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基础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2-12-19 04:14:59 作者:豆爸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豆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生态学基础模拟测试卷及答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生态学基础模拟测试卷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生态学基础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自然环境中影响生物有机体生命活动的一切因子是 ( )

A.限制因子

B.生态因子

C.生存条件

D.环境因子

2.“春化”作用的主导因子是 ( )

A.水分

B.温度

C.光照

D.生物

3.水生动物保持体内水分得失平衡主要是依赖 ( )

A.渗透压调节

B.减少水的消耗

C.获取更多水分

D.储水组织储存水

4.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同体称为 ( )

A.菌根

B.菌丝

C.根瘤

D.子实体

5.不能直接参与植物生理代谢的气体是 (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汽

6.在山区出现的、方向有昼夜转换现象的地方性风叫做 ( )

A.焚风

B.山谷风

C.陆风

D.海陆风

7.生长在热带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植物,具有相似的外在形态特征,其芽位于离地面较高处的枝条上,这类植物的生活型称为 ( )

A.高位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面芽植物

D.地下芽植物

8.某生物种群波松分布的方差为V,平均数为m,且V

A.成丛分布

B.均匀分布

C.随机分布

D.群集分布

9.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 ( )

A.周期性波动

B.不规则波动

C.季节消长

D.种群平衡

10.植物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的影Ⅱ阳称为 ( )

A.他感作用

B.抗毒作用

C.他毒作用

D.抑制作用

11.1866年首次定义“生态学”一词是由 ( )

A.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

B.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C.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

D.英国植物学家布朗

12.生理有效辐射是

A.红光、橙光、蓝紫光

B.红光、绿光、蓝光

C.红光、青光、绿光

D.绿光、青光、蓝紫光

13.种群环境的容量决定于 ( )

A.温度、光、水、营养、行为

B.非生物环境、生物特性、遗传特性

C.食性、行为、适应能力

D.温度、光、水、空间、适应能力

14.个体数量多、覆盖面积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铰强的植物种是 ( )

A.建群种

B.优势种

C.伴生种

D.亚优势种

15.在生态系统中,全部初级消费者所消耗的能量与全部次级消费者所消耗的能量相比( )

A.少

B.多

C.相等

D.大约相同

16.生态学建立时期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 )

A.个体及种群生态学

B.全球生态学

C.生态系统生态学

D.群落生态学

17.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K对策者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B.K对策者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增殖率高

C.K对策者适应多变的栖息环境

D.K对策者是以提高增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取得生存机会的

18.生物群落是 ( )

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B.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

C.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

D.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19.若X=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则X是 ( )

A.密度

B.频度

C.多度

D.优势度

20.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将许多群落划归在同一个群丛的标准是 ( )

A.层片结构相同,建群种也相同

B.层数相同,各层优势种也相同

C.群落中所有物种都相同,层片结构相同

D.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优势种相同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我国环境保护的内容是:(1)保护自然资源;(2)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3)倡导绿色业;(4)提倡持续农业;(5) ____ 。

22.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____现象。

23.大气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表现在空气的化学成分和空气____两个方面。24.从岩石或裸地开始的`原生演替叫____。

25.两个或多个种群争夺同一对象的相互作用称为____。

26.土壤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等要求的综合能力叫____。

27.生态因子归纳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____和人为因子五大类。

28.我国的沼泽可分为木本沼泽、____、苔藓沼泽。

29.植被分布主要是受____和水分条件以及两者组合状况的影响。

30.旱生植物增加水分摄取的重要途径是____ 。

31.长江流域夏季干热风和秋季____ 是造成水稻空瘪粒形成的主要原因。

32.寄生蜂将卵产在昆虫幼虫体内,随着发育过程逐步消耗宿主的全部内脏器官,这种介:寄生和捕食之间的种间关系称为____ 。

33.由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称为____。

34.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是生产者、____和分解者。

35.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绿色植物一般不能够直接利用,必须通过____作用,才能:大部分生物所利用。

36.表示某物种在一个群落内的丰富程度,常用____ 。

37.芦苇生长期高可达2 m,冬季地面及其以上部分枯萎,来年从地下又长出新的茎叶,按饶基耶尔生活型分类,此植物应属____ 植物。

38.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____ 。

39.短时间内种群数量猛增造成种群爆发或大发生,具有不规则或周期性波动的生物都i能出现____。

40.如果群落中的建群种只有一个,则称该群落为 。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41.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生存环境。 ( )

4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 )

43.某物种在一个群落内的丰富程度常用多度表示。 ( )

44.K对策生物种间竞争的能力较强,不易遭受激烈变动,死亡后返回平均水平的时间较短,不容易走向灭绝。 ( )

45.自然环境中影响生物有机体生命活动的一切因子是生态因子。 ( )

46.生态学向宏观方向和微观方向发展,并与其他领域的学科交叉。 ( )

47.植物花芽分化和形成中,光照时间起着主导作用。 ( )

48.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 )

49.种群呈“s”型增长时,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量的l/2时,种群的密度增长越来越快。

50.趋同适应的结果是使同种生物形成多种生态型。

四、简答题:51~5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52.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53.变温的生态作用有哪些?

五、论述题:54题。20分。

54.论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及反馈调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B 2.B 3.A 4.C 5.B6.B 7.A 8.B 9.B 10.A

11.C 12.A 13.B l4.B 15.B16.A 17.A 18.D 19.B 20.D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1.保护生物多样性

22.成层

23.运动

24.旱生原生演替

25.竞争

26.土壤肥力

27.生物因子

28.草本沼泽

29.热量

30.发达的根系

31.寒露风

32.拟寄生

33.他感作用

34.消费者

35.固氮

36.多度

37.隐芽(或地下芽)

38.生态环境

39.种群爆发(种群大发生)

40.单建种群落(单优势种群落)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 42.√43.√44.×45.√ 46.√ 47.×48.√49.×50.×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问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52.(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

(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6)限制性作用。

53.1.植物:(1)促进种子萌发;(2)促进植物生长;(3)提高植物产品的品质;(4)促进植物开花结实。

2.动物:(1)加快发育速度;(2)增加昆虫的产卵数。

五、论述题:20分。

54.(1)稳态机制: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常常趋向于达到一种稳态或平衡状态,使系统内的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这种平衡状态是通过自我调节过程来实现的,借助于这种自我调节过程,各个成分都能使自己适应于物质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任何变化。例如,某一生境中的动物数量决定于这个生境中的食物数量,最终这两种成分(动物数量和食物数量)将会达到一种平衡。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如雨量减少)使食物产量下降,只能维持比较少的动物生存,那么这两种成分之间的平衡就被打破了,这时动物种群就不得不借助于饥饿和迁移加以调整,以便使自身适应于食物数量下降的状况,直到调整到使两者达到新的平衡为止。

(2)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反馈有两种类型,即负反馈和正反馈。负反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反馈,它的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例如,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动物数量。另一种反馈叫正反馈,正反馈是比较少见的,它的作用刚好与负反馈相反,即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反过来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正反馈的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或稳态。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正反馈的实例不多,下面我们举出一个加以说明:如果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因此,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重,鱼类死亡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反馈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是它常常是爆发性的,所经历的时间也很短。从长远看,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和自我调节将起主要作用。

篇2: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 生态学学派分化是在( )

A.生态学的萌芽时期B.生态学的建立时期C.现代生态学时期D.生态学的巩固时期

答案:D

第2题 生长在热带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植物,具有相似的外在形态特征,其芽位于离地面较高处的枝条上,这类植物的生活型称为( )

A.高位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面芽植物D.地下芽植物

答案:A

第2题 原生植物群落的复生的条件是( )

A.土壤和繁殖能力B.气候和种子来源C.土壤和种子来源D.气候和土壤来源

答案:C

第4题 下列作物中耐碱性较强的是( )

