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栗色”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郼成子返璧文言文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郼成子返璧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郼成子返璧文言文阅读答案
郼成子返璧文言文阅读答案
郈成子为鲁聘①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陈乐②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顾反,过而弗辞。其仆曰:“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今侯③渫过④而弗辞?”郈成子曰:“夫止而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酒酣而送我以璧,寄之我也。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倍⑤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还车而临,三举⑥而归。至,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异之,分禄而食之。其子长而反其璧。孔子闻之,曰:“夫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郈成子之观右宰谷臣也,深矣妙矣。不观其事而观其志,可谓能观人矣。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聘:出使。②乐:乐器。③侯:何。④渫(xiè)过:重新经过。⑤倍:通“背”,离开。⑥举:举哀。
《郈成子返璧》阅读试题:
1.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或地名。(2分)
( ① )顾反,过( ② )而弗辞。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倍 卫 三 十 里 闻 宁 喜 之 难 作 右 宰 谷 臣 死 之。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陈乐而不乐( ▲ ) (2)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 ▲ )
(3)酒酣而送我以璧( ▲ )(4)使人迎其妻子( ▲ )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
▲
5.《吕氏春秋》多以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应属于哪一类?( ▲ )(2分)
A.功名 B.异宝 C.骄恣 D.观表
6.文章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阅读答案:
1. ①郈成子 ②卫
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第②空补出代词“之”也给分。
2倍 卫 三 十 里/ 闻 宁 喜 之 难 作/右 宰 谷 臣 死 之。
评分标准:共2分,每处1分。
3.(1)摆开,陈列 (2)以前 (3)把 (4)妻子儿女
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1分。
4.如果从这些迹象来看,卫国大概有祸乱吧!
评分标准:共2分,意对即可。
5D
评分标准:共2分。
6文章引用孔子的话,从智慧和仁德两方面高度评价郈成子的行为,引出下文作者的观点。
评分标准:共4分。写出两点,每点2分。只写“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得2分。 ▲
说明文标题的作用
1.点明说明对象(新颖奇特)
(我叫星语(当然这只是个别称,不是本名),是个直爽、毒舌,没有安全感的女孩。朋友对我的评价就是:聪明、成熟、神秘、高冷、爱财、像小孩、仿佛心中有很多事…… )
2.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生动形象的揭示说明对象
(在我的家中,有一间小而温馨的书房,这件书房就像我的一位小侣,陪伴着我学习、娱乐和休息。一进家门,向前走了大约十步,在你的右手边,那就是我的书房。)
4.概括说明内容
(在我的校园中,有一片香樟林,像正在受阅的士兵方阵,谨然有序地排列着,但是你知道一棵香樟树心里的所想吗?让我们来听听这棵香樟树的自白吧!)
5.如问句,引起读者注意与思考。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作用
(1)渲染气氛。
(1)烘托人物形象。
(3)推动情节发展。
(4)暗示社会环境。
(5)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
篇2:郼成子返璧原文翻译
郼成子返璧原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郼成子返璧原文翻译,一起阅读吧!
郼成子返璧原文翻译
郈成子为鲁聘①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陈乐②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顾反,过而弗辞。其仆曰:“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今侯③渫过④而弗辞?”郈成子曰:“夫止而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酒酣而送我以璧,寄之我也。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倍⑤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还车而临,三举⑥而归。至,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异之,分禄而食之。其子长而反其璧。孔子闻之,曰:“夫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郈成子之观右宰谷臣也,深矣妙矣。不观其事而观其志,可谓能观人矣。
①聘:出使。②乐:乐器。③侯:何。④渫(xiè)过:重新经过。⑤倍:通“背”,离开。⑥举:举哀。
【参考译文】
郈成子(春秋鲁大夫,名瘠)当鲁国使节,访问晋国。
经过卫国时,右宰谷臣(卫人)请他留下来饮酒,陈设乐队奏乐,却不显得喜乐。酒酣之后还送郈成子璧玉,但是郈成子于归途经过卫时,却不向谷臣告辞。
郈成子的仆人说:“先前右宰谷臣请您喝酒喝得很高兴,如今您回来时经过卫国,为什么不向他告辞?”
