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记散文

时间:2022-11-30 01:51:11 作者:chlorophyllian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chlorophyllia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乘车记散文,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乘车记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篇1:乘车记经典散文

乘车记经典散文

每次去乳山,我们都是乘坐“顺达国际旅行社”的旅游大巴。相比乘坐火车,乘坐他们的大巴更快捷更方便。

6月29日早晨7:00,顺达国旅的3076号大巴,准时来到了位于南楼的“宝钢”停车点。车门打开,只见一名留着光头、近50多岁的男性乘务人员走下车来,后来得知他叫吕红旗。他钻到车下行李存放处,依次接过乘客的行李摆放好,乘客随后陆续登上大巴,唯有一对中年男女迟迟不肯上车。他问:“二位去哪儿?”对方回答:“去乳山!”“这就是去乳山的车。”吕师傅解释说。“我们同行的二位姐姐还没到,还有没有别的去乳山的车?”对方一边翘首向车后方张望,一边着急地问道。“就这一趟车,是不是她们从别处上车了?”吕师傅问道。“打电话她们也不接,谁知道怎么回事?”两位说。“我上车给你们看看。”吕师傅说道。

可能是车下的对话惊醒了坐在车上的二位姐姐,其中一位起身来走到车门前大声说:“我们在车上呢!”。原来是在哪儿乘车问题上产生了误会,白白耽误了大家十几分钟时间。上了车,中年男女不停地点头冲吕师傅说:“谢谢!谢谢!”

在“天孕医院”站,又上来几位乘客。吕师傅搀扶着一位拄着拐棍、行动不便的老头儿上了车,并把老头儿安排在紧靠车门的座位上坐下。随后,对老头儿说:“您就坐这儿吧,上下车方便!”并对同排的一位老年人说:“两人也好有个照应。”行动不便的老头儿一边把手中的拐棍儿平放到地上,一边含混不清地说道:“谢谢!谢谢!”

刚刚说完,只见他双手颤颤巍巍地从随身携带的挎包中摸出一个圆形塑料饭盒,慢慢放到腿上。随后,又从挎包中提出一个装着豆腐脑的塑料袋,将豆腐脑倒入饭盒。当将塑料袋提起扔往垃圾桶时,残留不少的`豆腐脑都洒在了说不清是蓝色还是黑色的破旧的裤子上。可怜的老头随手又从挎包中摸出一把折叠不锈钢小勺,左手扶住饭盒,右手握住小勺,盛了一勺放入嘴中。一边往下咽,一边从挎包中摸出一个饽饽掰碎放入饭盒中。随意搅拌了几下,便大口大口地吞咽起来。没一根烟的功夫,一个饽饽就都让他消灭掉了。紧接着,又从挎包中摸出一个饽饽,一会儿功夫,又都吃到了肚子里。

“大爷!您腿脚不便,怎么一个人出门呢?”并排过道儿左侧的一位大姐关切地问道。

可能是问到了大爷的伤心处,只见大爷将手中的勺子放入饭盒,张开嘴“哇哇”地大哭起来。大家都莫名其妙地将目光投向大爷。随即,大爷哽咽地说:“老伴儿不在了,我又得了脑梗;闺女不要我了,把我轰出来了!”“哇哇”说着说着又大哭起来。随后又断断续续地说:“当初,我还真不如养一条小狗呢!”大爷的遭遇让大家同情,纷纷劝大爷“想开点儿,别太伤心。”

虽然这位大爷已73岁高龄,比我还大两岁,但是却比我还能吃。时间不长,一碗豆腐脑和两个饽饽让他吃了个精光。而后,又从挎包中拽出一塑料袋豆浆,双手哆哆嗦嗦地往饭盒中倒,笨手笨脚地又把不少豆浆倒在了腿上。只见他双手捧着饭盒就往嘴里倒。豆浆顺着嘴角流出,流到脖子、胸前。还没喝上几口,放下手中的饭盒,重又张开嘴失声痛哭起来。“别再哭了,大爷,别哭坏了身子!”“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别再想那伤心事!”大家七嘴八舌地劝解道。“您这是去哪?”有位乘客不解地问道。大爷断断续续地回答:“单位不行了,我被买断了。自己上保险,现在算退休,一个月才两千多点。现住在这儿的荣成养老院,管吃管住,衣服脏了还管洗。一个月才一千块钱,挺好的……”

