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课后题第一章

时间:2022-11-28 14:04:53 作者:美だ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美だ”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工程热力学课后题第一章,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工程热力学课后题第一章,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工程热力学课后题第一章

1.4由、压液相对油密度d ?085.,可得 ?=08. 5??101 gk/ m 3

3运动粘度

?=

? ?6

23 ,可得 =? ??? = 2.02 11? m0 s /? 50k8gm/=0. 107876P a s ?

?

.5、不1同静止的:体不能承受流向力,只切内有部产生相对动,运即出现速梯度时才度现出摩擦 阻力而;体承受切向固力,后论是不否运动,只要有运趋势动就产摩生阻力擦。次,其流体 内擦力的摩小与大速梯度度成比,正 与正压而无关力 而;体固的间摩擦与力动速度无 关,运与固体两正压力成正间比。 同:都与相运动对方相反向都有可以,传运动或递阻碍运者 动.1、流7对体物体摩擦力与的'体沿物面斜下的向力平分衡

F=?A

? ? Wis 3n ,0 F267=N?

A= .40 m 0.4m?=.0162 m,? ? 014N. ?s / m

?2=

A?

W?s ni3

=0

0.1

N ?4 s / m2 ?0. 1m62 ?0 8m ./s =0 0.761m m543 ? 0.5

N1

.9、由顿内牛摩定律擦: F ? ?

? A Dn?D , A ? D?b ,? = ??= , ?= t?2 0

6

得润滑油可对轴阻力

承?F

n

? 2?D b 60t

2摩

力功擦率

P? F ? ?

?

?n 2? D 2 b ?nD ? 0t6 0

代入6据得数

P

?2

00? ? 2 0.?50 4 0.?122 ?0.2 02 ? 0? ?0. 2 ? 16=.295(W)460 ? 0. 01 060

篇2:政治第一章课后题:第二节

政治第一章课后题:第二节

1、男女同学在一起学习交流,可以取长补短,是因为男女同学

① 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可以相互交流 ② 学习方法不同可以相互借鉴

③ 动手能力存在差异,可以取长补短④ 性别不同,女生比男生学习好

A①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2、男女同学交往的前提是()

A自然、适度B广泛交往C宽容、大度D尊重、真诚

3、你认为以下同学交往的方式恰当的是()

A小亮从不与女生打交道B小丽和男同学交往自然大方

C小林常给同学起绰号D小刚总是嘲笑女同学

4、初一学生张洋经常帮助女同学打扫卫生,有些流言蜚语总是烦扰着他。面对流言蜚语,他应该()

A不去理睬,做自己该做的事B不再帮助女生

C找那些散播流言蜚语的同学打仗D不再和女生交往

5、在初中生活中,如果你对某位异性同学产生了莫名的好感,应该告 诉自己不要()

A早早的涉足恋爱的'区域B转移注意力,做自己喜欢的事

C多参加集体活动,和更多的异性朋友建立友谊D向父母师长求助

篇3:工程热力学试题

工程热力学试题

一、是非判断:是在内画“+”号,非在()内画“—”号,每题1分,共10分

1、热力系是指所有参与热力过程的物体群()。

2、绝热闭口系的熵增就是孤立系的熵增()。

3、状态方程是描述状态参数之间关系的`方程()。

4、平衡状态是指在没有外界作用的条件下,热力系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5、通用气体常数对实际气体和理想气体都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6、工质经过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必然等于经历可逆过程的熵变()。

7、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和熵都仅仅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8、理想气体绝热节流后温度不变()。

