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义牛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24-05-10 03:37:20 作者:奥运不冠军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奥运不冠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宜兴义牛阅读答案及翻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宜兴义牛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宜兴义牛阅读答案及翻译

宜兴义牛阅读答案及翻译

宜兴义牛

义牛者,宜兴铜棺山农人吴孝先家水牛也。力而有德,日耕田二亩,虽饥甚,不食田中苗。吴宝之,令其十三岁子希年牧之。一日,希年牧牛,跨牛背随牛所之。牛方食草涧边,一虎从牛后林中出,意欲攫希年。牛知之,即旋身转向虎,徐行啮草。希年惧,伏牛背不敢动。虎见牛来,且踞以俟,意相近,即攫牛背儿也。牛将迫虎,促奔而前,猛力触虎。虎方垂涎牛背儿,不及避,踣①而仰偃涧中,不能辗。水浸虎首,虎毙。希年驱牛返,白父,集众舁②虎归,烹之。

他日,孝先与邻人王佛生争水。王富而暴,素为乡里所怨,皆不直之,而袒孝先。w益怒,率其子殴孝先死。希年讼于官,王重赂邑令,反杖希年,希年毙杖下,无他昆季?可白冤者。孝先妻周氏,日号哭于牛之前,且告牛曰:“曩幸藉汝,吾儿得免果虎腹。今父子俱死于仇人矣,皇天后土,谁为我雪恨耶?”牛忽长鸣,奔至王家。王父子三人方延客欢饮,牛直登其堂,竟抵王,王毙,复抵二子,二子毙,客有持杆与牛斗者,皆伤。邻里趋白令,令闻之,怖死。

【注】①踣:跌倒。②舁:抬。③昆季:兄弟。

16.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吴宝之

?即旋身转向虎

?素为乡里所怨

④方延客欢饮

17.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令其十三岁子希年牧之/跨牛背随牛所之

B.王富而暴/促奔而前

C.素为乡里所怨/谁为我雪恨耶

D.牛方食草涧边/王父子三人方延客欢饮

18.翻译句子:(5分)

?虎见牛来,且踞以俟,意相近,即攫牛背儿也。

?曩幸藉汝,吾儿得免果虎腹。

19.本文中的义牛的“义”具体表现在哪里?(4分)

20.文章借义牛的故事想要表达一个怎样的意愿?(2分)

参考答案

16.?把…当做宝贝;以…为宝

?调转(掉转)

?一向;向来

④邀请(4分)

17.D(3分)

18.?老虎见牛过来,就蹲着来等待它,意思是等牛靠近自己就去攫取它背上的小孩儿。(3分)

?先前幸亏借助你,我儿才能够免于被老虎吃掉。(2分)

19.义的表现:吴家的牛把想吃吴希年的老虎顶入水中,老虎被淹死,吴希年获救。吴

家的牛替被打死的吴家父子报仇雪恨。(4分)

20.表达了劳动人民企盼除暴安良的英雄和反抗凶暴的压迫者的意愿。(2分)

参考译文

义牛就是宜兴桐棺山农民吴孝先家的水牯牛。它有力气而且也有美德,每天耕山地二十亩,即使饿了,也不吃田里的庄稼苗。吴孝先把这头牛当作宝贝,让自己十三岁的儿子希年来放养它。(有一天)希年跨坐在牛背上,任凭牛去它要去的地方。牛正在涧边吃草,忽然一头老虎从牛背后的山林中走出来,心里想要攫取希年。牛知道老虎的意图,立即调转身子转向老虎,慢慢前行吃草。希年很害怕,伏在牛背上不敢动。老虎见牛过来,就蹲着来等待它,想要等牛靠近自己就去攫取它背上的小孩儿。牛将要靠近老虎,就立刻狂奔着上前,用大力撞老虎。老虎正垂涎牛背上的小孩儿,来不及躲避,被撞倒仰面倒在狭窄的山涧中,不能翻转。水遮盖浸没了老虎的'脑袋,老虎就死了。希年赶着牛回家,禀告了父亲,父亲招集众人抬着老虎回来,煮着吃了。

