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的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最好马上找到他》 之二,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最好马上找到他》 之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最好马上找到他》 之一
可能是妈妈 难过
捡到钱夹 也许是叔叔 着急 最好马上找到他
交给民警 也许是孩子 哭着
◆[5月12日]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设计之一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2:最好马上找到他
可能是 妈妈 难过
捡到钱夹 { 也许是 叔叔 着急}最好马上找到他
交给民警 也许是 孩子 哭着
最好马上找到他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3:最好马上找到他
最好马上找到他
教学目标1、学会读写生字12个,读准一个多音字“发”;读写“民警”等12个词语,了解它们的意思,会用“马上”等词语写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拾到物品要设法归还别人,初步养成关心别人、同情有困难的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懂得拾到东西要归还别人。
教学难点 体会“我”关心他人、体谅他人的思想感情。
字形难点;警、钱、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学会用句式说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怀、娃、难、呀、标”等9个生字。
4、学习课文第2、3、4三节,用自己的话说说妈妈、叔叔、小弟弟为什么心里难过、着急。并有感情地朗读这几节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5’)
1、出示课件:学生看图说一说:什么地方有什么?出示“钱夹”一词,读一读。如果你在马路上看到这个钱夹,你会想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题,18、最好马上找到他,齐读课题。
3、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这个钱夹可能会是谁丢的?那个人丢了钱夹会怎么样?自由准备,后指名说一说。
4、那么,书上说这个钱夹可能是谁丢的.呢?我们一起学一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8’)
1、学生自学课文,拼读生字,读通课文。
2、想想哪几节写这个钱夹可能是谁丢的?找出来读一读。
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读准多音字“发”。
3、练习:多音字选择读音。课堂作业第4题。
5、说说书上说这个钱夹可能是谁丢的呢?结合出示课件。
三、学习课文第2节:(8’)
1、师:这位妈妈丢了钱夹,她怎么样呢?
2、出示投影,指名说话:
1)、她是什么人?在干什么?注意表情怎么样。
2)、想象说说这位妈妈难过的样子。
3)、结合学习生字:“怀、娃、难、呀、票”。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了知道了什么?
交流:
1)、比较句子: 她是位妈妈。
{
她可能是位妈妈。
(可能表示一种猜测,不能肯定,因为我们没有看见丢钱夹的人)
2)、用一句话说说这位妈妈为什么心里难过?也可以用两句话说。学习生字“难、呀、票”注意“难”的右半部分写法。
4、那我们该怎么读呢?自己试试。并读给同桌听一听。
5、指名朗读,齐读课文第2节。
四、学习3、4两节:(10’)
1、课文第3、4两节中选你们喜欢的一节,四人小组学习,看图说一说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2、交流:
1)、指名读第3节。
A、看图想象,说说叔叔在干什么,注意他着急的样子和动作。学习生字“差、啦、丢”。
B、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结合讨论叔叔为什么着急?
C、比较“难过”“着急”,(难过主要是指心里伤心,着急是指事情比较紧急,急于处理。)。说说你什么时候非常难过,什么时候又很着急。结合口答完成作业本题目5。
D、朗读这一节。指名读,并齐读。
2)、指名读第四节。
A、看图说说孩子在干什么,注意他着急的神态、动作。学习生字“街”。
B、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结合讨论“我”为什么哭着不敢回家?
C、你准备怎么朗读这一节。
指名上台表演朗读,评议,同桌互读,齐读。
3、朗读2、3、4两节,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想象说话练习:
丢钱夹的人是谁,课文中有三种猜测,还可能是谁,你能根据想象说几句话吗?自由准备,后指名说说。
提示:她可能是位奶奶,……(提着篮子上街买菜,发现钱夹丢了,心里不知有多着急。) 他也许是……
---------------------------
机动:四、认读和书写生字:(9’)
1、认读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并说说注意点。
2、指导书写生字,师范写“警、钱、难、呀”
3、学生练习写字,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5两节,能看图说几句话。
2、学习生字“警、钱、夹”,能正确书写。并能用“马上”说几句话。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那位小朋友拾到物品设法归还别人的好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
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2、完成作业本题目5。
3、指名读课文第2、3、4三节。说说这三节讲了什么?
