鱼过程渔人动作、神态鸬鹚动作湖面情况

捕鱼之前

捕鱼之中

捕鱼之后

自主阅读填表后,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

4.抓住重点字词,显炼字之功

《鸬鹚》一文,对人和事物的描写,显示出作者非凡的炼字功力。几只又小又长的渔船浮在湖面上。形象地描绘出停泊在远处的几只小渔船的形态特点。浮字用得极为精当。它准确地说明渔船之小,船身之轻,因而吃水之浅。可让学生换词比较读,学生可能会换到漂停,这时,可以让学生将换到的词放回句子中再读读,在比较读中体会原文用词的精当。如果用漂停等词显然与原文的轻巧、动态不相符。

再如,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就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句中的抹字,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字眼,它不仅指明了让鸬鹚下水的独特方式,而且活现了渔人动作的敏捷、轻盈和娴熟。它简直让人觉得那竹篙似到未到之时,鸬鹚就到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可见鸬鹚与渔人配合得多么默契,鸬鹚又是何等训练有素和服从命令。从这个意义上说,抹字,如同指挥员下达的一道命令。这一点,也可以通过换字比较,体会文中用词的精当。让学生体会到,如果改用扫、排、拨之类的字眼,就逊色多了。

文中像这样精当的用词还有多处,如悠然、站、忽然等词,都应引导学生在品读中体味其精当的用法。

5.注重读中想象

本文写得非常优美,随着渔人捕鱼状态的变化,似乎在我们的面前铺展开来一幅幅的画面,这画面或恬然幽静,或紧张喧闹,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将静止的文字活化为头脑中活生生的图像,想象那一幅幅或静或动的画面,感受渔人的悠然与鸬鹚的训练有素。因此,我们既要给学生留有读的时间和空间,又可通过动情地描述、形象的画面、变换的音乐等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

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及编排特点:本单元共有三篇精读课文《松鼠》《沙漠里的船》《山沟的孩子》和两篇略读课文《沙漠中的绿洲》《比金钱更重要》及练习2。

单元重点教学要求:

1.掌握本单元31个生字及新词。

2.进行积累词语、朗读、默读、背诵、自学填表等阅读能力的训练。

3.进一步揣摩课文的写作顺序,领悟文章写法及段落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建议:

《松鼠》

课文简介:这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并能说出理由。

1.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猜谜引入:教师可出示一则谜语,谜面为松鼠的特点,谜底就是松鼠,猜谜的过程中板书课题。

动画引入: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动物朋友,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松鼠的画面。看完之后,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才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引入不仅为激趣,更在随后地说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是增强了语文课的语文味。

质疑引入:板书课题,关于松鼠,你想了解些什么?

无论哪种引入的方法,无非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2.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什么?试着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读文交流后板书:外形、活动、搭窝、食物

引导:如果将课文分成两部分,你认为可以怎么分,为什么?引导学生看板书概括为外形和习性两部分。这样的话,学生不仅仅是给文章分了段,还在分段的过程中领悟了文章的成文结构,便于后继学习。

3.学习第一自然段,领悟写法特点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有以下写法特点:结构上属于总分段式,先总写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再围绕这一点作具体描写;描写方法上注重通过形容性的词句将松鼠的外形写的形象逼真。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揣摩体会的。

所以,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写了什么?(外形)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画出来。再读,边读边圈画在对外形进行描写时写了松鼠的哪些部位?在此基础上出示下面这段文字,读一读,你觉得怎么样?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长着四肢,小面孔上有一对小眼睛,身上有毛,还有一条大尾巴。

那课文又是怎样将松鼠的外形特点写具体的呢?再读,边读边标画,体会文中的表达方法。

然后可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领悟本段先总后分这种结构方式。如齐读第一句,指名读后面内容。

4.导学第2自然段,自学3、4自然段

2、3、4自然段结构相近,均是在介绍松鼠的一种生活习性。因此,可在教师引导下学习第二自然段,然后学生按此方法学习第3、4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通过读使学生明确是写了活动特点和活动时间两方面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两方面内容以表格的方式记录下来。

