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尚思的师道的阅读答案

时间:2022-11-25 07:48:23 作者:可爱先锋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可爱先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蔡尚思的师道的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蔡尚思的师道的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蔡尚思的师道的阅读答案

蔡尚思的师道的阅读答案

若选当今中国古书的博学之人,首推何人?有人说唯“北钱南蔡”而已。“北钱”即北京之钱钟书先生,“南蔡”便是上海的蔡尚思先生。蔡尚思先生能有如此博古,除了他有百岁之寿福,一个重要奥妙就是他有独特的求师之道。

1911月10日子夜,蔡尚思生于福建泉州德化县浔中乡诗敦村一个农家。因为父亲曾为私塾教师,蔡尚思七岁便开始读五经,尔后上县立小学、上县立中学、上省立十二中学。在省立十二中,其时校长名郑翘松,是个前清举人,又是一个藏书家。他热情慷慨地指点蔡尚思,要想文章好,天天读韩文——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之文。蔡尚思在校长家里果然读得韩文上瘾,不仅滚瓜烂熟,且自读自批注。不过,读韩文最大的收获,是蔡尚思突然明白了:小水出小鱼,大水出大鱼。要求大学问,成大学者,必须到大学者云集的北京去!

1925年,蔡尚思只身到北京求学了!只因路途遇匪仗,耽误了考期,只好一面去北大自由听课,一面考入孔教大学研究科。最后再考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哲学组。在北京三年,蔡尚思的主要功夫用在向校外的王国维、梁启超等大师拜师求教。拜了王、梁为师后,蔡尚思进入了“拜师热”,又拜北师大名学者陈垣为师,又到天津拜梅光羲为师,又拜蔡元培、柳诒征为师……他在《蔡尚思自传》总结道:“王国维教我治经学与勉励我不自馁、自限;梁启超鼓励我成一家之言研究思想史,陈垣教我言必有据,戒用浮词;梅光羲最鼓励我治佛学;蔡元培在教育行政上做出最好榜样与常介绍我教大学;柳诒征给我多读书多搜集资料的机会与经常为我讲近代掌故,这个长辈给我的教益,超过了我的所有老师,是我学术上的最大恩人。”

学问从老师中来,而思想则要从非老师来。

哪些人是他的非老师呢?第一个是他的母亲郭有。“母亲郭有就教导我,千言万语都没有‘为老百姓而读书’,‘为老百姓打不平而读书’这两句话重要,只要不曾忘记这两句话,就算得一个不忘本的好人了。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许多儒家经书。”

第二个非老师可以算是墨子。

蔡尚思认为,墨家敢于为百姓鸣不平,反对宗法,反对宿命,反对述而不作,反对知而不行,优点最多。

第三个非老师要算是“唯物论”。

1931年至1934年,蔡尚思在武昌华中大学教书期间,通读了马克思及恩格斯的许多著作。在当时的时代潮流下,这一读就读到了思想方法,从此蔡尚思的一切著作,其方法只有一个,皆是“唯物辩证法”。

第四个非老师当是图书馆。蔡尚思认为死老师(图书)胜过活老师,每到一地,必以泡图书馆为乐。1925年到北京,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是其整天常待之地。1931年到武汉,又以湖北省立图书馆和汉口藏书家徐恕家为业余读书处。1934年9月至1935年9月,更是入住南京龙蟠里国学图书馆住读了整整一年,白天在书库读书,晚上向柳诒征馆长请益,遍读中国古代集部史书,从此奠定了治中国思想史、哲学史、文化史、历史的深厚基础。1935年9月至1941年到沪上后,又在顾廷龙主持的沪江大学图书馆、合众图书馆常年借读,从此年年不离图书馆,以图书馆为“太上研究院”,为终生最高学府。1990年,为了编著《周易思想要论》,蔡尚思仍以85岁高龄每天挤公共汽车去上海图书馆,早出晚归,坚持数月。在中国,这样勤于请图书馆当老师者,恐怕也是无人出其右了。

(选自5月2日《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蔡尚思先生年少就熟读韩愈之文。读韩文的.最大收获,就是开阔了他的眼界,为求大发展,他入京求学。

B、蔡尚思先生能成为中国古书的博学之人,完全得益于他的求师之道,没有人比他更勤奋拜师和泡图书馆。

C、蔡尚思拜众多学者为师,每有所学,均有收获。但他最崇拜的是柳诒征老师,因为其给自己的教益最多。

D、蔡尚思的母亲并不是他的老师,但是教给他“为百姓而读书”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许多儒家经书。

E、文章从做学问和树信心两方面逐一介绍了蔡尚思的求师之道,给人思考和启发。

9.请概括说明蔡尚思从非老师那里学到了哪些思想。(4分)

10.结合文本,说说一代大师蔡尚思的求师之道对我们有什么重要启迪。

【答案】

8.B E(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9.(1)从母亲那里学到了为老百姓读书的思想。(2)从墨子那里学到了反抗和叛逆的思想。(3)从马恩著作中学到了辩证唯物论思想。(4)在图书馆是长期积累、广泛涉猎,为思想奠基。(4分)

