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bobox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杨震暮夜却金(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杨震暮夜却金(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杨震暮夜却金(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文篇幅短小,内容简单。杨震是王密的上司,又是他的恩师。王密在夜晚趁没人时主动送来,带有感恩、谢恩之意,从某一个角度说,也带有人之常情之意。可是,就是这样杨震也是坚决不收。他认为,收受这“十金”天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可见,他是严于律己的典范,他是清正廉洁的楷模,人格高尚,品德高尚。就今天来看,杨震的行为和品德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目标
反复吟诵,准确深刻理解杨震却金的教育意义。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够对“高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自觉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吟诵,准确深刻理解杨震却金的教育意义。古今译文对照,理解古今不同的词意。
教学构思
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或者教师范读、领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对照译文,读懂意思。先自己读,读不懂的地方小组交流,再把问题集中起来,全班交流。接着配乐朗读课文(古文)并指导背诵。最后讨论《杨震暮夜却金》的意义。
教学准备
查找体现古人高风亮节的小故事和有关杨震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故事导入:
你知道那些古人高风亮节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你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二、读通文章
1.自读课文
2.范读、领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反复的自由的朗读,读完古文,再读读译文。
三、对照译文,读懂意思
1、先自己读,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读不懂?在书的旁边做批注
2、小组交流,再把问题集中起来。全班交流
3、古文与现代文对照,你发现哪些词的意思不同?
重点指导:却:不接受,推辞。遗:赠与、送给。迁:调任。知:了解、知道。举:举荐、推举。何:怎能。谒:拜见。
4、指名自己试着练习说说故事的内容。
5、讨论、理解杨震的高尚行为,并联系实际谈谈感受。
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
杨震“却”的是什么东西,多少东西?你体会到什么?(他却的是“金”,而且是“十金”,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拒绝接受巨额财产,可见他不爱财,更不贪财,为官廉洁,品德高尚。)
这些重金是怎么来的呢?他为什么不收呢?
(“十金”是经他举荐的做了县令的王密“暮夜”而“遗”,也就是说,是王密在夜晚趁没人时主动送来,带有感恩、谢恩之意,从某一个角度说,也带有人之常情之意。可是,就是这样杨震也是坚决不收。他认为,收受这“十金”天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可见,他是严于律己的典范,他是清正廉洁的楷模,人格高尚,品德高尚。)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这个小故事的教育意义。
提示:从做人的角度
从做事的角度
从为官的角度
从对待自己的角度
从品质修养角度
四、熟读、背诵课文,领悟、积累语言
1.练习读熟;体会品质。
2.练习背诵。
五、给小故事换个题目
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自己给文章换个题目。(例:拒贿的故事)
作业设计:
1.练习:解释下列句中带颜色的字
1故人知君 2何谓无知 3谒见至夜怀金十金以遗震。 4回迁荆州刺史 5杨震暮夜却金(1了解 2怎能 3拜见 赠与或送给 4调任 5不接受)
2.预习《尊敬普通人》
板书设计
杨震暮夜却金
严于律己
清正廉洁
[杨震暮夜却金(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篇2:杨震暮夜却金教案
教学目标:
1、课下让学生找一些体现古人高风亮节的小故事,课堂上可交流一下。
2、本文的故事性强。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先讲一遍,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铭记于心,然后仔细揣摩语言。
3、教学中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一下,让学生谈谈对当今社会中“慎独”现象的感受。
4、本文短小精悍,可让学生体会简约、精炼的写法。
教学重点:
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联系实际体会“慎独”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
收集相似的小故事。
查找有关杨震的生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精彩两分钟:谈谈自己对好官的看法。
二、明示目标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一位好官。板书杨震。
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到的有关杨震的资料,教师补充。
杨震,字伯起,东汉时华阴人,少时聪敏而且好学,世人赞其“时经博览,无不穷究”,当时被誉为关西孔子。后因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从师者如市。50岁时,经朝廷大将军举荐,开始步入仕途,升任荆州刺史。任职期间,曾举荐茂才王密担任了昌邑县令。后因受奸人诬陷,蒙受冤屈而死,后沉冤昭雪,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建了“四知书院”。
补全课题,指名读,说一说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初始通读
1、听范读,师生交流读文言文的方法。
2、生自由练读。并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遇到的'生字词。
3、同位互读、相互纠正。
4、指名读课文,正音评议。
5、齐读
四、品味精读
1、对照译文,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一想王密送金的时个是如何想的?他有什么目的?