活动活动特点灵活

活动时间夜晚

同时抓住只要就这一关联词体会松鼠的灵活

学习第3、4自然段,可让学生自读或小组合作学习,仿照上例,自主设计表格展示学习成果

第3自然段

搭窝搭在哪高大的老树上

怎么搭先再然后还

作用又暖和,又安全

第四自然段:

食物吃什么

松子、榛子、橡栗、鸟蛋

怎么吃直着身子、坐、捧

储存食物秋天,塞到;冬天,寻找

需要说明的是,自读课文,填写表格,只是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的一步,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还要抓住文中重点(如第三自然段中的搭窝过程),通过抓住关键词语,朗读,比较、想象等方法体会课文的写法特点。

5.拓展练笔,课外延伸

仿照课文写法将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介绍给大家。提倡学生上网查阅资料

《沙漠里的船》

课文简介:这篇课文用准确的语言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及作用,以及在沙漠里骆驼能帮人们做很多事,因而人们称它为沙漠里的船。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和特殊本领,继续学习按不同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教学设想:

一、导言,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见过骆驼吗?你们知道骆驼与其它牲畜不同的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吗?(驼峰)你们想更深入地了解骆驼吗?这节课我们学习7课《沙漠里的船》。

二、以课后习题中的表格为依托,引导自学

沙漠环境骆驼的生理特点作用

宽广无边身体很高、脖子很长能看到很远的地方

师:以前我们曾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今天这篇课文的许多知识(指板书)也都可以用这一句式练习说话。先由老师做个示范,因为骆驼身体高脖子长,所以能望到很远的地方。就这句谁能换种方法说?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因为所以因为所以

师:还有5句(指板书)随你用哪种方法,任选骆驼的一个特点来说。

学生练习说:

师小结:刚才我们进行了说句子的练习,我们知道这些句子都由表示原因和结果的两部分组成,但同样是因果关系,在表达上不完全一样,所以我们学了就应灵活运用。

练习朗读,体会骆驼的生理特点是怎样适应沙漠生活的。

三、整理知识(采用填图法)。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骆驼的简图,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填。

印发给每位学生一张骆驼简图,要求写出骆驼的各部位名称及作用。

师小结:因为骆驼有许多生理特点,所以有许多特殊的本领。那么,骆驼有哪些特殊的本领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后三个自然段。

四、运用浏览课文的方法,快速学习后三个自然段。

1.提出浏览要求:概括出骆驼的本领,用﹏﹏画一画。

2.找到后,同桌讨论是否正确。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教师小结:因为骆驼有许多生理特点,所以有许多特殊的本领,因为有许多特殊的本领,所以适于做沙漠里的交通工具,被称为沙漠里的船。大家看课文的题目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

五、课外延伸,说动物的美称

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有类似于骆驼这样的美称吗?

学生讨论,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以举例。

例:森林里的医生啄木鸟和平的使者鸽子等等

六、课堂总结,感情延伸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大沙漠?有谁坐过骆驼行走在沙漠里?是啊,在无边无际,无人定居的沙漠里,骆驼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载着人类穿梭在风沙之中,从远古走到现在,在驼铃的叮当声里,驼来了西方的文明,驼走了中国的四大发明,使东西方文化得以融合。骆驼是为沙漠而伴生的生灵,有骆驼在,沙漠就不再孤单,有骆驼在,人类行走天涯就不再遥远。孩子们,如果有那么一天,你能到沙漠中去,你一定要体验一下骑骆驼走天涯的征服自然,挑战自我的快乐感觉!

《山沟的孩子》

课文简介:这篇散文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句,描写了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学的情景,赞颂了山里的孩子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山沟的孩子们为了山区早日脱贫、祖国更加富强而刻苦学习的精神,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

这篇散文的语言很美,极富感情色彩,因此教学中要重在朗读。有感情的多读几遍,学生就能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你们是怎样去上学的?山里的孩子去上学遭到了哪些困难?那应该怎样读?