A.荞麦B.烟草C.甘薯D.向日葵

答案:D

第5题 海洋生活的大多数生物体内的盐量与海水相比是( )

A.低渗的B.高渗的C.等渗的D.不确定

答案:C

第6题 我国森林分布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 )

A.1000mm左右B.800mm以上C.400mm以上D.100mm以上

答案:C

第7题 生态系统中受到捕食压力最大的是( )

A.植食动物B.一级肉食动物C.二级肉食动物D.三级肉食动物

答案:A

第8题 种群分布调查得分散度S2,若S2=0,即绝大多数样方的个体数稳定接近于平均数时,种群的分布为( )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群集分布D.成从分布

答案:B

第9题 下列生物在生存斗争中是K对策生物的是( )

A.蝼蛄B.金雕C.乌龟D.蟾蜍

答案:B

第10题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公式中的意义是( )

A.群落中的物种数B.物种i个在群落中的盖度C.物种i的个体数D.物种i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

答案:D

第11题 下列属于生态因子的是( )

A.温度、食物、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B.温度、食物、光、土壤、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C.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D.温度、湿度、食物、空气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

答案:D

第12题 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

A.草原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淡水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D

第13题 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

A.块状结构B.团粒结构C.片状结构D.核状结构

答案:B

第14题 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和E五级,其中属于E级频度的种类往往是( )

A.优势种B.伴生种C.偶见种D.残遗种

答案:A

第15题 生态学根据生物类型可分为( )

A.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

B.分子生态学、细胞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C.陆地生态学、水域生态学

D.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山地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

答案:A

第16题 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

A.焚风效应B.陆风效应C.谷风效应D.山风效应

答案:A

第17题 阳性植物的特点有( )

A.在全日照下生长最好,但也能忍耐适度的`荫蔽B.枝叶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树皮较厚,生长较快C.植物体内含盐分少,渗透压低,抗高温、干旱、病害能力较弱D.茎较细长,节间较长,分枝较少;内部细胞体积较大;维管束数目较少;含水量较多

答案:B

第18题 人类向海水中排放含汞离子的化学废料,导致大型鱼类死亡的原因是( )

A.水温的变化B.营养的改变C.有毒物质的富集D.矿物质的循环

答案:C

第19题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项引起的( )

A.B.C.COD.

答案:B

第20题 生态学巩固时期,生态学发展达到第1一个高峰,主要是指( )

A.生态学概念的提出B.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C.生态学的广泛应用D.生态学同其他学科的渗透交叉

答案:D

二、填空题:共20个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第21题 饶基耶尔将植物生活型分为高位芽、__________、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

答案:地上芽

第22题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我们常把大的、缓慢移动的库叫做__________库;而把小的、迅速移动的库叫做交换库。

答案:储存库

第23题 植被随海拔的升高依次成带状分布。这种植被大致与山体的等高线平行,并有一定的垂直厚度,称为植被分布的__________。

答案:垂直地带性

第24题 按人类的需求

篇3: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16.种群分布调查得分散度S2,若S2=0,即绝大多数样方的个体数稳定接近于平均数时,种群的分布为 ( )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群集分布

D.成丛分布

17.生物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要求稳定的栖息环境,则其生态对策是 ( )

A.对策

B.K对策

C.S对策

D.r对策

18.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和E五级,按饶基耶尔频度定律,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一致的群落中,属于五级频度的种类的物种数的关系是 ( )

A.A>BD>E

B.A>B>C>D

C.A>BE

D.A>B

19.鸟类试图把所有的雏鸟喂活。一旦出现食物短缺,亲鸟会集中喂养部分雏鸟,而放弃对另一部分雏鸟的喂养。亲鸟的这种育雏方式体现了生物的 ( )

A.生殖对策灵活性

B.生殖对策延续性

C.生殖对策竞争性

D.生殖对策季节性

20.生态学根据生物类型可分为 ( )

A.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

B.分子生态学、细胞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

C.陆地生态学、水域生态学等

D.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山地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这一法则称为____。

22.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称为____。

23.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像有机体与种群那样,这种群落性质观点是____ 。

24.根据数量稳定性、自然更新性以及人为再回收性等方面的差异,自然资源可分为___和可枯竭的自然资源两大类。

25.世界植被水平分布一般规律是北半球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带的苔原、寒温带的针叶林、温带的夏绿阔叶林、亚热带的____以及热带的雨林。

26.高纬度地区恒温动物的身体住往比生活在低纬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这就是____。

27.生态系统的两大部分是____和非生物环境(非生命部分)。

28.某些生物种群的个体、配偶或家族,常将它们的活动局限在一定的区域内,并加以保护,这种现象称为 ____ 。

29.植被类型的地带性分布包括水平地带性分布和____。

30.坡向主要影响光照强度和____ ,使不同坡向的水热状况有较大差异。

31.生态学金字塔有能量金字塔、____和数量金字塔三种类型。

3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大气圈、水圈和____。

33.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被型联合为____。

34.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生存因子、____。

35.在光照不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刚好与植物的呼吸消耗相平衡之处,称为光____。

36.饶基耶尔划分生活型的最重要依据是____。

37.可持续发展遵守的三个原则是:共同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____

38.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叫____。

39.植被随海拔的升高依次成带状分布。这种植被大致与山体的等高线平行,并有一定的垂直厚度,称为植被分布的____ 。

40.成群分布的原因是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群居性和社会行为及___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41.水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一般比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长。 ( )

42.广适性生物是食性广的物种,狭适性生物是食性窄的物种。 ( )

43.在温暖季节里,干燥风带来热而干燥的空气,受这种风的影响后,植物体内水分平衡受破坏。 ( )

44.植物根系深入土壤,利于一部分微生物和穴居动物进入土壤的深层。 ( )

45.次生演替的结果是群落复生。 ( )

46.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结构单位,即指其形态结构。 ( )

47.负相互作用是有害的。 ( )

48.世界植被的水平分布的经度地带性规律,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大地形的影响无关。( )

49.温室效应魄加剧将导致大气中CO2浓度降低。 ( )

50.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能量游动过程中有90%的能量损失了,这就是营养级不能超过4级的原因。 ( )

四、简答题:51~5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简述二氧化碳使气候变暖的原理。

52.简述生态系统的动态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53.简述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后果。

五、论述题:54题。20分。

54.论述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篇4:生态学基础模拟试卷与答案参考

有关生态学基础模拟试卷与答案参考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土壤水分主要来自于地下水

B.土壤水分与土壤养分有关,还能调节土壤的温度

C.土壤水分过少,使其中的好氧性细菌氧化作用过于削弱.造成土壤贫瘠

D.土壤水分过多,使土壤内生物的还原反应减弱,对生物有毒害作用

2.下列图形中反映了寄生关系的是 ( )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3.原生植物群落的复生的条件是 ( )

A.土壤和繁殖能力

B.气候和种子来源

C.土壤和种子来源

D.气候和土壤来源

4.木耳属于 ( )

A.分解者

B.消费者

C.初级消费者

D.生产者

5.酸雨是 ( )

A.指雨水中含有硝酸、碳酸等酸性物质 。( )

B.指雨水中含有硫酸、硝酸、盐酸等酸性物质

C.泛指pH<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D.泛指pH<4.5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6.17马尔萨斯出版的一部对“生存竞争”和“物种形成”理论有重要影响的书是( )

A.《人口论》

B.《物种起源》

C.《植物生态学》

D.《生态学》

7.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 ( )

A.红外光区

B.紫外光区

C.可见光区

D.绿色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动物对极端高温适应的表现的是 ( )

A.夏眠

B.昼伏夜出

C.体重加重

D.放松恒温性

9.我国东部山地北坡植被的特点多是 ( )

A.喜光、耐旱

B.喜热、耐旱

C.喜湿、耐阴

D.喜干,耐湿

10.种群的年龄结构含有大量的幼年个体和较少的老年个体,则该种群属于 ( )

