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壁新村记散文

时间:2022-12-01 01:09:56 作者:深刻回忆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深刻回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张壁新村记散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张壁新村记散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张壁新村记散文

张壁新村记散文

蓬蓬介邑,时逢盛世。骏业肇蒸,日升月恒。美丽乡村,在此一方。尔乃张壁村、南庄村、西堡村、三道河、东段屯、田岳堡……风光无限,景致有余。众皆欢忭,乐乐陶陶。情归故里,爱我桑梓。

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予观胜状,感由心生。谨以一村之变,管窥介邑之盛。岁次戊戌仲秋,是以为记。

夫介邑之兴,缘何而立?文化也。乡村争春,谁行谓奇?张壁也。盖世军堡无双地,中华星象第一村。文武并蓄而筑堡,天地合德乃成奇。跻魅力名镇之位列,称历史名村之嘉号,享特色景观之盛名,膺宜居范村之美誉,佼佼其秀,当当其响。

张壁者,依城池南北之向,取所属朱雀七宿之“张”与玄武七宿之“壁”,故名。居介邑东南,南依绵山北麓,东临龙凤河畔,去大运高速路口,程半时许也。顺塬势而居高,面环沟以距险。约一百八市亩①,莫道地居小;逾一千六春秋,须知时纪远。虽历风蚀雨浊,六代之遗旷世犹存,概无所失。历千古而不衰,誉天下而迥出。

时维二零零九,晋企凯嘉集团掌舵者路斗恒受时代之命,为党政所托,遵以元亨利贞,秉以忠义仁勇,以爱国尽责为己任,启兴旅崇文之新篇。继而,精研史考,追本溯源,筑路修桥,大兴土木,造林护树,环保治污。旨以度假休闲,举以渊图远算,示范文明守望,力铸晋旅名片。噫吁嚱!君子风度,高士情怀!功之赫赫,作作有芒!

兴建新村,村民冀望也。破土于壬辰之初,告竣于甲午之末,占地百四十余亩。总其数,四百六十有一矣,盖十七万四千尺见方,耗资逾二万万元。水、电、暖,路、网、商,一应俱全;养、医、浴,文、教、娱,兼而备矣。迁新居,促就业,培生技,助增收。福泽众庶,普心咸归。黄发垂髫,得宜长乐。凡年及耳顺者,乐享施惠,恭以三餐,日间颐养,呵护备至。故而,曩②离者,始而返,遂逐增百余户。尔乃民皆响应,合力兴旅,和而同心,谐而同行。

尤于去年,顺应党政导向,志于“双晋双创”③,业态与文态联动,旅游同文化一体,生发创意,大干快上,提质提速,兴业富民。游客纷至,盛况空前。

今者,古街古建古色,古堡清平乐也;新貌新态新风,新村可以兴也。景随时迁,风光迥异,四时而往,别有洞天。桃月景明伏月爽,冬醉瑞雪秋映帘。

若夫古堡始发华景,盛名渐远。通南北二门,尽阅三秋风月;步东西七巷,任品画中楼观。春光怀抱柳,日丽魁星楼,彳亍④而行,途经比屋连甍、檐枋扬辉、琉璃吐彩、影壁兆祥者,神醉心往,思接千载,忽见苍苍烝民、生生不息之景象。行至明月山庄间,水天一色新。绿林葳蕤,花草交氛;天光共影,斑驳陆离;湖面粼粼,白鹅嬉水;景明风和,意快气畅。

至若瑞启新村,满目一新,如诗如画。土地平旷,花园溢香。鳞萃比栉,楼舍俨然。墙面美化,道路硬化,景观绿化,街灯亮化。悠然恬静,独具风韵。侵晨碧霭氤氲,薄暮晚霞蒸蔚。比旧观而显秀,与古堡齐联辉。滴翠吐蕊处,楚楚有致;清风明月时,爽爽怡人。且清且净皆为美,宜居宜游总是春。一方热土,为四面名儒欣赞;四衢交通,引八方硕彦咏吟。

嗟夫!孜孜以为,何求之有?高瞻博万里,抟心向百年。文化滋其内,何其好也;纳善固其本,不亦乐乎?祈之愿之,心向往之:千秋古堡,俎豆千秋!万世名村,文光万世!

注释:

①一百八市亩:12万平方米折合180市亩。1亩=1市亩=666.67平方米。

②曩:[nǎng]以往,从前。

③双晋双创:到末,晋级国家AAAAA级景区,晋级山西省旅游十强;创年收入3000万元,创年游客数突破50万人次。

④彳亍:[chìchù]慢步行走;徘徊。

篇2:张壁古堡导游词

张壁古堡是中国现有比较完好的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活动为一体的,罕见的古代袖珍“城堡”,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遗址、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许多文物古迹,特别是隋唐地道、刘武周庙、琉璃碑等为全国罕见。张壁古堡先后荣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旅游特色景观名镇名村”等四项桂冠,张壁古堡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引起世人高度关注。

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张壁村又称作“张壁古堡”,位于介休盆地东南三面沟壑,一面平川的险峻地段,海拔1040米。古堡充分利用依山退避,难攻易守的地理优势,在地下建有长达3000米,上下三层攻防兼备的古地道,在地上筑垒构城屯甲藏兵。

张壁古堡是世界上颇为罕见的袖珍小城,其面积仅为0.12平方千米,却具有完备的城市形态,具有很好的军事防御功能。它融古堡地道、宫殿庙宇、军事宗教、民俗历史为一体,除此之外,还有小巧的钟鼓楼,顺畅的交通网络,众多的宗教场所等等,张壁古堡因“古庙神佛异,明堡暗道奇”而闻名海内外。

张壁古堡的地下有古人修建的错综复杂、规模巨大的地道系统,总长度近10公里。部分区段有上下两层,甚至三层。地道内,宽处可并行两人,窄处仅能通过一人,大部分区段高度不足1.8。洞壁上每隔几步便有一个凹坑,可能是用来放置油灯的。张壁村的西场巷有一座很考究的民居。它正房的东次间里就有一个地道入口。这个入口藏在房间里的一个黑漆大柜中,十分隐蔽。

著名的明代空王佛行宫,建在张壁古堡北门的丁字门顶上,坐北向南,大殿三间,殿内塑有空王佛像,山墙绘 有空王佛成佛的故事壁画。殿顶的明代三彩琉璃装饰,刀工细腻,烧制精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另外,在空王佛行宫的前廊下有两尊罕见的琉璃碑,东侧的石碑记述了空王佛修炼成佛的艰苦历程,西侧的石碑记载空王佛行宫修建的经过。

篇3:张壁古堡导游词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张壁古堡,我是你们的导游__。

张壁古堡位于介休市东南十公里的绵山北麓,海拔1020米。古堡三面临沟,一面靠山,堡内面积不大,只有0。1平方公里,在这个小小的古堡内,层层设防,机关密布,明堡暗道,诡谜奇绝,这在建筑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也吸引了很多军事专家,文物专家前来此处考证,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军事文化瑰宝。20_年在张壁古堡这块土地上,又发现史前时期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将张壁村的历史上溯到了6500多年前。这座古老的城堡经过多少次战火的洗礼我们已无法得出准确考证,只有这幸存下来的历史遗迹仍然向我们诉说着冷兵器时代金戈铁马的惊心动魄。

张壁古堡是一个反风水建筑。规划理念也很高超。地面阴阳五行,地下六壬奇门,一条长约300米的主街,串联了5座大庙,并且有着很独特的宗教文化,游览过程中你将逐渐感受到它的神奇。

张壁古堡以它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入选20_年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并于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现在将要参观的便是关帝庙。

