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aitow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板栗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述论文,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板栗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述论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 目录
篇1:板栗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述论文
板栗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述论文
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板栗的营养因子之一,具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它能够降血脂、降血糖、抗心律失常、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分布广泛。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有乙醇回流浸提法、索氏提取法碱液提取法等。可以通过颜色反应、色谱、光谱等对其结构进行鉴定。
关键词:板栗;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结构鉴定;生理功能
板栗,又称栗子,素有木本粮食、铁杆庄稼之称。我国板栗品质优良总产量居世界第一。板栗不仅味道香甜甘美,而且营养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研究发现,板栗中的营养成分以淀粉和糖类为主,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Ca、、K、P、Mg、Fe、Zn等矿质元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因此,板栗的保健功能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注目。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不仅具有抗癌、抗菌、抗衰老、抗溃疡的生物保健功能,还对肿瘤、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随着人们对食品的合理营养和保健功能的要求的提高,板栗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结构鉴定及其生理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1、板栗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板栗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一部分为游离的苷元,一部分与糖结合形成苷。游离的黄酮类化合物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醋酸乙脂、乙醚等有机溶剂和稀碱液中;与糖结合形成苷的黄酮类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一般可以用甲醇或乙醇。因为甲醇有毒,人体一次摄入4~10g就会导致人体发生严重中毒性病变,不利于提取物作为保健食品的提取,而且工业酒精价格便宜,所以乙醇最为常见。常用的方法有乙醇回流浸提法、索氏提取法、溶剂分批提取法,还有热水提取法、碱液提取法。在索氏提取法中是把提取烧瓶中的乙醇首先蒸发到上面的抽提器中,经冷凝管冷凝成液体,再流到抽提管中来与滤纸柱中的板栗粉接触进行浸提,即相当于用纯度较高(约90%)的乙醇在浸提。虽然纯度高的乙醇能提取较多的黄酮苷元,但黄酮苷元的相对含量较少,而此时对黄酮苷元的提取并不充分,所以索氏提取法的提取率并不高。乙醇回流浸提法与溶剂分批提取法的效果相近,但后者的操作较为繁琐,所以实际中使用乙醇回流浸提法更好。
2、板栗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经光合作用产生的一大类化合物,其结构母核是以C6―C3―C6为骨架的2―苯基色原酮。目前已知的此类化合物约有多种,有黄酮类和类黄酮类,还包括(异)黄烷酮、黄酮醇、黄烷酮醇、双黄酮及其衍生物。结构决定性质,我们在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时就需要对其结构进行鉴定。下面分别介绍几种鉴定方法:
2.1 化学方法
常见的化学方法是颜色反应法,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是在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液中加入某种特定溶液,黄酮类化合物与特定溶液中的物质发生产生颜色变化的反应。根据这些颜色反应可以粗略的提示其属于哪一类化合物,但在系统的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时,还需要与其它方法相结合才能确定。常见的'颜色反应有⑴盐酸―镁粉反应⑵浓硫酸试验⑶三氯化铝反应⑷三氯化铁反应⑸醋酸镁试验⑹氨水反应。
2.2 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在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析上最有用的技术。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及相应的氧化型的紫外可见的吸收光谱差别较大。可以在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液中加入由特定物质组成的位移试剂,在紫外分析仪上扫描,根据最大吸收峰的位移量可以初步确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常见的位移试剂有MgOH、NaOMg、ALCL3、ALCL3/HCL、NaOAc、NaOAc/H3BO3。红外光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中也有应用,但其必须与紫外光谱或其它颜色反应相结合。 2.3 色谱法