等大爷喝完豆浆,感人的一幕出现了。只见吕师傅手拿一包餐巾纸和一个塑料兜从大巴下层走了上来。和颜悦色地对大爷说:“把饭盒给我,我给您装起来!”说完,接过大爷手中的饭盒装入塑料袋,随手又塞进大爷的挎包里。更没想到的是,随后吕师傅先是抽出两张餐巾纸,去给大爷擦拭嘴角、脖颈的豆浆、饭渣。然后又蹲下身去,抽出餐巾纸,擦去大爷洒在衣服、裤子上的豆腐脑、豆浆……

顿时,我似乎看到了“雷锋”在我的眼前浮现,一种敬佩之情悠然而生。这并不是司乘人员的职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在世风日下的今天,这样的场景实难见到。

在“大港生活区”停车休息时,我主动走上前去夸奖道:“兄弟,老哥我佩服你!”他却很坦然地说:“嗨!谁还没有个老的时候?”话还没落地,紧跟着又说:“百善孝为先!你对老的不孝,儿女也会对你不孝。”可是,大爷并不是他的亲人,更不是他的长辈呀?我的脑海中不时出现一个个问号。正在这时,他又慢慢地说了一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听到这儿,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句话竟然出自一名普通的司乘人员之口。他莫不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这名具有四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是否应向他学习呢?

一名作家的使命感促使我想写写他,于是最后问道:“兄弟!请问,怎么称呼?”他轻松地回答:“双口吕,吕红旗。”

“是五星红旗的红旗二字吗?”我又问道。“对!”他肯定地回答。抬头仰望,生活区院子的一棵旗杆上,还真地随风飘扬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篇2: 乘车记散文

乘车记散文

我的故乡虽然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但是交通确实不便,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地处大山里,修路工程浩大;再者,这里地广人稀,人口密度较低。我们到乡里去,要走上十几里,还有的村要走三四十里。前些年,我们一个乡由十三个村组成,人口却不到两万,有的村只有三百口人,还不如大地方的一个村民组人多。那时的行政村是按照定居点分的,两村之间都要隔上五六里路。现在是三个乡合并成一个了,面积大,人口还是不太多。

在我们童年时代都没见过客车,大家出门都是步行,那时不叫乡叫公社,在那里可以买到生活用品。有时买稻子也是步行挑回家的。那时小孩基本不出村子,除非过年到亲戚家玩;大人一年都出不了几次。到县城去也是步行,从小路走到县城,然后买了东西还要赶回家,得起很大的早才行。

说来惭愧,我去县城,除了在一岁被妈妈抱着去过一次外,我自己去时,已经是初中毕业的中考了,还是第一次坐客车。

那时我们乡里有个汽车站,站长是老王,后来他的儿子高中毕业袭了位,那真是耀武扬威、趾高气扬啊!买车票要排队,但是即使我们这些泛泛之辈排在第一,也买不到一号票,一号二号都是乡里干部,村里干部的。小王脖子上挂着只哨子,客车来了,他让大家排队检票,谁要是不听他的调度,先上了车,他就会上去将那人揪下来,态度不好的'还会用脚踢他,那可不是一般的脚,是穿皮鞋的脚!而那些不排队买票的人早就坐在车上了。

那时从我们乡里到县城有105里,车票是1.05元。但是从我们家到乡里有12里路,我们要想去县城,得带上洗漱用品。然后起个大早,步行到乡里,常常离乡里还有一里多路,正好能看见乡里的时候,就发现客车已经开走了。只好先坐下歇着,再慢慢赶路,坐第二班车。那时乡里有两班车出去,第一班是七点,第二班九点。下午两点和四点从县城回头。

