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场软基处理中CFG桩的应用探讨建筑工程论文

时间:2022-12-18 18:44:27 作者:花烧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花烧”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铁路站场软基处理中CFG桩的应用探讨建筑工程论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铁路站场软基处理中CFG桩的应用探讨建筑工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篇1:铁路站场软基处理中CFG桩的应用探讨建筑工程论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以及城市化趋势的加深,促进了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文章主要结合实例,分析了铁路站场软基处理中的CFG桩应用,旨在提高其他铁路修建项目中对CFG桩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修路站场;软基处理;CFG桩

新建铁路广州枢纽佛山西站及相关工程SG2标段,路基工程起点里程为GK0+450、路基终点里程为GK2+925,路基全长2475m;其中GK2+100~GK2+925段地基采用CFG桩加固,加固范围为左右侧坡脚外2m之间的范围,桩深至粉质粘土层内1.0m,三角形布置,桩径0.5m,桩间距大脚墙加密区为1.3m,路基边坡范围及过渡区为1.5m,桩长4-10米,施工时桩头范围超灌0.5m,待到达7天强度开挖后截除,现场浇注C20混凝土。

篇2:铁路站场软基处理中CFG桩的应用探讨建筑工程论文

2.1 施工准备

施工前通过工艺性试桩,掌握对该场地的成桩经验及各种操作技术参数,按监理单位签认的技术参数施工。施工工点的试验桩定为3根。清理施工场地,采用推土机或挖掘机清理局部土堆、人工填土、地表土,及人工配合机械整平,然后用20T压路机进行地基处理的'场平进行碾压。测量技术员安排施工放样,按设计图纸及计算资料布置桩位,用红油漆和竹片板作好桩位标志,完成外业后,整理内业资料给现场施工员和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包括桩位、水平标高、施工说明等)。

2.2 桩机就位

桩机就位时,由现场技术员检查桩位无误后,通知施工员可以安装钻机就位。钻机移至第一根桩就位,自动用水平仪调整机位,并通过底座支垫进行水平条件,将钻杆调整至于地面保持垂直状态,并通过将钻机塔身于前后左右的垂直标杆进行校正,保障施工安全。桩机安装:采用25t的吊机配合人工安装。使用悬吊器械将搅拌机架放置于铁路是,自动用水平仪调整位置,并使用底部置垫矫正误差,再将塔身、钻杆等部位安装好,将钻杆与地面保持垂直位置,并通过将钻机塔身于前后左右的垂直标杆进行校正,有助于保障施工顺利开展,相关标准要求垂直度容许偏差不大于1%。

2.3 钻机钻入

在进行钻孔过程中,需要先将钻头阀门闭合,并将其向下移动直至触碰到地面为止,钻孔机开启后需要保持先慢后快的使用原则。当钻头满足设计桩计划标高时,可以使用钻通在停留位置的醒目处做好标记,有助于未来施工对于桩长的有效控制,若标记处与计划标高相持平,就说明钻杆达到了相应的位置。

2.4 混合料

混合料在搅拌站集中拌制,用混凝土输送车运输到现场,再放入输送泵里进行泵送灌注,施工员一定要在现场指挥,出现异常马上汇报、及时处理;搅拌站准备2台强制式搅拌机和4台运输车,各备用1台,预防出现机坏和其他事故。

2.5 泵送混合料

桩成孔到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打开排气阀,泵送混合料,钻芯充满混合料后开始缓慢均匀拔管,泵料连续无间断进行。同时安排人员用铲车或架子车(根据现场确定)清理钻渣,外运到指定地方堆放。泵料完成后,桩管拔出地面,马上清洗设备,清理桩头浮浆,技术员检查成桩各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2.6 移机

成桩后,移机到下一根桩继续施工。采用跳桩法施工在同一排桩施工时,纵向、横向平移钻机采用钻机机座的导轨自动平移。在进行横向移机的过程中,需要将钻杆放置妥善,并且要重视基塔以及底部的加固工作,当转盘与导轨开启后,需要将机头向左右两边进行轻微转动,并利用四个支撑架将钻杆移动到计划位置,该操作在实际施工中需要2~3分钟。在进行纵向移机的过程中,需要将钻杆放置妥善,并且要重视基塔以及底部的加固工作,当转盘与导轨开启后,需要将机头向前后两边进行轻微转动,并利用四个支撑架将钻杆移动到计划位置,该操作在实际施工中需要2~3分钟。

2.7 试验桩检测

试验桩施工完成,清除复合地基上部的桩头、桩间土和松动土层,并用20t以上的压路机进行碾压整平。桩头露出地面时,采用人工配合架子车清运;桩头在地面以下,采用人工配合小型铲车装运。桩头截除工作需要在上述工作都完成后进行,需要将超过标高以上的桩头或同一水平线上的部位使用截桩机进行截除工作。当桩头被截除后,可以使用钢钎、手锤等工具将桩顶进行修正,减小水平偏差,标准要求桩顶的误差在(0±20)mm之间。CFG桩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其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桩间地基承载力等指标进行检验并核实施工质量,对桩身完整情况、荷载量等方面进行检测,一旦检测不合格则需要重新施工直至检测合格,总结工艺参数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全面施工。