A.增长型种群

B.衰退型种群

C.稳定型种群

D.混合型种群

11.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发生的条件是 ( )

A.资源有限

B.资源无限

C.没有环境阻力

D.没有种内种问的竞争

12.高斯(Gause)将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在一起饲养,最后的结果是 ( )

A.只剩后者

B.只剩前者

C.两者都灭亡

D.两者可以长期共存

13.甲群落中有100个个体,其中90个属于种A,另外10个属予种B;乙群落中也有100个个体,但种A、B各占一半。那么 ( )

A.甲群落的多样性比乙群落低

B.甲群落的多样性比乙群落高

C.甲群落的多样性与乙群落一样

D.甲群落与乙群落的多样性没有可比性

14.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特征是 ( )

A.信息少

B.稳定性高

C.食物网(链)简单

D.矿质营养循环开放

15.中国植物群落分类最基本的单位是 ( )

A.群丛

B.群系

C.植被型

D.群系组

16.生态系统中受到捕食压力最大的是 ( )

A.植食动物

B.一级肉食动物

C.二级肉食动物

D.三级肉食动物

17.“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项引起的 ( )

A.S02

B.CO2

C.CO

D.O2

18.常绿阔叶林分布区,年降雨量为 ( )

A.2000~2500mm

B.1500~2000mm

C.1000~1500mm

D.500~1000mm

19.下列生物不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 )

A.藻类

B.水稻

C.化能自养细菌

D.棉铃虫

20.能量在两营养级间传递时,通常损失为 ( )

A.30%

B.40%

C.60%

D.90%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土地退化的形式主要有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土壤次生盐碱化、___,以及土壤肥力退化等。

22.半自然生态系统又叫___。

23.在种群中有一些动物个体身体强壮、体重大、性成熟程度高、攻击性强、富有打斗经验,成为优势者,这些个体属于种群中___高的个体。

24.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人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___。

25.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分为三个雨量区,因而植被类型也可分为三个区,即湿润森林区、半干旱草原区和___。

26.库存物质全部更换一次平均需要的时间为___。

27.两个物种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一个物种对另一个物种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这种相互有利的关系叫___。

28.植物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以上,才开始生长发育,这是___法则决定的。

29. ___ 层像保护伞,保护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30.氮进人生态系统的3条途径是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和___。

31.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物是___。

32.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称___。

33.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___ 。

34.由于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干扰,致使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叫___。

35.人类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隶属于___中的一员。

36.从河湾、湖底开始的原生演替叫___。

37.草原生态系统从垂直分布来说可分为苹本层、___和根三层。

38.在山区,由于热力的原因而产生风向的变化。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上,叫做谷风;夜间风从山上向山下吹,叫做___。

39.按人类的需求,由人类设计制造建立起来,并受人类活动强烈干预的生态系统为____。

40.物种隔离包括形态隔离、行为隔离、生态隔离和___ 。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捌“√”,错误的划“×”。

41.蝗虫种群的增长是属于指数式增长。 ( )

42.根据优势种的定义,热带稀树草原中的大树为优势种。 ( )

43.寄生生物对寄主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 )

44.水对动物有有利的影响。因此,长期大量的雨水对许多种陆生动物都有利。 ( )

45.温室效应的加剧会导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 )

46.形成物种的关键是独立进化。 ( )

47.影响动物出生率的因素是动物每次产子数量、每年生殖次数和种群性成熟个体的比例。

48.哺乳动物大多属于r对策生物。 ( )

49.地方性水资源、土壤,森林、草原、野生生物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 )

50.各类生态系统固定C02的速率差别很大。北极冻原和干燥沙漠只能固定热带雨林1%的CO2。因此,要改变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的分布,以提高固定CO2的量。 ( )

四、简答题:51~5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简述说明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和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52.简述生态系统的反馈控制。

53.怎样理解生态农业的概念?

五、论述题:54题。20分。

54.论述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B 2.B 3.C 4.A 5.C 6.A 7.C 8.C 9.C 10.A

11.A 12.B 13.A 14.B 15.A 16.A 17.B 18.B 19.D 20.D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1.土壤污染

22.驯化生态系统(人工_驯化生态系统)

23.社会等级地位

24.生态入侵

25.干旱荒漠区

26.周转期

27.共生关系

28.有效积温

29.臭氧

30.工业固氮

31.生产者

32.生态因子

33.群丛

34.土地退化

35.生物类群分类

36.水生原生演替

37.地面层

38.山风

39.人工生态系统

40.遗传的不兼容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42.× 43.×44.× 45.√ 46.×47.√48.×49.√ 50.×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水分和温度及其相互配合构成的水热条件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水热条件的有规律变化,植被的分布也出现地带性规律。

植被分布的地带性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纬度地带性指虽纬度升高,温度降低出现相应的植被类型,如湿润地区虽纬度的升高依次出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寒带荒漠等植被类型。

经度地带性指在经度方向,从沿海到内陆,由于水分的变化,出现相应的植被类型,如热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出现热带雨林、热带稀树干草原、热带荒漠。

垂直地带性指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水分增加,依次出现相应的植被类型,垂直 带植被为随海拔增加,出现基带以东、以北的植被类型。

52.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稳定机制的自动控制系统,它的稳定性是通过系统的反馈来实现的。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其它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起初发生变化的那个成分,这个过程便称为反馈,反馈有两种类型即正反馈和负反馈。

负反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反馈,它的作用是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其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个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对生态系统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而且常常是爆发性的,所经历的时间也很短。但从长远看,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和自我调节总是起着主要作用。

53.生态农业是当今世界人类在面临资源缺乏挑战下提出来的新观念。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运用生态工程和现代科学技术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的优化模式,主要手段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使物质在系统内部得到多次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以高效和无废料等特点来组织和发展农业。

五、论述题:20分。

54.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包括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人口问题。纷繁复杂的环境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活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如农药、化肥、重金属、二氧化硫等造成的污染;另一类是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沙尘暴、沙漠化、地面沉降等。资源问题是指自然资源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的自然资源枯竭,包括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的快速增长,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加大了对自然环境的压力,世界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农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与人口的快速增长有关;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延缓经济增长速度,因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国家必须加大社会福利、救济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以保护老年人的利益。

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对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减轻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提高全人类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减轻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与利用程度,实现持续发展;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发展科学技术,用科技力量解决全球牛态问题。

篇5:生态学基础模拟预测试卷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模拟预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 ( )

A.以植物为研究主体

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C.以动物为研究主体

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

2.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 )

A.地球因子

B.限制因子

C.替代因子

D.一般生态因子

3.下列条件中,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的是 ( )

A.昼夜变温

B.恒温条件

C.高温条件

D.低温条件

4.当水量低于植物生长所需最低点时,植物会 ( )

A.萎蔫

B.烂根

C.休眠

D.缺氧

5.在下列哪种条件下,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 )

A.pH5~6酸性

B.pH6~7_微酸

C.pH7~8微碱

D.pH8~9碱性

6.下列现象中属于风对植物的有利影响的是 ( )

A.风媒

B.“旗形树”

C.风折

D.矮化

7.下列属于原地实验的是 ( )

A.实验室中通过罩笼,研究棉铃虫的发育和死亡

B.在田间通过罩笼,研究棉铃虫的发育和死亡

C.应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不同温度对昆虫发育和死亡的影响

D.用线粒体和细胞核DNA标记序列,分析证实欧洲大陆的沙漠飞蝗来自两个起源地

8.睡莲属于 ( )

A.浮水植物

B.沉水植物

C.挺水植物

D.多浆植物

9.在一些水域中,由于氮、磷等矿物质过多而引起一些浮游生物的突然增殖,并引起水色异常,即赤潮现象。这一现象属于 ( )

A.生态入侵

B.种群平衡

C.季节消长

D.种群爆发

10.群落发育初期的主要标志是 ( )