另一日,吴孝先和邻居王佛生争水,王佛生富有而残暴,向来被乡里人怨恨,于是乡人都不公正的对待这件事,而袒护吴孝先。王佛生更加愤怒,领着他儿子打死了吴孝先。希年到官府去打官司。王佛生用重金贿赂县令,于是县令反而杖责希年。希年被打死在廷杖下,没有别的可以为他辩白冤屈的叔伯或兄弟。吴孝先的妻子周氏,每天在牛的面前哭泣,并且告诉牛说:“先前幸亏借助你,我儿才能够免于被老虎吃掉。现在他们父子都死在仇人手里了!皇天在上后土在下,谁来为我洗刷仇恨呢?”牛听了,大怒,抖抖身子长声鸣叫,飞奔至王佛生家。王佛生父子三人正在请客畅饮,牛径直登上他家厅堂,竟然用角去顶王佛生,王佛生被抵死;牛又去顶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儿子也被顶死了。有拿着杆和牛打斗的客人,都被牛伤了。邻里的百姓急忙去禀报县令,县令听到这件事,吓死了。

篇2:病牛阅读答案 李纲 翻译赏析

,这是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著名诗人李纲所创作的一首诗,李纲“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自己言情述志。

原文: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病牛字词解释:

①实千箱:极言生产的粮食多。实:充实,满。 箱:装粮的容器。一说同“厢”,指官府的仓房。

②复:又,再。伤:哀怜,同情。

③但得:只要能让。

④众生:大众百姓。

⑤不辞:不推辞。

⑥羸(léi)病:瘦弱有病。残阳:夕阳,即快要下山的太阳。此处既烘托凄凉气氛,又喻指作者晚年。

病牛翻译:

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但为了众生都能够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

病牛阅读答案:

试题:

(1)本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但得众生皆得饱”一句看似平常,实则意旨深远,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答案:

(1)①比喻。诗题《病牛》,实非写牛,而是诗人自喻坎坷与艰辛。

②设问。第一、二句提问:勤恳为大众耕作的牛,为什么在“力尽筋疲”之后,却没有人理解和同情它呢?第三、四句作答,作者直抒胸臆:只要“众生皆得饱”,即使“赢病卧残阳”也在所不辞。

③拟人。第三句,把牛人格化,连用两 “得”字,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④夸张。首句两个“千”字,极力夸张,互相对照,写出了牛的辛劳,也突出了牛的功绩。(意对即可)

(2)全诗以病牛的口吻自问自答。一、二句提问,耕田千亩的病牛为什么得不到人们的同情?第三句“但”字一转,情绪由悲凉转为激昂,作者直抒胸臆:只要能够对国家民族和老百姓有利,使“众生得饱”,那么,即使是累伤病倒在夕阳残照之中也无怨无悔!“但得众生皆得饱”一句连用两个 “得”字,语气强烈,表现了诗人心忧黎庶、普济众生、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境界。(意对即可)

病牛创作背景:

建炎二年(公元1128),李纲为相七十日,罢相流放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四年后,太学生陈东等向朝廷上书请命,要求让李纲官复原职,事情失败,陈东也因此被杀,这时的李纲处境更加艰险。这首诗写于绍兴二年(公元1132),是他谪居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病牛赏析:

这首诗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立意高远,既是成功的咏物诗,更是杰出的言志诗,为后世传诵。

诗的前两句“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这里,作者从揭示病牛“耕犁千亩”与“实千箱”之间的因果关系上落笔,将病牛“力尽筋疲”与“谁复伤”加以对照,集中描写了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及其不为人所同情的境遇。首句中的两个“千字”,分别修饰“亩”与“箱”,并非实指,而是极言病牛“耕犁”数量之大、劳动收获之多。同时,也暗示这头牛由年少至年老、由体壮及体衰的历程。次句反诘语气强烈,增添了诗情的凝重感。