传统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方法为纸色谱(PPC)、薄层色谱(TCL)等,其中薄层色谱分离效率较高且快速简便,尤其现代化的TCL,高性能的薄层材料和商品涂板得到广泛的应用,操作实现现代化,更使其成为黄酮类化合物分析中不可缺少的方法。随着现代分离技术的发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在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HPLC法的应用使对微量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更趋向于精细化。气相色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中也有应用,但由于在测定之前需对样品进行衍生化,所以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2.4 核磁共振及质谱法
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不但快速准确,而且基本实现自动化,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检测开辟了新的途径。
3、板栗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随着人们对科学营养膳食的追求,具有生理保健功能的食品已经开始引导人们的消费,相关资料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
我国民间常用含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作中草药用。按其生理活性可分成三类:一种是以芸香甙、橙皮甙等为代表的具有抗溃疡、解毒、利尿、预防冠心病和降血脂功效的黄酮类化合物;另一类是能够抗菌、消炎、清热、泻火的黄芩类黄酮化合物;第三类是具有雌性激素特点、能够镇痛、抑制肿瘤的以牡荆素为代表的黄酮类化合物。
此外,经过动物体外和体内试验,发现黄酮类化合物能作用于哺乳动物的酶系统、细胞体系及免疫系统等方面。近来的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有强烈的抗氧化性质,可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和脂过氧化物,而这些物质是一些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癌和慢性炎症发生的病理条件。许多黄酮类化合物是无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它们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生成糖苷后还会加强其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
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常见代表物是芦丁,芦丁的化学名为3,3,‘4,‘5,7―五羟基黄酮―3―O芸香糖甙。由于具有四个酚羟基而显弱酸性,用碱性强的溶酶提取时,邻位的两个酚羟基易氧化,强酸时水解生成槲皮素、芸香糖,而1位上的氧原子由于有未共用电子对,表现为弱碱性,与强无机酸,如浓H2SO4、HCL等生成烊盐,但易分解。
芦丁又称维生素P,属黄酮类化合物,它对维持血管张力、降低其通透性、减少脆性有一定作用,还可以维持微血管循环,并加强维生素E,促使维生素C在体内的蓄积,还有降低人体血脂、胆固醇、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是用于动脉硬化、高血压等辅助治疗剂,对脂肪浸润的肝有祛脂作用,与谷胱甘肽合用去脂效果更明显。
结论
板栗作为一种保健食品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中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癌能力的功能因子。通过板栗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更好的开发利用板栗的保健功能,充分满足人们对食品合理营养的要求,推动我国板栗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篇2:柚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柚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摘要:柚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丰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肿瘤、抗炎震痛、保护心血管、免疫调节和抗衰老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黄酮类化合物的独特效能将得到不断的发掘及应用,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领域,对柚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分析了柚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探究了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为柚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提取与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柚皮;提取方法;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
引言
柚子为芸香科植物常绿果树柚树的成熟果实,又名朱栾、雪柚、气柑、抛、文旦,含有类胰岛素、柚皮甙、新橙皮甙、挥发油、VB1、VB2、烟酸、Vc、果糖、葡萄糖、蛋白质、脂类、铁、钙、磷及粗纤维等活性成分,具有败火、通便、除臭、解酒毒、消食健脾、治疗支气管、抗癌等功效[1]。果皮、柚花皆可入药,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其中柚子皮具有食用、驱除异味、防蚊虫等功效,其含有的柚皮甙可降血液循环的粘滞度,减少血栓的形成。
我国柚子栽培历史悠久,远在公元前的周秦时代就有种植,目前全国多省均有栽培;美国、古巴、南非、巴西、阿根廷以及日本也是柚子的主产地。我国福建漳州的“文旦柚”、广西“沙田柚”、华安的“坪山柚”与泰国的“暹罗柚”合称“世界四大名柚”。近年来,我国加大对柚子精油和果胶等活性成分的提取和研究,柚子皮中的功能性成分被不断发现,并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从药用植物和经济植物中提取具有生理活性的黄酮作为天然药物、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的原料,已日益引起重视,柚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一、柚子皮的化学成分