全国各地的关帝庙有三万多处,大家见过很多。我们眼前的这座关帝庙建于清康熙48年,公元17,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这座关帝庙坐南面北,是一座反风水建筑。之所以建成这样一座反风水建筑,有两个原因,一是庙宇建在南堡门外边,山门与堡门正对,老百姓想让关老爷在此保佑一方百姓平安,另一个原因是据老百姓传说这里曾是关老爷显灵的地方,这种说法还记载在康熙五十年碑文里,现在我们往里边走,看一下碑文记载:明末之时,贼寇生发,寝不安席,附近乡邻俱受侵凌,遇有贼寇来攻吾堡,有壮者奋力抵敌, 贼不能入,,贼曰:汝村中赤面大汉乘赤马者是何处之兵?我等曰:请来神兵剿灭汝寇也??”碑文记述为关帝庙增添了神秘色彩。看过这通碑我们来转身看背后这通功德碑,上面记载的是为建造庙宇所捐的银两及捐银人名字,我们在此可以看到”张礼维”这个人名,为什么要提到他呢,因为乾隆年间他是我们张壁村的首富,我们接下来要浏览的行程中将要路过他家的宅院。 我们现在进入大殿参观。

正中供奉的便是关老爷。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将他推崇为英雄的典范,对他大肆赐封,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无垠。旁边抱印者为关平,扶刀者为周仓。殿内的壁画为清康熙年间所绘,壁画的内容是关羽的生平故事,历经三百年仍然色质清晰,也算是镇庙之宝了。这些壁画得以这么完整的保存下来,正是得宜于它坐南面北,受不到紫外线的强光照射,而张壁村地处黄土高原,相对湿度较低,也是保存下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再加上壁画采用纯天然颜料绘制以及当地百姓对文物的重视和保护,使得这件文物能长期保存下来。

篇4:张壁古堡导游词

张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张壁村又称作“张壁古堡”,位于介休盆地东南三面沟壑,一面平川的险峻地段,海拔1040米。古堡充分利用依山退避,难攻易守的地理优势,在地下建有长达3000米,上下三层攻防兼备的古地道,在地上筑垒构城屯甲藏兵。

张壁古堡是世界上颇为罕见的袖珍小城,其面积仅为0.12平方千米,却具有完备的城市形态,具有很好的军事防御功能。它融古堡地道、宫殿庙宇、军事宗教、民俗历史为一体,除此之外,还有小巧的钟鼓楼,顺畅的交通网络,众多的宗教场所等等,张壁古堡因“古庙神佛异,明堡暗道奇”而闻名海内外。

张壁村是一个融多民族文化为一体、住百家姓的千年古村落,堪称一部厚厚的史书。

整座古堡顺塬势建造,南高北低。从堡北向下俯视,左、中、右各有一条深沟向下延伸。堡南则有三条向外通道,堡西为窑湾沟,峭壁陡坡,深达数十丈。堡东居高临下,有沟堑阻隔,可谓“易守难攻,退进有路”。堡墙用土夯筑而成,高约10米。堡有南北二门,中间是一条长300米的街道。街东3条小巷,街西4条小巷,由街中向上延伸。北堡门筑有瓮城,南堡门用石块砌成,堡门上建门楼。街道两侧有典雅的店铺和古朴的民居;几座庙宇琉璃覆顶,金碧辉煌,点缀在堡内;还有抱柳的古槐和罕见的琉璃碑。到处是古迹胜景,古香古色。

张壁古堡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CCTV“魅力中国”系列评选的“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也是第二批入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堡内地上城池古堡、地下 “万米长城”堪称世界之最,是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于一体的古代袖珍城堡。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遗址、隋唐古地道、元代戏台、金代墓葬、明清民居文化等一系列华夏文化精髓,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张壁村现存的明堡暗道始建于公元6,为隋末定阳可汗刘武周抗击李世民所建,地道全长万米,纵横交错,立体交叉,具有监视、指挥、通信、通水、通气设施及马厩、粮仓、屯兵等功能。被国内外军事权威誉为独一无二。

10月,古老神奇的张壁古堡与国内两万多家知名小镇竞争角逐,在各位评委专家的一直认同下,脱颖而出,以绝对优势入围该年度十佳魅力名镇的行列。据众多旅游业内人士预测,张壁古堡将成为20国内炙手可热的“中国古镇游”的新亮点。

2006年05月25日,张壁古堡作为宋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篇5:张壁古堡导游词

有句话说,“五百年的风景看北京,五千年的风景看山西”。山西的古、山西的朴、山西的拙、山西的淳,凝聚成了华夏文明的魂。而说起山西的古镇,平遥是声名赫赫的,

在张壁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2005中国十大魅力古镇”之一之前,张壁这个名字对于游人来说,是陌生的。这个神秘的城堡式村落,似乎远不及临近的绵山和王家大院声名显赫,锁不住人们注视的目光。其实,历经兴衰起落的张壁,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就像一部厚厚的史书能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它的份量。只有深入张壁,看它的古堡地道、宫殿庙宇,看它的军事宗教、民俗历史,才能感知张壁作为晋商文化特例的风采。

壁者,军垒也。顾名思义,张壁最初有可能就是功能单一的军事堡垒。事实也是如此,张壁“地上明堡,地下暗道”,是中国唯一具有军事、民用双重用途的城堡遗址,也是中国现存比较完好的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活动于一体的罕见的古代袖珍城堡。

张壁古堡顺塬势建造,南高北低。北面,有三条深沟向下延伸;南面,有三条向外的通道;西面为窑湾沟,峭壁陡坡,深达数十丈;东面则有沟堑阻隔,可谓“易守难攻,退进有路”。古堡建有南北两座堡门,北堡门为砖砌,南堡门为石砌,中间是一条长300米的街道。街道两侧有典雅的店铺和古朴的民居,还有几座琉璃覆顶、金碧辉煌的庙宇点缀其中。抱柳的古槐和罕见的琉璃碑也为古堡增色不少。

古堡的与众不同,还在于这里的所有路口都是丁字,没有十字。其主次街道分明,南北主道长约300米,由石块和石条铺就而成,叫龙街。它与东边三巷、西面四巷构成了“丁”字型的结构。东三巷民居多为农家小院,西四巷建筑错落有致,街巷格局严整,过去多为富户居住,门楣考究,砖、木、石雕精美。

张壁古堡内保存完好的民居主要集中于户家园与贾家巷的嘉会堂。而这些富户的后代,大多已经迁出古堡,他们的祖屋也被封闭,对游客而言无缘参观真是一个遗憾。此外,张壁古堡还保留着中国多数古城均已消失的隋唐城市遗存的“里坊”,在龙街与几条小巷的丁字巷口,游人仍可看到保存至今的巷门,他们是各个“里坊”唯一的出口。关闭巷门后,各个里坊就成为相对封闭的堡中之堡,里坊之间既可各自为战,又可相互呼应,是一套完好的内部防御体系。

篇6:张壁古堡导游词

这座古堡海拔一千零四十米,占地面积约十二万平方米,系顺塬势建造,南高北低,居高临下,形成既是一处“易守难攻,退避有路”的古代战略防御基地,又是一处井然有序的村落。堡墙系就地取材,用修筑地道挖出的黄土逐层夯实,顺崖势而建。堡墙虽无砖石,但十分坚固,留有南北二门,中间是一条三百米用红砂石砌成的街道,街东三条小巷,街西四条小巷,均系由街中向上延伸,并有出村的通道。街道两旁有过去遗留下来的店铺门面以及古朴的民居,抱柳的古槐,别致的巷口门楼,充满了古色古香的北方民间建筑的色彩。最令人感到眼花缭乱的是,小小一个村堡,不仅有民居,而且还有唐宋以来建造的十余处庙宇殿堂、亭台楼阁。这些建筑都是琉璃覆顶,油漆彩饰。最为罕见的是有两座玻璃碑。碑之通体为琉璃烧制,孔雀蓝底,黑字书写,并有青黄绿二龙戏珠的碑额。据专家考证,这两座碑是我国目前唯一发现的琉璃碑,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小小的村落能有如此众多的佛教庙宇和道教庙宇,也是十分独特和神秘的。