诗的后两句笔锋陡地一转,转为述其志:“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却无人怜惜,但它没有怨天尤人,更未消极沉沦。因为它具有心甘情愿为众生的温饱而“羸病卧残阳”之志。这两句诗将病牛与“众生”联系起来写,以“但得”与“不辞”对举,强烈地抒发了病牛不辞羸病,一心向着众生的`志向。结句中的“残阳”是双关语,既指夕阳,又象征病牛的晚年,它与“卧”等词语相结合,有助于表现老牛身体病弱却力耕负重、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首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病牛的形象,既绘出其身体病弱之形,更传出了其不辞羸病、志在众生之神。如此咏牛,颇为切合牛任劳任怨、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不过,此诗并非为咏牛而咏牛,而是“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诗人疲惫不堪,却耿耿不忘抗金报国,想着社稷,念着众生,因此其笔下力尽筋疲、无人怜惜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老牛即诗人形象的化身。作者正是这样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来吟咏病牛,托物言志,才使读者在心中引起共鸣,产生美感。

个人资料: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宋徽宗政和二年(11)进士,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官。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相关推荐:

春日即事 阅读答案 李弥逊 翻译赏析

踏莎行吕本中阅读答案 翻译 赏析

篇3:《牛徽传》的阅读答案附翻译

《牛徽传》的阅读答案附翻译

徽举进士,累擢吏部员外郎。乾符中选滥,吏多奸,岁调四千员,徽治以刚明,棍②杜干请,法度复振。父蔚避地于梁,道病,徽与子扶篮舆,历阁路,盗击其首,血流面,持舆不息。盗迫之,徽拜日:“人皆有父,今亲老而疾,幸无骇惊。”盗感之,乃止。及前谷,又逢盗,辄相语日:“此孝子也!”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懂饮奉蔚,留信宿去。抵梁,徽趋蜀谒行在,丐归侍亲疾。会拜谏议大夫,固辞,见宰相杜让能曰:“上迁幸当从,亲有疾当侍,而徽兄在朝廷,身乞还营医药。”父丧,客梁、汉。终丧,以中书舍人召,辞疾,改给事中。张浚伐太原,引为判官,敕在所敦遣。徽太息日:“王室方复,唐③藏殚耗,当协和诸侯以为藩屏,而又济以兵,诸侯离心,必有后忧。”不肯起。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茂贞亟请,帝召群臣议,无敢言。徽曰:“王室多难,茂贞诚有功。今复恭阻兵而讨之,罪在不俟命尔。臣闻两镇兵多杀伤,不早有所制,则梁、汉之人尽矣。请假以节,明约束,则军有所畏。”帝曰:“然。”乃以招讨使授茂贞,果有功,然益偃蹇,帝使宰相杜让能将兵诛讨,徼谏曰:“岐,国西门。茂贞凭其众而暴,若令万分一不利,屈威重奈何?愿徐制之。”不听。师出,帝复召徽曰:“今伐茂贞:彼众乌合,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对曰:“臣职谏争,所言者军国大体,如索贼平之期,愿陛下考蓍龟④,责将帅,非臣职也。”既而师果败。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九》)

【注】徽:指牛徽。②怩(n):止,遏制。③唐(kui):仓库。④蓍(sh)龟:指卜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B.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C.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D.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提拔的意思,是指由原来的官职升到更高一级的官职,与“迁”“徙”同义。

B.行在是“行在所”的简称,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行幸所到之地。

C.敕,此处指敕令,是我国占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等。

D.诸侯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此处诸侯指拥兵一方的割据势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牛徽匡正时弊。他担任吏部员外郎时,处事刚直严明,杜绝官员选拔中的求取请托现象,使国家的法令制度得以重新振兴。

B.牛徽恪守孝道。他护送父亲去梁地途中被强盗打伤,但仍然抬着轿子;为了照顾父亲,他谢绝了朝廷的任命,直至办完父亲的丧事才赴任。

C.牛徽心忧国事。张浚讨伐太原时,牛徽认为王室正处于恢复时期,国库亏空,此时不宜用兵,应与各方诸侯和睦相处,以巩固边防。

D.牛徽洞察情势。在多事之秋,他建议皇上把招讨使符节授予李茂贞,让其平定叛乱,又劝谏皇上不要急于讨伐居功自傲的李茂贞,而应慢慢制约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馇饮奉蔚,留信宿去。

(2)今伐茂贞,彼众乌合,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

参考答案新炬吧考试网(www.xinjuba.com)整理

10.C

11.A(“与“迁”“徙”同义”错,)

12.B(“办完父亲的.丧事才赴任”错)