柚皮中含有多种糖类化合物[2],其中主要的单糖和双糖为葡萄糖、蔗糖、果糖,多糖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此外柚皮中还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膳食纤维、挥发油、类柠檬苦素等[3]。
1.1 黄酮类化合物
柚皮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1%―6%不等在,主要为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如柚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芸香苷等,其中柚皮苷含量最高,达80%以上。目前已知的一些柚皮黄酮类化合物如下:柚皮素、柚皮苷[4];橙皮苷、川陈皮素、柑橘黄酮、5-羟基-3’,4’,6,7,8-五甲氧基黄酮、5-羟基-3’,4’,3,6,7,8-六甲氧基黄酮[5];5,6,7,3’,4’-五甲氧基黄酮等。
1..2 膳食纤维
我国有着广泛的膳食纤维原料来源,如各种粮食的种皮,各种食品加工工程中的剩余残渣以及各种果皮等[6]。柚皮内含量较高的膳食纤维为果胶,果胶是一种以半乳糖醛酸为主的多糖类复合物质,由α-半乳糖醛酸中的C1和C4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具有很好的凝胶化、乳化作用。
1.3 挥发油
挥发油又称香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中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可随水蒸发而又溶于水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的总称。挥发油是混合物,其组份都较为复杂,柚皮精油中含各种萜类、醇类、醛类、酯类化合物以及各种非挥发性的成分近40余种,主要成分是萜类的柠檬烯[7]。
1.4 类柠檬苦素
类柠檬苦素又称柠檬苦素类似物,是一类具有呋喃环的三萜化合物,主要以游离苷元和糖苷两种形式存在于芸香料、楝科植物中,其中柚子中含有丰富。目前,从已分离出的含量较高有柠檬苦素、诺米林、奥巴叩酮、柠檬苦素糖苷等[8]。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2.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9](图1)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图2)而衍生的一类黄色色素。现在则是泛指两个苯环(A环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相互联接(图3)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根据中央三碳的氧化程度、是否成环、B环的连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两分子黄酮类化合物的结合特点,包括黄酮的同分异构体及其氢化的还原产物,以C6―C3―C6为基本碳架的一系列化合物,将黄酮类化合物分为黄酮类、双氢黄酮类、黄酮醇类、双氢黄酮类、异黄酮类、双氢异黄酮类、查耳酮类、黄烷-3,4-二醇类、花色素类等等。
2.2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10]
2.2.1 性状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少为(如黄酮苷类)无定形粉末。游离苷元中,除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黄烷醇及双黄酮有旋光外,大多无旋光性。其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助色团的数目及取代基的位置有关。
2.2.2 溶解性
黄酮苷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当分子中引入-OH或糖,极性增大,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增大。黄酮、查尔酮等平面强的分子,难溶于水;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等平面分子在水中溶解度稍大;花青素因为以离子形式存在,水溶解度较大。
2.2.3 酸碱性
大多数黄酮化合物具有一个或几个酚羟基,因而显酸性,可溶于碱水、吡啶、甲酰胺、二甲基酰胺中。在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过程中,利用黄酮类化合物的这一性质,可将其从混合物中提取或分离出来。在紫外光谱鉴定黄酮结构时,亦可利用这一性质,确定羟基是否以游离状态存在及其可能存在的位置。
2.2.4 显色反应
黄酮化合物分子中存在酚羟基和泵丙吡喃环,其显色反应主要利用了这些基团的性质。各类黄酮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主要有:还原试剂(HCl-Mg,HCl-Zn。NaBH4);金属盐类试剂的配位反应,如与铝盐、铅盐、锆盐和锶盐试剂反应;硼酸显色反应;碱性显色反应。
2.3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及应用[11-13]
2.3.1 抗癌抗肿瘤
目前已发现具有抗肿瘤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槲皮素、水飞蓟索、芦丁、柚皮苷、杨梅酮和芹菜配基等。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达到抗癌、抗肿瘤作用,即抗自由基作用、直接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抗致癌因子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自由基作用和抗氧化作用,可以通过抑制脂质的抗氧化引起的细胞破话而达到抗癌的目的。
2.3.2 抗心脑血管疾病
黄酮类化合物可治疗心脑血系统疾病,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具有降血脂、胆固醇的作用,还能抑制血栓和扩张冠状动脉等。黄酮类化合物能够阻断β受体在亚细胞水平上对线粒体能产生正性影响以及可以压制心脏磷酸二酯酶(PDE)的活性而具有变时性调节心肌平滑肌的收缩舒张功能,其作用机制与黄酮化合物调节平滑肌细胞膜外Ca2+内流和细胞内Ca2+释放有关。
2.3.3 抗炎镇痛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在临床科用来治疗脓肿溃疡以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炎症疾病等。
