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比较阅读答案

时间:2022-12-18 07:34:11 作者:麦粒1225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麦粒122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比较阅读答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比较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比较阅读题目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比较阅读题目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必先苦其心志(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仆闻之( )

(4)官大者,主恶之(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 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孙叔敖曰:不然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以免于患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使……痛苦

(2)通“弼”,辅佐

(3)听说

(4)讨厌,厌恶

2.D

3.(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

4.(1)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意对即可)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篇2:《孙叔敖遇狐丘丈人》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必先苦其心志(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仆闻之( )

(4)官大者,主恶之(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 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孙叔敖曰:不然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以免于患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使……痛苦

(2)通“弼”,辅佐

(3)听说

(4)讨厌,厌恶

2.D

3.(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

4.(1)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意对即可)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篇3:《孙叔敖遇狐丘丈人》阅读答案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必先苦其心志 (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仆闻之 ( ) (4)官大者,主恶之( )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 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孙叔敖曰:不然。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可以免于患乎?

15.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参考答案:

12.(4分)(1)使……痛苦(2)通“弼”,辅佐(3)听说(4)讨厌,厌恶(每小题1分)

13.(3分)D

14.(4分)(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2分,“恒”“过”各1分)

(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2分,“乎”1分,语句通顺1分)

15.(4分)(1)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2分,意对即可)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分)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颜氏家训》比较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8分,每小题2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雠敌,恶之如鸱枭⑤。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疾之:怨恨他。⑤鸱枭(chīxi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孙叔敖举于海 (举:被举用,被选拔)

B.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劳:劳动)

C. 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D. 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慢:怠慢)

10.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A. 恶之如鸱枭

B.辍耕之垄上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醉翁之意不在酒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孟子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B. 【甲】文中,孟子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

C. 【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没有法家拂士,没有敌国外患,国家就兴盛了。

D. 【乙】文中,作者批评了那些有一点学问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学着。

2.对【乙】文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B.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没有学问。

C.既然自己把学问给损害了,还不如没有学问。

D.既然这样用学习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6分)

13.把“文言文阅读” 【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答案:b d c b

篇4:《孙叔敖遇狐丘丈人》阅读答案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 ” 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①。”

【注释】:①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小题1】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小子不敏

②官大者,主恶之()

【小题2】请用原文回答,孙叔敖用什么方法可免遭“三患”。(2分)

【小题3】狐丘丈人为什么说”三利必有三患”?(2分)

答案

【小题1】①聪明,才思敏捷。②厌恶(每空0.5分)

【小题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2分)

【小题1】大多人得“三利”之后纵情傲物,放任自己,以至于以荣升开始而以失败告终。(2分)

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原文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小题1】“福之祸之所伏”因此“三利”之后纵情傲物,放任自己,以至于以荣升开始而以失败告终。

篇5:《孙叔敖遇狐丘丈人》语文阅读和答案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语文阅读和答案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①,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②。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③。”

导读:狐丘丈人的“三利”“三患”之说,自古到今,很有道理,原因在于有些人得到“三利”之后纵情傲物,以至于物极必反,走向灭亡。而孙叔敖清醒从政,因而能善始善终,真是明智之人。世人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真要冷静小心啊!

注释 :①仆闻之:我听说。仆,谦称。②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归,归结。③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尧、舜,传说中的圣君。病,患苦。诸“之乎”的合音。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孙叔敖蹴( )然易容曰( ) ( )

2.仆闻之( )

3.小子不敏( )4.官大者,主恶(w )之( )

二、翻译

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2.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三、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译文和答案】

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惊讶地改变脸色说:“我很糊涂,怎么知道。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厚的,怨恨会集中于他。这就是三利三害。”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我的俸禄越是多,布施越加广泛。这样可以免于害吗?”狐丘丈人说:“话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一、1.吃惊 改变脸色 2.我,谦词 3.聪明,才思敏捷 4.君主厌恶他

二、l.我的爵位越是高,越加关心下层的百姓;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俸禄越是多,施舍越加广泛。 2.话说得好啊!这类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三、大多人得“三利”之后纵情傲物,放任自己,以至于以荣升开始而以失败告终。

篇6:文言文阅读试题: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①,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②。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③。”

注释 :①仆闻之:我听说。仆,谦称。②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归,归结。③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尧、舜,传说中的圣君。病,患苦。诸“之乎”的合音。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孙叔敖蹴( )然易容曰( ) ( ) 2.仆闻之( )

3.小子不敏( ) 4.官大者,主恶( )之( )

二、翻译

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一、1.通“返”,返回 2.道路 3.找到

二、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三、老马识途 有经验, 能带领新手工作

篇7:《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

导读:狐丘丈人的“三利”“三患”之说,自古到今,很有道理,原因在于有些人得到“三利”之后纵情傲物,以至于物极必反,走向灭亡.而孙叔敖清醒从政,因而能善始善终,真是明智之人.世人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真要冷静小心啊!

注释 :①仆闻之:我听说.仆,谦称.②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归,归结.③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尧,舜,传说中的圣君.病,患苦.诸“之乎”的合音.

阅读训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孙叔敖蹴(c )然易容曰( ) ( ) 2.仆闻之( )

3.小子不敏( ) 4.官大者,主恶(w )之( )

二,翻译

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2.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三,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吃惊 改变脸色 2.我,谦词 3.聪明,才思敏捷 4.君主厌恶他

二,l.我的爵位越是高,越加关心下层的百姓;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俸禄越是多,施舍越加广泛. 2.话说得好啊!这类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三,大多人得“三利”之后纵情傲物,放任自己,以至于以荣升开始而以失败告终.

