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牛吐辞婚文言文的阅读答案

时间:2022-11-28 11:50:51 作者:不活着就会死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不活着就会死”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屠牛吐辞婚文言文的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屠牛吐辞婚文言文的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屠牛吐辞婚文言文的阅读答案

屠牛吐辞婚文言文的阅读答案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参考答案

4.C。

5.D。

6.A。

7.(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参考译文

于休烈,河南人。于休烈性情纯厚谨慎,机敏聪明。从小好学,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科,多次升官任右补阙、起居郎、集贤殿学士,改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出京任为中部郡太守。

正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改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国史。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特别注重听取臣下建议,转对于休烈说:“国君的任何举动都要记录下来,这才是良史。朕有过失,卿是否记下了?”他回答说:“夏禹、商汤检讨自己,他们开国立业也十分盛大。有德之君,不忘纠正过错,臣不胜庆贺。”当时中原凋残,典章几乎散尽,没有史籍可供查寻。于休烈烈上奏说:“《国史》一百零六卷,《开元实录》四十七卷,起居注连同其它綦籍三千六百八十二卷,都保存在兴庆宫史馆。京城被叛贼攻陷以后,全被焚毁。而且《国史》、《宵录》是圣朝大典,修撰多年,如今部没有保存下来“希望交忖御史台审问勘查史馆的有关官员,今府县招致访求。有人另外收存《国史》、《宵录》的,若送到官府,重金购回并从优奖赏。

前任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身陷贼中,此时进入东京,至此将他家收藏的《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

于休烈不久改任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上《五代帝王论》,皇上非常赞赏。宰相李揆自负才能嫉妒贤人,因于休烈修国史与自己同列,嫉妒他,奏请任他为国子祭酒,暂留史馆修撰以此来压制他。于休烈安然自处,亳不介意。

代宗即位,鉴别官员的名望品德,于休烈受到宰相元载称赞,于是被授为右散骑常侍,依旧兼修国史,不久加授礼仪使。升任礼部侍郎。又改检校工部尚书,兼判太常卿事,正式授任工部尚书,多次进封为东海郡公,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在朝中共三十多年,历任清贵显职,家中没有一石的积蓄。恭谨俭朴温和仁义,从不将喜怒之情表现脸!而礼贤下上,扶持后进,虽位尊年高,从无倦怠之色。酷好书籍,手不释卷,直到临终。大历七年去世,终年八十一岁。这年春天,于休烈的妻子韦氏去世。皇上因于休烈父子儒行著名,特意下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安葬之日赐给仪仗鼓乐。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怀悼念了很长时间,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一百匹、布五十端,派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到他家中宣旨慰问。儒士的荣耀,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的。(译文肯定有不妥之处,还望同仁完善)

篇2:《归去来兮辞》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归去来兮辞》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①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② ,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③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B.景翳翳以将入 景:景色。

C.乃瞻衡宇 瞻:看见。

D.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答案】B

试题分析:“景”通“影”,日光。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请息交以绝游 绝:断绝B.善万物之得时 善:好

C.感吾生之行休 行:将要D.聊乘化以归尽 乘:顺应

【答案】B(羡慕)

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奚惆怅而独悲 B.实迷途其未远C.僮仆欢迎 D.悦亲戚之情话

【答案】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亲属和外戚。今义是有婚姻关系的.成员或有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例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①舟遥遥以轻飏 ②木欣欣以向荣 ③乐琴书以消忧 ④聊乘化以归尽

⑤请息交以绝游 ⑥问征夫以前路 ⑦农人告余以春及 ⑧眄庭柯以怡颜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答案】C.(①②④为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③⑧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来”;⑤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⑥⑦为介词,译为“把”、“拿”)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B.乃瞻衡宇 乃设九宾礼于廷

C.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D.门虽设而常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答案】D