10.示例1:要培养读书的兴趣。读好自己认定的好书,为自己的学问奠定坚实的基础。示例2:做学问一定要到大地方,才有大眼界,才能大发展。做学问要懂得根本,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做学问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示例3:拜老师要多拜著名学者为师,各取所长,丰富提升自我。也可以请图书馆当老师,长期坚持利用图书馆学习,活到老,学到老。(选其中一个观点进行分析即可。观点2分,对观点的阐述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篇2:蔡尚思的事迹材料

蔡尚思人物经历

蔡尚思教授出身于普通农家。少时曾从事农牧劳动。19入塾启蒙,后入德化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1921~1925年入福建省立第十二中学(今永春一中),1925~1928年在北京自由听讲,并相继考入孔教大学国学研究科和北京大学国家研究所。1930年代曾入住南京国家图书馆,遍读历代文集。这对他后来一生的成就助益极深。他认为,大图书馆是“太上研究所”。

蔡尚思教授青年时期在北京自由听讲和就学于孔教大学、北京大学期间,曾受业于陈垣、朱希祖、陈大齐、梅光羲、李翊灼、江瀚、陈焕章和王国维、梁启超等学术界名流。到大学任教后,曾向太虚、蒋维乔问佛学,向章太炎问国学,向李石岑问哲学,向柳诒征问文化史,向吕思勉问通史。欧阳予倩、顾颉刚、刘掞藜、陈中凡、嵇文甫、张栗原、范文澜、齐思和、夏康农、黄云眉等给蔡的治学以很大鼓励。其中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陈垣、梅光羲、柳诒征、欧阳予倩、顾颉刚、陈中凡、嵇文甫、范文澜、齐思和等为教益最大最深的恩师益友。

蔡尚思成长甚早,20余岁即跨入大学任教。1929~1934年先后任上海大夏大学、复旦大学和武昌华中大学讲师、教授。1935~1942年,同时任沪江、复旦、东吴等大学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1946~1949年,任沪江大学教授。1949年起,并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特约编辑。1949年上海解放后到1952年,任沪江大学副校长、代校长、教授。1952年,回复旦大学任历史系主任、教授,中共复旦大学党委委员,校务委员会委员,研究生领导小组副组长。1976年粉碎“_”以后,任复旦大学副校长、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生部副主任、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室主任等。他在各大学教授的主要课程有中国学术大纲、中国历代文选、中国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哲学史、儒家哲学、墨子研究、中国经学概论、中国通史、中国政治史、中国社会史、中国教育史,等等。其教学时间最长的是中国思想史、中国通史、中国历代文选三门课程。

蔡尚思的学术贡献

蔡尚思在各种学术团体活动中作出了积极贡献。1935年即加入中苏文化协会;1937年,出席中国哲学会第三届年会。1945年,与郭沫若、茅盾、马叙伦、马寅初、陶行知、胡绳、杜国庠、翦伯赞、许涤新、叶圣陶、周建人、郑振铎等24位学术界前辈、名流发起组织全国学术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1946年,与张志让、沈体兰、周予同等4人发起组织上海大教联及文化研究所,任干事与,配合解放战争从事政治活动。1940年代末被选为中国社会学会成员。1950年,与冯定、刘佛年、郑易里、姜椿芳、胡曲园等20余人发起组织中国新哲学研究会上海分会,与顾颉刚、李平心、周谷城、周予同、吴泽等14人发起组织中国新史学研究会上海分会,后来成立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均任理事。打倒“_”后,任上海市史学会副会长,全国宗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史学会理事,孙中山研究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国哲学史学会等顾问。对中国历史文化做出杰出贡献。

蔡尚思参加的活动

1.学术活动

1950年以后参加全国性重要学术活动有,全国历史科学规划会议,山东孔子学术讨论会,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扩大会议等。““””后,先后参加全国历史学规划预备会,山东大学文科理论讨论会,全国宗教学研究规划会议,中国历史学研究规划会议,重建中国史学会代表会议,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佛教讨论会,中国史学会理事会等。期间,先后于上海、北京、武汉、济南、曲阜、南京、西安、四川等地讲学。

2.政治活动

蔡尚思积极参加爱国政治活动。从1926年“三一八惨案”起,他开始痛恨北洋军阀等卖国政府,1931年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1932年加入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领导的中国民权同盟。抗日战争时期,秘密从事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与汉奸卖国贼的卖国活动,反抗国民党政府的消极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其同仁共同主持上海大教联,发表宣言支持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反法西斯专政、反签订卖国条约、反美和罢工、罢课、罢教等活动;在各大小报刊发表政论与有现实意义的学术论文100多篇;在大学讲坛上宣传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揭露与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