郈成子说:“把我留下来喝酒,是要和我一起欢乐,陈设乐队奏乐而不喜乐,是要告诉我他的忧愁;酒酣后送我璧玉,是把它托付给我。如此看来,卫国将有**发生。”
离开卫国才三十里,就听说宁喜之乱发生,右宰谷臣被杀,郈成子立刻将坐车掉转头回到谷臣家,再三祭拜之后才回鲁。到家后,就派人迎接谷臣的妻子,将自己的住宅分出一部份给她住,将自己的俸禄分一部份供养她,到谷臣的儿子长大后,又将璧玉归还。
孔子听到这件事,说道:“有预见,可以事先策划对策;有仁义,可以托付财物。说的就是郈成子吧?”
篇3:《郈成子返璧 吕氏春秋》阅读理解答案
《郈成子返璧 吕氏春秋》阅读理解答案
郈成子为鲁聘①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陈乐②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顾反,过而弗辞。其仆曰:“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今侯③渫过④而弗辞?”郈成子曰:“夫止而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酒酣而送我以璧,寄之我也。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倍⑤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还车而临,三举⑥而归。至,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异之,分禄而食之。其子长而反其璧。孔子闻之,曰:“夫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郈成子之观右宰谷臣也,深矣妙矣。不观其事而观其志,可谓能观人矣。(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聘:出使。②乐:乐器。③侯:何。④渫(xiè)过:重新经过。⑤倍:通“背”,离开。⑥举:举哀。
1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或地名。(2分)
(①)顾反,过(②)而弗辞。
1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倍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陈乐而不乐(▲)(2)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
(3)酒酣而送我以璧(▲)(4)使人迎其妻子(▲)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
▲
16.《吕氏春秋》多以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应属于哪一类?(▲)(2分)
A.功名B.异宝C.骄恣D.观表
17.文章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郈成子返璧阅读答案翻译
12.①郈成子②卫
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第②空补出代词“之”也给分。
13.倍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
评分标准:共2分,每处1分。
14.(1)摆开,陈列(2)以前(3)把(4)妻子儿女
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1分。
15.如果从这些迹象来看,卫国大概有祸乱吧!
评分标准:共2分,意对即可。
16.D
评分标准:共2分。
17.文章引用孔子的话,从智慧和仁德两方面高度评价郈成子的行为,引出下文作者的观点。
评分标准:共4分。写出两点,每点2分。只写“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得2分。
【译文】
郈成子(春秋鲁大夫,名瘠)当鲁国使节,访问晋国。
经过卫国时,右宰谷臣(卫人)请他留下来饮酒,陈设乐队奏乐,却不显得喜乐。酒酣之后还送郈成子璧玉,但是郈成子于归途经过卫时,却不向谷臣告辞。
郈成子的仆人说:“先前右宰谷臣请您喝酒喝得很高兴,如今您回来时经过卫国,为什么不向他告辞?”
郈成子说:“把我留下来喝酒,是要和我一起欢乐,陈设乐队奏乐而不喜乐,是要告诉我他的'忧愁;酒酣后送我璧玉,是把它托付给我。如此看来,卫国将有**发生。”
离开卫国才三十里,就听说宁喜之乱发生,右宰谷臣被杀,郈成子立刻将坐车掉转头回到谷臣家,再三祭拜之后才回鲁。到家后,就派人迎接谷臣的妻子,将自己的住宅分出一部份给她住,将自己的俸禄分一部份供养她,到谷臣的儿子长大后,又将璧玉归还。
孔子听到这件事,说道:“有预见,可以事先策划对策;有仁义,可以托付财物。说的就是郈成子吧?
篇4:《和氏献璧》文言文阅读答案
《和氏献璧》文言文阅读答案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17.给下面句子中的粗体字注音。
(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 )
(2)奉而献之厉王( )
(3)王以和为诳( )
(4)而刖其左足( )
(5)厉王薨( )
18.解释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1)武王使玉人相之
(2)王又以和为诳
(3)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
(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5)遂命曰
19.指出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用法,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1)泣尽而继之以血
(2)吾非悲刖也
(3)贞士而名之以诳
(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20.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21.说出下列句子的特点,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2)此吾所以悲也。
22.和氏献壁的故事常用来比喻什么?