到车站买好票,等得快晕过去了,第二班车才来,到了县城也没有代步工具,都是步行,办完事后都三点了,最后一班车是四点的,又不敢坐,因为到了乡里天都黑了,没办法回家,只好住旅店。然后第二天等下午两点的车回头,再走12里回家。没什么大事,我们是断断不会到县城的,那真是劳民伤财。现在想起来,那时去一趟县城,比现在去北京还要麻烦。

在我读初三的时候,我们的邻乡修公路,从我们村口两公里外通过,这样我们以后坐车只要到离村两公里的地方就可以了。

盼啊盼啊!那条蜿蜒的盘山公路修了两年,总算修通了。可是,县交通局在设置停靠点的时候,不知设置者的头是被驴踢了还是被门挤了?我们村有七百口人,在我们的村口不设点,却跑到我们村左边一个小村叫九里的地方设了一个,那里才三百口人。县城在我们村口的右边方向,我们每次外出要向左边走一里半再坐车,回家的时候再到九里下车,往回走一里半后再走两公里回家。

这个点从设置开始就被我们村里人诟病,但是却无法改变。有时候,我们村里人弄伤了手脚要去搭车也要多走一里半,往往还没到停靠点,车子已经来了,怎么招手都不停。只好坐下一班。在县城买了东西也要挑着多走一里半。那些开车的司机也从不同情坐车人,到了我们村口,任我们村里人如何哀求他也无动于衷,只管开到站点才停,还说是国家规定的,省汽油。好像车子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国家标准和省油为主,既然这样,还不如不要通车,一点不费汽油。

既然说好话司机不听,乡民也有他们的办法。一次,我在车上遇到我的小学老师,他到县城接他的侄子回家,那时他侄子在县城读高中,暑假回家带了被子衣服好几个袋子。在村口,我老师一再乞求司机停一下:“师傅,麻烦您在岭上停一下吧!我有许多东西。”他充耳不闻。只管开他的,开过了很长一段,我老师火了,和侄子两人拼命拍打车窗,司机在车上其他人的埋怨声中才停下。

我们下来后,老师让我看着他家行李,他和侄子一道跑到公路上方的坡上,那里有修路时开出来没有用的大石头,最大的有小饭桌一样大。他们叔侄滚下来三块大石头,拦在公路当中,才一路骂骂咧咧地回家了。据说那辆车回头时,路上有三块巨石,司机让车上乘客帮忙,乘客都知道是司机不停车的缘故,都不干。司机只好拿木棒当杠杆撬走了石块。

那样的事可不止我们那一次,有好几次。最厉害的一次是有人用一根细铁丝绑在公路两侧的树上,还是爬到树上去绑定的,中间还挂了一块大石头。司机开到那里,一块巨石悬在半空,绕不过去,又拉不下来。经过这样的恶作剧之后,司机们不敢不停了。但还是有人坚持原则,不该停的就不停。有次我和妹妹到邻乡修电视回家,我们知道司机中午在邮递员老杨家吃午饭,就请老杨帮我们和司机说好话,在我们村口停一下。老杨说了,但那家伙到了村口,我们喊破了喉咙他才停,都离村口几百米了,我们又抬着电视机往回走。真是搬不动石头,要是能搬我们也搬一块堵在路上。

那时,不仅司机不通人情,售票员更恶劣,骂起乘客来就像骂自己的儿子,长得又肥又丑,我们都叫她丑女人。想想真气人:我们花了钱还要受气。

到了九十年代,有个私人开的班车到邻乡,那个师傅好,随叫随停。并且和公家车不同的是,公家车如果带货,都得放在车顶上,自己放自己取,而这辆车的司机却是帮别人放,帮别人取;我们村里人无论是出门还是回家,都要坐那辆车。一下将县里来的客车抛到一边,有时候看见县里车空座位多,我们不坐,情愿挤私人车。后来县里车司机和售票员态度好多了,我们也不买他们的账!几年后,私人车变多了,县里车实行改制,县里车不来了,有的司机都因此下岗,丑女人也下岗了,那个趾高气扬的小王也下岗,我们听说了,都有些幸灾乐祸!这不是咎由自取的下场吗?老百姓的要求又不高,只要方便就行。坚持原则是好事,但是对人不利的原则怎么能盲目坚持?