蔡尚思的主要著作

“””期间,蔡老遭到“_”等的种种迫害与抄家,许多珍贵稿件被抄抢毁失。直至1970年代后期,才重新投入政治、学术生活,更紧张地继续其学术研究与著作。

蔡尚思教授学习勤奋,治学严谨,学识深邃,著作等身。他的主要学术专著有:《中国思想研究法》,《中国历史新研究法》,《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正补编),《中国文化史要论》,《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孔子思想体系》,《蔡元培》,《王船山思想体系》,《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论》,《中国礼教思想史》,《周易思想要论》,《蔡尚思自传》,《论语导读》,《墨子思想要论》,《蔡尚思选集》等20多部。

篇3:《刘师道》阅读答案

《刘师道》阅读答案

刘师道,字损之,开封东明人。雍熙二年举进士,初命和州防御推官,历保宁、镇海二镇从事,凡十年。王化基、吕祐之、乐史荐于朝,擢著作佐郎,才一月,会考课,又迁殿中丞,出知彭州,加监察御史。转运使刘锡、马襄上其治迹,召归。会浦洛之败,奉诏劾白守荣辈,狱成,太宗奖其勤,面赐绯鱼。

川峡豪民多傍户,以小民役属者为佃客使之如奴隶家或数十户凡租调庸敛悉佃客承之时有言李顺之乱皆傍户鸠集请择傍户为三耆长迭主之酬岁劳则授以官诏师道使两川议其事。师道以为迭使主领则争忿滋多,署以名级又重增扰害,廷奏非便,卒罢之。改祠部员外郎,出为京东转运使。真宗嗣位,进秩度支。咸平初,范正辞荐其材堪长民,徙知润州。以漕事入奏,特迁 司封,改工部郎中。擢枢密直学士,掌三班。俄擢权三司使,从幸澶渊。

师道弟几道,举进士礼部奏名,将廷试,近制悉糊名较等,陈尧咨当为考官,教几道于卷中密为识号。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师道固求辨理,诏曹利用、边肃、阎承翰诣御史府推治之。坐论奏诬罔,责为忠武军行军司马,尧咨免所居官,为郓州团练副使。以郊祀恩,起为工部郎中、知复州,换秀州。

大中祥符二年,以兵部郎中知潭州,迁太常少卿。师道敏于吏事,所至有声,吏民畏爱。长沙当湖、岭都会,剖烦析滞,案无留事。岁满,复加枢密直学士,换左司郎中,留一任。大中祥符七年,师道暴病卒,年五十四。

师道性慷慨尚气,善谈世务,与人交敦笃。工为诗,多与杨亿辈酬唱,当时称之。

(选自《宋史刘师道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小民役属者为佃客使之/如奴隶/家或数十户/凡租调庸敛/悉佃客承之/时有言李顺之乱/皆傍户鸠集/请择傍户为三耆长迭主之/酬岁劳则授以官/

B.以小民役属者为佃客/使之如奴隶/家或数十户/凡租调庸敛/悉佃客承之/时有言李顺之乱/皆傍户鸠集/请择傍户为三耆长迭主之/酬岁劳则授以官/

C.以小民役属者为佃客/使之如奴隶/家或数十户/凡租调庸敛/悉佃客承之/时有言李顺之乱/皆傍户鸠集/请择傍户为三耆长迭主之酬岁劳/则授以官/

D.以小民役属者为佃客使之/如奴隶/家或数十户/凡租调庸敛/悉佃客承之/时有言李顺之乱/皆傍户鸠集/请择傍户为三耆长迭主之酬岁劳/则授以官/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课:按一定的标准对各级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并根据官吏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给予赏罚。

B.嗣位: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正妻所生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C.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土地、户籍等事宜的机关,部长官称为工部尚书。

D.幸澶渊,文中指皇帝到澶渊。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师道被人推荐,受到赏识。王化基等人向朝廷举荐他,他被提升为著作佐郎;刘锡等人上报他的政绩;范正辞举荐他可以担任地方长官。

B.刘师道恪尽职守。他奉命弹劾白守荣等人,结案后,皇帝给予他奖赏;他被朝廷派往处理川峡棘手事务,他分析实情予以上报。

C.刘师道因弟弟的事被贬官。他的弟弟在进士考试中作弊,他坚持申辩,要求朝廷派曹利用等人调查,结果他和考官陈尧咨都被贬官。

D.刘师道有治理才干,也有文才。他勤于政事,所到之处有名声,受人敬畏、爱戴;他善于写诗,常和杨亿等人唱和,当时受到好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5分)

(2)长沙当湖、岭都会,剖烦析滞,案无留事。(5分)

参考答案:

4. B(原文标点:以小民役属者为佃客,使之如奴隶,家或数十户,凡租调庸敛,悉佃客承之。时有言李顺之乱,皆傍户鸠集,请择傍户为三耆长迭主之,酬岁劳则授以官,)

5.C(“土地、户籍”为户部所掌管)

6.C(“要求朝廷派曹利用等人调查”错,应是朝廷派曹利用等人调查)

7.(1)刘几道考中之后,事情泄露,朝廷下诏将他从名册中取消,永远不得参加科举。(既、落、预各1分,句意2分)