3 CFG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前由实验室对原材料进行全面检查。将合格材料按照桩体强度等级进行配比试验,施工时按调整后配合比配置混合料。CFG桩桩体混合料在拌合站通过电子计量强制搅拌而成。混合料上料顺序为:先装碎石,再加水泥、粉煤灰和泵送剂,最后加砂,使水泥、粉煤灰和泵送剂夹在砂、石之间,每盘料搅拌时间不小于60s。并保证泵送前混凝土泵料斗内随时有备好的熟料,CFG桩各项指标检查标准见《铁路站场软基建设相关标准及意见》。

试桩完成28天以后,对试验桩于桩径1/4处、桩长范围内垂直取芯,观察其完整性、均匀性并拍摄照片,判断成桩效果,每根桩在不同深度处取3组试验样品做抗压强度试验。此外,还需要采用单桩载荷试验或复合地基载荷试验验证单桩承载力或复合地基承载力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4 结语

文章主要为了达到总结施工技术参数,掌握对现场成桩的数据和质量控制参数,利于以后CFG桩大面积施工,确保CFG桩的施工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丁铭绩.高速铁路CFG桩桩板复合地基工后沉降数值模拟[J].中国铁道科学,2013,29(03):1-6.

[2] 王连俊,丁桂伶,刘升传等.铁路柔性基础下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2,29(06):12-17.

[3] 曾俊铖,张继文,童小东等.高速铁路CFG桩-筏复合地基沉降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0(03):570-574.

[4] 张继文,曾俊铖,涂永明等.京沪高速铁路CFG桩-筏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J].铁道学报,2012,33(01):83-88.

篇3:CFG桩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CFG桩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结合CFG桩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面的应用,从施工方法、应用效果等方面介绍了CFG桩施工技术和处理软基的'基本原理,并简单探讨了该技术的优点和应用前景.

作 者:刘胜军 郝树清 LIU Sheng-jun HAO Shu-qing  作者单位:内蒙古公路工程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刊 名: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英文刊名:HIGHWAYS & TRANSPORTATION IN INNER MONGOLIA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U414.1+5 U412.36+6 关键词:CFG桩   软基处理   加固原理   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  

篇4:CFG桩技术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CFG桩技术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我省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在公路工程的建设中出现了一种新型软基处理技术CFG桩,随着这种技术的不断推广以及经过多个通车项目的验证,这种新型技术的'处理效果已经越来越被广大的公路建设者所接受认同,得以蓬勃发展.本文将就CFG桩这一新型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以供同行借鉴.

作 者:刘亚军  作者单位:泰州市远通交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25300 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年,卷(期):2010 “”(10) 分类号:U4 关键词:CFG桩   施工原理   工艺技术  

篇5:浅谈软基处理中水泥搅拌桩的应用

浅谈软基处理中水泥搅拌桩的应用

在G314线和硕至库尔勒高速公路焉耆段软基处理中,大量使用了水泥搅拌桩,结合工程实际介绍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指出如何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参教与质量检测方法,探讨其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机理及如何取得理想的加固效果.

作 者:田国栋  作者单位:新疆高等级公路管理局乌拉泊管理处,新疆库,尔勒,84160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U4 关键词:水泥搅拌桩   地基   施工  

篇6:碎石桩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碎石桩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碎石桩加固原理 碎石桩是指用振动或冲击荷载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碎石挤压入土中,形成大直径的密实碎石桩加固地基的方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加固原理主要是,碎石桩的置换和地基土的排水固结作用.由于碎石桩与桩间土形成了复合地基,提高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少了地基的沉降量,从而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和地基的整体稳定性.而密实的碎石桩在地基有构成排水路径起着排水砂井的作用,加快了固结速率.

作 者:梁隽  作者单位:廊坊市交通局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处 刊 名: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英文刊名:TRANSPO WORLD 年,卷(期):2009 “”(1) 分类号:U4 关键词: 

篇7:浅谈CFG桩在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浅谈CFG桩在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CFG桩的加固处理机理和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了CFG桩工艺性试桩,阐述了长螺旋钻钢内泵压混合料施工工艺,并提出了施工控制要点,最后进行了桩基质量检验,从而推广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

作 者:刘志东 LIU Zhi-dong  作者单位:中铁三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山西,晋中,030600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9 35(7) 分类号:U416.1 关键词:CFG桩   地基处理   试桩   施工工艺  

篇8:土工合成材料在铁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土工合成材料在铁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分析了土工合成材料的加筋机理,阐述了加筋地基的发展,探讨了桩网复合地基的概念和应用,研究了桩网复合地基体系的'共同作用机理,介绍了新桩-网复合地基技术,从而推广土工合成材料在铁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作 者:李凤双 LI Feng-shuang  作者单位:中铁十九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100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9 35(7) 分类号:U416.1 关键词:土工合成材料   铁路   软基   桩-网复合地基  