再后来,我们这里又修了一条路,就是当年我们村里人到县城去的那条小路,到县城只有25公里。而个体户的车越来越多,有的在我们村驻点,我们再不用带着洗漱用品起大早了,都是当天去当天回家,车费没有都不要紧,回家再给。我们村里也有人买车,虽然是三轮车,路上既没有柏油又没水泥,弄一头灰,可是到乡里都不用步行了。

以后,村里80%的人家买了摩托车,到县城,到乡里都可以。路也变好了,有水泥路,也有柏油路。我虽然不会骑,但是每次到乡里去,只要看见骑车的邻居,都会带上我的。

这几年,买私家车的也多了,我晚饭后例行散步时,常有好心人要带我一段。虽然才前后二十多年,变化真大!

篇3:乘车记

听爸爸说台风要来了,我心里有点害怕。8月7日晚上在爷爷家吃完晚饭,和爷爷一起到东方世纪广场去逛街,在路上走风越来越大,吹地树枝摇来摇去,爷爷说:“今天晚上到明天台风要登陆宁波了。”回到家电视新闻也是这么说的。

晚上我睡觉的时候风雨声把我吵醒了好几次,我站到窗子旁边,风夹着雨打在窗户玻璃上啪啪的响着,家里有点闷热,我把窗户打开一点点,风带着哨声从窗子的缝隙中吹过,真是太凉快了。

第二天一早,我站在窗边看着窗外,不时有枝叶落下,人们穿着雨衣,车子骑得很慢,路面上已经有积水,汽车开过来,溅起水浪,行人打着伞,顶着风雨吃力的'走着。下午,我从电视新闻看到许多田里的庄稼被淹了,小村庄也被淹了,因为马路上积水太多而无法开车,工厂里进了水也无法生产。

我希望台风快点过去,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我可以和同学一起去外面游玩。

篇4:乘车记

“呼——”“呼——”台风来了!今天是台风来临的时候,这次的台风有16级,听说是临海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一次。这次的台风叫“灿鸿”。听说台风来了,我早早地坐在窗台的边上。

台风来了,街道上几乎空无一人。就算有人,那些人带着雨伞,雨伞都被吹倒了,被吹歪了。那些稍微细一点的树,就会立马被大风连根拔起。台风吹在窗户上。发出的声音真让人可怕呀!天上还不停的下着豆大的雨点。

中午,奶奶去菜市场买菜,没买了几样菜就回来了。她告诉我们,说:“菜市场的菜没有几样了,小区的人都早早地买了菜,怕今天出门被台风吹走了。”爸爸在手机微信中看了几张照片,超市里货架上几乎空无一物啊!还有几个小视频,台风把停在那里的电动车全部吹倒了!告诉你们,我们家放在窗户旁边的电风扇都吹转起来了!

这次的台风可真大呀!真让人可怕。

篇5:乘车记

“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把我从美梦中惊醒;“公司进水了……”只见爸爸急冲冲地开车就走了。

我连忙去阳台看看,哇!吓得我心都快跳出来了,只看见天想破了一个洞似的拼命地往下面倒水,马路上到处一片汪洋大海,车子都变成了鱼儿在水里游泳,有的还半浮在水中,像一只只可怜的小瓢虫……这就是23号台风“菲特”。它肆无忌惮地袭击着我们美丽的家乡,一转眼宁波就成为水上威尼斯。

我打开电视正在播放着,台风“菲特”给我们城市造成了很大的灾难,有许多人无家可归,只见那些消防叔叔背着老人,抱着小孩正在撤离;有的撑着橡皮艇给他们送去吃的。喝的;警察叔叔奋斗在灾情第一线,还有一些社会人员都纷纷自行给灾区送物资,他们真是我们宁波人的骄傲!

