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最好的你》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时间:2022-11-29 15:19:25 作者:带鱼的黛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带鱼的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做一个最好的你》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做一个最好的你》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做一个最好的你》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相信自己  挑战自我          学会协作 享受快乐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科(上)《做一个最好的你》导学案

班    级 六年级 课    题 《做一个最好的你》 课  型 问题解决课

主备课教师 高巧玲 授课教师 高巧玲 备课时间 2012.9

预设上课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三单

教材及

学情分析 《做一个最好的你》是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美与丑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用科学小品的形式解释什么是皮格马利效应,怎样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使自己变得更自信更完美。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养成了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本文作者以提示、关爱孩子的态度来写成此文,并不是想单纯的说教,因此,教学时老师不要生硬地灌输某种“人生观”,而应该注重让学生自己感悟体会。用文中提示的方法判断自己是否有自信心,老师应说明自我期待其实就是给自己树立目标。同时祝愿同学们都拥有各自的美丽人生。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独立识字,认字三个,写字八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树立自信,不断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3)理解“灰心丧气、一无所有、局促、担忧、捣乱、扭转、独一无二、自信心”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学会列出本课的提纲。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上下文及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并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

(2)整体感知,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树立自信心的方法,明确自信心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

(2)教育学生要用一颗愉快而充满自信的心,努力追求美好的人生。

教学

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明确自信心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

2、学习运用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程      教学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 检

设 测

情 导

境 读 5

钟 小组交流展示课前预习

导读完成情况。 激情导课,检查导读完成情况,提出学习要求,指名展示、修正。 1、熟悉课文内容。

2、能概括文章大意,互相交流修正。

品  合

味  作

文  探

本  究 10

钟 品味文本,抓住重点语段理解课文内容.解决问题生成单。

1. 发放《问题生成-评价单》。

2. 引导生浏览问题。

3.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

4.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问题生成单。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完善问题答案为小组展示做好准备。

合  汇

作  报

交  展

流  示 20

1、 多元化汇报展示。

2、 重点问题进行点拨。 1、倾听学生汇报。

2、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有效指导。 1、多元化展示。

2、补充完善答案。

拓 总

展 结

延 评

伸 价 5

钟 1、畅谈收获。

2、课外延伸。

3、学科长总结评价。 教师总结,

激发情感。 1、课文内容回顾,小组讨论收获。

2.学生代表谈体会和感受.

板书设计                 做 一 个 最 好 的 你

比尔医生手术

一.(1--3)例子开头,引出结论    罗森塔尔实验

二.(4--5)调查试题,自测信心

(1) 喜欢自己

三.(6--9)四种方法,树立自信    (2) 做好每件小事

(3) 为自己喝彩

(4) 再坚持一下

四.(10 )  点明主题,意味深长   做一个最好的你

教后反思

《做一个最好的你》学生学习活动单

设计者:高巧玲

班  级  六年级  班 姓  名 日  期  月   日

导读检测:同学们,请拿起课本,一边读,一边勾画要点,并适当做出批注,阅读至少三遍以后,认真思考并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面问题:

一、基础知识:

1、请认真地在横线上抄写本课的生字

2、给划线字注音:

填写(    )    陌生人(    )    糟糕(   )     擅长(   )

蓬勃(    )   灰心丧气(   )    局促不安(    )

3、我积累的词语有:

二、认真读文,完成填空:

课文以亲切的语气娓娓道来,揭示了(        )对于成长的重要性,告诉我们:人人渴望(         ),成功需要(         ),自信须建立在认真做好(           )的基础上。

我的疑问:

我的解决办法:

我的解答:

问题生成评价:

1.课文围绕“做一个最好的你”列举了哪几个事例?

2、罗森塔尔的实验是怎么做的?

3、怎样才能树立自信心?

4、罗森塔尔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个结论对你有什么启示?

训练巩固评价:

1、我会填:如果(            ),那就(          );如果(           ),那就(          )。做河里(           ),做林中(           ),做草地上(            ),做空中(              )……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是要做一个最好的你!