9、在φ=1时,干球温度t 湿球温度t w 和露点温度t d 不相等()。

10、任何动力循环,循环净功w 0总等于循环净热量q 0,即总有w 0= q 0()。

二、选择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绝热系与外界没有()交换。

A 、热量 B、物质 C、功

2、在所列的压力中哪个不是状态参数()。

A 、绝对压力 B、分压力 C、表压力

3、功损来自于()。

A 、不等温传热 B、物质交换 C、运动摩擦

4、不可逆损失来源于()。

A 、运动摩擦 B、不等温传热 C、任何耗散效应

5、干度χ的取值可以是()。

A 、χ=1 B、χ>1 C、χ<1

6、渐缩喷管出口气体的流速是()。

A 、M<1 m=“”>1 C、M =1

7、不可逆循环的熵产必然是()。

A 、等于零 B、大于零 C、小于零

8、卡诺热机效率比实际热机效率()。

A 、小 B、二者相等 C、大

9、制冷系数ε可以是()。

A 、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10、供热系数ζ可以是()。

A 、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三、指出下列各对概念之间主要的区别每题2分,共10分

1、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

2、定容比热与容积比热

3、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4、熵流与熵产

5、饱和湿蒸气与饱和湿空气

篇4: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专 业:制冷及低温工程

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说明: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的无效。

工程热力学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 两股湿空气稳定绝热合流,湿空气的参数分别为:ma1、p1、t1、h1、s1、c1;ma2、p2、t2、h2、s2、c2,合流后的参数用角标3表示。试写出质量方程、能量方程和熵方程。

2. 试用焦耳--汤姆逊系数,分析理想气体和制冷剂,在绝热节流后产生的温度效应。

3. 试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证明p-v图上可逆绝热过程线不相交。

4. 门窗紧闭的房间内有一台电冰箱正在运行,若敞开冰箱大门就有一股凉气扑面,使人感到凉爽。你认为能否通过敞开冰箱大门的方式降低室内温度?

5.已知湿空气的温度、压力以及水蒸气分压力,判断湿空气是否饱和?什么条件下才结露?其含湿量如何?

二、计算题(每题15分,共45分)

1.有一可逆热机,如图所示,自高温热源t1吸热,向低温热源t2和t3放热。已知:t1=727℃,t3=127℃,Q1=1000kJ,Q2=300kJ,W=500kJ, 求:

Q3

T1

T2

W

Q1

Q2

T3

(1)Q3=?

(2)可逆热机的热效率?

(3)热源温度t2=?

(4)三热源和热机的熵变?

(5)在T-S图上表示热机循环。

2.空气压缩制冷装置,吸入的空气p1=0.1MPa, t1=27°C,绝热压缩到

p2=0.4Mpa,温度为-10°C,空气进入膨胀机的温度为20°C,

试求: (1) 压缩机出口压力; (2) 制冷机的质量流量;

(3) 压缩机的功率; (4) 循环净功率。

3. 已知范德瓦尔方程 ,求:1mol气体由初态v1可逆地定温膨

胀到终态v2,所吸收的热量。

传热学部分

一、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试说明得出导热微分方程所依据的基本定律。

2.一大平壁两侧表面温度分别为T1和T2,且T1>T2,其导热系数λ与温度T呈线性变化:λ=λ0+AT,式中λ0为正值常数。试画出对应于A>0、A=0和A<0三种情况下一维平壁稳态导热时的温度分布曲线,并说明理由。 么叫珠状凝结?膜状凝结时热量传递过程的主要阻力在什么地方?

4.写出Pr数的表达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Pr=1时流动边界层厚度与温度边界层厚度相等的结论适用于何种场合?

5.什么是有效辐射?若黑体的辐射力为Eb、投入辐射为G,试问黑体的有效辐射J为多少?

二、计算题(每题15分,共45分)

1. 有一厚为20mm的大平壁,导热系数为1.3W/(m・K)。为使每平方米壁面的热损失不超过1500W,在外表面上覆盖了一层导热系数为0.12W/(m・K)的保温材料。已知复合壁两侧温度分别为700℃及50℃,试确定此时保温层的厚度。

共3页 第3页

2.一常物性、不可压缩的流体同时流过内径分别为d1与d2的两根直管而被加热,且d1=2d2。流动与换热均已处于湍流充分发展区域,对流换热的实验关联式为Nu=0.023Re0.8Pr0.4。试确定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两管内平均表面传热系数的相对大小:

(1)流体以同样的流速流过两管;

(2)流体以同样的质量流量流过两管。

3. 三个表面构成一个封闭系统,其中表面1、2为黑体,且都为平面;表面3为绝热面。假定两个黑体表面的面积相等,即A1=A2,温度分别为T1与T2,试画出该辐射换热系统的网络图,并导出表面3(绝热面)的温度T3的表达式。

3.什么叫膜状凝结?什

篇5:工程热力学教学课件

工程热力学教学课件

第一章、基本概念

1、边界

边界有一个特点(可变性):可以是固定的、假想的、移动的、变形的。

2、六种系统(重要!)