参考译文

牛蔚的儿子名徽。生徽考中进士科,几次升迁后任吏部员外郎。乾符年间选官太滥,官吏经常从中谋利,每年选调四千多人,牛徽治理严明,杜絶委托求情,法令制度重新振兴。

牛蔚因躲避灾祸逃往梁州,途中得病,牛徽和儿子抬着竹轿,经过栈道时,强盗打伤他的头,血流满面,仍然抬着竹轿不停步。强盗紧追不捨,牛徽行拜礼説:“人人都有父亲,如今我的父亲年老有病,希望不要惊吓他。”强盗爲之感动,就不再追逼。这些强盗走到前面的山谷,又碰到一些强盗,就互相转告説:“这是个孝子!”和牛徽一起抬着竹轿让他们住到自己家里,拿出布帛爲牛徽包扎伤口,用稠粥招待牛蔚,留他们连住两夜才离去。到达梁州后,牛徽赶赴蜀州拜见皇帝,请求返回侍候患病的父亲。适逢拜他爲谏议大夫,牛徽坚决辞让,拜见宰相杜让能説:“皇上出京应当侍从,父亲有病应当侍奉,不过我牛徽的哥哥在朝廷做官,我自己请求返回梁州爲父亲寻医问药。”父亲去世后,客居在梁、汉。守丧期满后,召入朝廷任中书舍人,因病辞让,改任给事中,留在陈仓。

张濬讨伐太原叛乱,引荐牛徽任判官,敕令督促他赴任。生徽叹息着説:“王室刚刚恢復,仓库里的粮草已消耗殆尽,应当与诸侯和睦相处用他们作屏障,反而加兵讨伐,诸侯与朝廷离心离德,必然会有后顾之忧。”不肯起程。张濬果然失败。又召入朝廷任给事中。

杨復恭在山南叛乱,李茂贞请求让他以招讨使的名义加以讨伐,朝廷还没答覆,就与王行瑜擅自出兵了。昭宗发怒,拿着奏章不予批复。李茂贞一再请求,皇帝才召集群臣商议,没人敢説话。牛徽説:“王室多灾多难,李茂贞确实有功劳。如今杨復恭依仗兵力作乱而李茂贞讨伐他,李茂贞的罪过是没等朝廷下令就擅自出兵。臣听説两个节镇的士兵杀死杀伤了很多人,不早点进行制止,那么麽梁、益两州的人就要死完了。请授予李茂贞招讨使的符节,明确地约束他,那么士兵才有所畏惧。”皇帝説:“对。”于是将招讨使的符节授予李茂贞,果然平定了叛乱,不过李茂贞也更加傲慢,皇帝派宰相杜让能率兵讨伐,生徽进谏説:“岐州,是国家的西大门。李茂贞凭藉他人多而行暴,如果有万分之一的不利,挫伤了国家的威严怎么办?希望慢慢地制服他。”皇帝不听。杜让能出兵后,皇帝又召牛徽説:“今天讨伐李茂贞,他的人多但都是乌合之众,打败他一定万无一失,卿算算哪一天有捷报?”回答説:“臣的职责是规谏,所説的都是军国大事,如果询问平定贼军的日期,希望陛下用蓍龟占卜,责问将帅,这不是臣的职责。”接着官军果然失败,于是诛杀大臣,王室更加衰弱。

篇4:朔方节度使牛仙客阅读题答案及翻译

朔方节度使牛仙客阅读题答案及翻译

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前在河西,能节用度,勤职业,仓库充实,器械精利;上闻而嘉之,欲加尚书。张九龄曰:“不可。尚书,古之纳言,唐兴以来,惟旧相及扬历中外有德望者乃为之。仙客本河湟使典,今聚居清要,恐羞朝廷。”上曰:“然则但加实封可乎?”对曰:“不可。封爵所以劝有功也。边将实仓库,修器械,乃常务耳,不足为功。陛下赏其勤,赐之金帛可也;裂土封之,恐非其宜。”上默然。李林甫言于上曰:“仙客,宰相才也,何有于尚书!九龄书生,不达大体。”上悦,明日,复以仙客实封为言,九龄固执如初。上怒,变色曰:“事皆由卿邪?”林甫退而言曰:“苟有才识,何必辞学!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十一月,戊戌,赐仙客爵陇西县公,食实封三百户。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

