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2-12-11 05:42:22 作者:Kuzuha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Kuzuh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于声

B、人恒过 国恒亡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大计亦死

D、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翻译:

13、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 ,行为上要 。(用原文回答)(2分)

14、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4分)

答案:11、B(3分)

12、(1)(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2)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本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3、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本题2分,每空1分)

14、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4分,超过20字扣1分)

篇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文后的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与在文中的意思。

(1)行拂乱其所为( )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3)管夷吾举于士( )

(4)入则无法家拂士(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组句子中国,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衡于虑 左手倚一衡木

B.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国恒亡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行拂乱其所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

4. 《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行为、行动 (2)了解 (3)狱官 (4)通“弼”,辅助,辅佐

2.(1)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强他不具备的才能。

(2)这样,人们就可以明白:忧患(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3.C

4.围绕“痛苦和磨练可以造就人才”回答;答“生于忧患”亦可。

篇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7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篇4:《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阅读答案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2分)

(1)必先苦其心志(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仆闻之  (   )

(4)官大者,主恶之(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孙叔敖曰:不然。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可以免于患乎?

小题4: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2分)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参考答案:

小题1:(1)使……痛苦(2)通“弼”,辅佐(3)听说(4)讨厌,厌恶(每小题1分)

小题1:D

小题1:(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2分,“恒”“过”各1分)

(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2分,“乎”1分,语句通顺1分)

小题1:(1)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2分,意对即可)(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分)

小题1:试题分析:第一个小题中的字是使动用法的动词考查。第二个小题是通假字的考查。第三、第四个小题的词都是考查的它们在文言文中的常规意思,没有特殊性。

小题1:试题分析:A中的加点字,前一个是代词,后一个是表判断的'词。B中的加点字,前一个为助词,后一个用于主谓之间,无意。C中的加点字,第一个意思是“用来”,表目的;后一个是代词 ,根据语境可译为“这样”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过”“ 然后”‘ 可以’等。“过”是动词,犯错误的意思,“然后”是这样之后的意思,‘可以’是可以凭借的意思,这几个词较为典型,都是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也是易错的。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一小题,六个人的事例后,有“故”这个明显的语言标志,所以六个人的事例直接证明了后面的观点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概括的说,即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或逆境出人才等。

二小题孙叔敖 所说的“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表明他所持的观点是要”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所以与“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句的意思基本一致。

篇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

安求其能千里也?

7.下列加点词语法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B.入则无法家【拂】士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帝【感】其诚

D.邑人【奇】之

【饿】其体肤

8.翻译句子。(6分)

⑴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⑵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9.作者从哪些方面论证接受磨炼的益处?请分析②段与③段顺序不能对调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6.(3分)C(市:①市井,②买。将:①将要,②助词,不译。恒:①常常,②常常。安:①安逸,②哪里)

7.(2分)D(A:使动用法,B通假字,C被动用法,D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8.(6分)⑴用这些方法来使他们内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定,更增加他们原本所没有的'才能。

⑵心意(经历了)忧愁困扰,思虑受到阻塞,才能奋发(创造)有所作为。

9.(4分)答点:⑴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的。

⑵第②段阐述造就人才,第③段阐述治理国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此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的思路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言之有理即可,每问各2分)

篇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写出例句中加粗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111

词词义例句

入①______________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③______________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篇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在国内

②映入

③进入

2、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意对即可)

3、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

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言之有理即可)

篇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篇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

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孟子是 时期思想家,《孟子》是 家经典著作。(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 空乏其身( )

衡于虑( ) 而后喻( )

【小题3】唐代名臣魏徵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小题4】《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简单说明 。(3分)

【小题5】孟子认为“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和“ 行 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案

【小题1】、战国.儒家

【小题2】田间,田地 使……受贫困之苦 通“横”,梗塞,不顺了解, 明白

篇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

【小题4】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而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

【小题5】略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孟子文学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牢记此类知识点。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根据材料意思,把握关键句子即可。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根据句子含义回答即可。

【小题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联系实际,结合本文,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篇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阅读及答案

(乙)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

【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必先苦其心志 苦 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 迹

③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辄 ④猱则已走避高木 则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12.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3.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10.答案:①使……痛苦;②就;③追寻踪迹;④却。

评分:每小题0.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像生肉这类变得内心警觉、性格坚强、才能增强;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示例类美食(或美食)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

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中的`舜等人历经磨难而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通过举例和道理论证),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或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法)。

篇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 (2)行拂乱其所为( )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4)越王句践反国( )

1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一些词的翻译。(3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在上文中的哪些说法?请你再举一则事例来证明本文的`观点(4分)

参考答案:

18.(1)经常 (1分)(2)违背 (3)明白,了解(4)通返,返回(共4分)

19.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3分)

20.(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一点1分。共2分)

21.(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例如:隋炀帝因其荒淫奢侈,急功好利,惨酷猜忌,远征高丽,开凿运河,赋役繁苛,最终败国。商纣王耽于酒色、暴敛重刑,遂导致民怨四起,最终亡国。(只要事例符合即可)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阅读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习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高中生作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郑人为盖习题及答案

高三作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00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