三、看图说话,学习第一节: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猜了这个钱夹可能是一位妈妈的,可能是一位叔叔的,也可能是一位小弟弟的。那么这个钱夹最后怎
篇4:《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
一、预设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理解“民警”等12个词语。会用“马上”写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捡到物品要设法归还别人,初步养成关心别人,同情有困难的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读准多音字“发”;会用“马上”写句子;第2、3、4节孩子猜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孩子猜想的想象;字形上的难点有:警、难、街。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预设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一分钱》、录音机。
(三)教学过程
1、听歌曲,揭示课题。
(1)听儿歌《一分钱》。
(2)讨论:这位小朋友为什么很快乐?
(3)揭题:今天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拾金不昧的小雷锋。瞧,他正在跟民警叔叔说:“最好马上找到他。”(板书课题)
(4)读了课题你脑海里产生了什么问题?
2、听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听后质疑。
3、自由组合自学课文。
(1)数数这首诗歌有几节?“我”是去干什么的?
(2)找出多音字,想想它还有什么读音?
(3)想想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找出最难记的大家一起解决。
4、反馈:
fā( )
(1)多音字组词 发{
fà( )
(2)读生字卡片,及时纠正读音。(齐读→抽读→开双人火车)
(3)说说你们认为哪个字最难学?难在哪里?怎么解决?
重点分析生字:
警:上下结构,上“敬”表音,下“言”。说说民警是干什么工作的?
街:左中右结构;中间两个“土”,第二个“土”末笔要写提。“行”字两分开,中间两个土。
钱:右边书空记形。
差:羊字头。“出差”是什么意思?
5、再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找找哪个小节是写“我”捡到钱夹后的做法?(1、5)
哪几个小节是写“我”捡到钱夹后的想法?(2、3、4)板书:做想
6、反馈后,指名朗读第二节。
讨论:(1)“我”捡到钱夹怎么做?
(2)用上“您”说明了什么?
(3)看图想象:“我”把钱夹交给民警叔叔时,会说些什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我”想到别人?
(4)请用“马上”说说句子。
(5)指名朗读。“马上”读重音,用焦急的语气读。
(四)巩固练习
1、随堂练习
(1)抄写生字各3遍。
(2)书写指导“警”上下各占半格,要写得扁一些。
“街”第二个土末笔要写提。
2、课后作业
(1)比一比,组词:
差( ) 你( ) 谁( ) 盏( )
着( ) 您( ) 难( ) 钱( )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发现(fāfà) 理发(fāfà)
出差(chāichà) 差不多(chāichà)
第二课时
(一)预设目标
1、理解课文2、3、4节,想象“我”还会想到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准备
表演的道具。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1)扩词:
警――警察民警警校警民
钱――钱包钱夹零钱钱财
难――难过难受困难难写
(2)背诵第一节。
2、研读第二小节。
“我”把钱夹交给民警叔叔后,就去理发店理发了。路上,“我”一边走一边想:这个钱夹会是谁丢的呢?
(1)自由朗读第二节。
(2)比较句子,理解“可能”。
她是为妈妈。
她可能是位妈妈。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3)找出写妈妈心情不好的词语。(多难过)用“――”划出。
给“多”换个词语。(很、非常、十分、挺……)
看图想象说话:为什么妈妈会难过?指名情境表演妈妈的神态、动作及语言。
(4)指导朗读,读出难过的语气。
(5)师生共同小结学法:读→找→比较→想象→再读。
3、小组互学。
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学习讨论第3、4节。
(1)读一读,找出“可能”的近义词,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上。
(2)找出表示心情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上。
(3)想象、讨论当时的`情景。
(4)朗读(重点指导,大面积练习)
反馈后板书:也许着急
也许哭不敢
(5)如果是你捡到钱夹,你一定会想,丢钱夹的会是谁呢?请照课文的猜想说一说。
(6)是呀,所以“我”越想越着急。于是,“我”转身又向民警叔叔跑去……
4、学习第5节。
齐读第5节。
(1)这是“我”第几次向民警叔叔说?(第二次)说明了什么?