古堡地下,遍布通道,与堡内四通八达,构成一个地下军事防御设施。地道为三层立体,高层距地面一米余,中层距地面八至十米,底层距地面十七至二十米,各高两米左右。弯曲迷离,形成网状结构。堡外南北面沟中有洞口,既可作为进出口,又可用作哨位。地道内有通气孔、水井;壁洞每隔一段有一小坑,是放置油灯的地方。高层有喂养牲畜的土槽,中间和底层,每隔一段有存粮的洞穴以及栖身的土洞和屯兵的大洞。专家考证,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地下工程,绝非民间建造,而是古代按兵法所说“明堡暗道”而修筑的地下军事设施。

除了颇具规模的军事堡垒,众多的宗教庙宇也是张壁古堡的一个看点。堡内现存十六座祠庙,真武殿、空王殿、三大士殿、二郎庙、可汗祠、关帝庙等各自分布在南北两门附近,且大都建于城墙之上。

张壁古堡为子坐午向,南高北低,有悖于古代城市选址“子午”坐城须北高南低的原则,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张壁村不遗余力地对北堡门和周边祠庙进行了多次改造,他们在北堡墙上修建了“二郎庙”和“真武庙”,庙顶高度高于南堡门,以顺应北高南低的原则。由于绵山的地势高陡,“冲”气足,于是又在南堡门外建造了关帝庙,以遮挡来自绵山的“煞气”。其实,稍加留意古堡的建筑,就会了解古堡内的建设规划无一不反映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顺应风水的思想。譬如,南北两座堡门士是相互看不见的,它们并不在一条贯穿的直线上,因为连接两座堡门的主街道在两端被有意加上了弧度,略呈“S”型,而这正是处于“风水不外流”之考虑。

小小的张壁古堡建有如此多的寺庙宫观真是让人叫奇。它的金碧辉煌、流光溢彩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一方百姓的精神寄托,那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对平安幸福的希翼和长盛不衰的祈盼。曾听闻山西介休是中国琉璃艺术建筑的宝库,见此二碑更深信不疑了。

导游词最新范文

篇7:张壁古堡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张壁古堡,我是你们的导游**。

张壁古堡位于介休市东南十公里的绵山北麓,海拔1020米。古堡三面临沟,一面靠山,堡内面积不大,只有0。1平方公里,在这个小小的古堡内,层层设防,机关密布,明堡暗道,诡谜奇绝,这在建筑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也吸引了很多军事专家,文物专家前来此处考证,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军事文化瑰宝。20xx年在张壁古堡这块土地上,又发现史前时期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将张壁村的历史上溯到了6500多年前。这座古老的城堡经过多少次战火的洗礼我们已无法得出准确考证,只有这幸存下来的历史遗迹仍然向我们诉说着冷兵器时代金戈铁马的惊心动魄。

张壁古堡是一个反风水建筑。规划理念也很高超。地面阴阳五行,地下六壬奇门,一条长约300米的主街,串联了5座大庙,并且有着很独特的宗教文化,游览过程中你将逐渐感受到它的神奇。

张壁古堡以它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入选20xx年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并于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现在将要参观的便是关帝庙。 关帝庙

全国各地的关帝庙有三万多处,大家见过很多。我们眼前的这座关帝庙建于清康熙48年,公元17,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这座关帝庙坐南面北,是一座反风水建筑。之所以建成这样一座反风水建筑,有两个原因,一是庙宇建在南堡门外边,山门与堡门正对,老百姓想让关老爷在此保佑一方百姓平安,另一个原因是据老百姓传说这里曾是关老爷显灵的地方,这种说法还记载在康熙五十年碑文里,现在我们往里边走,看一下碑文记载:明末之时,贼寇生发,寝不安席,附近乡邻俱受侵凌,遇有贼寇来攻吾堡,有壮者奋力抵敌, 贼不能入,,贼曰:汝村中赤面大汉乘赤马者是何处之兵?我等曰:请来神兵剿灭汝寇也??”碑文记述为关帝庙增添了神秘色彩。看过这通碑我们来转身看背后这通功德碑,上面记载的是为建造庙宇所捐的银两及捐银人名字,我们在此可以看到”张礼维”这个人名,为什么要提到他呢,因为乾隆年间他是我们张壁村的首富,我们接下来要浏览的行程中将要路过他家的宅院。 我们现在进入大殿参观。

正中供奉的便是关老爷。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将他推崇为英雄的典范,对他大肆赐封,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无垠。旁边抱印者为关平,扶刀者为周仓。殿内的壁画为清康熙年间所绘,壁画的内容是关羽的生平故事,历经三百年仍然色质清晰,也算是镇庙之宝了。这些壁画得以这么完整的保存下来,正是得宜于它坐南面北,受不到紫外线的强光照射,而张壁村地处黄土高原,相对湿度较低,也是保存下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再加上壁画采用纯天然颜料绘制以及当地百姓对文物的重视和保护,使得这件文物能长期保存下来。

看过大殿我们往外走。

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我们大殿悬挂有一块匾额”亘古一人”,其实这是有一幅对联的横批,上联为”生蒲州聚涿州保豫州镇荆州惟公称神称帝,下联为”扶玄德结翼德斩庞德剿孟德谁人塑像塑身。――――――――亘古一人。这幅木刻对联过去就挂在这两个柱子上。

泥包铁神像

前面我们所看到的这三间窑洞建于康熙年间,窑洞的后墙是古堡的堡墙。这间普通的窑洞里,供奉着一尊神秘的泥包铁神像。

文革以前这里是一个神龛,下面是一个砖砌的供台,供台上供着三尊千手观音。文革时三尊千手观音遭到了毁坏,而拆除千手观音时,有人发现后墙上这根木梁,因为古堡地道口很多,他以为这也是一个地道口,便从这个位置撬开一块砖想看一下,结果发现墙里面是一尊神像,

惊奇之余,他怕触犯神灵,没敢声张,将撬开的砖又堵了回去,使得这尊神像躲过了一劫,得以保存下来。张壁古堡开放以后,这尊神像也得以面世。从这个地方(手势)露出来的铁质纹饰,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尊精工制作的铸铁塑像,附着于表面的泥塑和彩绘也很精美细腻,神态安祥,栩栩如生。

我们不禁要想,古堡人为什么要不惜重金塑造这尊铁像,在古代,铸铁比铸铜更难,而如此精美的铁像为什么又要用泥巴包裹起来,再经过精心装饰彩绘,将他封存在墙壁之内,前面还要请来三尊千手观音加以掩饰,千百年来,他与千手观音一起享受人间香火的供奉,他究竟是谁?古堡人为什么用这样一种隐秘的方式来祭奉他??接下来的游览,或许能使我们找到一些答案。 可罕庙 台阶

我们现在看到的高高的堡墙里面就是可罕庙,这么高大结实的堡墙,可见可罕庙是一个堡中之堡。当初的建造者很用心,将台阶做成三十二级,可能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四平八稳的地方吧。大家看到的这两条石板铺砌的坡道,军事专家认为是古代马拉辎重战车上堡时踩上不滑的“礓礤石”,我们走在这条古老的马道上,祝各位马道成功。 齐云

齐云,故名思意,与云并齐,说明这里供奉的神在人们心目中地位至高。

可罕庙院内

人们现在来到了可罕庙院内,大家环顾一下四周,会感觉到这里非常封闭,我们的脚下,便是一个地道口,一九四二年被日本人封堵了,怕里面藏有八路军。我们眼前这个戏台建于元代,是张壁古堡三个戏台中的一个,是专门用来演出地方小剧种的,比如介休干调秧歌戏。 台阶之上的正殿,便是可罕王祠。从这里走上去,要经过九级台阶,喻意九重天,与大门上的“齐云”联系起来,我们就能想象到,古堡人将可罕王奉于九重天之上,足见他在建造者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尚的。 我们现在也登上九重天,拜谒一下这位可罕王。

可罕王祠始建年代不祥,碑文记载明天启六年重建,天启六年是公元1627年,距今382年。在天启六年重建时,中梁上写有延v元年重建的字样,延v元年是公元13,距今已有695年的历史。695年前已是重建,重建之前它存在了多少年我们无法做出考证。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殿是光绪三十二年再次修善后的原貌。