参考答案:
17.(1)pǔ (2)pěng (3)kuāng (4)yue (5)hōng
18.(1)察看,鉴别 (2)欺骗(3)称 (4)打磨 (5)于是
19.(1)动词用作名词,眼泪(2)动词意动用法,以……为悲伤(3)名词用作动词,称(4)兼词,于之,从中
20.(1)它,代玉璞 的 这么 (2)以……为,认为 用
21.(1)介词结构后置。和氏于是抱着那块玉璞在楚山下哭。(2)判断句。这是我悲伤的原因。
22.良宝见弃,埋没真才。
篇5:子罕文言文阅读答案
子罕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各位,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子罕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各位阅读吧!
子罕文言文阅读答案
子罕①说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②子罕。子罕弗③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指鉴别玉器的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④宝,尔以玉为宝。若⑤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⑥。”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
【注释】:
①子罕:人名,春秋时官员,宋国国相。② 诸:给。③ 弗:勿、不 ,在这里作“不”解。④以……为:把……看作。⑤若:假如。⑥人有其宝: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
【练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
(1)宋人或得玉(有人)(2)尔以玉为宝(你)
(3)皆丧宝也(丢失)(4)子罕置诸其里(乡里)
2、子罕不受宝的原因是什么?
答: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3、从子罕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答:我们要学习子罕洁身自好,不贪钱财的品质。
【译文】:
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美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美玉的人说:“(我)把玉给雕琢玉器的人看,那人认为是宝物,所以我才敢进献。”子罕说:“我把不贪看作是宝物,你的宝物是美玉;如果你把玉给我,我们两人就都失去了各自的宝物,不如各自保管自己(眼中)的宝物。”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玉璧,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这个人安置在自己的乡里,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玉石,卖出去后,把钱交给献玉的人,让他富有后才让他返回家乡。
篇6:训子文言文阅读答案
训子文言文阅读答案
训子
富翁子不识字,人劝以延师训子。先学“一”字是一画,次“二”字二画,次“三”字三画。其子便欣然投笔,告父曰:“儿已都晓字义,何用师为?”父喜之,乃谢去。一日,父欲招万姓者饮,命子晨起治状,至午不见写成。父往询之,子恚曰:“姓亦多矣,如何偏姓万。自早至今,才得五百画着哩!”
注释
(1)训子:教导儿子。
(2)恚:怨恨。
阅读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儿已都晓字义( ) ②人劝以延师训子( )
2、文中能表现其子认为自己学有所成时的神态的一个词是?
3、本文是一则笑话,结合实际,谈谈此文给你的`启发。
参考答案
1、(1)懂得 (2)请
2、欣然
3、学习应谦虚,精益求精。不能浅尝辄止。
译文
富翁的儿子不识字,有人劝这位富翁聘请一位老师来教他的儿子。开始先学写“一”字,是画一横,接着学写“二”字,是画两横,接着又学写“三”字,是画三横。(学到这里)富翁的儿子就很高兴地扔下笔,(跑去)告诉他的父亲说:“儿子已经完全明白了那些字是咋回事了,还要老师干什么呢?!”他的父亲也很高兴,就将聘请的老师辞退了。
有一天,这位富翁父亲想请一位姓万的人来喝酒,就让他的儿子一早起来写一份请帖,(但是)一直到了中午(请帖)也没有写完。这位父亲就去询问(情况),他的儿子很难过地说:“天下的姓氏有这么多,为什么这人偏偏姓‘万’呢?从一大早到现在,才只画完五百画呢!”
篇7:子英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子英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祖力疾请行,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至宝公河,望其营甚整,弓弩皆外向。步卒惧,欲走。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招谕已定,约三日。太祖先归,留聚俟之。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余人,聚复招降之。遂从取灵璧,克泗、滁、和州。授承信校尉。既定江东,克长兴、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张士诚入寇,击败之。召领宿卫。援安丰,两定江西,克武昌,皆从。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副炳文为指挥同知。士诚复 入 寇 获 其帅 宋 兴 祖 再 败 之 士 诚 夺 气 不 敢 复 窥长兴。随征淮安、湖州、平江,皆有功,进指挥使。汤和讨方国珍,聚以舟师从海道邀击。浙东平,复由海道取福州,破延平。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
洪武二年会大军取西安,改西安卫指挥使,进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三年,封平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云南平,进取大理。未几,诸蛮复叛,命副安陆侯吴复为总兵。授以方略,分攻关索岭及阿咱等寨,悉下之。蛮地始定。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署司事。十八年命为总兵官,帅指挥丁忠等征广南,擒火立达,俘其众万人。还镇云南。二十三年召还。李善长败,语连聚。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
(选自《明史·列传十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先归,留聚俟之 俟:等待
B.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 副:辅佐
C.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 次:处所
D.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 课:考核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B.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C.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D.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聚貌伟尚武。费聚自幼学习武术,太祖因其相貌壮伟,与其结下深厚的 情谊。他在行军打仗中,毫无畏惧,屡立战功。
B.费聚处事果断。对于张家堡的民兵,采用恩威并重的谋略,费聚洞察忠奸,及时向太祖反馈。他偕同太祖机智地擒获其首领。
C.费聚未得善终。他沉迷酒色,且又招降无功,曾受皇帝指责。又因李善长谋反之事而受牵连,以致落得未能善终的下场。
D.费聚战功显赫。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使其闻风丧胆。在拦击海盗时,势如破竹,同样表现出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步卒惧,欲走。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5分)
参考答案:
4、C 次:驻扎
5、C(参照译文)
6.D“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错误,根据原文“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可知!