6.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农人告余以春及 D.乐夫天命复奚疑

【答案】A项为被动句。B.C.D三项为倒装句。

7.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A.复驾言兮焉求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吾谁与归

? ?D.大王来何操

【答案】C(介词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为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

8、默写文中划横线处的句子内容。

【答案】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9.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

C.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地享尽其余生。

D.最后一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确是发自内心的,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脱身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

【答案】B

10.用“/”给以下文段断句并加以默写。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答案】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篇3: 曾子辞邑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曾子辞邑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③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曾子立节》)

【注释】

①曾子,即曾参。②邑,城镇。致邑,封赠一座城镇。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土地,称作采邑。③修,修饰。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衣( )?(2)以( )??

(3)奚( )??(4)骄( )??

(5)纵( )??

2.与“不我骄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时人莫之许也

B.宋何罪之有

C.沛公安在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五、1.(1)穿(2)用(3)何,为什么(4)以骄横的态度待人(5)纵然、即使2.D(D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3.(1)使者回去又前来,曾子又不接受。(2)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够用来保全他的气节。”

篇4:范正辞初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范正辞初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范正辞,太平兴国中,以饶州多滞讼,选知州事。至则宿系皆决遣之,胥吏坐淹狱停职者六十三人。会诏令料州兵送京,有王兴者,怀土惮行,以刃故伤其足,正辞斩之。兴妻上诉,太宗召见正辞,庭辩其事,正辞曰:东南诸郡,饶实繁盛,人心易动。兴敢扇摇,苟失控驭,则臣无待罪之地矣。上壮其敢断,特迁官,充江南转运副使。饶州民甘绍者,为群盗所掠,州扑系十四人,狱具将死。正辞案部至,引问之,囚皆泣下,察其非实,命徙他所讯鞫。既而民有告盗所在者,正辞潜召监军掩扑之。盗觉遁去,正辞即单骑出郭二十里追及之。贼控弦持槊来逼,正辞大呼,以鞭击之,中贼双目,仆之,余贼渡江散走。被伤者尚有余息,旁得所弃赃,按其奸状伏法,十四人皆得释。此吾乡里事,而郡人多不闻之。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胥吏坐淹狱停职者淹:滞留

B.会诏令料州兵送京 料:挑选

C.狱具将死 具:具结

D.正辞案部至 案:案情

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至则宿系皆决遣之②此吾乡里事,而郡人多不闻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两个则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B.两个则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C.两个则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D.两个则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3.下列加点的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太宗召见正辞,庭辩其事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范正辞被选做问题很多的饶州知州,这从侧面表现了他善于断案的.才能。 B.选兵进京一事中,范正辞杀人失当且强言抗辩,被贬官充任副使。

C.范正辞明察冤狱,使因甘绍案被判死刑的14名蒙冤者全部获释。 D.范正辞不仅办案目光敏锐,指挥有方,且临敌勇毅果敢,武艺高强。

阅读答案:

4、D13、B14、B

译文:

范正辞在宋太宗兴国年间,因为饶州积压未能判决的案件较多,被任命为知州。到任后,把关押很长时间的人都该判决的判决、该释放的释放了,因为拖延办案而被撤职的下属官吏有六十三人。恰逢皇帝下诏令命令挑选州兵送到京师。有个名叫王兴的,依恋乡土害怕远行,故意用刀砍伤自己的脚,范正辞把他斩了。王兴的妻子上诉朝廷,宋太宗召见范正辞,当场辩论此事。范正辞说:东南各州,饶州确实比较繁荣兴盛,人心容易浮动,而王兴竟敢违煽动民心,假如不加制裁,如果引起骚动,形势失控,那我可就没有等待治罪的地方了!宋太宗很赏识他敢于决断,特意升他的官,改任江南转运副使。饶州有个叫甘绍的人,被一群强盗抢掠,州里抓捕拘禁了十四人,案件已经具结将要处死。范正辞巡视公务来到饶州,提审犯人,这些囚犯都留下了眼泪,范正辞觉察出案情不实,命令把这些人改押别处审讯。不久,有人告发真正罪犯的藏身之地,范正辞秘密命令监军围捕强盗。盗贼发觉逃跑,范正辞立即独身一人骑马追击,出郊外二十里赶上了。盗贼搭箭上弓,持长矛向范正辞逼近,范正辞大叫一声,挥鞭甩去,正中一个盗贼双眼,把他打倒在地,剩下的渡过长江四散逃跑。被打伤的盗贼还有一口气,附近找到舍弃的赃物,审问确认他的犯罪事实,然后将他处死,原来无辜的十四人都释放。这是我们本乡本土的事,郡里的人多数还没有听过。