A.植物优势种的良好发育

B.植物伴生种的良好发育

C.植物建群种的良好发育

D.植物亚优势种的良好发育

11.下列生物在生存斗争中是K对策生物的是 ( )

A.蝼蛄

B.金雕

C.乌龟

D.蟾蜍

12.高原植物叶肉组织具有丰富的含较多单宁或胶状物质的异细胞,其作用是 ( )

A.形成CO2的储库

B.增加抗寒、抗旱能力

C.有利于增加光的吸收量

D.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

13.油菜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属于 ( )

A.气候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土壤生态型

D.不属于生态型

14.种群分布调查得分散度S2和平均数m,若S2=m,即每一个体在任何空间的分布概率是相等的,其分散度S2等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 ( )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群集分布

D.成丛分布

15.在渔业生产上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海洋捕捞时,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

A.K/2

B.K/3

C.K/4

D.K/5

16.植物分泌毒素抵抗微生物入侵称为 ( )

A.他感作用

B.抗毒作用

C.他毒作用

D.抑制作用

17.下列生物属于r对策的是 ( )

A.蝗虫

B.大象

C.丹顶鹤

D.银杏

18.关于群落概念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 )

A.群落的特征就是植物个体的特征

B.群落内植物与动物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C.群落内植物与植物之间构成一定的相互关系

D.群落内动物与动物也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19.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和E五级,其中属于E级频度的种类往往是 ( )

A.优势种

B.伴生种

C.偶见种

D.残遗种

20.植物受低温的伤害决定于降温的速度,它表现在 ( )

A.温度一直缓慢降低到-20℃,植物冻死率高

B.温度迅速降低到-10℃,而后缓慢降低到-20℃,植物冻死率低

C.温度缓慢降低到-10℃,而后迅速降低到,-20℃,植物冻死率低

D.温度缓慢降低到-10℃,而后迅速降低到-20℃,植物冻死率高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由树木构成防护森林带,风可以从林冠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结构是____

22.营养级之内的能量转化效率包括组织生长效率、____、同化效率和维持价四种。

23.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____。

24.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且能____ 的疏松层。

25.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常被称为___ 。

26.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____生态因子。27.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将能量、物质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物产品(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____。

28.根据演替起始基质的性质不同,生态演替可划分为____和次生演替。

29.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因子不同,将植物生态型分为气候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和____三种类型。

30.当环境条件相当一致,且生物没有群集的要求,则该生物种群的内分布型是____。31.山坡有凸形、凹形和____ 三种基本形态。

32.种群是____ 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3.个体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与____ 相当。

34.根据植物对土壤含盐量的反应,可将植物划分出盐土植物和____。

35.种群各个年龄或年龄组的个体数占整个种群个体总数的百分比结构称为____。

36.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受海洋季风和湿气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的气候,相应的变化植被依次出现____ 、半干旱草原区和干旱荒漠区三大植被区域。

37.群落随着气候季节的交替,形成周期性变动,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叫群落的____。38.冲积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较风积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其肥力____。

39.在太阳光谱中央附近,可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和____ 三个区。

40.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这种群落性质观点是____。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41.酶的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温度越高对生物体的发育和生长的速度越好。( )

42.在经常有大风的地区,只有最善于飞行的动物生存。 ( )

43.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 ( )

44.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需要大量二氧化碳,所以农业施肥只用含二氧化碳含量多的肥判就可以了。 ( )

45.植物的性别决定只由其基因决定,而不受其他任何因素影响。 ( )

46.多度是指群落内各物种的个体数量。既可以是个体的绝对数量,既可以用各物种的个体在群落中的比率来表示。 ( )

47.生物的生态位重叠必然导致竞争。 ( )

48.太阳能和化学能只有通过绿色植物,才能源溽丕断地输入到生态系统,成为消费者和还原者的唯一能源。 ( )

49.栖息地的减少和改变,滥捕乱猎和污染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 )

50.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与环境。 ( )

四、简答题:51~5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简述种间竞争的竞争类型。

52.什么是初级生产、次级生产?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53.什么是优势种、建群种?

五、论述题:54题,20分。

54.论述捕食者与猎物的协同进化。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B 2.B 3.A 4.A 5.B 6.A 7.B 8.A 9.D l0.C

11.B l2.D l3.B l4.A l5.A 16.A l7.A l8.A l9.A 20.D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1.通风结构

22.生态生长效率

23.价值流

24.生长植物

25.Allen规律

26.间接

27.生物生产

28.原生演替

29.土壤生态型

30.随机型

31.直形

32.群落

33.生理生态学

34.碱土植物

35.年龄结构

36.湿润森林区

37.季相

38.较高

39.红外光区

40.个体论观点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种间关系是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种间.关系主要包括竞争、捕食、共生、寄生或他感作用等。

(1)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一资源产生的相互竞争作用。一般将种间竞争分为干扰竞争和利用竞争两种。种间竞争的一个重要原理是竞争排除原理,其主要内容是,当两个物种开始竞争时,一个物种最终会将另一个物种完全排除掉,并使整个系统趋于饱和。

(2)一种生物攻击、损伤或杀死另一种生物,并以其为食,称为捕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捕食与被捕食者应保持着平衡。否则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

(3)共生是生物间的一种正相互作用,包括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

(4)寄生是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中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并对宿主造成危害。

(5)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中的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52.初级生产是指地球上的各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以有机质的形式贮存起来的过程。

次级生产是指生态系统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所制造的物质和贮存的能量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转化形成自身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初级生产是自养生物有机体生产和制造有机物的过程,而次级生产是异养生物有机体再利用再加工有机物的过程。牧草被牛羊取食,同化后增加牛羊的'重量,牛羊产奶、繁殖后代等过程都是次级生产。

53.优势种是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植物,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度较高的种。

建群种是在优势层的优势种中起构建群落作用的植物。分单建种群落和共建种群落。

五、论述题:20分。

54.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另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状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的进化现象称协同进化。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适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捕食者通常具锐利的爪,撕裂用的牙,毒腺等或其他武器,以提高捕食效率,猎物常具保护色、警戒色、假死、拟态等适应特征,以逃避被捕食。

蝙蝠能发放超声波,根据回声反射来确定猎物的位置;而一些蛾类能根据其腹基部“双耳”感受的声纳逃避蝙蝠的捕食。不仅如此,某些灯蛾科(Arctidae)种类能发放超声波对付蝙蝠的超声波,并使其堵塞或失灵。更有趣的是,为了对付蛾类这种“先进”的防卫系统,蝙蝠还能通过改变频率,避免发放蛾类最易接受的频率,或者停止回声探测而直接接受蛾所产生的声音以发现猎物。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适应是进化过程中的一场真实的“军备竞赛”。

在捕食者与猎物相互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常常是有害的“负作用”倾向于减弱。捕食者如有更好的捕食能力,它就更易得到后裔,因此自然选择有利于更有效的捕食。但过分有效的捕食可能把猎物种群消灭,然后捕食者也因饥饿而死亡,因此“精明”的捕食者不能对猎物过捕。

篇6: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1、简述生物群落的演替特征。

(1)演替的方向性:

①群落结构由简单到复杂;

②物种组成由多到少;

③种间关系由不平衡到平衡;

④稳定性由不稳定到稳定。

(2)演替速度:先锋阶段极其缓慢,中期速度较快,后期(顶极期)停止演替。

(3)演替效应:前期的生物和群落创造了适应后期生物和群落生存的条件,但对自己反而不利,最终导致群落的替代。

2、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动物的活动性;

(2)群落内部环境的改变;

(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4)环境条件的变化;

(5)人类活动。

3、群落交错区有哪些特征?