翻译:

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吃惊不安地说:“我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多的人,怨恨会集中于他。这就是三利三害。”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小心谨慎,只想着人民百姓;我的俸禄越是多,(我对贫穷的人)布施越加广泛。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避免祸患吗?”狐丘丈人说:“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附注释:

⑴遇:遇见,遇到,相遇

⑵仆闻之:我听说。仆,谦称。闻,听说。之,语气助词,不翻译。

⑶患:灾祸

⑷子:您

⑸易:改变

⑹容:神色,脸色

⑺敏:聪明

⑻谓:叫做,称作

⑼归:归结

⑽施:布施

⑾益:越

⑿乎:吗

⒀仆:谦称

⒁恶:厌恶,讨厌。

⒂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归,归结。

⒃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痛苦。病,患苦。诸,“之乎”的和音。尧,舜,传说中的圣君。

(17)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

(18)博:广泛

(19)然:正确

(20)善:好

(21)蹴:吃惊

启示

狐丘丈人的“三利”、“三患”之说,从古至今,很有道理,原因在于有些人在得到“三利”、“三患”之后纵情傲物,以至于物极必反,走向灭亡。而孙叔敖能清醒从政,因而能善始善终。真是明智之人。告诉我们世人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要冷静小心。

篇8:孙叔敖纳言阅读答案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选自《说苑·敬慎》)

【注释】

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指都城。

③吊:吊唁。

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试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

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

3.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参考答案】

1.(1)离开(背弃);(2)厌恶(嫌弃)。

2.(1)位高意下;(2)官大心小;(3)禄厚不取。

3.(1)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符合要求即可)

二:

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冠白冠 ② 人尽来贺

③ 敬受命 ④ 心益小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译文

②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译文

32.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33.楚国令尹孙叔敖位高权重,可面对一普通“老父”却是先“正衣冠”后“再拜”,由此可见他是怎样一个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30.① 戴着;② 都;③ 指教,教诲;④ 看低自己。

31.① 因身份地位显赫而在人前非常傲气的人,百姓会离他而去。② 你小心保持这三点,足够用来治理楚国了。

32.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33.孙叔敖是个善于听从别人意见,并能虚心接受的好官员。答尊重老人不给分。

篇9:孙叔敖纳言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①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 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②,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③也。 (选自《新序 杂事一》)

【注】①向者:从前,过去,这里指“刚才”。②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积有阴德的人,上天就会降福于他。③仁:仁慈。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孙叔敖为婴儿之时 ②恐去母而死也

③及长,为楚令尹 ④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小题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处)(2分)

吾 闻 有 阴 德 者 天 报 以 福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2)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小题4】读了这则故事,你觉得孙叔敖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2分)

答案

【小题1】(1)是(2)离开(3)等到(4)信用

【小题1】吾 闻 /有 阴 德 者/ 天 报 以 福

【小题1】(1)刚才我看见了一条两头蛇,我担心会离开母亲而死去啊!

(2)还没有管理国家,全国的人就信服他的仁慈了。

【小题1】示例:孙叔敖从小禀性仁爱,为了他人的生存宁肯牲自己。

解析【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小题1】这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篇10:孙叔敖纳言阅读答案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日:“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采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日:“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日:“位已高而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日:“甚善,谨记之。”

【注】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印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2.翻译句子。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离开(背弃)

(2)厌恶(嫌弃)

2.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前来吊唁。(意对即可)

3.(1)位高意下;

(2)官大心小;

(3)禄厚不取。(意思相近即可)

4.示例: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答案不唯一)

篇11:孙叔敖纳言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9分)

【甲文】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④,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孙叔敖纳言》)

【注】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④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乙文】晋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为大?对曰:大臣重禄而不极谏,进臣畏罚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公曰:善!于是令国曰:欲进善言,谒者不通,罪当死。(选自刘向《新序》)

【丙文】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冠白冠 冠:

②下情不上通 上:

③至 于鄙 鄙:

④被服以立 被:

9、下列各项中 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B使臣受吏民之垢 足以治楚矣

A国家之患孰为大 被服以立

D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为楚令尹

C进臣畏罚而不敢言 国家之患孰为大

10、翻译。(9分)

①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4分)

②欲进善言,谒者不通,罪当死。(3分)

③吾知所以亡矣。(2分)

11、从上面三则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参考答案:

8、(4分)冠:戴 上:向上(名词做状语) 鄙:边境 被:通披,穿上(1词1分)

9、A(3分)

10、①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又独揽大权,国君就会厌恶他。(4分)

②想要进谏忠言,而负责接待进谒者的人,却不向国君通报,他的罪过应当处以死刑。(3分)

③我知道国家灭亡的原因了。(2分)

11、①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②要居安思危,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

③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答出1点1分,答出2点即可得3分)

篇12:孙叔敖纳言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⑥。”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三度为楚相,有贤名。

注释:令尹(yǐn):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国:指都城。吊:吊唁。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孙叔敖为楚令尹( )

冠白冠( )

孙叔敖再拜( )

官益大而心益小( )

2、翻译下列句子。

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敬受命,愿闻余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说说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请你再列举一则与“纳言”有关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做,担任;戴;第二次;更加

2、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

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

3、①他是一个能虚心求教的人。

②身居高位而能严格要求自己,能正确而清醒地把握自己。

补充一则与“纳言”有关的事例。

示例:

(1)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2)刘邦善纳张良良言,战胜了项羽,一统天下。

(3)邹忌讽齐王纳谏。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阅读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习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文

孙叔敖纳言文言文专练

严郢字叔敖文言文阅读答案

孙叔敖为楚令尹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比较阅读答案(合集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比较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