篇5:国中有盗牛者文言文阅读答案

国中有盗牛者文言文阅读答案

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自言改过,且曰:“子既以赦宥①,幸无使王烈②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③遗之,或问其故,烈曰:“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

闲年④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问姓名,不以告。翌日,老父失剑于路。人拾而守之。还见之,前者代担人。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烈遂使人推⑤之,乃昔时盗牛者也。

【注】①宥:原谅、赦罪。②王烈:三国时人,以品德高尚闻名;③端:古布帛长度名。④闲年:隔年。⑤推:推举,褒奖。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盗者自言改过( ) (2)幸无使王烈闻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

3、根据本文情节内容填空。(2分)

——王烈嘉奖知耻恶者——盗牛者行善受人敬。

4、下列启示与选文无关的两项是( )( )(4分)

A、要充分相信别人。 B、知耻恶者能从善。 C、要勇于改正错误。

D、行善意在图回报。 E、要宽恕他人的过错。

答案:

1.(4分)(1)过错,过失 (2)让

2.(2分)老人认为他是品德高尚的人,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王烈。

3(2分)盗牛者被抓知悔改(只答“被抓”或“知悔改”扣1分)

4.(4分,各2分)A ; D

阅读理解方法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二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三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四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五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从长远角度考虑,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它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多关注最新信息,多阅读名家名著,开阔视野,增加实践,培养对语言的品评、赏析、感悟的能力,培养学习语文、陶冶性情的兴趣,在多读深思中进入学习语文的崭新境界。

高效阅读的窍门是什么

第一 选择合适的书籍。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这类的书籍还是不少。一般而言,厚书不太容易在短时期中读完,尤其是那些经典的著作。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内容不是太多的书籍作为对象。

第二 浏览序言。我们快速阅读书籍的时候,序言自然不能忽视。因为,序言可以使得读者能够清楚了解作者的想法、思路、过程以及风格和技巧。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次要的地方,我们应该去了解。

第三 扫描目录。目录对于很多书籍来说,还是很重的一部分。很多类别的书籍都有着比较醒目的目录,但是小说稍微要简单些。快速阅读的一个前提要大致看一下目录,了解这本书究竟叙述的是什么内容,这对于读者阅读后面的正文还是有一些好处。

篇6:《陶渊明传》与《归去来兮辞》 文言文阅读练习与答案

《陶渊明传》与《归去来兮辞》 文言文阅读练习与答案

(一)《归去来兮辞》序

余家贫,耕织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①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②,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未静,心惮远役,彭择去家万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春然有归欤③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娇厉④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⑤,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以巳岁十一月也。

(二)陶渊明传(节选)

萧统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遇弦歌⑥,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⑦,曰:“吾常德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⑧,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语

①求之靡途 ②心惮远役 ③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④送一力给其子 ⑤ 会郡遣督邮至县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①诸侯以惠爱为德 ② 家叔以余贫苦 ③不以家累自随

④ 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⑤送一力给其子

(3)翻译下列各句

①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②聊遇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③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4)关于陶渊明弃官归隐的原因,(一)文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二)文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当初为什么要做官?试综合两段文字,写出三点原因,并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无门路 ②害怕 ③代指隐士所居 ④力夫,长工 ⑤适逢