另外,可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加强训练。比如,同桌互读、那女生对读、师生对读、老师音读、问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

1.引导学习写景内容

(1)比较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中写景的部分:

野葡萄由黑变绿了,牵牛花由黑变紫了,女孩儿身上的新褂子由黑变红了。远远近近,初升的红日把他们拥抱。

山楂果由红变黑了,路边的草垛由黄变黑了,男孩子身上的褂子也由蓝变黑了。远远近近,说说笑笑。

(2)体会,从这些对山沟特有景物的描写中,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学)

(3)这样写是不是重复?(生动地把山沟特有的景物描写出来)

(4)从这段的描写中你还了解了什么?(山区生活贫困,条件十分落后)

第二段:

1.默读课文,你能读懂吗?山沟里埋藏的那把能够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到底是什么?(勤奋刻苦地学习)

2.思考:山沟的孩子为什么这样刻苦地学习?(改变)

3.品读:山沟的孩子不怕从黑夜启程,他们一定能迎来灿烂的黎明(灿烂的黎明指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朗读:充满信心和希望,仿佛看到了祖国美好的未来,要怀着坚定的信念朗读。

4.小结:山沟的孩子为了使山区脱贫,为了祖国的强盛而学习,不怕天黑,不怕困难,他们一定能迎来灿烂的黎明。

篇2: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作文

我一直深爱着您,在我幼小的`心中您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但是有一件事,却使您曾在我心中留下的完美印象褪了色。

星期六又到了,我特高兴,那不是因为又可以放松自己的缘故,而是在这一天我又能在电话里与您说上话了。吃过晚饭,刚准备看电视,一阵好听的电话铃声把我吸引到电话机旁。一看号码,我兴奋地叫道:“是妈妈!”赶紧拿起听筒与您聊起了一件又一件的开心事,还有思念的情。可当我要把听筒给奶奶让您与她说话时,您却告诉我:“不用了。”每当听到您这句冷冰冰的话语时,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常常独自沉思:为什么在电话中您对姐姐和我总是千叮咛,万嘱咐,有着说不完的话;为什么在电话中您对外婆总是问寒问暖,万语千言难诉母女情。难道您就没话与奶奶说一说吗?

妈妈,我虽然不能过分地指责您的自私与偏爱,但我多么希望奶奶能开心起来。听女儿的一句劝告吧:用您牵挂子女、牵挂外婆的心去关心一下我的奶奶――您的婆婆好吗?

篇3: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作文

我在家里最关心我的人就是爸爸了,爸爸每天辛辛苦苦的上上班回来,还要为了我的作业而累。

有一次,爸爸正下班回来,因为我那天正考完单元测试,发下来了,爸爸就问我:“单元测试考得多少分?”我低声说:“我没考好,只考得83分。”那天,爸爸也没有骂我,只是说了我几句。后来,爸爸就跟我讲了我卷子上的错,有一题,爸爸跟我讲了好多遍,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做,爸爸气的火直冒,后来爸爸写在草稿纸上,给我看着讲给我听,我才知道怎么做。哪天,我知道爸爸很生气,他就是生气在我不动脑筋,生气在我学习上只要是动脑筋的题,我差不多都不做,我也知道爸爸是为了我可以把学习学好才这样的,只要我做得来,爸爸肯定不会这样的。

我现在终于知道爸爸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啊!爸爸我想对你说:“您辛苦了,您把你的知识教给了我,我一定回好好学习的,不会辜负您对我的辛苦的。”我要大声的对您说:“爸爸,我爱你!”

篇4: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作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赵老师已经教我们两年了,平时老师工作忙碌,很少有机会跟老师交流,教师节快到了,让我对老师述说心里埋藏已久的一些话。

赵老师,您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您为我们付出太多太多。记得那是一个秋天,下课了,同学们都出去玩,我和同学在玩健身器时,因用力过猛,头撞在了踏板上,顿时,血从头上流出来,其他同学看见吓坏了,赶紧去找您,您听说后,马上来到班里查看我的伤情,并带我去医院治疗。在去医院的途中,又打电话通知我的家长,直到医生处理完伤口,您才回学校。看着您离去的背影,感觉就像我的第二个妈妈,多么温暖。

赵老师,您的一举一动都让我敬佩,我特别喜欢您。赵老师,我知道您爱我们,我们也爱您。我们对您的感情永远不会变。老师,您辛苦了!愿您永远健康快乐!