六种系统分别是:开(闭)口系统、绝热(非绝热)系统、孤立(非孤立)系统。

a.系统与外界通过边界:功交换、热交换和物质交换.

b.闭口系统不一定绝热,但开口系统可以绝热。

c.系统的取法不同只影响解决问题的难易,不影响结果。

3、三参数方程

a.P=B+Pg

b.P=B-H

这两个方程的使用,首先要判断表盘的压力读数是正压还是负压,即你所测物体内部的绝对压力与大气压的差是正是负。正用1,负用2。

ps.《工程热力学(第六版)》书8页的系统,边界,外界有详细定义。

第二章、气体热力性质

1、各种热力学物理量

P:压强[单位Pa]

v:比容(单位m^3/kg)

R:气体常数(单位J/(kg*K))书25页

T:温度(单位K)

m:质量(单位kg)

V:体积(单位m^3)

M: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mol)

R:8.314kJ/(kmol*K),气体普实常数

2、理想气体方程:

Pv=RT

PV=m*R。*T/M

Qv=Cv*dT

Qp=Cp*dT

Cp-Cv=R

另外求比热可以用直线差值法!

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闭口系统:

Q=W+△U

微元:δq=δw+du (注:这个δ是过程量的微元符号)

2、闭口绝热

δw+du=0

3、闭口可逆

δq=Pdv+du

4、闭口等温

δq=δw

5、闭口可逆定容

δq=du

6、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公式

dU=Cv*dT

一切过程都适用。为什么呢? 因为U是个状态量,只与始末状态有关、与过程无关。U是与T相关的单值函数,实际气体只有定容才可以用

6、开口系统

ps.公式在书46页(3-12)

7、推动功

Wf=P2V2-P1V1(算是一个分子流动所需要的微观的能量)

a、推动功不是一个过程量,而是一个仅取决于进出口状态的状态量。

b、推动功不能够被我们所利用,其存在的唯一价值是使气体流动成为开系。

8、焓(重要!)

微观h=u+PV U分子静止具有的内能 PV分子流动具有的能量

a、焓是一个状态量,对理想气体仍然为温度T的单值函数。

b、焓在闭口系统中无物理意义,仅作为一个复合函数。

9、技术功

从技术角度,可以被我们利用的功

Wt=0.5△c^2+g△Z+Ws(轴功)

q=△h+Wt当忽略动位能时,Wt=Ws

q=△h+Ws=△PV+△u+w(膨胀功)

10、可逆定容的方程

Ws=-∫VdP 表示对外输出的轴功。

与dU相同,dh=CpdT对一切理想气体成立

第四章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及气体压缩

1、P—V图

初始点①,终止点②

步骤1:在①画出4条线:等压、等容、等温、绝热

步骤2:②在等压线上方(下方)为升压(降压)

②在等容线右侧(左侧)膨胀(压缩) 功W>0(<0)

②在等温线上方(下方)升温(降温) △T>0(<0)

②在绝热线上方(下方)吸热(放热) △Q>0(<0)

步骤3:写出多变过程n的范围

2、多变过程的求解步骤:

a、先求出所有过程的初终点P、V、T

b、确认各过程的多变指数n=

c、各过程△u=Cv*△T,△h=Cp*△T

d、求出Q、W、Wt

e、画出P—V图(验算)

ps.书67、68页表4-1包含了所有我们所学的.基本情况(此表十分重要!!!)