(2)①用 ② 因 ③把 ④代官职 ⑤他的

(3)①年幼女子满屋,瓮中没有存粮,维持生计必不可少的'衣食,没有办法可以取得。②姑且去做几天官,把它作为将来隐居所需的凭借,可以吗? ③曾经做官,都是为糊口饱腹而役使自己。

(4)(一)文:“质性自然”,不愿“口腹自役”:“程氏妹丧,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二)文:不愿束带见督邮,“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5)当初做官的原因:①求得“生生所资”,解决生活问题;②“公田之利,足以为酒”;③“以为三径(归隐)之资”。陶渊明做官,为的是解决“稻粱”问题及他日隐居多所需,既无可奈何,又表明人毕竟超脱不了现实,傲视旷达还需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行。陶氏也不能完全脱俗。

品中国文人陶渊明读后感

陶渊明的著名诗篇,大都写于他四十岁以后。此前他的人生要务,还是养家糊口。

从容的生活,永远是快乐的前提。匆匆忙忙的日子,只有浅表性的、快餐式的开心。

一切皆平实,农事、人事、酒事、文事,浑然一体,乃是生活的常态。渊明自在“浑然”的状态中,并无揭示这一状态的主观意志。而意志一旦成形,可能就要走样。苏轼学他,喊出口号:“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苏轼够可爱了,不过他的境界,源头却在渊明。所以朱光潜有句名言:“苏东坡之于陶渊明,有如小巫见大巫”。

诗人是什么人?是真性情的守护者。任何时代,若是诗意退场了,必定不是完美时代,差得远呢。渊明的时代政治黑暗,但民风是淳朴的,尤其在穷乡僻壤,权力染指非常有限,千百年的风俗,破坏它谈何容易。

杂心人在城里,素心人在乡下。

中国文化选择陶渊明,方为不羁的人格、行云流水般的自由精神树起一道丰碑。

和谐社会能持久的,应该说,农耕时代的自然村落,和谐是最佳值,生活朝着这个方向,如同水往东流。

渊明写农村,柳永写市井,文气是贯通的。诗用俚语村语寻常语,渊明是无可争议的大宗师。当然他也有继承,比如《诗经·国风》及两汉乐府民歌。

群体有群体的力量,个体有个体的尊严。

陶渊明与荷尔德林,同在天空之下大地之上,充满劳绩,诗意栖居。所不同的,是渊明扎根中国的土地,留连于中国的乡村生活。也许他缺了哲学意味,缺了神性维度,却弥漫着自然的气息,世俗的温情。

他是和蔼可亲的,就像我们的亲人。他说过:落地为兄弟……

什么是拿语言做排场呢?我们现在能看清楚了:这不过是权力的一种运行模式;或者说,是权力的伴生物。不是有个流行词叫话语权吗?赖有西学东渐,至今百余年了,我们凭着鲁迅讲的拿来主义,看事物的能力有所增强。我们看到——历代知识分子,必须对权力作出回应,哪怕他转过身去,悠悠然闲庭信步,或拔腿就跑逃之夭夭,都一样的。

渊明是中国最纯粹的诗人。而与之相应,他也是最纯粹的人。

现代政治,终于有个名言:政治就是不断妥协的过程。要学会容忍,包括容忍异端。法国作家萨特,以介入政治和社会生活著称,他写下名剧《肮脏的手》,揭示介入政治难免打脏手的道理。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介入欧盟宪法的起草工作……中国古代读书人将陶渊明符号化,邦无道就逃跑,酿成巨大的缺失:未能揭示权力的本质。

祖父和牛阅读答案

文言文两则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及答案解析

寓言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自相矛盾》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黄鹤楼》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学弈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口技》阅读答案

屠牛吐辞婚文言文的阅读答案(整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屠牛吐辞婚文言文的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