(1)位置上:位于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

(2)生态环境:较复杂多样。

(3)种类多样性高,某些种的密度大。

4、简述群落成层现象。

(1)植物的地上成层现象,主要原因光照

(2)植物的地下成层现象,主要原因矿物质、养分、水;

(3)动物的成层现象,主要原因食物;

(4)水生群落的成层现象,主要原因光、食物、温度。

5、层片具有哪些特征?

(1)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生活型相同,并具有相当地个体数目,而且相互间有一定的联系;

(2)在群落中具有一定的小环境;

(3)在群落中占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1.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2.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模拟试题及答案

3.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单选试题及答案

4.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练习试题及答案

5.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模拟试题及答案

6.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7.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8.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问答题精选

9.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精选练习答案

10.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基础模拟试题

篇7:生态学基础模拟预测试卷(七)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模拟预测试卷(七)及答案

满分:150分 时间:l50分钟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主要是由 ( )

A.风速差异

B.海拔高低

C.太阳辐射

D.降水量

2.黑核桃树下几乎没有草本植物,原因是其树皮和果实中含有的氢化核桃酮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这是植物的 ( )

A.密度效应

B.种群调节

C.竞争作用

D.他感作用

3.在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中,起支配作用的是 ( )

A.生物的种类

B.气候条件

C.经纬度的递变

D.地球自转

4.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 )

A.草原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淡水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5.农药对天敌的伤害常大于对害虫的伤害其原因之一是 ( )

A.农药杀不死害虫

B.害虫有抗药性

C.农药有选择性

D.天敌的营养比害虫高

6.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大多与生物学的方法相似是由于 ( )

A.从其他科学那里直接引入

B.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C.生态学研究层次

D.生态学最初属于生物学的分支

7.一般高山植物茎干短矮,叶面缩小,绒毛发达,叶绿素多,叶茎含花青素,花色鲜艳,这些特征的形成是由于 ( )

A.高山上蓝、绿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B.高山上绿、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C.高山上绿、红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D.高山上蓝、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8.在大棚生产中,施放下列哪一种可以提高光合作用 (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汽

9.种群是指 ( )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C.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0.公式N(t)=Nt-1+B-D-I-E表达人口的增长。其中D表示 ( )

A.迁出率

B.死亡率

C.迁入率

D.出生率

11.反刍动物的瘤胃具有密度很高的细菌,这些细菌与反刍动物的关系是 ( )

A.捕食关系

B.共生关系

C.寄生关系

D.附生关系

12.不属于群落成员的是 ( )

A.亚优种

B.建群种

C.特有种

D.优势种

13.顶极一格局假说的意思是 ( )

A.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

B.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各顶极群落呈连续变化

C.一个气候区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

D.一个气候区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

14.在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10%~20%能够疏通到下一个营养级,其余的则为——所消耗。 ( )

A.异化作用

B.同化作用

C.合成作用

D.呼吸作用

15.可以通过“对流”运动进行的循环是 ( )

A.地球化学循环

B.沉积型循环

C.生物循环

D.气相型循环

16.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 )

A.热带

B.温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17.下列生物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 )

A.兔

B.藻类

C.棉铃虫

D.食用菌

18.营养级划分的依据是 ( )

A.生物的种类

B.生物的食性

C.生物的大小

D.生物的密度

19.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 ( )

A.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20.多功能农、副、工联合生态系统类型是指 ( )

A.由农业生产、加工业以及生活区等子系统构成,它的最大特点是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多功能的'整体

B.由农业生产、加工业以及生活区等子系统构成,它的最大特点是将种植业、渔业和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多功能的整体

C.由农业生产、加工业以及生活区等子系统梅成,它的最大特点是将种植业、啉业和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多功能的整体

D.由农业生产、加工业以及生活区等子系统构成,它的最大特点是将种植业、畜牧业和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多功能的整体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如果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就称该群落为____ 。

22.饶基耶尔将植物生活型分为高位芽、____、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

23.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____ 和信息流。

24.生态系统的稳定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____ 。

25.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可划分____ 。

26.覆盖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的总称叫做____ 。

27.在原有生物群落被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叫____ 。

28.参与生物生命活动的每一种酶的活性都有它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相应形成生物生长的____。

29.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____ 。

30.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____ 。

31.反馈有两种类型,即正反馈和负反馈,生态系统的反馈主要是____ 。

32.某物种的性状的进化对另一物种的性状产生反应,而后一个物种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

进化的条件,两物种的进化共同发展。这是物种的____ 。

33.早晨蜥蜴在阳光照射下身体尽可能大面积接触光线,与光照角度垂直;而中午光照强烈时,它的身体与光线几乎平行,尽量减少身体与光的接触面积。这是受____ 的影响。

34.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分生态学的萌芽、生态学的建立、生态学的巩固、____ 四个时期。

35.寄生分为兼性寄生和专性寄生。____寄生,是指寄生生物必须经常或暂时居住在寄主体上并从寄主获得营养。

36.群落中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叫____ 。

37.生物对昼夜交替周期性变化的适应形成的节律变化叫____ 。

38.近代生物种群衰落和消亡的速度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过度利用和____ 。

39.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最初时期主要沿用研究生物科学的方法,实验室研究是一种补充手段。利用数学模型的方法能够____某种生态状态,观察它们的某种特征。

40.植物花芽的分化和形成时期,植物体遮光后,花芽的形成减少,已经形成的花芽,也发育不良或早期死亡。这说明在植物花芽的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____起着主导作用。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41.大气中的某些痕量气体具有反射近地面得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的作用,称之为温室效应。 ( )

42.具有发达的储水组织的植物是湿生植物。 ( )

43.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S型。 ( )

44.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高位芽植物。 ( )

45.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和土壤之间的循环运转。( )

46.生理出生率是指最大出、生率。 ( )

47.生活型相同意味着植物适应的环境特征相同。 ( )

48.一定地段上,多物种所组成的天然群聚是有机整体。 ( )

49.根据植物群落的性质和结构,可将陆地生态系统区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等。 ( )

50.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称为生境,又称栖息地。 ( )

四、简答题:51~5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并举例说明。

52.简述植物密度效应的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并解释最后产量恒值的原因。

53.简述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五、论述题:54题。20分。

54.什么是初级生产力?论述影响陆地生态统初级生产力的因素及提高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途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D 3.B 4.D 5.D6.D 7.D 8.C 9.A l0.B

11.B 12.C 13.B 14.D 15.D16.A 17.B 18.B 19.D 20.A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1.共优种群落(共建种群落)

22.地上芽

23.物质流

24.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

25.植被亚型

26.植被

27.次生演替

28.“三基点温度”

29.非生物环境

30.群系

31.负反馈

32.协同进化

33.光照强度

34.现代生态学

35.专性

36.相对盖度

37.昼夜节律

38.栖息地被破坏

39.模拟

40.光照长度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 42.× 43.× 44.√ 45.×46.√ 47.√ 48.× 49.√ 50.√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1)各生态因子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相互之间不可替代。

(2)在一定的范围内,某因子不足时,其作用可由其它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

(3)例如,光照和二氧化碳两因子在植物光合作用中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但是在光照不足引起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光合作用下降的幅度。

52.(1)植物的产量随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当密度达到一定值时,密度继续提高,最后产量基本是不变的。

(2)原因: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超过最适密度时,如果密度继续提高,虽然个体数量 增加,但植株间的竞争加剧,个体变小,因而总的产量不会再增加。

53.(1)植物系列体的迁移、扩散和动物的活动性;

(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3)种内、种间关系的改变;

(4)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

(5)人类的活动。

五、论述题:20分。

54.(1)初级生产力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的量。

(2)影响因素:

①环境条件(太阳辐射、二氧化碳、温度、土壤及水分);

②生物群落的自身因素(群落的发育阶段、结构、物种组成);

③人为因素(投入、管理、技术进步等)。

(3)提高途径:

①增加人工辅助能的投入(如灌溉、施肥、地膜、机械);