第五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1、热效率η=1-Q2/Q1 (Q2取正值)

2、卡诺循环:

其意义在于指明了热变功的极限

η(max)=1-T2/T1

3、熵变的公式推导:

δq=Tds=Pdv+CvdT

ds=P/v*dv+Cv/T*dT

△s=Rln(v2/v1)+Cvln(T2/T1)

δq=Tds=△h+Wt=-vdP+CpdT

ds=Cp/T*dT-R/P*dP

△s=Cpln(T2/T1)-Rln(P2/P1)

4、可逆公式小结:

δq=Tds

δw=Pdv

δwt=-vdP

第七章、水蒸气

1、工业中水蒸气是实际气体,无法使用理想气体的方程。

2、水蒸气的发生过程

①定压预热

②饱和水定压汽化(T不变)

③干饱和蒸汽定压过热

3、水蒸气的p-v图

一点:临界点(气液不分的点);

两线:饱和液体线(临界点右下方曲线)

饱和蒸汽线(临界点左下方曲线)

三区:未饱和液体区(饱和液体线左侧,临界等温线以下)、湿饱和蒸汽区(饱和液体线以及饱和蒸汽线包围区域)、过热蒸汽区(饱和蒸汽线右侧,临界等温线以下)。

五种状态:未饱和水状态、饱和水状态、湿饱和蒸汽状态、干饱和蒸汽状态、过热蒸汽状态。

4、干度:x=mv/(mv+mw)

ps.概念以及公式在课本124、125页(7-2)

第八章、湿空气

1、湿空气=干空气+水蒸气

2、分压定律、分容积定律、质量成分、容积成分、摩尔成分、折合分子量(湿空气)、混合气体参数的计算、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含湿量、湿空气的焓、干球温度、露点温度、绝热饱和与湿球温度的概念和对应相关的公式都要熟悉。

3、这里讲解如何在焓湿图中找含湿量、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

首先你得知道其中两个量。

例子:已知一个房间内的干球温度为25℃,含湿量为5(g/kg(a)),求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

首先露点温度是干球温度干球温度为25℃,含湿量为5(g/kg(a))对应点垂直下来到等相对湿度为100%的线所对应的温度。

其次湿球温度是干球温度干球温度为25℃,含湿量为5(g/kg(a))对应点做左下方45°等焓线至等相对湿度为100%的线所对应的温度。

其他的都是以此类推!!!

第九章、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1、稳态稳流的含义

稳态:状态不随时间变化

稳流:流量恒定

2、连续性方程(前提:稳态稳流)

ps:书164页公式(9-1、9-2)

3、绝热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增速:必须以本身储能的减少为代价,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和不可逆方程)

ps:书164页公式(9-3、9-4、9-5、9-6)

4、音速:a=√(kRT)

理想气体:只随着绝对温度而变化

5、马赫数:M=c/a (a:音速; c:气体流速)

①M>1 超音速

②M=1 临界音速

③M<1 亚音速

因书上的公式概念都很清晰,就不做过多介绍。

ps:书166、167页(9-7、9-8、9-9、9-10、9-12)

6、在此介绍一下题型:

一、流体流过一喷管(喷管的设计计算)

已知Po、To(如P1、T1、c1求出滞点)、Pb(背压或者说环境压力)、k=1.4,求最大c。

设计的触发点为P2=Pb才能达到最大速度cm

解:①Pb/Po>0.528=Pc/Po 则Pb>Pc

故c2

②Pb/Po<0.528=Pc/Po 则Pb

故c2>c临 故c2>a

分类讨论:若co

若co>c临 则为渐扩型喷管

二、流体流过一渐缩型喷管(喷管的校核计算)

已知Po、To、h2、Pb。求最大c。

解:①Pb/Po>0.528=Pc/Po 则Pb>Pc

故P(min)=Pb c

②Pb/Po<0.528=Pc/Po 则Pb

故P(min)=P临 c=a 临界音速

篇6:《会计》第一章课后的练习题

关于《会计》第一章课后的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是( )。

A.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B.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建议投资的方向