吴童

篇6:乘车记

今天早上一起来,发现外面下雨了,很凉快,想再睡一会儿,可时间到了,再不走就迟到了。然后我就起床,洗脸······一样一样的,都做完后,我就下楼了。

每次下雨都会塞车,到学校时,已经快迟到了,但是却有很多童鞋往反方向走,我觉得很奇怪,然后我妈就跑过来说:“学校发短信了,因为刮台风所以停课一天。”我立刻高兴死了,但是这会儿是和风细雨,并没有刮台风的迹象,可事实就是事实,因为学校的大屏幕上也写着“因刮台风停课一天”,耶,真爽!

我本来想去左炜家,但他要写作业,所以我去了我妈办公室。

待了一会就听外面狂风大作,雨点打在窗户上噼里啪啦的响。我觉得这个叫纳沙的台风还蛮厉害的。我正觉得无所事事。妈妈拿手机给我看:“代老师发作业啦!”唉,代老师真厉害啊。

篇7:乘车见闻散文

乘车见闻散文

一、天真

看看表,已是十点二十四分。“离开车的时间还有六分钟。”这样想着,我不由加快了脚步。从十字街一拐角就看见开往老家的车子停在那儿。

气喘吁吁的登上客车,却发现车子里只有寥寥数人。我心不由落了地,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环顾四周,我前面的乘客是个二十七八岁的少妇,怀里抱着一个一周来岁的男孩。小男孩不喜欢妈妈的怀抱,两只脚不停地打着晃,小身子直往外挣,嘴里啊啊的嚷着。妈妈拿他没招,只好放下他,男孩终于得到了这份自由,脸上完全是一副得意忘形的样子,他开心在车里走来走去,尽管脚底下还摇摇晃晃的不稳。我左侧靠后的位置坐着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她穿着中式棉袄,齐耳短发。她怀里抱着一个不到两岁的小女孩,右边坐着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女孩。大概是她的两个孙女吧!我这样想着。小女孩带着粉色缀花的绒线帽,上身穿桃色的小羽绒服,下身穿葱心绿的裤子,脚蹬鲜红的小皮靴,配上那可爱天真的模样,简直就跟一朵花一样。她坐在座位上嘴可没闲着,不住的跟奶奶说着话。

“抱小孩的请注意,车子马上就要开了!”司机吩咐道。那个年轻妇女连忙揽过正在车子里玩的男孩,抱在怀里。车子启动了。一路车上很冷清。只有小女孩还在好奇地跟奶奶说着话,“奶奶还有多长时间到家啊?”“一会就到了。”“奶奶,明天我们还去不去姑姑家……”“去。”

车子艰难地向前行驶,路不好走,春节前下的雪大,道路有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路上坑洼不平。车子不断的颠簸。此时车子里没有了声音。路途有到站的,纷纷下了车。车里只剩下我跟那位带孩子的大嫂。小女孩睡着了,红扑扑的小脸上小眼睛闭得紧紧的,长长的眼睫毛静静地卧在那儿,再没了刚才的灵活。令人惊奇的是,女孩睡着了,而两只手却紧紧攥着两袋彩色玉米棒条,(那是奶奶刚给她买的。)丝毫没有撒开的意思。我正纳闷呢,睡着了,怎么手里拿的东西还在?眼看就要到家了,奶奶有些着急了:“宝儿,醒醒,快到家了!”她晃晃怀里的孙女,转过头又看了看睡得正香的小姑娘,“小晴,醒醒啊,快到家了。”小女孩没应声。“这可怎么了哦,两个都睡了呢!这让我怎么弄啊!”接着奶奶又喊,“醒醒,你看,小白兔,小白兔真可爱!”小姑娘还在沉沉的睡着。“你睁眼看看,咱买的那箱核桃露,还在不在?是不是让大灰狼叼走了!快看看!”小女孩紧闭的眼睛霍然张开了,眼里即刻放出机警的光来。她麻利的跳下座位,直起身子,踮着脚尖,急切的向前望去。那箱核桃露还稳稳的呆在车子油厢上呢。女孩刚才紧张的表情,一下松懈下来,那笑立刻在粉嫩的脸上荡漾开来,“呵呵,奶奶骗我呢!核桃露没丢!”奶奶慈祥的笑了。在一旁默观的我也笑了。刚才的情景,就像看一朵花瞬间开放一样。这个时候的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天真无邪!