可罕庙大殿正中供奉的便是可罕王。

而这位可罕王究竟是谁,我们也同样无法做出准确的回答,但一定是一位曾经恩泽一方、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的人,专家们也颇有争议,古堡民间传说则更倾向于他是刘武周。 刘武周这个名字大家或许有些陌生。

刘武周,祖籍河北河涧人(今河北交河东北),后迁居马邑(今山西朔州)。 刘武周出生于隋朝末年的一个豪富之家。年轻时骁勇善射,喜结豪侠,后离家前往洛阳,投奔隋太仆杨义臣。隋大业八年至十年(612―614年),隋炀帝杨广曾三次征辽,刘武周应募东征,因作战有功被提拔为建节校尉。炀帝东征失败,刘武周返归马邑,担任鹰扬府校尉。

隋大业十三年(6),马邑大旱,百姓遭灾,马邑太守王仁恭拒不开仓放粮,拯救百姓,激怒了血气方刚的刘武周,他伙同张万岁一起杀了太守,开仓入粮,深得民心,被马邑人拥为太守,得兵万余人,当时正值隋末天下大乱,各路反王纷纭而起,刘武周也不满足于做一个太守,想成就自己的一番霸业,便揭竿而起,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天兴。为了立稳脚跟,他依附于突厥。突厥为了扶植地方割据势力,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并给了他一些战马和兵器,刘武周如虎添翼,开始了他南攻平天下的战略计划,大业十三年五月刘武周攻陷平遥,六月,攻到介休,传说在这里设立据点,屯兵屯粮。同年十一月,秦王李世民亲率大军征讨刘武周,在雀鼠谷一日八战,将刘武周全军击溃。雀鼠谷就在距离古堡不远的介休灵石交界处。刘武周见大势已去,便率500骑兵投奔突厥,后来想返回马邑,被突厥杀害了。

站在左侧的黑脸大汉是尉迟恭,站在右侧的是宋金刚。尉迟恭和宋金刚都是刘武周的大将,刘武周战败后,尉迟恭被李世民劝降,成一历史上有名的武将,老百姓也将他和秦琼一起供为门神。

有人传说,刘武周战败后,他的部下和亲信留在了古堡,他们为了纪念他们的王,便建造了这个庙宇,也有人传说,刘武周的军队住在这里的时候,爱护百姓,给当地人办了好多好事,官民互不侵拢,所以建殿供奉他为神。各种各样的传说还很多,但传说终归是传说,这位神秘的可罕王究竟是谁,他是不是刘武周,我们没有准确的答案。但千百年来,纯朴的古堡人就这样一代又一代,虔诚地供奉着他们的神。他们坚信,祖先们之所以奉他为神,一定曾受到过他很大的恩惠。

我们先前看到的泥包铁像就在正前面的堡墙内,他和这位可汗王的神像在同一条中轴上,试想一下,他们或许是同一位人物刘武周,刘武周战败后,李唐王朝一统天下,当地百姓不敢公开供奉,不得以而为之,将其隐藏在厚厚的堡墙之中,这也只是一种猜想吧。

鸡冠石

我们眼前的这块鸡冠石看起来有点像中国地图,为什么把它摆放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记载在二十五史的隋唐史里。有一天刘武周的父母在宫廷内闲坐聊天时,门外突然走进来一只雄鸡,雄鸡进门后窜入刘母的怀中,之后刘母怀孕,生下刘武周。刘武周出生后头上长着一个肉瘤,史称鸡冠刘武周。

又传说;隋唐时期,刘武周在堡南河滩指挥打仗时发现一块石头,放声大笑。身边随从不知他为何大笑,便问刘武周,而刘武周闭而不答,只是吩咐随从请上好的石匠来,要加工一块石头做为镇堡之石,可是等石匠到来时,石头已不翼而飞,不知去向。有人猜测天生之物容不得人为加工,所以石头失踪了。

痴迷于古堡文化研究的郑广根老先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刘武周当年作战经过的地方发现了这块石头,便请了回来,陈列在了这里。

好多游客都见它都说它象中国版图,唯一缺憾的是版图上没有海岛。但巧的是石面上有很清晰的渤海、川陕盆地、黄土高原、北国大漠,尤其是山西,更是位置准确形象逼真,真可谓神工造化。 魁星楼

我们眼前的这座六边形二层阁楼叫魁星楼。我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魁星是主管功名科举的神。这里所看到的.便是魁星塑像。没见过魁星像的人也许会想,既然魁星是主管功名科举的,一定是一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吧?其实恰恰相反,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仿佛是鬼的造型。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用笔点中的人便可以在科考中求的功名。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以求在造形上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勾,脚上是北斗七星。 古时候,华夏大地上有很多魁星楼,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

二层上供奉的是道教大神文昌君,也就是文曲星。文曲星两边分别是天聋地哑,一个聋,一个哑,科考时跑不了题。也有一种传说,说魁星和文昌君原本就是一个神,魁星是文昌君下凡。

龙鹤福

(途中)大家还记的我们在关帝庙功德碑上看到的张礼维吗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老宅子便是张礼维的宅院,叫张嘉会堂。

(正文)很多游客都见过百福图,一个福字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福字的基本构成:

左边一个衣字,要有衣穿,右边的下部是一个田字,要有田种,田上一个口,要吃饱肚子,上面的一横,专家学者说这是头顶一片天,在小篆里象一个房顶的造型,字面上的意思综合起来,就是有衣穿,有田种,有饭吃,有房住,有一片属于自已的天地,就是有福之人了。 而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个福字,左边是狂草,衣字的一点变成了龙头,有望子成龙,飞黄腾达的意思。右边一片天变成了鹤首,鹤是民间祈盼长寿的符号,天空飞来一只鹤落入长寿之家。而下面一个口字,中间填实了,表示家境殷实,粮食充裕, 吃的很饱,口里不空。顺着前边衣字狂草,右边一横和一口变为行书,书到”田”时,变成了楷书,则是教导他的后人要规规矩矩把田种好,这是几千年农业社会里祖先们对田的依恋和敬畏,也是对后人的言传身教,因而我们说这个福字写的太传神了,他写出了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写出了对后辈的忠告。 接下来再看看组成福字图形的砖块数量所传递出信息:外围是用砖雕竹节所围, 竹节有节节高升之意,共用44节寓意事事如意。内圆筑小面砖切角,用砖66块,寓意六六大顺,福字共用16块方砖拼成,寓意石榴多子多孙,围圆填空的砖块共用砖24块,是对应农家二十四节气和儒家推崇的二十四孝,16 24 66 44 相加之和为150,写作壹佰伍零,也就是一本万利的意思。也是商家的一个心愿。而现在的年青人更是将150赋予了“要我赢”的寓意。