3、杨震收了吗?他是如何说的?
指名读杨震的话。想一想他可能会想些什么?
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神态是非常严肃的、严厉的、可能还有一点失望;动作语气可让学生上来边说边作边演。
生展示读。
4、学生再来读课文,并说说你认为杨震是个什么样的人?
严于律己,不贪不占,光明磊落,清正廉明等
5、过了杨震的教育,你认为王密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五、实践悟读
自己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当面对对自己有恩的人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教学总结】
有人曾说“语文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我们的语文课堂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杨震暮夜却金》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句句看似浅显易懂,细读起来,却又能体会出另一种感情,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必须创设美的课堂。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充分利用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升华情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针对张老师的“在本册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文言文,而文言文一般都是要求背诵的。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六年级的学生快速准确的背诵文言文?”我采用以下方法效果不错!
1. 让学生熟读译文,大致了解文言文的意思。
2. 抓住文本的意思,我引导学生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激起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
3 .熟读成诵,激励表扬先会背诵的学生,利用榜样去激励其他同学。
篇3:杨震暮夜却金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课下让学生找一些体现古人高风亮节的小故事,课堂上可交流一下。
2、本文的故事性强。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先讲一遍,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铭记于心,然后仔细揣摩语言。
3、教学中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一下,让学生谈谈对当今社会中“慎独”现象的感受。
4、本文短小精悍,可让学生体会简约、精炼的写法。复习有关文言文的知识。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联系实际体会“慎独”的深刻内涵。理解句子的含义。
三、教学策略:
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
四、课时分配: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课下让学生找一些体现古人高风亮节的小故事,课堂上可交流一下。
2、本文的故事性强。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先讲一遍,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铭记于心,然后仔细揣摩语言。
3、教学中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一下,让学生谈谈对当今社会中“慎独”现象的感受。
4、本文短小精悍,可让学生体会简约、精炼的写法。
复习有关文言文的知识。
二、学习活动设计:
(一)预习探究:
收集相似的小故事。(正面反面的都可以);查找有关杨震的生平资料。
自读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生字生词,查字典解决。
(二)合作交流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暮夜,指深夜。却,推辞、推却。
(一)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到的有关杨震的资料。不完全的话教师补充。(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有用的资料)
1、杨震,字伯起,东汉时华阴人,少时聪敏而且好学,世人赞其“时经博览,无不穷究”,当时被誉为关西孔子。后因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从师者如市。
2、50岁时,经朝廷大将军举荐,开始步入仕途,升任荆州刺史。任职期间,曾举荐茂才王密担任了昌邑县令。
3、后因受*人诬陷,蒙受冤屈而四,后沉冤昭雪,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建了“四知书院”。
(一)初读
1、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遇到的生字词。
2、同位互读、相互纠正。
3、指名读课文,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指名读课文,正音评议。
4、全班齐读。要求学生在此环节一定要把课文读通。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二)品读体验:
1、学生读书理解,王密为什么要暮夜给杨震送礼?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或根据资料理解原因。
①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
②结合王密的目的猜测;
③结合着当时王密的内心理解。
2、杨震是怎样做的?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重点抓住杨震的语言来理解。但还要引导学生揣摩当时杨震的神态、语气,动作等,加深对人物的深入理解,体会杨震的高贵品德。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①学生自读杨震说的话→小组内练读→在全班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当时的情景有感情的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
②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杨震的神态、动作、语气。
(神态是非常严肃的、严厉的、可能还有一点失望;动作语气可让学生上来边说边作边演。)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展示读。
③学生再来读课文,并说说你认为杨震是个什么样的人?