篇9:软基公路桩网结构设计的见解及施工应用建筑工程论文

软基公路桩网结构设计的见解及施工应用建筑工程论文

摘 要:沿海深厚软基上修建公路,往往容易产生路堤失稳或沉降过大等一些问题,这将影响道路的使用安全及社会认同。新型桩网法(PTC管桩)复合路基的设计与应用对深厚软基处理具有较好的效果,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桩网法的设计及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软基公路;桩网法;设计见解;应用

福建省沿海一带,滩涂软土地区分布广泛,这对于交通规划建设所涉及的软基工程建设的设计和质量控制来说是一大难题。而软基公路工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的不好将会导致软基路堤的失稳或沉降过大等问题,这些将直接影响公路交通的使用安全和行车舒适度及社会认同。不少公路工程深厚软基处理根据水文地质钻探勘察所收集的参数及积累经验多采用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高压旋喷桩、粒料桩、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等方法设计施工,各有利弊。目前,公路软基处理新型桩网法(PTC管桩)复合路基的设计应用还比较少。该工法适用于深厚软基加固工程,它在加快工期建设、环境保护、降低软基施工难度、操作安全、技术经济合理、工后质量检验上有较好的效果。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桩网法的设计及施工应用进行论述。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项目位于闽东沿海境内,线路全长4.896km,路基宽度12m,路面采用沥青砼,公路设计时速80km/小时,为二级公路设计标准。沿线属滨海丘陵剥蚀地貌,山体外貌形态低矮平缓,山间无深谷、瀑布等。主要为潮间带及养殖渔塘区,地形较平坦。又因地域临海,潮流特征为来复流,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本项目路线重点工程主要有软基处理及路基土石方、马屿大桥、备湾特大桥、长短脚高边坡。其中软基路段K0+000~K1+655长度为1.655km,占线路设计总里程33.8%。原设计分为10个分区(A01-A10区)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软基设计施工工法。此段淤泥深度平均约为39m,淤泥属有机质泥碳类软土沉积,土性变化小、天然强度低、透水性小、压缩性高,具有触变性和流变性。K1+580~K1+655段主要位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A10区,包括后接桥梁马屿大桥0#桥台台前软基段,路堤设计填筑高度达7.5m,原设计为先进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后进行桥台桩基施工。由于建设单位战略计划动态调整,要求该工程项目在保证合同工期的前提下压缩工期提前交工通车,为总体项目大型核心设备进场提供交通条件。随后,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联合进行了技术经济调研,分析认为软基路段K0+000~K1+580段(A01-A09区)依据原设计不受要求工期影响,只有K1+580~K1+655段(A10区)按原设计的工法不能满足要求工期。因为原设计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工法处理软基,结合监控量测其施工固结时间在技术规范中有严格指标要求。因此,必须取消A10区原设计,探究新的设计方法。笔者作为该项目施工现场的设计代表,根据新的要求,结合该项目的各分部分项工程,综合分析了该地理区域软基结构形式的设计和特殊施工工艺、线长泥厚的现状及诸多外围影响因素,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即采用桩网新工法(PTC管桩)复合路基进行设计施工。

桩网法(PTC管桩)的'设计与施工应用的合理性关系到整个软基工程的质量,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设计、施工中应强调各个环节的严谨与规范。比如,某工程项目也采用了桩网法(PTC管桩),但由于设计上考虑不周全,造成软基处理存在一些缺陷。其主要设计意图是各桩帽与管桩组合单桩竖向受力,各桩帽是单独布设,在软基处理范围中覆盖率小,且桩间土强度低,桩帽以上未考虑采用土工格栅材料复合加筋路基填筑,再累加施工阶段各道工序质量控制与技术规范存在各种偏差因素,使软基公路不均匀沉降、偏移、路基边坡、路面开裂等现象明显。本项目吸取了这一教训,综合优化了以上不理想的因素,本着精益求精的设计原则,对该软基段结构设计采取了如下对策:其一,加大了单桩桩帽在软基处理范围的覆盖率,把各管桩砼桩帽纵横对应相向连接,形成了钢筋砼整体连梁,提高了管桩整体分布受力及结构稳定性。其二,桩帽以上按不同强度的填料填筑路堤,不同层次上增加土工格栅加筋路基整体强度,大大消除了路堤分层加载填筑管桩持荷后的变形影响。

专家对本项目工程的桩网法(PTC管桩)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组织了论证,尤其对以上两项结构设计的改进进行了评估,经过严谨的论证给予了认同,随后经业主单位批准,设计方案按相关流程得以实施。

2 本路段桩网法(PTC管桩)复合路基设计图示如下

3 桩网法(PTC管桩)设计复合路基所需主要材料如下

预应力砼管桩规格型号C60-PTC-500,壁厚6.5cm,管径50cm,离心砼强度为C60,管桩打设桩尖应带靴,桩身结构坚向抗压荷载设计值通过单桩竖向抗压载荷试验确定为1820KN。