C.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明示企业风险程度

D.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建议提高报酬的途径

2.会计信息要有用,就必须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比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

A.可靠性 B.相关性 C.可比性 D.重要性

3.下列项目中,属于利得的是( )。

A.销售商品流入经济利益 B.投资者投入资本

C.出租建筑物流入经济利益 D.出售固定资产流入经济利益

4.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所指的计量属性是( )。

A.历史成本 B.可变现净值 C.现值 D.公允价值

5.在会计计量中,一般采用的会计计量属性是( )。

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公允价值 D.现值

6.下列项目中,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是( )。

A.资产 B.收入 C.费用 D.利润

7.下列各项业务中,能使企业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同时增加的是( )。

A.分派股票股利 B.提取盈余公积

C.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D.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

8.下列各项业务中,将使企业负债总额减少的是( )。

A.计提应付债券利息 B.将债务转为资本

C.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D.结转本期未交增值税

9.下列业务中,体现重要性质量要求的是( )。

A.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入账

B.对未决仲裁确认预计负债

C.对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

D.对低值易耗品采取一次摊销法

10.下列项目中,属于费用的'是( )。

A.对外捐赠支出 B.企业开办费

C.债务重组损失 D.出售无形资产损失

11.对会计科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

B.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的项目

C.每个企业的会计科目应当完全相同,不得增减

D.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结果

(二)多项选择题

1.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有( )。

A.投资者 B.政府及其部门

C.债权人 D.社会公众

E.企业管理当局

2.下列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

A.可读性 B.可理解性 C.可比性 D.可靠性

E.相关性

3.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其特征有( )

A.资产必须是可辩认的 B.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D.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E.资产是可以计量的

4.下列项目中,不能作为资产列报的有( )。

A.购入的某项专利权 B.经营租入的设备

C.待处理的财产损失 D.计划购买的某项设备

E.取得的原材料

5.下列项目中,属于收入的有( )。

A.租出资产 B.接受投资者投入 C.出售材料 D.提供劳务

E.出售无形资产

6.下列业务事项中,可引起资产和收入同时变动的有( )。

A.出售应收债权 B.应收票据贴现

C.用存货抵偿债务 D.用存货换入设备

E.接受投资

7.下列业务事项中,可引起资产、负债同时变化的有( )。

A.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B.计提短期借款利息

C.实际发放现金股利 D.取得长期借款

E.购入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8.在确认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要素时,应满足的条件有( )。

A.符合会计要素定义 B.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流出企业

C.经济利益能够可靠计量 D.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E.遵循谨慎性要求

9.会计实务中使用的计量基础有( )。

A.可变现净值 B.公允价值 C.历史成本 D.账面价值

E.现值

10.财务报告包括( )。

A.会计报表 B.附注

C.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D.财务部门总结报告

E.企业预算资料

11.下列项目中,属于会计科目的有( )。

A.交易性金融资产 B.周转材料

C.持有至到期投资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E.未实现融资收益

篇7:“工程热力学”课程绪论部分教学方法探讨

“工程热力学”课程绪论部分教学方法探讨

武和全,朱英杰

(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摘要:绪论是教材的先导与灵魂,通常包括本课程的重要性及任务、目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等内容。本文从“工程热力学”课程绪论部分的重要性及现阶段教学中常见问题出发,对如何完善绪论部分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绪论;探讨;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教改课题项目作者简介:武和全(1982-),男(汉族),湖北仙桃人,工学博士,讲师,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主要讲授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等课程。

绪论课是指每门课程正式教学前的前言课或者简介课,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要求、重点、学习方法和教学总体安排等。作为课程教学的第一节课,绪论课的教学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整个课程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工程热力学”是众多工程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其绪论课程的教学尤为重要。教师应力求在与学生的第一次交流中就使其明确学习“工程热力学”的原因、目的、内容和方法等几个重要问题,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工程热力学”及相关课程的兴趣。