②优化群落结构(如何种、套种),调节密度,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光合效率(如遗传改良)。

篇8: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其答案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其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海洋生活的大多数生物体内的盐量与海水相比是 ( )

A.低渗的

B.高渗的

C.等渗的

D.不确定

2.就有效防护距离来讲,效果最差的林带类型是 ( )

A.通风林带

B.紧密林带

C.混交林带

D.疏透林带

3.不同坡向生物状况有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坡向 ( )

A.母质不同

B.太阳辐射量不同

C.气候不同

D.土壤不同

4.生态出生率是指 ( )

A.最大出生率

B.生理出生率

C.实际出生率

D.理论出生率

5.达到气候顶极以前的一个相当稳定的演替阶段是 ( )

A.后顶极

B.前顶极

C.分顶极

D.亚顶极

6.裂唇鱼种群中如果雄鱼死去,种群中最大的雌鱼就会发生性转变而迅速变成雄鱼。这一现象说明生物的 ( )

A.领域特征

B.密度效应

C.社会等级

D.环境决定性别

7.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后期则无关紧要的是 ( )

A.生物的散布能力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C.生物的生产量

D.生物的繁殖能力

8.人类向海水中排放含汞离子的化学废料,导致大型鱼类死亡的原因是 ( )

A.水温的变化

B.营养的改变

C.有毒物质的富集

D.矿物质的循环

9.农业生态系统是属于 ( )

A.无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B.人类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C.自然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D.燃料供能生态系统

10.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 ( )

A.现代生物学时期

B.环境科学时期

C.现代生态学时期

D.生物学时期

1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 ( )

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

1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植物对极端高温适应的表现的是 ( )

A.有密茸毛

B.有厚木栓层

C.发达的根系

D.细胞含水量降低。。

13.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对种群调节起决定作用为 ( )

A.生物学派

B.气象学派

C.食物因素学派

D.自动调节学说

14.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 )

A.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

B.人与饲养的家畜

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

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

15.森林群落“基盖度”的植物基部断面积,常以离地面高度断面积计算的是 ( )

A.3.5cm处

B.2英寸处

C.1.3m处

D.2m处

16.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特征的是 ( )

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

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于原物种生存

C.种类数量不稳定

D.群落结构已定型

17.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 ( )

A.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C.淡水湖泊

D.极地冻原

18.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 ( )

A.能量越来越少

B.能量越来越多

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

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

19.在生生态系统中,物质周转期是. ( )

A.周转率的倒数

B.能效的倒数

C.流入量除以库存容量

D.流出量除以库存容量

20.动物对其他种类生物的影响表现的实例是 ( )

A.食谷鸟由于食物的短缺而迁徙

B.豆科植物的自身供氮结构

C.夹竹桃含有的苦味强心苷对动物组织产生危害

D.蚜虫侵袭榆树,使叶子组织畸形,生长成虫瘿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生物的生态对策有____ 和r对策两种。

22.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我们常把大的、缓慢移动的库叫做____ 库;而把小的、迅速移动的库叫做交换库。

23.能源按照形成和来源,可分为四大类:太阳能、地热能、____ 核能。

24.群落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这样的群落称为____

25.容积较大,具永久性,物质交换活动缓慢的库称____。

26.爬行动物皮肤干燥,可以不透水,以排泄尿酸来代替排泄尿素和氨,这是该类动物对____的适应表现。

27.生物的存在与繁殖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有一项因子的改变超过了生物的生存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就是____ 定律。

28.当前,世界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的中心问题是____。

29.由于低温的限制,玉米螟只能分布在气温15℃以上的天数不少于70天的地区。在长江流域和福建,黄山松因____ 限制不能分布在海拔1000~1200m以下的地区。

30.土壤组成中,水、有机物和____ 是影响肥力的因素。

31.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对生态系统进行调节管理,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这类生态系统属____

32.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____ 。

33.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员间通过吃与被吃的食物营养关系联结起来的链索叫____。

3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____ 、实验研究和模型模拟研究。

35.直接或间接利用绿色植物有机物作为食物源的异养生物是____ 。

36.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同外界交换的物质量占库存总量的分数值叫____。

37.种间关系中,____ 、捕食关系、寄生关系是对抗性的关系。

38.生物种群密度增加引起种群内部的变化,使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变化,这是受生物的____ 效应作用的影响。

39.凡未受人类干扰和扶持,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依靠生物和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是____ 。

40.可持续发展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二是____。

1.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2.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3.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4.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5.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模拟试题及答案

6.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7.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8.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单选试题及答案

9.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练习试题及答案

10.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篇9: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土壤水分主要来自于地下水

B、土壤水分与土壤养分有关,还能调节土壤的温度

C、土壤水分过少,使其中的好氧性细菌氧化作用过于削弱、造成土壤贫瘠

D、土壤水分过多,使土壤内生物的还原反应减弱,对生物有毒害作用

2、下列图形中反映了寄生关系的是 ( )

3、原生植物群落的复生的条件是 ( )

A、土壤和繁殖能力

B、气候和种子来源

C、土壤和种子来源

D、气候和土壤来源

4、木耳属于 ( )

A、分解者

B、消费者

C、初级消费者

D、生产者

5、酸雨是 ( )

A、指雨水中含有硝酸、碳酸等酸性物质 。( )

B、指雨水中含有硫酸、硝酸、盐酸等酸性物质

C、泛指pH<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D、泛指pH<4、5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6、17马尔萨斯出版的一部对“生存竞争”和“物种形成”理论有重要影响的书是( )

A、《人口论》

B、《物种起源》

C、《植物生态学》

D、《生态学》

7、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 ( )

A、红外光区

B、紫外光区

C、可见光区

D、绿色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动物对极端高温适应的表现的是 ( )

A、夏眠

B、昼伏夜出

C、体重加重

D、放松恒温性

9、我国东部山地北坡植被的特点多是 ( )

A、喜光、耐旱

B、喜热、耐旱

C、喜湿、耐阴

D、喜干,耐湿

10、种群的年龄结构含有大量的幼年个体和较少的老年个体,则该种群属于 ( )

A、增长型种群

B、衰退型种群

C、稳定型种群

D、混合型种群

11、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发生的条件是 ( )

A、资源有限

B、资源无限

C、没有环境阻力

D、没有种内种问的竞争

12、高斯(Gause)将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在一起饲养,最后的结果是 ( )

A、只剩后者

B、只剩前者

C、两者都灭亡

D、两者可以长期共存

13、甲群落中有100个个体,其中90个属于种A,另外10个属予种B;乙群落中也有100个个体,但种A、B各占一半。那么 ( )

A、甲群落的多样性比乙群落低

B、甲群落的多样性比乙群落高

C、甲群落的多样性与乙群落一样

D、甲群落与乙群落的多样性没有可比性

14、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特征是 ( )

A、信息少

B、稳定性高

C、食物网(链)简单

D、矿质营养循环开放

15、中国植物群落分类最基本的单位是 ( )

A、群丛

B、群系

C、植被型

D、群系组

16、生态系统中受到捕食压力最大的是 ( )

A、植食动物

B、一级肉食动物

C、二级肉食动物

D、三级肉食动物

17、“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项引起的 ( )

A、S02

B、CO2

C、CO

D、O2

18、常绿阔叶林分布区,年降雨量为 ( )

A、2000~2500mm

B、1500~2000mm

C、1000~1500mm

D、500~1000mm

<

19、下列生物不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 )

A、藻类

B、水稻

C、化能自养细菌

D、棉铃虫

20、能量在两营养级间传递时,通常损失为 ( )

A、30%

B、40%

C、60%

D、90%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土地退化的形式主要有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土壤次生盐碱化、___,以及土壤肥力退化等。

22、半自然生态系统又叫___。

23、在种群中有一些动物个体身体强壮、体重大、性成熟程度高、攻击性强、富有打斗经验,成为优势者,这些个体属于种群中___高的个体。

24、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人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___。