钢筋:HPB235、HRB335,用于管桩顶桩心砼及桩帽砼。

桩顶内圆钢托板:规格型号为5mm厚,直径35cm。

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32.5级

双向拉伸聚丙烯土工格栅:规格型号为抗拉强度不小于40KN/m。

级配碎石:粒径0.5-4.0cm,用于桩帽以上垫层。

中粗砂:用于夯填整体桩帽砼连梁网格内。

路堤填土:沿线路堑挖方段软、硬土利用方,用于垫层以上路堤填筑。

4 桩网法(PTC管桩)复合路基填筑施工流程如下

测量放样→场地清理→打设管桩→试验检测→制做桩顶、桩帽砼连梁→桩帽连梁网格内夯填整平砂→铺设碎石垫层→铺设(第1层)土工格栅→铺设碎石垫层→铺设(第2层)土工格栅→铺设碎石垫层→铺设(第3层)土工格栅→路基填筑每3层压实层铺设1层土工格栅→反压护道→路基填筑每5层压实层铺设1层土工格栅至下路床→路床填筑→路面工程。

5 桩网法(PTC管桩)复合路基填筑主要施工工法如下

预应力砼PTC管桩采用静压沉桩法,在A10区处理段(包括马屿大桥0#桥台台前软基,不包括0#桥台桩基平面作业预留区)横断面全宽及两侧路堤坡脚各宽4m范围内打设PTC管桩,管桩纵横向间距按等宽2m正方型布置,打设深度为穿透淤泥并下卧不少于1倍D以上。

施打PTC管桩过程中应做好压桩前主要设备各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确保机械性能达到正常安全要求后才可进行操作,压桩同时控制好压桩持荷速度,时刻注意观察桩侧间软土是否有隆起、断桩等异常状况,如遇到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或桩顶桩身开裂变形等现象,应立即停止压桩作业,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从沉桩开始时起,应严格控制第一节管桩压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桩长0.5%,严禁采用顶、拉桩头或桩身办法纠偏,以防桩身开裂并增加桩身附加弯矩。送桩器与桩身应在同一中轴线上,上下节桩拼接时,应采用端板焊接连接或机械快速连接头连接,连接处的强度不应低于管桩桩身强度,接桩时其入土部分管桩的桩头应高出地面05~1.0m。

管桩打设后应按技术规范质量检验要求进行预压试桩,检测是否符合桩身结构单桩坚向承载力设计值要求。

各管桩桩心与桩帽砼设计强度均为C40,砼桩帽厚度为30cm,钢筋净保护层厚度宜取0.5cm。各桩帽砼连梁待常规养护后整体强度达到设计值75%以上,桩帽间网格内按要求分层夯填密实中粗砂至桩帽顶高程。

桩帽顶以上共设3层填筑碎石加筋垫层,垫层每20cm厚各加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同一层土工格栅铺设层间搭接重叠宽度不小于30cm,每层两边宽度应比垫层超宽2m并向上回折平整,同时注意防控土工格栅挪变性,桩帽顶以上0.6m范围内采用人工分层铺设整平碎石垫层,桩帽顶以上填筑1m范围内严禁采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碾压作业,宜采用小型设备静压密实。

0#桥台桩基作业区待软基管桩处理后填筑阶段可合理进行流水或平行施工,与管桩软基处理区互不干扰影响。

结合周边水文环境影响,K1+580~K1+655段(A10区)与路线A07-A09区软基段坡脚两侧统一增设了尺寸为(宽4m×高2.5m)的反压护道,待主体软基桩帽顶以上碎石加筋垫层填筑完成后,反压护道即可同步分层填筑,分层填筑压实度标准不小于90%。迎潮面边坡坡面以片石护砌,防止长期受潮水冲刷影响路堤稳定。

K1+580~K1+655段(A10区)与(A01-A09区)软基段遵循原设计统一布设沉降与水平位移监控点,定期进行观测分析成果。

6 结语

通过以上(PTC)刚性管桩和土工格栅所形成的桩网法复合软基公路的设计及应用,业主的要求工期得到了保障,路段的前后衔接平顺无异常,此外,施工阶段及工后6-12个月定期对软基沉降和水平位移的监控量测数据也表明路基稳定性及工后沉降均满足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综上所述,桩网法(PTC管桩)可因地制宜广泛适用于交通建设深厚软基的加固处理工程,特别是降低软基安全风险及提高软基工程质量具有突出的作用。

篇10:CFG桩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CFG桩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是在碎石桩加固地基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基处理技术.由于CFG桩改善了碎石桩的'刚性,使其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全桩的侧阻作用,同时也能很好地发挥其端阻作用,介绍了CFG桩施工技术要点,对采用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工艺施工,如何防止桩端产生虚土和防止窜孔进行了讨论.