篇5: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作文

奶奶我想对你说,你对我们几个孩子都很好,每个人的东西都是平等的,一点都不多,一点也不少,我们都会喜欢你。

记得在那次暑假的时候,我们快开学了,可是我想把家乡的一些特产带到我住的那个城市,因为到了那里就吃不到家乡的食物,即使有的妈妈也会做,也还是没有奶奶做的好吃。

这次正好姑姑要提前到城市里去上班,你知道我们拿不了这些东西,你就让我姑姑帮我们捎了回去。姑姑要走了你在这忙忙,在那忙忙,姑姑上了车你才来送她,对姑姑说了几句话。姑姑走后,你又开始帮我们装起了行李。行李装好了,你又去做饭了。医生说你有着病,需要治疗,还不能干太多活,看着你那样辛苦,一个人要做十几个人的饭,妈妈他们过去帮你做饭去了,让你去休息。

奶奶你真爱我们,我们喜欢你,我真希望你能健健康康的。

篇6: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作文

爸爸,你知道吗?我特想对您说说我的心里话,所以借此作文和你谈谈心,希望您能认真倾听一下儿子的心声。

记得在寒假的那一个月时间里,我们全家一起去奶奶家过年。一到老家,您就叫计程车送你去姑妈家。当时我和妈妈不知道你为什么去姑妈家,后来才知道原来离姑妈家几十米处,有个让您逍遥快活的人间仙境――就是打麻将打地方。您每天一早就去,玩到晚上,一连好几天,甚至晚上睡觉做梦时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说:“一同、四万、八万、一条胡。”我这时才明白,为何这一个月您一直不回奶奶家,住在姑妈家,还每天说我哥哥天天玩电脑到十点多,烦得我个连吃饭也没胃口了,见您就走。爸爸,您夜以继日地打麻将,您不觉得累吗?在回乡下的这些天,您连您的亲妈妈也不看一眼。可是奶奶看在眼里,难过在自己心里呀!要是有一天您白发苍苍,连我不去看您,您不会掉眼泪吗?

爸爸,多么希望你改掉坏习惯,做我心中的好爸爸。

篇7: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第二课时:认识容量和升(2)

美妙的“杯琴”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p.20、21

教学目标: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与科学、音乐学科的综合,通过制作、欣赏“杯琴”,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水、各种容器,敲的小棒等

教学过程:

说明:昨天我已经让个别音乐好的学生到自然教室用试管制作了一个杯琴。

一、请学生介绍“杯琴”

1.请该生把制作的`杯琴亮出来,并分别按顺序敲出“1~7”七个音,在此基础上,再用该杯琴敲出一个简单的乐曲,激发同学的兴趣。

2.介绍该杯琴的制作过程:

(1)确定水的多少对音高的影响。可分别用装满水的和空的、装一部分水的做一比较,很明显地发现水越多,音越低 (2)把7个试管依次从多到少地装入适量的水

(3)敲一敲,并通过调整水的多少来调整音的高低,直到满意

3.老师补充: 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知道了音的高低和同样容器中装的水的多少有关,其实还和不同的容器有关。 分别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容器敲一敲。

当然在敲的时候,用的力气要均匀,选择的材质要能发出比较清脆的声音。

二、学生分组实验:

1.请每组同学把自己带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制作杯琴。

没带齐的组也可以到老师处借烧杯等容器。

2.分组交流: 每组可以用杯琴敲出“1~7”的音,或者可以直接敲出一些简单、熟悉的曲子。 全班评一评哪组制作的杯琴音质最好,音准最准。

三、介绍“你知道吗?”