2.3.4 免疫调节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贵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LAK细胞、细胞因子以及影响胸腺来进行免疫调节作用。
2.3.5 抑菌抗病毒
黄酮类化合物抗菌抗病毒作用已经得到医药界的肯定,这方面进行的研究较多,如银杏黄酮、槲皮素、桑色素、山奈酚、木樨草素和杨梅黄酮类等均有抗病原微生物和抗病毒的作用。
2.3.6 抗衰老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衰老的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根据衰老机理的自由基学说,机体内的自由基可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或由环境因素促成。自由基在体内直接或间接地挥发强氧化剂作用而与机体内核酸、核蛋白和脂肪酸相结合,转变成氧化物或过氧化物,使之丧失活性或变性,引起机体逐渐衰老或病变。而黄酮类化合物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通过抑制和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来避免氧化损伤。
2.3.7 抗辐射
电辐射作用于生物体引起产生的自由基容易使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坏,黄酮类化合物因为具有抗自由基的作用而具有抗辐射的能力。
三、柚皮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方法概述
3.1 水提法[14]
热水提取法仅能提取黄酮苷类,此法成本低、安全、适合于工业大生产。用水作溶剂浸提黄酮类化合物,在提取过程中主要考虑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以煎煮次数等因素,次工艺设备简单、安全,但提取杂质多,收率较低,提取液过滤、浓缩等操作困难且又费时,故不常使用。
3.2 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提取法
利用黄酮类化合物多含酚羟基的性质,溶于碱性水或碱性稀醇而浸出,酸化后析出黄酮类化合物。常用饱和石灰水溶液,稀氢氧化钠溶液或5%碳酸钠水溶液提取。
3.3 有机溶剂提取法
这是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有机溶剂主要用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等。主要用于提取脂溶性基团占优势的黄酮类物质,对设备要求简单,产品得率高,但成本较高,杂质含量也较高。因甲醇、丙酮等的毒性较大,一般采取乙醇的醇提法。
3.4 超声波提取法
超声波提取法式指以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空化效应和热效应引起机械搅拌、加速扩散溶解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超声波法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提出率、原料的利用率。该技术用于黄酮提取时具有提取时间短、效率高、低温提取有利于热敏成分、成本低、污染较小、容易实现产业化等优点。
3.5 微波提取法[15]
微波对类黄酮提取的辅助作用主要来源于微波对细胞膜的生物效应:使细胞内温度升高,压力增大超过细胞壁的承受能力时,细胞壁破裂使内部的类黄酮释放被周围的溶剂溶解。在整体上能提高提取过程的传质速率和效果,起到了辅助提取的效果。该技术用于类黄酮提取时具有选择性高、提取时间短、溶剂用量少、耗能低、对环境安全无害等优点。
3.6 酶解法
对于一些黄酮类化合物被细胞壁包围不易提取的原料,传统的溶剂提取法往往提取效率较低。恰当地利用酶处理这些植物材料,可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其原理是复合酶成分将果胶完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使黄酮类物质成分地释放出来。具有提取条件温和、有利于类黄酮活性保护、成本低、安全等优点。该技术对干燥或浸湿的原料皆适用。
3.7 超临界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是一种介于气体与液体之间的流体,它具有高扩散性、低粘度、无污染以及高选择性等良好溶剂的特性,且可利用温度与压力的变化来调整流体的性质。此法具有无有机溶剂残留、天然植物中活性成分和热不稳定成分不易被分解破坏等优点。但其设备的费用高,不适于大规模生产。
3.8 超滤法
本法是以超滤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选用不同孔径的膜截留不同分子量物质,来进行超滤分离提取植物中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该技术用于类黄酮的分离纯化具有分离效率高、速度快、无相变、不易形成表面极化现象、无须添加化学试剂、低成本、无污染、无须加热、低温操作有利于热敏物质的提取等特点。
3.9 快速溶剂萃取
快速溶剂萃取是近年来兴起的新方法,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用溶剂对固体或半固体样品进行萃取的方法,具有全自动控制、萃取效率高,选择性好等特点。
四、结论与展望
柚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药食同源的良好食材。研究表明,柚子皮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不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和抵御异物的侵袭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具有抗氧化、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防癌等多种功能作用。
科学家对黄酮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现了黄酮不少令人感兴趣的新用途,黄酮类天然产物是近年来天然药物和人类健康产品研究开发的热点。我国柚子资源丰富,近年来对于柚子皮中成分的提取与利用越来越广泛,其功能性成分被不断发现,并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黄酮类物质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独特效能将得到不断的发掘及应用。对柚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齐继成.保健果品一柚子[J].保健食品与健康,(2):44-45.