作 者:李永潇  作者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四公司,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西部探矿工程 英文刊名: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9 21(4) 分类号:U443.15 关键词:CFG桩   地基加固   长螺旋钻机   施工技术  

篇11: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探析建筑工程论文

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探析建筑工程论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越来越关注道路施工。道路施工不仅和城市面貌有着密切的联系,更关乎人们的出行安全,因此,人们对道路施工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道路施工中,软基处理是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道路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当前建筑企业在进行此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较为落后,施工水平较低,从而导致施工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施工的整体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鉴于此种情况,对软基处理技术进行不断创新,提高处理水平势在必行。

关键词:道路施工;软基处理;探析

在道路施工中,软基处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道路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在当前的施工技术条件下,软基处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使得软基的荷载能力无法满足道路需求,进而导致道路的施工质量不符合标准,人们的出行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面对此种情况,解决软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软基处理迫在眉睫。

1 道路施工软基处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道路建筑企业在进行软基处理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处理存在问题,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软土不具备较高的强度,所以不能满足道路荷载的相关要求,面对此种情况,提高路基的强度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还应该确保路基具有耐久性,这样人们出行的安全才能得以保证。再比如说,在进行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地质条件来确定施工难度,但因为软土的强度较低,所以当其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就会下沉或者是变形,此种情况的出现对保证施工质量有着不利影响。

第二,在进行软基处理的过程中,若是出现降雨,将会对软基的边坡造成破坏,进而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因此,在进行软基处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软基边坡的处理,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尽量降低雨水等自然因素对软基边坡造成破坏的程度。

第三,在进行软基填土荷载的时候,因为软基的土层较软,所以会出现沉降现象,进而使得路基不够稳定。但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有些道路施工却不得不在软土地段进行,面对此种情况,很多施工单位在进行此项施工的时候会在软基上面适当添加硬土质,从而提高路基的强度。

2 道路软基处理中可以应用的技术措施

2.1 加载技术

所谓的加载技术,就是在施工中使用重型的路压机来开展软土碾压工作,将软土中含有的水分全部排除出去,确保其中没有空隙,使软基的质量要求以及硬度达到相应标准,此技术是一种人为改善土质的方法。施工人员在应用此技术处理软基的过程中,必须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而且还应该对施工进行严格的监督,确保施工能够提高软基的硬度。只有在软基的硬度可以满足道路荷载需求之后进行施工,才能保证施工的整体质量,人们的出行安全才不会受到威胁。

2.2 表层处理技术

施工单位处理软土地段表层的技术被称为表层处理技术,此技术是指在正常开展机械作业的基础上,使用排水以及敷设等技术来提高地表的强度,从而避免施工中出现沉降或者是变形等现象。工作人员在使用表层处理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先勘测即将施工地域的地质环境,其中主要是对土层情况进行勘测,然后对土层中的含水量以及强度等进行分析,在确定了土层状况之后,施工人员才能按照正确方法来提高土层的强度,在确保土层强度符合相关标准之后,施工人员即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在施工中利用表层处理技术来进行软土处理,虽然可以有效提高软土强度,但其在确保道路耐久性方面却并没有优势,要知道,当道路工程验收完工之后发现质量修复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施工单位在应用此技术处理软土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道路的耐久性问题。

2.3 置换技术

在道路施工中应用置换技术,就是指将土层中不符合条件的土壤剔除,然后放入优质土壤,通过此种方式来降低施工中土层出现沉降次数,进而确保施工质量。置换技术中主要包括人工来进行挖掘置换以及爆炸技术进行置换等方法。置换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软基问题,因此,此技术在当前道路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在施工中应用置换技术,会对地表造成严重的破坏,而且施工的工作量以及成本都会有所增加,这样施工单位所能获取的'经济利益就会减少。但是此技术在软基处理方面又明显优于表层处理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土质较软问题,而且还可以保证道路耐久性,因此,施工人员在对软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考量,从多方面来判断哪种技术效果更好,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应该坚持不懈的研究置换技术,从而实现降低此技术成本的目标。

2.4 敷垫材料技术

敷垫材料技术,顾名思义,就是指在软土地段中通过在软基上面敷设材料的方式来提高软基的荷载力,此方法主要是在软基的土质结构不均匀的时候应用。土质结构不均匀会导致地基不够稳定,当此种状况出现之后,软基在承受压力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局部沉降,从而使得侧向变位。因此,在对软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采用在软基上敷设材料的方式来提高软基抗拉力,从而使土层的稳定性有所提高,施工的质量得到保证。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道路施工中,软基处理工作是否做到位,对路基的承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对道路工程的质量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软基处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对软基地段的土质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从而提高软基强度,使其满足道路对荷载的需求。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应该对软基处理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不断完善各种技术,使其可以在提高软基承载力的同时,确保道路施工质量并降低消费成本,保证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 余兵.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探讨[J].建筑・建材・装饰,2014 (7):80-81.

[2] 陈雨.道路施工中软基处理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技术探析[J].中华民居,2012(16):246-247.

[3] 王孝峰,张洪全.浅谈道路施工中软基处理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技术[J].科技风,2015(18):157.

[4] 康卫东.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17):738-738.

[5] 明星,宋宽.浅谈道路施工中软基处理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2(29):175-176.

篇12:论深层搅拌桩在处理公路软基中的应用

论深层搅拌桩在处理公路软基中的应用

深层水泥搅拌桩是进行软基处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本文介绍了软土及软土地基的定义,并主要论述了深层水泥搅拌桩在公路软土地基施工中的应用.