仿写:如果(                        ),那就(                 );

如果(                        ),那就(                 )。

2.写出几条有关自信的名言 。

3、发散思维库     争议点

自信对于成长非常重要,但是过度的自信会是什么后果?

4.我手写我心

面对困难时,请你不要气馁。面对成功时,也请你不要骄傲。为自己鼓劲,不需要理由。以“为自己鼓掌”为题目,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自信的看法。

同伴评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做一个最好的你》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篇2:穷人 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预习问题生成单:

1.自学生字,找出易写错读错的字。

2.通过工具书,查找不理解的词语。

3.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划出文中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

5.通过网络,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个人资料。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把握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3、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把握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一、揭课导入,检查预习( 10分钟)

(一)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重点指导下列字词的读音;

魁梧黧黑   搁板  抱怨  忐忑不安  喃喃  蜷缩

2、听写易错词语,同桌互改。(忐忑不安  魁梧 倒霉 抱怨 呼啸 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3、理解词语的意思:忐忑不安  魁梧  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4、默读课文,给课文分部分,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渔夫的妻子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讲桑娜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死去,抱回了两个孤儿。

第二部分(第12--27自然段):讲渔夫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抚养两个孤儿,夫妻想法不谋而合。

5、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适时指导并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讲了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怎样?)。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2分钟)

2、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课文的体裁和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找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画出情节曲线。

三、完成学习目标(25分钟)

1、“先学后教”,出示学习指导

(1)、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本文故事发生的背景。

(2)、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故事发生的地点,以及当时环境,此时桑娜在干什么?

(3)、浏览课文第3--11自然段,想想桑娜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一件什么事?

(4)、朗读课文第12--27自然段,说说丈夫回来以后是什么情景。

2、按照学习指导,自批自画,同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8分钟)。

(四)、总结本课时学习小结(2分钟)。

本节课我们回顾了小说这种体裁的特点,并结合本课找到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几部分,了解了渔夫的妻子桑娜在丈夫出海生死未卜的,家中五个孩子衣食难保的窘况下,主动抚养两个孤儿的感人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

2、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1、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通过对环境、细节、心理活动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受穷苦的桑娜夫妇的美好心灵。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完成目标任务(25分钟)

1、第一次“先学后教”,出示学习指导(一)

(1)、自读课文,要求:画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完成填空。

屋外:

屋内:

桑娜的心情:

(2)、分析所填语句,体会桑娜的美好心灵。说说自己的感受。

(3)、有感情朗读相应的语句。

按照学习指导,自批自画,同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2、第二次“先学后教”,出示学习指导(二)

(1)、自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结合课文,体会“忐忑不安”的意思,并说说桑娜为什么会这样?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3)、画出文中描写渔夫神态的句子,揣测他心理。“熬”字说明了什么?

(4)、想一想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同桌互相说说。

按照学习指导,自批自画,同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三、总结本文写作特点(2分钟)

1、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渔夫的妻子桑娜在丈夫出海生死未卜的,家中五个孩子衣食难保的窘况下,主动抚养两个孤儿的感人故事。赞扬了渔夫夫妇的美好心灵。

2、这篇小说语言朴实无华,情节扣人心弦、通过对环境、心理活动、细节等描写,赞扬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美好感情,以及渔夫夫妇的美好心灵。

四,以一带多拓展延伸:(8分钟)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

思考讨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

理解文中的几个重点语句。“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等新词。

3.默读并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各出现了怎样的幻景?

4.思考、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想象?你认为这些想象合理吗?

5.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读了以后,你有何感想?

课课清作业设计:(5分钟)

默写生字词。

默写“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各写一句话。

做《巩固》阅读分析题。

运用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写一小片段。

板书设计:

穷    人

发生      等待      心惊肉跳     勤劳贤惠

发展    抚养孤儿    忐忑不安     纯洁善良

结果    渔夫归来    不谋而合    憨厚正直

[穷人 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篇3:东施效颦 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教学重点:

1、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2、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共同探究美与丑这一主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欣赏老妇人心灵的美、追求树立自信的美,感悟生活中的各种美,同时也对丑的恶行也要加以揭露,以便警惕大家,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其中东施的做法是否为她增添了美感呢?