(2)长沙是湖、岭一带的都市,(刘师道)处理繁难和拖延下来的事务,桌上没有遗留的。(剖(析)、烦(或“滞”)、案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刘师道,字损之,开封东明人。雍熙二年考中进士,最初担任和州防御推官,历任保宁、镇淳二镇从事,共十年。王化基、吕祐之、乐史向朝廷举荐他,提升为著作佐郎,才一个月,恰逢考核,又升为殿中丞,出朝担任彭州知州,加官监察

御史。转运使刘锡、马襄报告他的政绩,被召回京城。恰逢浦洛战败,奉朝廷命令弹劾白守荣等人,结案,太宗奖励他的勤勉,当面赏赐绯衣与鱼符袋。

川峡的'豪强有很多依附他们的人家,以小民的身份服役隶属的成为佃户,役使他们如同奴隶,有的豪强有几十户佃户,凡是租税徭役或征收各种费用,都由佃户承担。当时有人说李顺造反,都是这种依附的民户聚集而成,请求朝廷挑选这些民户中的人作为三耆长轮流管理,有功劳就任命为官,朝廷下诏刘师道出使两川讨论这事。刘师道认为轮流派人管理会使争斗之事增多,委任职衔又使民户加重受害,当廷上奏认为不妥,最终停止这么做。改任祠部员外郎,出朝担任京东转运使。真宗继位,晋级为度支。咸平初年,范正辞推荐他可以担任地方长官,调任润州知州。入京报告漕运之事,特升为司封,改任工部郎中。提拔为枢密直学士,掌管三班。不久提拔为代理三司使,跟随皇帝到澶渊。

刘师道的弟弟刘几道,参加进士考试已被礼部上奏名字,将要举行廷试,按新近的规定全都要将试卷糊封姓名再考评等级,陈尧咨担任考官,教刘几道在试卷中暗加记号。刘几道考中之后,事情泄露,朝廷下诏将他从名册中取消,永远不得参加科举。刘师道坚持要求申辩,朝廷下诏曹利用、边肃、阎承翰到御史台调查这件事。(刘师道)因言语虚假,被贬为忠武军行军司马,陈尧咨被免去所担任的官职,贬为郓州团练副使。因郊祀恩赐,起用为工部郎中、复州知州,改任秀州知州。

大中祥符二年,凭着兵部郎中的身份任潭州知州,升任太常少卿。刘师道对政事很勤奋,所到之处很有名声,官吏百姓敬畏爱戴。长沙是湖、岭一带的都市,(刘师道)处理繁难和拖延下来的事务,桌上没有遗留的。任职期满,又加官枢密直学士,改为左司郎中,留任一期。大中祥符七年,刘师道突然发病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刘师道生性刚直崇尚气节,善于谈论时势,与人交往诚实厚道。善于写诗,常和杨亿等人唱和,当时受到好评。

篇4:陈师道《田家》阅读答案

陈师道《田家》阅读答案

田家

陈师道

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

秋来公事①急,出处不待时。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

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

[注]①公事:这里指服劳役。

1、这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答:全诗无一冷僻字,接近口语,真朴自然,通俗易懂。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此诗表达了以农民劳苦生活的同情。以当役人早出晚归及家中情形之狼籍来表现农民所遭受的苦难。首联写农人早出晚归,颔联写农人之忙在于公家的差役,正值秋收季节,农人却无暇顾及农事。颈联写秋日霏霏细雨不恤人间苦况,农人屋漏墙敝,也暗示已多日无炊火之举。尾联设问作结,人们哪里得知农民的劳苦倦怠啊!(意对即可)

3.本诗丛哪些方面来表现田家之“苦”?请简要概括。(4分)

4.有人说,诗歌一二句“句拙而意工”。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4分)

试题答案:

3.起甲.歇晚,艰辛劳累;(1分)徭役繁多无常,疲于奔命;(1分)屋漏房破,炊断食绝,生活贫苦。(2分)

4.同意。(1分)一二句句式相同,且每句中有三字完全相同,看似雷同重复,因而“句拙”;(1分)但句中选取农村中常见的鸡鸣狗吠,不仅给人以亲近感,而且来点明农民的作息时间,暗示农民的劳苦与疲惫,十分巧妙,因而“意工”。(2分)(如不同意能结合诗句言之成理也可)

1.诗歌从哪些方面表现田家之苦?请简要分析。(6分)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6分)从劳作、纳赋、生活三方面表现田家之苦:早出晚归的.繁重劳动之苦,负担沉重的赋税之苦,骤雨夜至、灶下生泥的生活之苦。(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5分)表达了诗人对农民悲苦辛酸生活的深切同情。(2分,意思对即可)作者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平实叙述、具体描绘、结句议论来表达的。(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篇5:当代墨家钜子蔡尚思--贺蔡尚思百岁华诞

当代墨家钜子蔡尚思--贺蔡尚思百岁华诞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掀起一阵新儒家热,跟着又掀起一阵新道家、新佛家热.尤其是新儒家,不仅要从传统儒家资源中开出儒家资本主义,而且要从中开出儒家社会主义、儒家马克思主义.于是,祭孔大典举行如仪,儒家经书的各种读本蜂拥出版,堂而皇之地陈列在各大书店醒目的地方.许多儿童,被要求自幼即背诵这些经典,这些经典被誉为中华民族智慧与心灵的.结晶,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