作 者:黎文天  作者单位:广东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广东韶关,512028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1) 分类号:U416.1 关键词:公路   软基   深层搅拌桩   施工  

篇13:深层水泥搅拌桩在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深层水泥搅拌桩在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本文在论述水泥搅拌桩在加固处理以及应用过程中、讲述了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和施工过程中的常见的防治措施问题、质量监测等;为确保工程的质量,并且要求严格控制施工环节,采取各种有效的`防治措施手段,使之能达到设计完美的要求.

作 者:朱鹏云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武警交通第一总队,四川,成都,610000 刊 名: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 年,卷(期):2009 “”(16) 分类号:U4 关键词: 

篇14:粉喷桩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论文

粉喷桩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论文

摘 要:本文论述了粉喷桩在软基处理过程中桩的支承方式、单桩承载力、土的含水量、置换率、掺入量、复搅转速对桩强度的影响以及粉体计量等。

关键词:高速公路 软基处理 粉喷桩 应用

沪宁高速公路昆山试验段实践证明,采用粉喷桩方法加固软土地基具有许多优点:如能有效地减少地基的总沉降量,与排水固结法相比总沉降量能减少25%~49%,这对控制路堤的工后沉降和解决桥头“跳车”具有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地基加固深度内沉降量的大幅度减少。经加固后路基在填筑过程中侧向位移明显减少,实测的最大侧向位移仅6~7cm。与排水固结法在相同条件下相比,侧向位移减少60%~70%,而且在较短时间内即趋稳定。侧向位移的减少,不仅能增加路基的稳定,特别在桥涵与路堤连接处保护桥台桩基不受过大的侧向推力,而且也减少地基的沉降。粉喷桩复合地基能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适应快速填筑施工,与排水固结法相比,可以允许有较高的填土速率。但是,粉喷桩法在实际应用中尚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有一些缺点需要克服。

1 粉喷桩的支承式与悬浮式对沉降的影响

昆山段试验表明,在桩长11m范围内的沉降量与桩尖以下沉降的比值达1∶1.5。查阅其他资料也证明,当粉喷桩打穿软土层进入较硬的持力层沉降很少;若未打穿软土层,成为悬浮式时沉降就大。地基的过大沉降,说明桩尖下卧软土层的沉降还相当大,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将不得不重新进行处理甚至报废。目前高速公路不断向沿海近海地区延伸,遇到的深厚软土越来越多,而且是现有粉喷桩机所达深度远远不及的。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进一步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外,在设计理论上也需要有一个突破。对下卧层软土的沉降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同时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的方法。

2 地基土含水量对粉喷桩质量的影响

粉喷桩质量的优劣主要反映在粉喷桩的强度指标上,这不仅与掺入粉体的质量、施工工艺、地基土的性质有关,其中尤以含水量的关系甚为密切。规范规定,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在小于30%或大于70%时不宜采用。因为当土的含水量小于30%时,土中的'水份不足以使粉体进行水化作用;当含水量大于70%时,含水量过高的土壤往往孔隙比大,若按常规掺入粉体数量,由于水分过多形成不了足够强度的水泥土桩体,将严重影响粉喷桩的强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增加粉体的掺入量和采用复搅的施工工艺。高含水量、大孔隙比和粘粒含量多时,土周边的束缚力极低,当钻头反转提升喷灰时,产生一个垂直向下挤压力和一个径向水平推力,由于土呈流塑状,束缚力极低,桩体在成形过程中向下及向四周水平向排水,影响形成竖向桩体,通常形成所谓“掉桩”或“下沉”,常为地表下1~2m。当发生“掉桩”或“下沉”时,只要当时采取立即回填土并重新复喷复搅,就能克服这种现象,如果不作处理将会造成过大的路基沉降。

3 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粉喷桩单桩承载力的关系

粉喷桩复合地基的平均允许承载力公式为:

[σ复合]=a×[σ桩]+(1-a)[σ土]

式中:

σ复合――复合地基的平均允许承载力;

a――置换率;

σ桩――搅拌桩的允许承力力;

σ土――天然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

无疑,桩的强度将直接影响复合地基的强度,假设桩的强度不断增加而土的强度依然不变,按照公式的计算,复合地基的强度也会不断增加,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如此。因为粉喷桩从本质上来讲是属摩擦桩类,当土的强度不变,而且饱和软粘土的强度很低时,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断增加桩的强度,但总的复合地基强度也不会随之增加。这如同一根筷子在浆糊里和一个钢筋在浆糊里的情况是类同的。只有当天然土的强度也增强时,整个复合地基的强度才会增加。所以桩的强度应适度,要和天然土的强度相互匹配。反过来桩的强度很低,这当然也是不行的。

4 桩土置换率及粉体掺入量对复合地基强度的影响

在实际设计运算时往往提供所要求达到的复合地基强度、拟定的粉喷桩强度及天然地基土的强度来求桩土的置换率,计算出桩数,然后布置桩位,再作有关的验算。实践证明若置换率过低,如小于10%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甚至全功尽弃。某高速公路采用粉喷桩复合地基处理,置换率仅为6%~7%,当路堤填至设计标高后出现裂缝,不得不重新处理。这说明作为复合地基的桩土置换率必须大于一定值,否则起不到复合地基的作用,所以在规范中定为10%~20%,这是有道理的。同样粉体的掺入量也需控制在一定值,规范定为10%~15%。如前所述,当软土中含水量大于70%,必须加大粉体掺入量,否则将形成不了桩体或形成强度达不到要求的桩体,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5 复搅和转速对桩强度的影响