(2)朗读语气与第1节相同吗?(比第一节更着急)
(3)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全文,体会“我”的着急及心中有他人的好思想。
6、指名情景表演。
(四)巩固练习
1、随堂练习。
(1)同桌互读,进行评议。
(2)在恰当的词语上打“√”:
①妈妈发现自己的小宝贝不见了,心里多(着急难过)。
②丁丁看见漂亮的金鱼死了,心里很(难过着急)。
(3)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小朋友都在自己的位子上坐好了,( )马上就要开始了。
②天突然黑下来,看样子马上就要( )。
③请大家再等一会儿,王老师马上( )。
2、课后作业。
自由组合,配上语言、动作、神态,排演课本剧。
第三课时
(一)预设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培养学生关心别人、拾金不昧的思想品德。
(二)教学准备
课堂作业本。
(三)教学过程
1、听写词语,集体校对。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家评议。
3、指导背诵:
民警叔叔――钱夹――找到他
妈妈――娃娃――难过――车票
叔叔――出差――着急
和我一样――理发――哭
4、.总结谈话。
(1)诗歌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学词语:拾金不昧)
(2)行为指导。
①如果一个农民伯伯的钱被风刮跑了,你会怎么做?
②如果你捡到了别人丢失的东西,怎么做?
(四)巩固练习
1、随堂练习
(1)用“马上”写句子。
提供情景:读书看报的时候碰到不认识的字,( )。
上汽车看到老人,( )。
在路上捡到一支钢笔,( )。
看到天快要下雨了,( )。
(2)同桌互背全文。
(3)复习音序查字法(见语.文书课后第2题)
(4)按课文内容填空(见语.文书课后第4题)
2、课后作业。
(1)写近义词:
可能――( ) 马上――( )( )
(2)读课文填空:
丢钱夹的可能是位( )的妈妈;可能是位( )的叔叔;可能是位( )的孩子。
民警叔叔,我( )一个( ),请您最好马上找到( )。
篇5:《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羊”字头,理解“马上、民警、钱夹”等词的意思。
2、通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讲读第1节,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1节。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8课《最好马上找到他》。“马上”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注意突出“马上”。
2)读了课题,大家心中一定会产生疑问,课题中的他是谁?谁想马上找到他?为什么要马上找到他?
2、听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来听课文的录音。
2)释疑。(“他”是丢钱夹的人;我捡到了钱夹,想马上找到他,免得他着急。)
3)学习生字”丢、钱夹”。
①板书“丢、钱夹”。
②谁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学会这几个生字?
用换偏旁法记:钱。用加减笔画法记:丢、夹。
③钱夹是什么?(钱包、皮夹)
3、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每句诗句。
2)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用学习“丢、钱、夹”三个字的方法来自学其他生字。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划出的带生字的词语。
2)重点正音:警jing 您nin 差chai 理发fa
3)记忆字形:
用换偏旁法记:娃、难。
用加偏旁法记:您、啦。
用去偏旁法记:票。
重点分析:
警:上下结构,上边“敬”,下边“言”,民警是做什么工作的?
街:和“行”比较,左中右结构“彳、圭、干”,什么叫上街?
差:半包围结构。
4)指名读课文,每人一节,读后评议。
5)齐读课文,说说哪几小节是写“我”捡到钱夹的想法?
5、讲读第1节。
1)指名读第1节,其余同学思考:我捡到钱夹后是怎么做的?你从哪句话看出来?
板书:捡到钱夹交给民警
2)“交给您”中为什么要用“您”而不用“你”?
3)“我”把钱夹交给民警后,还说什么?
板书:最好马上找到他。
4)“马上”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他”指谁?为什么“最好马上找到他”?