25、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分为三个雨量区,因而植被类型也可分为三个区,即湿润森林区、半干旱草原区和___。

26、库存物质全部更换一次平均需要的时间为___。

27、两个物种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一个物种对另一个物种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这种相互有利的关系叫___。

28、植物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以上,才开始生长发育,这是___法则决定的。

29、___ 层像保护伞,保护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30、氮进人生态系统的3条途径是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和___。

31、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物是___。

32、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称___。

33、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___ 。

34、由于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干扰,致使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叫___。

35、人类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隶属于___中的一员。

36、从河湾、湖底开始的原生演替叫___。

37、草原生态系统从垂直分布来说可分为苹本层、___和根三层。

38、在山区,由于热力的原因而产生风向的变化。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上,叫做谷风;夜间风从山上向山下吹,叫做___。

39、按人类的需求,由人类设计制造建立起来,并受人类活动强烈干预的生态系统为____。

40、物种隔离包括形态隔离、行为隔离、生态隔离和___ 。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捌“√”,错误的划“×”。

41、蝗虫种群的增长是属于指数式增长。 ( )

42、根据优势种的定义,热带稀树草原中的大树为优势种。 ( )

43、寄生生物对寄主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 )

44、水对动物有有利的影响。因此,长期大量的雨水对许多种陆生动物都有利。 ( )

45、温室效应的加剧会导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 )

46、形成物种的关键是独立进化。 ( )

47、影响动物出生率的因素是动物每次产子数量、每年生殖次数和种群性成熟个体的比例。

48、哺乳动物大多属于r对策生物。 ( )

49、地方性水资源、土壤,森林、草原、野生生物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 )

50、各类生态系统固定C02的速率差别很大。北极冻原和干燥沙漠只能固定热带雨林1%的CO2。因此,要改变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的分布,以提高固定CO2的量。 ( )

四、简答题:51~5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简述说明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和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52、简述生态系统的反馈控制。

53、怎样理解生态农业的概念?

五、论述题:54题。20分。

54、论述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

篇10: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 ( )

A、不利

B、有利

C、一样

D、不确定

2、植物体一般含水量达 ( )

A、30%~40%

B、40%~50%

C、50%~60%

D、60%~80%

3、土壤真菌与某些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 )

A、菌丝

B、根瘤

C、菌根

D、子实体

4、顶极一格局假说的优势顶极,相当于单元顶极论的气候顶极的 ( )

A、后顶极

B、前顶极

C、分顶极

D、气候顶极

5、植物对高原生态环境适应方式是 ( )

A、形成CO2的储库

B、光合作用量子效率升高

C、细胞内叶绿体大、数量少

D、气孔导度减小、数目增多

6、粳稻和籼稻属于 ( )

A、气候生态型

B、土壤生态型

C、生物生态型

D、以上都不正确

7、老虎种群的个体分布属于 ( )

A、群集分布

B、均匀分布

C、成丛分布

D、随机分布

8、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数数量为 ( )

A、大于K/2

B、等于K

C、等于K/2

D、小于K/2

9、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原因是由于 ( )

A。它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B、它研究内容的广泛和深入

C、它的理论逐渐形成

D、以上全部内容

10、鸟类繁殖季节在春季,促使雌鸟排卵的主要因素是 ( )

A、温度上升

B、食物质量提高

C、光照强度增强

D、日照时间加长

11、旅鼠啃食植物,其数量增长。植物遭破坏后,会引起旅鼠外迁或因饥饿而死亡及遭到捕食。旅鼠的减少,使植物量增多,这为存活的旅鼠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旅鼠的数量又逐渐增长。旅鼠的这种增长现象是 ( )

A、指数增长

B、季节性增长

C、周期增长

D、逻辑斯谛增长

12、群落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可见标志是 ( )

A、生态位

B、群落水平结构

C、群落垂直结构

D、群落外貌

13、在青草一蚱蜢一青蛙一蛇一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上,猫头鹰的体重每增加1kg,理论上至多需青草 ( )

A、500kg

B、1000kg

C、5000kg

D、10000kg

14、生态学巩固时期,生态学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主要是指 ( )

A、生态学概念的提出

B、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

C、生态学的广泛应用

D、生态学同其他学科的渗透交叉

15、根据地球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划分为 ( )

A、区域环境和生态环境

B、区域环境和自然环境

C、生态环境和人工环境

D、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16、下列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 )

A、鸟与树

B、青蛙与水稻

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

D、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17、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 ( )

A、种群平衡

B、种群爆发

C、种群衰退

D、生态入侵

18、关于生物群落的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

B、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

C、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

19、饶基耶尔频度定律表明 ( )

A、属于低级频度的种类通常较多

B、频度越高的种的数目越高

C、频度越高的种的数目越低

D、低频度种的数目较高频度种的数目少

20、动物对冷环境的适应最直接的方式是 ( )

A、减少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

B、主动地避开低温环境,进行迁移

C、降低体温和各种代谢反应进行冬眠

D、增加脂肪,减少热量的散失和增加体内产生的热量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阴性湿生植物海绵组织发达,调节水分平衡的能力___ 。

22、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为群落中的常见种类,包括了除优势种外的一个很大范围的植物种,这样的植物种是___ 。

23、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海岸带、浅海带、上涌带、远海带和___ 等部分。海带、裙带莱、紫菜在自然状态下生活在海岸带部分。

24、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或在人类过度捕猎,或栖息地被破坏的情况下,其种群数量会出现持久性下降,称为___ 。

25、研究一定区域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是 ___ 。

26、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___。

27、按环境范围大小,可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___ 和内环境。

28、饶基耶尔将地图上同一生活型的地点联合成线,称为___ 。

29、地形要素的生态作用一般表现在坡向、坡位、坡度和___ 。

30、由于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导致人体出现非正常疾病和有害的生理过程,使人类生理素质和健康水平下降的现象叫___ 。

31、按演替进程时间的长短,可划分为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___ 三类。

32、在山区,方向有昼夜转换现象的地方性风叫做山 ___ 。

33、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菌称为___ 。

34、在温暖季节里,有一种风带来热而干燥的空气,受这种风的影响后,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受破坏。这种风称为 ___ 。

35、根据竞争的作用方式,可将竞争区分为干扰竞争和___ 两种类型。

36、次生演替过程中,若破坏后的群落在保护中不断恢复则叫 ___ 。

37、群落内由于环境因子水平分布的差距,形成各种不同的小型的生物组合叫___。

38、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___首先提出来的。

39、按群落的代谢特征,演替可分为自养性演替和 ___ 。

40、在一个群落中,如果频度在21%~80%的物种比例增高的话,说明群落中种的分布不均匀,说明 ___ 。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41、玉米是属于长日照的植物。 ( )

42、光照强度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等气候因子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土壤因子的温度、湿度、蒸发、蒸腾等的变化。 ( )

43、硫(S)属于气相型循环。 ( )

44、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约为20%。 ( )

4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的组成成分。 ( )

46、由于生物群落会对其居住的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产生了特殊的群落环境。( )

47、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驯化生态系统。 ( )

48、草本植物群落形成后,大型动物开始定居繁殖。 ( )

49、群落生活型的.相似,反映了群落进化过程中对环境条件适应途径的一致性。 ( )

50、森林生态系统属于自然生态系统。 ( )

四、简答题:51~5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土壤微生物性质的生态作用。

52、简述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53、简述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的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54题。20分。

54、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B 2、D 3、C 4、D 5、A 6、A 7、B 8、C 9、D 10、D

11、C 12、D 13、D 14、D 15、D16、D 17、B 18、A 19、A 20、D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1、较差

