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辙之鲋的文言文阅读练习

时间:2022-12-03 09:37:46 作者:小孩想swag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孩想swa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涸辙之鲋的文言文阅读练习,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涸辙之鲋的文言文阅读练习,欢迎大家分享。

篇1:涸辙之鲋的文言文阅读练习

关于涸辙之鲋的文言文阅读练习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

涸辙:干的车辙。辙,车轮在地上碾出的痕迹。

贷:借。

监河侯:即魏文侯。

邑金:封地上的收入。

作色:变了脸色。

波臣:海神的臣子。

游:游说。

激:引水。

吾常与:经常在一起的,这里指水。

曾:简直。

【译文】

庄子家里穷,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的答应了。他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邑中的收入,借给你300两银子,好吗?”

庄子一脸愤怒的样子,说:“我昨天来,听到呼喊的声音,我环顾四周,看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啊,你是做什么的呢?’鲫鱼回答说:‘我原来是东海中的百姓。你难道没有一升半斗水让我活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水接你,可以吗?’鲫鱼生气的说:‘我失去了平常我所需的地方,不能离开这里,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说这些,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

【文言知识】

释“肆”。“肆”除了作大写的数字外,多指“店铺”。上文“曾不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意为“还不如早一点到死鱼店铺寻找我”。又,“列肆数十”,意为“排列在一起的店铺有几十家”。又,“常出入酒肆”,意为“常进出酒店”。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与:向 ②顾:回头,回头看

③子:你 ④且:将,将要

⑤处:安身的'地方 ⑥乃:却

2、翻译: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您可有一点点水救活我呢?

3、庄周是怎样谴责监河侯的?这样表达的作用是什么?

庄周说了一个涸辙之鲋的寓言故事来谴责监河侯。这样可以有力的谴责监河侯托词的荒唐无理和见死不救的本质。

篇2:《涸辙之鲋》--文言文片段练习(教师中心稿)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于枯鱼之肆!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贷子三百金      金 :   金属

B   周顾视车辙中      顾:    回头看

C   鲋鱼忿然作色曰      色:  颜色

D   君乃言此          乃:   于是

二、与例句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   既来之,则安之。

D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三、与“我,东海之波臣也。” 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楚左君伯者,项羽季父也。

B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四、下列句子加点的虚词的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庄周忿然作色曰             ③、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②、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④、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A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D  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五、翻译下列句子。

1、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辙中有鲋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一、B    二、B    三、D    四、B

五、1译文:庄周昨天来时,从半道上传来呼救声。庄周回过头看见有一条鲋鱼在车辙印沟中。

2、译文:我将游说吴越之王,激荡起西江之水来救你,可以吗?

3、译文:我现缺失的就是我常常所需要的,没有我生存的地方。我只需要斗升                                              水就能使我活下来罢了。

篇3:文言文阅读练习参考

文言文阅读练习参考

康延孝,代北人也。为太原军卒,有罪亡命于梁。末帝以延孝为左右先锋指挥使。延孝见梁末帝任用群小,知其必亡,乃以百骑奔于唐。见庄宗于朝城,庄宗屏人问延孝梁事,延孝具言:“末帝懦弱,小人进任,而忠臣勇士皆见疏斥,此其必亡之势也。”庄宗初闻延孝言梁必亡,喜,及闻其大举也,惧,曰:“其将何以御之?”延孝曰:“梁兵虽众,分则无余。臣请待其既分,以铁骑五千自郓趣汴,出其不意,捣其空虚,不旬日,天下定矣。”庄宗甚壮其言,卒用延孝策,自郓入汴,凡八日而灭梁。

三年,征蜀,延孝为先锋排阵斩斫使,破凤州,取固镇,降兴州。蜀平延孝功为多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崇韬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让璋曰:“吾有平蜀之功,公等仆相从,反俯首郭公之门,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法斩公邪?”璋诉于崇韬,崇韬解璋军职,表为东川节度使。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崇韬曰:“敢违吾节度!”延孝惧而退。明年崇韬死,延孝谓璋曰:“公复俯首何门邪?”璋求哀以免。

继岌①班师,命延孝以万二千人为殿,行至武连,闻朱友谦无罪见杀。友谦有子令德在遂州,庄宗遣使者诏继岌即诛之。继岌不遣延孝,而遣董璋,延孝大怒,谓其下曰:“南平梁,西取蜀,其谋尽出于郭公,而汗马之劳,攻城破敌者我也。今郭公已死,我岂得存?而友谦与我俱背梁以归唐者,友谦之祸次及我矣!”延孝部下皆友谦旧将,知友谦被难,皆号哭诉于军门曰:“朱公无罪,二百口被诛,旧将往往从死,我等死必矣!”延孝遂拥其众自剑州返入蜀,自称西川节度、三川制置等使。继岌遣任圜以七千骑追之,及于汉州,会孟知祥夹攻之,延孝战败,被擒,载以槛车。车至凤翔,庄宗遣宦者杀之。 (选自《新五代史》)

【注】①继岌:即李继岌,后唐将领,后受封为魏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以百骑奔于唐 以:率领

B.庄宗屏人问延孝梁事 屏:屏退,使……隐退

C.而忠臣勇士皆见疏斥 见:用在动词前,译成“我”

D.知友谦被难 被:遭受

2.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蜀平延孝/功为多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崇韬/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让璋曰

B.蜀平/延孝功为多/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崇韬/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让/璋曰

C.蜀平/延孝功为多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崇韬/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让璋曰

D.蜀平/延孝功为多/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崇韬/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让璋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康延孝熟谙兵法,审时度势,向庄宗分析后梁的弊端,并为其出谋划策,堪称后唐灭梁的功臣。