7.(1)步兵恐惧,想逃走。太祖说:“他们用骑兵追击我们,将往哪里逃?”于是向前抵达军营。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亲费德兴,凭借才能勇气成为游徼兵。费聚年少时学习武术。太祖在濠州遇到他,因为他的容貌壮伟,与他深深结交。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归属,郭子兴想招纳他们,思虑没有可出使的人。太祖尽力急切请求出行,偕同费聚骑马前往,步兵九人一起随行。到了宝公河,望见对方军营甚是整齐有序,弓箭都向外。步兵恐惧,想逃走。太祖说:“他们用骑兵追击我们,将往哪里逃?”于是向前抵达军营。招抚告谕已定,约定三天。太祖先返回,留下费聚等候。他们的将领想归属其他人,费聚回去报告。太祖又偕同费聚率三百人前往,设计捕获他们的将领,收降士兵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多人,费聚又招降了他。于是跟从太祖夺取灵璧,攻克泗、滁、和州。被授予承信校尉一职。平定江东以后,攻克长兴,让费聚辅佐耿炳文,担任元帅。张士诚进犯,费聚击败了他。奉诏统领宿卫。援救安丰,两次平定江西,攻克武昌,都跟从太祖。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然辅佐耿炳文而任指挥同知。张士诚又前来侵犯,费聚捕获他的统帅宋兴祖,第二次击败张士诚。张士诚失去勇气,不敢再来窥视长兴。随太祖征战淮安、湖州、平江,都立有战功,晋升为指挥使。汤和讨伐方国珍,费聚率领水军从海道拦击。浙东平定后,又从海道夺取福州,攻破延平。回来在昌国驻扎,在兰秀山消灭了叶、陈二姓海寇。到此时,费聚才独自率军。
洪武二年,恰逢大军夺取西安,改任西安卫指挥使,晋升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洪武三年,被封为平凉侯,每年俸禄一千五百石,赐予世券。当时各位将领在边境屯田募军,每年都有固定的考核。费聚十分沉迷酒色,没有什么作为。又因他招降无功,召他还京,严厉责备他。第二年,费聚跟从傅友德征伐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获达里麻。云南平定后,又进攻夺取大理。不久,各少数民族又叛乱,命他作为安陆侯吴复副手,任总兵。授予他谋略,分军攻打关索岭及阿咱等寨,全部攻下。蛮地才平定。设置贵州都指挥使司,让费聚署理司事。洪武十八年,费聚被任命为总兵官,率领指挥丁忠等征伐广东云南,擒获火立达,俘获士兵达万人。返回后镇守云南。洪武二十三年被召还京城。李善长谋反之事败露,话语牵连到费聚。皇帝说:“费聚以往出使姑苏不符合圣意,我曾经责备他,于是想谋反啊!”最终因为朋党获罪处死,爵位被削除。
篇8:周公诫子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周公诫子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周公诫子(11分)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成王封伯禽于鲁: ②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③犹恐失天下之士: ④守之以恭者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②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21、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9、把、也、还、肃敬,谦逊有礼
20、①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② 尽管这样,我还常常洗一次头中间要停三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来招呼客人,吃一顿饭中间要停三次来接待客人,还惟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
21、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篇9:苏轼《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苏轼《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③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选自《古文观止方山子传》作者苏轼)
【注】①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②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③矍然:吃惊的样子。
1.下列句中的于与余谪居于黄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贤于材人远矣 B.仓鹰击于殿上
C. 舜发于畎亩之中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方山子是苏轼的朋友陈慥,年轻时是有侠义思想的人。
B.选文写了方山子少年、壮年和晚年时的不同遭遇和思想变化。
C.方山子在晚年隐居山林是为了不受世俗的困扰、过逍遥自在的生活。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自己被贬黄州怀才不遇的境况。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 遁: ②因谓之方山子 谓:
③适见焉 适: ④余既耸然异之 异:
4.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参考答案:
1、(2分)B
2、(2分)C
3、(4分)①隐居。 ②称,叫
③适逢,正巧 ④以为异
4、(3分)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1分)然而他的妻子、儿女(1分)和奴婢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1分)