22、伴生种

23、珊瑚礁

24、种群衰落

25、景观生态学

26、环境因子

27、微环境

28、等生活型线

29、海拔高度

30、人体退化

31、世纪演替

32、谷风

33、根瘤菌

34、于燥风

35、利用竞争

36、群落复生

37、小群落

38、坦斯利

39、异养性演替

40、此群落会出现植被分化和演替的趋势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 42、√43、×44、√45、×

46、√ 47、√48、×49、√ 50、√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1)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和还原者,它们能分解有机物,释放养分。

(2)微生物的分泌物和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产物对岩石矿物可以直接分解。

(3)微生物产生一些生长激素和维生素类物质对植物的生长有具体作用。

(4)某些微生物与某些植物形成共生体。

52、(1)他感作用使一些农作物不宜连作。

(2)他感作用影响植物群落中的种类组成,是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3)他感作用是影响植物群落演替重要的因素之一。

53、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环境是指围绕着生 物体或者群体的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或者说是指环境中对生物有影响的那部分因子的集合;生境则是指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五、论述题:20分。

54、(1)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的网络结构或营养位级。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生态系统运转、做功的动力,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太阳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在细胞代谢中又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

生态系统的物质,主要指生物生命所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生态系统中流动着的物质具有双重作用。首先,物质是储存化学能的运载工具,如果没有能够截取和运载能量的物质,能量就不能沿着食物链逐级流动。其次,物质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的结构基础。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构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功能单位。

在生态系统中,除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还有有机体之间的信息传递。

篇11: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是 ( )

A、黏土

B、壤土

C、沙土

D、盐碱土

2、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旱生演替

D、逆行演替

3、玉米与豆类间作,其关系属于 ( )

A、互利共生

B、偏利共生

C、原始合作

D、共栖作用

4、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 ( )

A、水生植物

B、湿生植物

C、中生植物

D、旱生植物

5、群落内部环境不具备的特点是 ( )

A、光照强度减弱

B、土壤湿度增加

C、空气湿度增加

D、气温增加

6、下列生理生态过程中的水用做代谢原料的是 ( )

A、保持温度

B、植物挺立

C、光合作用

D、气孔开闭

7、生态学学派分化是在 ( )

A、生态学的萌芽时期

B、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C、现代生态学时期

D、生态学的巩固时期

8、高原植物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并有花色素苷形成,其作用是 ( )

A、降低光合反应适温

B、提高光合作用量子效率

C、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

D、阻止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

9、生态位是一个既抽象而含义又十分丰富的生态学专有名词,它的主要内涵是 ( )

A、生态环境

B、生物单位适应性的总和

C、生物单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体

D、生物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

10、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引入澳大利亚,十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 )

A、种群平衡

B、生态入侵

C、不规则波动

D、种群爆发

11、有效积温计算公式中Y代表 ( )

A、一段时间的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一段时间的天数

D、总积温

12、为了减少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了一种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与真菌相似,但毒性相对低的真菌,从而使该果树增产。园艺家利用的是种间关系中的 ( )

A、寄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竞争关系

D、捕食关系

13、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 ( )

A、气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外来因子

D、非生物因子

14、地中海果蝇的生物学零度是13、5℃,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是250℃,则其在26℃条件下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 ( )

A、50d

B、40d

C、30d

D、20d

15、在长期人为培育生产环境中,各种大Et农作物也形成了相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下列不属于其生活型特征的'是 ( )

A、顶端优势强

B、耐肥

C、抗病力弱

D、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

16、种群分布调查得分散度S2,若S2=0,即绝大多数样方的个体数稳定接近于平均数时,种群的分布为 ( )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群集分布

D、成丛分布

17、生物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要求稳定的栖息环境,则其生态对策是 ( )

A、对策

B、K对策

C、S对策

D、r对策

18、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和E五级,按饶基耶尔频度定律,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一致的的群落中,属于五级频度的种类的物种数的关系是 ( )

A、A>BD>E

B、A>B>C>D

C、A>BE

D、A>B

19、鸟类试图把所有的雏鸟喂活。一旦出现食物短缺,亲鸟会集中喂养部分雏鸟,而放弃对另一部分雏鸟的喂养。亲鸟的这种育雏方式体现了生物的 ( )

A、生殖对策灵活性

B、生殖对策延续性

C、生殖对策竞争性

D、生殖对策季节性

20、生态学根据生物类型可分为 ( )

A、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

B、分子生态学、细胞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

C、陆地生态学、水域生态学等

D、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山地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这一法则称为____。

22、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称为____。

23、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像有机体与种群那样,这种群落性质观点是____ 。

24、根据数量稳定性、自然更新性以及人为再回收性等方面的差异,自然资源可分为___和可枯竭的自然资源两大类。

25、世界植被水平分布一般规律是北半球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带的苔原、寒温带的针叶林、温带的夏绿阔叶林、亚热带的____以及热带的雨林。

26、高纬度地区恒温动物的身体住往比生活在低纬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这就是____。

27、生态系统的两大部分是____和非生物环境(非生命部分)。

28、某些生物种群的个体、配偶或家族,常将它们的活动局限在一定的区域内,并加以保护,这种现象称为 ____ 。

29、植被类型的地带性分布包括水平地带性分布和____。

30、坡向主要影响光照强度和____ ,使不同坡向的水热状况有较大差异。

31、生态学金字塔有能量金字塔、____和数量金字塔三种类型。

3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大气圈、水圈和____。

33、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被型联合为____。

34、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生存因子、____。

35、在光照不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刚好与植物的呼吸消耗相平衡之处,称为光____。

36、饶基耶尔划分生活型的最重要依据是____。

37、可持续发展遵守的三个原则是:共同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____

38、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叫____。

39、植被随海拔的升高依次成带状分布。这种植被大致与山体的等高线平行,并有一定的垂直厚度,称为植被分布的____ 。

40、成群分布的原因是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群居性和社会行为及___

篇12: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试题和答案

多项选择

1、影响种群个体的分布格局的因素有(1 )( 1 )( 4 )( )( )。

(1)种群特征。

(2)种群关系。

(3)种群中个体的寿命。

(4)环境条件。

(5)种群性比。

2、单种种群增长的动态的模型主要有(1 )( 2 )( )( )( )。

(1)指数增长。

(2)“S”型增长。

(3)抛物线型增长。

(4)直线型增长。

(5)曲线型增长。

3、植物种间竞争的剧烈程度与物种的下列特性有关( 1 )(2 )( 3 )(4 )( )。

(1)生态习性。

(2)生活型。

(3)生态幅度。

(4)生态位。

(5)生态寿命。

4、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有:( 1 )( 2 )(4 )(5 )( )。

(1) 环境条件。

(2)种内和种间关系。

(3)种群分布格局类型。

(4)种群繁殖特性。

(5)种群年龄结构。

填空题

1、种群的年龄结构一般可以分为 增长型 、稳定型 、和 衰退型 三种类型。

2、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方式或配置特点,称为 种群分布格局 。

3、人工群落中,种群个体的分布格局一般为 均匀分布 。

4、两个不同物种之间共生,对一方有益,但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称为 偏利共生 。

5、在逻辑斯蒂克方程中,K称为 环境容纳量 。

6、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一般可以分为 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 和 集群分布 三种类型。

7、种群处于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繁殖只是受生理因素决定的出生率,称为理想出生率 。

8、在种群生态中,依据种群在分布区最适生长的空间来计算的密度,称为 生态密度 。

9、种群年龄结构可以是 同龄结构 或 异龄结构 结构。

10、生命表包括 动态生命表 和 静态生命表 。

1.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2.2017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

3.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精选练习答案

4.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选择题答案

5.往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简答题答案

6.2015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7.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8.2015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预测题及答案

9.成人高考语文的试题与答案

10.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练习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选择题答案

六年级期末模拟测试卷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试题

人力资源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实习报告

导游证基础习题及答案

机械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和答案

基础会计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模拟测试卷及答案(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生态学基础模拟测试卷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