车到站了,我和大嫂同时下车,我跟在大嫂身后,看着她左手挽另一个,右手领另一个,咿咿呀呀,一路说着,走到了自家门口……

二、旅途不寂寞

车子在高速路上飞快地行驶,车窗外,目及之处都是白茫茫一片。前几日刚下过雪,这几天气温又低,还没来得及融化呢。车内乘客不多,虽然正值春运。人们来自不同处,自然没有说话的对象,也没聊天的兴趣,就这样静默着,耳边只有车子开动的声响。

又是个寂寞的旅途。这个念头刚刚闪现出来。传来一位男士的声音,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喂,你在哪啦?”“哦,我在车上,我打算回老家。”“你说我呀,我在单位值了六天班呢,你过年挺好吧!嫂子挺好吧!这几天你没出去逛去啊!”一个车里满是他的声音,很响亮。

呵呵,这下不寂寞了!

“喂,你在干嘛呢,哦,我,我回家。”“哦,今年发大财了吧,你小子有钱可别瞧不起咱。怎么样,今年上赌局没赢辆汽车啊!”“啊,我,值了六天班呢,我比不了你小子,你是款,一笔生意就够我们挣十年的,你小子,可别忘了咱哥们,有空咱喝一壶去!”“上哪儿?你说了算!”“好,一言为定!不见不散啊!”

估计有多半个钟头了,声音停止了。我长出一口气,总算不打了。一位穿着得体,很文雅有点发福的男士,走到我们座位后面,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喂,你干嘛呢?”我忽然明白这位就是刚才打手机的那位。因为乘客少,我身后的座位多是空的。他把阵地转移到我们这来了。“哦,上班呢,在单位那!吃饭呢,你家媳妇没追你单位去。你整天撒谎,你媳妇都不信你,你说上班,得找证明人吧!呵呵……”“开玩笑,知道你媳妇厉害!”“怎么样,没出去玩玩。”“我提供资金想得美,有那闲钱,我还是玩去了呢。怎么样五一,五一咱俩一块去。”“夫人,带着夫人那!自己玩有什么意思。”

手机不断地摁着,“喂,大舅啊,您求我办的事已经办的.差不多了。等过几天我找您去,应该没问题的。”“哦,别忘您的手续办妥当了,您吩咐的事,我一定尽力。哪天我到您那喝酒去!”“等俩三月,别心急,慢慢等,好了,再见!”

……

瞧这哥们,忙的!两个钟头的旅程,他打了不下十多个电话。目的地到了。这位先生终于闭上了他的嘴巴。

这位哥旅途不寂寞,呵呵,我们也不寂寞。因为他的独角戏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此时,一说打手机就立刻想起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来:“喂,你干嘛呢!”“哦,我值了六天班,我正在回家的路上那!”……

三、小天使

每到冬季天气冷的时候,我们就一起租车上下班。这样少了寒冷的侵蚀,多了在一起的快乐。我们可以在车子里尽情说笑,话题不断翻新。所以每天在车子里度过的时光格外丰富、充实。