5)朗读指导。
①读好这句话,“马上”要读重音,在“马上”一词下加重音记号。
②这一段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听录音范读。
③学生朗读。
6)背诵指导。
①让学生各自看板书试背第1节。
②指名背诵。
③齐背第1节。
6、书写指导。
警:上下各占半格,笔划较多,要写得扁一点。
您:书写时“心字底”写得扁一点。
街:左、中略高,右略低,第二个“土”末笔改提。
夹:注意笔顺,第二横靠近横中线。
7、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和词语。(课堂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捡到东西要及时归还别人。
2、结合课文,理解“可能、也许、发现、出差”等词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2)读准多音字:发fa fa。
3)背诵课文第1节。
2、学习第2节。
1)这位小朋友捡到钱夹后,希望马上找到失主。可失主是谁呢?他就想开了。指名读第2节。其他同学用“——”划出是谁丢了钱夹。
2)比较句子,理解“可能”。
她是位妈妈。
她可能是位妈妈。(加上“可能”表示猜想)板书:可能妈妈
3)自读第2节,和“——”划出表示妈妈心情的词语。(板书:难过)“多难过”的“多”表示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
4)妈妈丢了钱夹后为什么会这么难过?(因为妈妈怀里抱着娃娃,娃娃可能哭着要回家,可妈妈没钱买车票,所以心里非常难过。)
5)看课文插图,想象妈妈当时的神态和动作。
6)齐读第2节课文,把妈妈难过的心情读出来。
7)小结本节课文的学习方法。(读、划、想、看图想象、感情朗读)
3、按照学习第2节的方法学习第3、4节。
1)按要求自学3、4小节。
①用“——”划出“可能”的近义词。
②用“——”划出谁丢了钱夹。
③用““划出表示丢钱夹人心情的词。
2)讨论、板书:
也许叔叔着急
也许孩子哭着
3)理解内容。
①叔叔为什么着急?(因为叔叔出差到这里,丢了钱夹就没办法办事和回家了,所以他着急。)(结合理解出差)
②“我”为什么会哭着不敢回家?
4)看图想象。
仔细看课文插图,想象当时叔叔和孩子的动作、神态。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他俩的动作、神态。
5)朗读指导。注意读邮叔叔着急、孩子害怕的心情。
4、学习第5节。
1)齐读第5节。
2)这一节和第1节一样,作者为什么还要重复写?(强调“我”想早些找到失主的迫切心情,说明“我”心中有他人。)
3)感情朗读这一节。注意读出请求、着急的语气。
5、朗读全文。
1)开头、结尾齐读。第2——4节指名3人各读一节,读出不同的语气。
2)课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6、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4、5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培养学生关心别人、拾金不昧的思想品德。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比一比,口头组词。
夹盏()难()
来()钱()谁()
漂()娃()去()
票()蛙()丢()
2)用“马上”说一句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中的小朋友捡到钱夹后是怎么做的?对丢钱包的人有哪些猜想?
3)根据板书指导背诵。
3、总结谈话,导行。
1)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如果你捡到别人丢失的东西会怎么做?
2)小结:当我们捡到东西时,要想到丢失东西的人是非常着急的,要想办法找到失主,也可以把它交给民警叔叔或老师,让大家想办法找到失主。
4、课堂作业。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课堂作业3)
2)填上合适的词,把句子写完整。(课堂作业6)
3)用“马上”写一句话。(课堂作业7)
板书设计:
可能妈妈难过
捡到钱夹 也许 叔叔着急 最好马上找到他
交给民警 也许孩子哭着
篇6:《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设计之二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设计之二
一、预设目标1、学会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理解“民警”等12个词语。会用“马上”写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捡到物品要设法归还别人,初步养成关心别人,同情有困难的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读准多音字“发”;会用“马上”写句子;第2、3、4节孩子猜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孩子猜想的想象;字形上的难点有:警、难、街。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预设目标
1、 学会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
2、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一分钱》、录音机。
(三)教学过程
1、 听歌曲,揭示课题。
(1) 听儿歌《一分钱》。
(2) 讨论:这位小朋友为什么很快乐?