[2]Ting,S.V.,Deszyck,E.J..The carbohydrates in the peel of oranges and grapefruit.Journal of Food Science[J],1961,26:146-152.
[3]邓婷婷,刘素纯,贺建华.柚皮提取物有效成分的研究概况[J].中国食物与营养,(6):16-19.
[4]赵雪梅,叶兴乾,席屿芳等.胡柚皮有效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药理活性[J].果树学报,2006,23(3):458-461.
[5]郅景梅,张天歌.胡柚皮中化学成分的研究[J].黑龙江医药,2008,21(4):30-31.
[6]张丽云,王晓光,鲁春起,等.麦麸膳食纤维的研究[J].广西植物,,23(4):370-372.
[7]庞瑞,杨中林. 不同产地不同品种柚皮中总黄酮和柚皮苷的含量比较[J].药学:与临床研究,,15(3):205-207.
篇3:绿豆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
绿豆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
研究了绿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对固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与提取时间的.单因素实验确定水平点,设计4因素3水平实验,选用L9(34)正交表,优选绿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固液比1:50,φ(乙醇)为40%,提取温度70 ℃,提取时间120 min.在此基础上得到绿豆皮中总黄酮的提取量为27.57 mg/g,且5次平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5%,总黄酮的平均回收率达97.5%.
作 者:陈婷婷 徐娟 赵B 金苗 屠春燕 CHEN Ting-ting XU Juan ZHAO Jun JIN Miao TU Chun-yan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南京,210009 刊 名:生物加工过程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8 6(1) 分类号:Q946.919 关键词:提取 黄酮 绿豆皮篇4:微波法提取芦荟中黄酮类化合物
微波法提取芦荟中黄酮类化合物
采用微波法对芦荟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将单因素分析与正交试验相结合,得到微波法提取芦荟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为80%;微波功率为560 W;提取时间为30 s;料液比(g/mL)为1:5.0.每克鲜芦荟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为0.52 mg,回收率为93.3%.微波法与乙醇回流法相比,提取时间由4 h减少到30 s,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量提高了1.6倍.与超声提取法相比,提取时间由30 min减少到30 s,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量提高了0.15倍.
作 者:闫蕊 尚庆坤 戴欣 YAN Rui SHANG Qing-kun DAI Xin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刊 名: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40(1) 分类号:O657 关键词:芦荟 微波法 黄酮篇5:海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海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用正交试验提取海娜花和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并在510 nm处测定其吸光度值,计算其含量.结果表明,海娜花和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别是花以65℃时、用浓度为95%的`乙醇提取1.5 h,叶以65℃时,用浓度为95%的乙醇提取2.5 h最好,得出的海娜花和叶中黄酮含量可分别高迭2.356%和1.569%.
作 者:徐爱列 冯瑛 周建青 王永宁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青海西宁,810008 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35(11) 分类号:O622.4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 正交试验 提取 含量测定篇6:板栗冬季管理研究的论文