作 者:姜义华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33 刊 名: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FUDAN JOURNAL(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6:《蔡孝子传》阅读答案

[宋] 范浚

蔡定,字元应,越之会稽人。家世微贫,父革,依郡狱吏佣书以生,力使定学,身劳苦资之,以故定处黌校①,稍稍有称。

郡狱吏一日坐舞文法被系,革以诖误,例在劾中。革年七十余矣,法当免系,鞫胥任泽削其籍年而入之罪,罪且与狱吏等。案具,府奏上之,方待命于朝,故俱久囚,而革不得独决。定窃痛念父当耆年,以非辜圄狴,誓将身赎。数诣府号诉,请代坐狱,弗许;请効命于戎行,弗许;请隶伍符为兵人,弗许。定知父终不可赎也,仰而呼曰:“天乎!将使定坐视父缠徽纆②乎?父耄耋,不应连系;佣书罪,不应与狱吏等。理明矣,而无所云诉。父老而刑,定之生其何益乎?定图死矣,庶有司哀怜,幸而释父,则虽委身重泉,于登天为不殊。”于是预自志铭其墓,又为状若诣府者,结置袂间,皆叙陈致死之由,冀其父之必免也。以建炎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自没河死。府帅闻之,惊曰:“真孝子也。”立命出革,厚为定具棺敛事,而抚周其家。

兰溪范浚曰:呜呼大孝!吾不得而见也,孝若定者,亦今世之所鲜闻也。世之人视亲,若视其妻子之心切焉者,无也。彼惟庸爱在妻子,而斯须之爱在亲。亲有劳苦,不宵一勤其手足代之,其肯杀身以出父于囚牢中乎?今之为人子者,有觞酒豆肉,持羞其亲,则已色然自得,谓为难能之孝,况若定之捐躯活父,其为孝又可究乎?予得定所为志铭与状,感其言情哀至,至为泣下。念定孝若是,是宜见旌于时,而事不上闻,定将无以自见,故为定作传。冀他日万一获私於良史,氏云。

[注]①黌校:学校。②木工所用的绳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劳苦资之                          资:资助,给予

B.案具,府奏上之                      案:案件

C.庶有司哀怜,幸而释父                庶:希望

D.厚为定具棺敛事,而抚周其家          周:接济,周济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罪且与狱吏等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定知父终不可赎也,仰而呼曰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C.冀其父之必免也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D.况若定之捐躯活父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理明矣,而无所云诉。父老而刑,定之生其何益乎?(3分)

(2)念定孝若是,是宜见旌于时,而事不上闻,定将无以自见,故为定作传。(5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蔡定为了使其父亲免罪,做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5分)

【答案解析】

8.B  [解析]案:官府的文书。

9.B  [解析]A副词,将;//连词,尚且;B. 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词; C. 主谓之间表停顿//代词,他;D.如同,像//如果。

四、(31分)

10.(1)道理是明白了啊,却没有申述的地方。父亲年老却要受刑罚,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关键词 “刑”“其……乎”各1分,大意1分)

(2)我想到蔡定是这样孝顺,这在当时是应该被表彰的,但是这样的事情没有被上面知道,蔡定也没有办法让自己被世人所了解,所以就为他写了这篇传。(5分,关键词:“旌”、“闻”、“无以”各1分,大意2分。)

11.(1)到官府哭诉,请求代父做牢;(2)自请到军队效命;(到战场杀敌)(3)情愿当小兵;(当杂役)(4)临死前写状书,陈述死因,希望父亲能被免罪;(5)投河自尽。(5分,每点1分)

【参考译文】

蔡定,字元应,越地会稽人。出身低微贫困,父亲蔡革,靠着给郡里掌管讼案、刑狱的官吏抄书为生,竭力能使蔡定入学,自己劳累而辛苦地资助他,因为这样蔡定在当地游学,渐渐被人们称道。

郡里里掌管讼案、刑狱的官吏一天因为犯了玩弄文字,曲解法律的罪被关押,蔡定因为失误被牵连,按照规定应该被审理。蔡革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按照法律应当免除关押。负责审问的官吏任泽削除了他的户籍让他坐牢,而且罪行与狱吏相同。官府审理的文书准备好,府衙上奏到刑部,正等待着朝廷的批复,所以一起长期关押,蔡革也不能单独判决。蔡定心痛地想到父亲已经年老,因为冤枉而无辜坐牢,发誓用自己来赎回父亲。多次到府衙号哭陈诉,请求替父亲坐牢,不允许;请求到军队中效命,不允许;请求发配为奴兵,又不允许。蔡定终于知道,父亲最终是赎不回来了,仰面大呼:“天啊,你要让我看着父亲被绳子缠绕(指坐牢)吗?父亲已经老了,不应当受牵连拘捕,被人雇佣写文书,罪名不应当与监狱的官员等同。这个道理很清楚,但我却没有地方伸冤,父亲老了却要受刑,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只想去死,希望有关部门能同情我并释放我的父亲,那么我就是身处九泉之下,西天之上也没有遗憾了。”于是预先在自己的墓上写好墓志铭,又写了状子到府衙里负责断案的人,放在自己的衣袖之间,都写了自己自杀的原因,希望父亲能一定豁免。在建炎元年十二月甲申,自己到河里自杀。府帅(地方军政长官如都督府都督﹑节度使﹑经使等的一种称谓)听说这件事,惊叹地说“蔡定真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啊!”立刻命令释放蔡革,隆重的为蔡定准备棺椁后事,抚慰周济他的家人。