真武庙

我们现在所来到的是真武庙, 真武殿重建于嘉庆十三年,公元18,距今已有2。 因为真武大帝是北方的神,所以它建在了张壁古堡的北堡门上方。

大殿正中所供奉的就是真武大帝,两侧分别是桃花女和周公,以及龟蛇二将。 真武,原名玄武君,宋朝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皇帝为避圣祖赵玄朗名讳改玄武为真武。据《华夏诸神》记载:“真武为古净乐国(印度)国王子。他生性勇猛,白日能飞身行走,自己不愿继承王位,经东海来游,遇天神赐宝剑,后入湖北太和山拜道修仙。”在真武大殿的墙壁上从有关真武的神话传说的壁画(嘉庆绘)中可以看到,真武走进武当山山门时身怀仙风道骨。途中得到天神赐的宝剑、仙鹿送的仙草、猴子献的仙桃等等。有一天,真武因思念家乡想偷偷遛走,走至山门,门两旁的猛虎不放行。之后,他的恩师妙乐天尊见他心神不定,趁他熟睡后把瞌睡虫(古人认为有麻醉之用)放入他体内,剖肚取出肠藏、将他的衣服放入腹中,并带入一颗仙丹。不知睡了多长时间,苏醒后的真武觉得眼前一片陌生,也没有了返回静乐国的欲望。后来经过四十二年修行修成正果。玉皇大帝因欣赏他的才华,便把掌管北方的大权交给他,始称“北极玄天真武大帝”。传说他受封谢过玉皇大帝后,身边出现两件奇物,他们便是龟蛇二将。原来从他肚里取出的肠藏,妙乐天尊用岩石压在深山,真武得道成仙后,它们也得到日月精华的照化,岩石变龟,肠藏成蛇,陪在真武大帝两边,人称龟蛇二将。蛇是财源的象征,龟是长寿的象征,真武大帝保佑我们各位能够财源滚滚福寿绵绵。后来太和山改为武当山,意思也就是非真武不可当也。真武大帝是我们北方的荡魔之神,还主管风调雨顺,民间风水学中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玄武指的就是真武大帝,因为过去建房多使用木结构,而木结构特容易生火,所以请来水神真武大帝来帮忙消灾。大家都可以拜拜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位神灵。

真武庙壁画

殿内侧面的壁画绘的是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炼的故事。正墙壁“屏风”画画有麻雀、喜鹊、鸳鸯、白鹭、金丝鸟、凤凰、仙鹤、鸡、鸭、孔雀、鹌鹑等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画面功笔细腻,用料讲究,历经二百多年而依然色质艳丽,深得专家们的赞誉。壁画从右至左以喜鹊报春开页,到12月画面用鹌鹑结尾,鹌鹑寓意安春,排序耐人寻味。他们在画面里自由地栖息、浮水,留给人的是春去花常开,人近鸟不惊的美好景象。

真武殿的仙人走兽

我国的古建筑中,很多都在屋顶装有仙人走兽。选择这些神话动物和人物作饰件,首先是为了突出殿宇的威严。其次还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警示后

人之寓意。

在四个房角站立的叫“走投无路”,传说他们是周瑜,韩信,庞涓和罗成,这四个人都工于算计,英年早逝,用于警示后人,做人做事不要做绝了。

空王行祠

我们现在所来到的是空王行祠,空王行祠建成于明万历41年,公元1613年,距今3。而据万历33年的碑文记载(宽贤发愿碑),张壁村在建空王行祠之前已有了空王寺,寺中有僧人。过去的空王寺建在哪里,建于何年,已无法考证。

在殿中所供奉的是空王古佛田志超,他是我们汉人成佛的第一尊, 空王俗名叫作田志超,法名田善友,陕西凤翊府人,后寄居于太原府榆次县原涡村。他先后到过太原的开化寺,介休义棠的虹霁寺,最后择地绵山坐化成真。

在绵山现存有他的包骨真身像,所谓包骨真身像就是在真人坐化以后用薄泥将其身所裹而形成的一种塑像,关于田志超的故事在我们介休流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故事与洪洞县的县名有关,相传田志超到虹霁寺时恰逢寺庙大兴土木,挑水是最累的活,于是田志超独自承揽,这时众沙弥都感到很奇怪,为什么他白天和我们一起干活还有时间去挑水呢?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他们在一天傍晚偷偷观察,结果发现,志超念咒,有一只兔和一只鹿抬着一口铜钟在抬水,惊讶之余大叫一声,于是吓跑了兔鹿,这口钟也顺势落地,滚落下来,钟滚过的坡现在叫做滚钟坡,这个坡上的草现在还是躺着生长的,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观。再说这口钟顺着滚到黄河中,影响了水流,所以百姓决定将它抬出来,可是据传言,必须一家有十个儿子才能抬出,终于找到有一家有十个儿子,但有小儿年龄太小,不能抬,但他们家还有一个女婿,所以他们决定去试一试,结果在钟被抬起之后,姐夫不小心踩到小舅子的脚,于是他大喊一声“姐夫,你踩我脚了”,这一喊天机泄露,钟也“忽通”一声又掉入水中,洪洞据说也以此而得名,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再说田志超,修完寺庙以后便来到绵山,在此修行。

唐贞观八年,陕西大旱,李世民便命群臣向绵山方向跪拜以求赐雨,果然灵验,于是便于贞观十五年来到绵山朝山谢雨,但是当他要来之时,田志超掐算到自己的前身是佛,而李世民的前身是罗汉,在佛教中佛是不能拜罗汉的,于是他作法让天降大雨,将李世民挡在山下,而李世民却执意想拜见这位高僧,不顾大雨滂沱和道路泥泞,艰难的向山上走来,田志超在为难之际选择了坐化圆寂。这时山中佛光普照,天空中掷下一块金字牌掉在李世民面前,上书“入灭圣人”四个大字,李世民觉得此行非常遗憾,便仰天长叹道:“寡人福浅,此行空望佛也”,于是赐田志超为空王佛,空王佛也便成为了我们汉人第一佛。

长久以来,空王的灵验为百姓传诵,所以上绵山许愿的香客络绎不绝,过去张壁古堡是通往绵山的必经之路,田志超也途径此地而上绵山,所以百姓在此建造空王行祠,一方面表达百姓对空王佛的感恩,另一方面也方便人们的朝拜。大家都可以在此拜一拜汉人第一佛。 二郎庙

我们刚才所看到的真武殿是第一道拦截风水的,而古朴的张壁人还是担心风水外泄,所以在此增加堡墙高度,本地方言中“郎”与“拦”谐言,相信大家一定会对古堡人独特的风水堪舆理念赞叹不已。前几年有考证专家对二郎庙的高度进行了测量并和南堡门的地面高度进行了对比,发现二郎庙的顶峰高度恰好和南堡门地面持平,可见古堡人对他们的风水是的何等用心。

说到二郎庙,我们自然会想到三眼二郎神杨戬。但当地老百姓却告诉我们,庙宇中原先供的二郎神不是三只眼,而是两只眼,是为一个叫刘龙的皇帝所修建的,但查阅了《山西地方志》,刘姓王朝中定都山西的皇帝只有五代时期建立后汉王朝的刘知远和建立北汉王朝的刘崇。而张壁古堡民间传说中一再提到的刘龙皇帝又会是谁呢,专家们多倾向于是刘崇皇帝。

我们都知道刘知远是在龙城太原起兵的,称帝建立后汉。后迁都河南,将其弟刘崇任命

为太原尹及河东节度使,大家知道,节度使执掌军权,相当于一个地方的住军司令。在此期间,刘崇一度隐匿河东,利用职权,招兵买马,准备篡夺他哥哥的后汉王位。传说,他曾来过张壁古堡,见张壁军事条件优越,又得知当地人比较崇拜刘武周,便以自已”刘龙皇帝”身份,说了些敬仰刘武周的话,办了些百姓想办又不敢为刘武周办的事,从而赢得民心。他的随从建议在张壁村为刘崇修祠立庙,不明真相的张壁人出于感激之情也就答应了。刘龙皇帝的秘密活动,最终还是被当权者有所察觉,听说官府要来查访的张壁修庙人,为免遭横祸,根据刘崇排行老二的事实,决定改庙为二郎庙。不难理解“二郎庙”的建立是张壁人不得已而为之之事,以屏封画形式绘在墙上的《二十四孝》图,显然是后人得知刘龙皇帝刘崇对刘氏家族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行为时,为警示后人而增设的。中国军事科学院的专家认为,刘崇和刘武周同姓,都有过依附突厥庇护起家的历史,刘崇会为刘武周说话,也有条件为刘武周修祠立庙,历史上只有他可以为刘武周这样做了。

刘崇后来建立了北汉政权,但他即位三年之后驾崩。讲了这么多,可能很多朋友还是对北汉的历史很陌生,其实有一个人我们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杨家将杨继业,杨继业就曾是北汉的一名战将,后来归顺了北宋赵匡胤,成了捍卫北宋政权抵抗辽军的英雄。