在玻璃杯里装上不同量的水,杯子里剩下空气的量也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敲出不用的音。有些乐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制作的。

说说书上这几样乐器的名字。

你知道这些乐器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音?请大家课后查资料,并互相交流。

篇8:四年级下品德第一二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品德第一二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第1课 课 题 社区的公共设施 目标要求 1.了解社区的各种设施所在的位置和使用情形。 2.明白社区公共设施和社区成员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3.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教学重点: 1.通过调查比较分析,了解社区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形。 2.自觉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教学难点: 1.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自觉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社区的各种设施所在的位置和使用情形。 2.明白社区成员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公共设施。 课前准备 教师:了解附近社区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形。 学生:了解自己社区的公共设施,调查自己所在社区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了解了社区的有关内容,这节课,就再让我们走进社区,去了解一下社区的公共设施。 (板书课题) 师:大家先来看一段录像,看看社区里边都有哪些公共设施。 (点击录像“社区设施”)     二、学习 1.介绍社区设施 (1)师:同学们,前两天,大家对自己社区里的公共设施作了了解,现在老师很想知道大家所在社区的公共设施情况,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 (2)教师小结:看来,我们的社区的设施挺齐全的,有的设施还很现代化,这说明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2.交流调查发现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只是粗略地“扫视”了一下社区的公共设施。社区的公共设施我们天天见到,它们也天天为我们服务,可谓是我们的老朋友。其实,这些老朋友身上可研究的东西还多着呢!课前,同学们对自己所在的社区里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形进行了调查,大家一定有许多发现,许多收获。如果认真去做,认真去思考的话,你也许会有许多疑问甚至困难。咱们来交流交流,并一起研究一下吧。 (1)小组讨论调查结果 (2)小组代表汇报调查结果,教师予以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深入研究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形。 (点击“表格”)(注:表格中的五角星表示该方面要作重点介绍) (3)按照讨论的结果,学生完善自己的调查表。 3.描绘“社区的一天” (1)社区的设施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每天,我们都能看到老年人、中年人、青年、小孩在社区活动的身影。现在,我们来看看老人是怎样描述他的社区生活的。(点击动画 “社区老人的一天”) (2)你自己在一天中,又分别使用过哪些公共设施呢,谁来介绍一下? (3)填课文中的表格。 (4)从刚才的交流中,你觉得不同人群对社区公共设施的需求相同吗?通过师生的交流,力求使学生对社区的设施有个整体的感知。把公共设施比作老朋友,可以拉进“人“与”物“之间的距离。  (该环节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社区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形有个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采取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不同人群对社区设施的需求是不同的。 三、拓展 1.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发言) 2.拓展 以“这是我所在的社区”为主题,为自己的社区描绘一张美丽的图景,办个班级小展览。(点击图片“绘社区”)   教学后记;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并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课前准备  教师:向学生讲解辩论的要领。 学生:写辩词。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社区的各种设施所在的位置和使用情形,明白了社区成员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公共设施。怎样借助社区里相关的公共设施解决问题,怎样更好地维护公共设施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学习。  二、学习 1.精彩辩论 (1)明确双方观点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有许多体育运动设施,上课期间,这些设施是供我们同学使用的,当我们放学了,这些设施是否应该免费向社区开放呢?不同的同学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现在,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一场辩论,怎么样? 正方的观点: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应该免费向社区开放。 