大量的施工实践已充分证明复搅与不复搅的质量相差甚大。复搅的作用在于通过充分的搅拌使粉体与粘土及水得到比较完全的接触和作用,促使桩体的充分形成。同时,钻头喷出的粉体一般呈脉冲状,若不充分进行搅拌,粉体在桩中往往呈层状,形成一种“夹生”,对桩的强度不利。如承受水平推力截止水作用的话,应进行全程复搅,若作为路基加固只承受垂直向力作用,也可以只复搅上部1/3的桩体。为了提高工效,粉喷钻机下钻时可以提高转速,但是当反转提升喷粉搅拌时切莫快速旋转和提升;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搅拌的均匀性和足够粉量的掺入。

6 粉体喷入的计量

桩的质量与粉体掺入量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如何计量粉体便成为关键。从理论上讲,气体和固体双相流的计量具有很大难度,但又非常重要,目前使用的灰罐体积测量法、电子秤称重法、弹簧秤称重法等均不是很理想的计量方法。最近某些单位通过对粉喷桩新型计量装置的研制,提出了气固双相流称量计量,它可以较大程度地克服现有计量装置所产生误差,同时也提出了改进目前电子秤称重法的方案,从而使得粉喷桩施工工艺更趋完善,质量更加可靠。

篇15:预应力砼管桩在软基桥台基础处理中的应用论文

预应力砼管桩在软基桥台基础处理中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预应力砼管桩;工艺特点;技术要求,应用情况

一、预应力砼管桩桩体特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预应力砼管桩所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施工桩体。其实,从这个名称上可以看出,这类桩体其实已经概括出它的几项显著的结构特点了,即包含了“预应力”、“高强度”、及“圆管形”这三个显著桩体特征。

由于这类桩体以前主要是用于房屋建筑的基础处理,在最近几年才逐渐被引用到公路工程这个领域范畴中来,因此,对于预应力砼管桩的具本控制要求,目前我们交通部暂时还没有一套自已的行业标准,只能暂时参照建设部现有的几套技术标准进行现场控制。

根据国家标准GB/T 13476-199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相关规定,预应力砼管桩因其在预制生产时施加预应力值的不同,及设计抗裂弯矩、极限弯矩的不同,又将它分为“A类”、“B类”、“AB类”以及“c类”四种类型。下面,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一些结构特性吧。

单桩承载力高,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具有高强性能,600的预应力砼管桩的单桩允许承载力达到2500-3200KN。可作为高速公路桥涵结构物处的软基处理。其单位承载力的造价比预制混凝土方桩和钻孔灌注桩低,且仅为钢桩的1/3~2/3,并节省钢材。

抗弯性能好。预应力砼管桩选用高强度、低松驰的阴螺纹钢筋作为预应力主筋,使桩身具有较高的预压应力,其抗弯、抗裂性能良好,预应力砼管桩有卓绝的贯人性能,能穿透密实的砂层,能适应复杂的环境与地理条件。

质量稳定可靠。由于采用工厂预制的生产方式,能利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质量容易控制,产品质量容易保证,且成桩质量监测方便。

应用范围广。桩身耐防腐性能好,规格长度容易调整,使设计选用范围广,容易布桩,对桩端持力层起伏变化大的地质条件适应性强。

施工速度快,工期短。P预应力砼管桩在工厂商品化生产,能按施工要求及时供桩,施工前期准备时间短,一般能缩短工期1~2月。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现场无砂石、水泥,无泥浆污染,对施工现场狭窄的工程特别有利。

二 预应力砼管桩工艺技术要求

在了解了预应力砼管桩的桩体特点及结构性能之后,那么,在进行管桩施打时我们应注意哪些事项.哪些具体要求呢?

在每一处管桩正式开工前,应按不少于1%的工程桩数量且不少于3根的数量进行试桩。试桩桩位应选在地质勘探孔附近,且试桩的长度及地质条件应具有代表性。

管桩施打前,应在桩身上划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并按从下至上的顺序标明桩的长度,以便观察桩的入土深度及记录每米沉桩锤击数。施打时,应由专职施工员及时准确地填写施工记录表,并经驻地监理验证签名后方可作为有效的施工记录。

管桩施打时,应按以下原则确定施打顺序:若桩距离周围建筑物较远、施工场地较开阔时,宜从中间向四周进行,若桩的其中一侧靠近建筑物时,宜从毗邻建筑物一侧开始由近及远的进行。另外,选桩时应根据试桩的长度,宜先选长后选短。

当管桩需要接长时,其人土部分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1.0m,且任一单桩接头的数量不宜超过4个。

当管桩采用焊接连接的接长时,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能施焊外一层,且焊缝应饱满连续。焊好的桩接头应待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锤击,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8分钟,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打。