兰溪范浚感叹道:“唉,这真是大孝啊!我没有能够见到,像蔡定这样孝顺的,在今天也是很少听到了。世上人们对待亲父母,像对待自己的妻子和儿女那样真心的.已经没有了。那些人只爱自己的妻子和儿女,而只把一点点的爱给予父母。父母劳累困苦的时候,不愿意动动自己的手足来帮助他们,哪里还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把父亲从监牢救出来呢?现在作为儿子的,买酒买肉,拿着饭菜给父母的,脸色就会露出得意的神情,人们会说这就是难能可贵的孝心,更何况像蔡定那样献出自己的生命让父亲活下来的,这样的孝道现在又到哪里去能找到呢?我得到了蔡定所写墓志铭和申诉状,被他至情至哀的言辞所感动,以至于泣下。我想到像蔡定这样孝顺的人,这在当时是应该被表彰的,但是这样的事情没有被上面知道,蔡定也没有办法让自己被世人所了解,所以为他就写了这篇传。希望有一天万一能被好的史官获得,范氏手书。

篇7:蔡二少爷阅读理解答案

蔡二少爷阅读理解答案

最黑的东西有多黑?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黑?你或许会说,这个问题有些荒唐,因为黑的就是黑的,浅黑就是灰的,哪有什么最黑?其实你错了!因为 在科学家眼里,黑与黑也有分别。如一般的黑炭,或者被人造黑漆涂抹的东西,其黑色只能吸收可见光,但不能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所以用红外望远镜就能看到它 们。但有一种材料,红外望远镜也看不到它,因为它把红外线、紫外线统统都吸收了,压根就不反射任何频率的光,正因为如此,这种材料在人的肉眼,甚至灵敏的 观测仪看来,都是黑色的东西,而且是目前世界上最黑的东西。

当然,这种黑材料不是天然的,而是美国科学家研制出的一种特殊材料。实验证实,这种材料能99.5%地吸收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虽然之前也有性 能接近完美的吸收光的材料,但那些材料只在吸收紫外线和可见光波段有效,和这种新材料相比差‘了将近100倍。新材料虽然作用独特,但其构成并不十分神 秘,它实际上就是一种中空的纯碳元素构成的管状体,厚度是人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阅读答案__最黑的东西有多黑阅读答案__最黑的东西有多黑。它们本身具有吸附性,可以垂直附着于不同的.材料表面,就像地毯上的毛可 以垂直附着于地毯上一样。如果把它们涂抹在硅、钛和不锈钢的表面,那么这些材料就变成了世界上最黑的东西了。

你或许会感到奇怪,科学家为什么要挖空心思去制造最黑的东西呢?因为这种材料对发展太空事业实在是太重要了。它的一项重要应用就是抑制散光,因为附 着在太空设备表面的这种材料,可以收集并阻滞来自不同方向的光线,并阻止其从表面反射出去,这就有利于科学家们看清楚太空设备周围出现的新东西或新情况。 就好比我们要观测一个浅色东西,如果放在白纸上看,就远不如放在黑纸上看得清楚,因为白纸能反射环境光,不利于看清楚物体。因此,这种#from 阅读答案__最黑的东西有多黑来自网它将极大地提高人类对太空的观测水平。阅读答案__最黑的东西有多黑文章阅读答案__最黑的东西有多黑出自的红外探测设备上,就能确保设备的冷却,从而保证设备对暗弱深空天体信号的敏锐捕捉。此前,科学家研制出一种黑色材料,尽管那种材料冷却设备的效果不错, 但却会因为材料自身比较重而增加航天器的总重量。而这种新的黑材料不仅重量轻,而且性能也更优越,所以它必将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新材料。

1.这种最黑的新材料,在实践运用中有哪些作用?请依据文本内容分条归纳。

2.第一段中的画线语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下面这句话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它实际上就是一种中空的纯碳元素构成的管状体,厚度是人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阅读答案__最黑的东西有多黑阅读答案。

答案:

1.①能抑制散光,利于看清太空设备周围出现的新东西或新情况;②能保证飞船上的红外探测设备对暗弱深空天体信号的敏锐捕捉;③利于研究地球大气和海洋的科学家们观测地面设备。

2.①结构上: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内容上:由人们的疑惑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3.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据。

作用:通过将这种新材料与人头发丝直径的对比,可以使读者更清晰、具体、真切地感知到这种新材料的厚度之小。

篇8:陈师道《十七日观潮》阅读答案

陈师道《十七日观潮》阅读答案

十七日观潮

(宋)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阅读训练

1.第一句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景象?