二郎庙我们就介绍到这里,有关二郎神庙的史料记载很少,传说内容又不足为证。不过,相关的故事就是这样在民间代代相传的。

篇8: 张壁古堡导游词

张壁古堡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张壁古堡,我是你们的导游**。

张壁古堡位于介休市东南十公里的绵山北麓,海拔1020米。古堡三面临沟,一面靠山,堡内面积不大,只有0.1平方公里,在这个小小的古堡内,层层设防,机关密布,明堡暗道,诡谜奇绝,这在建筑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也吸引了很多军事专家,文物专家前来此处考证,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军事文化瑰宝。2003年在张壁古堡这块土地上,又发现史前时期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将张壁村的历史上溯到了6500多年前。这座古老的城堡经过多少次战火的洗礼我们已无法得出准确考证,只有这幸存下来的历史遗迹仍然向我们诉说着冷兵器时代金戈铁马的惊心动魄。

张壁古堡是一个反风水建筑。规划理念也很高超。地面阴阳五行,地下六壬奇门,一条长约300米的主街,串联了5座大庙,并且有着很独特的宗教文化,游览过程中你将逐渐感受到它的神奇。

张壁古堡以它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入选2005年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并于2006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现在将要参观的便是关帝庙。

全国各地的关帝庙有三万多处,大家见过很多。我们眼前的这座关帝庙建于清康熙48年,公元1709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这座关帝庙坐南面北,是一座反风水建筑。之所以建成这样一座反风水建筑,有两个原因,一是庙宇建在南堡门外边,山门与堡门正对,老百姓想让关老爷在此保佑一方百姓平安,另一个原因是据老百姓传说这里曾是关老爷显灵的地方,这种说法还记载在康熙五十年碑文里,现在我们往里边走,看一下碑文记载:明末之时,贼寇生发,寝不安席,附近乡邻俱受侵凌,遇有贼寇来攻吾堡,有壮者奋力抵敌,贼不能入,,贼曰:汝村中赤面大汉乘赤马者是何处之兵?我等曰:请来神兵剿灭汝寇也?”碑文记述为关帝庙增添了神秘色彩。看过这通碑我们来转身看背后这通功德碑,上面记载的是为建造庙宇所捐的银两及捐银人名字,我们在此可以看到”张礼维”这个人名,为什么要提到他呢,因为乾隆年间他是我们张壁村的首富,我们接下来要浏览的行程中将要路过他家的宅院。我们现在进入大殿参观。

正中供奉的便是关老爷。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将他推崇为英雄的典范,对他大肆赐封,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无垠。旁边抱印者为关平,扶刀者为周仓。殿内的壁画为清康熙年间所绘,壁画的内容是关羽的生平故事,历经三百年仍然色质清晰,也算是镇庙之宝了。这些壁画得以这么完整的保存下来,正是得宜于它坐南面北,受不到紫外线的强光照射,而张壁村地处黄土高原,相对湿度较低,也是保存下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再加上壁画采用纯天然颜料绘制以及当地百姓对文物的重视和保护,使得这件文物能长期保存下来。

看过大殿我们往外走。

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我们大殿悬挂有一块匾额”亘古一人”,其实这是有一幅对联的横批,上联为”生蒲州聚涿州保豫州镇荆州惟公称神称帝,下联为”扶玄德结翼德斩庞德剿孟德谁人塑像塑身。――亘古一人。这幅木刻对联过去就挂在这两个柱子上。

泥包铁神像

前面我们所看到的这三间窑洞建于康熙年间,窑洞的后墙是古堡的堡墙。这间普通的窑洞里,供奉着一尊神秘的泥包铁神像。

文革以前这里是一个神龛,下面是一个砖砌的供台,供台上供着三尊千手观音。文革时三尊千手观音遭到了毁坏,而拆除千手观音时,有人发现后墙上这根木梁,因为古堡地道口很多,他以为这也是一个地道口,便从这个位置撬开一块砖想看一下,结果发现墙里面是一尊神像,

惊奇之余,他怕触犯神灵,没敢声张,将撬开的砖又堵了回去,使得这尊神像躲过了一劫,得以保存下来。张壁古堡开放以后,这尊神像也得以面世。从这个地方(手势)露出来的铁质纹饰,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尊精工制作的铸铁塑像,附着于表面的泥塑和彩绘也很精美细腻,神态安祥,栩栩如生。

我们不禁要想,古堡人为什么要不惜重金塑造这尊铁像,在古代,铸铁比铸铜更难,而如此精美的铁像为什么又要用泥巴包裹起来,再经过精心装饰彩绘,将他封存在墙壁之内,前面还要请来三尊千手观音加以掩饰,千百年来,他与千手观音一起享受人间香火的供奉,他究竟是谁?古堡人为什么用这样一种隐秘的方式来祭奉他?接下来的游览,或许能使我们找到一些答案。可罕庙台阶

我们现在看到的高高的堡墙里面就是可罕庙,这么高大结实的堡墙,可见可罕庙是一个堡中之堡。当初的建造者很用心,将台阶做成三十二级,可能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四平八稳的地方吧。大家看到的这两条石板铺砌的坡道,军事专家认为是古代马拉辎重战车上堡时踩上不滑的“礓礤石”,我们走在这条古老的马道上,祝各位马道成功。

可罕庙院内

人们现在来到了可罕庙院内,大家环顾一下四周,会感觉到这里非常封闭,我们的脚下,便是一个地道口,一九四二年被日本人封堵了,怕里面藏有八路军。我们眼前这个戏台建于元代,是张壁古堡三个戏台中的一个,是专门用来演出地方小剧种的,比如介休干调秧歌戏。台阶之上的正殿,便是可罕王祠。从这里走上去,要经过九级台阶,喻意九重天,与大门上的“齐云”联系起来,我们就能想象到,古堡人将可罕王奉于九重天之上,足见他在建造者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尚的。我们现在也登上九重天,拜谒一下这位可罕王。

可罕王祠始建年代不祥,碑文记载明天启六年重建,天启六年是公元1627年,距今382年。在天启六年重建时,中梁上写有延v元年重建的字样,延v元年是公元1314年,距今已有695年的历史。695年前已是重建,重建之前它存在了多少年我们无法做出考证。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殿是光绪三十二年再次修善后的原貌。

可罕庙大殿正中供奉的便是可罕王。

而这位可罕王究竟是谁,我们也同样无法做出准确的回答,但一定是一位曾经恩泽一方、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的人,专家们也颇有争议,古堡民间传说则更倾向于他是刘武周。刘武周这个名字大家或许有些陌生。

刘武周,祖籍河北河涧人(今河北交河东北),后迁居马邑(今山西朔州)。刘武周出生于隋朝末年的一个豪富之家。年轻时骁勇善射,喜结豪侠,后离家前往洛阳,投奔隋太仆杨义臣。隋大业八年至十年(612―614年),隋炀帝杨广曾三次征辽,刘武周应募东征,因作战有功被提拔为建节校尉。炀帝东征失败,刘武周返归马邑,担任鹰扬府校尉。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马邑大旱,百姓遭灾,马邑太守王仁恭拒不开仓放粮,拯救百姓,激怒了血气方刚的刘武周,他伙同张万岁一起杀了太守,开仓入粮,深得民心,被马邑人拥为太守,得兵万余人,当时正值隋末天下大乱,各路反王纷纭而起,刘武周也不满足于做一个太守,想成就自己的一番霸业,便揭竿而起,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天兴。为了立稳脚跟,他依附于突厥。突厥为了扶植地方割据势力,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并给了他一些战马和兵器,刘武周如虎添翼,开始了他南攻平天下的战略计划,大业十三年五月刘武周攻陷平遥,六月,攻到介休,传说在这里设立据点,屯兵屯粮。同年十一月,秦王李世民亲率大军征讨刘武周,在雀鼠谷一日八战,将刘武周全军击溃。雀鼠谷就在距离古堡不远的介休灵石交界处。刘武周见大势已去,便率500骑兵投奔突厥,后来想返回马邑,被突厥杀害了。