(3) 揭题:今天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拾金不昧的小雷锋。瞧,他正在跟民警叔叔说:“最好马上找到他。”(板书课题)
(4) 读了课题你脑海里产生了什么问题?
2、 听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听后质疑。
3、 自由组合自学课文。
(1) 数数这首诗歌有几节?“我”是去干什么的?
(2) 找出多音字,想想它还有什么读音?
(3) 想想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找出最难记的大家一起解决。
4、 反馈:
fā( )
(1) 多音字组词 发{
fà( )
(2) 读生字卡片,及时纠正读音。(齐读→抽读→开双人火车)
(3) 说说你们认为哪个字最难学?难在哪里?怎么解决?
重点分析生字:
?
2、研读第二小节。
“我”把钱夹交给民警叔叔后,就去理发店理发了。路上,“我”一边走一边想:这个钱夹会是谁丢的呢?
(1) 自由朗读第二节。
(2) 比较句子,理解“可能”。
她是为妈妈。
她可能是位妈妈。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3) 找出写妈妈心情不好的词语。(多难过)用“――”划出。
给“多”换个词语。(很、非常、十分、挺……)
看图想象说话:为什么妈妈会难过?指名情境表演妈妈的神态、动作及语言。
(4) 指导朗读,读出难过的语气。
(5) 师生共同小结学法:读→找→比较→想象→再读。
3、小组互学。
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学习讨论第3、4节。
(1) 读一读,找出“可能”的近义词,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上。
(2) 找出表示心情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上。
(3) 想象、讨论当时的情景。
(4) 朗读(重点指导,大面积练习)
反馈后板书:也许着急
也许哭不敢
(5) 如果是你捡到钱夹,你一定会想,丢钱夹的会是谁呢?请照课文的猜想说一说。
(6) 是呀,所以“我”越想越着急。于是,“我”转身又向民警叔叔跑去……
4、学习第5节。
齐读第5节。
(1) 这是“我”第几次向民警叔叔说?(第二次)说明了什么?
(2) 朗读语气与第1节相同吗?(比第一节更着急)
(3) 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全文,体会“我”的着急及心中有他人的好思想。
6、指名情景表演。
(四)巩固练习
1、 随堂练习。
(1) 同桌互读,进行评议。
(2) 在恰当的词语上打“√”:
①妈妈发现自己的小宝贝不见了,心里多(着急难过)。
②丁丁看见漂亮的金鱼死了,心里很(难过着急)。
(3) 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小朋友都在自己的位子上坐好了,( )马上就要开始了。
②天突然黑下来,看样子马上就要( )。
③请大家再等一会儿,王老师马上( )。
2、课后作业。
自由组合,配上语言、动作、神态,排演课本剧。
第三课时
(一)预设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培养学生关心别人、拾金不昧的思想品德。
(二)教学准备
课堂作业本。
(三)教学过程
1、听写词语,集体校对。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家评议。
3、指导背诵:
民警叔叔――钱夹――找到他
妈妈――娃娃――难过――车票
叔叔――出差――着急
和我一样――理发――哭
4、总结谈话。
(1) 诗歌中的“我”是个怎样的
篇7:《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读写生字12个,读准一个多音字“发”;读写“民警”等12个词语,了解它们的意思,会用“马上”等词语写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拾到物品要设法归还别人,初步养成关心别人、同情有困难的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懂得拾到东西要归还别人。
教学难点体会“我”关心他人、体谅他人的思想感情。
字形难点警、钱、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学会用句式说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怀、娃、难、呀、标”等9个生字。
4、学习课文第2、3、4三节,用自己的话说说妈妈、叔叔、小弟弟为什么心里难过、着急。并有感情地朗读这几节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5’)
1、出示课件:学生看图说一说:什么地方有什么?出示“钱夹”一词,读一读。如果你在马路上看到这个钱夹,你会想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题,18、最好马上找到他,齐读课题。
3、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这个钱夹可能会是谁丢的?那个人丢了钱夹会怎么样?自由准备,后指名说一说。
4、那么,书上说这个钱夹可能是谁丢的呢?我们一起学一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8’)
1、学生自学课文,拼读生字,读通课文。
2、想想哪几节写这个钱夹可能是谁丢的?找出来读一读。
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读准多音字“发”。
3、练习:多音字选择读音。课堂作业第4题。
5、说说书上说这个钱夹可能是谁丢的呢?结合出示课件。
三、学习课文第2节:(8’)
1、师:这位妈妈丢了钱夹,她怎么样呢?