当柱达到收锤标准而尚存有较长的桩长时,外露部分应进行切割,桩头的切割宜采用锯桩器进行,严禁采用大锤横向敲击截桩或强行扳拉截桩。

为了避免因碰到地下孤石而致使打入困难,应在每根管柱的第一节管节配备桩尖,以确保管桩的顺利施打。柱尖宜采用钢板制作,其规格及类型应根据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选用,建议使用封口型桩尖(十字型或圆锥形)。

收锤标准应满足设计要求,即以进入桩端持力层2 m、最后贯入度不得超过80cm/10击为控制标准(锤击能宜采用锤重2.5t,冲程0.8-1.2m)。

用于施打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桩机可根据PH c桩的设计长度与施工成本,结合实际现场地质情况选用。目前,管桩施打的方式主要有锤击式和液压式两种。而具体采取何种形式,应根据地质条件予以选用。在选择桩锤时,必须充分考虑桩的'形状、尺寸、重量、人土长度、结构形式以及土质、气象等条件,并掌握各种锤的特性。桩锤的夯击能量必须克服桩的贯入阻力,包括克服桩尖阻力、桩侧摩阻力和桩的回弹产生的能量损失等。如果桩锤的能量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则会引起桩头部的局部压曲,难以将桩送到设计标高。

在进行锤击沉桩时,因地层较软,初打时可能下沉量较大,宜低锤轻打,随着沉桩加深,沉速减慢,起锤高度可渐增。在整个打桩过程中,要使桩锤、桩帽、桩身尽量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必要时应将柱锤及桩架导杆方向按桩身方向调整。要注意尽量不使管桩受到偏心锤打,以免管桩弯扭破坏。打桩较难下沉时,要检查落锤有无倾斜偏心,特别是要检查桩垫桩帽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需更换或补充软垫。每根桩宜连续一次打完,不要中断,以免难以继续打下。

预应力砼管桩混凝土强度宜超过8 0%时才能吊装,吊装有两种方法:当桩长大于13 m的预应力砼管桩宜采用支点法,两支点设在离桩两端0.2lL处,当桩长不大于13m时,可采用直接进行水平起吊,采用专用吊钩钩住管桩两端内壁直接进行水平起吊。预应力砼管桩强度达到1 00%时方可运输,桩在运输过程中支承应满足堆放的要求,并且要绑扎牢固。预应力砼管桩堆放场地要坚实平整,且最下层要在两支点下放垫木,且垫木支撑点应在同一平面上。本工程预应力砼管桩的堆放层数不得超过四层。预应力砼管桩的吊装、运输及堆放过程中应轻起轻放,应避免振动、碰撞、滚落。

三 预应力砼管桩质量检测要求

预应力砼管桩在施工完成后的质量检测方法,与C F G桩一样,一般需要进行(大)小应变无破损检测、单桩承载力及复合地基承载力几项常规指标的检测,以进一步验证其完工后的处理质量及处理效果。下面,就让我们来参照《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 J/T1 5-22-9 8的有关要求,来了解一下它的一些常规检测项目以及各个检测项目的检测频率。

一般情况下,在施工完每一处预应力砼管桩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测:

须进行单桩荷载试验3根,及复合地基堆载模拟试验2点,其承载力要求分别为:单桩承载力不得小于500KN,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300Kpa。

须进行高应变无破损检测及低应变无破损检测,其检测频率需视各个项目的合同协议书或习惯而定,一般为:高应变检测0.5%,低应变检测5%。

当管桩生产数量达到30000延米时,须作为一个检验批随机抽取2根管桩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抗裂弯矩”及“极限弯矩”两项指标的试验,外径为40era管桩的具体要求为:A类管桩:抗裂弯矩≥52KN.m;极限弯矩≥77KN.m;B类管桩:抗裂弯矩≥75KN.m#极限弯矩≥1 35KN。m。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预应力砼管桩比其它类型桩体具有独一无二的工程优点,因此,在最近几年才迅速挤身于软基桥台基础处理的应用领域,而得到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一致认可与肯定。本人相信,只要我们在日常的施工中能善于观察,勤于积累,逐渐认识到预应力砼管桩用于软基桥台基础处理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相信其应用前景将会更加的广阔。

篇16:碎石桩在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计算及应用

碎石桩在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计算及应用

以某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为例,论述了碎石桩在铁路软基处理中的作用机理,介绍了碎石桩的设计及施工要点,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能较好的.缩短工期和节省投资,且能达到设计要求.

作 者:胡丹 HU Dan  作者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142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9 35(24) 分类号:U213.14 关键词:铁路   软土地基   碎石桩   作用机理   应用  

软基处理水泥深层搅拌桩施工控制

粉喷桩在广东省某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公路工程软基处理技术研究报告

地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的论文

宁波地区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工程设计及对策

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论文

防火卷帘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谈创新思维中建筑工程管理的应用论文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中软面试题

铁路站场软基处理中CFG桩的应用探讨建筑工程论文(精选1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铁路站场软基处理中CFG桩的应用探讨建筑工程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