(严于律己,不贪不占,光明磊落,清正廉明等)
3、过了杨震的教育,你认为王密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感悟杨震的话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首先学生体会什么是“慎独”?
2、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的一些资料,深入体会,慎独的重要性。
3、谈自己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当面对对自己有恩的人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一点非常重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是他们将来能否立足于社会,做一个高尚的人的关键。同时也是文本于现实结合的关键之处。)
(五)、板书
杨震暮夜却金
何也?
清正廉洁
何谓无知?
(六)作业:
作业: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荆州郡()谒见()却金()
2、在括号内写出字义。
暮夜()却金()
谒见()一遗金()
3、看数字,猜成语。
12345609()1256789()
1+2+3()333555()
3.5()510()
9存+1寸=1尺()
4、背诵全文
篇4:杨震暮夜却金读后感
“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这是小学课本上的一篇古文,前几天看到此文时我的感慨颇多:在当今时代有几个能做到“暮夜却金”呢?
有些人总是想着自己的那点蝇头小利,置法律于不顾,置人格于不顾,甚至出卖自己的良心做出有损国家的举动。但凡送礼之人既然有金遗你,必是有所图谋,你接受了礼物就等于出卖了自己的灵魂。正直的人对金不屑一顾,因了无功不受禄,因了自己纯洁的灵魂不被玷污。我所想到的不只是收受贿赂这一层,咱毕竟不涉及到这一方面,拿现代人的职业观来说,做人要用心,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从教多年,经历过太多的人和事,使我对人也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现在我把人分成几类:
有一类人站在时尚前沿,他们“砌砖”是为了构建理想的大厦。他们积极探索,热情高涨,所以他的方法一定新颖,而且可行度大;他们教无定法,会顺应时代和学生的需求而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教育方式,摸索出一条合适的路子来,他们总是事半功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去获取更多的精神食粮。可想而知,他的学生有多幸福。
有一类人兢兢业业,维学生是主,他们“砌砖”是为了垒好一堵墙。白天眼里只有学生,夜晚梦里还是学生,一心扑在工作上,以生荣我荣,生耻我耻为座右铭。这样的人因为一心想着工作,本本分分、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也因此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有一类人比较“木纳”。他们“砌砖”只是为了糊口,得过且过。他对万事都抱有无所谓的心态,捅一刀子都不带出血的主。对待工作消极应付,不去创新,不去学方法,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严重。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他自我行我素。他们心里的天平很准,吃多少粮干多少活,多干一点也没门儿,铃声一响就是回家的命令,天大的事儿,明天再说。
有一类人头脑“灵活”。他们“砌砖”是为了搅局。他们会见风使舵、察言观色,对上阿谀奉承,对下横眉冷对。领导喜欢什么,他什么方面就强,全然不把学生放在心上,为迎合领导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前一分钟还大声歌颂,领导前脚一走他后脚就变脸,骂声连篇,到处蛊惑别人,搅得四处不安、一片混乱。损人又不利己的事他最喜欢,越乱他越高兴,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典型的“维恐天下不乱”。
有一类人非常“精明”。他们“砌砖”是为了不劳而获。他很会打算,天平随时摇摆,利益一头总是很沉。只要有合作者,他都想尽一切办法逃避,留给对方的多一些;遇到分好处的时候,他会精确到千分之一,自己绝对不会少拿。他的信条是“力少出,利多得”。