2、出示投影,指名说话:
1)、她是什么人?在干什么?注意表情怎么样。
2)、想象说说这位妈妈难过的样子。
3)、结合学习生字:“怀、娃、难、呀、票”。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了知道了什么?
交流:
1)、比较句子:她是位妈妈。
她可能是位妈妈。
(可能表示一种猜测,不能肯定,因为我们没有看见丢钱夹的人)
2)、用一句话说说这位妈妈为什么心里难过?也可以用两句话说。学习生字“难、呀、票”注意“难”的右半部分写法。
4、那我们该怎么读呢?自己试试。并读给同桌听一听。
5、指名朗读,齐读课文第2节。
四、学习3、4两节:(10’)
1、课文第3、4两节中选你们喜欢的一节,四人小组学习,看图说一说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2、交流:
1)、指名读第3节。
A、看图想象,说说叔叔在干什么,注意他着急的样子和动作。学习生字“差、啦、丢”。
B、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结合讨论叔叔为什么着急?
C、比较“难过”“着急”,(难过主要是指心里伤心,着急是指事情比较紧急,急于处理。)。说说你什么时候非常难过,什么时候又很着急。结合口答完成作业本题目5。
D、朗读这一节。指名读,并齐读。
2)、指名读第四节。
A、看图说说孩子在干什么,注意他着急的神态、动作。学习生字“街”。
B、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结合讨论“我”为什么哭着不敢回家?
C、你准备怎么朗读这一节。
指名上台表演朗读,评议,同桌互读,齐读。
3、朗读2、3、4两节,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想象说话练习:
丢钱夹的人是谁,课文中有三种猜测,还可能是谁,你能根据想象说几句话吗?自由准备,后指名说说。
提示:她可能是位奶奶,……(提着篮子上街买菜,发现钱夹丢了,心里不知有多着急。)他也许是……
机动:
四、认读和书写生字:(9’)
1、认读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并说说注意点。
2、指导书写生字,师范写“警、钱、难、呀”
3、学生练习写字,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5两节,能看图说几句话。
2、学习生字“警、钱、夹”,能正确书写。并能用“马上”说几句话。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那位小朋友拾到物品设法归还别人的好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
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2、完成作业本题目5。
3、指名读课文第2、3、4三节。说说这三节讲了什么?
三、看图说话,学习第一节: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猜了这个钱夹可能是一位妈妈的,可能是一位叔叔的,也可能是一位小弟弟的。那么这个钱夹最后怎么了,最好马上找到他这句话是谁说的呢?今天接着学习课文。
2、看投影片:说说丁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丁丁在马路上捡到一个钱夹,交给民警叔叔。)学习生字“警”、“钱”、“夹”。说说民警是干什么工作的?
3、想象说话:丁丁捡到钱夹时怎么想,对民警叔叔说些什么?
4、出示第一节读一读:民警叔叔,
我捡到一个钱夹,
交给您吧,
最好马上找到他。
5、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
6、结合交流:
A、从哪里看出丁丁说话很有礼貌?
B、与学生说的句子比较:捡到还可以用哪个词来替换?(拾到)。
C、“最好马上找到他”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从哪个词语看出丁丁想到别人?)