2、生看后谈感受。

3、小结:同学们的感受值得珍视,就让我们走进文中,再去感受一下文人庄子是如何审视美与丑的。

二、读通语句,感知大意

1、老师范读,使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验古人运用文字的魅力。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还要注意语气的停顿。相机解决“颦、挈、亦”字读音及字义。

3、学生齐读寓言,了解寓言的大致内容。

三、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文意。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译文,揣摩句子意思。

2、同桌合作学习,联系说句意。

3、根据你的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

要求: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一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只要意思不错即可,还可适当的穿插有关的背景资料。

四、细读课文,读懂句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请生速读课文,边读边划。

2、西施美: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后,体会到什么?(东施盲目效仿,不知西施没在哪?)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美若天仙,绝代佳人,国色天香)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让人赏心悦目,就连东施也来学习她,东施是怎样效仿的,你能想象一下吗?可以做动作,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一下。

2、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过渡:看来东施效颦的确不怎么美,作者没有细致地描写东施的丑,而是重点描写了人们的反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刻意模仿,生搬硬套、无中生有)

(3)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其丑无比)

小结:是啊!作者大胆舍弃对于东施五官的具体描写,而是通过东施刻意模仿西施皱眉捧心的丑态所引起人们的反应来进行侧面烘托,这种写作方法就是侧面描写。

(4)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5)学到这里,你想对东施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美已经有了新的认识,那么我要请教大家: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呢?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东施听了大家对她的评价和建议后,我想她定会有自知之明,同时也会明白美与丑的真正含义,大家想象一下,东施今后会怎么想,怎么做?

4、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小结:是啊!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我们再读这篇寓言,去体会一下寓言的情境吧!

(5)拓展阅读《邯郸学步》。

六、作业布置

1、背诵《东施效颦》;

2、为本则寓言扩写并续写结尾。

扩写要求:

(1)可以以“西施”或“东施”或以“路人”为第一人称来叙述这则寓言;

(2)可适当加入一些细节(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续写要求:

(1)注意保持上下文的行文连贯;

(2)可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

板书设计: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 自然流露--赏心悦目

东施  刻意模仿--适得其反

[东施效颦 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篇4:《做一个最好的你》教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 关于“单元”

所谓单元,就是一个单位。严密地说:单元是整体中自成段落、系统,自为一组的单位。(多用于表述教材、房屋等)。就这条义项,同学们必须把握这么几点:①“单元”是就“整体”而言的。如:语文课本是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整体就是由八个单元组成的。②单元既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又具有独立性,这个独立性表现在有中心,有层次,有系统等方面上,也就是说,一个单元也是一个整体。讲这个知识的目的就是在告诉同学们这样一个道理:学习这本语文教材,先要立足在总体的高度上看单元,再从单元的高度看每篇课文,这样,头脑中有整体概念,有系统思想。“整体”和“系统”的观念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非常重点的。现在,有很多学生学习语文时,只知这一篇一篇的课文。由于缺少或根本没有单元整体思想,所以头脑中知识比较零散,到头来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曾经给一个毕业班的学生提过这样的问题,即初中教材写人的记叙文共有几种开头方式?他却答不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没建立起来整体的单元思想,所以没有归纳的意识,虽然学了很多知识,都是一堆散乱的珠子,没有穿成项链。我们初一的学生在刚入初中,一定要建立起整体的单元的概念,头脑有这个意识,千万别犯上面这位学生的错误,别走他的路。

从另一角度说,单元的概念,既是一个思维角度,也是一个思维过程,思维方法。我们学习的目的不就是要发展思维吗?