一、绪论部分教学内容

“工程热力学”课程的绪论总共包括四个部分,即:热能的利用、热力学的发展简史、课程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以及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1. 热能的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能源主要有: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燃料化学能、原子能等。在这些能源中,除风能和水能是以机械能的形式直接被利用外,其他各种能源只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燃烧、核反应)提供热能。据统计,有85%~90%的能源是转换成热能后再加以利用的。热能利用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热能的利用这部分一方面讲述了能源的定义、主要存在形式以及在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讲述了能源中最常用的能源―――热能的利用方式:通过各种类型的发动机及发电机,使燃料热能转变为机械能或者电能和热能的直接利用。

2.热力学的发展历史。人们对热的本质及热现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探索过程。在古代,人们就知道热与冷的差别,能够利用摩擦生热、燃烧、传热、爆炸等热现象来达到一定的目的。但在很长时间内,人们只看到了热的现象,认为热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热素”,物体得之则热,失之则冷。直到1850年,迈耶(Mayer)和焦耳(Joule)等人经过艰苦实践,才确立了热能之间的当量关系,也就是确认了热力学第一定律。1850―1851年间,克劳修斯(Clausius)和汤姆逊(Thomson)先后提出了关于热能和机械能在转换上存在着方向性问题,即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观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是从无数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公理性的定律,这两个定律的确立奠定了热力学的基础。热力学形成初期,主要是研究热机中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后来,随着热力学本身的不断发展,除了指导热机的发展外,又被广泛应用到其他自然科学和生产部门中。热力学不但与热机、制冷、热泵、空气分离、空气调节等传统工程有关,还发展到宇宙航行、新能源探索等新技术领域中,并相应地发展了新的理论,形成了若干分支。工程热力学就是热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3“。 工程热力学”课程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工程热力学是研究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1)介绍构成工程热力学理论基础的两个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2)介绍常用工质的热力性质。(3)根据热力学的基本定律,结合工质的热力性质,分析计算实现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各种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阐明提高转换效率的正确途径。

4.热力学的研究方法。热力学的研究有两种途径:一是现象或经典热力学;二是统计热力学。经典热力学完全由宏观现象出发,以实践为基础来描述客观规律,把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物质看成是连续均匀的整体,采用一些宏观物理量来描述物质所处的状况,并且根据两个基本定律,导出这些物理量之间的普遍关系,因此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和可靠性。经典热力学的结构比较简单,只要利用几个基本概念就能进行热力学定律的推演,而这些基本概念较为直观,易于理解,涉及的变量也少。统计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的微观理论,它从物质内部的微观结构出发,应用力学规律说明分子的运动,并用统计的方法说明大量分子紊乱运动的统计平均性质,因而它能够从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机理,更好地说明宏观热现象的物理实质。但它的分析过程较为复杂,不像宏观理论那样直观、简单,故主要用于理论研究工作。本科阶段的“工程热力学”课程主要采用宏观方法进行讨论。

二、绪论部分的教学应该解决的问题

1.明确学习目的,解决为什么要学的问题。“工程热力学”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概念多且抽象;公式推导多,应用条件复杂,学生感觉课程的内容繁多,难以抓住重点,容易陷入复杂的公式推导中,造成学习困难,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并且,现实情况中,有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对于必修课重视程度高,愿意花费精力学习,而对于选修课,则多以应付的态度草草了事。因此,绪论部分的教学就更加重要。绪论是“工程热力学”课程的第一节课,对于一门新的课程,学生一般都存在着一种好奇,如果能在第一节课将学生的这种好奇转变为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动力,则意味着本门课程的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半,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也将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明确学习内容以及各内容之间的联系,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在现在的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疑惑―――学习一门知识不知道到底该学习什么,又有什么用处,有些大学生甚至认为书本上学习的知识在工作以后完全用不到,久而久之便影响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同时,部分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往往只是孤立的学习,缺乏对知识点横向、纵向的延伸,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又造成了学生记忆困难,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学习一门课程要在头脑中建立该课程的知识体系,梳理清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在绪论课上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学生在学习各个章节内容时目的性就会更加明确,更清楚为什么学习这部分内容,也就能较好的避免陷入公式推导和记忆中,避免只抓住个别的知识点而偏离了课程的主线。绪论课的内容丰富而分配的课时却不多,一般只有1~2个课时,学生也往往认为不属于课程主要考试内容不予重视。因此,教师要在设计教学内容上多下工夫,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查找相关知识。例如,热力学的任务是要让学生明白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相互传递、转换的关系和规律,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热能的利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我们生活中热能的利用。再例如,绪论的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热力学的发展历史,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用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历史,将枯燥的文字转换为生动的图片,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动态的图像记忆,将历史知识记得更加牢固。