站在左侧的黑脸大汉是尉迟恭,站在右侧的是宋金刚。尉迟恭和宋金刚都是刘武周的大将,刘武周战败后,尉迟恭被李世民劝降,成一历史上有名的武将,老百姓也将他和秦琼一起供为门神。

有人传说,刘武周战败后,他的部下和亲信留在了古堡,他们为了纪念他们的王,便建造了这个庙宇,也有人传说,刘武周的军队住在这里的时候,爱护百姓,给当地人办了好多好事,官民互不侵拢,所以建殿供奉他为神。各种各样的传说还很多,但传说终归是传说,这位神秘的可罕王究竟是谁,他是不是刘武周,我们没有准确的答案。但千百年来,纯朴的古堡人就这样一代又一代,虔诚地供奉着他们的神。他们坚信,祖先们之所以奉他为神,一定曾受到过他很大的恩惠。

我们先前看到的泥包铁像就在正前面的堡墙内,他和这位可汗王的神像在同一条中轴上,试想一下,他们或许是同一位人物刘武周,刘武周战败后,李唐王朝一统天下,当地百姓不敢公开供奉,不得以而为之,将其隐藏在厚厚的堡墙之中,这也只是一种猜想吧。

鸡冠石

我们眼前的这块鸡冠石看起来有点像中国地图,为什么把它摆放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记载在二十五史的隋唐史里。有一天刘武周的父母在宫廷内闲坐聊天时,门外突然走进来一只雄鸡,雄鸡进门后窜入刘母的怀中,之后刘母怀孕,生下刘武周。刘武周出生后头上长着一个肉瘤,史称鸡冠刘武周。

又传说;隋唐时期,刘武周在堡南河滩指挥打仗时发现一块石头,放声大笑。身边随从不知他为何大笑,便问刘武周,而刘武周闭而不答,只是吩咐随从请上好的石匠来,要加工一块石头做为镇堡之石,可是等石匠到来时,石头已不翼而飞,不知去向。有人猜测天生之物容不得人为加工,所以石头失踪了。

痴迷于古堡文化研究的郑广根老先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刘武周当年作战经过的地方发现了这块石头,便请了回来,陈列在了这里。

好多游客都见它都说它象中国版图,唯一缺憾的是版图上没有海岛。但巧的是石面上有很清晰的渤海、川陕盆地、黄土高原、北国大漠,尤其是山西,更是位置准确形象逼真,真可谓神工造化。

魁星楼

我们眼前的这座六边形二层阁楼叫魁星楼。我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魁星是主管功名科举的神。这里所看到的便是魁星塑像。没见过魁星像的人也许会想,既然魁星是主管功名科举的,一定是一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吧?其实恰恰相反,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仿佛是鬼的造型。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用笔点中的人便可以在科考中求的功名。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以求在造形上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勾,脚上是北斗七星。古时候,华夏大地上有很多魁星楼,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

二层上供奉的是道教大神文昌君,也就是文曲星。文曲星两边分别是天聋地哑,一个聋,一个哑,科考时跑不了题。也有一种传说,说魁星和文昌君原本就是一个神,魁星是文昌君下凡。

龙鹤福

大家还记的我们在关帝庙功德碑上看到的张礼维吗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老宅子便是张礼维的宅院,叫张嘉会堂。

很多游客都见过百福图,一个福字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福字的基本构成:

左边一个衣字,要有衣穿,右边的下部是一个田字,要有田种,田上一个口,要吃饱肚子,上面的一横,专家学者说这是头顶一片天,在小篆里象一个房顶的造型,字面上的意思综合起来,就是有衣穿,有田种,有饭吃,有房住,有一片属于自已的天地,就是有福之人了。而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个福字,左边是狂草,衣字的一点变成了龙头,有望子成龙,飞黄腾达的意思。右边一片天变成了鹤首,鹤是民间祈盼长寿的符号,天空飞来一只鹤落入长寿之家。而下面一个口字,中间填实了,表示家境殷实,粮食充裕,吃的很饱,口里不空。顺着前边衣字狂草,右边一横和一口变为行书,书到”田”时,变成了楷书,则是教导他的后人要规规矩矩把田种好,这是几千年农业社会里祖先们对田的依恋和敬畏,也是对后人的言传身教,因而我们说这个福字写的太传神了,他写出了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写出了对后辈的忠告。接下来再看看组成福字图形的砖块数量所传递出信息:外围是用砖雕竹节所围,竹节有节节高升之意,共用44节寓意事事如意。内圆筑小面砖切角,用砖66块,寓意六六大顺,福字共用16块方砖拼成,寓意石榴多子多孙,围圆填空的砖块共用砖24块,是对应农家二十四节气和儒家推崇的二十四孝,16246644相加之和为150,写作壹佰伍零,也就是一本万利的意思。也是商家的一个心愿。而现在的年青人更是将150赋予了“要我赢”的寓意。

真武庙

我们现在所来到的是真武庙,真武殿重建于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距今已有201年。因为真武大帝是北方的神,所以它建在了张壁古堡的北堡门上方。

大殿正中所供奉的就是真武大帝,两侧分别是桃花女和周公,以及龟蛇二将。真武,原名玄武君,宋朝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皇帝为避圣祖赵玄朗名讳改玄武为真武。据《华夏诸神》记载:“真武为古净乐国(印度)国王子。他生性勇猛,白日能飞身行走,自己不愿继承王位,经东海来游,遇天神赐宝剑,后入湖北太和山拜道修仙。”在真武大殿的墙壁上从有关真武的神话传说的壁画(嘉庆13年绘)中可以看到,真武走进武当山山门时身怀仙风道骨。途中得到天神赐的`宝剑、仙鹿送的仙草、猴子献的仙桃等等。有一天,真武因思念家乡想偷偷遛走,走至山门,门两旁的猛虎不放行。之后,他的恩师妙乐天尊见他心神不定,趁他熟睡后把瞌睡虫(古人认为有麻醉之用)放入他体内,剖肚取出肠藏、将他的衣服放入腹中,并带入一颗仙丹。不知睡了多长时间,苏醒后的真武觉得眼前一片陌生,也没有了返回静乐国的欲望。后来经过四十二年修行修成正果。玉皇大帝因欣赏他的才华,便把掌管北方的大权交给他,始称“北极玄天真武大帝”。传说他受封谢过玉皇大帝后,身边出现两件奇物,他们便是龟蛇二将。原来从他肚里取出的肠藏,妙乐天尊用岩石压在深山,真武得道成仙后,它们也得到日月精华的照化,岩石变龟,肠藏成蛇,陪在真武大帝两边,人称龟蛇二将。蛇是财源的象征,龟是长寿的象征,真武大帝保佑我们各位能够财源滚滚福寿绵绵。后来太和山改为武当山,意思也就是非真武不可当也。真武大帝是我们北方的荡魔之神,还主管风调雨顺,民间风水学中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玄武指的就是真武大帝,因为过去建房多使用木结构,而木结构特容易生火,所以请来水神真武大帝来帮忙消灾。大家都可以拜拜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位神灵。

真武庙壁画

殿内侧面的壁画绘的是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炼的故事。正墙壁“屏风”画画有麻雀、喜鹊、鸳鸯、白鹭、金丝鸟、凤凰、仙鹤、鸡、鸭、孔雀、鹌鹑等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画面功笔细腻,用料讲究,历经二百多年而依然色质艳丽,深得专家们的赞誉。壁画从右至左以喜鹊报春开页,到12月画面用鹌鹑结尾,鹌鹑寓意安春,排序耐人寻味。他们在画面里自由地栖息、浮水,留给人的是春去花常开,人近鸟不惊的美好景象。

真武殿的仙人走兽

我国的古建筑中,很多都在屋顶装有仙人走兽。选择这些神话动物和人物作饰件,首先是为了突出殿宇的威严。其次还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警示后人之寓意。