2. 关于“美”与“丑”

从词义角度看,“美”和“丑”是一对反义词。在本单元里,它是用来形容人的品性性质的两个概念。由此我们能推导出本单元五篇文章的中心主旨。

这样编排课文,我想,目的是在启示同学们要自觉塑造美,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表现美。美的事,美的物,美的人,当然包括美的自己。激起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情趣。美的前提条件是真、善,也启示同学们要自觉摒弃假、丑、恶,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心灵美好,情操高尚的人。

3. 关于课文

这个单元的五篇课文,从体裁方面看,有散文,如一、二、四课;有寓言,如三课;有戏剧,如五课。

从文章的内容看:

《做一个最好的你》一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人渴望成功,人人都能成功,成功需要自信,自信是建立在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上。

《惟一的听众》通过讲述“我”在素不相识的老教授真诚、无私、巧妙的帮助下,获得了成功的故事,赞颂了老教授善良、慈爱的美好心灵。

《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通过叙述东施盲目效仿西施的病态,反增丑态的故事,告诫人们不要盲目效仿、照搬,如果这样做,结果只能适得其反。第二则通过叙述达官贵人们束腰以取得楚王宠信的丑态举止,揭示了他们丑陋的灵魂,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耻下场。

《有些人》通过记叙作者生活中的几段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感悟。

《丑公主》通过丑公主相亲的戏剧性场面描写,赞美了公主和王子不以貌取人,追求心灵美的美好品德。

4. 单元学法建议

本单元是五篇课文,文字比较浅显,内容贴近初中生的生活而且也不深奥,因此,我建议同学们要加强朗读。通过反复朗读,用不同方式朗读,增强语言感受能力,品味文章内容,对人物的美好心灵和丑陋心态,达到理解、消化的学习目的。

《做一个最好的你》

一.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正音字:翅 chì 不读 cì

多音字:挑 tiāo 挑错 △ 喝: hè 吆喝

tiǎo 挑衅 挑起来 hē 喝茶

词语

灰心丧气:丧失信心,意志消沉,不能振作。灰心:心冷得象死灰。丧:失去。这里是形容有些人经整形后的一种心态。

花名册:人员名册

喝彩:大声叫好

还有两个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知识,也应该学习。

罗森塔尔:

皮革马列翁效应:

2. 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用亲切、中肯的语言讲道理,写文章。

3. 思想教育

懂得一个道理,成功需要自信,自信心靠自己的实践是能树立起来的。

理解“自我期望”的意义,学会“自我期望”。

二. 课文讲解

1. 文题的比较分析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文章:你要做一个最好的,然后把它和本文的文体比较一下,便会知晓本文题目的巧处所在了。

本文题是一个倒装句,突出强调了“做一个最好的”,我们拟的这个文题是一个陈述句,突出的是“你”,表达效果是前者新颖,重点突出,效果强烈,而后者没这个效果。前者象是作者送给每一位读者的深情祝愿,读起来特别亲切,而后者没有这个特例,仿佛象是命令,生硬而又缺乏情感。前者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后者都不能。所以说,本文文题拟得新颖、亲切,是一个好文题。同学们今后作文时,要在拟题上下功夫,拟出好题、新题、妙题。好题目顶半个文。

2. 作者思路

全文围绕自信心这个话题来展开论述。表达自己的观点。开篇先举实例,实际是提出问题“你有自信心吗?”引出第二部分的测试题,由自测题推出问题“怎样才能变得自信?”引出下文,即增强自信的方法,最后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出你对“最好的你”的理解。

全文由观察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表达主题,说学生及他人的实例转到对自身的兴趣,感受到自信心的重要性。

全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值得认真品味。

3. 结构层次

全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引用正反两个实例,表明自己的观点:自信对己对人都很重要。

第二部分(4-6段),向学生推荐一道调查自己自信心情况的测试题。

第三部分(7-10段),讲述了增强自信心的几种方法。

第四部分(最后一段),写了作者对“最好的你”的理解。

4. 内容分析

本人是一篇议论文,但是作者不板着脸孔讲道理,而是用亲切的语气,活泼的方法来表达观点,阐述道理的。

第一部分叙述生活中的实例。第一实例是一个反面例子,突出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了美丽面貌后还灰心丧气。引起读者的思考,吊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个例子是个正面例子,即通过教师期望产生自信,有了自信后取得了成功。这样一反一正地证明了自信的重要,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二部分的测试题设计得很新颖。这十二道题可以分几类:

(1)对自己的评价(1、2、6、9、12)

(2)与别人相处(3、4、7)

(3)对自己的期望(5、11)

(4)对别人评价的态度(8、10)

最后假设几个结论,用一个反面结论提出提问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介绍了四种增强自信心的方法:①喜欢自己,不能贬低或否定自己;②做好每一件小事,一点一点积累就会增强自信心。③为自己喝彩。④在走向成功过程中要学会坚持。

最后一部分作者用了两组相对的事物:大道与小路、太阳与星星;四种小事物:小鱼、小树、小花、小鸟,阐述了自己对“最好的你”的内涵的理解,即“最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汉字:

niǔ 转 局cù 不安 朝气 péng 勃

hè 彩 huī 心丧气 展翅飞xiáng

2. 给形近字注音组词

1 骄 2 横 3 颗

侨 糟 棵

遭 裸

3. 给下列字注音、分别组词

挑 喝 为

4.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不过,情况不会更糟糕,因为你马上提出一个 (转变、转化、扭转)局面的问题--怎样才能变得自信?

2做河里一条最 (活泼、活跃、跳跃)的小鱼,做林中一棵最 (笔直、挺直、竖直)的小树…………

3我知道有些人不太喜欢我,但我并不为此而 (忧虑、愁苦、担忧)。

5. 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各句中加颜色词语的意思。

1不过有的人经过成功的手术以后,仍然灰心丧气。

灰心丧气:

2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人能代替你。

独一无二:

阅读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比尔医生最擅长做面部整形手术,他制造了许多奇迹,使许多人变得更漂亮了。不过有的人经过成功的手术以后,仍然灰心丧气。他们觉得,自己还是挺丑的。时间长了,比尔渐渐地悟出了一个道理:美和丑,并不仅仅在于一个人本来的面貌如何,更在于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比尔的想法对吗?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研究。他来到一所学校,从入学的新生花名册中挑出一些学生的名字,对校方说“我发现这几名学生特别聪明。”他的话很快传到这些学生的耳朵里。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罗森塔尔又来到这所学校。老师高兴地对他说:“啊,您的眼光真准,这些学生的确很出色,是我们的优秀生。”然而,罗森塔尔的一席话却让老师大吃一惊。他说:“其实,我对这些学生一无所知,完全是随意挑选的。开始的时候,他们可能是很普通的学生。”罗森塔尔又对老师说:“当你认为自己的学生很聪明时,你会对他们产生期望。这种期望会变成学生对自己的信心。渐渐地,他们就真的变得聪明了。”

6. 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举的两个事例。

事例1:

事例2:

7.比较医生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8.罗森塔尔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你从这个结论中得到什么启示?

9.这两个事例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试题答案】

1、2、3、4、5答略

6. 事例1:面部整形师比尔通过努力,使许多人变得漂亮了,但他们有了美丽的容貌后却仍然灰心丧气。事例2:罗森塔尔的研究实验。

7. 美和丑并不仅仅在于容貌如何。重要的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

8. 一个人只要相信自己,就能成为他渴望成为的那种人。

有积极定义的启示即可。

9. 不能,从反面例子入手,过渡到正面例子,用正面例子引出下文,衔接自然,合理。如果颠倒事例,则没法引出下文。

[《做一个最好的你》教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5:《寓言二则》导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相信自己  挑战自我          学会协作 享受快乐

北师大版  六 年级    语文科(上)《寓言二则》导学案

班      级 六年级 课题 《寓言二则  》 课 型 问题解决课

主备课教师 樊元元 授课教师 樊元元 备课时间 2012年9月

预设上课时间 2012、9、18 教学准备  三单

教材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东施效颦》、《楚王好细腰》。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性很强的寓言,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东施效颦》中东施的做法是否为她增添了美感呢?《楚王好细腰》说明刻意追求--适得其反。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借助译文,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及寓意。