B.康延孝性情暴躁,以军功多自居,当位在其下的董璋受到郭崇韬的.重用时,他大为不满,责备董璋并威胁要将其斩首。

C.康延孝洞察力极强,先是因见梁末帝重用群小而预知其必亡,又因庄宗杀害朱友谦并灭其族推测自己也将在劫难逃而公开谋反。

D.康延孝背梁投唐开启新的人生,献计灭梁、征蜀立功更是他人生的辉煌,后因不满朱友谦无罪被杀,进驻蜀地称王,兵败被擒,最后被官宦杀害。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臣请待其既分,以铁骑五千自郓趣汴,出其不意,捣其空虚,不旬日,天下定矣。(5分)

⑵继岌班师,命延孝以万二千人为殿,行至武连,闻朱友谦无罪见杀。(5分)

巩固训练(选做)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10月18日,诺贝尔奖得主莫言在北京出席“祝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座谈会”,这是莫言首次获奖后在北京公开亮相。

B.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第一艘航母此次试航为厂方测试,具体测试包括引擎、电子系统、导航设备、火力控制等内容组成。

C.南方没有集体供暖,只能实行个体式采暖,居民可采用电取暖或燃烧取暖的方式,他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取暖的问题。

篇4: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秦临周而求九鼎①

秦临②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③,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选自《战国策东周一》)

【注释】

①九鼎:传说为大禹所铸,世代以为传国之宝。②临:出兵进逼。③秦之为无道也:秦国的做法不符合正道。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患( )(2)于( )

(3)与( )(4)不若( )

(5)存( )(6)图( )

(7)罢( )

2.颜率是用什么理由打动了齐王,使齐王出兵援周的?

二、秦攻宜阳①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②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③,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④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⑤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

(选自《战国策东周》)

【注释】

①宜阳:韩国的一个都城。②公仲:韩国相。③临山:依山扎寨。④羁旅:寄居秦国。⑤周公旦:西周政治家。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以为( )煟(2)拔( )煟

(3)方( ) (4)支( )煟

(5)无功( )煟(6)而( )煟

(7)义( )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文中“秦王耻之”的.“耻”用法相同是( )。

a.吾妻之美我者

b.大王必欲急臣

c.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为什么赵累认为秦军一定能攻下宜阳?

三、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

①屦:古时用麻葛等织成的草鞋。②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身( )(2)善( )

(3)或( )(4)穷( )

(5)其(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这则短文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篇5: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文两篇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两篇(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峡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采.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成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敷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______

(2)皆以美于徐公 以:_____________

(3)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___________

(4)卒得反国 反:__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加粗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B.①于是入朝见威王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C.①时时而间进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①内外不闻吾过 ②及鲁肃过浔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知所以亡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意对即可)(1)偏爱(2)认为(3)当面指责(4)通”返“,返回

2.B

3.(重点词语翻译准确,句子翻译通顺即可)

(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由此看来,大王因受蒙蔽而不明太严重了。或,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严重)了。

(3)我知道国家灭亡的`原因了。

4.原因齐威王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自己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启发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方法。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虚心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篇6:文言文阅读练习和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械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撒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注释]①畏日:古人迷信,相信日子有吉凶,怕犯日讳而不敢随意举动,称为畏日。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生岁直子:_________

(2)室无完器:_________

(3)假五六猫:_________

(4)购僮罗捕之:_______

2.用“/”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写的寓言讽刺小品《三戒》中的一篇小寓言。你认为本文寓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值”,正当(2)家具(3)借(4)雇佣

2.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3.(1)粮仓和厨房里,都任凭老鼠肆虐而不去过问。

(2)它们以为那种饱食终日,无灾 无难的日子是可以长久的呢!(意对即可)

4.借写永某氏家的鼠仗势欺人,因其所依仗的外力消失,最后落得可悲下场的故事,讽刺中唐时代的反动官僚擅作威作服,虚有其表,结局必将同鼠一样。(意对即可)

篇7:《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练习

《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练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他是(朝代)著名文学家。

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翼然临于泉上者

(2)佳木秀而繁阴()

(3)山肴野蔌()

(4)觥筹交错()

3.文章第②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③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5.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篇8: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模板

文言文阅读。(12分)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①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

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注释:①转运使:官职名。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不试之以足B.不敢以累他人C.以中有足乐者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欧阳公年轻时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阳公就终身不到他家。从中可以看出其正直的品质。

B.在处理大洪山奇峰寺积物时,欧阳公的`“笑”反映了他对僧人贿赂的满意,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的心理。

C.一顿饭的功夫就找出杀人犯充分显示了欧阳公明察秋毫、智慧过人。

D.欧阳公能像古代的良吏一样处理事情, 源于他能心怀百姓。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 能尽以输官而赈民 赈: (2) 素号难治 素:

(3) 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食: (4) 食讫: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分)

⑵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 (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4分)①赈:救济②素:一向 ③食:给……吃 ④讫:终了,完结

小题1:(4分)⑴(2分) 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⑵(2分) 欧阳公说:“杀人的就是你。”这名囚犯不知欧阳公为什么这样断定。

小题1:A中与例句“以”都是“用”。

小题1:“欧阳公的“笑”反映了他对僧人贿赂的满意这种说法不确切。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高中生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百喻经文言文阅读练习

《岳阳楼记》节选文言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解析

善呼者文言文阅读练习

李士谦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关羽温酒斩华雄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詹懋举

《三峡》《入蜀记》文言文阅读练习答案

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

涸辙之鲋的文言文阅读练习(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涸辙之鲋的文言文阅读练习,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