D、指导用马上说话。“马上”还可以怎么说,能不能用“马上”说一句话。师示范说话(课后题目3例句)。后学生准备,说一说。
6、指导朗读这一节。
指名读,并齐读。
7、为什么要说“最好马上找到他”呢?因为……
1)、按照2、3、4三节内容回答。
2)、结合回答,齐有感情地朗读2、3、4三节。
二、学习课文5节:
1、自己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理解:这一节为什么重复第一段的'内容。(我心情的迫切)
2、朗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小结,说说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四、课堂作业:
1、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啦、街”的写法。
2、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比一比,再组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懂得拾到东西要归还别人。
3、完成作业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卡片抽读生字,口头组词。
2、完成作业本题4。
3、读拼音,写词语。课堂作业第2题。
4、查字典。课后练习第2题。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二、朗读并背诵课文。
1、齐读全文。
2、指名朗读,同桌互相美美地读一读。
3、说说课文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4、自由看板书试背课文。
5、回忆内容试背课文。
指名背,集体背。
6、说说课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说说你捡到东西后是怎么想的?(表扬能为他人着想的同学。)
三、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独立完成后交流。
2、课后作业第3题。用“马上”写句子。
读题,明确要求。
读例句,体会马上的意思。
口头发言,然后写下来,交流。
3.课堂作业第6题。独立完成后交流。
4.尝试把丢钱夹的人还会是谁,会怎么样,写一写。
板书
最好马上找到他
可能是妈妈 难过
捡到钱夹 也许是叔叔 着急 最好马上找到他
交给民警 也许是孩子 哭着
篇8: 小学语文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
5、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
6、结合交流:
A、从哪里看出丁丁说话很有礼貌?
B、与学生说的句子比较:捡到还可以用哪个词来替换?(拾到)。
C、“最好马上找到他”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从哪个词语看出丁丁想到别人?)
D、指导用马上说话。“马上”还可以怎么说,能不能用“马上”说一句话。师示范说话(课后题目3例句)。后学生准备,说一说。
6、指导朗读这一节。
指名读,并齐读。
7、为什么要说“最好马上找到他”呢?因为……
1)、按照2、3、4三节内容回答。
2)、结合回答,齐有感情地朗读2、3、4三节。
二、学习课文5节:
1、自己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理解:这一节为什么重复第一段的内容。(我心情的迫切)
2、朗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小结,说说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四、课堂作业:
1、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啦、街”的写法。
2、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比一比,再组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懂得拾到东西要归还别人。
3、完成作业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卡片抽读生字,口头组词。
2、完成作业本题4。
3、读拼音,写词语。课堂作业第2题。
4、查字典。课后练习第2题。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二、朗读并背诵课文。
1、齐读全文。
2、指名朗读,同桌互相美美地读一读。
3、说说课文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4、自由看板书试背课文。
5、回忆内容试背课文。
指名背,集体背。
6、说说课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说说你捡到东西后是怎么想的?(表扬能为他人着想的同学。)
三、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独立完成后交流。
2、课后作业第3题。用“马上”写句子。
读题,明确要求。
读例句,体会马上的意思。
口头发言,然后写下来,交流。
3.课堂作业第6题。独立完成后交流。
4.尝试把丢钱夹的人还会是谁,会怎么样,写一写。
篇9:中班数学:我要找到他