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挺之先娶妻,出之,更嫁蔚州刺史王元琰,元琰从赃罪下三司按鞫,挺之为之营解。林甫因左右使于禁中白上。上谓宰相曰:“挺之为罪人请属所由。”九龄曰:“此乃挺之出妻,不宜有情。”上曰:“虽离乃复有私。”

于是上积前事,以耀卿、九龄为阿党,并罢政事。

(选自《资治通鉴·二百一十四》)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苟有才识,何必辞学 苟:假如

B.陛下相林甫 相:看相貌

C. 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 疏:疏通

D. 薄林甫为人 薄:轻视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如甲申年、丁酉年等。本文中的“戊戌”即戊戌年。

B.隋唐时爵位分王、公、侯、伯、子、男。公爵是比王爵低一级的爵位,分为国公、郡公和县公。文中牛仙客被封为陇西县公的爵位。

C.庙,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社,古代指土神和祭祀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庙社,用以指代国家和政权。

D.三司,东汉称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司,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管刑狱。武则天当政后,改为以尚书刑部、御史台、大理寺杂按为三司。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B.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C.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D.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九龄反对加封牛仙客为尚书和对其实封,李林甫向唐玄宗进谗言,最终玄宗还是加封了牛仙客陇西县公的爵位。

B.李林甫引荐萧炅为户部侍郎,但萧炅是一个白字先生,中书侍郎严挺之讥笑他为“伏猎侍郎”,于是萧炅被调出京城,任岐州刺史。

C.李林甫是一个曲意奉承的奸佞小人,张九龄反对他担任宰相,他虽然内心不满,表面上却“曲意事之”。

D.严挺之的前妻被休后又嫁给了王元琰,跟从王元琰获罪,严挺之解救了她。李林甫让人告诉玄宗,玄宗认为严挺之这样做是出于和前妻的私情。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封爵所以劝有功也。边将实仓库,修器械,乃常务耳,不足为功。(5分)

(2)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5分)

参考答案

9.C(疏:疏远)

10.A(纪日)

11.C

12.B(“前妻跟从王元琰获罪”有误,严挺之只是详情而非解救她。)

13.(1)封爵本是为了奖赏有战功的人。牛仙客作为边将,充实仓库,修理军器,都是他应该做的事,谈不上有什么功劳。(“所以”“劝”“实”“修”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当时张九龄因为有文学才能被玄宗的器重,李林甫虽然怨恨他,但仍然假意奉承他,侍中裴耀卿与张九龄交好,李林甫也一并嫉恨他。(“为……所”“曲意”“善”“疾”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以前在河西镇时,能够节约用费,勤于职守,所以河西镇仓库中的物资充实,军用器械精利。玄宗听说此事后,想要嘉奖他,任命他为尚书。张九龄说:“不能这样做。尚书就是古代的纳言,唐朝建立以后,只有曾经做过宰相和朝野内外有名望有德行的人才能担任。而牛仙客原本是河湟地区节度使判官,现在聚然被任命为这么显要的官职,恐怕有辱于朝廷。”玄宗说:“那么只封给他有实封户数的食邑可以吗?”张九龄回答说:“这也不可以。封爵本是为了奖赏有战功的人。牛仙客作为边将,充实仓库,修理军器,都是他应该做的事,谈不上有什么功劳。陛下如果要奖赏他勤于政事的功劳,赐给他金帛就可以了。而分土封爵,恐怕不合适。”玄宗沉默不语。李林甫对玄宗说:“牛仙客具有宰相的才能,当不当尚书又有何妨!张九龄是一介书生,不懂得大道理。”玄宗听后十分高兴,第二天,又说要封给牛仙客食邑,张九龄仍然坚持说不可以。玄宗极为愤怒,脸色大变说:“朝廷大事都要由你来做主吗?”李林甫退朝后说:“只要有才能,何必一定要会写诗歌文章!天子要重用一个人,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十一月戊戌(二十三日),玄宗赐牛仙客陇西县公爵位,并给食邑实封三百户。