有个别人唯利是图。他们把“砌砖”当成了晃子。这类人没有一点资本,工作没心思,留太多时间想别人为什么发财,别人为什么升级;爱做梦,总觉得世道不公,给予别人的太多而给自己的太少。不是向人家学好,而是妒忌,心里总惦记着怎么算计别人,想办法使别人一败涂地而后快,是典型的‘踩着别人我为峰’的无知小人。
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太快,经济利益日益膨胀,在这样的光芒下,能洁身自好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孔孟之道重新兴起,人们意识到不管在什么年代,学习仁义礼智信,用道德的准绳要求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准则。任何时候都要对得住天地,对得住良心,做什么事都别掩耳盗铃,放平心态,追求德行操守,自重、自强、不追名逐利、不扯皮推诿,那么就是天地有知,世人赞誉的谦谦君子。
就像我们行业现在下发的《十不准》和《问责法》一样,法是为了约束那些不自觉的人的,如果处处做好自己了,法又有何用呢?其实大多数教师本来就是这么做的,有没有这个法与他们根本无关。就如无贼就不必加锁,无犯就不必有法,更无须问责,这就叫无为而治吧。
篇5: 《杨震暮夜却金》读后感
《杨震暮夜却金》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文名字叫《杨震暮夜却金》 ,这篇文言文给我的感受很深。
故事讲的是:杨震四次调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路过昌邑,他推举的.秀才王密正在做昌邑的县令,夜里,王密拿着十斤金子送给杨震,杨震拒绝了王密送给自己的重金。
看到这里,我被杨震的清政廉洁的精神感动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做官要做一个清政廉洁、为人民服务的好官。
看着这个故事,我想到了不久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一个老人的儿子出去打工,在回来的路上被杀害了,老人去法庭打官司,都是因为那些官员受了杀人凶手的贿赂。法庭迟迟不肯开庭。老伴因为打官司没打赢一下子晕死了,老人为了把官司打赢,背上包裹去求那些官员,那些官员都受了杀人凶手的贿赂,不肯接待他。他只好去求市长,市长接待了他,帮助他抓到了杀人凶手,打赢了官司。
这些官员把王法看成了钱,拿着自己的工资不为老百姓办事,而杨震却不是这样,不收人的贿赂,为老百姓办事。
我希望现在的官员做官要做一个清政廉洁、为人民服务的好官。
篇6:《杨震暮夜却金》改写作文
《杨震暮夜却金》改写作文
杨震四次担任荆州的刺史、东莱的太守。在上任的路上途经许多县城都是住在路边的小店里。不认识的,人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普普通通的老大爷竟然会是朝廷重臣。这一天,杨震一行路过昌邑,傍晚就找了个小店住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忽听店里人声嘈杂。店主慌忙来报:“县太爷要接您到县衙去住,您赶快收拾一下吧!”
店主的话还没有说完,只见一个身穿官服的人走了进来,倒地就拜。口中说道:“学生王密,不知恩师驾到,有失远迎。刚才有个荆州老乡告诉我您已住进小店,我才赶忙来接。您就搬过去住吧!”
杨震推辞不过,只得坐上王密带来的官轿,被抬到了县衙。在县衙里,王密亲自端茶端饭,对杨震照顾得细心周到、无微不至。
夜已经深了,王密还在诉说着别后离情。他说:“当年如果不是恩师举荐,我王密至今还是个白丁布衣,哪里会有今天呢?我会感激您一辈子。”
杨震听了,很平淡地说:“你不要感激我。为朝廷举荐贤才,是我的本分职责。只要你能忠于职守,为国效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就心满意足了。”
王密说:“一定,一定!”说着,他走出门外四处看了看,返回后将房门关上,从怀中掏出一个口袋,低声说:“为了感谢恩师的'知遇之恩,学生本当送上重礼。但仓促之间来不及准备,只备下这十斤碎金,不成敬意,请您收下,在路上使用吧!”
杨震见状,忙说:“不可,不可!作为老朋友,我了解你,可你为什么就不了解我呢?再者说,朝廷已经三令五申,不准大臣外出收礼。难道你不知道这个规定吗?”
王密还是不肯作罢,又说:“这个规定我是知道的,可礼有不同。我送礼给您,并非贿赂您,而是为了感谢您的知遇之恩,这又有什么不可的呢?再者说,现在是黑夜,外面又没有一个人,谁也不知道。所以还请您一定收下!”