篇10:苏武字子卿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苏武字子卿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①。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②送匈奴使留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虞常等谋反匈奴,欲杀卫律。缑王尝私见张胜。单于怒,欲杀汉使者,或曰:宜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③,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武益愈,单于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节选自《汉书》)
[注]①汉使,指从前扣押的十多批汉朝使臣。②节,旄节,古使臣信物,以竹为杆,上饰牦牛尾。③受辞,审讯。④北海,今俄国贝加尔湖。羝,公羊。
19.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岳父。
B.绝不饮食。天雨雪 雨雪:下雨降雪。
C.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厚:向来交情深厚。
D.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决去:坚决离开。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①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C.①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②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①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武的爱国气节的一组是()
①汉武帝嘉其义 ②引佩刀自刺
③举剑欲击之 ④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⑤律知武终不可胁 ⑥常愿肝脑涂地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汉朝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出使匈奴,后来因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
B.单于用了种种办法劝降,结果都不成功,后来把苏武放逐到北海。苏武牧羊,表现了他不屈节、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
C.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匈奴人对苏武软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
D.北海极其荒凉,条件十分恶劣,但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软化他的决心。苏武对李陵的一席话至诚动人,既让李陵不禁赞叹,又使他万分羞愧。
篇11:张载.字子厚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张载.字子厚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
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之意。
熙宁初,帝以为崇文院校书。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直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因吕大防之荐,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恬于进取,乞加赠恤,诏赐馆职半赙。
(选自《宋史·张载传》,有删节)
注:①二程:即程颐、程颢,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②赙:拿钱帮助别人办丧事。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书谒范仲淹 谒:拜见
B。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 善:交好
c。终日危坐一室 危:端正地
D。诏知太常礼院 知:主持、管理
5.下列各姐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警之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载读其书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以为知人而不知天 因人之力而敝之
D。与有司议礼不合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载少年时喜欢谈论军事,在范仲淹的告诫下开始研读儒家经典,又访学佛教、道家之书,后来与二程探讨道学,抛弃其他学说,淳朴学道。
B。张载任祈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时,治理政事着重敦厚根本,每月都选择吉日准备酒菜,在县衙向老人们敬酒,使人们知道侍奉年长的道义。
c。张载即使因病隐居时,也从未停止过志向道义的思考;认为秦、汉时期学者的一大弊端是了解人而不了解天道,要求做贤人而不要求做圣人。
D。张载家庭贫困,翰林学士许将等人说他不热衷于官职的升迁,所以在张载死后向朝廷请求追加赠赐,皇帝诏令赏赐馆职俸禄的一半助办丧事。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4分)
②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3分)
③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3分)
参考答案:
4。B(善,在这里应解释为完善)
5。C(都是表转折。A项,连词,于是/副词,才;B项,那/自己;D项,和、跟/亲附。)
6。C(秦、汉时期学者错误,应是秦汉以来的学者。)
7。(10分)
(1)近日(或等到)见了二程,(觉得他们)对《 易经》的理解透彻,是我所比不上的,你们可以拜他们为师。(得分点:比弗及师及句意各1分)
(2)有所心得就记载下来,有时半夜起床坐着(思考、学习),点上蜡烛照着写作。(得分点:识书及句意各1分。)
(3)家中贫困没有用来入殓的钱财(或办法),他的学生就一起出资买了棺木护送他的灵枢回乡安葬。(得分点:敛还及句意各1分)
郼成子返璧文言文阅读答案(共11篇)