2.朗读,诵读古文寓言,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学会品味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及含义深刻,给人启迪的语句,增强语言感受能力。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发学生崇尚真善美,摒弃假,丑恶。提高生活品味。

3.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

1、熟读成诵    2、反复诵读 ,理解感悟。

情感与态度价值

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人。

教学

重难点 1.理解寓言和寓意熟读成诵。

2.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3 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4.用心领会作者写作意图,联系历史上的人物进行评论,鼓励学生多元思维。

程 教学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激情

导入

检查

预习5分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美与丑”,生活中我们能发现许多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行为、美的心灵,同时也有一些丑的事物和行为。那么,什

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寓言二则》从中来感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1、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2、引导学生读文,了解课文背景资料。              1、交流预习中发现的难词。2、小组互读,指名朗读,教师随时纠正字音、停顿。 3、看译文与原文对照。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自主

学习

合作

交流

多元

展示 30分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楚王好细腰》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4)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和“楚王好细腰”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适时点拨。 1、各组学生激烈讨论。

2、各小组学生积极展示,其它同学互相补充。

小结

归纳

训练

拓展

5分 同学们,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和大臣们的丑陋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我们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美。 概括总结, 请同学们查找自身和身边类似“东施效颦”的事例,思考“什么的真正的美?”(结合事例) 再读这篇寓言,去体会一下寓言的情境,根据你的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或表演的方式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寓 言  二  则

东施效颦      西施颦     生搬硬套

东施效     事与愿违

里人避

楚王好细腰     起因    好士细腰

经过    以一饭为节        祸国殃民

胁息带 扶墙起     举止丑陋

结果    皆黧黑之色

《寓言二则》学生学习活动单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樊元元

导读检测

同学们,请拿起课本,一边读,一边勾画,并做出相应的批注,阅读至少三遍以上,然后认真思考并查阅相关资料,请认真完成下列各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吧!试一试,你一定行哦!

一、整体感知:

《东施效颦》选自         ,他是           之一,这则寓言故事主要写了 ,《楚王好细腰》选自 ,他是

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

二、基础知识:

1、我认为难写的字有: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效颦(   )     挈妻子(    )     捂着(    )

比期年(    ) 胁息(    )     屏住(    )

3、我认为重要的词语有:

(至少写8个)。

4、通过文言文与译文对比,我知道了下面字的意思:

颦: 病心: 里:

亦: 挈: 妻子:

去: 走: 好:

节: 带:比:

期年:

三、我的发现:

寓言故事一般都是通过一个 ,告诉我们一个

四、读文质疑:

我的问题

我的解决方法

我的解答

小组问题归纳

问题生成评价

同学们,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完成下面的问题,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多元展示吧!

问题一:《东施效颦》中的东施为什么皱眉?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

问题二:西施皱眉捧心的样子为什么美?丑人皱眉捧心的样子为什么丑?

问题三:《楚王好细腰》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起因:

经过:

结果:

问题四:这两则寓言故事各告诉你什么道理?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东施效颦》告诉的道理:

我的感受:

。《楚王好细腰》告诉的道理:

对我的启发:

训练巩固评价

亲爱的同学们,敢于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请认真完成下列各题,相信自己一定行哦!

一、比较组词。

误(    )  皆(     )摒 (    ) 频(     )期 (     ) 挈(     )

捂 (     )   谐(     )屏 (    ) 颦(     )斯(    )挚(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

(2)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

三、开心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二疑邻人之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天雨墙坏。(        )(2)暮而果大亡其财。(         )

2.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同伴评价           组长评价           老师评价

[《寓言二则》导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你一定会听见 导学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怀念母亲导学案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怀念母亲导学案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计算与运用复习课 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设计圆锥的体积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六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教学计划

《做一个最好的你》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做一个最好的你》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