开车的孙师傅是个满脸络腮胡子的中年人,外表给人的印象好像不和善。但是如果你坐过他一次车子之后,绝对会改变对他的印象。因为他说话从不大声,非常和蔼可亲,并且开车特别准时。每天听一群女同胞们叽叽喳喳,他绝不多说一言,除非有人故意找话题跟师傅说话。时间长了,他竟能和我们开一句两句的玩笑。当然是很文雅的玩笑。

有时候,突然的惊喜会降临到车上。当我们走出大门,弯腰上车时,却意外地发现,前排副驾驶座上多了一位五岁的小姑娘!这小姑娘长得可够俊!瓷娃娃般的小脸,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长长的眼睫毛眨呀眨的,像星星般明亮。小巧的鼻子,一张樱桃小嘴。头后扎一条马尾辫,身上穿着花裙子,简直就是一个小天使。于是这些阿姨们一上车,都不由惊呼起来:“小美女,小天使,你好啊!”于是这个被称之为小天使的小姑娘就会露出整齐雪白的小牙齿,开心的笑起来。

这就是孙师傅的小孙女。孙师傅偶尔到幼儿园接小孙女,顺便再接我们。我就成了车上最幸运的乘客。因为我坐前排,我可以抱着小天使软软的小身子一直到目的地。本来就喜欢小姑娘,有机会和小天使一同乘车也成了一种幸福。小姑娘的可爱,可不光表现在外表。她极为爱说话,从上车的那一刻起,她的小话匣子就打开了。声音里还带着奶味呢,亮亮的柔柔的,标准的一口东北音儿!坐在车子里,听天使说话,那种感觉真是无法形容的舒服!她的小嘴巴一路不停:“我们赵老师说了,如果明天去晚了,就狠命的批我。”“我们今天学了一首新儿歌,我给你们背背吧!”“好啊好啊!”阿姨们兴奋的鼓起掌来。“什么动物水里游,什么动物地上爬……”儿歌唱起来了,突然一句想不起来,自己还解释:“我忘了,想不起来了!要不我给你们唱首歌吧!”“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那稚嫩的声音再次响起来。我们就在天使歌声陪伴下顺利到家。下车的时候小天使伸出小手向你一摆,说一句,“老师再见!”

跟车子时间久了,小天使的话题不断丰富,她的小思维灵活,见什么说什么。我们一群成人就听她一个人在说。她也习惯了自己当主角,如果谁半截插一句,她会抢过话:“你们听我说……”“好好,听你说。”于是我们就在天籁般的童音里度过我们的旅途。

跟天使相伴的日子好温馨啊!是可爱的小天使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最为惊喜的时刻,就是一眼看见那座位上的小天使,“哦,小天使又来了!小美女再给我们唱首歌!”于是那银铃般的童音在车厢内响起来。我们静静地听,静静地听……

篇8:乘车有感散文

乘车有感散文

当我一离开家门,要去搭车时,我会很愉快,因为我只要乖乖坐在车上,不用下来走,就可以像光速一样,就离开家门了。

上车的时候,不是坐下来就好了,如果想要看到好的风景,就一定要坐中间,因为在中间,就可以看见前面的景像,比如说:蜿蜒曲折的`山路、正在吱吱喳喳唱歌的小鸟、车水马龙的现象……,如果

不想看到任何人时,就可坐在最边边的位子,可是,光坐在好的位子是不够的,还要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像聊天、睡觉……。

坐车子有这么多的好处,当然也会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像坐车时,如果遇到上上下下的路,坐起来就很不舒服;如果在开山路的话,就会晕头转向。

坐车是很轻松,可是要花很多的钱去保养及买石油,而且车子排放的烟是二氧化碳,所以有可能会呼吸不到空气,都是废气,如果到这种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车上时光就像网络,可以看见世界的情景,吃遍世界各地的小吃。

乘车标语

第一次独自乘车

《 乘车》教学反思

乘车教学反思

乘车-北师大版

乘车安全协议书

乘车坐次礼仪

峨眉山记 散文

租房记散文

监考记散文

乘车记散文(锦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乘车记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