反方的观点: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不应该免费向社区开放。 (点击文字“观点”) 师:你认为双方辩论的焦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2)明确辩论要求 教师宣布辩论要求: A、表达观点要有条理。 B、辩论时要注意礼貌。 (点击图片“辩论) (3)双方展开辩论 (4)教师小结: 社区公共设施与社区成员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 2.情景表演 (1)创设情景 一天,爸爸出差了,只有你和妈妈在家里。一早起来,妈妈发烧了,你该怎样借助社区里的公共设施解决问题?(点击动画“妈妈发烧了”)(2)小组讨论(先允许学生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比如可以打电话到社区医院,可以跑到社区的药店买药等,再想想哪种方法最可取。) (3)现场表演情景剧 (4)教师小结: 平时,我们要了解并学会借助社区的公共设施解决实际问题。 3.畅谈设想 (1)教师出示有关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讲述该如何维护社区公共设施。(点击图片“维护”) (2)结合实际说说自己是怎样来维护社区公共设施的。 (如果不作点拨,学生很可能会误以为辩论的焦点是“应该或不应该”。因为学习的主体毕竟还是四年级的孩子,学生即兴发挥的能力还较欠缺,所以双方的辩词在课前应该做点准备。在求异的基础上再求佳。)  此环节旨在对学生作个正面的引导。 三、拓展 编写有关自己和社区里的其他小朋友爱护公共设施和注意安全的小故事,并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第2课 课 题 和睦相处 目标要求 ⒈ 知道邻里和睦对每一个社区成员都非常重要,知道社区居委会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 ⒉ 学会正确处理邻里矛盾。 ⒊ 体会社区邻里和睦相处带来的快乐,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⒈ 了解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体会“远亲不如近邻”的意思。 ⒉ 当邻里之间发生矛盾时,要学会正确处理。 ⒊ 感受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听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 (教师点击录音故事“六尺巷的故事”) ⒉ 谈谈感受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自由发言。 ⒊ 小结揭题 师:同学们,社区是我们的家园,邻里和睦相处对社区的每一个成员都非常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和睦相处》。齐读课题。 从古至今,从远到近,引出今天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出示课题《和睦相处》。 二、学习 1.发现和睦 ⑴ 师: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远亲不如近邻”,你能看图说说你的理解吗?(教师点击图片“邻里之间”) 学生看图后自由发言。 ⑵ 邻居节 师:你们知道有个邻居节吗?(教师点击录像“邻居节”) 看了这则报道,你有什么感想? 2.真情体验 ⑴ 师: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需要别人的帮忙,热心帮助别人,不仅可以使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也会给自己带来好心情,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图中的邻里之间又是怎么做的?(教师点击录音+图片“社区里的平常事”) 师:这些都是社区里的平常事,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感受。 ⑵ 师:你,或者你的家人和邻居之间有没有过互相帮助的事呢?能不能把你和邻居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讲给大家听呢? ⑶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3.辨析导行 ⑴ 师:邻居之间相处难免会有磕磕绊绊,你瞧――(教师点击动画“邻居纠纷”) ⑵ 讨论:你有什么金点子可以化解这场纠纷? 分组写写你的想法,交流。 ⑶ 教师小结:为了和邻居友好相处,大家都要互相谦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考虑邻居利益,这样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 师:看来搞好邻里之间的关系很重要,我们每一家都离不开左邻右舍,有困难找邻居更容易、更方便,同学们搜集到所在社区的小新闻了吗?老师搜集了一条社区新闻。 (教师点击图片“社区新闻”) 我家隔壁的李奶奶、王爷爷儿女都不和他们在一起生活,冬天了他们也不怎么出门了。住得不远的胡阿姨买菜的时候给他们带一些,这样他们就不用总出去买菜了。 对此我认为:胡阿姨那种热心助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有这样的邻居值得骄傲。 学生交流新闻并评价。 4.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邻居有了困难要热情帮助,这样才有益于各家的生活,也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共同为增进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将书本第9页的内容和理解“远亲不如近邻”结合起来,进一步揭示邻里和睦的重要性。 现在社会上有一个邻居节,安排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有了邻居节有哪些好处。 “社区新闻”可以让学生说说社区新风貌,说到此处教师要大大赞赏学生能发现社区里的点点滴滴好现象。如果学生说到社区中不尽人意之处,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 三、拓展 请同学们收集邻里之间互相帮助或出现问题的事例,了解居委会由那些成员组成,具体负责什么工作。   教学后记:                                             第2课时