板栗冬季管理研究的论文
摘要:抓好板栗树冬季管理是保证翌年持续稳产、高产的关键。阐述了板粟冬季管理的六方面措施,以期指导栗农生产。
关键词:板栗;冬季;管理措施
要想板栗连年丰产,必须打破种板栗只采不管的做法,特别是盛果期的栗树,更要做好采收后的管理工作;否则会影响翌年板栗的产量和品质。经过多年的栽培和探索,笔者认为板栗的冬季管理应着重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1板栗收完以后,及时喷施1次叶面肥
栗树经1年的开花结果及梢枝生长,消耗了体内大量养分,采后及时施肥可以恢复树势,增强叶片的生命力,使其继续进行光合作用,积累营养以供下年发叶开花结果。叶面肥一般采用0.4%的尿素和0.3%的磷酸二氢钾,要均匀地施在叶片表面和背面,并适宜在早晚施。
2对板栗园进行清理
先将树枝上未落的空苞、虫害苞皮用竹等击落,然后将其清理起来与杂草一起堆放,减少害虫的越冬场所,并可让其腐烂分解作肥料用。可在主杆涂1m高的石硫合剂,集中处理落叶和栗壳,结合施肥铲除杂草,并全园撒施1次石灰。
3全园深翻改土
板栗叶片落光时,一般结合施基肥对全园进行深翻改土。深度在20~30cm,树冠外宜深,树干周围宜浅。翻土时,有目的地损伤一小部分根系,以便发新根、增强对肥水的吸收。翻园可疏松土质,并减少害虫的越冬场所。在翻土时要结合土地梯台的.整修维护,以使土地保水保肥。
4施基肥
这是栗园综合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保证栗树发育生长和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施肥以干燥粪肥及磷钾为主,按产量施肥,每生产100kg板栗,施干燥粪肥50kg、钾肥0.2kg、磷肥1kg,施肥后再盖1层细土,并在主杆周围铺稻草防冻,如遇干旱时应浇水抗旱。农家肥施入土壤后,需要经过腐烂分解才能被根系吸收。因此,基肥必须早施才能发挥肥效。一般在秋末落叶后施用为好。有些绿肥杂草等,也可在雨季压肥。一般是在树冠枝外20~30cm处挖宽40cm、深40~50cm的环状沟或2条对称长方形沟,露晒2~3d。
5冬季修剪整形
板栗的冬季修剪是指板栗落叶后至翌春发芽前进行的树体管理工作,它是促进板栗持续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以12月至次年2月为最佳修剪时期。在修剪整形过程中,首先要将病虫害枝全部剪掉,集中烧毁,减少虫源。
板栗极喜光,3年以下的幼树修剪要求培植低干、中冠、少主干、多母树的自然圆头形或自然开心形树体结构。冬剪时对选留的冬级骨干枝的延长枝进行适当短截,除疏去全部纤弱枝与个别竞争枝外,余者不动,以利用其顶芽向外延伸从而扩大树冠。可采用开心形修剪法:幼砧嫁接苗生长到50~60cm时摘心定干,当年发出几个强旺的新梢。冬季修剪时选留角度开张的作为主枝(开张角度40°),为使主枝之间有一定的距离(25cm),只选留1个主枝,1个比较直立的中心枝进行短截,剪留30cm,其他枝条疏除。第2年夏季选留第2、3主枝,第3年主要是培养侧枝。这种树形具有光照好、结果面积大、树体矮小、便于管理的优点,适合于密植栗园。开心形树形是通过冬夏修剪相结合快速形成的,如果只靠冬季修剪,树形形成慢,并且角度难以掌握。
对结果树的修剪要因树制宜,以疏剪为主,疏剪与短截相结合。栗树上结果母枝的多少及其强弱是决定来年产量的重要标志。修剪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栗树的内外、上下各部分都能抽生强健的结果母枝,充分利用空间,尽量增加结果部位。要防止树冠外围的枝梢过密,保证内膛通风透光和内膛枝条的良好生长。对过密的纤细枝、雄花枝要全部疏除,节约养分,短截一小部分枝条,培养强健的更新枝,给来年打下基础。对过旺的徒长枝,长得密的应疏除,有一定空间的应保留下来。保留的徒长枝1年后转变为结果母枝。
结果母枝的修剪方法:这类枝条的顶端以下有几个芽苞完全混合花芽,是抽生结果枝的部位,不能短截,要尽量保留枝组。经过多年抽生结果枝以后,它才逐渐老化。抽生的结果枝细弱,所结的果实小、商品价值差,这类枝组应该进行回缩、更新。回缩一般是轮流进行,完成1棵栗树的回缩更新需要3~4年。这既不影响产量,又能使枝组更新。
放任树的冬剪方法:这种树骨干枝轮生重叠,结果枝多在树冠外围,冠内小枝纤弱濒于死亡。冬剪时要先确定骨干枝,余者疏除;对冠内交叉枝和端已衰弱的骨干枝,要进行回缩;同时要疏除纤弱枝和过密母枝。
6防治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栗炭疽病;主要虫害有:栗实象鼻虫、栗瘿蜂。防治方法:用50%辛硫磷300倍液处理脱粒场所土壤,消灭入土幼虫。在封闭室内,1m3空间用甲醛60g,熏蒸3~4h。栗果采后栗园喷1次百菌清和功夫,可减轻来年粟炭疽病和栗瘿蜂的危害。另外,在冬季还可以对树干进行刷白和剥掉老树皮,以便减少害虫的越冬场所。
★ 板栗_四年级作文
★ 纪录片研究论文
★ 板栗树六年级作文
板栗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述论文(合集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