先前,玄宗想要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征求中书令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回答说:“宰相一身系国家之安危,陛下如果任命李林甫为宰相,恐怕以后要成为国家的祸患。”玄宗不听。当时张九龄因为有文学才能,正受到玄宗的器重,李林甫虽然怨恨他,但表面上还不得不奉承他。侍中裴耀卿与张九龄关系密切,所以也受到李林甫的嫉恨。这时玄宗做皇帝已有多年,生活逐渐奢侈腐化,懒于处理政事。而张九龄遇到事情,不论大小,觉得有不对之处,都要与玄宗争论。李林甫却善于窥伺玄宗的意图,日夜想着如何陷害中伤张九龄。李林甫一有机会就在玄宗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所以玄宗逐渐疏远张九龄。

李林甫引荐萧炅为户部侍郎。萧炅一向不学无术,有一次在中书侍郎严挺之面前把“伏腊”读为“伏猎”。严挺之对张九龄说:“尚书省怎么能有‘伏猎侍郎’呢!”于是萧炅被调出京城,为岐州刺史,从此李林甫怨恨严挺之。张九龄与严挺之关系亲密,想要推荐严挺之为宰相,曾经对他说:“李尚书正受到皇上的器重,你应该去登门拜访,与他搞好关系。”而严挺之素来傲气,看不起李林甫的为人,竟不去拜访。李林甫就更加恨他。严挺之先前娶的妻子,被休掉后改嫁给蔚州刺史王元琰。王元琰因为贪污钱财罪被御史大夫、中书省和门下省三司逮捕审问,严挺之为他说情。李林甫就乘机让左右的人到宫中告诉了玄宗。玄宗对宰相说:“严挺之在有关官吏面前为罪人说情。”张九龄说:“王元琰娶的是严挺之休掉的妻子,不可能有私情。”玄宗说:“虽然已离婚,但还有私情。”

玄宗又联想到以前的事情,认为裴耀卿与张九龄庇护自己的党羽,二人一起被罢免了参加政事。

篇5:牛峤《定西番》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牛峤《定西番》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定西番

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1. 下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2. 请简要分析全词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6分)

参考答案

1.下阕描绘了一幅冬日悲凉、凄冷、苍茫的边塞夜景图。(答出特点1分;时间、地点任答出一点1分,共2分)作者仰望夜空,高天辽阔,残星暗淡,飞雪漫漫;听到将尽的更漏、呜咽沉郁(描述画面2分)描绘出一幅惨淡凄寒的景色,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愁苦。(1分)。

2.⑴细节描写的角声。“乡思望中天阔”,生动地刻画出了征人因思乡而于孤独

中眺望远天,却见明月临关,光照千里,浩荡的月色更引发其浓郁的乡愁(2分)。

⑵融情于景(借景抒情)(1分)。在月明之夜,因思家而倍感金甲冰冷,戍楼的苦寒。残夜行将消逝,望中只见高天辽阔,残星暗淡。漫漫飞雪中乡关更是迷茫。只听得戍楼之间间荡的画角数声,呜咽沉郁。在愁人听来,真是如泣如诉。(2分)

⑶视听结合(1分)残星暗淡,飞雪漫漫是视觉,将尽的漏声,画角呜咽是听觉;(1分)视听结合渲染出惨淡凄寒的氛围,烘托了征人的愁苦。(1分)

⑷以景结情(1分)下阕主要抒发乡愁,却把浓郁的愁情收束在不尽的苍茫的飞雪中、间或传来的呜咽的画角声中,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回味。(2分)

(还可答“动静结合”。答出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两种表达技巧,答出一种3分,共6分。)

1.下阕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2.作者整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分)下阕描绘了一幅悲凉、凄冷的边塞夜景图,运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作者仰望夜室,高天辽阔,残星暗淡,飞雪漫漫;听到将尽的更漏、呜咽沉郁的角声。这些视觉形象和悠远的听觉形象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惨淡凄寒的景色,将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塞外荒寒,征人梦苦,跃然纸上。”(画面概括1分,手法2分,对手法的解释2分)

2.(6分) ①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通过描写明月千里、梦回长安、凝望高天的细节描写直接抒情,表达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②对边关艰苦生活的厌倦。金甲冰冷、戍楼苦寒,把将士的情感融入景中。③对边关将士的同情。写了如泣如诉的.角声、凄冷残星,以景衬情。(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三句。(5分)