2.为什么要写“晴天”、“晚日”?

参考答案

1.以“白虹”这一奇特的比喻,写出了钱塘江潮水狂涛滚滚,从远及天边的江面上奔涌而来的壮阔景象。

2.以“晴天”、“晚日”来陪衬江潮,突出潮水雄阔浩淼的景象和极其盛大的气势。

诗文赏析

江口是个虎口的形状。海水涨潮倒灌进来,受到河床的约束,就会掀起巨大波澜,这便是自古有名的`钱塘江大潮。大潮每年八月十六到十八日水势最猛,诗人观潮选在十七这一天,正为欣赏那雄伟奇丽的壮观。

诗起笔就描摹了一派极其雄壮的场面。首句写潮水方起,仅如银线,被江岸约束,渐渐隆起,中高边低的情况。形容潮头似白虹,形象地道出了外观、颜色与气势,已道人所未道;又用了“走”字,描绘远处潮水逼近的情况,不是身临其境,感受不出它的妙处。第二句写潮水涌到面前,人间的物象已不足以形容,所以改用神话想象,说天神倾翻了玉杯,所以造成了这样气势浩大的潮水。这一手法,与李白咏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极为相似。

三、四句,写潮头过后的情况。诗写江面汹涌的波涛,却不直接写水怎么样,而说天空在水中的倒影颠簸起伏,西落的太阳忽上忽下,进一步渲染了水势、浪头的巨大。两个动词“摇动”、“沉浮”,都有震动人心的作用。

四句诗,分潮前潮后两层。前两句用夸张笔法,结合浪漫的想象,把潮水的气势写足,运笔也如江潮,一泻而下,令人心动神摇;后两句用铺张手法,写实景,雄壮中带有几分绮丽。四句诗又各自选取了一幅特写,连在一起,便展现了观潮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这大自然的伟观的赞叹。

这首绝句,通过白色长虹的比喻,瑶台泼酒的幻想,借助晴天和晚日的烘托,描绘出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色。全篇没有用到一个抒情的字眼,却句句触发着读着热爱祖国山川、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篇9:聂师道歙人阅读答案

聂师道歙人阅读答案

聂师道,歙人。少好道。唐末,于涛为歙州刺史,其兄方外为道士,居于南山中,师道往事之。涛时诣方外,至于郡政,咸以咨之,乃名其山为问政山。吴朝以师道久居是山,因号为问政先生焉。初,方外在山中,郡人少信奉者。及师道至,瞻信日众。师道与友人同行,至一逆旅,友人苦热疾,村中无复医药。或教病者曰:“能食少不洁,可以解。”及疾危困,复劝之。病人有难色。师道谕之曰:“事急矣,何难于此,吾为汝先尝之。”乃取啖之。人感其意,乃食,而病果立愈。后给事中裴枢为歙州刺史,当唐祚之季,诏令不行。宣州田頵、池州陶雅举兵,围之累月,歙州频破之,后食尽援绝,议以城降,而城中杀外军已多,无敢将命出者。师道自请行。枢曰:“君乃道士,岂可游兵革中邪?请易服以往。”师道曰:“吾已受道法科教,不容易服。”乃缒之出城。二将初甚怪,及与之语,乃大喜曰:“真道士也。”誓约已定,复遣还城中。及期,枢适有未尽,复欲延期,更令师道出谕之。人谓其二三,咸为危之,师道亦无难色。及复见二将,皆曰:“无不可,唯给事命。”时城中人获全,师道之力也。吴太祖闻其名,召之广陵,建紫极宫以居之。一夜,有群盗入其所止,至于什器皆尽取之。师道谓之曰:“汝为盗,取吾财以救饥寒也,持此将安用邪?”乃引于曲室,尽取金帛与之,仍谓曰:“尔当从某处出,此无巡人,可以无患。”盗如所教,竟以不败。后吴朝遣师道往龙虎山设醮,道遇群贼劫之,将加害,其中一人熟视师道,谓同党曰:“勿犯先生。”令尽取所得还之,群盗亦皆从其言。因谓师道:“某即昔年扬州紫极宫中为盗者,感先生至仁之心,今以奉报。”后卒于广陵。时方遣使于湖湘,使还,至某,见师道,问之曰:“何以至此?”师道曰:“朝廷遣我醮南岳。”使者以为然。及入吴境,方知师道卒矣。

---------【宋】吴淑《江淮异人录》

15、下列各项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师道与友人同行,至一逆旅 逆旅:旅店

B、围之累月,歙州频破之 破:被攻占

C、人谓其二三,咸为危之 危:以……为危,意动用法

D、有群盗入其所止 止:居住

16、下列各项中,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人感其意,乃食,而病果立愈

B、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汝为盗,取吾财以救饥寒也

C、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 吴太祖闻其名,召之广陵

D、于——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时方遣使于湖湘,使还

17、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篇10:《竹思》阅读答案

高洪波

①竹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假如我们判断不错的话,竹文化应是与儒文化相得益彰的一种文化。在竹子身上,儒生们或看到气质、风骨,或看到虚心、谦虚,《岁寒三友图》是这方面最突出的典型,松竹梅从此成为屡屡出现在各种器皿上的图案。