篇9: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每题2分,第6、10题4分,共26分)

1、6升=毫升3000毫升=()升

2、填写合适的容量单位: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4~5(),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

3、1升水用容量为250毫升的纸杯来装,至少可以装()杯,如果用400毫升的纸杯来装,至少需要()只纸杯。

4、在括号里填上“升”或“毫升”。

一瓶墨水有60();一种微波炉的容量是16();

颜料桶的容量大约有4();一瓶饮料有260()。

5、374÷34的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写在()位上。

6、要使5□7÷54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可填();要使5□7÷54的商是一位数,□里的数最大要填()。

7、□÷55=24……□,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8、把67-25=42、42÷14=3合并成综合算式

9、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最大的数。

60×()<485200>( )×21

10、在○里填上“>”、“<”、“=”。

90÷9+1○90÷(9+1)540÷6÷15○540÷(6×15)

770-(530-230)○770-(530+230)30×8+12○30×(8+12)

11、根据规律,在()里画出第30个图形

○□□○□□○□□……()△◇☆☆△◇☆☆△……()

二、判断(每题1分,共5分)

1、1升水重1千克。……………………………………………

2、小明一口喝了100毫升水。………………………………()

3、860÷30=86÷3=28……2。……………………………………()

4、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有可能是一位数,也有可能是两位数。……()

三、选择(每题1分,共5分)

1、把除数54看作50来试商,商(   )

A、可能偏大  B、可能偏小   C、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

2、9只羊8天一共产奶216千克,9只羊每天产奶多少千克?算式是()

A、216÷9B、216÷8C、216÷8÷9

3、1毫升水用滴管来滴,不可能是()

A、15滴B、25滴C35滴

4、下面哪道题的小括号去掉后不影响计算结果?()

A、(40+60)÷20B、300÷(5×6)C、200-(60×2)

5、计算540÷36,下面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A、540÷9×4B、540÷9÷4C、540÷4×9

三、计算(共31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0.5分,共5分)

840÷40=  64÷16=  100-63=  880÷80=0÷74=

540÷60=63÷21= 88÷22=270÷9=66÷11=

2、列竖式计算(带*号的要验算)(每题2分,验算1分,共14分)

260÷34=     503÷42=    *891÷57=

750÷25=318÷34=*900÷20=

3、用递等式计算(每题2分,共12分)。

254-120÷15    199-69+31     (55-26)×17

615÷(24+17)  22×(71-58)     203-(43-29)

四、解决问题(第2、3、5题每题5分,其余每题6分,共33分)

1、篮球每个36元,自行车每辆180元。

(1)买6个篮球需要多少元?(2)买3辆自行车500元够吗?

2、如图,小明从家到公园要15分钟,如果他用同样的'速度从家到要多长时间?

3、一个工程队要修一条长980米的公路,已经修了15天还剩下50米没修,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4、6个羽毛球装一袋,每4袋装一盒。600个羽毛球要装多少盒?(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解法一:解法二:

5、四年级一班有男生23人,女生25人。每4人一组去参加劳动,一共要分多少组?

6、下面是马家村三位阿姨编织中国结的情况统计。

赵阿姨刘阿姨马阿姨

时间/天343642

数量/个272298330

谁每天编织得最多?谁编织得最少?

五、思考题(每题5分,共10分)

1、马虎在计算“800-□÷5”时,先算减法,后算除法,得到结果是40。你能帮他算出这道题的正确的得数吗?

2、甲、乙两人买了24个杯子花了同样多的钱。甲拿了16个,乙拿了8个。这样甲要给乙20元。问:每个杯子多少钱?

篇10:四年级数学第3单元试题

一、填空。

1、8×9×5=8×()×96×(5×7)=6×()×()

2、18×24+18×76=()×(+)

(25+8)×4=()×()+()×()

3、73+93+27=73+27+93是根据()

4、由左边的算式推出右边算式的得数。

13×2=2613×10=13013×12=()

25×4=10025×34=()

二、判断正误。对打√,错打×。

1、78×99=78×100-1()2、78+99=78+100-1()

3、96×15=96×10×5()4、45×14=45×2×7()

5、28×60=28×6×10()6、32×40=30×40+2×40()

7、451—99=451-100-1=350()8、450×86=3870()

三、在()里填=。

1、125×24()125×20×42、27×4×25()4×25×27

3、43×98()43×100-24、90×2()45×16

5、125×(4+8)()8×125+4

篇11: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测试题

一、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对称轴。(共8分)