活动目标:⒈能描述人物的两个以上特征,并根据特征找到相应的人物。⒉在游戏中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活动准备: 6张人物图片活动过程:一、找一找⒈幼儿围城一个大圆:你们看,今天我们我们班来了几个小客人,这些小朋友都一样吗?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图片,⒉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男孩、也有女孩,他们衣服上的图案不一样,他们有的穿裙子,有的穿短裤,有穿袜子的,也有没穿袜子的,有的动作不一样,有踢腿的也有叉腰举手的,有扎小辫子的,也有短头发的,头发的长短不一样。二、我要找到他⒈我的好朋友就在里面,教师描述“好朋友”的一个特征,穿花纹衣服的好朋友,你们能帮我找到他吗?⒉幼儿发现:有两个小朋友都穿了花纹衣服,到底是那一个呢?⒊教师描述“好朋友”的两个特征:穿着花纹衣服正在弯腰的是我的好朋友 。幼儿根据上述特征找到相应的人物。⒋说清楚“好朋友”的特征,就能准确地找到他们,我们了继续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吧。⒌幼儿根据自己的描述找“朋友”,如“穿裙子、扎小辫子的,是我的好朋友.。”“黄头发、衣服上有花朵图案的是我的好朋友。”6.请个别幼儿描述特征,其他幼儿帮忙寻找“朋友”,找到朋友后,大家一起7.找一个好朋友,两两合作互相“出题”。三、大风刮来好朋友⒈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边走边说“迷迷转,迷迷转,大风来了快点站”念完时,教师发指令,如:“穿红衣服的女孩子快进来”“穿运动鞋的男孩子快进来”根据指令,一部分幼儿进入园圈内站立。⒉反复进行游戏2到3次,体验自己与同伴的不同之处。
篇10:中班数学活动:《我要找到他》
中班数学活动:《我要找到他》
活动目标:
1.能描述人物的两个以上特征,并根据特征找到相应人物。
2.在游戏中发展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6张人物图片;“西瓜”、“苹果”、“香蕉”图片;条纹和格子图片各一张;自制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吸引幼儿注意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喜羊羊吗?”(知道)
教师:“喜羊羊是我的好朋友,昨天,他来找了我,对我说听说中二班的小朋友们又聪明又可爱,希望他们能够帮他一个忙。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喜羊羊吗?”(愿意)
教师:“喜羊羊说,我在羊村里有一个最好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做懒羊羊,懒羊羊自从有了超能力之后就更懒了,大肥羊学校开学要大扫除,他不愿意干活,居然变成一个小男孩躲了起来。”
教师:“喜羊羊他们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知道,懒羊羊是变成了一个,穿着条纹上衣,正在做弯腰动作的小男孩。”
教师:“喜羊羊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帮忙把他给找出来!又聪明又可爱的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他吗?”(愿意)
教师:“好的,先请小朋友们把小凳子插进去,跟我一起做一下弯腰的动作。很棒!小朋友们看看,有谁认识我手上的.图案吗?(教师出示条纹图案)小朋友们看看今天谁穿了条纹的上衣呢?(某某穿了条纹的上衣)”
教师:“喜羊羊带来了一些图片,懒羊羊就是变成了其中一个小男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好吗?(好)”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他们的发现。
教师:“今天,我也想看看中二班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那么棒!老师把你们分成三个组:‘西瓜’、‘苹果’、‘香蕉’组。看看哪个组的小朋友能够最快的回答我提出来的问题!你们敢不敢来比一比呢?(敢)”
教师:“那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吧!先看这几张图片(出示三张图片),谁能告诉我,这里有没有那个小男孩呢?”(没有)
教师:“为什么没有?你们看看他们都一样吗?他们哪些地方不一样?(有男孩子也有女孩子;衣服图案不一样;头发颜色不一样;有的是长头发有的是短头发;有的穿短裤有的穿裙子......)
(教师引导幼儿从上到下进行观察,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和快乐,教师适时给予幼儿一些鼓励,给说的好的小朋友所在的组添加小红花。)
教师:“那谁能告诉我,这里有没有那个小男孩呢?”(没有)
三、游戏:我要找到他
教师:“小朋友们,喜羊羊有他的好朋友,那你们有没有自己的好朋友呢?(有),那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吗?
教师:“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小朋友们先想一想你的好朋友和其他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想好了的小朋友举手告诉我!我会请他上来说,让其他小朋友来猜,同样,说的好的小朋友,他们的小组就能够得到一朵小红花。”
请3至4名幼儿描述特征,其他幼儿根据描述寻找“朋友”。
★ 《找秋天》作文
★ 找阳光作文
★ 作文 找硬币
★ 找错别字体会
★ 找座位作文
★ 找自己作文
★ 找小学生评语
★ 找春天说课稿
★ 找春天教案
★ 找春天课件
《最好马上找到他》 之二(精选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