三、绪论部分的教学方法

1.运用案例,理论结合实际。教师在课堂上多举一些日常生活及工业上运用工程热力学的例子,引导学生将枯燥的理论与实际的运用结合,学以致用,让学生明白学到的知识可以解释和解决许多实际中的问题,以增加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比如在讲授第一部分热能的利用时,就可以举例具体说明,或者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

2“。 多管齐下”,图文并茂。通过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多个感官同时接收信息,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如绪论的第二部分热力学的发展简史,由于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普遍不高,认为历史只有枯燥的文字和难以记忆的年代,这部分的教学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历史知识用视频的形式播放出来,既能让学生观看,增加趣味性,又将学生置身于那个年代,增强记忆性。此外,一些大型热工设备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图形展现,其热力过程以Flash动画展现。如此一来,汽轮机,内燃机、燃气轮机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就能生动的表达出来,学生对这些机械的工作原理也就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老师讲解、多媒体播放等教学手段多管齐下,学生能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设置问题,激发讨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老师讲的时候都会,自己想的时候就一片空白的状况。一味的听老师讲课,学生不学会自己思考,也只能是左耳进,右耳出。进行课堂讲授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个与所讲内容相关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集中精力听课,而且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达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工程热力学的兴趣。

4.掌握特点,突出重点。绪论课的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简单性、枯燥性和浓缩性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一种教学体系,教学时懂得如何更好的突出内容重点和学习特点,避免学生出现不知道学习内容、分不清学习重点,全部内容一概而论的现象,引导学生明确什么该掌握、什么该了解,有目的、有方法的去学。

总之,要做好绪论课的教学工作,教师需要在清楚绪论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注重教学的灵活性,不断地反复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实践,完善绪论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岳林,刘志强,武和全。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2]邵士权。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篇8:琵琶行课后题

琵琶行课后题

《琵琶行》描写的琵琶声特别生动,仿佛就在耳边,让我们感受到琵琶曲的声音,不仅是琵琶女弹奏的技艺高超,而且是白居易的描写绝。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湓浦口(pén) 憔悴(jiāo) 六玄(yāo) 悯(mǐn)然

B.铮铮然(zhēng) 贾人(jiǎ) 荻花(dí) 恬(tián)然

C.虾蟆陵(há) 嘈杂(cáo) 钿头(diàn) 转徒(xǐ)

D.江浸月(jīn) 呕哑(yā) 嘲哳(zhā) 江渚(zhǔ)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曲罢悯然 钿头银蓖 连篇累牍 口诵心唯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快。 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

B.歌以赠之 歌:歌唱。 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C.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句 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D.座中泣下谁最多 泣:眼泪。 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4、下列各句在诵读时,节拍正确的一句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5、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

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6、“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7、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8、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9、结尾作者自伤身世,自觉与琵琶女颇多相似,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长安来到偏远的江州。

B.一个善写诗一个能读懂;一个会弹奏另一个能欣赏,有他乡遇知音相见恨晚之感。

C.一个是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D.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人,一个因直言进谏而遭贬,都有荣衰变迁,“幽愁暗恨”。

雨说课后题

老舍养花课后题答案

孙权劝学课后题及答案

大气压强课后检测题

敬业与乐业课后题

化石吟课后阅读题

语文火烧云课后训练题参考文

第十六课桥的课后题

三年级下册语文捞铁牛课后训练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抄写员课后训练题

工程热力学课后题第一章(通用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工程热力学课后题第一章,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