杨震见王密如此说,真的有些生气了。他很严肃地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送金子给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明明有这‘四知’,怎么能说谁也不知道呢?!再者说,以为别人不知道就宽容自己,这可是不行得的。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王密见恩师动了气,只得连连认错,赶忙收起了金子,惭愧地出门走了。
篇7:《杨震暮夜却金》教学反思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也是渗透廉洁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学完《杨震暮夜却金》这篇文言文,我更深深地觉得这是一篇非常好的廉洁教育素材,教师应好好运用。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充分利用文本,引导学生先质疑释疑,再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细读课文,读中感悟。特别是通过指导朗读,加深理解,升华情感,感受杨震的严于律已、清正廉洁。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面对恩人时该怎么做?既是引导学生要学会感恩,又懂如何正确地报恩,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正确处理问题。这是学生将来能否立足于社会,做一个高尚的人的关键,同时也是文本与现实结合的关键之处。拓展延伸交流伟人的廉洁小故事,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廉洁”的理解,并做为学习丰富廉洁精神添上重要的一笔。
篇8:《杨震暮夜却金》教学反思
有人曾说“语文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我们的语文课堂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杨震暮夜却金》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句句看似浅显易懂,细读起来,却又能体会出另一种感情,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必须创设美的课堂。
首先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充分利用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升华情感。粗度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针对张文敏老师“提出在本册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文言文,而文言文一般都是要求背诵的。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六年级的学生快速准确的背诵文言文?”我采用一下方法效果很好!
1、让学生熟读译文,大致了解文言文的意思。
2、抓住文本的意思,我引导学生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激起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
3、熟读成诵,激励表扬先会背诵的学生,利用树榜样去激励其他同学。
篇9:杨震暮夜却金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杨震却金的教育意义。
2、掌握课文中文言实词的含义。
3、流畅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杨震却金的教育意义
2、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
课型:新授课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以及杨震的生平事迹
三、生字:
老师先读一遍课文,指出生字
荆、莱、邑、谒、愧、遗、晔
形似字:魁、槐、愧 密、蜜
多音字:遗
四、释义:
却:拒绝,不接受 迁:调任
之:到 故:过去
举:推荐,举荐 为:做
谒:拜见 至:到
遗:赠送 知:知道,了解
君:你,表示尊称 何:怎能,怎么
谓:说 愧:羞愧,惭愧
五、课文解析:
“却”点明故事中心
铮铮铁言: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仍坚决拒收重金的高尚品德。
六、拓展:
说一说,杨震的行为、品德,在今天仍有的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能够说出单个词语的意思,不看课文,解释句子。
[杨震暮夜却金 教案教学设计]
篇10:杨震暮夜却金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现实生活联系一下,让学生谈谈对当今社会中“慎独”现象的感受。
2、本文短小精悍,可让学生体会简约、精炼的写法。
教学重点: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联系实际体会“慎独”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收集相似的小故事。(正面反面的都可以);查找有关杨震的生平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到的有关杨震的资料。
二、学生自读、齐读。
1、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遇到的生字词。
2、同位互读、相互纠正。
3、指名读课文,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4、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中心。
1、学生读书理解,王密为什么要暮夜给杨震送礼?
①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
②结合王密的目的猜测;
③结合着当时王密的内心理解。
2、杨震是怎样做的?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重点抓住杨震的语言来理解。要引导学生揣摩当时
杨震的神态、语气,动作等,加深对人物的深入理解,体会杨震的高贵品德。
①学生自读杨震说的话→小组内练读→在全班读(要引导学生联想当时的情
景有感情的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
②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杨震的神态、动作、语气。
③学生再来读课文,并说说你认为杨震是个什么样的人?
(严于律己,不贪不占,光明磊落,清正廉明等)
3、经过了杨震的教育,你认为王密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引导学生感悟杨震的话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
四、联系实际,谈谈对“慎独”的理解。
1、首先学生体会什么是“慎独”?
2、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的一些资料,深入体会,慎独的重要性。
3、谈自己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当面对对自己有恩的人时,我们
应该怎样做?
五、再读课文,感悟中心,提出质疑,教师和同学们一起释疑。
教学后记:
[杨震暮夜却金 教案教学设计]
★ 杨震传原文和译文
杨震暮夜却金(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共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