②中国文人中与竹予最亲近的当属蜀人苏轼,他的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破了苏东坡酷好竹子的心态,而他策竹杖的风姿,也从此凝固为一种“何妨从容且徐行”的造型,如果没有竹林衬映在苏东坡的身边,他迷人的魅力会大大削减。

③蜀南竹海,地处宜宾,有翠竹数百亩,依山而产,起伏若海,规模亦如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尤其是在高处鸟瞰,当云雾袭来之际,那种海的气势更扑面而来,耳畔似有涛声响起,如果此时有舟楫随绿浪起伏,注定是件毫不奇怪的事。

④潜入竹海,同时也沉入绿海,呼吸着有淡淡清香的空气,感觉到绿色的氧气正源源地输入到自己的肺叶里,像清洁剂般清洗着因都市废气而吃力开合的肺,你几乎能够瞬间感到这种大自然珍贵的赐予。甜丝丝的滋味通过喉头气管,流向四肢百骸,流向大脑及每一根血管和神经,而满眼充盈饱满的绿色,让你快意沉浮,直若化身为一尾鱼儿,沿着印满青苔的小径,管自游向竹林深处。

⑤竹海中的竹子,以粗大的楠竹为主,也有苦竹、慈竹、龟甲竹及人面竹。与一位竹海作家闲聊,才知道竹子也分公母,母竹产笋,公竹则无。再细问,才知道每根竹子的每一层竹节都由最初的一根竹枝生出,这竹枝若分出岔的,便是母竹,不分岔的.,则为公竹。就是这么一点区分,简单,却又有大学问。记得若干年前去安徽,在出产砀山梨的一处集市上,我无意中也获得了类似的知识:梨如人类,亦分公母。母梨形大,且多汁甜美,公梨则逊色得多。

⑥竹子与梨子岂止分雌雄,甚至还可能有自己的声音。近读《参考消息》,英国《泰晤士报》一篇题为《细听植物心声》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兴趣,该文的副题更妙:《采花花朵哭泣摘瓜黄瓜尖叫》,而且这项由波恩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完成的科研成果证明,如果配备合适的窃/听装置,他们就能够区分健康与染病的蔬菜。同时波恩大学的科学家们认为,植物不仅仅互相交流痛苦与疼痛,就像人们在医院候诊室等候看病一样,它们还互相提醒面临的危险。杜甫曾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无意引证了千年之后波恩大学科学家们的研究,诗人是大自然的一个特殊器官,越伟大越杰出的诗人越是如此,他们在倾听自己内心世界时也能倾听天籁,否则何来这千年之后的巧合?

⑦蜀南竹海里的竹子,蓬勃旺盛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坦荡地在竹子部落里快乐成长,较之城市庭院里那些盆景般缩在墙角里的同类,委实幸运和幸福得多。

⑧当然,它们承受的关注甚至诗意的爱抚也少得多,这就是自由的代价。

⑨竹海里的竹子们,肯定是有着自己的声音的,公竹和母竹会互相倾吐爱情;嫩绿的竹笋则会呼唤雨水和阳光;竹叶会在竹枝上迎风摇曳,把大粒的露珠调皮地抖落;土层下的竹根们会串门问好,甚至会互相提醒:跟头打声招呼,别忙着开花。

⑩竹子一开花,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⑾竹海里听竹.一种人生的雅趣,也是机缘。是绿染灵魂绿透身心的一种洗濯,此刻,当炎夏渐渐袭来时节,写下“竹思”两字,权当做一剂清凉解暑散吧……

14.文章开首说“竹文化应是与儒文化相得益彰的一种文化”,请结合文意回答:“竹文化”与“儒文化”是怎样的“相得益彰”?

答:

15.文章第③段哪些词语直观表现了“蜀南竹海”若“海”的特点?第④段中“直若化身为一尾鱼儿”如果改为“直若化身为一只鸟儿”,效果会怎么样呢,请结合文意简析你的看法。

答:

16.结合上文回答第⑧段“它们承受的关注甚至诗意的爱抚”比谁“少得多”?结合下文回答第⑨段“土层下的竹根们”为什么“会互相提醒:跟头打声招呼,别忙着开花”?

答:

17.本文题为“竹思”,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就竹子作了哪些思考?

答:

聂师道歙人阅读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答案

《尚节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师道《次韵夏日》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题蔡琰传》阅读理解附答案

林湄《自然之思》阅读答案

柳宗元师道理论

梁思礼饮冰室现代文阅读答案

《与朱元思书》阅读题及答案

芦草之思的阅读题及答案

蔡尚思的师道的阅读答案(通用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蔡尚思的师道的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