2.本词是如何表达思想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运用点面结合手法写景,(1分)“紫塞月明千里”从大处落笔,从“面”的角度写出了北方边塞的辽阔荒凉,是后句的大背景;“金甲冷,戍楼寒”从“点”的角度进行特定,突出戍卒身上的盔甲之寒意和戍楼的凄冷。(2分)背景的宏大与金甲、戍楼的渺小形成对比,突出征人的凄冷难耐之感,为写“梦长安”打下了基础。(2分)

2、采用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的手法。(3分)上片借“紫塞”“月明”等戍地之景,营造荒凉凄冷的意境,这样的哀景中寄寓着对故乡的思念。下片中的“乡思”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以景结情,借凄凉的号角、漫漫大雪烘托思乡之情。(3分)

1.“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是怎样描写塞外景物的?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描写塞外景物点面结合,(1分)“紫塞月明千里”从大处落笔,从“面”的角度写出了北方边塞的辽阔荒凉,是后句的大背景(2分)“金甲冷,戍楼寒”从“点”的角度进行特写,突出戍卒的寒意和戍楼的凄冷。(2分)(答“从主观感受来描写景物”也可酌情给分)

2.①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描写月明千里、梦回长安、乡思望天直接抒发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②对边关艰苦生活的厌倦。金甲冰冷、戍楼苦寒,融情于景。③对边关将士的同情。描写凄冷残星、呜咽角声,以景衬情。(6分,每点2分)

参考译文

明月千里照着长城,将士的盔甲寒冷如冰,戍楼上寒风凛冽,又把长安吹入梦中。

思乡的时候仰望苍天,苍天像思愁浩渺无边。刁斗的残声里残星稀落,城头响起几声呜咽的号角,随着纷飞的大雪漫漫地飘散。

赏析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是晚唐五代时期词人牛峤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写征人思乡的边塞词。上片写主人公由明月而思乡,由思乡而“梦长安”,思乡之苦可见。下片写他梦醒后所见所闻。所见天阔星稀,白雪漫漫,所闻夜漏声残,画角呜咽,以景象渲染乡思愁情。

这首词描写边塞风物,表现征人的乡愁。词以“紫塞月明千里”开篇。北国早寒,夜间披金甲,本已凄冷难耐。孤独中眺望远天,只见明月临关,光照千里。浩荡的月色更引发乡思。紫塞与长安之间,隔千里兮共明月,对月怀人,千载同此情感,思极入梦,因有“梦长安”之语。牛峤是唐僖宗时的进士,他笔下的人物所梦的长安,当是实指,不是如后世之以长安代指京师。说是“梦长安”当兼思故土与念亲人,且当不止此一夕为然,所以下片便不接写梦中所见如何如何,不写比写出的容量更多。

下片仍是写月夜望乡。残夜行将消逝,望中只见高天辽阔,残星暗淡。慢漫飞雪中乡关迷茫。只听得戍楼之间间荡的画角数声,呜咽沉郁。在愁人听来,真是如拉如诉。后来周邦彦《浪淘沙慢》过片的“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几勺,便从此出。唐末五代时期,战争频仍,民不聊生。而词坛上最多追逐声色艳情之作。诚如陆游《跋花间集》所说:“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上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战!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牛峤虽属花间派,在香艳的词作之外,还能将创作的视野由花间樽前扩展到边来戍楼,写出反映征人离愁之苦的作品,是很难得的。

这首词所写的边塞乡愁,从其情调上看,更接近中唐李益的边塞七绝。它们所表现的悲凉、凄冷的情韵、气氛,正是日益衰败的悲剧时代的新反映。牛峤以紫塞戍楼、中天皓月、飞雪漫漫等景物寄情,使得这首小词的境界显得阔大、雄浑,因此,虽悲凉而不绝望,虽凄冷而含有对温情、幸福的期待。

祖父和牛阅读答案

《春愁》阅读答案及翻译

《学弈》阅读答案及翻译

《蛙与牛斗》阅读答案

牛的大小阅读训练及答案

《镜喻》阅读答案及翻译

《宋史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渡汉江阅读答案及翻译

《荀子·性恶》阅读答案及翻译

《强弩之末》阅读答案附翻译

宜兴义牛阅读答案及翻译(集锦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宜兴义牛阅读答案及翻译,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