在四个房角站立的叫“走投无路”,传说他们是周瑜,韩信,庞涓和罗成,这四个人都工于算计,英年早逝,用于警示后人,做人做事不要做绝了。

空王行祠

我们现在所来到的是空王行祠,空王行祠建成于明万历41年,公元1613年,距今396年。而据万历33年的碑文记载(宽贤发愿碑),张壁村在建空王行祠之前已有了空王寺,寺中有僧人。过去的空王寺建在哪里,建于何年,已无法考证。

在殿中所供奉的是空王古佛田志超,他是我们汉人成佛的第一尊,空王俗名叫作田志超,法名田善友,陕西凤翊府人,后寄居于太原府榆次县原涡村。他先后到过太原的开化寺,介休义棠的虹霁寺,最后择地绵山坐化成真。在绵山现存有他的包骨真身像,所谓包骨真身像就是在真人坐化以后用薄泥将其身所裹而形成的一种塑像,关于田志超的故事在我们介休流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故事与洪洞县的县名有关,相传田志超到虹霁寺时恰逢寺庙大兴土木,挑水是最累的活,于是田志超独自承揽,这时众沙弥都感到很奇怪,为什么他白天和我们一起干活还有时间去挑水呢?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他们在一天傍晚偷偷观察,结果发现,志超念咒,有一只兔和一只鹿抬着一口铜钟在抬水,惊讶之余大叫一声,于是吓跑了兔鹿,这口钟也顺势落地,滚落下来,钟滚过的坡现在叫做滚钟坡,这个坡上的草现在还是躺着生长的,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观。再说这口钟顺着滚到黄河中,影响了水流,所以百姓决定将它抬出来,可是据传言,必须一家有十个儿子才能抬出,终于找到有一家有十个儿子,但有小儿年龄太小,不能抬,但他们家还有一个女婿,所以他们决定去试一试,结果在钟被抬起之后,姐夫不小心踩到小舅子的脚,于是他大喊一声“姐夫,你踩我脚了”,这一喊天机泄露,钟也“忽通”一声又掉入水中,洪洞据说也以此而得名,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再说田志超,修完寺庙以后便来到绵山,在此修行。唐贞观八年,陕西大旱,李世民便命群臣向绵山方向跪拜以求赐雨,果然灵验,于是便于贞观十五年来到绵山朝山谢雨,但是当他要来之时,田志超掐算到自己的前身是佛,而李世民的前身是罗汉,在佛教中佛是不能拜罗汉的,于是他作法让天降大雨,将李世民挡在山下,而李世民却执意想拜见这位高僧,不顾大雨滂沱和道路泥泞,艰难的向山上走来,田志超在为难之际选择了坐化圆寂。这时山中佛光普照,天空中掷下一块金字牌掉在李世民面前,上书“入灭圣人”四个大字,李世民觉得此行非常遗憾,便仰天长叹道:“寡人福浅,此行空望佛也”,于是赐田志超为空王佛,空王佛也便成为了我们汉人第一佛。

长久以来,空王的灵验为百姓传诵,所以上绵山许愿的香客络绎不绝,过去张壁古堡是通往绵山的必经之路,田志超也途径此地而上绵山,所以百姓在此建造空王行祠,一方面表达百姓对空王佛的感恩,另一方面也方便人们的朝拜。大家都可以在此拜一拜汉人第一佛。

二郎庙

我们刚才所看到的真武殿是第一道拦截风水的,而古朴的张壁人还是担心风水外泄,所以在此增加堡墙高度,本地方言中“郎”与“拦”谐言,相信大家一定会对古堡人独特的风水堪舆理念赞叹不已。前几年有考证专家对二郎庙的高度进行了测量并和南堡门的地面高度进行了对比,发现二郎庙的顶峰高度恰好和南堡门地面持平,可见古堡人对他们的风水是的何等用心。

说到二郎庙,我们自然会想到三眼二郎神杨戬。但当地老百姓却告诉我们,庙宇中原先供的二郎神不是三只眼,而是两只眼,是为一个叫刘龙的皇帝所修建的,但查阅了《山西地方志》,刘姓王朝中定都山西的皇帝只有五代时期建立后汉王朝的刘知远和建立北汉王朝的刘崇。而张壁古堡民间传说中一再提到的刘龙皇帝又会是谁呢,专家们多倾向于是刘崇皇帝。

我们都知道刘知远是在龙城太原起兵的,称帝建立后汉。后迁都河南,将其弟刘崇任命为太原尹及河东节度使,大家知道,节度使执掌军权,相当于一个地方的住军司令。在此期间,刘崇一度隐匿河东,利用职权,招兵买马,准备篡夺他哥哥的后汉王位。传说,他曾来过张壁古堡,见张壁军事条件优越,又得知当地人比较崇拜刘武周,便以自已”刘龙皇帝”身份,说了些敬仰刘武周的话,办了些百姓想办又不敢为刘武周办的事,从而赢得民心。他的随从建议在张壁村为刘崇修祠立庙,不明真相的张壁人出于感激之情也就答应了。刘龙皇帝的秘密活动,最终还是被当权者有所察觉,听说官府要来查访的张壁修庙人,为免遭横祸,根据刘崇排行老二的事实,决定改庙为二郎庙。不难理解“二郎庙”的建立是张壁人不得已而为之之事,以屏封画形式绘在墙上的《二十四孝》图,显然是后人得知刘龙皇帝刘崇对刘氏家族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行为时,为警示后人而增设的。中国军事科学院的专家认为,刘崇和刘武周同姓,都有过依附突厥庇护起家的历史,刘崇会为刘武周说话,也有条件为刘武周修祠立庙,历史上只有他可以为刘武周这样做了。

刘崇后来建立了北汉政权,但他即位三年之后驾崩。讲了这么多,可能很多朋友还是对北汉的历史很陌生,其实有一个人我们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杨家将杨继业,杨继业就曾是北汉的一名战将,后来归顺了北宋赵匡胤,成了捍卫北宋政权抵抗辽军的英雄。

二郎庙我们就介绍到这里,有关二郎神庙的史料记载很少,传说内容又不足为证。不过,相关的故事就是这样在民间代代相传的。

关于宗教庙宇的总结词:

我们游览了张壁古堡的五座大庙,你可能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这五座大庙二十多处庙宇建筑内,没有发现释迦牟尼,也没有发现玉皇大帝,包括我们所熟悉的菩萨也座在了汉人佛的两侧,而在千手观音后面那座隐藏了千百年的泥包铁神像,更是给这里的宗教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我们再进一步分析,可罕王,空王,还有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二郎,他们今天虽然被我们奉为神,又加上了很多传奇的色彩,可他们都曾在历史上真真实实的存在过,与历史的长河相比,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当我们把他们串在一起,就构成了张壁古堡一部活脱脱的传奇般的千年史,如果把他们写成电视剧,可能一百集也演不完。结束语这是一个偏于风花雪月的结束语,可能仅适用于年轻人较多的团队,而对于散客则应根据客人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以及其它具体情况设定更有亲和力的结束语,但应适当加入神秘的元素,以突显神秘古堡这个主题。请大家每人再写一个结束语,在信箱里相互交流。

各位朋友大家好。不到两个小时时间,我们匆匆走完了张壁古堡这个千年古村落的游览行程。张壁村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这里的老百姓说不清,我们也说不清。白云千载,时光流逝,炊烟袅袅处,转眼已是千年后的天空。曾经的金戈铁马,曾经的车水马龙,如今都已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只有这些散落在各个角落的历史残片依然向后人讲述着曾经的故事。各位游客朋友们,感谢你跟我一起游览神秘的张壁古堡,我们期待着您和您的家人、朋友一起,再一次光临张壁古堡,那时你将看到听到更多关于古堡的神秘故事。谢谢大家。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顺风。再见。

峨眉山记 散文

租房记散文

乘车记散文

监考记散文

张培基英译散文《海上日出》

芒砀山记散文

樱花苑记散文

时光记的散文

屯东头记散文

黑龙江源头记散文

张壁新村记散文(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张壁新村记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