二、按要求画一画(共8分)

1、将梯形先向下平移两格,再向右平移三格。

2、把三角形向下平移三格。

三、在方格图上画出你喜欢的三个对称图形。(共12分)四、填一填(共12分)

向平移了()格。

向()平移了()格。

向()平移了()格,又向()平移了()格。

向()平移了()格,又向()平移了()格。

五、我会画(共8分)六、我会填(共6分)

七、我会算1、用竖式计算(12分)(打的要验算)10.15+8.36=8.24-3.56=50-5.46=

2、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14分)(1)27.3+73.2+72.7(2)43.25-10.4-3.25

(3)3.8+1.37+6.2+12.63(4)5.85+1.89-2.85

3.在一个长30m,宽14m的长方形草坪上有两条相交的小路,那么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分)

八、下面是某小组6名男同学的'体重记录单。姓名梁爽吴彭袁子豪杜俊辉李明袁欣体重/kg383435343633(1)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3分)

(2)如果体重在36∽45kg为正常,这个组男生体重情况如何?(1分)

九、看图回答问题:(12分)五年(1)班同学喜欢的午餐统计图1、男生最喜欢的午餐是(),女生最喜欢的午餐是()。2、女生最不喜欢的午餐是(),有()人。3、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至少写两条)

篇12: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最佳答句,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10分)

( )1. --Let’s clean the floor.

--____________________

A. Good idea! B. Goodbye! C.Thank you.

( )2. --We have a new classroom..

--_____________________

A. What is it?B. Let’s go and see. C. It’s big.

( )3. --Where’s my chair?

--___________________

A. It’s so big. B. It’s under the desk. C.It’s a bag.

( )4. --Look at the picture.

--___________________

A. It’s nice. B. Near the door. C.It’s black.

()5.Chen Jie :Let me clean the blackboard .

Amy: 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OK.B. Hello. C.Thank you.

()6..教室里面有什么?

A What’s in the classroom ? B What’s on the blackboard ?

()7.我们有一间新教室。 C.I have a pencil .

A.I have a pen . B. We have a new classroom .

()8.A: Where’s my ball ?

B:________________.(在门旁边)

A .It’s near the door . B. It’s near the desk . C. Hello.

() 9. --- What’s in the classroom?

---Two doors and _____ chairs.

A. many B. may C. math

( ) 10.让我们一起擦玻璃吧!

A. Let’s clean the window . B. Let me clean the blackboard .

二.把下列的句子重新排列成一段完整的'对话。(20分)

( ) Good idea!

( )Let me clean the window…

( )Good morning! Let’s clean the classroom.

( )Good morning!

( )Wow. It’s nice and clean now!

三、找一找,根据问句找答语。(10分)

( )1.Let’s clean the classroom. A. It’s a bag.

( )2.Where is my book? B. Ah,yes.It’s really a bee.

( )3.What colour is the wall? C. Good idea.

( )4.What’s this? D. It’s on the desk.

( )5.There is a bee on the board. E. White.

四、连词成句(10分)

1、where my seat is (?)

2、let ′s the classroom clean (.)

3、clean the let window me.

4. see go let us and.

5. have a classroom new we .

五、阅读短文,判断句子的对错。(10分)

Hello! I’m Zoom. This is my classroom. It’s very big. In the classroom you can see a big boardd, 2 doors, 6 windows, 10 desks, 20 chairs, 4 pictures and 8 lights. The board is black. The wall is white. The floor is green. My classroom is nice and clean. I like my classroom very much.

( )1. The classroom is very big. ( )2. The board is small.

( ) 3. There are 6 windows in the classroom. ( )4. The floor is yellow.

( )5. The classroom is nice and clean.

六、默写字母,从Ee到 Tt (10分)

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作文范文

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四单元复习题

八英语第1单元作文范文

小学三年级第7单元作文范文

5年级上册作文第7单元

四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四年级田园风光单元作文

四年级第六单元作文范文

第三四单元复习教案设计

四年级第单元作文范文(通用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四年级第单元作文范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